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說法,六慾:色、聲、香、味、觸、法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 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人存活於世,想要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喫,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都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

而掌控七情六慾的方法,總結起來也就四句話,心有菩提樹,靈是明鏡臺,幻化生萬物。 其實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本,同樣都是本不生滅、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性的第八識如來藏。 除非到有一天,能夠依止三寶修學,而且明心見性之後,纔能夠如實現觀到這些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推究起來,就是因為凡夫的心中有無始無明以及一念無明的緣故。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何謂「七情六慾」?為何要戒「七情六慾」?

這個我也不知道具體出自哪本經書,只不過學佛之人好像都這麼講。 好在能查到的地方說法都很統一,也就不去深究了。 導致生命衰弱死亡的原因(除非正常現象外),按其破壞力的大小,依次爲:1、七情六慾引起的心念活動;2、飲食;3、起居;4、勞作;5、風霜寒暑;6、所在環境中的空氣質量;7、噪音;8、宇宙力(地磁、引力、輻射、各種射線、波等)。

佛教著作《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把六慾解釋為俗人對異性的六種慾望,這六種慾望統稱為「情慾」。 這六種慾望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欲」。 中醫學中也有類似的說法,中醫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但對應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種)。 中醫認為,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 如果掌握不當,例如大喜大悲、過分驚恐等等,就會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周,從而這種精神上的錯亂會演變到身體上,形成各種病。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 網絡解釋

譬如《大寶積經》中,有經文說:「是菩薩能攝護身口意業及六情根,常起善業。」(《大寶積經》卷94)只是菩薩的智慧較為深利,不但能夠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虛妄不實,明瞭一切有為法都有如夢幻泡影一般;並且知道六根、六識以及六塵,都是由本心如來藏所生,與如來藏平等平等。 所以並不會像二乘人那麼畏懼面對五欲六塵,也不會在五欲六塵的境界上來用心,而是在猶如夢幻的境界中行菩薩行、作夢中佛事,攝受眾生同向佛道。 中醫學中也有類似的說法,中醫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但對應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種)。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思」指的是煩燥、焦慮、思慮過多。 七情六慾是指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 東漢哲人高誘的理論是:「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其中「死」不是一種欲,而「不死」纔是人們的一種強烈的慾望。

  • 因為超越常態的七情六慾,只會讓自己的身心狀態變得雜亂無序,甚至於產生病苦,或者是因此得罪了他人,而遭受到很多不好的後果,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 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 中醫認爲,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
  • 綜上,其實七情是七情,六慾是六慾(真要說起來,其實還有五欲的說法,場合不同,內容也就不同了),而七情六慾第一次被連起來使用的時候,意思上其實跟原本的七情和六慾已經並不相同了,只是數詞上仍然作了保留。

例如我們長久地使用自己的五官,就會使我們的五官過於疲勞,而導致功能衰退。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所以古今中外,一致的意見就是讓我們心態平衡,避免操勞。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古代醫術也總結有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的說法,並且七情還對應着我們體內的七種脹氣,耳目口鼻又對應着我們的七竅耳,臟器和七竅就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掌握了七情六慾,也就是掌握了我們的身體健康。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要完整的解釋

所以後來就有人把這概括爲“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共六慾。 說到七情必須得提一提佛教的“七情”。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其實佛教的“七情”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

”其中“死”不是一種欲,而“不死”纔是人們的一種強烈的慾望。 中醫學中也有類似的說法,中醫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但對應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種)。 中醫認爲,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 如果掌握不當,例如大喜大悲、過分驚恐等等,就會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周,從而這種精神上的錯亂會演變到身體上,形成各種病。 “思”指的是煩燥、焦慮、思慮過多。 七情六慾是指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 成語解釋

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 我們本能的遇到開心的事會笑;遇到觸碰底線的事會生氣;遇到煩心事會憂傷;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會畏懼;遇到兩心相悅的人會喜愛;遇到喜歡的事物會渴望擁有。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刺激。 而從出處上來說,七情跟六慾是分開來的,而且在不同的出處中解釋不一,可見第一次被當作成語使用的時候,作者並不想去深究到底是七情七欲還是八情九欲。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條目 七情六慾(七情六慾)

