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律師表示「Work from home」並非法律名詞,而是僱主僱員間在疫情下市民大眾的普遍共識,定義可以很廣。 若果僱傭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須於「評估證明書」( 表格 7) 發出後 14 天內以書面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並通知對方。

《勞基法》並沒有就職業災害給予明文定義,僅有於59條訂定補償責任(工資、傷病、失能與死亡)。 勞工通勤時,雖然並非在僱主指揮、監督之下,如果勞工不幸在通勤時發生車禍,為何會被法官視為職業災害? 本文將從職業災害的定義和認定標準談起,告訴僱主應如何面對,應如何預防。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勞工保險- 保險王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40條,不論合約期或工作時數長短、全職或兼職,所有僱主必須投購僱員補償保險,以承擔僱主在法律(包括普通法)之下的責任,否則不得僱用僱員從事任何工作。 『判傷』是勞工處「工傷及病假跟進」的其中一個工作,由「僱員補償 ( 普通評估 ) 委員會」(「評估委員會」)負責。 承審法官認為,通勤職業災害得「視為」職業災害,而得以依勞保條例申請各類給付,但這是因為傷病審查準則係依勞工保險條例所制訂,但《勞基法》或《職安法》並無相關規範,因此自然不可援引《勞基法》第59條,要求僱主負擔補償責任。 其實因工受傷絶不罕見,全港每年有6萬宗工傷個案,亦即每60個打工仔入面就有一個因工受傷。 《僱員補償條例》規定了打工仔受傷時所能得到的賠償,篇幅所限,惟工百科今次將先簡介條例的保障範圍和打工仔法定應得的三大賠償項目。

  • 這是每個傷者意外後就醫應該及必須做的事情,以保障自己的權利。
  • 2.
  • 如傷者因另一方過失,如疏忽或違反法定責任而受傷,可包括但不一定於工作期間,傷者可向另一方提出普通法申索追討人身傷害損害賠償。
  • 不過,如記者、Sales、保險從業員、工程師等,都有機會在辦公時間外出工作,如在這段時間內受傷,是可獲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

然而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筆額外、龐大的支出,倘若僱主未善盡自身義務,而在災害中存有故意或過失,那麼需要討論的就不是單單補償而已,而需要討論賠償了,而其中更有「勞動力減損」這一個極度複雜的問題需要考量。 工傷病假錢應於原先發工資的相同日期支付,若僱主7天後仍未支付又無合理辯解,即屬違法。 假如僱員受傷後不打算再為同一僱主工作,只要有病假證明,仍可繼續向僱主領取工傷病假錢。 僱主須於僱員提交醫療費收據後21天內發還有關的醫療費,醫療費方面的賠償並無限期,只要受傷的工人一日仍在接受治療,僱主就需要繼續支付。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是否工傷?

不過無論是來往荃灣及葵青區的巴士,或是過海的巴士路線,巴士都是其中一個市民主要通勤的交通工具,特別是在上、下班時間,更是人多車多。 倘若打工仔不幸坐在刺針上受傷,而意外發生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大家要留意,僱員在這情況下是不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的。 僱員若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僱主在一般情況下須負起《僱員補償條例》下的補償責任。 如你是因工受傷僱員,本文介紹處理申索補償的貼士;如你是受傷僱員的僱主,本文亦提供履行法律責任的指引。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案發時何男是在午休中突發疾病、搶救無效死亡,其死亡原因非交通事故所導致,不符合工傷認定。

  • 前前後後看完,《僱員補償條例》能補償真的不多,而且以筆者經驗,勞工處在評估過程中,還需要不少文件和時間。
  • 何男哥哥向媒體表示,「救護車當時也去了現場,人沒搶救過來,醫院死亡證明上寫的是猝死」,他拿出何男上班打卡紀錄,「我弟弟連上23天班了,這就是過勞死」。
  • 成立這平臺目的,旨在為香港市民大眾提供多一個途徑,明白在賠償案件中,怎樣保障自身權益及避免風險。
  • 其實因工受傷絶不罕見,全港每年有6萬宗工傷個案,亦即每60個打工仔入面就有一個因工受傷。
  • 為減低意外出現的機會率,僱員應該時刻於工作環境保持警剔,而作為僱主,亦應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予以僱員工作。
  • 《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制定的《職業安全及健康規例》,亦有就意外的預防、防火措施、 工作地點的環境控制、工作地點的衛生、急救事宜以及僱主及僱員該如何進行體力處理操作等訂定一些基本的規定。
  • 廣東佛山一名35歲男子在工廠連續工作23日,午休時在工廠外吐血猝死,當局最終判斷不屬於工傷,其家屬亦未能索償。
  • 若果僱傭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須於「評估證明書」(表格 7) 發出後 14 天內以書面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並通知對方。

