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審法院當時指出,在地盤上5個地段興建1座高綜合用途大廈,有違地段租契每個地段不可興建多於一個「房屋」的規定,除非業權人能根據市價作出補地價修改地契條款。 九龍城舊樓收購 此後,地政總署發出作業備考,明確就終審法院對往後同區、以至全港的地契中有「house」字眼的執行「一錘定音」。 仲量聯行香港資本市場部董事潘靜儀補充,上址交通便利,並鄰近聯合道及太子道西交界,位置優越,旺中帶靜,買家不論重建或稍作翻新改裝均能享有不俗的租賃回報及升值前景。 【彭博】– 俄羅斯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表示如果通膨風險惡化,將考慮在未來的會議上加息。

  • 申請人為Million Youth Limited,其公司董事包括盧文德(LO, MAN 九龍城舊樓收購 TACK 九龍城舊樓收購 DIANA)等。
  • 兩年過去,我樂見沙浦道項目得到地區的認受,市建局自去年10月向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約有9成的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 此外,市建局「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H19)」原建議將唐樓羣拆走重建,及後被居民反對撤回方案,惟至今仍未有保育方案。
  • 根據馬頭角分區計劃大綱覈準圖,該地皮現劃為「住宅 (乙類)」用途,物業佔地約10,070平方呎,未來預計可以地積比率約5倍重建,料總樓面約5.03萬平方呎,即每呎樓面地價約8,029元。
  • 領展宣佈上市以來首次供股計劃,以5供1形式供股集資約188億元,每個供股基金單位價格44.2元,較停牌前價格顯著折讓近3成。
  • 有關項目於去年二月展開,地盤總面積約六千一百一十平方米,將興建一個約一千平方米分層地下廣場供公眾享用,連接政府的行人隧道至啟德新發展區,貫通新舊社區。

其後於2002年至2004年再從該清單中,挑選出1,444幢文物價值較高的建築物,再作深入調查,並經由專家組成的小組評估建築物的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罕有程度等六項準則,於2009年公佈擬議的評級。 現時於古蹟辦網站有提供1,444幢建築物的資料,不過從未公開羅列全部逾8000幢建築的列表。 據資料顯示,上述6夥面積由375至424平方呎,價單售價420萬至550萬元,價單呎價由11,200元至12,972元。 在更新價單後,最新單位定價為320萬至485萬元,價單呎價由8,533元至11,439元,減幅由11.8%至23.8%。 九龍城舊樓2025 當中減幅最大單位為4樓C室,實用面積375平方呎,由定價420萬元,大幅減價23.8%至320萬元。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寨紀念館

今次發展計劃最後一個東面地盤,則毗鄰早前市建局已啟動的啟德道/ 沙浦道項目(KC-015)擬建的地下廣場,界線大概毗連現有樓宇、太子道東、打鼓嶺道休憩花園及打鼓嶺道。 九龍城舊樓收購 俄羅斯央行還上調了今年的經濟預測,並將2023年的平均利率指引上調0.5個百分點。 他稱支持重建,因大廈日久失修,到雨季時單位牆壁滲水,兩年前才花了十多萬元大維修。

  •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及後發表網誌補充,透露已預留逾150億元,在未來十年推行九龍城重建項目;推算收購項目內1,000個住宅及100間地盤,開支涉及100億元。
  • Cammi知道,鄰街城南道的一間咖啡店,會特別採購九龍城區的食品貨物用於小店,以支持地區經濟,她認為,舊區的延續最重要是要保留地區獨特的情壞,當社區格局和網絡均得以保存,纔可令地區可持續發展。
  • 以剛被一個本地基金收購的卑路乍街五十八號必發大廈為例,整個收購過程僅用了約四年,而且中間沒有出現競爭者。
  • 該廈4J室,原業主於1985年3月以15.1萬元購入,現時以513.4萬元沽出,升值達33倍。
  • 整個聯合道2至16號地盤面積約10,051平方呎,現劃為「住宅(甲類)」用途。

