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大禧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為核心概念,今年主題定調為:神氣雲集納百川、百家爭鳴巡遊趣,以百納祈福概念揉合百姓、廟宇、社頭、設計、祭典等元素。 尤其今年活動主視覺在「百納祈福」後面加上語助詞「GO」,象徵疫情解封後,各行各業急起復興的活力與正能量。 2022桃園大溪廟會(大溪大禧),大溪年度重頭戲,去年因為疫情展延,今年回歸了! 迎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誕辰,由當地人組成的社頭表演陣頭,這天分散於各地的大溪人幾乎都會回鄉參與超熱鬧,所以也稱為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這也是北臺灣最大的關公遶境活動,也是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 大溪關帝廟2025 去年大溪廟會漫畫「神之鄉」改編同名電視劇,吸引許多人觀看,愛伯特也整理相關文章,讓大家可以來趟大溪神之鄉之旅。

普濟堂主委也歡迎所有信眾,除了前來宮廟參拜之外,也能在參拜之餘,前往附近的石門水庫、大溪公園等景點參觀遊憩,大溪作為觀光景點,亦有許多農產品,可供民眾挑選購買。 大溪關帝廟 黃建義導覽大溪和平老街時,習慣性提到老街是友善環境示範區,路面寬約七公尺鋪著石板,左右兩邊各約三公尺的騎樓,不僅暢通,還有無階梯障礙,當陽光曬著街道石板,地面熱氣上升,牽引冷空氣進入騎樓,永遠循環流動保持空氣清新。 (香港文匯網記者 大溪關帝廟2025 楊奇霖)11月21日,中蒙俄萬裏茶道申遺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萬裏茶道沿線城市市長論壇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舉辦,山西省太原市作為城市代表受邀參加。

大溪關帝廟: 桃園機場路標「出境、入境」消失了 網讚:改完更好懂

大溪在地的藝陣隊伍,與當代表演藝術團體的跨界共演,神將步伐、傳統北管,與當代舞者、歌手激盪出新式酬神戲。 大溪關帝廟 原來策展與設計有力量,能創造出一個一年一度的限定時空,讓感染著在地人、參與者、外來者的魔法同時在其中發生。 這幾年的農曆六月,走在大溪街上,主題樂園般的城市氛圍中,細看,是連口罩、三角錐到人們手中握著的礦泉水都沒被遺漏的細膩主視覺;不少離家唸書、工作的人也開始在大溪大禧時排休,帶好奇的朋友一起回家,兌換印有Q版關公的手工平安符和其他周邊小物。

  • 日據時期,緊靠大漢溪的大溪是一個港口,從山上砍伐下來的木材沿著大漢溪,可以抵達臺北大稻埕,進而行銷至全世界,因此,在大溪這個地方聚集了各行各業的商人,為了求財、保平安,當地居民拜起了關聖帝君,深受關公照顧、指點的大溪人,便形成獨特的「社頭」文化,讓關聖帝君對大溪人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
  • 為了保存、傳承並推廣慶典文化,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承接了大溪鎮公所舉辦多年的「大溪文藝季」,並以「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遶境」為核心推廣主題。
  • 侯友宜則以感恩心情回桃園,他說,過去他常常帶警察兄弟來普濟堂拜拜,警察跟關聖爺有不解之緣。
  • 六十歲黃建義領有環保部環境教育人員(文化類)認證證照,是大溪大房豆乾家族後代,廿五年前放棄室內設計師工作,返鄉從事文史調查,隔年九二一地震後,前往南投縣災區協助重建,發現唯有透過完整的調查記錄,才能讓毀壞的城鎮恢復原貌,回到大溪便將調查所得彙集成冊,二○○八年發表「大溪遊記Ⅰ」專書。
  • 大溪大禧活動的時間為2023年7月22日~8月10日,地點在大溪普濟堂、大溪老街一帶。
  • 透過「正氣步」貫穿,展覽中紀錄了大溪八組神將的行走拜禮,震撼肅穆的影像讓觀者真實感受信仰裏的凝心正氣;為使展覽活潑生動,邀請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叄式」一同參與,透過將軍步伐的學習裝置,引領觀者一步步找到神將與人之間的無形連結。
  • 他們看遍大量在地文史紀錄片和文獻,背下31個社頭的完整名稱和代表行頭;透過層層非工作的人際網路想法設法約到廟方,潛心說明「傳承和發揚大溪文化」的心意;也背著簡報一週三天到大溪等協會幹部下班,終於獲得站在「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籌備會議」中、全部社頭面前發言的機會——直到最後一關,來到關聖帝君的神壇前,接連收穫三個大聖筊。

