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樓齡逾50年,估計發展成本需100億港元。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32]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33]。 土瓜灣五街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 明倫街╱馬頭角道(KC-018)項目位於馬頭角道91-113號(單數);明倫街1-28A;中信街1-15號(單數);興賢街1-16號;興仁街1-17號;興仁街19-31號(單數)。
  • KC-018計劃(亦稱「五街」)內共有約110個街號的樓宇,普遍樓齡超過60年,樓高8層但無電梯設施,樓宇狀況普遍失修,範圍內估計居住約1,400個家庭及約100間地舖;而KC-019計劃則涵蓋兩幢工業樓宇。
  •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 韋志成今日在網誌表示,明白舊居內仍有不少舊樓羣有待更新,例如位於土瓜灣的五街和十三街,便是其中一個住戶希望市建局儘快重建的社區。
  • 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局方只會在其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佈項目細節。

韋志成今日在網誌表示,明白舊居內仍有不少舊樓羣有待更新,例如位於土瓜灣的五街和十三街,便是其中一個住戶希望市建局儘快重建的社區。 他引述有一些意見認為,這些巨型建築羣樓宇狀況及居住環境欠佳,局方應該儘早處理,惟他認為部份人士對於處理這類巨型舊樓羣的難度,並沒有確切的瞭解,更直言發展五街和十三街的難度,相比市建局近年開展的項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日前指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市建局需要儲錢或借貸進行相關重建工作,未有交待任何實質時間表。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14日)討論相關議題,會上有議員指出上述兩地樓齡達60年,即使居民有心進行維修,惟每隔幾年仍會出現滲水或石屎剝落的情況,希望能盡快獲安排重建。 市建局表明就「五街」和「十三街」的樓宇現況過往已為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未能提供何時落實舊樓收購的日期。 土瓜灣五街2025 楊永傑出席電臺節目表示,土瓜灣「五街」居住環境差,居民都促請市建局盡快報價,居民擔心樓價回升導致難以購回同區物業,他指居民希望可以原區安置,留在土瓜灣及啟德一帶。

土瓜灣五街: 土瓜灣五街十三街重建無期 市建局指技術複雜挑戰甚大

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10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土瓜灣五街 在駁通海濱的同時,市建局將透過優化樓宇佈局和設計,在擬建住宅及商業基座之間的地面,提供一個不少於25米闊的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直達海濱長廊,加強與九龍城舊區一帶的連接和暢達性。 土瓜灣五街 此外,海濱長廊及廣場將提供臨街的餐飲零售,提升活力,為市民提供舒適的臨海休閒空間和體驗。 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的地盤面積約1.14萬平方米,地盤界線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 韋志成今早於港臺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現時市建局的流動資金約260億元,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超出其流動資金。
  • 現時「十三街」及「五街」樓宇羣內有不少大廈已參加 「樓宇更新大行動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等資助計劃,以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
  • 市建局昨啟動重建五街及比鄰新寶工商中心,兩者會一併規劃發展,但由於住宅和工廈收購安排有異,市建區將其分2個發展計劃處理。
  • 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10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 代表指在決定開展每個重建項目之前,局方均審視多方面的因素並作全面考慮。

市建局昨日公佈土瓜灣兩個重建計畫,當中涉及收購工業及住宅地,局方今次更「變陣出擊」,研究讓擁有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業主參與項目的發展,務求集夠業權擴大整個可供發展地盤範圍。 兩個重建項目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畫,即俗稱土瓜灣「五街」;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計畫。 在重建後,前者可提供一千二百八十個單位,後者則提供九百五十個中小型單位,是局方首個沿海濱發展的重建項目,料落成後大部分單位可享「無敵海景」。

土瓜灣五街: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展開重整規劃

兩團體亦建議政府應提精簡重建發展程序,提高重建密度,增地積比添誘因,增加居住人口,提高財務可行性,可成立跨部門項目小組專責做好重建事宜。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裏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並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12] [13]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重建後,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可提供一千二百八十個單位,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則可提供九百五十個中小型單位,估計在二○三三年完成。

其中,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地盤總面積約一點一四萬平方米,地盤界大概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根據2014年《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建議,五街指被馬頭角道、土瓜灣道、翔龍灣及土瓜灣避風塘包圍範圍,規劃意向是把涵蓋範圍綜合發展、重建作住宅及商業用途,並會提供海濱長廊、休憩用地及其它配套設施等。 十三街則指被木廠街、九龍城道、馬頭角道以及土瓜灣道包圍範圍,規劃意向是要促使舊區重整,並淘汰互不協調的土地用途,以及解決工業與住宅用途為鄰的問題。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重建計劃討論多時,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日前透露,相關收購成本高達400億元,局方要「儲夠錢」才能進行重建工作,未交代任何實質時間表。 土瓜灣五街 他今日(24日)發表網誌表示,由於兩個範圍的密度非常高,而舊樓羣附近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可以整合,形容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甚大。 不過,他相信近年在九龍城啟動的重建項目,將有助於不同地區推展像這類土地狀況的大型項目,「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土瓜灣五街: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將較佐敦八文樓早重建 市建局提四招儲錢