我們就先由佛法中的六情五欲來探討,然後再來說明七情六慾的部分。 佛教著作《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把六慾解釋爲俗人對異性的六種慾望,這六種慾望統稱爲“情慾”。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這六種慾望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欲”。 東漢哲人高誘的理論是:“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

這位比丘就像這樣子修行了十二年,始終都沒有辦法得道,他心裡就開始想說:「為什麼我用功了這麼多年,依然還是一個凡夫呢?」有一天,佛陀感應到這位比丘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於是就變化成一位沙門,來到這位比丘所居住的樹林,和他一起修道。 「七情六慾」,或者是把慾字下面的心拿掉,而說為「七情六慾」。 這一般是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慾望,但其實這並不是佛法中的用語,在傳統的佛法裡面,只有六情五欲的說法,而不是說七情六慾。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 成語解釋

而在有情眾生覺悟這個道理之前,大多不會覺得自己依因緣所生的六識心是虛妄不實的;也不會覺得自己所追求的五欲六塵境界,只是虛妄不實的影像;所以就會覺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寶愛自己,能夠了別境界的六根、六情以及六識心,把握短暫的人生,盡情地享受五欲之樂,這樣纔算是不虛此生而了無遺憾。 像是最近很流行講究美食,以及種種奢華的享受,就是這樣的心態,而完全沒想到像這樣追求五欲之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在佛法裡面,六情其實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只是六情是比較早期的翻譯用詞,後來就都翻譯成為六根了,例如在《大智度論》中有說:「六情、六塵和合,故生六識。」(《大智度論》卷68)這裡很明顯的是在說六根和六塵相觸而出生了六識,所以可見得在這裡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佛教

所謂財欲,就是指貪愛世間的資財,甚至為了追求財物,殺、盜、淫、妄等等的大惡事都做得出來;或者是慳吝而不肯佈施,因此而下墮到三惡道中受苦,這就是財欲。 所謂色慾主要是指對男女色的年輕俊俏、美貌身材,或是嬌媚韻味等等的貪愛。 第三種是名欲,是指對世間名聲以及面子的貪愛,也就是喜歡自己的名聲廣傳,或是想要名垂千古,這是一種屬於喜歡沽名釣譽的慾望。 第四種是食慾,就是指貪愛飲食色、香、味的慾望,像有些人希望喫到各地方名貴的食物,例如魚翅、鮑魚、鵝肝醬、魚子醬等等;另外還有些人是天上地下的所有珍禽異獸無所不喫,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造作了無數的殺業。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第五種是睡眠慾,睡眠應該是有正常的規律和時數,休息到精神足夠了就好;但是如果是因為心性懶散,沒事就貪愛睡眠而沒有厭足,那就是睡眠慾了。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禮記

七情六慾影響着人的品位、生活質量、道路,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全在於你對七情六慾的控制程度。 人的情感自然豐滿,也很豐富多彩,但千萬不要氾濫;而人的慾望往往也是無窮盡,呈現一種“一山還比一山高”的狀態,可不要忘了人痛苦的根源是人內心的慾望,所以有“欲”可以,但也不要過於膨脹。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至於“六慾”的說法,最初是來自《呂氏春秋》。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條目 七情六慾(七情六慾)

七情六慾,其實無非指的是泛指的情慾,反正都只是說說而已,做不到真正的拋棄,誰又會在乎字面上的數量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呢。 為了要防止五欲的危害,所以 佛陀就會教導弟子們,應該要向內收攝自己的六根,不要隨意向外攀緣五欲境界。 在《法句譬喻經》當中,佛陀就說了一個偈語,來提醒大家應該要「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法句經》卷1)關於藏六如龜,在佛世時,有這麼一個典故:是說有一位比丘,他獨自一人在樹林中靜坐修行,希望能夠在道業上有所實證。 不過這位比丘,心中的慾望卻很浮動,總是隨著色、聲、香、味、觸等等的境界而起伏不定,像是每天託缽所得到的飲食的好壞,還是天氣的變化,都會讓他的心情受到影響,有時歡喜、有時憂愁,始終沒有辦法安定下來。

