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建議在啟德跑道區增設高架無軌捷運系統,連接港鐵啟德站和油塘站,並發展好郵輪碼頭配套設施,以落實「CBD2」的願景規劃。 土瓜灣舊區2025 土瓜灣舊區 「不做了,一來年紀大了;而且外區的租金我們也無法承受。」周太告訴記者,自宣佈重建計劃起,不少人前來財記參訪,但客觀環境讓她決定不再經營下去。 Eunice透露,「織織團」會將不同的工序交由不同街坊完成,形成「分工」、「配合」的狀態。 「正是透過這種合作式的互動,讓已有的街坊互助情加深了。」Eunice解釋道。 「很喜愛土瓜灣,因為在編織中,認識了新街坊、新朋友,也覺得自己不再孤單。」一位新來港人士講出了自己對編織的內心體驗。 隨着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還是把握僅餘的空間土壤,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更多公眾認識土瓜灣獨有的文創氛圍以及這區設計與創意的潛能? 事實上,市區更新的目的是為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令社區更多元化,達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不過,假若重建項目的主導者,包括市建局及發展商,選擇矇蔽殘酷的現實,只看到種種不切實際的願景,就算重建後有再多的綠化、整潔的街道,都只是本末倒置。

土瓜灣舊區: 九龍城碼頭:來回北角航線

2014年由聖雅各福羣會申請資助營運「土家」(土瓜灣故事館),有職員負責管理空間及活動,目前,他們雖然仍沒有得到資助,但卻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保留土瓜灣地區遷走的舊日小店的遺留物,收集本地特色及保留了許多關於時光的故事,非常「土瓜灣」。 九龍城區是九龍最早發展的地區,區內有超過2,600幢樓齡逾50年的樓宇,不少已經老舊失修。 儘管私人發展商在過去20、30年,在區內推行不少重建項目,改善了原來居住在舊樓居民的居住環境,但這類單幢式的重建一般欠缺整全完善的土地規劃,對提升社區設施、優化道路網絡幫助不大,有關項目落成後,亦會增加日後重新規劃舊區土地的難度。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並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研究發現,部分舊區面對重建的難題之一,是建築物難以進一步向高空發展,以騰出地面空間改善道路規劃及行人路設計,或提供休憩空間及其他社區設施。 故此,以往部分舊區重建項目,落成後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以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 當交通燈轉為綠燈後,輕型貨車順利起步開車,一直亮着指示燈同時右轉,可是「學神」似乎太過緊張,竟直接轉往距離較近的相反方向行車線,變相逆線行車。
  • 黃澤恩認為,有關做法值得支持︰「現時的門戶廣場設計透過『轉移地積比』,變得更空曠,更有利疏導人流和提供居民舒適的休憩空間,是一個優化的設計」。
  •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 十三街是以80多幢50-60多年樓齡的唐樓羣組成,外型相類似,外牆顏色七彩繽紛。

至於部分未有寫入報告的居民提議,平臺成員亦有向居民清楚解釋政策上的不可行性或規劃困難。 潘永祥認為,市建局從「小區發展」模式,進一步發展至「規劃主導」模式重整油旺舊區,引入「轉移地積比」等新規劃工具,可令舊區更新重整規劃更具彈性,並將市區更新的效益發揮更大。 原本DURF報告建議,將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面積劃得較大,透過較大範圍的單一佈局設計,將建築物集中騰出空地,構成「門戶廣場」。 土瓜灣舊區 現時新發展計劃運用地積比轉移,將土地重整規劃由「二維」變成「三維」,減少位於衙前圍道/沙浦道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的重建面積,降低擬建的商業建築物高度,該位置未用盡的地積比,會轉移至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主地盤位置,以善用土地發展潛力,達致地盡其用。 「五街」及「十三街」樓宇附近有多幢工業大廈,不少工廈廠戶在大廈內經營業務,毗鄰更有一所運作中的煤氣廠。 若要改善這種土地用途不協調的情況,無可避免要制定一個能兼容住宅用地和部份現有工業用地的規劃,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總覽》地鐵開通後焦點老社區,除 了牛棚藝術村,十三街唐樓羣,垣記蛋卷還有…

