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頭位的關先生過去20多年來堅持年三十早到場排隊,後來因疫情影響,黃大仙兩度暫停頭炷香活動。 關先生從事飲食及運輸行業,期望經濟活動越來越好,希望未來一年「香港會好運」。 黃大仙祠過去兩年因疫情停止開放大眾新年上頭炷香,今年復辦,吸引大批市民參拜,包括周潤發姐姐周聰玲,以及黃夏蕙契女艾美琦。 嗇色園行政總裁冼碧珊預料,今次參與頭炷香活動的善信,主要以香港市民為主,估計前往上頭炷香人數在4萬至6萬左右,期望農曆新年後,會陸續有更多遊客到訪黃大仙祠。 為便利市民前往上香和參拜,警方於今日晚上7時正至2月6日(正月十六)凌晨零時01分實施人流安全管理措施及交通管制安排,以確保市民大眾的安全和交通暢順。 為便利市民前往上香和參拜,警方於21日晚上7時正至2月6日(正月十六)凌晨零時01分實施人流安全管理措施及交通管制安排,以確保市民大眾的安全和交通暢順。
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 時至今日,農曆新年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以及到車公廟求籤、轉風車,已經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今年復辦上頭炷香活動,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會感覺到生活一切復常,不再感到失落。 不過,是否一定要年三十晚午夜12時正上香,才稱得上為頭炷香? 園方曾對外澄清,由於黃大仙祠早已於多年前全面對外開放,善信只要在農曆新年期間任何開園時段內,到黃大仙祠首次上香,已屬該善信的頭炷香,所以,大家不必太執着於上頭炷香的時間。 嗇色園自1921年擇地(竹園)建園以後,善信愈來愈多。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於牴觸當時的廟宇條例,黃大仙祠曾經一度關門。
黃大仙頭炷香: 年三十至初三的新年香港文化
1897年間,梁仁庵聯同友好在廣東番禺扶乩遣興,偶然得到黃初平(黃大仙)降乩教導「普濟勸善」,自此就成為黃大仙的信仰者,奉黃大仙為仙師,入道成為道侶,獲賜道號「傳道」。 當時據說,只有梁仁庵道長能得到仙佛的感應,使箕筆移動和辨認沙上的箕字,所以成為普濟壇的主持。 清末民初時期,黃大仙祠成為廣州著名宗教勝地,吸引廣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善信到來參拜。 至於沙田車公廟的公眾求籤、轉風車「轉運」的香港文化活動,可以追溯至車公廟的歷史。
- 善信入園前須3選一做登記,包括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在儀器上拍八達通及輸入電話號碼,以及填表。
- 隨着防疫措施放寬,本港不少停辦的大型新春慶典都陸續回歸。
- 新春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黃大仙祠將延長開放時間(見表),以方便善信參神祈福。
- 嗇色園表示,黃大仙祠於年三十當日的開放時間為早上7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正月初一至十四會於6時後關閉,正月十五則會開放至晚上9時。
- 至於太歲元辰殿將於年三十至初一期間暫停開放,並於正月初二重開。
由於他曾遊歷四方,贈醫施藥導人向善,受惠者不計其數,故民眾爭相走告並修祠參拜。 而於參時有所祈求者多能得償所願,故香火不絕,捐款亦源源而來,除部份作慈善用途外,有餘用作擴建廟宇,故成中國江南最大道觀之一,傳至香港後更是善信無數,是香港眾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一間。 整座祠仿北京故宮建築羣而造庭臺樓閣,紅牆綠瓦,古氣盎然,氣派非凡,除供奉大仙外更供奉觀音,關帝及中國聖人孔子等,集中國三大教派佛、道、儒於一身。 黃大仙頭炷香 新春來臨之際,亦即是除夕夜(年三十晚)凌晨邁進大年初一之時,向神靈奉獻的「第一爐香」,表達信眾的虔誠和祈求新年事事順利之意。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祠頭炷香大排長龍
