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後來在601P線加班後,九巴亦加入營運,於是新巴便無需再自行於九龍區設置站牌;而九巴也於2013年1月28日亦加入營運619X線,營運安排更改亦使九龍區站牌全數改由九巴負責。 小巴26a 另外,已停辦的802和811線雖然名義上由新巴和九巴合營,但實際上兩線從開辦至取消均由兩間巴士公司隔次派車行走;而X1線亦有類似的安排,每逢博覽館有活動時由城巴和龍運巴士隔天(或隔數天)派車行走,是聯營線中一個較特別的例子。 而歷史上101R、102R線和其他已取消的沙田馬場過海線均曾以此安排行走,但101R和102R線現已改為兩公司每次均共同派車。 從牌照角度而言,本港並無單一居民巴士(邨巴)路線以聯營模式運作。
乘客繳付全費車資乘搭此路線往尖沙咀方向,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於紅磡站轉乘26H線往伊利沙伯醫院,第二程車減收$3.8。 乘客於6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乘客於9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小巴26a: 行車路線
領有牌照的公共小巴在1969年有3,458輛,《道路交通(修正)條例》生效後小巴數目持續增長[7]。 小巴26a 小巴26a2025 由於公共小巴在繁忙街道行走時容易引致交通管理問題,加上公共交通服務有相當改善,政府遂於1976年決定,應盡量鼓勵小巴提供固定路線服務,以輔助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如鐵路和巴士)服務。 政府規定小型巴士淨重不得超過2公噸,運載乘客不超過14名,從此「十四座」便成為小巴的代名詞,時至今日仍不少老一輩仍稱呼小巴為14座。
載有上述修訂的《2020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於同年7月5日實施。 現時小型巴士的全長度上限為7.5米(長)x2.3米(寬)x3.0米(高),車輛總重上限為8.5公噸。 專綫小巴由紅色小巴轉成,於1972年推出,車輛識別色為綠色,早年以車身中央髹上綠色色帶以及於車頂髹上綠色的形式出現(所以行內俗稱專綫小巴為「綠帶」),於1995年4月1日開始改為只髹於車頂。 [12]由於紅色小巴出現「紅頂」的俗稱,相對綠色專綫小巴便俗稱「綠頂」,一般稱為綠色小巴或專綫小巴。 小巴26a2025 現時此路線共獲派4輛Enviro500 MMC(1輛12米ATENU、3輛11.3米E6M)作掛牌車。
小巴26a: 九龍巴士260X線
1964年4月28日開辦前路線13A,以及1965年6月1日開辦前路線5B。 兩線於「六七暴動」期間停辦及在同年7月和8月相繼復辦。 1983年5月,配合火車電氣化,路線編號5B更改為5K。 小巴26a2025 小巴26a2025 現時途經紅磡、土瓜灣、九龍城、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市中心、秀茂坪、寶達邨及安達邨。 由此路線往九龍站繳付全程車費或$6.5分段車費,於90分鐘內轉乘26A線往尖沙咀方向繳付全程或$6.4分段車費,第二程只須補付$1.0。 由此路線往九龍站繳付全程車費或$6.5分段車費,於90分鐘內轉乘26線往土瓜灣方向繞經西九文化區的班次並繳付$5.0分段車費,第二程車減收$2.0。
九龍6號線系列營辦商捷輝汽車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中已經向運輸署提出,將因應港鐵觀塘綫延綫於2016年通車預期的客量變化,重組6系路線,騰出資源開辦紅磡灣海濱南岸至尖沙咀的特快路線6C,卻遭署方以愛景街非法泊車嚴重為由拒絕。 營辦商更指運輸署「編造偏幫同業假象,在同業之間挑撥離間,破壞同業的互信和合作」[1]。 現時途經慈雲山中心、慈正邨、新蒲崗、九龍城、馬頭角、土瓜灣、紅磡、尖沙咀東部及香港文化中心。
小巴26a: 公共小巴路線
乘客須按上車時價錢牌所標示的車資,然後於下車時付費;若司機中途決定延長車程(如司機原定目的地為「大丸」,駛至灣仔時決定繼續行駛往筲箕灣)時,如乘客繼續乘坐至延長路段方下車,其車費則以原來車資加以新標示車資之和為準。 傳統上紅色小巴不設錢箱,乘客須在下車時將車資親手交予司機;部分固定路線和不設分段收費的公共小巴路線,通常要求乘客於登車時先繳付車資;如有需要,司機會為乘客找贖。 小巴26a 隨著八達通日趨普及,個別紅色小巴路線接受八達通付款,例如旺角至西環線等更參與了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小巴26a2025 乘客登車時可使用八達通卡繳付車資,或者如常把車資交予司機及找贖。
