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明,又稱趙玄壇或趙元帥,相傳法力無邊,神通廣大,因其傳說甚多,所以法相及造像風格也多樣化:既是黑麪怒目,手持鋼鞭,負責驅瘟捉鬼的護法;也是白麪長鬚,廣施財帛,處理天下財富的財神。 財神趙公明之誕日為農曆三月十五,亦有傳正月初五為財神下凡的日子。 因此,民間喜於當日「接財神」,祈求來年財源滾滾,貨如輪轉。
大潭副水塘工人宿舍1904年大潭副水塘1994年列為三級歷史建築;2010年1月22日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大潭水塘紅磚屋1920年代大潭水塘道相信為守衛水塘的警察宿舍,現已荒廢。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裏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並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12] [13]
土瓜灣濟公廟: 建築格局
過去常有饑荒及天災,濟公廟本是香港華人供奉祖先的祠堂,後來港人又為無法運回故鄉安葬的先人在此設置靈位供奉,故有「百姓廟」之稱,善信自此常到此祈求健康平安。 土瓜灣天后廟是香港九龍土瓜灣一座天后廟,1885年建成,位於下鄉道與落山道交界,現時被列作香港三級歷史建築,並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土瓜灣濟公廟 除社區檢測設施之外,一些私家醫院和私營化驗所亦有提供自費核酸檢測服務,可供作過關之用。 土瓜灣濟公廟2025 檢測人士預約及登記時,可使用本地或非本地(包括內地或海外地區)的流動電話號碼,惟有關流動電話號碼必須能在香港境內接收短訊(例如已開啓漫遊服務),以供接收確認預約的短訊。 土瓜灣天后廟係香港九龍土瓜灣一座天后廟,1885年建成,位於下鄉道同落山道交界,依家被列作香港三級歷史建築,並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建築物名稱照片建築年份地址備註參考寶雲輸水道21孔拱券段1885年至1887年灣仔寶雲道為了將大潭水塘食水輸到中環,政府在半山區興建了一條輸水管,輸水管道以英式橋墩支撐,稱為寶雲渠或寶雲輸水道。
時至今天,土瓜灣天后廟已有過百年歷史,仍保留了當時的風貌。 昔日建廟時鑄造的銅鐘仍在,而門額「天后古廟」四字也是由建廟一直保留至今。 1994年列為三級歷史建築;2010年1月22日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大潭水塘隧道出水口1883年灣仔大坑道2009年12月18日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大潭水塘隧道出水口石屋1880年代灣仔大坑道2009年12月18日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土瓜灣濟公廟: 土瓜灣濟公廟: 神機小貼士 香港拜濟公
亦有傳說此廟在元代原是一座小廟,裡面置有形象如帝王與皇后男女神像,估計是該村趙氏之祖。 土瓜灣濟公廟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掛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掛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1907年大潭篤原水抽水站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 但話說屯馬線響6月底通車之後,宋皇臺 同 土瓜灣 兩間「鐵路教廟」嘅香火好似唔夠鼎盛,「成功爭取黨」日前走出嚟指斥九龍城、土瓜灣有近四成嘅信眾唔夠誠心,投向「異端」嘅巴士、小巴云云。
-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佈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 土瓜灣濟公廟 至2013年, 本院分別在大埔及深水埗再開設2 間牙科診所。
- 現時,咖啡店保留了舊式冰室的特色,如卡座、招牌和吊扇,café內擺設珍藏古董,環境充滿懷舊氣氛。
