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吳三國爭雄,吳國名將周瑜聯合劉備,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軍的地方是另一個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縣西南的赤磯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這裡詞人借懷古以抒懷抱,不一定拘泥於地點的確鑿。 當時間必然帶走所有的努力成果,那麼人生何所希冀、何所寄託呢?
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麼一己之榮辱窮達復何足悲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於一時功名,不免過於迂腐了。 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 一說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已改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內有四處地名同稱赤壁者,另三處在黃岡、武昌、漢陽附近。 蘇軾所遊是黃岡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議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語譯
用“檣櫓”指代使用“檣櫓”的強勁的敵人。 詞壇的新天地就是通過這些創作實踐,逐步發展並且擴大其領域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這首《念奴嬌》,正是一個卓越的開頭。 至今為止,仍然象豐碑似地屹立在中國文學發展史的大道上。
點出了赤壁的歷史意義,也為下片歌頌周瑜埋下了伏筆。 那麼,作者當時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 “亂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嚇人的大浪頭,拍打著江岸,激起的浪花象無數堆耀眼的白雪。 面對著這雄偉的景象,難怪作者要讚嘆不已:既讚美這雄偉的大好河山,更讚美歷史上曾經在這裡叱吒風雲的無數英雄豪傑。 蘇軾在這裡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複雜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後,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東坡詞・東坡情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 這裡詞人借懷古以抒懷抱,不一定拘泥於地點的確鑿。
- 第二句寫濤,不但寫出了波濤粗野兇暴的性格,而且還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氣勢,同時彷彿可以聽到狂濤拍岸的吼聲,看到它不可阻擋的威力。
- “江山如畫”,是對上面所描寫的雄偉江山的總括評價。
-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綸巾”看作是諸葛亮的代稱,因為諸葛亮的裝束素以羽扇綸巾著名。
- 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隻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 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 陡峭的石壁簡直穿過了天邊,驚濤的浪花拍打著江岸,捲起的浪花如千萬堆白雪。
一來是傳達他的愛國之心難以被理解的孤獨情緒,二來是表達他縱使難以融入主流派,但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李清照擅長運用觸景生情與緣情寫景的手法,藉著眼前的景色,內斂含蓄地表達內心憂愁的情緒。 李清照是中國歷代以來最知名的女詞人。 由於李清照的作品多從生活上取材,其作品的背景也反應宋朝歷史演變。 考生多讀李清照的作品便能理解她的風格轉變。 建安十三年(公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08),吳蜀聯軍以五萬兵力打敗曹操二十萬大軍於赤 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Su Shi
辛棄疾非常擅長使用歷史典故增添詞的意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而考生也可以善用歷史典故在DSE的作文當中,藉此能展現自己的文學素養之外,也能在文章中多蘊含一種精巧的意涵,大幅提升文章的質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辛棄疾的詞有多種變化,早期的作品雖然多為愛國情操的豪放之詞,後期也有田園山水、男女離別的愛情婉約詞。 辛棄疾的詞打破了詩、詞、散文的界線,並能擴大詞的表現力與境界,獨自形成一種風格。
-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 1082)八月,蘇軾遊黃州赤壁磯,即地感懷,作 《念奴嬌.赤壁懷古》。
- 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於一時功名,不免過於迂腐了。
- 與《花間詞》中”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的幽約詞境相比,蘇軾詞的逸懷浩氣、舉首高歌,無疑是為我們開拓了一個新的世界。
- 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
- 用“大江東去”四字來雄視千古,自古以來,無人超越。
詩人是個曠達之人,儘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 這首詞就是他這種複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雖然書寫失意,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長江的非凡氣象,古戰場的險要形勢都給人以豪壯之感。 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嚮往之情。 “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它的主題意識仍然是時間的感傷,它的表現方式則是抒情的,不是議論的,呈現的依舊是詞獨具的情韻美感。 「大江」,既是時間流逝的象徵,也是自然永恆的形貌。 對照著個人與歷史:人歌人哭,朝代更迭,唯有江河依舊長流不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由於自作多情,難免要早生華髮(花白的頭髮),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在這裡,作者對自己無從建立功業,年紀又大了──對比起周瑜破曹時只有三十四歲,仍然只在赤壁磯頭懷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與周瑜的談笑論戰相似,作者描寫這麼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也是舉重若輕,閒筆紛出。 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從江濤轉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來的戰爭遺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藝術與文化