- 惟2004年起,內地規範皇崗至市區過境巴士服務,增設多條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加上深圳灣口岸及福田口岸啟用,以及九巴B1線開辦,此路線客量下降。
- 黃埔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與紅磡(紅鸞道)公共運輸交匯處相當接近,兩者有互補之效。
- 此路線於2019年用車仍全為16座小巴,直至開辦26H線時才引入19座小巴。
- 2019年5月下旬,此路線全線改派Enviro500 MMC 12米(ATENU,於2021年3月重新加入,至1個月後全線使用該車款)行走。
-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九龍城(亞皆老街/太子道西)、新蒲崗、 彩虹邨、牛池灣、四順、秀茂坪、康華苑、德田邨、康雅苑、廣田邨及高俊苑。
更謂當時小巴原先設計是最高可載21名乘客,只要政府願意修倒,便隨時斥資改裝車廂;在費用方面,將舊車改裝只需1至2萬元,新車則需27萬元,並希望能夠在兩年內所有小巴均改裝為20個座位。 小巴26a2025 [27][28][29][30][31]有關建議未獲接納。 小巴26a 由於小巴在公共交通服務系統中,發揮輔助功能,因此政府一貫政策是限制小巴數目,並維持小巴既有服務範圍;同時,政府亦鼓勵紅小轉為專綫小巴。
小巴26a: 班次分佈
2017年12月11日投入服務,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獅子山隧道、大埔墟、大埔中心、富善邨及富亨邨,只於深宵時段提供服務。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深水埗、長沙灣、美孚新邨、荔景、葵青劇院、美景花園、長康邨、青衣市中心、長發邨及長亨邨。 1993年8月16日配合馬鞍山市中心及馬鞍臺(現稱錦英路)沿線陸續入夥而開辦。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花墟、九龍塘、獅子山隧道、沙田第一城、石門、亞公角、富安花園、耀安邨、馬鞍山市中心及富寶花園。 港鐵觀塘綫延綫通車後,此路線流失了部分黃埔來往紅磡車站及佐敦的乘客。 小巴26a2025 為開拓新客源,此路線於2017年起繞經上鄉道;加上2020年九龍專綫小巴6號線因捷輝汽車清盤而停辦後,部分黃埔來往柯士甸道的乘客改乘此路線,客量有所回升。
小巴26a: 途經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要注意的是,紅色小巴只要不是在行車途中變更收費,即使在惡劣天氣下大幅加價亦不違法。 不少不設八達通收費裝置的路線,更會在農曆新年前後增收一元至數元不等。 所有公共小巴營辦商必須取得運輸署署長簽發的客運營業證,方可經營載客服務。 1998年8月18日投入服務,現由九巴及新巴合營,由海逸豪園單向前往中環(港澳碼頭)。
小巴26a: 巴士轉乘優惠
20世紀50至60年代,新界鄉郊幅員遼闊,道路網並未如今天般發達,九巴營辦的專利巴士服務不可能全面覆蓋所有村鎮,班次亦見不足。 為解決鄉郊地區的交通問題,政府於1960年批准可載9名乘客的新界的士(俗稱「階磚仔」)領牌[4],與市區的士一樣以出租方式營業,惟不少的士司機私下改為按程計價,收費比巴士略貴,車程也比巴士短,乃公共小巴服務雛型。 新界區專線小巴26線是香港一條由友文投資旗下偉文發展營辦的綠色專線小巴路線,來往馬鞍山海柏花園及大埔香港教育大學[1]。 本線與是首條來往馬鞍山及大埔的全日公共運輸路線(第二條為806B線),前者服務馬鞍山市中心、恆安邨及耀安邨,後者服務大水坑及馬鞍山77區。 現時財記(旺角)旗下九龍27M、27MS、28M、28MS、29A及29B線合共使用33輛19座位豐田Coaster柴油小巴行走。 部分用車亦在非繁忙時間或假日會於九龍塘(沙福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停泊。
小巴26a: 九龍區專線小巴26W線
現時不少小巴營辦商的車長計薪制度並非按固定月薪計算,而是按單一車程的乘客車費收入分帳,不少車長為求增加收入,冒險超速駕駛或衝紅燈,尤以紅色小巴為甚。 綠色小巴都有固定路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大部份路線設有固定車站,並需接受運輸署監管,不得隨意更改。 小巴26a 紅色小巴往往集中在繁忙街道上行走和接載乘客,容易造成交通阻塞,使用道路的效率比專營巴士低,當局對紅小實施若干營運限制,以加強交通管理。 1998年7月6日:本線隨新機場啟用而投入服務,由城巴營辦,為九龍城區及黃大仙區的乘客提供往返東湧及機場的巴士服務。
小巴26a: 使用狀況
