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路返回到普濟庵,穿過路亭向上100米到達。 九華山口訣2025 始建於民國年間,兩層民居式建築,黃色外牆,坐東南朝西北。 始建於1921年,民居式建築,古樸簡潔,坐東朝西。

這三座寺院連在一起,位於甘露寺西邊的西竺山半山腰,西竺山因爲滿山都是竹子而得名。 始建於1883年,1926年重建,60年代安徽蕪湖弋磯山醫院在此建療養基地,後廢棄,留有3幢房屋。 其一爲西竺庵,坐東南朝西北,兩層西洋式建築,98年至今住持果卓(上禪堂住持)。

九華山口訣: 文化

位於觀音佛祖的「慈雲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位於阿彌陀佛的「大悲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位於釋迦牟尼佛的「靜慮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 位於福德正神的「頂田心福德祠」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 九華山口訣2025 位於大梵天王的「大梵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九華山口訣2025 位於釋迦摩尼佛的「朝元禪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

  • 當然現在四大叢林的說法少被提及,東崖禪寺現爲普通寺院。
  • 備註:明清之際,九華山香火之盛甲天下,有寺院300餘座,僧侶4000多人,影響力比現在大,當時有四大叢林之說。
  •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詩篇,“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被譽爲九華山的“定名篇”。
  • 自從天台索道開通以來,徒步上山的朋友越來越少,沿途可以看到許多挑山工,山上的寺院和物資都是他們用肩膀挑上去的,山上的每一座寺院都有他們的身影和汗水,一天往返兩趟,按重量拿報酬,可以有200元左右的收入。

龍溪從寺前穿流而過,這裏在古代是九華山北麓的登山道。 九華山口訣 二聖殿又名二神殿、九華廟,位於二聖村,始建於唐代,安徽省重點寺院。 從大覺禪寺步行10分鐘到達中閔園的尼庵羣,村裏有100多戶村民,20多座尼庵住着60多位比丘尼,彼此相處非常融洽。 勝鬘精舍是村子裏的第一座尼庵,又名安樂堂,始建於1917年,兩層民居式建築,坐東朝西,安徽省重點寺院。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三臺宮】

天台景區有兩種遊覽方式,一是乘坐天台索道直達古拜經臺,再向上800多個臺階到天台寺;二是從尼庵羣出發走登山道,沿途會多經過鳳凰松、慧居寺、吉祥寺、復興庵、朝陽庵、天橋寺、觀音峯等。 現在多數人選擇索道往返,徒步登山的人比較少。 受地藏菩薩“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感召,自唐以來,寺院日增,僧衆雲集,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九華山現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餘樽。 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爲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爲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2)百歲宮沿線:需爬山,位於插霄峯(海拔871米),包括百歲宮、東崖禪寺、回香閣等,徒步往返約3小時,乘坐纜車可節省1小時。 甘泉路沿線位於插霄峯北部,其中觀音洞和老虎洞位置比較偏,背靠背,需要繞個大圈,雖費時但值得一去,觀音洞前可俯瞰盤山路,甘泉路沿線另需2小時。 九華山口訣 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費冠卿、杜牧、蘇東坡、王安石等文學家,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書法家,留下了關於九華山很多作品。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詩篇,“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被譽爲九華山的“定名篇”。 九華山漢時稱陵陽山,南朝時梁陳間,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 唐天寶 (唐朝)年間詩仙李白數遊九華山後,睹此山秀異,九峯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爲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爲“九華山”。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南開宮】