葉毅明表示,社會現時對於市建局有頗大的訴求,希望當局規劃重建時多興建出租公屋,或將出租公屋及出售居屋混合興建,但市建局的回應卻是提供「港人首置」。 土瓜灣舊區2025 不過,既然市建局的宗旨是「以人為本」,便應該將這個理念貫徹到底。 葉毅明認為,即使興建公屋的成本高、回報少,那政府至少可以提供資助,興建出售居屋,解決部份當區居民的需要。 參與論壇的居民在問答環節積極反映意見,踴躍提問,包括增加九龍仔公園泳池的交通暢達性;逐步遷走區內殯儀館和相關行業;盡快重建土瓜灣「十三街」;優化啟德區的交通配套;改善海心區一帶的海水臭味問題,土瓜灣前驗車中心位置加設旱季截流器以至單位滲水等。

  • 片中可見,為了不妨礙「學神」進行駕駛考試,片主特意提早停下,預留較遠距離避免給予壓力。
  •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透過網上視頻平臺直播公眾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
  • 純白裝潢,設計簡潔,設有戶外座位,打造遠離煩囂、彷如走進山中般的悠閒環境,適合各位都市人來放鬆。
  • 香港土地房屋供應緊絀,舊區重建成為政府其一個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
  • 原本DURF報告建議,將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面積劃得較大,透過較大範圍的單一佈局設計,將建築物集中騰出空地,構成「門戶廣場」。
  • 葉毅明認為,即使興建公屋的成本高、回報少,那政府至少可以提供資助,興建出售居屋,解決部份當區居民的需要。
  • 九龍城舊區有不少大型舊樓羣,地區居民和持份者多年來希望透過舊區更新,改善交通、地區設施和居住環境。

土瓜灣從1920年起發展成為城市,50、60年代工廠林立,有紗廠、木廠、炮仗廠、味精廠、電池廠、塑膠工模廠、英泥廠、製衣廠、船廠等,後來因為工業轉營,工廠漸漸遷出,轉變成住宅區,現在的土瓜灣仍保留了昔日的唐樓建築羣,以及部分工廠的面貌。 戶型分佈方面,項目只提供A、B室兩種戶型,分別為面積510平方呎,兩房間隔,及708平方呎,三房間隔。 而項目33樓為2夥天台特色戶,面積間隔與標準戶型一樣,分別額外設有386或414平方呎天台。 財記百貨是土瓜灣的一個特色樓梯舖,主營改衣和製衣用品,售賣不少本土品牌。 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些年,恰恰是財記東主的周太,一直在熱情地教授街坊們織作技藝。

土瓜灣舊區: 重建易造成「士紳化」 剝奪小店生存空間

為提高油旺區的環境質素,市建局在研究報告中提出五個發展節點,包括興建大型水道公園及大型露天廣場、活化旺角街市及油麻地果欄,以及在西九龍門戶提供甲級寫字樓及其他混合用途的建築物。 DURF報告建議將「龍城」衙前圍道旁位置,興建「小街飲食文化區」,以保留地區的街道活動及歷史文化特色。 為了達到此更新願景,市建局計劃將現時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擴闊成不少於18米闊的行人專區,保留街舖營造出街舖林立氛圍,形成「小街飲食文化區」,配合旁邊規劃設計的市集廣場,提供地方舉辦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的活動,以強化九龍城區特色,促進傳承該區的獨有潮、泰文化。 「門戶廣場」連接啟德與「龍城」,同樣與啟德相連的還有土瓜灣「五街」。 對比當年諮詢平臺報告的建議,市建局提出將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連續三條街道範圍的樓宇及道路,結合成一個整體重建發展項目,突破以往重建只將建築物納入規劃的方式。 項目並建議在賈炳達道公園部分土地,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待新大樓落成後,才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及李基紀念醫局三項社區設施,透過個整體規劃,解決了重建期間需要暫停相關公共服務的憂慮。

