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需要,申請需由老服務統一評估辦事處安排評估及審資格。 如欲申請上述服務,需經由綜閤庭服務中心、醫務社會服務部或各類長者中心或復康單位申請。 院舍內的跨專業團隊,成員包括社工、護士、職業治療師等,因應患有不同程度的腦退化症的院友,提供適切的照顧服務。 院舍也安排訓練及設立治療小組,例如現實導向小組,懷緬小組以協助患者。

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性的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 醫院腦外科則是醫管局轄下特定的轉介中心之一,更首創一個綜合性腦外科治療區,設有電腦掃描機,腦外科手術室及腦外科加護病房。 醫院更設有婦產科日間手術及醫療中心,配合婦女普查中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問題 4: 東華三院有甚麼服務提供給護老者?

東華三院致力保存和推廣本院歷史文化,並於2010年成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 該辦公室負責管理與發展東華三院文物館及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藉推廣文物保育工作及提供文化服務,致力保護、開發及分享東華三院的歷史文化。 該辦公室亦定期推出公眾教育項目,包括展覽、講座及文化活動,推動公眾認識東華三院對本港歷史的重要性。

  • 為回應社會對專上教育學位的需求,本院於2010年以自負盈虧的運作模式成立東華學院,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培養年輕學子成為切合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 東華三院共設7科及4處,分別為醫務科、教育科、社會服務科、物業科、籌募科、政務科、財務及採購科、人力資源處、資訊科技處、企業傳訊處及稽覈處;另外設有一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一間東華學院及一間社區書院。
  • 作為本港歷史最悠久慈善機構,本院見證社會發展,因時制宜,不斷推展適切及優質的醫療、教育、社會及公共服務,貫徹「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使命。
  • 東華三院的禁用約束物品政策得到勞工及福利局嘉許並推廣至不同安老服務機構。
  • 此外,本院還設立了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以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 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按照華人社會傳統,屬於士紳階層的東院董事,經常負起排解紛爭、維持地方秩序的責任。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一般華人大眾較少與西籍人士接觸,而是透過東院董事向政府反映意見;政府亦樂意透過東華醫院來保持華人社會的秩序。 東華醫院故此一直有特殊的社會地位,並且一直維持至二次大戰之後,方纔日漸減退。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問題 6: 東華三院安老院舍會為腦退化症長者提供哪些服務?

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復康服務:東華一向致力發展復康服務,協助弱能士在身體機能、心智及社交能力上的發展,並締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協助他們積極融入社區生活。

  • 青少年及家庭服務:東華轄下青少年及家庭服務的服務範圍包括日間幼兒服務、兒童住宿服務、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專門輔導服務、學校社會工作、學生輔導服務及輔導熱線合共82個服務單位,為青少年及家庭提供適切的照顧、輔導及發展機會。
  • 東華三院的歷任董事局每年一任,成員不支取任何酬金,他們將個人的社會網絡、人脈關係、社會經驗引進東華三院,動員不同界別和階層人士的參與,一方面推動籌款,促進院務發展;另一方面為香港建立社會資本,孕育和諧、互相扶持的社會關係。
  • 三家醫院的名稱「東華」、「廣華」總取「服務廣東地區華人的醫院」之意。
  • 院舍也安排訓練及設立治療小組,例如現實導向小組,懷緬小組以協助患者。
  • 東華學院於2011年獲教育局確認,根據《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正式註冊成為一所可頒受學位的專上學院,成立至今共培育了超過2,000名畢業生。
  • 一般華人大眾較少與西籍人士接觸,而是透過東院董事向政府反映意見;政府亦樂意透過東華醫院來保持華人社會的秩序。
  • 東華三院慈善獎券用於籌募免費醫療服務經費,每張20港元,是由董事局成員夫人、女總理及香港小姐負責抽獎。