嗇色園稱,初一至初七期間及高峯期時間,將每人免費派發三支大仙香,並由工作人員點燃,降低聚集風險。 對指定在年三十晚11時或12時上香的「頭炷香善信」,嗇色園發布指引表示,「頭炷香善信」入園後,需在第一平臺的等候區,分別排隊等候上香。 黃大仙頭炷香 嗇色園董事會主席馬澤華在昨日的記者會上介紹,大年除夕子夜上頭炷香,是黃大仙祠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善信在新年向神明奉上第一炷香,表達虔誠之意,祈求新一年平安吉祥。 嗇色園黃大仙祠昨舉行辛丑年新春發布會,李耀輝表示,年三十晚不開放公眾上頭炷香,是嗇色園過去99年從未試過的,鑑於近日疫情嚴峻,年三十晚及新春期間會作特別安排。 李表示,年三十晚會舉行「五行七星護香江祈福科儀」,高功法師會在大仙祠大殿內上頭炷香。 當晚午夜12時,善信可同步在家中,面向獅子山方向,心念獅子山下大仙祠黃大仙聖座,一同誠心上稟黃大仙師,祈求大仙庇佑。
作為連接大老山隧道及獅子山隧道的交通樞紐,黃大仙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多條巴士、小巴路線前往港九新界各區,加上觀塘線黃大仙站,交通配套完善。 按黃大仙的傳統,每年年三十晚舉行科儀,由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博士(義覺)道長主持,帶領一眾經生在道壇誦經及進行科儀,然後計準時辰在午夜,由監院上三支香,所謂「道」、「經」、「師」的三支香。 每年必到黃大仙祠上頭炷香的夏蕙BB,均配以出位獨特的生肖造型示人,夏蕙BB曾接受TOPick訪問,大談為何堅持年年上頭炷香。 她說:「起初以為年三十會關門,現在知道它會開放半日,就不感失望了,時間早些或遲些也沒問題。」夏蕙姨表示會屆時以牛魔皇衣著示人。 在疫情前裝扮成生肖造型去黃大仙祠上頭炷香的藝人黃夏蕙去年已經移民美國。 她說:「雖然企到腳有啲攰,都為咗代長輩上香,感到值得。」她的願望是世界和平,大家身體健康。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祠撤頭炷香 百年一遇
當兩個等候區人滿後,主辦單位會停止讓善信進入第一平臺。 92歲黃夏蕙以往每年堅持到場上頭炷香,直至去年移民美國後,今年改派契女艾美琦和李紫彤代為上香。 位於大殿旁的三聖堂,供奉呂祖先師、觀音菩薩及關聖帝君。 黃大仙頭炷香2025 呂祖(即呂洞賓)是道教的神仙,觀音是佛教的菩薩,加上麟閣供奉儒家先師孔子,盂香亭供奉佛教之燃燈佛。
新春正月初一至年十四,黃大仙祠會在早上7時半至下午6時開放,年十五則會延長開放至晚上9時。 主辦單位預計當晚人流非常多,為顧及公眾安全,祠內將實施單向參神路線及人潮管制措施,並不設有求籤區﹑跪拜區及供品區。 主辦單位呼籲善信勿攜帶大型香枝、元寶蠟燭﹑生油及供品入祠。 「頭炷香」公眾香爐位置會預留正對大殿位置予公眾上「頭炷香」,以方便善信能夠正對黃大仙師寶像參拜祈福。 排在頭位的關先生,過去20多年來堅持年三十早到場排隊,後來因疫情影響,黃大仙兩度暫停頭炷香活動。 從事飲食及運輸行業的他又稱,隨着本港防疫政策放寬,經濟活動越來越好,希望未來一年「香港會好運」。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祠復辦頭炷香 周潤發姐姐周聰玲現身
上世紀40年代,受華人廟宇條例限制,作為私人道堂的嗇色園不得開放予公眾,善信只能在門外參拜。 農曆新年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大節日,每年春節期間,黃大仙祠及車公廟的香火都特別鼎盛,瀰漫着濃厚的香港文化氣息。 另外,沙田車公廟新春期間實施各項防疫措施,包括確保進廟善信量度體溫、佩戴口罩及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等。 每年年初二由沙田鄉事委員會主持的求籤活動,將不開放予公眾參與。 其他時間,車公廟將實施單向人流管制,進廟人數不多於可容納人數上限的一半,並於廟宇入口提供消毒搓手液,定時消毒跪墊、籤筒、風車及鼓棍,及確保洗手間梘液供應充足。 新冠肺炎疫情不受控,為免大量善信在年三十晚(本月11日)湧往參加上頭炷香儀式,導致疫情散播,黃大仙祠昨日公佈,年三十晚上頭炷香儀式將不開放公眾參與,為近百年來首次!