雖然項目在不同時間批出合作發展合約予發展商,但各個項目之間將透過「總體設計要求」所訂立的標準,發揮協同效應,加強地區對外、內的連繫。 社區規劃參與設計工作坊 與建築師合作,透過工作坊,訪問及觀察社區人士於公共空間的互動,瞭解各界就公共空間的使用及優化的意見。 馬頭角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當中有11條全直街道,街名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龍、鳳、鹿、麒麟等命名。 十三街歷史悠久,這一帶的樓宇樓齡逾半世紀,龐大的唐樓羣外表並不光鮮,但七彩顏色勝在夠特色。 樓上民居,樓下車房遍地,左右有茶記、小店,共冶一爐,湊成香港舊區獨有的味道。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重建調查:舊區盼重建 社區望蛻變

該行資料,歷年來每當政府公佈新鐵路綫項目的興建計劃,將受惠新基建的地區的樓價表現一般會超越大市,並會於正式啟用後顯著上升。 以觀塘綫延綫為例,自2009年政府將項目刊憲後,黃埔樓價升幅已略為領先大市。 截至2017年底,黃埔樓價累積升幅達24%,較整體市場的19%為高。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衚衕,人流開始大減。 東方紗廠於1954年由澳門富商傅老榕和上海富商萬春先共同興建創立,從事棉紗紡織工業,1981年廠房結業,後改為倉庫用途,實用主義建築風格,曾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卻於2012年被清拆,現在只留下一幅建有窗戶的外牆。

土瓜灣舊區: 「規劃主導」提升重建成效

「我們參與之後,進行了包括開課、工作坊等不同方法在內的系統化推廣,邀請懂得織作的老街坊來集體教授當區居民。」Eunice這樣對記者說。 土瓜灣舊區 老友記搬遷、舊店舖收檔,這一切在憂心忡忡的保育人士看來,是微觀經濟的消亡、社區聯結的流逝、平民氣質的散失。 重建的腳步聲迫近,用各種方式去延續土瓜灣人的那份不捨情,也成為了一項有價值的使命。 黃澤恩翻看DURF報告,認為市建局於九龍城區的規劃,能夠回應地區人士對當區的更新願景,部分執行規劃建議甚至比當日的報告更佳。 土瓜灣舊區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斯哲)民建聯及工聯會今日(15日)公佈土瓜灣「十三街」及「五街」重建問卷調查結果。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沿「土」風景 社區商戶吹響集結號

直至舊機場1998年搬遷,該區才陸續出現更高層大廈,地區價值亦逐漸露出光芒。 首先,在油旺區內轉移地積比的可行性頗低,葉毅明指出油旺區有不少六十年代興建的舊樓,而當時的地積比已被用盡,即使這個方法能夠增加房屋供應,但技術上難度甚高。 而且,轉移地積比是否有利於當區居民,陳劍青對此亦有所保留,他認為如果將地積比轉移到單一地盤,會令樓宇「愈起愈高」,造成「屏風效應」,堵塞由西九龍吹來的海風,令旺角的空氣更為不流通。 他又強調要重建真善美村、馬頭圍邨,並重置民生配套、土瓜灣「十三街」重建發展、增設「牛棚(馬頭角道)歷史主題步行徑」。 至於優化社區設施,他建議增建升降機,建立無障礙通道的社區;優化宋王臺花園和宋王臺遊樂場的方案等。

土瓜灣舊區: 規劃主導結合轉移地積比新規劃工具 創造開揚景觀

不過,市建局所提出的重建方案,不但與2010年油尖旺區議會一份具民意基礎的研究報告有出入,甚至與居民的意願有相違背。 居民期望市區更新後,能夠解決生活環境及交通問題,但以上的市區發展果真能解決區內的問題嗎? 外界對市建局這份規劃報告似乎有極大的保留,亦提出了三個延伸討論,第一,以轉移地積比的方式進行重建是否可行;第二,整合街區會否扼殺街道文化;第三,活化不同地點對於保留社區特色是否有一定影響。 香港土地房屋供應緊絀,舊區重建成為政府其一個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 近年,市建局積極研究各區的重建規劃,土瓜灣、九龍城、油旺區等舊區都成為了他們重建的目標之一。 當中,油旺區重建研究報告與今年的《施政報告》同時出爐,提出油旺區正面對各種的社區問題,包括樓宇結構不穩、休憩用地嚴重不足、交通負荷量過高、空氣污染指數高等等。