- 2016年6月,市建局宣佈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有善信稱坪洲金花廟充滿靈氣,不論有何心願,只要誠心祈求,必定有求必應,連愛情長跑多年的汪明荃都曾專程前往參拜,想必祈求姻緣愛情亦都相當靈驗。 黃大仙祠崇奉儒釋道三教,傳聞相當靈驗,每年年初一都吸引眾多善信搶頭炷香。 廟內供奉月老像及佳偶天成男女神像,每年都吸引眾多善信求良緣,傳聞都相當靈驗。
土瓜灣濟公廟: 香港十八區景點
觀音為救渡眾生的大菩薩,相傳曾立誓渡眾生,透過慈悲心聆聽眾生苦難和祈求,每當眾生身受苦難,發聲發意求救,頌念觀音聖號,便可獲得救助。 觀音廟亦稱「蓮花宮」或「水月宮」,因觀音相傳坐在蓮花上修道;而「水」與「月」不單具有清靜及脫離塵俗之意,也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如幻非真。 南宋末年蒙古人來犯,楊亮節保護帝昰及衛王(日後的宋帝昺)南逃,輾轉抵達今日的東九龍。 逃難期間,楊雖染重病但仍英勇抗敵,後不幸病歿,鄉民念其忠勇故立廟奉祀。 楊生前封侯,死後封王,所以奉祀楊的廟宇一般稱為「侯王廟」。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2]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土瓜灣濟公廟 否則,大潭篤水塘能早於1968年竣工的船灣淡水湖,成為香港及世界首個建於海上的水塘。 土瓜灣濟公廟 水壩由總工程師謝斐(Daniel Jaffe)負責設計和監建,當時此壩屬劃時代設計,被譽為「亞洲第一壩」。 不過比起求子,有更多人專誠前來求姻緣,而且不少參拜過的女士都表示十分靈驗。 本港疫情單日的確診數量以千起跳,多區居民都要進行強制檢測,而令檢測中心或流動檢測站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
土瓜灣濟公廟: 地址
位於下鄉道與落山道交界的土瓜灣天后廟,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該區的漁民集資興建。 土瓜灣濟公廟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呼吸星球咖啡店前身為舊式冰室,有逾60年歷史,亦曾經是不少港產片的拍攝地,包括杜琪峯的《復仇》和嚴浩的《浮城》。 現時,咖啡店保留了舊式冰室的特色,如卡座、招牌和吊扇,café內擺設珍藏古董,環境充滿懷舊氣氛。
土瓜灣濟公廟: 土瓜灣濟公廟: 牙科
在香港,除了有一條位於筲箕灣的譚公廟道外,九龍土瓜灣亦有一條以譚公命名的街路譚公道,可是該處現時卻沒有譚公廟,據說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炸毀後沒有再重修。 拜姻緣石也要選對日子,每逢農曆初六、十六及廿六日都是參拜的好日子,農曆六月則是石公石婆誕辰月份。 求神後記緊要回來還神,通常是在農曆年尾,奉上祈求時所承諾過的貢品。 在上環太平山街沿石級往下走,是一座朱紅色的濟公廟,一進廟便會看到頭頂上掛滿點燃的塔香,若細心逐個觀看,不難發現明星名人的名字。 隱身於住宅區之內的天后廟,沒有壯觀的外貌,也沒有精緻的建築設計,因此平日除大陸遊客團外,訪客不及其他廟宇多。
土瓜灣濟公廟: 土瓜灣濟公廟: 姻緣石香港|寶雲道姻緣石
除天后以外,本廟供奉之另一神祇為龍母,本供奉於九龍城海心廟內,一九六四年因城市發展計劃而拆卸,廟內龍母遷於此廟奉祀,原廟牌匾仍存於此。 大潭上水塘水壩1888年大潭上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上水塘水掣房1904年大潭上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上水塘記錄儀器房及隧道進水口1917年及1888年大潭上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副水塘水掣房1904年大潭副水塘1994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土瓜灣濟公廟: 歷史文物
市民如選擇在網上預約,只需填寫簡單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香港身份證或香港出生證明書號碼及聯絡電話),揀選檢測地點和時段。 土瓜灣濟公廟 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羣,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流動採樣站分佈在香港19區,以下是詳細的地址、開放時間及服務時間。