黃大仙頭炷香: 文化
三聖堂內有楹聯以「嗇色」 二字為聯首:「嗇節有餘三教同源承一脈,色空雖幻眾生樂善自千秋」[3]。 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宣統退位,在破舊立新、徹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廣州黃大仙祠亦不例外。 由於中國政局動盪,社會穩定受到威脅,梁氏返回南海故鄉,但得黃大仙降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必須向南遷移」 。 1915年,梁仁庵道長父子兩人,攜帶黃大仙畫像至香港繼續弘道,並在1921年於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嗇色園)。 黃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一帶。 而廣州黃大仙祠普濟壇在1919年就被國民政府充公,改建為孤兒院。
黃大仙頭炷香: 香火旺好運到 黃大仙祠頭炷香大排長龍
他表示,自己已經來上香廿幾年,前兩年不開放頭炷香的時候,也會對著廟門拜一拜。 他認為,過去兩年當局如果安排好,例如令善信打齊針、戴口罩,就不需禁止上香。 他希望,來年可盡快撤銷口罩令,「人人搵多啲錢,銀包脹啲」。 美國真人秀節目《驚險大挑戰》(The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頭炷香 Amazing Race)第2季曾於本廟設快進關卡;參賽者要到簽品哲理中心第44號檔「上海一枝梅」,並由Amelia Chow看掌相及臉相以過關。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 (Wong Tai Sin)
2008年12月起園方推出網上祈福及網上直播[11]。 提供網上祈福是希望讓海外善信不用親臨黃大仙祠仍可禱告祈福,善信登入網頁[12],輸入姓名及祈願內容後,園方定期將祈福人士名字及祈願資料由數據處理庫列印出來,交由道長會舉行儀式,誦經及禱告,代為祈福。 黃大仙頭炷香 網上直播則每天實時直插祠內善信參神情況,希望讓海外善信可透過網絡感受參神的氣氛。 黃大仙祠共佔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九龍壁等,各具建築特色,祠內的牌坊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除個別建築物顯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特色外,祠內建築又按左龍右鳳、五行屬性而興建,令整座建築羣組更見特色。
黃大仙頭炷香: 香港即時
每年大年初一子夜上頭炷香是嗇色園黃大仙祠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善信在新年向神明奉上第一炷香表達虔誠之意,祈求新一年平安吉祥。 為配合農曆年除夕夜到嗇色園黃大仙祠上「頭炷香」及新春期間參神之善信,黃大仙祠將於年三十晚(1月21至22日)通宵開放至大年初一。 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黃大仙祠將延長開放時間,以方便善信參神祈福。 另外,黃大仙祠在新春開放期間將實施人流管制及防疫措施,若市民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到場參拜,需在正門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或拍八達通輸入電話號碼,或向職員登記個人資料,排隊期間要保持1.5米社交距離。
黃大仙頭炷香: 復辦頭炷香 黃大仙歸位
祠內九龍壁於1981年按照中國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實物仿製,石刻九龍,戲珠於波濤雲霧之中,蟠踞於花苑之上,栩栩如生。 石壁背後刻有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獻寫的「九龍壁」三字及題詩一首。 左龍右鳳,與九龍壁相遙呼應的鳳鳴樓位於整個建築羣組最右方,樓高兩層,為園方的行政會議室及活動禮堂,以中國宮殿式設計,屋頂蓋綠琉璃瓦,別具特色。 梁仁庵後得黃大仙乩示,指廣州必有動亂,於是在1901年返回故鄉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稔岡村,再成立「普慶」壇,並出錢出力,該祠約在1903年竣工。 黃大仙靈籤共壹佰枝,按寓意吉凶之差別分為「上上簽、上吉簽、中吉簽、中平簽、下下簽」五大類。 上上籤僅有三枝,上吉籤有十二枝,中吉籤有三十枝,中平籤佔最多三十七枝,而下下籤亦有十八枝。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祠 頭炷香 2023