土瓜灣舊區: 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訊 土瓜灣舊區 九龍城團隊於本年初展開「九龍城未來發展規劃建議」系列工作,透過多元渠道收集居民需求和期望,經綜合專業人士意見後,就本區的海濱走廊規劃、交通網絡、重建項目、社區綠化及設施等提出共16項建議,並於昨日舉辦「九龍城未來社區規劃建議」社區交流會。 土瓜灣舊區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會上表示,九龍城區是老舊樓宇集中區,市建局先後開展14個重建計劃,合共提供1.5萬個住宅單位。 土瓜灣舊區 在重建土瓜灣「十三街」的問題上,她表示政府清楚聽到訴求,並會適時公佈重建計劃。

土瓜灣舊區: 馬頭角煤氣鼓:集體回憶

另一邊廂,仲量聯行大中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表示,土瓜灣屬早期發展的舊區,新鐵路支綫將進一步釋放土瓜灣的重建潛力,增加吸引力。 據瞭解,土瓜灣區舊樓羣更曾爆發收購戰,像環字八街西側,市建局就曾經與財團爭持不下,最後由市建局完成收購,上月並已完成招標程序,仍待公佈花落誰家。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十三街是土瓜灣有名的地帶,由13條街道組成,其中11條全直街道,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命名,龍、鳳、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舊區2025 鹿、麟(麒麟)、鷹、鵬、鴻(鴻雁)、蟬、燕、 駿(馬)、鶴。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適時公佈

而33樓則同樣為A、B兩夥天台特色戶,分別附連386及414平方呎天台。 大廈的2樓及3樓為停車場,僅提供6個車位,而5樓為會所及花園平臺。 另外,目前土瓜灣區仍有保留一些舊日的「樓梯底舖」,這些底舖對於現代人來說堪比廢棄荒地,但無用歸無用,建築本身就能訴說出故事,對於珍惜舊日情懷的香港人來說,恐怕比高樓大廈更價值萬千。 隨着港鐵屯馬線開通對沿線地區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樂在製造的「出土文物」——土瓜灣文化造物節,將聯同在地的創意設計及文化工作者透過一連串導賞團、作坊及分享會等,自我檢視之餘亦勵公眾以設計視角重新認識土瓜灣。 因此,若社區經濟受「士紳化」影響,文化亦會隨之而演化,更變得無法容納基層市民。

這也是「織織團」的期待:以推廣編織的方式營造社區,讓街坊更瞭解土瓜灣,強化大家的情感聯結與互助精神。 座落於土瓜灣寧靜一處,On The Hill Coffee Bar 在2019開業至今,是區內人氣的咖啡迷聚腳點。 純白裝潢,設計簡潔,設有戶外座位,打造遠離煩囂、彷如走進山中般的悠閒環境,適合各位都市人來放鬆。 店裏挑選優質咖啡豆自家烘培,而手沖單品咖啡豆會定期更新款式和產地,新鮮感不斷。 大家可以品嚐一系列的咖啡豆製作的 cold brew 和冰滴咖啡,記得點配招牌的「老闆絕不妥協的 cheese cake」,芝士蛋糕喫起來比一般的輕盈,配搭甜蜜蜜的焦糖脆脆,甜度適中,女生一定愛。

黃澤恩認為,有關做法值得支持︰「現時的門戶廣場設計透過『轉移地積比』,變得更空曠,更有利疏導人流和提供居民舒適的休憩空間,是一個優化的設計」。 土瓜灣舊區2025 連接海心公園的是土瓜灣海濱公園,是個釣魚勝地,位於海濱公園長廊尾段的是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碼頭是戰後首個落成的永久碼頭,雖然命名為九龍城碼頭,但實際上坐落於土瓜灣,於2014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目前只有一條往來北角的新渡輪航線行走。 由裕泰興家族持有的土瓜灣美善同道6至10號重建項目城軒,於今日(14日)突擊上載樓書。