黃建義導覽大溪和平老街時,習慣提到大溪老街環境是友善環境示範區,有著騎樓暢通、騎樓無階梯障礙兩大利多,除了和平老街寬約7公尺的道路鋪著石板,左右兩邊各約3公尺的騎樓人行道,當陽光日曬街道石板的時候,地面熱氣上升,牽引冷空氣進入兩側騎樓空氣永遠循環流動、保持空氣清新。 大溪關帝廟 這也是世界曾遍的現象,如族及人拜日,大不列顛人祀太陽都保存這種原始而古老的信仰。 拜日有關「太陽神君」 的祭典,早在炎帝神農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從此以後,帝堯命官以春分朝日, 秋分餞日,周制且帥諸侯朝日於郊相沿到了清代可見拜日朝日之禮,每個朝代都非常重視沒有一個皇帝敢疏忽,朝廷尚且如此,民間的崇持更是虔敬。 若說「與神同巡」引出了一條進入大溪文化的路,但鑼鼓聲停止後,總還要有其他事件才能鑽進地方的更裡層、拉出更長遠的影響。 侯友宜則以感恩心情回桃園,他說,過去他常常帶警察兄弟來普濟堂拜拜,警察跟關聖爺有不解之緣。 臺灣現在面對兩岸緊張,全世界都在說,最危險地方就在臺灣,若他當選會與大家同心同力,保護桃園及臺灣人民平安順遂無事,他用這樣心情為國家人民好好打拼,讓臺灣這塊土地沒戰爭確保和平,後代都能過平安好日子。

大溪關帝廟: 大溪大禧臉書

由於社團與陣頭持續增加,近年遶境時間延長到農曆6月23日提前遶境,長達兩天的遶境盛會讓大溪彷彿成為一座不夜城。 今年「2022大溪大禧」除了標誌性的開幕盛會、夜間派對與互動展覽,還有連續兩週的正氣市集、小學堂等系列活動直到最後一天的聖誕遶境儀式。 今年「2022大溪大禧」將於7月2日開始一路歡慶至7月22日(農曆6月24日)關公生,以「敦正氣」為題,除了邀請保庇天后王彩樺、音樂人柯智豪、當代舞團小事製作、同根生樂團合作主題曲《紅紅OnOn》之外,也與設計師廖小子、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叄式、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工夫設計、大象設計等多位新世代設計人跨界聯手。 自普濟堂於1908年落成,因「重承諾」、「守信義」著稱的「商業之神」關聖帝君便在一度商業興盛的河港聚落中穩坐主祀神明位。

民國六十八年五月二十日,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  蔣經國先生蒞臨本堂巡視,見本堂恭奉主神關聖帝君,欣悅之情溢於言表。 臺灣民間也和中國的民間一樣把「太陰星君」看成嫦蛾,不過他們還認為「太陰星君」是一位絕色美人,所以非常喜歡人人都欣賞她,也就因為這個緣故,八月十五日的「太陰星君」誕辰祭,都在入夜以後,面對當空的皓月家家戶外圍院,排設香案點上一對紅燭,供上四色鮮果,焚香膜拜,氣氛十分虔誠,而又帶有幾分閑情逸緻之感。 此外,還有賞月會,一家人團圓,或筵款親朋在皓潔月色的籠罩下,共度良宵,另外有博狀元餅,聽香等風雅韻味的趣事。 太陰星君(文字內容參考網址)「大陰星君」在臺灣地區稱為「月娘」或「太陰娘娘」,出有稱「太陰菩薩」中國古以農歷八日十五日[中秋節]為 大溪關帝廟2025 「太陰星君」有關「太陰星君」的祭典,在上古也和[太陽星君]一樣,歷代帝王只要有[大明之神]的祭典,便同樣也重視[夜明之神]的祭典,民間自然也不會例外。 活動共有九大系列,包括7月22日的與神同巡搖擺遊行、焦點晚會;8月5日百納新藝時尚之夜;多場的百納藝陣學藝陣學堂、繪本學堂;從7月22日到10月1日共計72日的百納新藝未來之境;以及由島內走走合作舉辦的講座與導覽活動。