他批評,部分人士沒有確切瞭解處理這類巨型舊樓羣的難度,又認為發展「五街」、「十三街」的難度,與市建局近年開展的項目不相伯仲。 他稱,「五街」、「十三街」的發展密度非常高,其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準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準許發展面積不足一成。 他續稱,「五街」、「十三街」舊樓羣附近沒有任何未發展的政府土地,難以和老舊設施整合,如何發揮最大的重新規劃效益的挑戰巨大。 土瓜灣五街2025 今次重建項目將涉及工廈,考慮到早前兩個重建工廈失敗經驗,市建局將實施新的收購政策。 土瓜灣五街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現正研究項目內擁有不少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註冊業主可參與項目的發展,以作為出售物業予市建局的另一選擇。

除個別樓宇狀況及環境等因素外,亦會考慮有關重建項目能否透過重整土地用途及重新規劃,為社區帶來更大的裨益。 土瓜灣五街 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局方只會在其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佈項目細節。 該兩個土瓜灣區啟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8),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9)。 KC-018計劃(亦稱「五街」)內共有約110個街號的樓宇,普遍樓齡超過60年,樓高8層但無電梯設施,樓宇狀況普遍失修,範圍內估計居住約1,400個家庭及約100間地舖;而KC-019計劃則涵蓋兩幢工業樓宇。 土瓜灣五街2025 根據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建議,該工業樓宇日後重建時應改劃作住宅及商業綜合發展,並提供海濱長廊和其他配套設施。 九龍城區是局方的重點工作區域之一,就「十三街」及「五街」的樓宇狀況而言,局方過去為相關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

土瓜灣五街: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時間表無期 市建局:正幫助居民復修樓宇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表示,若 土瓜灣五街2025 KC-018及KC-019計劃最終獲得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的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戶。 調查中,受訪者指出大廈走廊和天井衞生環境惡劣,垃圾長期堆積,甚至有人隨處大小便,傳出惡臭。 受訪者還指出大廈有蟑螂和老鼠、防火門失修、電力不足、雨後樓梯濕滑、天井地下污水管爆裂等問題。 高達60%受訪者表示居住的大廈周邊環境衞生非常差,接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差,只有不足一成表示可接受。

土瓜灣五街: 香港文匯網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衚衕,人流開始大減。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隨着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五街2025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2] 土瓜灣五街2025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土瓜灣五街: 土瓜灣「五街」重建啟動 議員楊永傑盼推動「十三街」重建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張聖典估計,住宅項目收購呎價接近2萬元。 土瓜灣五街 他從規劃層面解釋,五街和十三街的發展密度非常高,其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準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準許發展的面積不足一成。 他又指,與同樣亦是巨型建築羣的兼善裏重建項目不同,兩個範圍的舊樓羣附近,並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和老舊設施可以整合,故在重整及重新規劃時,挑戰甚大。

土瓜灣五街: 市建局重建兼善裏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業主狂加租住戶一殼眼淚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透過網上視頻平臺直播公眾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 至於工廈收購部分,由於市建局曾兩度收購重建工廈失敗,今次將引入新收購模式。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過去重建工廈失敗,原因在於工廈內一定比例業權由數名業主擁有,部分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傾向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鍾建強指,是次擬發展工廈有類似情況,所以市建局正研究邀請合資格業主參與發展,惟參與模式和門檻仍在研究,將適時公佈。 「十三街」泛指馬頭角傳統舊區的13條街道,包括龍圖街、鳳儀街、鹿鳴街、麟祥街、鷹揚街、鵬程街、鴻運街、蟬聯街、燕安街、駿發街、鶴齡街、木廠街及馬頭角道。

土瓜灣五街: 物業編號: A0016 (代理提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市區重建局昨日正式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包括位於明倫街/馬頭角道一帶的「五街」發展計劃,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而後者涉及兩棟工業樓宇,市建局將開先例允許他們參與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局昨日正式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包括位於明倫街/馬頭角道一帶的「五街」發展計劃,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而後者涉及兩棟工業樓宇,市建局將開先例允許他們參與重建項目。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早在二○一二年的財政預算案邀請市區重建局以先導計畫形式,推行工廈重建項目,但最終兩個項目均觸礁收場。