土瓜灣濟公廟: 天后誕
政府在2月14日在多個檢測中心及流動檢測站增設派籌機紓緩排隊情況,而市民亦可以利用The GULU 應用程式或在網上實時查詢叫籌情況。 仁濟醫院現時共有10 間牙科診所, 分別位於荃灣、土瓜灣、筲箕灣、觀塘、粉嶺、大埔、深水埗、北角、大圍及元朗, 為市民提供優質但費用相宜的牙科服務。 土瓜灣濟公廟 至2013年, 土瓜灣濟公廟2025 本院分別在大埔及深水埗再開設2 間牙科診所。 而在2015 年, 位於本院院內的牙科診所亦隨著新大樓落成並遷往新址並命名為「仁濟醫院董事局蘇啟聲牙科診所」。 新冠肺炎疫情近期每日Omicron確診人數幾何級數上升,每日強制檢測公告亦有幾十戶,而根據公告名單的地區樓宇,每日的流動檢測站名單亦有不同。
土瓜灣濟公廟: 土瓜灣濟公廟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五十年代,醜生王梁醒波於1954年和1958年分別在《濟公新傳》及《濟公火燒琵琶精》主演濟公。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拍濟公的電影包括:蔣光超1969年主演的《濟公活佛》、嶽陽1975年主演的《濟公活佛》及野峯分別於1977年和1978年的《佛跳牆》及《烏龍濟公》。 其後,香港喜劇巨星周星馳亦於1993年主演由大都會電影製作出品的《濟公》。 透過這些濟公的影視娛樂,傳奇的濟公故事及救人危難、抱打不平的濟公形象,均深入香港三代民眾的心中。 經歷了1915年和2005年的兩次重修,這百年廟宇仍屹立在社區之中,更於2010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見證著土瓜灣的發展。 土瓜灣濟公廟 本來龍母是供奉於九龍城海心廟之內,及至 1960 年代因城市發展,海心廟被迫清拆,廟內的龍母便遷移至土瓜灣天后廟,海心廟牌匾「海心龍母」亦寄存在這裡。
土瓜灣濟公廟: 大陸旅行團迫爆社區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裏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並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鬥姆為眾星之母,主宰列宿,法相為四頭、三目、八臂,雙手結印並執金印、弓、戟、日、月、鈴等法器,統領羣星,管理人間福禍,如遇上天干地支沖尅或犯太歲等,可向鬥姥許願求佑。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衚衕,人流開始大減。 中國傳統文化裡,濟公活佛不單是受信眾尊崇,也象徵著一種對貧苦大眾關顧和救濟的精神。 身穿破帽破鞋貌似瘋癲的濟公到底是何方神聖,自古以來都有不同的傳聞,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宋朝李修緣(元)的故事。 土瓜灣濟公廟 傳說中濟公是一位身穿破帽破鞋貌似瘋癲的遊僧,八百多年前出生於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曾於杭州西湖靈隱寺剃度出家,法號「道濟」;並曾於淨慈寺做書記僧。 當年濟公與詩酒結下不解之緣,好打不平、嬉笑怒駡;據說他還懂醫術,其「老泥丸」專治疑難雜症。
土瓜灣濟公廟: 天后
建築物名稱照片建築年份地址備註參考大潭上水塘石橋1888年大潭上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上水塘石砌輸水道1888年大潭上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今天,香港有不少信眾「契濟公」,祈求平安健康,傚法濟公精神行善助人;正如廣福義祠廟祝在接受採訪時稱,很多濟公契仔、契女常到該廟還神,感謝契爺濟公。 嗇色園醫療服務抱著「贈醫施藥、救疾扶傷」的宗旨,提供中西醫療、牙科、眼科及物理治療服務,同時各醫療單位也拓展各類型優質而價廉的醫療服務。 香港各處姻緣石及寺廟的參拜方式有異同,如初次參拜,建議向廟祝查詢參拜方法及步驟,只要跟足規矩就不用怕! 但謹記有借要有還,參拜後,無論是否成功,都必須在該年年尾(農曆12月)還神,答謝神恩,最重要還是你的一片誠心。