遠洋集團香港助理總經理甄振宏表示,項目將發展成大眾高端住宅,亦會因應市場需求,主打中小型單位,項目料涉約100多夥。 早於2013年,有發展商曾希望在九龍城南角道5個相連地段,重建1座26層高商住大廈,惟正因地契內有「房屋」一字,被地政總署反對而提出訴訟。 遠洋集團香港常務副總經理楊樂宇稱,集團看好今年樓價,現正推售旺角千望,另大嶼山南嶼嵩林正進行裝修,有望今年推出。 九龍城舊樓 上述申請強拍的項目鄰近港鐵宋皇臺站,步行前往約2分鐘,出入交通便利,而且南角道向來為九龍城核心地段,周邊有不少特色餐廳如泰國菜館及火鍋店等,極具重建價值。 (星島日報報道)九龍城挾市區及鐵路沿綫住宅的優勢,近期該區舊樓收購活動明顯加快,最新美亨實業控股發出公佈指,新近與另一公司合作、以1.95億購入衙前圍道55號舊樓,每方呎樓面地價約8125元。 對於已收到發展商收購要約的舊樓業主而言,往往面對收購價是否合理、是否足夠反映重建價值等問題,除發展商提供的收購價外,可能希望能有獨立的第三方測量師幫忙估算收購價格是否合理。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舊樓收購: 即時新聞

百味村還提供便捷的手機支付系統,讓你不用掏錢包、無需離開座位,就能向任何一間餐廳點菜下單。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舊樓 擁有悠久歷史的九龍城區,一棟棟唐樓,一間間老店林立,大街小巷裡都能感受到舊城區的獨特氣息。 經過保育及活化後,現已成為一處新舊共融的個性地區,有不少新潮店鋪及餐館進駐,成為全新遊港地點。 Cammi知道,鄰街城南道的一間咖啡店,會特別採購九龍城區的食品貨物用於小店,以支持地區經濟,她認為,舊區的延續最重要是要保留地區獨特的情壞,當社區格局和網絡均得以保存,纔可令地區可持續發展。 另外,市建局亦會試行「聯廈聯管」理念,協助未有成立法團的樓宇,盡早成立法團,然後與小區內其他單幢式樓宇,透過共同聘用物業管理公司,實行「聯合式」管理,令資源更靈活運用,相關開支亦可由參與「聯廈聯管」的業主一同分擔。 九龍城舊區城南道上,屹立著不同年份建成、樓宇狀況不一的樓宇,部分樓宇外牆新淨,部分卻殘舊失修,毗鄰還有新建成的大廈,一眼望去並不協調。

如何促進新舊建設環境的融合,同時提升地區設施、保存地方特色,是未來市區更新的挑戰。 為此,市建局以九龍城「龍城區」的更新工作,作為應用「融合策略」的試點,結合重建、樓宇復修、保育及活化策略,整體提升地區的已建設環境,推動市區更新的新舊交融。 九龍城舊樓2025 自從機場搬遷後,不少街坊以為撤銷了高度限制,九龍城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預料整個小區的樓宇都會被收購重建,豈料部分地段受限於契約關係,令可發展的高度受限,最終只有部分街號的樓宇,能夠被發展成新大廈。 九龍城舊樓2025 附近未有被收購的樓宇欠缺維修保養,陸續有大廈的外觀呈現老化,與周邊已重建或完成復修的大廈外觀形成強烈對比。 上址位於衙前塱道3至13號,現為一幢6層高商住物業,地下、1至3樓為護老院,另有7個地鋪,樓上4及5樓每層有10夥住宅單位,合共提供30夥,早於1967年落成,至今樓齡約55年。 該項目地盤面積約7030方呎,現劃為「住宅(甲類)2」用途,若以8.43倍地積比率重建,可建樓面約59314方呎。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文曜主打兩房 41校網作招徠

其中主地盤涉及面積廣大,涉及九龍城街市所在的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距離港鐵屯馬線宋皇臺站B3出口,只有一街之隔。 有關九龍城市政大樓、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等社區設施,將重置到上述北面地盤的新建一幢新政府綜合大樓。 計劃分為三個地盤,其中侯王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和賈炳達道之間的大部分土地,納入主地盤,將作商住發展,料提供約4350夥;其他地盤包括位於九龍城廣場旁的賈炳達道公園的北面地盤,最後是鄰近太子道東一列巴士站的東面地盤,重整現有道路整合成為「門戶廣場」。 市建局提出的建議收購價為假定同一地區七年樓齡、假設重置單位的單位呎價,並按一向沿用的機制,經公開抽籤委託7間獨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訂定該項目的假設單位呎價。 有關的「假設單位呎價」評估於10月9日進行,獨立顧問公司的測量師選擇及比較過去6個月,在項目所屬區及附近地區內,物業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與該項目類近的物業成交個案。 市場指出,若以每個舊樓重建地盤面積一般建築面積約900方呎,以及九龍市區可重建商住樓地積比率約9倍推算,估計上述受影響舊樓地盤,可重建商住樓面建築面積至少共逾40萬方呎,若以實用率80%計,實用面積樓面亦逾32萬多方呎。

