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年初全球市場仍然風高浪急,與基金價格相連的投連險難免受影響,受保人隨時「損手爛腳」。 去年全球股市動盪也影響投連險銷情,去年投連險標準化保費比起2021年大跌了5成,但仍有個別保險公司的投連險保費錄得倍升。 保險收入 會這麼想,你肯定是一個謹慎的人,沒錯,選擇工作確實是審慎,尤其是要能讓客戶完全信任的金融保險業,更需要像你這樣特質的人。 錠嵂統計內部資料,業務同仁若達主任階,平均年收約50-60萬元,襄理階平均年收約80-100萬元,經理階平均年收破200萬元,其中,經理階被動收入平均約佔60%。 保險收入 以錠嵂過往經驗,一般經由教育訓練系統培養,穩穩地一步步前進,大約半年內能晉升主任,也就是說,只要有教育訓練系統輔助,把專業基礎打好,半年的時間,你就能達到月收入4-5萬元的水準。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 中國網財經8月1日訊 近日,鼎和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和保險”)發佈了2023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以下將綜合上述三個方向,從IFRS 17的角度對 VNB Margin vs. CSM Margin、保費收入 vs. 保險收入以及繼續率來理解這些新舊指標帶來的意義。 在併購交易、IFRS轉換、精算評價、保險公司管理策略實務經驗豐富。 今年前五月,壽險業的傳統型新契約保費約1,702億元,年減19%;投資型1,039億元,年減46%。 有說做保險Sales(銷售員)會「冇朋友」、「斷六親」,皆因有些從業員的宣傳手段太hardsell,令人覺得當保險的人一接近自己,動機就只為開單,結果不少人對投身保險業的親朋有所保留,甚至避之則吉,令不少人對加入保險業卻步。
保險收入: 保險怎麼買?保費一年多少才合理?
就人身險各險種近五年上半年保費收入的變化趨勢來看,壽險和健康險保費收入整體呈現“先抑後揚”的增長態勢。 其中,健康險近三年上半年保費收入分別為5136億元、5341億元和5667億元,保費同比增長分別為7.91%、3.98%和6.11%,增速有所放緩,但基本保持穩定;壽險業務經曆2021年上半年的負增長後,自2022年上半年恢復正向增長,且增速逐年加快。 2021上半年,2022上半年和2023上半年,壽險業務保費收入分別為1.53萬億元、1.60萬億元和1.87萬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04%、4.41%和16.86%。 例如,今年前6個月,人保財險實現車險保費1358.99億元,在總保費收入中佔比45.2%,同比增長5.5%;太保財險實現車險507.65保費億元,在總保費收入中佔比48.4%,同比增長5.4%。
- 保險經紀可以用個人佣金或個人及保險經紀屬下團隊佣金總和申請做MDRT會員,以合人佣金申請就需要達到$409,800先可以成為MDRT會員。
- 但在IFRS 17下,公司預期的未來利潤將透過CSM逐步攤銷至損益表的保險收入(Insurance revenue),顛覆了過去保險公司單純以 「銷售量」為展現銷售實力的衡量指標。
- 【保險業調查2022】新常態下各行各業均受影響,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保協)於3月透過網上問卷形式訪問大約17,000位會員(保險從業員),以瞭解他們於這環境下所受到的影響及有效協助方法。
- 文摘統整了國內外的調查,從保險公司以及投資人角度,聚焦新契約(New business)在IFRS 17影響下未來應關注的新契約指標。
- 而每間保險公司嘅計法都唔同,所以就有MDRT水貨價嘅存在。
當然,我並非認為一個家庭為了保障,就可以無視保費是否超出了承受能力,只是要強調「雙十原則」是一種極為偷懶又誤差極大的保險規劃方式。 保險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概念,這是需要經過客觀的風險評估、分析,以及選擇適當的策略,每一個人的家庭狀況皆不同,絕非以單一公式就能全部套用。 目前保險業對於新契約業務的分析指標,主要是以新契約價值(Value of New Business ; VNB)與新契約邊際利潤(VNB margin)作為新契約獲利性指標。 而在IFRS 17下的主要新增指標為合約服務邊際(Contractual service margin ; CSM),亦將用於觀察公司利潤與價值衡量。 根據安永全球調查,用以計算隱含價值(Embedded 保險收入2025 Value ; EV)的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的經濟指標,如VNB,在未來對壽險公司的重要性將降低。 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受訪人壽公司將轉而使用IFRS 17的CSM而非VNB衡量標準。