灣仔舊濟公廟本在大道東迪龍裏(約今合和中心),後因城市發展而遷拆;從舊照中原廸龍里巷口的牆上有濟公聖佛四個大字,相傳這濟公廟建於1847年。 自濟公遷入太平山街廣福義祠後,該廟人氣鼎盛,把這間又名百姓廟的義祠加了濟公廟的別稱。 香港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小思退休後曾在報章副刊文章中稱,自己童年生活在灣仔,多病咳嗽不止屢醫無效;後來母親把她 「契」給濟公,不久咳就止了。 她還稱依稀記得那「上契」儀式,大概由道長引領繞著火盆走一圈之類;她並不忘濟公契爺當刻賜名為迪聰的一段緣分。 坐落於下鄉道與落山道交界的土瓜灣天后廟(Tin Hau Temple, To Kwa Wan)建於 1885 年,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已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其時海邊居民都喜歡供奉「天后」,亦即「媽祖」,相傳她身懷異能,經常來往海上拯救遇險的人,為保祐海上安全,居民便建廟來紀念及供奉天后。
土瓜灣濟公廟: 濟公文化百年來活在港民眾心中
坪洲龍母廟(悅龍聖苑)擁有近50年歷史,是坪洲島上最大的廟宇。 龍母廟出名求姻緣,每年龍母誕(農曆5月8日)都有不少信眾特意前往祈求桃花姻緣、多子多福。 海心公園位於土瓜灣落山道盡頭,是區內人喜歡去閒遊的隱世土瓜灣好去處。 土瓜灣海心公園的自然景觀岩石構成特別景象,相傳情侶拜過海心公園內的「海心石」後,就會有一段美好姻緣。 土瓜灣,古稱土家灣,香港人常會讀作土瓜「環」,位處九龍城區東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工業區為主。 土瓜灣濟公廟 土瓜灣在六、七十年代,是香港重要的輕工業區,當年不少紡織廠、製衣廠及電子廠均在這一區,後來香港輕工業沒落,就漸漸變成純住宅區。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土瓜灣十三街由80多幢50-60多年樓齡的唐樓羣組成,外型整齊有序,外牆顏色七彩繽紛,是吸引不少人打卡的土瓜灣好去處。 唐樓羣上居下鋪,附近多為車房、茶記、小店,充滿香港舊區風味。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前身是建於1908年的「馬頭角牲畜檢疫站」,即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營運了近一個世紀直至1999年8月。 現時活化成藝術空間,並進駐了十多個藝術團體,外圍對公眾開放,後方的牛棚藝術公園亦是近年才開放。 座落譚公廟道的建築物包括建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並重建於2002年的譚公廟、筲箕灣基本污水處理廠、香港藝術學院、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中銀香港倉庫及12間可能面臨搬遷的船隻維修廠。
往荃灣乘客可於差館裏(觀音街)及下鄉道(天后廟)免費乘搭本線到土瓜灣終點站,再轉車往荃灣。 土瓜灣濟公廟 九龍城區的土瓜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2,21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7,142人。 土瓜灣濟公廟2025 土瓜灣濟公廟 主要街道包括浙江街(土瓜灣段)、馬頭角道(土瓜灣段)、馬頭圍道(土瓜灣段)、漆鹹道北(土瓜灣段)、高山道(土瓜灣段)。 土瓜灣濟公廟2025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傲雲峯,偉恆昌新邨,翔龍灣,欣榮花園,安和園。
土瓜灣濟公廟: 香港文匯網
土瓜灣濟公廟 香港民眾對濟公的喜愛,在幾十年來不衰的濟公電影題材中得到引證。 土瓜灣濟公廟2025 大潭篤水塘紀念碑1918年大潭篤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土瓜灣濟公廟2025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1907年大潭篤原水抽水站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二號員工宿舍1936年大潭篤原水抽水站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1907年大潭篤原水抽水站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土瓜灣濟公廟2025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煙囪及排煙道1907年大潭篤原水抽水站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土瓜灣濟公廟: 