東華三院在香港共設立了52所學校,包括1所開辦專上課程的東華學院、18所中學、14所小學、15所幼稚園及2所特殊學校。 是次社區活動除了以輕鬆手法讓市民認識生死,亦向社會各界分享圓滿人生服務為市民提供一站式與市民息息相關的生前規劃及喪親支援服務,希望讓更多社區人士拋開談論生死的忌諱,認識與生死相關的社區支援服務,陪伴有需要的社區人士及喪親者走出陰霾,燃亮生命的姿彩。 東華三院「生命部落」荷蒙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慷慨捐贈,資助「生命部落」開辦生死教育體驗活動、培訓班及社區生死教育活動。 當中的社區生死教育活動─「福滿人生嘉年華」於2015年9月12日下午舉辦,除啟動禮及遊戲攤位外,並邀得青少年劇團及思別雅座(Death Cafe)等社區團體,設計及帶領適合社區人士參與的生死教育活動。 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近年東華大力推動社會企業,透過引入商業營運手法,開辦共不同類型項目,包括零售、飲食、烘焙工房、家居及照顧服務、影樓、蔬果加工、食材批發及生態導賞等。 此類社會企業,不僅能為弱勢社開創更多就業機會,而所賺取利率,亦有助重投發展社會福利服務,以達致持續發展的目標。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東華三院何東安老院 / 東華三院何東安老院-社區長者天地 [社區券認可服務單位]

「健康頤年」是指健康生活、有效控制疾病及保持身心健康,包括抱有積極態度參與社會和麪對人生最後的階段。 而「原居安老」則為長者原地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讓他們即使在健康狀況有變的情況下,仍能繼續在他們熟悉的社區內居住,頤養天年。 故此,本院積極發展社區支援服務,透過以下共41個不同類型的服務單位提供多元化及優質的服務。 東華三院(英語: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起源於187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

東華透過轄下53個復康服務單位,為弱能人士提供日間訓練、職業復康服務、院舍服務及社區支援服務;此外為他們的家庭成員提供輔導服務,並推展社區教育,加強社會人士對弱能人士的認識及接納,使復康者能融入社羣。 為鼓勵院友保持身心健康,綜閤中心將舉辦不同類型的小組活動,較特別的有園藝及藝術治療小組,透過種植蔬果、繪畫等活動,不但可培養長者的不同興趣,亦有助患有抑鬱症或情緒病的長者改善情況。 中心希望透過活動發掘長者的潛能,例如組織院友參加義工活動,發揮「老有所為」的精神。 另外,院舍設有二十個自負盈虧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名額,為居住在社區的體弱長者,提供全面的日間照顧服務;此外,若家人因事務繁忙,未能依時接長者回家,亦可向中心申請短暫住宿服務。 綜閤中心人手彈性調配,有助提供多元化的全面照顧,讓長者及家人安心。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教育服務

東華三院文物館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內,是介紹東華三院發展歷程的博物館。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文物館前身是於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現時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為紀念東華三院成立100週年,建築物於1970年重新粉飾,並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和整理東華三院的文物及典籍。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東華三院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東華三院賽馬會松朗安老綜閤中心奠基典禮於9月1日舉行,邀得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GBS太平紳士 及香港賽馬會董事周永健SBS太平紳士主禮。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2025 陳文綺慧主席於奠基儀式上表示,本港現正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本院在回應社區對安老服務的需求上責無旁貸,重建的綜閤中心著重和諧的家居設計、尊重長者私隱及個人需要,以及提供舒適及綠化的環境,希望長者能置身於愜意及健康的生活環境中。 中心名為「松朗」,代表著本院祝願長者老如松柏,時常保持心境開朗。 東華三院自1880年於文武廟創立平民義學以來,一直與時並進,是本港具規模的辦學團體。 目前,本院營辦18間中學、14間小學、18間幼稚園及2間特殊學校,以「勤、儉、忠、信」為校訓,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服務單張下載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 東華三院的歷任董事局每年一任,成員不支取任何酬金,他們將個人的社會網絡、人脈關係、社會經驗引進東華三院,動員不同界別和階層人士的參與,一方面推動籌款,促進院務發展;另一方面為香港建立社會資本,孕育和諧、互相扶持的社會關係。 本院一向致力為院友提供全面的院護照顧服務,讓長者於入住的院舍安享晚年。 如院友健康情況有變而超越所居院舍之服務範疇,院方將按個別需要作出適當的轉介,讓長者能接受更為適切的服務。 東華三院顧問局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051章《東華三院條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成立,就影響東華三院及其管理的事宜向董事局提供意見。 顧問局由不多於14名成員組成,亦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出任主席,立法會議員須透過互選,提名一位議員出任顧問局的當然成員。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東華三院