保險收入: 保險業監管局公佈2021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
其次,於近期同業生意受影響原因,有逾8成受訪同業認為受影響原因是疫情嚴峻及經濟下滑,另逾1成則表示是「未與內地通關」。 一般保險公司公司會安排一個五至七日嘅內部保險課程畀保險agent,並安排一個內部牌照考試,確保每個保險agent都接受專業訓練。 Vivian 話保險牌並唔難考,一般人只需要用一至兩個月就可以考曬所有牌,並正式上牌做 保險經紀 ,所以大家唔需要太過擔心。
- Vivian 唔甘心每個月只有$13,000人工,一直用時間換取金錢。
- 有說做保險Sales(銷售員)會「冇朋友」、「斷六親」,皆因有些從業員的宣傳手段太hardsell,令人覺得當保險的人一接近自己,動機就只為開單,結果不少人對投身保險業的親朋有所保留,甚至避之則吉,令不少人對加入保險業卻步。
- 此指標著重於公司管理者在治理公司時,對於新契約業務帶來的資金運用表現。
- 對保險業而言,「財富自由」不是一直挖客戶財庫買保單,而是與客戶同時成長,學習全方位規劃理財。
- 儘管保費總給付仍高,但壽險業高層樂觀預期,加計投資後的利息等收入,「接下來,壽險業的現金流量一定會呈正流入」。
他認為,隨著7月31日定價3.5%的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正式下架,可能會伴隨的是一段時間新產品銷售的低迷,類似於2021年重疾險版本切換後新產品銷售的情況。 對於下半年,他預計2023年全年保險市場將整體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 MDRT百萬圓桌協會 係一個人壽、保險及金融服務界嘅獨立國際組織。 MDRT百萬圓桌會會員係全世界人壽、保險及金融服務業嘅卓越指標。 MDRT會員需要符合指定佣金業績、專業知識、道德操守及客戶服務要求。
保險收入: 香港咁多間保險公司,揀邊間最好?
她表示,截至本月20日,保費收入已達去年全年的80%;相信至下月底,今年以來的保費收入將達到去年全年總和。 旗下產品包括寵物保險、火險、家居保險、危疾去年下半年始均錄得理賠盈利,而今年上半年,寵物保險保費收入按年增長57%,且該保險佔新增保單銷售的73%,同期火險保費收入按年增長89%,投保額按年增近一倍,至於家居保險保費收入則按年增長6.3倍。 寵保賠付比率已明顯改善,因為新單數目、續保比例均上升,令成本得以分攤。 她又提到,火險投保金額(sum insured)上半年已達逾100億元,預計下半年可望突破200億元。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宋佔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023年上半年保費增速較快,其原因不僅包括居民經濟社會生活的恢復,更包括2023年以來部分具有投資屬性人身產品下架背景下的“突擊銷售”。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因此決定轉進保經業,並利用時間去進修法律、條款、覈保、理賠、醫學等相關課程,期望有更多的能力幫助大家。
保險收入: 保險入行故事 – 從做兼職日文翻譯員到做保險MDRT百萬圓桌會員,搵百萬年薪
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VNB margin的計算包含了公司的最佳估計投資報酬率,代表的是公司依過往投資經驗所制定的假設。 在IFRS 17會計準則下CSM margin所呈現的是市場中立的觀點,所以對於投資報酬以外的最佳估計現金流量係使用無風險利率加計流動性貼水進行折現,不包含投資超額回報假設 。 保險公司在IFRS 4下關注的另一項重要指標為公司的保費收入。 但在IFRS 17下,公司預期的未來利潤將透過CSM逐步攤銷至損益表的保險收入(Insurance revenue),顛覆了過去保險公司單純以 「銷售量」為展現銷售實力的衡量指標。