值得注意的是,該大宅於2012年轉手後,新業主一度申請改劃為酒店,並惹起公眾關注反對。 賣方昨日(5日)剛更新價單,大幅調低單位售價,減幅由11.8%至23.8%。 設大手客時段,買家可購買不少於3夥指定單位或當時可供購買而少於3夥但多於1夥的全部指明住宅物業,另設散客時段,則不設購買規限。 自政府收緊土地政策以來,全港地荒愈來愈嚴重,過去兩年半僅有兩幅地皮被成功勾出。 市建局會估算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再加一筆補助津貼,大約為自置居所津貼的 25% 至 75%,視乎業主擁有多少物業及其佔用狀況而定。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斬人案|CCTV直擊男子肉檔奪牛肉刀連傷3人 被捕後送院

不過,區坦言該區重建有困難,因現時區內仍有約30幢零碎單幢式重建發展樓宇,以及區內停車場不足、違泊問題嚴重。 九龍城舊樓 聯合道2至16號整個項目共涉及73個業權,分佈在3幢唐樓,地下為商舖用途,樓上則為住宅單位。 以現有樓面實用面積計,住宅平均收購呎價約17,000元;每個面積介乎800至1,000平方呎的商舖,成交價則介乎約3,500萬至4,200萬元不等。

九龍城舊樓: 樓宇維修命令花費鉅 老業主負重擔

與此同時,市建局將協助業主在財政儲備上做好準備及提供誘因,就保養週期設立儲備基金,並在供款的初期提供額外三釐利息,作為「鼓勵性利息」,為期五年,有關措施可使儲備基金的初期利息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充分發揮基金的「複息效應」,增加其滾存、增值能力。 【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九龍城街市重建】市區重建局今日(27日)公佈啟動九龍城另一個重建項目,選址是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共涉及三個地盤,包括賈炳達道公園、九龍城市政大樓、長者健康中心等,預料將有1,600個住戶和140個地舖受影響。 今次九龍城重建計劃,就用上轉移地積比方式,利用鄰近啟德門戶廣場地皮的地積比,轉移至現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主地盤,以興建較高層的住宅大樓。 為瞭解該計劃自住業主的搬遷安排及所遇到的情況,以至三個月免租交吉期的適用性,九龍城重建關注組於今年6至7月期間進行調查,訪問44名業主,當中38名為自住業主,當中有35名業主已接受巿建局收購價賣出單位,其中24人已已購置新單位。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舊樓收購: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上述項目位於灣仔秀華坊18號,土地審裁處於今年8月批出強拍令,底價為1.361億。 項目於昨日舉行公開拍賣,由手持「1號牌」的財團代表,在未有其他競爭對手下以底價投得,成功統一業權發展。 不過,這種「落釘」的投資方法需要動用龐大的資金,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樓市不景氣,地產商放緩收購的步伐,這班「職業炒家」為落釘所付出的成本便長期積壓,影響資金流通。 根據法例,任何人只要集齊同一地段 80% 或以上業權,並向土地審裁處提出申請,可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製售賣令」,行拍賣土地業權(俗稱「強拍」),收購便報捷。 九龍城舊樓收購 近年來啟德新樓盤陸續登場,加上屯馬線一期已經通車、全線亦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全面通車,令到啟德發展計劃漸入佳境。 九龍城舊樓收購 自九九年六月實施《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製售賣)條例》至今,取得九成業權而能引用此條例提出申請的只有六十一宗,當中只有二十宗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制收樓令,換言之,受惠的人並不多。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宣傳片】

而「十字牌」牛奶亦源於聖母神樂院,初期只為自用,於70年代建立「十字牌」牛奶。 九龍城舊樓2025 據知,上述6個單位的水錶及電錶均已截斷,單位內無提供燈掣,插座及冷氣機掣,亦無熱水供應。 值得留意,單位在過去十五年,大部份時間為出租,上手的間隔、裝置、裝修物料等仍留在單位內。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 — 舊區新風景