1991年12月,醫院正式加入醫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島東聯網。 20世紀初海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香港島就醫。 至1907年,一羣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醫院最終耗資130,00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吉爵士主持開幕。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東華三院長者服務單位一覽

東華學院於2011年獲教育局確認,根據《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正式註冊成為一所可頒受學位的專上學院,成立至今共培育了超過2,000名畢業生。 衛生、環保、警察、民政、鄉公所等單位已針對個案住家半徑五十公尺,進行強制孳清及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擴大周邊環境一百五十公尺範圍進行孳生源清除及戶外消毒等緊急防治工作,並加強社區動員環境孳生源清除及擴大採血等,杜絕社區感染風險。 屏東縣政府表示,新增一例本土登革熱確診個案為萬丹鄉八十三歲男性,七月二十六日開始出現發燒、頭暈症狀,就醫通報後,於三十日下午經實驗室檢驗確診,目前住院治療中。 此案為屏東縣今年第二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近期無出國或外縣市活動史,感染源還在追查中。 東華三院在使用求職者提供的個人資料時,只會將資料作有關招聘用途,並會嚴格遵守院方個人資料政策的規定。 其中每年12月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辦的歡樂滿東華是最重要的籌款活動。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教育界花木蘭 雄中教官胡中中獲師鐸獎

此外,本院管理多所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包括多座被列為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大口環東華義莊、油麻地天后古廟、政府大球場旁的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及荷里活道的文武廟,更適時為建築物安排修復與保養工程,承傳香港歷史文化。 現時申請長期護理服務(包括住宿照顧服務及社區照顧服務)是需要接受安老服務統一評估的。 當長者提出申請時,根據安老服務統一評估結果而決定長者是否需要入住安老院的。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社會影響

此外,本院還設立了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以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本院屬下所有資助學校均已成立法團校董會,讓更多持份者參與校政,加強學校的透明度和問責性,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 東華三院平和坊位於灣仔駱克道,是由東華三院主辦的問題賭博輔導服務,為沈迷賭博的問題賭徒及其家人提供輔導及支援,幫助戒除賭癮,重建健康平衡的生活。 東華三院平和坊乃於2003年9月創立,由政府主辦、香港賽馬會撥款的「平和基金」資助。 東華三院平和坊分別提供親身到臨、電話及網上三種途徑的輔導服務。 東華三院共設7科及4處,分別為醫務科、教育科、社會服務科、物業科、籌募科、政務科、財務及採購科、人力資源處、資訊科技處、企業傳訊處及稽覈處;另外設有一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一間東華學院及一間社區書院。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 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 為答謝賽馬會的慷慨捐助,東華三院董事局特別將重建後的安老服務單位命名為「東華三院賽馬會松朗安老綜閤中心」。 作為本港歷史最悠久慈善機構,本院見證社會發展,因時制宜,不斷推展適切及優質的醫療、教育、社會及公共服務,貫徹「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使命。 此外,本院亦設有東華三院文物館及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負責保存機構檔案,並向公眾介紹本院歷史及修復工作,肩負文化傳承與保育責任。 醫院於1993年率先設立日間手術中心,目前日間手術比率為全香港之冠,並曾耗資一億六千萬建新門診大樓,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

