戰後時期,大量內地難民來港,部份難民在大坑後山坡搭建簡陋的寮屋居住,成為馬山村和芽菜坑村,大部份寮屋於1970年代被清拆,以興建勵德邨和雲景道,其餘寮屋在1980年代清拆。 大坑西邨歷史 大坑西邨歷史 同樣是石礦場遺址,彩德邨及附近的彩霞邨和彩盈邨地勢沒安達邨、安泰邨高,不過要俯瞰東九龍維港景色仍綽綽有餘! 由昔日因興建地鐵而停業的平山石礦場,經多年荒廢平整後,最終成為拔地而起的彩德邨,被譽為公屋王絕非浪得虛名,商場更是俯瞰九龍灣港鐵車廠的最佳位置。

香港政府其後在現時南山邨的南面部分及大坑西新邨的位置興建光民村平房區。 [3][4]1961年,光民村第三至五區清拆,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年受到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地契寫明須最少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上週公佈方案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皆表示歡迎,民建聯鄭泳舜稱五年津貼及九個月搬遷時間足夠。 其中梁美芬指過往香港政局處於高度對立性,重建方案過往被「無限抹黑」,至2021年「完善選舉」後重建才「開始鬱返」。

大坑西邨歷史: 大坑西邨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指,津貼將令長者超出申領長者生活津貼及綜援的資產上限,「你塞舊錢表面好似好風光,但其實失去咗一啲嘢。」關注組要求政府介入,讓居民入住公屋。 前民協當區區議員譚國僑認為,方案「焗街坊走」,無考慮居民需要和情況。 1952年,九龍仔木屋區發生大火,燒燬大坑西邨現址一個名為「光民村」的寮屋區。 香港政府其後在現時南山邨的南面部份及大坑西新邨的位置興建光民村平房區。 [3][4]1961年,光民村第三至五區清拆,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年受到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地契寫明須最少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 大坑西邨與一般香港公營房屋有別,屬私人租住屋邨,是香港屋邨中的獨例。

她指如果當時的「政客」能夠互諒互讓,大坑西邨可能今日已完成重建。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在上週五(6月2日)表示,已基本完成住戶資格審核,共收集到1,012戶提交住戶資料聲明書,當中676戶符合回遷資格,另324戶不符資格,餘下約1%仍在審核。 該公司指有224戶未有遞交住戶資料聲明書,或只能當成「黑戶」處理,不會給予任何安置津貼,並會採取法律行動強制收樓。 為協助有需要的住戶,平民屋宇將繼續派遣近30名駐邨服務數年社工在場,為居民提供支援服務 大坑西邨歷史2025 ,包括協助轉介物業顧問以物色及租住居所、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派發「搬屋錦囊」、為有需要租戶申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或資助,以及協助特別需要支援的居民處理搬遷需要。 政府討論多年,大坑西邨今年終宣佈清拆重建的詳情,然而由於大坑西邨為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管理,重建工作並非由政府主導,居民亦不能如同其他公共屋邨般,確保獲得另一公屋單位安置,故纔在多年間衍生出不少有關重建、安置和遷回的拉鋸。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表示,現時重建方案是先要求全邨居民遷出至私人市場居住至少5年,待重建完成後再回遷至重建後單位,絕非妥善安置,亦不是大坑西邨居民對遷置安排的共識。

大坑西邨歷史: 【石硤尾大坑西新邨】過半世紀老屋邨,定格在上世紀香港的感覺,重建在即,僅餘五老店

黃汝華稱不少街坊得知事態嚴重,希望關注組為居民發聲明,釐清簽訂住戶資料聲明書的意願是基於讓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作人口調查。 《獨媒》記者週二(6日)到大坑西邨採訪,記者訪問關注組成員期間,約10名路過的大坑西邨居民包圍記者控訴。 有街坊斥方案「離譜」,使自己「一無所有」,有街坊以同區過渡性房屋「南昌220」短時間內拆卸為例,憂慮過渡期間入住的過渡性房屋或被拆卸,質問「又要搬多次呀?」有街坊怒斥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一直「搬龍門」,舉行的安置簡介會根本無法回應重點問題。 大坑西邨歷史 至於入住過渡性房屋,關注組指該些房屋大多位於新界,而大坑西邨居民於石硤尾區居住生活超過半世紀,將完全破壞居民現時的生活作息,並不是合適的安排。 關注組批評該公司以脅迫手段,強迫居民接受「先遷出,幾年後回遷」方案,做法是極不道德和不公平,完全違背城規會此前批准平屋公司時對妥善安置的要求,要求政府介入。 消息稱「平民屋宇」已敲定回遷補償方案,在清拆重建約5年期間,居民可獲發特惠現金津貼,相當於約5年市值租金,足以暫時租住同區以至市區鐵路上蓋物業。