而於1950年落成的聖母神樂院;於1909年落成、1910年啟用的舊筆架山隧道,則於兩個列表中,均未有上榜。 區俊豪稱,現時九龍城與啟德僅以狹窄的打鼓嶺道行人隧道連接,地面空間狹窄,卻已有約70條巴士線,故門戶廣場將整合活化打鼓嶺道公園、地下廣場和附近一列巴士站,以擴大地面空間。 而負責是次拍賣的仲量聯行,其資深董事李遠峯指,九龍城大華大廈的地鋪收購不太順利,因此需要強拍。 屯馬綫全面通車後,九龍城區內舊樓併購明顯加快,其中九龍城大華大廈,今早舉行強拍,底價為7.05億,結果由手持「18號」牌的遠洋集團香港常務副總經理楊樂宇,在無對手下以底價投得,成功統一業權發展,每呎樓面地價11886元。 調查顯示,不少小業主擔心強拍令他們的權益受損,民建聯呼籲政府加強保障小業主權益,避免「以大欺小」,並提供案例讓業主知道出售舊樓的好處,建議政府協助集齊小業主業權並進行拍賣。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重建│拆卸九龍城廣場建商住大樓 區議員憂違泊問題加劇

問及集團未來增加土地儲備的策略,他說集團將繼續採用「多措並舉」的策略來增加土地儲備,除了競投政府土地及一鐵一局發展項目之外,亦會透過舊樓併購及私人洽商等方式,去增加土地儲備。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出,地產市道回落,但小業主一般不易接受現實,拒絕減價出售單位,因此發展商併購業權仍然困難重重。 九龍城舊樓 此外,有獲關注的歷史建築則「榜上無名」,包括香港戒毒會石鼓洲康復院庭院的羅馬泳池,該建築物於60年代落成,於2010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於20多年前的全港調查中,雖未將其納入列表中,但卻被納入1,444幢建築物列表內獲評級。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重建收購價: 市建局收購2022丨九龍城重建涉三地盤涵多間老店 重建後提供逾四千夥

黃澤恩認為,有關做法值得支持︰「現時的門戶廣場設計透過『轉移地積比』,變得更空曠,更有利疏導人流和提供居民舒適的休憩空間,是一個優化的設計」。 黃澤恩翻看DURF報告,認為市建局於九龍城區的規劃,能夠回應地區人士對當區的更新願景,部分執行規劃建議甚至比當日的報告更佳。 九龍城區的九龍城@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395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7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230,年齡中位數為 39.9歲。 兩年過去,我樂見沙浦道項目得到地區的認受,市建局自去年10月向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約有9成的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九龍城嘉林邊道一個樓齡約72年的舊樓物業,今日(23日)進行強拍程序,獲財團在無競爭對手下,以底價4.0425億元投得,統一業權。

此外,局方亦將地盤整合,拓展地下停車場空間,料可增加最少1,020個公眾泊車位,數量為區內現時路邊泊車位約2倍。 通過適量減少商業樓面面積及體積,避免蛋糕式商業基座設計,營造「臨街小舖」佈局。 投資私人財團有意收購的舊樓,方法不僅限於純粹的個別單位買賣,有投資人士更會大筆購入多個舊樓單位,以圖進行所謂的「落釘」。 九龍城舊樓收購 換句話說,投資舊樓等市建局收購,回報比起賣樓售價多出兩筆津貼賠償,非常吸引。

該批未獲評級的「滄海遺珠」當中,包括位於九龍城的多幢戰前唐樓,如南角道3號、城南道57至59號、衙前圍道68號、衙前塱道24號及太子道西412至414號等。 九龍城舊樓2025 翻查資料,發展局於2010年進行的《市區重建策略》,就九龍城區發表的《市區更新地區願景研究》,亦有將上述唐樓羣納入為「區內具特色的唐樓之一」。 九龍城「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在今年10月中正式推出,透過街站、入屋宣傳單張、簡介短片等一系列途徑,向區內業主和居民介紹此計劃,反應理想,有業主更主動到訪街站查詢計劃詳情,部分指管理公司最近有意組織維修工程,希望瞭解更多關於不同的資助計劃。 九龍城舊樓 吳寶強指,自計劃的宣傳工作展開以來,陸續收到區內居民就計劃的查詢,反映不少業主都希望處理好大廈的維修,此計劃正好提供一個機會,協助整體處理區內有需要的業主籌組法團和統籌維修工程。