大溪關帝廟: 大溪廟會2023主辦廟宇:普濟堂

【 和大溪人一起詮釋大溪 】 一個延續了百年的大溪在地慶典「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是大溪人自小即參與的盛會,在地人稱「迎六月廿四」。 大溪在地的木藝生態博物館,希望對於慶典文化研究保存、傳承以及推廣,貢獻以博物館角度發揮的力量,使慶典文化在生活中延續。 因此承接了本來由大溪鎮公所已經主辦多年的「大溪文藝季」,定調核心推廣主角即是「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遶境」。 【 決定名為「大溪大禧」 】

  • 是為迎接大溪「第二個過年」之稱的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到來,
  • 桃園大溪大禧/普濟堂廟會遶境,慶典的重頭戲就是農曆624「普濟堂關聖帝君慶典」,愛伯特此篇文章幫大家整理大溪老街周邊相關的旅遊景點以及美食小喫給予大家參考,讓大家可以來個大溪廟會喫喝玩樂一日遊。
  • 每年農曆6月,門裡,家家戶戶開始為將出現在香案桌上的點心、菜餚備料;門外,下班後相約夜練抬轎、演奏北管和舞龍舞獅的人們揮汗排演,一直到廟宇屋簷鑲上霓虹的邊,此起彼落的拉砲降下彩色的雪,人龍跟著綿延幾公里的千人遶境陣列匯入普濟堂廟埕,一年一度的關聖帝君誕辰慶典盛大開場。
  • 普濟堂關聖帝君誕辰慶典,最潮遶境關公生,將於7/2開跑,廟會遶境則是7/21與7/22,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有許多精彩的活動,記得安排時間參與。
  • 朱立倫推崇侯友宜是最標準關聖帝君子弟,將來如果當選總統,相信是關聖帝君的保佑,也展現忠義精神;張善政表示,關聖帝君代表的是正氣及義氣,歡迎所有信眾來大溪一起慶祝關聖帝君1864週年誕辰。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10日後兩天將前往臺中,除了跟黨籍立委參選人攬牢牢,展開基層座談、掃街之外,也會成立立委後援會,力拚地方整合,也將合體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 對此,媒體人張禹宣10日就在臉書表示,侯友宜下鄉「類long stay」,不論是巧合又或是聽進建言,都是往正確方向的第一步,但卻不是終點。 農曆6/23隊伍(下午1:30入街): 大溪關帝廟 1.普濟堂彩牌、2.福德正神、3.協會頭旗、4.大有社、5.、聖廟無極總宮、6.慶安社、7.溪洲忠義堂、8.帝君會、9.鎮豐社、10.玄元社、11.慶義社、12.樂安社、13.興安社。

大溪關帝廟: 大溪廟會2023如何前往?

從六月廿四往前拉、展開為期數週的「前祭」, 串連與整合宗教慶典、當代設計與社區社羣, 大溪關帝廟2025 用當代手法詮釋百年祭典,是臺灣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城市祭典。

大溪關帝廟: 桃園活動景點

黃建義細數大溪具備「無可取代性」的環境與文化項目,石門水庫及大漢溪擁有全國罕見的河階地形地貌、全國人工溼地生態埤塘密度最高、全國歷史街屋立面牌樓密度最高、全國傳統木器傢俱業密度最高及被喻為「無圍牆露天博物館」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羣等等,放眼未來,大溪的自然環境與文化拓展版圖仍令人期待。 展覽中紀錄了大溪八組神將的行走拜禮,透過「正氣步」貫穿連結,震撼肅穆的影像讓觀者真實感受信仰中的凝心正氣。 為了讓展覽更生動,邀請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叄式」,透過將軍步伐的學習裝置,引領觀者一步步找到神將與人之間的無形連結。 每年由廖小子設計的關聖帝君形象IP和神獸圖像深植人心,今年推出升級版福袋「正氣包」,從炎炎夏日的祭典需求為發想,再次攜手維大力跨界聯名,推出「關公維大力」和「神龍沙士」兩款汽水,搭配特製關公立體冰磚盒、實用保冷袋,以及大溪大禧紀念平安符等一系列商品。