保險收入: 萬安演習「魄力妹」晃6秒爆紅 個人IG神到了
截至今年6月底,該公司的投保人數按年增62%,當中24%投保人於該公司持有多於一份保單。 截至6月底,平均每名投保人於該公司的保費開支按年升13%。 從各險種保費收入在人身險總保費收入中所佔比例來看,壽險佔比最高,2023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1.87萬億元,佔比達到75.14%;其次是健康險,實現保費收入5667億元,佔比22.81%;意外險佔比最少,保費收入511億元,佔比2.06%。
保險收入: 保險業調查2022|對保監局新發布措施滿意度
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206萬億元,同比增長9.74%;人身險保費收入2.48萬億元,同比增長13.38%,大幅扭轉此前增長頹勢。 保險收入2025 保監局公佈2022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相當於保險公司排名,去年整體保費收入仍錄跌幅,但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顯著回升。 若以個別保險公司來看,滙豐人壽、中銀人壽及友邦保險的保費收入排名則暫居首三位,除了滙豐人壽外,其他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都在100億港元以下。 在2019年,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及淨保費分別為$554億(上升4.4%)及$377億(上升8.6%),承保利潤由2018年的$5.83億上升至2019年的$8.69億。 獲授權保險公司因社會事件引致的整體已承付申索毛額和申索淨額分別為$13億和$4.11億。 財產損壞業務錄得總毛保費收入$103億(上升13.7 %),主要受惠於新增需求及保費率在過往兩年超級颱風吹襲造成損失後有所上調。
保險收入: 讀|保險業2023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2萬億 同比增速達12.5%
翻開去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見表),以標準化保費計,滙豐人壽、中銀人壽及友邦保險位列三甲,分別達到100.9億港元、87.1億港元及58.8億港元;而排在其後的則有國壽海外、宏利、保誠保險及中國太平,標準化保費介乎23.1億至57.8億港元。 不過,是否單以保費收入高低和排名,就能夠區分保險公司及其產品質素? 10Life統計了首20間以標準化保費計最高的公司,並一一拆解。 今年第二季度簽單保費約28.07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簽單保費約56.04億元,同比下降約7.75%。
保險收入: 產品
其次是資產增值稅(Capital Gain Tax),資產增值稅率會根據個人應繳入息稅率而定,最高可達資產增值部分的28%。 最後是遺產稅(Inheritance Tax),離世前7年內的饋贈(Gift)亦會當作遺產的一部分,稅率可以高達40%。 【保險業調查2022】新常態下各行各業均受影響,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保協)於3月透過網上問卷形式訪問大約17,000位會員(保險從業員),以瞭解他們於這環境下所受到的影響及有效協助方法。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很喫銷售能力,不是隨便一個就能賺」、「認真回、越來越難賺喔,降傭加上一堆商品被法規限縮,真的不容易」、「轉其他業務也快」、「最好賺的就是第一年啊,等緣份做光就不好賺了」。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保險收入: 保險業監管局公佈2019年香港保險業務統計數字
在「保險大不同」網站中,整理了醫學以及官方資訊,並且用條款、法條的層面,為讀者分析各種保單的適用性。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聲明:1.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保險收入: 保險業調查2022|有6成受訪希望政府可作的3類即時援助