始建於1996年,兩層民居式建築,坐東朝西,玉佛寶殿供奉7尊緬甸玉佛坐像,系廣東汕頭7位居士敬獻,三尊大佛、四大菩薩和十八羅漢齊全,玉佛背面有海島觀音木雕像。 九蓮精舍原先只是座小茅蓬,現在足足1500平米,是閔園地區規模最大的尼庵,這裏傾注了寬海太多的心血,現住持尼寬海。 位於鳳凰松南,從慈修庵進入,民居式建築,木質構架,小石塊壘牆,白石灰溜縫。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口訣2025 九華蓮社爲九華山佛教接待社,閔園尼衆經常在這裏議事,殿內有一副對聯“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喫一盞各奔東西”,原來佛教與人交往,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副對聯韻味十足。 又名地藏寺、地藏禪林,位於九華山的天台峯頂,海拔1306米,是九華山海拔最高的寺院,始建於宋代,全國重點寺院。

  • 百歲宮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建築,坐北朝南,五層樓聳立於懸崖之上,遠觀如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在我國現存寺院建築中非常少見。
  • 位於後山蓉城鎮百花村,毗連九子巖景區,國家4A級景區,因常年雲霧繚繞,景色壯觀而得名。
  • 花臺景區有兩種到達方式,一是從山下橋庵村乘坐花臺索道,索道終點位於花臺北部,二是進入核心景區後從天台寺徒步前往,即從花臺南部進入花臺景區。
  • 銅鑼鄉九湖村道場於同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開幕[5],寺址為銅鑼鄉九湖村183號[1]。
  • 老虎洞確實地處偏僻,這裏可經龍溪橋到下閔園,路況很差。
  • 景區倚山而建,就勢造景,園即是山,山即是園,妙趣天成。

香山茅蓬是閔園尼庵羣最爲精緻的建築,始建於1931年,安徽省重點寺院,皖南民居式建築,2014年左右在最大限度保證原有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修繕。 九華山口訣 殿內供釋迦牟尼玉佛,院內兩棵古牡丹,枝繁葉茂,每年開花數百朵,尤爲名貴。 堂中有一副對聯“香焚小樓傳經語,鳥喚翠林聞香山”。 原住持尼性妙1937年住香山茅蓬,專修淨土,持戒精嚴,60餘年未下過九華山。 2003年96歲時圓寂,荼毗後有衆多舍利出現,是九華山佛教界公認的當今淨土宗大德。

九華山口訣: 大興善寺 行四方興四方

這裏原爲明淨禪寺,明淨法師曾在此居住,明淨法師十幾歲開始學佛,刻苦用功,圓寂前站立三年,靜坐三年,閉關三年。 九華山口訣2025 92年圓寂,99年開缸真身不腐,現裝金供奉在旃檀林老殿。 2006年九華山佛教協會將明淨禪寺改建爲佛教敬養院,掛“淨戒禪院”廟名。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慈善佛院】

原名明心寺,又名明心禪林,始建於清代,安徽省重點寺院。 小天台位於神光嶺,依山而建,海拔約800米,是神光嶺海拔最高的寺院,小天台和天台峯頂的天台寺沒有關係。 沿芙蓉路南行200米到達天池古庵,沿途會經過太白書堂和百歲宮纜車。 九華山口訣2025 比丘尼滌勝1991年開始改擴建天池庵(現天池寺)北側舊屋,95年建成大雄寶殿,坐西朝東,兩層民居式建築。 天池古庵牆壁上掛滿了手繪白描“觀音菩薩化身像”,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爲拯救人類苦難她以多種法像顯現菩薩身份,據說經常出現的有33種,這裏供奉有88幅畫像,精美絕倫,國內罕見,見者得福。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口訣 臺灣廟宇祈福網

寺主祀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救世師父,  … 地藏菩薩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世人廣爲弘傳,是衆生行孝最好的榜樣,地藏經也重在闡發“知孝道、明因果”。 如果有機會您一定要去九華山,親身感受一下蓮花佛國的秀美與靈氣。 歷時數月完成這篇文章,希望能給您的九華山之行帶來更多圓滿。 九華山口訣2025 個人精力有限,不足的地方還請幫助指正。 (2)常見的菩薩有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合稱中國佛教四大菩薩,分別對應着我國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九華山)。