土瓜灣五街: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時間表無期 市建局:正幫助居民復修樓宇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在記者會上表示,該兩幅用地涉及舊樓羣和毗鄰的工業樓宇,附近一些交通流量較少的街道亦會一併納入發展,以此增加可供發展的土地總面積。 他指現時土瓜灣海濱休憩處狹窄,闊度僅2.5米,重建後除可提供約2,23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外,還可美化海濱環境及增加行車道。 代表又指,「十三街」及「五街」發展密度高,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 加上大廈內充斥劏房單位,若要重建這兩個項目,局方預計將面對龐大的收購開支,以及居民和商戶遷置安排等挑戰,局方必須審慎研究開展有關項目的規劃,包括牽涉的資源、啟動項目的時間和規模、補償安置安排及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 市建局代表表示理解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居民對所居樓宇日久失修的憂慮,並備悉他們要求盡快重建的訴求。 土瓜灣五街2025 代表指在決定開展每個重建項目之前,局方均審視多方面的因素並作全面考慮。

土瓜灣五街: 物業編號: A0016 (代理提供)

土瓜灣道╱馬頭角道(KC-019)項目位於馬頭角道116-118號(雙數),現為工業樓宇新寶工商中心,受影響用戶約90個。 其建議發展總樓面面積約59120平方米,住宅樓面面積約50800平方米,提供約95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建築面積約500平方呎),亦料2033年完成重建。 他亦提到,市建局在過去數年透過開展大規模的地區規劃研究,全方位審視舊區的土地規劃及更新機遇,加快建立規劃、項目及財務三項儲備。 當局根據土地用途、樓齡及樓宇狀況、可發展的地積比率、受影響住戶和經營者的數目、財務可行性,地區特色以至技術評估等一籃子因素,以科學化、系統化的數據分析,制定一套客觀的比選準則,以釐定開展重建項目的優先次序。

土瓜灣五街: 香港文匯網

而今次重建範圍內有不少工廈,市建局認為工業項目業權複雜,市建局首次擬準許擁有一定業權的業主或發展商參與重建。 明倫街╱馬頭角道(KC-018)項目位於馬頭角道91-113號(單數);明倫街1-28A;中信街1-15號(單數);興賢街1-16號;興仁街1-17號;興仁街19-31號(單數)。 總計涉約100個街號,受影響業權約820個;受影響住戶約1410個,地舖商戶約100個。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恆地過去花上7年時間、斥逾41億元購入土瓜灣4個地盤一併發展重建,範圍包括土瓜灣道68A至76B號、落山道58至76號、下鄉道14至20號、麗華街1至7號,以及美華街1至9號及2至8號,總地盤面積約4.25萬平方呎,可建總樓面約38.2萬平方呎。 [36] 土瓜灣五街2025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掛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政府在二○一二年的財政預算案邀請市建局以先導計畫形式,推行工廈重建項目,以釋放更多可供房屋或商業發展的土地,但市建局分別在西環士美菲路祥興工業大廈,以及長沙灣汝州西街永康工廠大廈推行的項目,最後均觸礁收場。 市建局又會於本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估計總收購成本約100億元,預計2033年落成。

由於兩個項目位處策略性的海濱地點,市建局在為該地區進行規劃研究時,已將政府優化海濱環境的規劃願景,一併納入考慮。 土瓜灣翔龍灣以北5條街道俗稱「五街」,由多幢逾60年的舊唐樓和地舖車房組成,居住環境欠佳。 市建局昨啟動重建五街及比鄰新寶工商中心,兩者會一併規劃發展,但由於住宅和工廈收購安排有異,市建區將其分2個發展計劃處理。 是次發展涉及工廈,市建局過去曾兩度重建工廈失敗,今次開特例,邀請持有多個業權的業主參與項目發展,希望項目能順利推展,惟細節有待研究,詳情將適時向業主公佈。 立法會議員楊永傑在電臺節目上表示,希望透過土瓜灣「五街」的重建計畫,推動「十三街」的重建。 韋志成續說,按項目收購成本而言,預料「五街」和「十三街」重建,較佐敦「八文樓」便宜,後者料涉約500億元。

現時「十三街」及「五街」樓宇羣內有不少大廈已參加 「樓宇更新大行動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等資助計劃,以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 重建後,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可提供1280夥,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可提供950夥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表示,現時海濱休憩處狹窄,闊度只得2.5米,故兩個項目將興建約20米的海濱長廊。 土瓜灣五街2025 重建後,大樓會後移,以騰出地面空間,供政府進行由4線拓展至6線路段的工程。 至於議員關注的九龍城「十三街」及「五街」重建,發展局指其包涵在更新計劃內。 基於市場敏感性,政府現階段不便評論,市建局必須就其重建發展業務計劃遵守保密原則,只會在其啟動重建項目時才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佈項目細節,包括重建位置及範圍等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