九龍城舊樓: 地區宣傳工作協助居民理解計劃

計劃區指定為「住宅(甲類)」地帶、「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及顯示為「道路」的地方。 九龍城舊樓 其中一種方式便是將舊區重建,把市區土地按照目前的社會需求重新規劃,而九龍城便是其中一個將被重建的舊區。 報告內提到,該批唐樓可能於1933年至1942年期間興建、即已有約88年歷史;而其採用騎樓式設計,最大特色為其屋頂上矮牆及西方建築元素,如屋簷的簷託等。 至於同樣位於九龍城,已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侯王道1號及3號唐樓,於1935年落成。 在附近城南道的另一棟樓宇,顧家彥亦有份統籌維修,雖然大廈未能成功組織法團,但由於擁有較多業權份數的業主有共識處理維修,大廈完成了基本的維修工程,外表刷上清新的粉藍色調,在舊樓羣中特別突出。 他說,在舊區中統籌維修甚具難度,如旁邊的一棟舊唐樓,業主身處地點分散亦年紀較大,不但組織不了法團,且業主對維修未能達成共識,令大廈維修工作舉步維艱,多年來欠缺維修保養,簷篷的鋼筋外露、紙皮石剝落、渠管有明顯破損,外表甚為殘舊,樓宇老化問題難以解決。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舊樓收購: 九龍塘玫瑰苑舊樓獲財團2900萬收購 十年勁賺2000萬

他坦言九龍城區餐廳多、交通方便,不希望領補償金了事,希望市建局可提供同區樓換樓安置。 鄭泳舜說,不少舊樓是老業主,缺乏舊區重建、舊樓收購相關資訊,建議政府有專責部門在收樓過程介入,早些宣傳業主的保障,並提供法律諮詢。 區議員潘國華指,區內不少樓宇都有60、70年歷史,其中一幢樓兩次找尋求重建卻不成功,農曆新年剛發生一宗石屎剝落意外。 另一方面,許多歷史建築已成了摩登咖啡店,舊村莊被改建,老的工業設施也搖身一變,成了創意園地。 主地盤的大部份土地將作商住發展,預料可提供4,000多個實用面積約400呎的中小型單位,預計於2036至2037年落成。

巿建局近年頻頻在九龍城區宣佈多項舊樓重建項目,然而被收購業主同時面對買貴樓及交貴租的雙重窘局。 該平臺將大部分地區持份者的意見,歸納成九龍城市區更新的規劃願景,在2014年向政府提交《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 有關計劃書按《市區重建策略》的四大業務策略,即舊區重建、樓宇復修、舊區活化和文物保育,擬訂區內適合推行不同更新策略的範圍,並就各項初步規劃建議,向政府提供意見。

九龍城舊樓: 九龍寨城公園碑記

對比當年諮詢平臺報告的建議,市建局提出將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連續三條街道範圍的樓宇及道路,結合成一個整體重建發展項目,突破以往重建只將建築物納入規劃的方式。 項目並建議在賈炳達道公園部分土地,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待新大樓落成後,才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及李基紀念醫局三項社區設施,透過個整體規劃,解決了重建期間需要暫停相關公共服務的憂慮。 然而,這種小街格局,未能負荷日益增加的交通及泊車需要,街道旁還提供超過180個路邊停車泊位,令行人路更加狹窄,步行環境欠佳;這種網格道路設計,亦製造多個十字路口,加上違泊嚴重,造成交通樽頸,路網欠缺效率。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街市