僱員補償條例(香港法例第 282 章),僱員可由暫時喪失工作能力的日期起,收取按期付款長達24個月的[病假糧](即係平時所聽到的『五分四人工』)。 ​疏忽賠償屬於民事索償一種,員工如果因工作關係而引致職業病或受傷,並在過程中牽涉到第三者(包括僱主、管工、工友、工具生產商等而非自己故意或疏忽)的錯誤和疏忽而引致的傷害,例如設備不足、工具失修等,就有機會定義為「疏忽賠償」而向對方作出索賠。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賠償額係依據「民事普通法規則」計算有關嘅傷勢或病患帶給傷者的損失,如收入損失、痛苦等⋯⋯ 呢類「疏忽索償」並無限制病患種類及部位,不過傷者或受傷嘅員工必須提供足夠的醫學證據,證明有關傷勢或病患因工引致。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工傷能賠償多少?

佛山市南海區人社局指,何男的死亡原因為猝死,而死亡發生在休息時間,事發地點亦不屬於工作崗位,故不會視他屬於工傷死亡。 【有線新聞】隨社會進步,不少人愈來愈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有公司更推出四天工作制,讓員工有足夠休息之餘,更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若生活中只有工作,隨時會有反效果。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2025 廣東佛山一名35歲男子在工廠連續工作23日,午休時在工廠外吐血猝死,當局最終判斷不屬於工傷,其家屬亦未能索償。

1. 僱員正以乘客身份乘用由僱主運作或安排的交通工具往返工作地點途中(公共交通工具除外); 2. 僱員因工作關係,正在駕駛或操作由僱主安排或提供的交通工具,往返其居所及工作地點的直接途中; 3.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工傷期間請病假,人工會否被扣?醫療費會否獲得補償?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我們平均每天都收到市民查詢,自09年成立至今,已收到超過二千位市民查詢,並成功協助超過大約300位市民配對適合律師,順利討回公平合理的傷亡賠償。 某些特殊案例可能會出現個別情況,導致僱主和僱員對工傷事件存有爭議,在各執一詞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先向勞工處呈報個案,由處方作第三方的調查判斷。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工傷可否請病假?會唔會扣人工?

《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制定的《職業安全及健康規例》,亦有就意外的預防、防火措施、 工作地點的環境控制、工作地點的衛生、急救事宜以及僱主及僱員該如何進行體力處理操作等訂定一些基本的規定。 經註冊西醫或中醫批出病假後,僱主需向僱員發工傷病假錢,金額為僱員每月收入的五分之四。 「每月收入」沒有法定上限,包括現金工資、經常性的逾時工作補薪(即OT錢)、花紅、津貼及習慣上應得的小賬等。 每月收入的計算方法為工人過去12個月受僱於同一僱主期間時的平均每月收入,假如受傷僱員意外當日是第一天為該僱主工作,則可用意外發生日期前1個月的收入計算。 ​工作中發生意外引致工傷,對公司團隊來說,可能在短期內暫時令其他同事工作量有所增加,但亦唔能夠因為咁而剝削受傷員工的權益。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線上諮詢        評估賠償金額

如果受傷僱員嘅工傷病假唔超過七日,以及沒有引致永久喪失工作能力,僱主只要按《僱員補償條例》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個案,並按法例規定依時發放工傷病假錢及醫療費。 所以若在上下班時間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遇上意外,公司不需要負上任何責任。 不過,如記者、Sales、保險從業員、工程師等,都有機會在辦公時間外出工作,如在這段時間內受傷,是可獲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職業傷害」的定義與認定標準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特質係採無過失責任主義,凡僱主對於業務上災害之發生,不問其主觀上有無故意過失,皆應負補償之責任,不論受僱人有無過失,皆不減損其應有之權利。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上開職業災害,固以該災害係勞工基於勞動契約,在僱主監督指揮下從事勞動過程中發生(即具有業務遂行性),且該災害與勞工所擔任之業務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即具有業務起因性),亦即勞工因就業場所或作業活動及職業上原因所造成之傷害。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2025 計算此補償的每月收入有上限,2012年7月21日後為23,580元,大大限制了金額。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工傷而請病假怎樣計糧?醫療費由邊個負擔?