九華山口訣: 慈雲寺拜什麼神?觀音佛祖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西天寺是九華山規模最大的尼庵,宮殿式建築與皖南民居相結合,坐東朝西,庭院乾淨整潔。 比丘尼心蓮2002年發心擴建,至08年基本形成現在的格局。 西天寺緊鄰景區檢票口,鬧中有靜,是一處清淨莊嚴的正法道場。 回到大願坡,沿石板道下行5分鐘,右手邊爲西天寺,前行路口左轉先到萬福寺。 九華山口訣 萬福寺原名萬福庵,始建於清道光年間,依山就勢而建,坐東朝西,兩層民居式建築,地基爲石頭堆砌而成,四周有花圃和菜地。 五百羅漢堂建成於1998年,兩層仿古宮殿式建築,粉牆碧瓦,與百歲宮相映生輝。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

大師曾耗時20餘年,以舌血和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現存79卷於化城寺藏經樓。 天啓三年(1623年)110歲圓寂,圓寂後三年肉身不腐,僧衆將肉身裝金供奉,庵名俗稱百歲庵。 崇禎皇帝於1630年敕封海玉爲“應身菩薩”,題額“爲善爲寶”,賜肉身塔名“蓮花寶藏”,海玉是九華山第二尊肉身菩薩,也是九華山十年浩劫後唯一倖存的古代肉身,這得益於當時冒險保護他的那位出家人,功德無量。 百歲宮方丈慧慶大和尚,任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佛學院院長。 香山茅蓬位於藥師茅蓬東南,隱藏在一片竹海中。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仁武宮】

道霖法師原是九華山佛教協會後山分會的第一任會長,2006年辭去職務專心潛修佛法,法師出家40多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修行,法華精舍是修身養心,參禪悟道的好去處。 老虎洞位於百歲宮正北,有一條穿行墓地的土路直達“隆山道場”石刻,再走10分鐘石板道可達老虎洞,可節省至少40分鐘。 老虎洞又名伏虎洞,歷史非常悠久,因唐代伏虎禪師曾於此洞馴服猛虎而聞名。 此後,唐代金地藏菩薩、明代松毛禪師、清代隆山祖師、洞庵禪師等高僧都曾於此洞宴坐苦修,直至乾隆年初雲月禪師在伏虎洞南側鑿石建庵,爲今伏虎寺。 原伏虎寺WG時期被毀,現寺院爲原住持大淨師太發心重建,於2013年建成,依山就勢,精緻莊重,寺前青山綠水,鳥語花香。 老虎洞確實地處偏僻,這裏可經龍溪橋到下閔園,路況很差。

九華山口訣: 慈碧寺拜什麼神?觀音菩薩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印度波斯匿王之女,承佛威而說勝鬘經,宣講大乘佛教“一乘真實”和“如來藏法身”說,“勝鬘”源出於此。 走進內院,大殿坐東朝西,木質構架,小石塊壘牆,保持原樣爲九華山稀有。 院內有魚池景觀、菜地、花房,清幽恬適,環境優美。 從龍池瀑布回到盤山路向前500米,到達龍池庵。 龍池庵又名清隱庵,始建於唐代,民居式建築,安徽省重點寺院。 龍池庵歷史悠久,唐代時是詩僧神穎的修行道場,後被毀,光緒年間重建,民國年間住持僧華德,華德和尚的資料比較少,多爲口傳,講華德不太注重僧相威儀,擅長書法和武術,圓寂後三年開缸不腐,肉身裝金供奉,WG時期被毀。

相傳觀音菩薩曾雲遊到此,化身禪住此洞,妙施甘泉,治病救人,恩澤方圓百里,無人不曉。 公元653年地藏菩薩在此禪修,方知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下凡,留下聖靈仙水一說,觀音洞因此得名。 現寺院爲龍昌法師2009年發心重建,2013年建成。 山門頂部豎書匾額“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爲1917年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所書,大殿頂部有“九龍戲珠”藻井,是九華山建築中的第六口藻井,其餘五口在化城寺。 肉身殿供奉着無瑕禪師的肉身,無瑕禪師又名海玉和尚,順天宛平人(今北京),在五臺山出家,26歲雲遊到九華山,於摘星庵苦心修行。