這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衝突之後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這種感情跌宕,更使讀者感到真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這首詞是蘇軾47歲謫居黃州遊赤壁時寫的。 通過對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三國的周瑜談笑破敵的英雄業績的嚮往,抒發了詩人憑弔古蹟而引起的自己功業無成而白髮已生的感慨。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 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傑之士。 這長江,這赤壁,豈能不引起人們懷古的幽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談笑間”,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 “檣櫓灰飛煙滅”,六個字就再現了一場歷史性的大戰。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寥寥幾筆,顯示了作者藝術概括的才能;字裡行間,傾注了作者對周瑜的由衷讚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
既然人間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將樽酒灑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脫卻苦悶,從有限中玩味無限,讓精神獲得自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但莊子以此迴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黃州數年是蘇軾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護自己淳至的精神。 這首《念奴嬌》詞及其作於同一時期的數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此詞自問世後,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譽之者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意涵高妙,真古今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寫作手法
有時放筆直書,便成為”曲子中縛不住”的”句讀不葺之詩”;有些從內容看也頗為平凡。 正如泥沙俱下的長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 但正因如此,才能顯出江河的宏大氣勢。 人們可以如此這般地挑剔它,卻總是無法否定它。 此詞自問世後,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譽之者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後,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 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結句”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正如他在《西江月》詞中所說的那樣:”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纔是生命的壯歌。
當前,該作品在網路平臺上的點擊量已超過159億人次。 一首歌曲能夠觸達如此多人,離不開古詩詞的經典魅力、優美的曲調韻律以及歌唱家的表現力,但是更重要的還得益於新媒介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中國古詩詞歌曲緊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浪潮步入了繁榮時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改革開放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音樂市場的擴大為流行音樂注入了獨特的審美理念和藝術魅力,“流行+古詩詞”吸引了眾多音樂人,“以歌唱詩”成為潮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Su Shi
”“故壘”二字,寫出了古代戰場的遺址如在目前。 “西邊”一詞,點明方位,有親臨其境的真實感。 “人道是”三字,借人們的傳說加以證實,深化“懷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親切。 “三國周郎赤壁”,由時代、人物、地點三個不同性質的名詞,組成一幅歷史風雲的畫卷,將“赤壁之戰”的圖景呈現於讀者的面前。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第一句寫石,將陡峭崢嶸的石壁直插雲天的險峻,形象貼切地描繪了出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語譯
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 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 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 大江流水不斷滾滾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沖刷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在舊營壘的西邊,人稱就是三國周瑜擊破曹操大軍的赤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寫作手法
但莊子以此迴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洗淨了千古以來的英雄人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古時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藝術與文化
宋詞是許多DSE考生準備文言文考題的頭痛項目。 不過經過上述的詳細介紹,與歷屆試題的演練之下,考生是否更能夠掌握宋詞精巧的寫作手法,也更瞭解詞三首作者分別想抒發、表達的心情呢? 宋朝的文人在作詞時,通常也與自身的經歷、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建議考生在理解詞三首的內容以前,也先去了解宋詞發展與體制,再搭配宋朝的歷史與作者的背景對照著理解,就能夠輕鬆瞭解作詞人在創作背後想表達的用意了。
清代更有人認為此詞”平仄句調都不合格”(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朱彝尊《詞綜》並詳加辯證,亦可謂吹毛求疵者。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 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幾上幾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
寫這首詞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多。 他在古戰場憑弔時,對叱吒一時的歷史人物更感欷歔,如何成就超凡的人物,最終也會跟「大江東去」了吧! 因此在詞末,蘇軾也只有奠酒,向先人致敬。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025 請看,在”公瑾當年”後面忽然接上”小喬初嫁了”,然後再補上”雄姿英發”,真像在兩座懸崖之間,橫架一道獨木小橋,是險絕的事,又是使人嘆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