九龍城一向是潮州、泰國食肆和店舖的集中地,黃澤恩稱,當年的報告中也提到九龍城有不少特色商舖售賣潮州、汕頭雜貨,或是泰國餐廳,甚具地區特色,值得保留。 回看《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所提出的願景正在逐步實踐,時任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主席黃澤恩接受訪問時說,市建局以「規劃主導」的模式推展九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正好針對該區困擾多年的樓宇和地區設施雙老化問題,提出了可行的應對方案。 市建局今日(23日)公佈啟動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重建項目,涉約50個街號,舊樓樓齡約29至50多年,估計受影響業權450個,受影響住戶有670夥、涉及地鋪商戶40個。 有地產代理透露,去年已有私人發展商提出每平方呎1.6萬至1.8萬元的收購價,估計市建局收購價可達1.9萬元,以500多平方呎的單位計算,收購價近千萬元。 該項目位於秀華坊18號,鄰近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屬於999年期的「千年地契」,重建無用途限制,地盤面積約3358方呎,該物業坐落位置所規劃用途為「住宅(丙類)」,若以地積比5倍重建發展,預計可建總樓面約16788方呎,以底價計,每方呎樓面地價約8107元。

近日大小規模的舊樓傳獲發展商或中間人出價收購,有些甚至出現中間人與發展商爭收、投資者「落釘」阻收和中間人與中間人搶收的情況,令市場興起一陣舊樓熱。 發展商一向積極收購市區舊樓物業,最新便有新世界(00017)或有關人士斥約12.8億元購入銅鑼灣波斯富街1幢舊樓的逾兩成業權,令其所持業權增至逾八成,達強拍門檻。 此外,市建局「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H19)」原建議將唐樓羣拆走重建,及後被居民反對撤回方案,惟至今仍未有保育方案。

而原來集中在賈炳達道公園內的綠化空間,將連接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範圍以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多元空間。 翻查資料,盧華家族在早年已收購九龍城南角道43至51號、合共5個相連地段,並獲屋宇署批准重建為一幢26層高商住大廈,但卻不獲地政總署批准,更掀起訴訟。 不獲批的原因主要由於相關地段的地契,有每個均有不可建多於一所房屋(One House)的限制。 是次申請強拍的九龍城南角道43及45號地盤,為一幢建於1952年的舊樓,樓齡達69年,地下為舖位,一樓至三樓為住宅。 尖沙嘴項目位於漢口道31至37號,地盤面積約9650方呎,夥拍加拿大及英國房地產投資基金進行重建;而佐敦項目則位於南京街11至21號,地盤面積共約7250方呎。 自屯馬線通車後,九龍城舊樓收購活動明顯加快,最新資深投資者盧華家族併購的南角道43至45號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以統一業權發展,市場對整個項目估值逾1億,而同區聯合道2至16號舊樓項目,新近亦獲中資斥資5.5億併購逾50%業權。

九龍城舊樓: 提供專屬工程維修津貼 助成立財政儲備基金

九龍城區議員吳寶強指,現時九龍城車位嚴重不足,街道違泊問題嚴重,每到週末,不少道路都會擠塞得水洩不通,當中又以亞皆老街迴旋處最嚴重。 重建首當其衝是區內不少食肆、老商店,而最為知名的「明星街市」九龍城街市,將來要搬往北面重建後政府綜合大樓。 反之,如果本身物業已有10多層,地樍比率已差不多用盡,收購一夥建一夥,利潤自然低。 自勾地政策於○三年實施以來,發展商甚少成功勾地,故紛紛轉而收購舊樓重建,多舊樓的地區如九龍城和西環成為發展商爭相插旗的地方。 九龍城舊樓2025 地產商勾地無門,但樓市卻愈升愈有,在長期「出多入少」的情況下,具重建價值的舊樓已成為各大地產商必爭之地。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文曜首批均價1.84萬 低成本10% 發展商稱「賣一件蝕一件」

地積比率(Plot Ratio)是指樓宇準許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比率愈高,可興建的樓宇面積愈高,換言之可提供夥數亦較多,故也較有機會成為收購的目標。 相反,如果舊樓夾在新建高樓大廈之間,地盤面積細,發展商再起,也只能夠起到單幢樓,除非所在地段非常搶手,否則都未必會是地產商的首選。 市區重建局今(19日)向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的物業業主提出收購建議,當中收購建議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7,698港元,為同一地區7年樓齡的假設重置單位的單位呎價(「假設單位呎價」)。 我十分感謝各位議員的意見,團隊正應用以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為基礎的「市區更新資訊系統」,進一步研究及深化有關的建議。 當這項規劃方案的研究工作較為成熟時,我們將再到區議會徵詢議員及相關持份者的意見。 他們在選購重置單位時,除了考慮重置單位的地區和樓齡之外,一般還對單位的面積、樓層、配套設施、景觀及座向等其他因素有不同的考慮,故此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