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和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 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2、佛教又來了,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六慾是指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慾望: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 當局者迷,很多人有時並不是很能敏感地感知自己的情緒的變化,甚至有些情緒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比如說“惡”和“怒”。 但古人認爲人在“怒”和“哀”這兩種情緒“將至而未至”之際,也就是情緒還沒到“怒”和“哀”的飽滿狀態時,中間還會產生“懼”,所以六種情感又被細分成了七種,這就是“七情”的由來。

但大多數心理活動對身體的損傷難以察覺,易被忽視。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比如喜歡就能導致想與某人朝夕相處交朋友的慾望;憤怒可導致想打擊報復的慾望;悲傷可導致自虐、自殺的慾望;驚奇可導致探險的慾望;恐懼害怕可導致求安全的慾望,如裝防盜門、找靠山、請保安、結婚生子女等;思念可導致想回家、想重逢的慾望。 七情,即七種情緒:喜怒哀懼愛恨憐。

七情六慾是指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 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和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 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在世都是凡夫俗子,誰沒生出過一些不切實際的小慾望呢?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2025 比如壓力太大了,那就逃離地球吧!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

到有圓月、有明星、沒有人打擾的地方,靜靜地望着浩瀚縹緲的銀河。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我們總結一下,七情大致分爲三種,一是喜和愛,二是憤怒和厭惡,三是憂傷和驚恐。 情指的是我們的感情或者心情,當我們的內心向往外在環境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喜愛,排斥外在環境的時候,表現出來就是憤怒和厭惡。

六慾,即六種慾望:求生欲、求知慾、 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慾。 人的所有情緒,都可歸納爲上述七情;人的所有慾望,都可歸納或分解爲上述六慾。 所謂“全生”,是人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雖然這裏古人沒有具體指出“六慾”都包括什麼,但後人註釋說,是“生、死、耳、目、口、鼻”,來泛指人的各種慾望。 因此今天所說的“七情六慾”,一般地說,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但在醫家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驚、恐;六慾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而在佛家六慾指的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華欲、人想欲。

愛是一種很美妙的情感,它不僅可以使被愛的人感到溫暖,還可以使愛的人獲得滿足感。 真正的愛情不是從對方身上索取安全感,而是兩個人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這樣的愛情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時時刻刻、點點滴滴、一生一世。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先有感,後有覺,先有心理後有生理,先有情後產生欲,所以六慾指的就是我們的感官。

其記載道:“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也。 ”這話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慾”都是得到了適當的滿足的。 最初,古人只說人有四種感情,就是在《中庸》裏出現過的“喜、怒、哀、樂”。 後人解釋說,人遇到所喜好的就會“喜”,遇到所厭惡的就會“怒”,得到所愛的就會“樂”,失去所愛的就會“哀”。 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

除了女性天生愛美的本能外,還有潛意識中出類拔萃欲的作用,就是通過美的形象引起別人的注意,要讓周圍的人知道她的存在。 再比如男的穿西裝是爲了瀟灑,那麼帶高級手錶爲了什麼? 如果僅僅爲了獲得準確的時間,還不如帶一塊即不怕丟,又不怕壞,又不上弦,花錢又少,又能顯示月日星期的三元錢的電子錶更好,看來不是爲了時間,其實質是要告訴人們他的經濟實力和能力,要讓大家承認自己的存在、他的出類拔萃。 出類拔萃欲的消極作用實際上給人帶來的是浪費和麻煩,使人活的更累、更虛、更假。 我在人羣分類篇談到了人與人是不同的,導致不同的核心因素是:靠本能生活的人是渾人;靠慾望生活的人是俗人;靠情感生活的人是凡人;靠理智生活的人是賢人;靠靈性生活的人是仙人。 前面說明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是最為廣泛而完整的說法,因為函蓋了五官所接觸到的所有境界;但是五欲,另外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指財、色、名、食、睡等這五種粗重的貪欲。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 條目 七情六慾(七情六慾)

如果是很貪愛這財、色、名、食、睡這些粗重的欲界五欲,那麼可以說和修行之路是完全相背離的,別說要出三界,就連欲界都出離不了了,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剋制這些欲界粗重的五欲,纔有可能走上修行之路的。 那爲什麼我們要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慾呢? 據說有一種宇宙守恆法則是這麼說的,人一生的情慾是固定的,如果過早的消耗,那麼往後的日子就難以爲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