他表示有找公司討說法,公司卻說鑑定非工傷,何男哥哥無奈表示「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不是工傷,我們行政覆議了,結果也沒有改變」。 綜上,不難發現法律對於僱主職業災害之防免採取極高的義務。 除了無論有無過失皆負補償責任外,若勞工認定僱主在災害中存有過失時,僱主更負擔自證無罪的義務,是以對於公司切莫忽視對於勞工的教育訓練、職業災害防免,亦建議可視事業單位性質,額外購買保險以分擔風險。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工傷」定義

另外,由香港僱主在本港僱用,而在外地工作時因工受傷的僱員,同樣受到保障。 如傷者因另一方過失,如疏忽或違反法定責任而受傷,可包括但不一定於工作期間,傷者可向另一方提出普通法申索追討人身傷害損害賠償。 例如肉體損傷及心靈創傷;例如交通意外、滑到失足、工傷意外、醫療疏忽等。 如果僱員在遭遇工傷意外或確診患上條例指明的職業病後,除了盡快求醫之外,更不應延誤事情,盡早開始交由勞工處處理補償事宜。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勞工法例線上諮詢

因此,僱主還是請務必要履行防治義務,近其可能地避免可能導致工傷意外的發生因子產生,畢竟發生職業災害花錢事小,若勞工不幸罹難,那除了自己的經營事業受損外,更是直接使得一個家庭破碎,不可不慎。 按前揭條文之規定,係課予僱主證明無故意或過失,即「推定」僱主存有過失,而要求僱主自證無罪;不過,勞工就僱主之過失雖免負舉證責任,惟勞工仍應舉證證明確實有職業災害存在。 職業災害除勞工因執行職務致死殘傷病者外,尚包括勞工準備提出勞務之際所受之災害在內,勞工於到廠上班後,在就業場所,於作業前後發生事故,致生死亡、殘廢、傷害或疾病亦屬之。

除非是在香港天文臺懸掛8號或以上颱風警告、紅雨或黑雨生效期間,僱員在該日工作時間開始前4小時內,至工作時間終止後4小時內,以直接路線來回其居所及其工作地點途中遭遇意外受傷或死亡,僱主才需要負起補償責任。 ​按僱員補償條例(香港法例第 282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2025 章),對於「永久地完全喪失」或者係「永久地部份喪失」工作能力,計算嘅方式都會有唔同。 若僱員因工受傷引致永久地完全喪失工作能力,補償金額須按僱員受傷時的年齡及每月收入來計算;若僱員因工受傷引致永久地部份喪失工作能力,補償金額須視乎僱員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程度,並參照永久地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補償金額,按比例計算。 收入包括:底薪、任何津貼(交通津貼除外)、小賬、經常性加班補薪及勤工獎勵。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評估喪失工作能力的程度

當職業災害發生時,僱主應先了解災害發生原因,並確認自身有無履行法律上職業安全之義務,雖無論僱主於職業災害有無故意或過失,皆無礙僱主「補償責任」,蓋職業災害細採「無過失責任主義」,但仍會影響後續是否存有「賠償責任」之認定。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2025 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的金額受三大因素影響,分別是受傷僱員的年齡、每月收入和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百分率。 《僱員補償條例》所訂明的賠償有三大項目,分別是醫療費、工傷病假錢和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 當中以「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的索取程序最繁複,詳見惟工百科的《僱員補償條例》簡介之二。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工傷賠償懶人包】返工放工食晏途中受傷 勞保工傷賠償 打工仔必讀 僱員補償條例 勞工保險