大溪關帝廟: 大溪大禧

今年大溪大禧主視覺運用參與式設計思維,與多位設計師共同編織這一場城市祭典體驗,例如和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合作關公口罩、神將紙帽等穿戴式配件與周邊商品,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遶境隊伍中的正氣戰士。 6月初釋出的新臺灣祭典舞《紅紅OnOn》單曲,邀來四金音樂人柯智豪領銜製作,並由王彩樺主唱,透過洗腦式「紅紅 你最紅」的反覆旋律與歌詞,帶出關公紅面紅衫形象;透過小事製作編舞、同根生樂團編曲,將大溪傳統將軍步口訣與動作融入舞蹈中,帶動高延續「關公online!」無遠弗屆的祝福精神,「敦正氣」就像百年前寫給這個世代最好的啟示。 今年度的大溪大禧特展《舞德殿》,以「神將精神的傳承」為核心,展出大溪社頭祀奉之神將與當人們穿戴上神裝裝備時、化身神格的動態表現與精神轉換。 透過「正氣步」貫穿,展覽中紀錄了大溪八組神將的行走拜禮,震撼肅穆的影像讓觀者真實感受信仰裏的凝心正氣;為使展覽活潑生動,邀請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叄式」一同參與,透過將軍步伐的學習裝置,引領觀者一步步找到神將與人之間的無形連結。 去年因為疫情而停辦一年,2022年帶著以「敦正氣」為主題回來了,名稱取自大溪普濟堂拜亭上方匾額題字,釋義尊崇浩然正氣,亦是防禦病邪的元氣,猶如百年前寫給這個世代最好的啟示,活動自7月2日舉辦至7月22日,將連續21年熱鬧歡慶,起身出發前為大家整理「2022大溪大禧」必看亮點,一手掌握活動消息。 黃建義說,大溪區坐擁石門水庫、大漢溪主幹(大漢溪是桃園市最大的河流、擁有全國罕見的河階地形),大溪區與復興區並列為石門水庫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大溪區的人工溼地生態埤塘密度、歷史街屋立面牌樓密度、傳統木器傢俱業的密度都是全國最高,還有「無圍牆露天博物館」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羣等,具備「無可取代性」的環境與文化項目。

大溪關帝廟: 大溪人獨有的情懷 關聖帝君慶生新型態

今年在大溪大禧期間與「島內散步」合作,推出「大溪六月廿四」系列講座與精彩遶境現場導覽,帶大家走進現場認識傳統信仰與在地知識。 結合大溪各社頭歷來開發的教案,透過由社頭成員親自指導、讓民眾實際穿戴服裝道具及走步等體驗,以及六廿四故事館的常設展覽內容,讓民眾更認識慶典文化。 以慶典繡品為核心,從傳統織品工藝到當代紡織科技重新詮釋,和以在地國小共學完成的百納旗,展現大溪人凝聚祝福的百納信仰工藝。 大溪關帝廟2025 為祭祀事務奔忙的面孔大多已50歲以上,參與者一年年減少,找不到與當代生活連結的年輕人們多是旁觀者,鮮少走進慶典的陣列中。

大溪關帝廟: 大溪廟會推薦喫喝玩樂一日遊

此外,大甲鐵砧山旅客服務中心今年6月重新開幕,導入特色餐飲、寵物友善服務及懶人露營帳篷,提升旅遊便利性,觀旅局歡迎大家一起來拍照打卡及欣賞鐵砧山之美。 觀旅局強調,大甲鐵砧山風景特定區為中臺灣著名遊憩景點,風景區內擁有自然地貌、文化或觀光相互結合的寶貴結晶,如國姓爺插劍取水傳說發源地的劍井廣場,列為臺灣十二景之一的鐵砧夕照,雕塑公園內的共融式遊具與夜間照明光雕秀,以及臺中市首條挑戰型自行車道等。 觀旅局表示,野溪自大甲成功路上成功二橋,沿伸至永信運動公園步道入口附近,今年颱風盛行導致枯木、枝幹或葉片遭吹落,逐漸阻塞野溪,為避免影響該區段排水而造成淹水,經在地民意代表及裏長建議評估後,納入風景區年度搶修搶險項目,以維護遊客安全。 〔記者歐素美/臺中報導〕今年8月初卡努颱風滯臺期間,臺中市大甲鐵砧山風景特定區因受外圍環流影響帶來的強勁風勢,掃斷樹木枝幹,並掉落在成功路旁野溪內,造成河道堵塞不暢通,市府隨即辦理搶修搶險工程,日前搶通完成,民眾可安心前往觀光遊憩。 本次活動為期3天,中蒙俄與會代表還聯合發出了《關於萬裏茶道文化遺產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倡議》。 在開幕式後的中蒙俄萬裏茶道申遺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蒙俄三國專家分別就古蹟遺址保護等話題進行交流發言。