MDRT分為三個級別,會員MDRT(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 、超級會員COT(Court of Table)及頂尖會員TOT(Top of Table)。 保險業或者有存在害羣之馬,不過每個行業都會有欠缺職業操守嘅人。 如果大家只係聽到一兩個都市傳說就否定成個保險業嘅專業就唔夠客觀及持平。 另外,保監會亦會嚴格管制保險業,保持 保險從業員 嘅質素,大家可以放心。 每份工作都要付出努力先會得到回報,而做 保險經紀 更加係多勞多得。
保險收入: 可否在海外上網買旅平險? 保險局:由各公司覈保標準自行訂定
今年5月,壽險業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約368億元,年增8%;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251億元,年增1%,儘管增長幅度不大,但已揮別今年1~4月與去年同期相較均為衰退的陰霾。 壽險業高層指出,單看今年5月,壽險業保費收入達1,9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為今年以來首度轉正,預估6月也會持續增長,顯示壽險業的業績已有明顯改善,並在5月迎來「反轉點」。 就今年上半年各險種保費收入的增長表現來看,壽險業務無疑是2023上半年保費增長的一大核心增長驅動力。 另一方面,新造個人人壽業務的保單保費穩定地維持於$1,512億(上升0.4%),其中非投資相連業務佔$1,394億(上升4.7%),投資相連業務則佔$118億(下跌32.4%)。 同時,新造個人年金業務的保單保費顯著上升93.2%至$209億,主要受惠於在201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九個月內售出約96,000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相關保費總額共$69億。
如果係以個人業績加屬下團隊佣金總和申請,個人業績只需要達到$200,000以上,而保險經紀屬下團隊業績就要做到$900,000以上。 對於營運能力指標來說,會關注公司經驗的分析,如以往已有在觀察的繼續率指標。 IFRS 17報表上數字以保險合約組合層級呈現,但在公司管理上,實際資料要求會細分至保險合約羣組層級,且同一保險合約羣組內的合約發行間隔日不得超過12個月,都是適用IFRS 17後將揭露的新資訊。 IFRS 17下的保險收入所反映的是當期提供的服務,而非片面呈現銷售能力或當期收取的現金流 。
保險收入: 顯示相關資源
雙十原則中以「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10%」當作保費預算標準,這在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上看來較為適用,年收入平均約為30萬元,保費通常也建議不應超過3萬元。 但畢竟保費的高低受到各項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態等等,而保費預算也會受到家庭其他支出的限制,若以收入能力一概而論,在實際規劃上反而會出現諸多困擾。 保險收入 例如100萬保額的一年定期壽險,30歲男性不到2000元,但50歲男性卻要4~5倍的保費,若是規劃「10倍年收入的保障」,可能除了壽險以外,再也無力規劃其他保障。 分入再保險業務方面,因汽車業務的收縮超過來自財產損壞業務及意外及健康業務的擴張,整體毛保費及淨保費分別為$157億(下跌1.2%)及$84億(下跌12.3%)。 整體承保利潤卻由$5.82億增長至$6.22億,主要受惠於已承付申索淨額比率由62.2%下跌至59.8%。
保險收入: 保單慳稅有辦法