九華山口訣: 大梵寺拜什麼神?大梵天王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位於銅鑼鄉九湖村和通霄鎮南和裏,為清朝道光年間所修築的官道,藉以連接苑裡、通霄、銅鑼之間,期中將通霄所產之海鹽運至銅… 老銃櫃步道位於三灣鄉北埔村,全長約1.5公里,起伏坡度不大,沿線多行走於林蔭之中,稱得上是涼爽舒適步道。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口訣 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費冠卿、杜牧、蘇東坡、王安石等文學家,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書法家,留下了關於九華山很多作品。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詩篇,「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被譽為九華山的「定名篇」。 九華山口訣 橫屏背生態賞魚步道距離南莊市區約4公里。

沿途會經過吉祥松、花臺正頂、大願石、如意石、平安松和佛佑松,花臺沒有寺院,不見香火,但處處見佛。 相傳,金喬覺在大花臺頂上拋袈裟借地,修成正果後,將自己化身於大小花臺的羣峯峻嶺之中,仰臥與這塊風水寶地,護持十方信徒,普度衆生。 故有上花臺能“親近睡佛,聆聽佛音,得地藏菩薩護持,增福增慧”之說。

網上有文章“九華山香山茅蓬性妙老師太事蹟”。 位於九華街西北方,距離白雲禪林1.5公里。 寬成是華天禪寺的開山住持,1922年募建,兩層皖南民居式建築,坐東朝西,安徽省重點寺院。 九華山口訣2025 大殿中間的匾額“唸佛禪院”爲趙樸初老先生所提,山門匾額“華天禪寺”爲康有爲1922年遊九華山時所提。

九華山口訣: 十方法華禪寺拜什麼神?三寶佛祖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同年開始動工整修,2007年2月11日十尊神像安座,安座前車隊先繞行公館、銅鑼等鄰近鄉鎮,沿路住家擺設香案祈福[11]。 銅鑼九華山大興善寺,簡稱九華山大興善寺、大興善寺,是位於臺灣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的九華山大興善寺道場,以持咒加持的水聞名。 遊錫堃上午在民進黨籍嘉義市立委王美惠、嘉義市九華山地藏庵董事長黃俊森陪同下前往地藏庵參拜,並送爭取連任的王美惠糉子、包子,預祝順利連任。

原爲東崖上院,始建於明代,1933年毀於火災,僅存東崖鐘樓,現在的寺院於1995年重建,東崖下院1980年改爲東崖賓館。 東崖禪寺巧妙地運用巨石作爲地基,矗立於懸崖邊上。 這裏一年四季雲霧繚繞可觀雲海,可觀閔園,可俯瞰九華街全景,佛國風光,一覽無餘。

九華山口訣: 海明寺拜什麼神?釋迦牟尼佛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值得一提的是,在寺廟遷徙前,這一帶統稱為「九湖村」,直到大 興善寺遷移至此,此一山頭,也就是寺廟所在地即被冠以「九華山 九華山口訣 」名號,至於寺廟以外的地方,仍延續「九湖村」舊稱。 在寺廟遷移之後,原先位於苑裡鎮苑南里 十鄰和平路一八一號的舊址就已廢除改建。 原名天柱庵,俗稱高舍,始建於唐鹹通五年(864),位於朱備鎮滴翠峯下,面對天柱峯,安徽省重點寺院。 翠峯寺是華嚴宗的重要道場,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高僧月霞會同僧普照、印魁、通曉、可安等在此開辦”翠峯華嚴道場”,亦稱”華嚴大學”,專授《大方廣佛華嚴經》,即被列爲九華山鎮山之寶的《血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