而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百分率則由僱員補償評估委員會按醫生診斷評定(俗稱判傷)。 就 閣下受傷是否屬工傷,可細閱是否符合上文法例,以及該受傷一刻是否屬工作時間內。 據 閣下提及自受傷起半年內都只請病假,傷後第一次就診亦只看跌打,期間是否從無向僱主提及申報工傷一事? ​受傷僱員若果已經獲得工傷賠償,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2025 仍可以再向僱主或第三方提出疏忽索償嘅。 嚴格來說,雖然索償所牽涉的是同一件意外,但工傷賠償與疏忽索償是兩種不同的索償。 若工傷事件是牽涉到第三者(包括僱主、管工、工友、工具生產商等)的錯誤和疏忽導致,傷者有權在已獲得工傷賠償的情況下,再向相關人士追討疏忽賠償。

一方面,男子的家屬提供了上班打卡紀錄,表明男子連續上班的時間過長,並強調公司應該對此負責。 另一方面,公司則以非工傷鑑定來拒絕賠償,並且已經提供了員工保險作為部分賠償的方式。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過勞死與工傷的界定。 在這個案例中,爭議的焦點在於男子的死亡是否與工作相關,以及午休時間是否應被視為工作時間。 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和討論,以確定責任和賠償的問題。

所以,估計 閣下受傷屬工傷一事機會較微,申報後亦可能成為存疑個案,最終需要交由勞工處或法庭作出裁決。 根據法例,凡有關僱員補償的申請,必須在導致僱員受傷的意外發生日期起計24個月內向法院提交。 因為辦理法律手續需時,故此,如案件在意外發生日期起計18個月內仍未能解決,僱員應盡快與勞工處僱員補償科聯絡。 你沒搞錯,香港的《僱員補償條例》相比起很多已發展國家的勞工保障其實仍然落後,很多人以為在上班和下班,甚至工作期間的休息或食飯時間,從出門到歸家的每分每秒都會被納入到一般工傷的保障範圍,但其實這是大眾對《僱員補償條例》不認識的錯誤想法。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值得注意是,即使意外是因僱員犯錯或疏忽引致,僱主在一般情況下仍須負起本條例下的補償責任。

任何人士如曾支付因工遭遇意外而死亡的僱員的殯殮費和醫護費,有權向死亡僱員的僱主申索發還有關的費用,但可獲付還費用的數額以94,690元 (3)為限。 如打工仔們不幸因工受傷,就要儘快通知僱主,僱主收到通知後,須在14天內(如涉死亡須於7天內)向勞工處呈報有關的工傷事故,否則即屬違法。 如果僱主買了勞工保險,僱員遇上工傷是否一定可以有得賠?

除此之外,如僱員在以上情況中,有蓄意自傷成份、因僱員的毒癮或所受的酒精影響所致等,僱主都無須負起補償責任。 若僱員暫時喪失工作能力的期間超過24個月,可向法院申請延長收取按期付款的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可超過12個月。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僱員如在下列情況下遭遇意外受傷或死亡,則一律被視作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而引致: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勞工通勤、工作時受傷,僱主必須負擔補償?關於職災,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何男哥哥表示何男連續上班的23天中,上班打卡時間約在上午7時12分至19分左右,下班時間約在下午6時32分至7時31分,公司無論如何都應該要賠償。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2025 該公司則回應表示,何男出事的第2天,公司就馬上向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的相關資料,但該局以何男猝死非工作時間、不在崗位上為由否決。 公司表示,他們都有給員工保保險,其中意外險應能幫忙賠償一些。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病假期間出糧及醫療費怎樣計算

另外,根據《僱員補償條例》(註1)指,僱主是不得解僱正在放取工傷病假的僱員。 上班途中受傷是否工傷 如果受傷僱員嘅工傷病假不唔超過七日,以及沒有引致永久喪失工作能力,僱主只要根《僱員補償條例》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個案,並按法例規定依時發放工傷病假錢及醫療費。 至於患上其他指定的職業病,或意外引致永久地完全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甚或意外身故,才會有較大的金額保障。 但此類情況皆要由勞工處的評估委員會評估僱員的工傷程度,來釐定補償情況,一般需時數個月。

若果僱傭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須於「評估證明書」(表格 7) 發出後 14 天內以書面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並通知對方。 評估委員會在完成覆檢後會簽發「覆檢評估證明書」(表格 9)。 到時候,若任何一方反對覆檢結果,須要在「覆檢評估證明書」發出後 6 個月內向區域法院提出。 我們呼籲在網上須保持警覺,如發現可疑的社交媒體專頁或可疑人士,切勿上當,提防受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