嗇色園已撰寫「善信啟稟文」讓善信在家中祈願,該園網站可下載此文。 嗇色園表示,黃大仙祠於年三十當日的開放時間為早上7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正月初一至十四會於6時後關閉,正月十五則會開放至晚上9時。 農曆年三十晚是人流高峯期,為顧及公眾安全,黃大仙祠內將實施單向參神路線,以及人潮管制措施。 年三十當日,早上7時半至下午4時半黃大仙祠會如常開放,晚上則會封園。
之所以要寫上面那段話,是想說福禍無門,唯人自招,“上上” 也好,“下下” 也好,都是心在衡量,籤之吉凶若水,心若無風,水自不動,奈我何如? 虛齡的計算方式一般以「首個年初一」開始計算為兩歲,因此,善信在過年時參拜時只須大約知道當年新曆幾歲,然後加一歲便是虛齡。
梁仁庵到香港後,先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 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 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準,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
黃大仙頭炷香: 香港文匯報
韓國真人秀節目《Running Man》(런닝맨 )第73集亦曾於本廟取景,其中CNBLUE成員鄭容和為該特輯嘉賓之一。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區內住宅主要集中於龍翔道以北及以南,龍翔道以北的住宅主要為資助房屋,公屋包括黃大仙上邨、竹園南邨、竹園北邨等;居屋則有天宏苑、天馬苑、鵬程苑、盈福苑、翠竹花園;夾雜少量私人屋苑如豪苑、新光中心等。 龍翔道以南則有大型公共屋邨—黃大仙下邨,以及少量私人屋苑如啟德花園、現崇山等,該地段屋苑靠近摩士公園及彩虹道遊樂場,享完善娛樂休閒設施。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祠 (香港)
不過,每日在殿外遙拜仙師的善信仍絡繹不絕;當時幸獲官紳周峻年爵士幫忙調解,最後廟宇得到特許,每年正月將大殿開放供信眾參拜。 農曆新年期間,嗇色園設有祈福牆,供善信親手寫下願望,祈求新一年平安順遂。 黃大仙頭炷香2025 對未能親身到祠參拜的善信,嗇色園表示,可利用嗇色園黃大仙祠的網上祈福系統,向黃大仙師參神祈福,祈求新一年事事順景。 黃大仙祠會於正門入口處分為「參拜大殿」及「參拜太歲元辰殿」兩條隊伍。 如先參拜大殿,善信將到第三平臺點香,再到第一平臺上香,如需求籤,可於第一平臺求籤區、或前往三聖堂平臺求籤區,求籤後沿指示到三聖堂及盂香亭參拜及上香。 善信於祠內參拜後,可於正門斜路折返到太歲元辰殿拜太歲。
黃大仙頭炷香: 中國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電子新聞、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因應疫情,黃大仙祠上頭炷香活動停辦兩年,有些熟悉的身影已不再見到,但原來這一身精心打扮,都是繼承自前人精神。 黃大仙位於九龍半島東北部,區內亦設黃大仙文化公園,匯閤中西文化,為居民提供豐富休憩設施。 此外,區內設充足社區配套,包括社區中心、黃大仙中心、睦鄰街遊樂場等,滿足居民的基本娛樂需求。
黃大仙頭炷香: 黃大仙祠 頭炷香 2022 (不開放公眾參與)
「黃大仙有求必應」是香港人的順口語,本站提供一站式黃大仙線上靈籤及解籤服務。 上「一炷」清香,「一炷」即是三支,表示「尊三清」,亦有「三陽開泰」之意。 第一支香插在中間,表示敬「玉清元始天尊」,代表「道」;第二支香插在右面,表示敬「上清靈寶天尊」,代表「經」;第三支香插在左面,表示敬「太清道德天尊」,代表「師」。 另外,她也訴說了背後的另一個因由,原來夏蕙BB以往曾有四位好友同行,包括鳳凰女、鄧碧雲等,可惜的是他們已相繼離世。 代表五行屬性的建築羣組則分別為飛鸞臺「金」形,經堂「木」形,玉液池「水」形,盂香亭「火」形,照壁「土」形,據說是道侶得仙師乩示建築須配合五行,廟宇方可永垂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