他首先肯定「聯廈聯管」試驗計劃的成效,希望當局擴大計劃,以攤分管理成本方式,讓「三無大廈」業主能在支付較相宜的管理費下,提升大廈樓宇設施保養。 甯漢豪在交流會上發言表示,九龍城區一直是市區重建的重點,近年更採用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方式,對舊區土地作更大範圍、更高效益的規劃重整。 土瓜灣舊區2025 根據市建局的重建發展計劃,透過地積比轉移,未來「龍城」地面綠化空間佔地面積將增加37,000平方呎,比現時相關面積大增五成。

工聯會社區幹事鄧巧彤和胡銘泰亦就少數族裔和青少年在九龍城區的未來發展分享構思,希望為九龍城區的未來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有位受訪者這樣說道:「『重建』的本質是為民生謀幸福、讓香港人安居樂業、保留社區的歷史、讓各行業共建新的理想社區。」但似乎無人知道,未來的土瓜灣會變成何種面貌。 黃澤恩稱,市建局的整體規劃設計可以達至無縫交接,對居民及商販的影響大大減低,解決了暫停街市和其他公共設施運作的難題,也節省了興建臨時街市的開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法。

十三街是以80多幢50-60多年樓齡的唐樓羣組成,外型相類似,外牆顏色七彩繽紛。 土瓜灣舊區 唐樓羣樓上為住宅,地下為商舖,附近多為車房、茶記、小店,充滿香港舊區風味情懷。 本文整理了土瓜灣好去處,趁現在還來得及,不妨有空到這區欣賞一下昔日的香港面貌。 翻查資料,裕泰興家族於2011年作價1億元透過舊樓強拍統一上址業權,以其總樓面面積約2.16萬平方呎計,每呎樓面達4,629元。 集團其後再於2021年1月完成約1.85億元補地價作契約修訂,涉及住宅樓面面積約36,006平方呎,摺合每平方呎補地價約5,134元。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裏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並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該兩個土瓜灣區啟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8),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9)。

日後行人由啟德行人隧道,步行至相接連的地下廣場前往「龍城」不同地方,一出地面便可看到大片的綠化休憩空間。 土瓜灣舊區2025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此外,因應政府擬擴闊現時土瓜灣道、由目前的四線行車提升至六線行車的規劃意向,兩個項目在重建後,面向土瓜灣道的建築物將會後移,以提供足夠的地面空間配合相關擴建行車線的工程,促進與啟德發展區的交通連接。 由於兩個項目位處策略性的海濱地點,市建局在為該地區進行規劃研究時,已將政府優化海濱環境的規劃願景,一併納入考慮。

KC-018計劃(亦稱「五街」)內共有約110個街號的樓宇,普遍樓齡超過60年,樓高8層但無電梯設施,樓宇狀況普遍失修,範圍內估計居住約1,400個家庭及約100間地舖;而KC-019計劃則涵蓋兩幢工業樓宇。 根據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建議,該工業樓宇日後重建時應改劃作住宅及商業綜合發展,並提供海濱長廊和其他配套設施。 確實,不論是油旺重建研究提出的方案,還是市建局過往的重建項目,都會自不然會淪為「搞地產」,造成不少舊區出現「士紳化」的現象。 「士紳化」所破壞的,並非是文化本身,而是社區內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以活化街市及果欄為例,如果市建局將其打造成旅遊景點,有機會提升當區的舖租,令原本的商戶無法負擔而被逼離開,破壞社區經濟網絡。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鄒崇銘指出,社區經濟的作用,在於提供一個可以跨階層的城市空間,從而兼容更多弱勢社羣,令社區更開放及多元。

土瓜灣舊區: 由土瓜灣舊區「小區發展」至油旺「規劃主導」模式

當社區更多元,有更多商戶連繫區內不同的階層時,便會漸漸演變出其獨有的文化。 前城大中文及歷史系副教授李佩然解釋,文化的匯聚不是一個刻意形成的羣體,而是有一些人在某個地找一個生活的空間,然後慢慢在當區形成一種獨有的特色。 「城市老化」隨着時間流逝越發嚴重,加上香港正面臨持續惡化的房屋短缺,舊區重建變得更為重要。 土瓜灣舊區2025 土瓜灣舊區 舊區規劃過時,居民生活質素下降,重建能令居民可以在安全的樓宇居住,亦能透過重新規劃提高環境質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