十三街 舊區情懷土瓜灣地標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佈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10]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佈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香港民眾對濟公的喜愛,在幾十年來不衰的濟公電影題材中得到引證。 在網絡考查,香港最早的濟公電影是1939年魯魯影片公司發行的《濟公活佛》,主演濟公的是伊秋水;其後,他亦於1949年和1950年為分別星光影片和泰興影片主演《濟公活佛》及《濟公三氣華雲龍》。
土瓜灣濟公廟: 地名由來
據《惠州府志》所載,譚德於惠州九龍峯修行,常持木杖出山,並有老虎隨行代為負重物,十三歲得道成仙,信眾向衪求雨或賜晴,每多應驗,特建廟供奉。 鹹豐六年,為表揚譚公顯聖平亂,保佑惠州鄉眾,清廷敕封譚公為「襄濟」。 香港開埠初年,對石材需求甚殷,吸引不少惠州的石匠來港,同時把譚公信仰帶來香港。 土瓜灣濟公廟 上帝古廟的建造年份無從稽考,有說古廟原建於古瑾圍村(即現今的馬頭圍)。 古瑾圍村是由宋室南遷時未及追隨宋帝離開九龍的宗室及大臣所建,及後村民建古廟供奉北帝,為免引起元朝懷疑,將供奉「北帝」的廟宇改稱為「上帝」。
土瓜灣濟公廟: 觀音
林默娘能起病扶衰,更可元神出竅,拯救海上遇險眾生,亦脫父兄於海難,故得孝女之名。 28歲飛昇後,不時救渡海上危難,鄭和的七下西洋亦得天后相助。 看似平平無奇的土瓜灣舊區一直不太受遊客歡迎,下文介紹9個土瓜灣好去處,包括舊區特色景點、馳名土瓜灣美食,甚至隱世多國菜餐廳! 「有指拜誌公墓,就如同祭拜濟公一樣,有靈驗之極的功效。」李丞責說。 位於福德正神的「廣福祠」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源自印度本為男相,入中土後,漸轉化為端莊慈祥的女性,也是慈悲象徵,既有身披白衣、手持楊柳、淨瓶或魚籃,亦有千手千眼等法相。
新假期編輯部為大家整理全港社區檢測中心及流動採樣中心的開放時間、地址位置、收費、籌號排隊及預約方法。 以下整理社區核酸檢測中心/流動檢測站相關地址資訊,方便大家快速查閱。 隨着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土瓜灣濟公廟: 太歲
吉澳村天后宮內有一棵相當靈驗的姻緣樹,傳說姻緣樹下有對情侶,兩人真情感動上天,讓姻緣樹遭受雷劈亦能生枝發芽。 由公園盡頭的「海心亭」可望到紅磡灣區域,遠至北角至鰂魚湧一帶,甚至九龍東及郵輪碼頭的海景一覽無遺,絕對值得一去的土瓜灣好去處。 「特快自費服務」:若檢測結果為陰性,巿民會在採樣12小時內收到檢測機構發出的核酸檢測結果證明。 土瓜灣濟公廟 參與自費檢測服務後,如結果呈陰性,市民會在24小時內收到檢測承辦商發出的核酸檢測結果證明。
土瓜灣保留了不少舊區特色,其中一個土瓜灣好去處「十三街」正是非常有舊情懷的特色景點。 土瓜灣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分別以寓意吉祥的瑞獸命名,例如龍、鳳、 鹿、麟、鷹等。 因疫情受到控制,現時大部分的流動檢測採樣站輪候人數並不如高峯期多,市民無需取籌號即可以進場做檢測。 而現時僅有4間的流動檢測採樣站會有派籌服務,屆時現場會有工作人員派發籌號,應用程式及網站(連結按此)只可以讓你查看排隊狀況,並不是用作拿籌號。 抵港後第二、四及六天(抵港當日為第零天)需要到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或其他認可檢測機構進行核酸檢測,並在第一至第七天期間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 暫定社區檢測中心開放時間為每天上午八時至下午一時三十分及下午二時三十分至晚上八時,並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維持同樣的開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