  • 重置現有住戶約1,300個單位,其餘2,000個單位作“首置”用途[11][12]。
  • 在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重建大坑西邨計劃[10]。
  • 平民屋宇昨日下午在大坑西邨張貼重建項目新公告,並向住戶派發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信件,又派遣社工向其解釋。
  • [1]2016年開始,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兩區改為歸入灣仔區,即整個大坑,包括勵德邨及上林等亦納入灣仔區範圍。
  • 他相信居民本意絕非為難政府,建議市建局制訂重建工程逾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屆時將如何協助居民,強調有必要釋除居民疑慮,是負責未來發展的部門要「承擔的責任」。
  •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早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時隔近3年,管理該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終在昨日公佈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 2003年SARS肆虐香港,大坑亦曾經特別舉行一場舞火龍以求消災。

該公司代表表示,至今共收到1,012份住戶資料聲明書,67%(676戶)符合回遷資格,仍有逾200戶逾期未提交聲明書,而住戶遷出及交回單位的最後期限是明年3月,若住戶到最後限期仍不提交,或會當「黑戶」收樓而不會向他們發放賠償。 他說,早前曾有邨民尤其是長者租戶,擔心即使有為回遷租戶提供租金津貼,但由於租戶年齡較大,私人樓宇業主未必願意出租單位予他們,故希望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可提供進一步協助。 大坑西邨歷史2025 對不符合回遷資格的居民,他則建議應盡可能彈性處理,例如經社署評估有體恤安置的合理理由,可考慮容許有關租戶獲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歷史2025 有居民昨日表示擔心重建期逾5年,導致月均租金津貼變相減少,梁文廣回應指要「兩睇」,首先需要居民齊心配合重建工作確保過程暢順,另一方面建議回遷津貼要盡快給到居民手中。

大坑西邨歷史: 大坑西邨重建 四人戶獲81萬租津

「平民屋宇」早前向租戶講解重建細節及時間表,又做過租戶調查,但居民普遍拒絕接受方案,盼獲政府安置上公屋,或者轉購居屋。 可是大坑西新邨屬於私營廉租屋邨,非房委會管理,政府欠理據動用公共資源協助拆遷,否則對現有公屋輪候家庭,以至對居屋申請者也欠公道,當局不打算破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大坑西邨歷史2025 文森)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認為,有關的回遷方案合理,並建議預留部分市區過渡性房屋,以協助安置回遷居民,又希望平民屋宇為年長住戶提供更多搬遷協助。 他明白不少居民都是低收入等有困難人士,但當中也不乏「在好穩定嘅環境中不斷向上流動」的人士,幾十年前的政策並不與時俱進,呼籲居民向前看。 大坑西邨,又稱大坑西新邨,是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的一所私人屋邨,在石硤尾邨及大坑東邨之間。

她指當時政府沒有向安置居民解釋搬到大坑西邨後,等同放棄公屋資格。 選擇該種方案的住戶將獲得67.5萬元至232.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貼,以及1.5萬元至5萬元不等的搬遷津貼。 大坑西邨歷史2025 至於不符合回遷資格的住戶,則可獲得一筆過的特惠搬遷津貼,每名租戶10萬元,上限為70萬元,惟相關人士不會獲發回遷安排。 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早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時隔近3年,管理該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終在昨日公佈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歷史 平民屋宇指,理解住戶需時考慮重建和回遷安排,故會設兩個月考慮期,而為鼓勵住戶盡快搬離單位,若住戶在簽署退租協議後6個月內搬遷,簽約當日即可優先獲發兩成租金津貼,其餘金額則會在正式遷出時發放,期間亦可享免租優惠,最後搬遷期限為明年3月。 另外,已提交聲明書的約1,012租戶中,不足70%已符合回遷資格,若願意自行租樓或到過渡性房屋,一人家庭可獲發54萬元租金津貼,以5年重建期推算,即每月津貼僅9,000元,最後搬遷期限為明年3月。