政府監管公共小巴的政策亦於同年制訂,紅色小巴可繼續在既有服務範圍內經營,但不能行走新市鎮和新落成的公共屋邨,以及禁止使用快速公路。 在個別地區亦有停車限制,以紓緩紅小往往在路旁和路口停車等候乘客而導致的交通擠塞;又推出專綫小巴路線讓車主承投,鼓勵其以專綫小巴的形式提供固定路線服務。 本線與是首條來往馬鞍山及大埔的全日公共交通路線(第二條為806B線),前者服務馬鞍山市中心、恆安邨及耀安邨,後者服務大水坑及馬鞍山77區。 [26]此外,捷輝汽車老闆關心小巴業界發展,更多次批評運輸署罔顧市民交通需要[27]。 1A線與九巴92線服務範圍相約,走線近乎完全重疊,差別在於後者兼具接駁鑽石山站轉乘港鐵觀塘綫及屯馬綫,並與眾多市區巴士路線提供八達通轉乘優惠,而往西貢方向則途經新清水灣道,往九龍方向亦有部分特別班次途經該道路。 大部分聯營路線均有獨立時段,為方便巴士無需私牌過海,港島區頭班車一般由城巴或新巴提供,九龍及新界區頭班車一般由九巴提供,直到另一方向的頭班車回到總站為止。
小巴26a: 收費資料
及至西區海底隧道1997年通車時,當局察覺到聯營路線一些弊端,而將所有全新開辦的西隧線定為只由單一巴士公司「獨家營運」,亦即是獨營;只有由紅隧改道西隧的路線,例如105→904及905、114→914,仍維持聯營安排。 中巴在1998年9月失去專營權後,除了300與336線改為九巴獨營外,絕大部分交予城巴與新巴的聯營路線皆維持原有安排,繼續聯同九巴合辦有關路線。 其後開辦的全新過海路線[1],絕大多數以獨營方式運作。 小巴26a 最初的巴士專營權以地區專營權形式批出,港島巴士路線全部由中巴專營,九龍及新界的巴士路線則由九巴專營。
小巴26a: 九龍區專線小巴2A線
本線與是首條來往馬鞍山及大埔的全日公共交通路線(第二條爲806B線),前者服務馬鞍山市中心、恆安邨及耀安邨,後者服務大水坑及馬鞍山77區。 此路線使用24輛豐田Coaster石油氣小巴行走,包括19輛16座位小巴及5輛19座位小巴。 部份用車間中或會被調往新界103、103M及104線以作支援(反之亦然,惟此安排非常罕見)。 根據運輸署官方資料,此路線總站設於尖沙咀(漢口道),以愛景街為循環點;然而在日常營運中卻正好相反,乘客抵達愛景街方須下車。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九龍城(亞皆老街/太子道西)、新蒲崗、 彩虹邨、牛池灣、四順、秀茂坪、康華苑、德田邨、康雅苑、廣田邨及高俊苑。 現時途經尖沙咀東、 尖沙咀、油麻地、佐敦、旺角、大角咀、海麗邨、青嶼幹線、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小巴26a: 九龍巴士21線
1983年5月,配合火車電氣化,路線編號5B更改爲5K。 現時途經紅磡、土瓜灣、九龍城、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市中心、秀茂坪、寶達邨及安達邨。 2020年3月,政府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小型巴士長度限制由7米放寬至7.5米,最高重量限制由的5.5公噸放寬至8.5公噸。
1995年1月16日投入服務,彌補119線(即619線)改經東隧後於土瓜灣及紅磡的服務。 現由九巴及新巴合營,途經黃埔花園、紅磡海底隧道。 1981年12月1日為配合德福花園入夥,路線投入服務。 小巴26a2025 途經啟業邨、麗晶花園、九龍城、土瓜灣、黃埔花園。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17輛小巴提供服務。 小巴26a2025 小巴26a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4輛19座位小巴提供服務,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載客量不少於152人。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13輛小巴提供服務。
踏入2010年代,公共小巴經營環境較為艱難,近六成路線組合出現收支難以平衡的情況,考慮到成本及人手等問題,業界有不少意見認為應增加公共小巴座位。 同時,雖然公共小巴服務的需求在過去數年整體大致平穩,仍有不少路線乘客量可觀,在最繁忙時段出現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社會上對增加小巴座位數目亦有所訴求。 乘客登上專綫小巴一刻,須即時繳付車資,現金車資必須投入錢箱,不設找贖,並且不得交由司機親手收取。 乘客亦可以八達通等電子方式付款,部份路線設分段收費,使用電子支付的乘客如需享用分段收費,須先通知司機,待收費器顯示正確車費後才付款;部份小巴的八達通機設有「分段」按鈕,乘客繳付分段收費前,須自行按下「分段」鍵,調整車費至所須繳付的分段車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