從一個在廟宇內小小的中醫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及社區服務。 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涵蓋各層面的服務。 該重建計劃除了得到董事局的大力支持外,亦獲社會福利署獎券基金撥款逾一億七千九百萬元,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以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逾一億二千三百萬元。 透過賽馬會的資助,本院將增加多個自負盈虧宿位及日間照顧名額,以及進行多個優化項目,包括於體弱長者睡房加設天花起吊機以及添置現代化設施,例如於院舍內安裝無線上網設備等,令日後安老綜閤中心的環境及設施得以大大提升,更能滿足及配合長者的個別需要。 本院提供3類公共服務,包括殯儀及殮葬、廟宇及祭祀,以及傳統文化服務,合共管理24個服務單位。 轄下3間殯儀館,為有需要的公眾人士提供優質且收費低廉的傳統殯儀服務,並會提供紀念花園及海上撒灰等服務選擇,藉以推廣綠色殯葬;東華義莊則提供暫存先人靈柩、骨殖和骨灰龕位租賃服務。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社會服務單位資料

東華醫院成立後一直為市民提供中醫服務,直至1896年首位華人西醫鍾本初醫生出任「掌院」,醫院遂成為中西醫兼備的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均是中西藥並用,由病人自由選擇。 直至1942年日治時代,由於中藥非常缺乏,所有住院病人自此便由西醫治病,而中醫服務則維持門診服務。 東華三院總共有五間醫院,包括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東華董事局於1991年12月1日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協議,讓東華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截至2003年,五間醫院合共提供了3,048張醫院病牀,當中約600張是免費的,其中200張由政府資助,其餘400張由東華承擔。

在19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東華三院自2005年起推行「圓滿人生服務」,旨在鼓勵長者以欣賞及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的終結,達致圓滿人生。 在2011年,得到準提閣佛學會的贊助,成立了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旨在陪伴喪親者處理親友的後事,以紓緩他們的哀傷,及減低他們處理後事的壓力。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東華三院梁昌紀念安老院

執行總監負責掌管東華三院的日常行政運作,並由各部門主管協助處理服務發展及行政事務,現任執行總監是蘇祐安。 除獲政府獎券基金資助開辦經費外,亦荷蒙何東爵士慈善基金慨捐港幣三十萬元資助籌建費用,東華三院董事局特將本院命名為「東華三院何東老人宿舍」,以茲紀念。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2025 其後,本院於二000年三月一日轉為全供膳宿位,並正式改名為「東華三院何東安老院」。 為貫徹政府安老政策和回應社會需要,本院獲社會福利署批准於二00六年三月十六日起,逐步轉型為提供持續照顧的護理安老院。 通過多元化的服務和跨專業的員工團隊,本院共25個不同類型的院舍服務單位致力為長者提供優質的院護照顧服務,關顧個別長者各方面的需要,讓長者安享豐盛晚年。 除了慈善目的外,在東華醫院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紀初一段長時間內,亦曾一度是華人社會的權力中心。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醫療及衛生服務

6個傳統文化服務單位,如位於灣仔洪聖廟旁的東華三院「創活MM2」中華文創咖啡店及近期於中環街市開業的小店by文武廟等,定期舉辦社區文創及中華文化推廣活動,致力將傳統文化融入社區及市民生活,揉合保育與時尚。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2025 社會服務東華三院共有232個社會服務單位,包括67個安老服務單位、82個青少年及家庭服務單位、53個復康服務單位、30個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服務單位,為家庭、兒童及青少年、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多元化的福利服務,以求達至「優質照顧,全人發展」的服務目標。 香港主權移交後,為配合政府發展中醫藥的政策,在2006年東華三院率先在廣華醫院及東華醫院設立中西醫藥治療中心,為住院病人提供中醫藥服務,融合中西醫療作業。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社區支援服務

東華三院慈善獎券用於籌募免費醫療服務經費,每張20港元,是由董事局成員夫人、女總理及香港小姐負責抽獎。 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除了一般醫療服務外,東華東院更附設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資源中心、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診所及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中醫藥臨牀研究服務中心。 東華東院位於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