大坑西邨歷史: 落成

根據民泰樓切面圖顯示,民泰樓下方爲石硤尾站,而石硤尾站亦爲民泰樓提供支承。 在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重建大坑西邨計劃[10]。 消息人士稱,該津貼已參考私人租務市場的租務實況,認為屬務實,且以月租約12000元釐定。 領取租金津貼的居民可同時獲發兩次搬遷津貼,包括一次搬出、一次搬入,每次津貼金額兩萬多元。 大坑西邨的建築已有近60年的歷史,不少居民從年輕時入住至今已步入老年,對該個社區有着深厚的感情,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期望在方案公佈後至重建期間,平民屋宇可加強與居民的溝通和聯繫,同時希望在日後的重建項目中盡量保留原有的社區鄰裏關係,重塑大坑西邨的人情味。 在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重建大坑西邨計劃[10]。

大坑西邨歷史: 重建

在租金及搬遷津貼的計算方法,以一個一人家庭家庭為例,如選擇自行安排臨時居所或人住過渡性房屋,將可獲發54萬元租金津貼及合共港幣3萬元搬遷津貼,以5年重建期計算,每個月租金津貼即9,000元。 大坑西邨歷史 位於九龍石硤尾的大坑西邨,為香港獨一無二的私人屋邨,自1965年落成至今已長達半世紀,邨內的設計與外形非常獨特,除了密集式方格構圖,密密麻麻的設計,視覺上已有一種廣闊開揚的感覺,也有罕見的騎樓設計,散發著獨特的吸引力。 全邨共有八座樓,約人口數千人,但現時走到大坑西邨,會發現不少街坊已遷出,邨內設備殘破,屋邨店舖又多結業,偶爾會看到長者於公園休憩散步,但再過數月,這條老舊的廉租屋邨,終將難逃清拆重建命運。 2021年3月8日,市區重建局公佈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年中將與居民交代重建方案。 大坑西邨歷史2025 重置現有住戶約1,300個單位,其餘2,000個單位作“首置”用途[11][12]。

大坑西邨歷史: 北區多處建屋 包括芬園警察訓練設施

大坑西邨落成逾半世紀,樓宇老化問題嚴重,一直存在不少問題牆身滲水、破爛及塌石屎,嚴重至鋼筋外露。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也未有維修屋邨,也沒有安裝升降機,住客需行樓梯上落,更有年邁的住客或無力每天往返七樓住處,所以甚少出門。 大坑西新邨7座樓宇在1965年落成,而民泰樓就於後期1981年落成。 單位面積由261至523平方呎,由於「平民屋宇」的六名董事,如李國章、李國寶等均是太平紳士,因此大坑西邨又稱「紳士樓」。 隨著模範邨在1979年被政府收回管理,大坑西邨成了全港現存唯一私營的廉租屋邨。

大坑西邨歷史: 大坑西邨屬私營公屋

大坑西邨單位雖入夥多年,但當年設計已規劃獨立廁廚,且空間相對寬闊,樓宇間還留有休憩空間,是街坊們口中的「屋邨豪宅」。 儘管如今牆壁油漆剝落,但仍能看到特色的通花磚牆,如磚紅、草綠等鮮豔配色設計。 身處約海拔約150米山腰的前安達臣石礦場地段,比山下高人一等,景色一絕,從此向山下張望景色無遺,最遠可俯瞰舊啟德的維港景色,媲美附近飛鵝山豪宅。 大坑西邨歷史2025 雖然剛入夥時,不少人都說屋邨配套設施不足,但做得開荒牛就難免了,而且如此租金坐擁豪宅美景,人家羨慕都來不及呢! 安泰邨最大特色是兩座升降機塔,分別連接山下的順安邨及順天邨,其中往順天邨那座高達14層。