這些,我們都可以教你,絕對不是單純親朋好友全部Call一輪這麼簡單。 一條能為你累積專業、人脈、合法,且正向助人的現金流,就像找到績優股存股一樣,只有開始訴諸行動,才能累積時間複利的威力。 PTT網友「aass 」指出保險業門檻低,一般人想進入完全沒問題,只要考兩張證照就能開始賣保險,但社會新鮮人如果想以保險業當主業發展,他希望能三思,「畢竟能年薪百萬,且每年都維持百萬的人,絕對不會是剛入門的你」,接著開始透露保險業「暗黑內幕」。 如僱主在投購僱員補償保險方面遇到困難,可申請僱員補償聯保計劃,有關計劃的詳情及申請資格,請瀏覽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管理局的網頁。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我們致力培養傑出領導人才,通過團隊協作落實我們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堅定承諾。 因此,我們在為員工、客戶及社羣各界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假設今年為2030年,可從今年新成立的合約羣組看出13個月繼續率狀況,可從去年成立的合約羣組觀察出25個月繼續率狀況。 另外加上準則101段要求揭露經驗調整的部分, 最佳估計負債(Best estimate 保險收入2025 liability ; BEL)的經驗調整包括了實際理賠與脫退率的調整,所以當報表使用者觀察保險合約組合下保險合約羣組的各年度資料,即可得到 13個月與25個月繼續率的狀況。 保發中心統計顯示,今年前五月,全體壽險業的總保費收入為8,844億元,包含解約在內的總給付為9,287億元,儘管保費收入仍低於總給付,但加計3,351億元的利息收入後,合計收入達1.22兆元,扣除總給付後,壽險業前五月現金流入約2,909億元。 對於三季度保費收入是否會受到3.5%人身險產品下架影響,東吳證券則認為,存款利率下行,居民對儲蓄型產品的需求加速釋放疊加銀保渠道的打開,推動期繳保費高增。
在2021年,一般保險業務的毛保費為$618億(上升2.6%),淨保費為$415億(上升1.4%),相對於已償付申索毛額為$314億(上升2.3%),整體承保利潤則由$22.32億下調至$19.58億。 以折現率來說,VNB使用的折現率通常為股東預期報酬率(Hurdle rate),目前在臺灣實務上使用的範圍為 9.5%~11%之間,此折現率額外反映了公司要求的投資超額回報。 CSM使用的折現率則為各個保險合約羣組之無風險利率加計流動性貼水所形成的曲線,這個曲線主要反映市場於風險中立下預期的報酬。
聚焦新契約的指標從三個面向出發,新契約之獲利性、銷售量和營運能力。 順應IFRS 17新增之指標,如CSM margin,可和既有指標並列觀察 ; 其他指標如保險收入可能會將IFRS 4下的新契約等價保費取代之 ; 而指標如繼續率則是在IFRS 17下更明顯地呈現出來。 從銷量角度觀察的指標,在 IFRS 4下,保險公司最關心的指標之一不外乎為新契約保費收入。 以往現金保費就認列為收入,但 IFRS 17下,提供服務從CSM所釋放的報酬才認列為收入。
Vivian 建議大家去幾間保險公司見工對比下佢地嘅公司文化、規模、員工年齡層評估下邊間公司適合自己。 Vivian 話入適合自己嘅團隊係取決你會唔會成功好重要嘅因素。 要多方面分析邊個團隊最適合自己可以幫助你事業更加成功,所以揀一個啱自己嘅團隊係非常之重要。 以收入能力作為保費預算的衡量基準,在特定人士上也會產生問題,例如家庭主婦雖無收入能力,但依舊要負擔起家庭照顧責任,這時候保費預算該如何衡量? 其次則是高收入者,年收入數百萬,風險大多能自己承擔了,「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10%」的說法,似乎也是多此一舉,甚至還有可能演變成業務員要求加購保單的武器。
做保險經紀無底薪,收入來源主要係從新保單,續保佣金、客戶轉介及招募新 保險經紀 就為主要收入來源。 只要努力開發新客源及招募 新人 保險收入2025 加入,最後都會得到相對嘅收入回報。 另外,如果一個人只會建立友誼於利益關係上,咁呢個絕對係個人價值觀嘅問題,而並非係行業本身嘅問題。
保險收入: 保險公司財政實力及信貸評級亦重要
具體而言,2023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4%,而在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71萬億元和2.85萬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0.32%、5.10%。 Vivian 每朝都會準時9:15a.m.返到公司開會,同保險團隊互相分享業績進度及公司產品最新消息。 晏晝就會做客戶跟進服務,例如客戶保單文書跟進、去醫院探病、招募新保險經紀、喺Facebook、Instagram、Wechat關注客人近況並送上關心、如果客人生日、公司開張、新居入夥等;Vivian 都會送上小禮物或約食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