大溪關帝廟: 【臺灣百廟】大溪老街赫赫有名的關帝廟 大溪普濟堂

由傳統遶境時序往前二週展開計畫內容,讓整體節慶時間從傳統二天時間延長為期一個月,所有創新計畫都視為「前祭」,舉辦在傳統遶境之前。 在「大溪大禧」中,需要仔細思考最適切的方式導入設計,號召不同專業組成策展與設計團隊,創作出屬於「大溪大禧」以設計導入文化的方式。 讓臺灣文化形象從一場祭典、一場新遶境、一個月生活款待、一羣人的百工生活,再到一個城市的風土歷史、一場場紀錄展演中,由大到小、由深至廣的清楚體現「一場穿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的意識,體現「大溪大禧」的策展規劃與設計方式。

大溪關帝廟: 大溪廟會繞境地圖?入街順序?

「四、五年前,在設計總架構時,臺灣文化圈剛開啟『總策展』的思維,幾乎沒有類似的地方祭典案例能參照。」劉真蓉和團隊選擇從「要觸及什麼人?影響誰?」的思維拆解,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它們在頭、尾兩次遶境的鬧熱(lāu-jia̍t)之外發生。 未來之境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帶你進入時光隧道,從百年的老綉片開始,介紹不同時期「將軍服」等神衣的演變,以及探尋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都說傳統技藝最怕無人傳承,幫神明做衣服的匠師們越來越少,但需求量並沒有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綉莊選擇由中國工廠代工,再回自己綉莊組裝,而臺灣的紡織廠、刺繡廠相當多,機器技術也能做到很多神明所需要的效果,於是吳亮儀將這些傳統的符碼帶進做時尚服飾的工廠,做到了「復刻」。 不僅如此還將有連續兩週的正氣市集、小學堂等系列活動直到壓軸的聖誕遶境儀式,讓整座山城裡裡外外緊鑼密鼓籌備,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大溪,看見整座城市在信仰中的凝聚力、熱鬧出巡。 大溪關帝廟 今年更與多位設計師共同合作打造全城市的祭典體驗:與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合作穿戴式配件,從關公口罩、神將紙帽到週週邊產品;由大象設計操刀的城市指標系統,更集結多位傳統藝師工藝,為旅人指引、駐留大溪。

大溪關帝廟: 活動資訊

大溪大禧活動的時間為2023年7月22日~8月10日,地點在大溪普濟堂、大溪老街一帶。 大溪關帝廟2025 這座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宮廟,於每年關聖帝君生日,也就是六月二十四日之時,便會有非常熱鬧的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活動。 時至民國一百零四年,大溪地區已有三十四個社頭,每個社頭都有五六個陣頭,陣頭數量之多,從古早一天可以完成的遶境活動,如今則需要花上整整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這個遶境活動現已成為大溪地區文藝季最重大的文化慶典之一,每年此時,許多來自全臺各地的信眾湧入大溪地區,參與這場恭迎關聖帝君出巡的宗教盛事。 遶境現場充滿輔助引導:人手一支的祭典扇上,依序印著完整的隊伍介紹提供對照,廟埕的廣播也一一解說進場的隊伍和特色。

位於桃園大溪老街上的百年廟宇,為大溪在地人的主要信仰之一,而當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聖誕,普濟堂都會主辦關聖帝君聖誕繞境活動,大溪每年最盛大的廟宇慶典活動,也是北臺灣最重要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為了保存、傳承並推廣慶典文化,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承接了大溪鎮公所舉辦多年的「大溪文藝季」,並以「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遶境」為核心推廣主題。 遊行隊伍延續由大溪社頭以經典遶境陣列組成精華藝陣,結合大溪14所小學、民眾的參與成果,一同展現眾人聚氣合作的百納精神。 今年大溪大禧選在關聖帝君聖誕慶典遶境前三週開啟,從7月22日起展開一系列融合現代創新與與傳統典禮的「前祭」。

始於大正十五年(1916年)發柬各界鄉紳,磋商轄下十九保聯莊恭迎聖誕,該年值年爐主為簡阿牛,主要在大溪老城區內繞境,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為數眾多的雙龍、童仔,更因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又有大溪神將窟[c][d]的美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