大坑西邨歷史: 十大香港公屋 ‧ 九龍篇|清拆在即大坑西邨

他相信居民本意絕非為難政府,建議市建局制訂重建工程逾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屆時將如何協助居民,強調有必要釋除居民疑慮,是負責未來發展的部門要「承擔的責任」。 方案並無建築期內安置租戶的安排,該公司只向合資格居民提供兩個搬遷選項,分別是自行安排臨時居所,或由駐邨社工隊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住戶可獲租金津貼及搬遷津貼。 大坑西邨歷史 居民需於兩個月內作決定,而最後搬遷期限為2024年3月,重建工程料於同年初展開,2029年完成,比原定計劃遲兩年。

大坑西邨歷史: 香港文匯網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包括大坑、禮頓山、加路連山、掃桿埔、渣甸山等範圍,即由紀利華木球會禮頓道交界起計禮頓道、高士威道以南至沿大坑道全段為範圍。 除此之外,沿着浣紗街及鄰近街道,泊車十分方便,加上有不少特色的美食小店進駐,成為飲食的好去處。 大坑西邨歷史2025 包括豬扒麵「炳記茶檔」、家庭式經營的康記粥店、金龍泰美食、源品車仔麵等、利萬車牌亦於2019年6月進駐,而小甜谷和Lab Made分子雪糕已結業。

大坑西邨歷史: 提交

1998年前香港國際機場仍然位於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時,部份飛機航道會在大坑西邨上經過,造成噪音污染,不過亦為居民提供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及攝影的地方。 三人家庭可獲70萬元津貼,四人家庭獲81萬元,五人家庭獲90萬至100萬元。 今天蘇屋邨在2019年宣告重建完成後,依然是當紅炸子雞,政府新聞公報亦有提及,備受觸目。 大坑西邨歷史2025 「蘇屋三寶」包括燕子亭的弧形天花壁畫、賣火水的小白屋及屋邨的金漆招牌統統被保留,就連舊屋邨辦事處都保留改成郵政局,讓遊客到來有「跡」可尋,有「卡」可打,可謂用心良苦。

大坑西邨歷史: 等到被收樓同樣獲發賠償?  平民屋宇:唔係好適合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決定將第一期重建計劃新建的其中一幢樓宇,由原本出售轉爲出租,以安置受影響居民,希望可減低重建計劃阻力。 連同民泰樓263個出租單位,未來將提供823個出租單位,而民泰樓會先翻新,希望新安排滿足到居民原邨安置要求,居民亦可選擇交回單位,換取現金補償。 大坑西邨歷史 大坑西邨歷史 至於第二階段重建計劃,該公司與居民達成共識及因應社會需要後,纔會落實細節[8]。 2014年6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舊大坑西新村爲提供5,000夥的青年居屋單位[6]。

大坑西邨歷史: 大坑西邨重建|步入歷史 香港唯一的私營廉租屋

1890年代,政府平整大坑村前的稻田,將土地規劃成「田」字形街道佈局,並將地皮出售作住宅發展,新區沿用大坑村的名字,又被稱為新村,是現代大坑的雛形。 大坑是指銅鑼灣道、香港中央圖書館以南及大坑道一帶的地區,大坑道一帶屬於住宅區,沿路也有不少大單位老牌豪宅,例如龍園,不少樓齡超過30年。 大坑北部接鄰天后,南部則接鄰渣甸山,西北面則是香港島主要購物、娛樂及旅遊區銅鑼灣。 1998年前香港國際機場仍然位於九龍城區的啓德機場時,部分飛機航道會在大坑西邨上經過,造成噪音污染,不過亦爲居民提供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及攝影的地方。

該公司指不符資格的住戶中,主要是戶主或個別家庭成員擁有物業、正享用政府資助出租或出售房屋、非租約登記住戶成員、非實質居住於單位等,強調每宗個案均已慎重考慮,已盡量以寬鬆方式作審核,並酌情處理部分個案。 不合資格人士可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津貼以每人10萬計算,上限為70萬。 過往政府多次強調,大坑西邨不屬房委會管理,重建安置事宜應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負責。 黃汝華批評,部分居民背景來自平房區,搬入大坑西邨屬拆卸平房區作補償的一部分,現時的安置方案有問題,「你拆咗人哋嘅平房,咁你俾返間屋人住,去到今日你趕返人哋出去,合唔合理呢?」她希望房屋局盡快介入,讓居民上公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