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支援地區減廢回收工作,提供回收車,走進社區收集可回收物料供本地進行循環再造,讓市民可親身參與回收減廢活動和推行其他源頭分類的措施等。 涵蓋八種受管制電器(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 (「四電一腦」計劃)已於2018年全面實施,是香港減廢回收另一個重要里程碑。 透過四電一腦計劃,相關廢電器電子產品必須交由持牌回收設施作適當處理、循環再造及轉廢為材,長遠解決過往在運送、貯存和拆解過程不當處理而可能污染土地和環境的問題。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回收設施,環保署通過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分別於2020年11月16日及2022年1月6日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及「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憑卡或手機應用程式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九龍灣綠在區區 市民於「綠在區區」回收點提交回收物時,只需出示「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的二維碼或智能積分卡(或印於積分卡面背後的二維碼影像),即可賺取相應的「綠綠賞」電子積分以兌換禮品。 訪客中心位於環保園行政大樓南翼,佔地約1,000平方米,是香港首間以廢物為主題的大型資源教育中心。
- 率先於本週六(26日)舉行的「回收嘉年華@觀塘」,有環保教育及攤位遊戲、換物平臺、舊蠟燭驅蟲香磚升級再造工作坊(報名按此)、各式表演等。
- 除了支援社區回收,亦會透過舉辦多種環保教育及宣傳活動,從多角度把綠色生活文化注入社區。
- 中心總面積約400平方米,內部大部份裝修及傢俱皆採用環保物料。
- 博物館的設計融會貫通綠色建築概念,包括自然採光、遮陽隔熱裝置、節約能源及使用再生能源等。
- 涵蓋八種受管制電器(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 (「四電一腦」計劃)已於2018年全面實施,是香港減廢回收另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這個千絲萬縷的生態系統裏,各種生物的活動,都影響着系統的平衡。 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能夠讓生物蓬勃發展;相反,系統一旦失去平衡,便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透過賽馬會環保廊的設立,我們希望市民能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並鼓勵大家採用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善用寶貴的資源。
九龍灣綠在區區: 綠色理念 區區實踐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於2008年4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合作成立。 中心的日常營運由香港大學嘉道理研究所負責,並且由一個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成員包括環保署及香港大學的代表,以及被邀請成為增選委員的環境教育界別專家。 九龍灣綠在區區 環保署積極推廣和宣傳社區回收網絡服務,成立綠展隊,藉由外展工作深入社區實地指導和親身示範,教育公眾做好廢物源頭分類和乾淨回收,為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做好準備。
截至「綠色家電環保園」項目於2016年10月完結時,該項目所收集到的各類廢電器電子產品約共1600公噸,全部都得以透過復修、轉贈、重用,或透過拆解,循環再造。 估計項目總共向7800個受助家庭送出超過25000件經修復的電器。 環保署於 2003 年 九龍灣綠在區區2025 1 月分別委託了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羣會在全港推行電腦及電器用品的回收試驗計劃。 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羣會試驗計劃每年回收及處理後可再用的電器多達 九龍灣綠在區區 4 萬多件,所有收集到的電腦及電器用品都經團體修理及捐贈予有需要人士,不適合維修的會把零件及物料售予回收商,從中回收有用的零件或物料。 鑑於該計劃得到初步成功,環保署於2005年第4季在前身為九龍灣廢物轉運站的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設立一個電器和電子設備區域回收中心,配合當時推行的整體廢物源頭分類回收計劃。 因此,循環再造的工序在2005年開始遷往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進行。
九龍灣綠在區區: 回收點:
環境局已接掌由食物及衛生局負責的環境衛生、食物安全、漁農及獸醫公共衛生等政策,並改名爲環境及生態局。 欲知更多關於政府的新架構,請瀏覽香港政府一站通–政府網站及人員。 這個獨特的展覽場地,展示了香港主要的規劃建議和基建項目,並簡介我們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綠在區區」在全港設有11個回收環保站、22間回收便利點和逾百個每週定時定點運作的回收流動點,接收至少八種回收物,並推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 環境保護署公佈,為持續擴展社區回收網絡,便利市民參與乾淨回收,以適應日後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該署今年上半年會逐步增加十間「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 九龍灣綠在區區2025 回收車在週末日,輪流到訪全港18區,為公眾提供回收廢舊電器服務。 九龍灣綠在區區 環境保護署經過公開招標後,現已選定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營辦。 九龍灣綠在區區 九龍灣綠在區區2025 作為香港其中一間環境教育中心,我們致力於:推廣自然教育及藉著互動學習鼓勵公眾人士欣賞自然及建築環境,及增加公眾對可持續發展及低碳生活的認知。 經「綠綠收」收集的可回收物會交由環保署指定的下游設施轉廢為材。
九龍灣綠在區區: 九龍灣兒童室內遊樂場門票買一送一!$30暢玩糖果造型攀爬迷宮+電動車
各個便利點就為此增設了「夜間自助回收箱」,務求全天候收集大家的回收物。 而記者到訪的「綠在上環」店舖面積較大,設有位置讓工作人員即場處理回收物,直接運送至回收場;面積較小的便利點則會交由專人收集和處理回收物,纔再運到回收場。 便利點回收箱採用開放式收集口設計,方便大家投入大量回收物,並大致沿用「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綠玻璃」區別不同物品種類,算頗簡潔易明。 九龍灣綠在區區 收集口下方還會列明「可回收」和「不接受」的物品款式,相信有效改善常見於街頭回收箱的錯誤棄置問題。
落後的男拔在第2節回復好手風,接連得分,上半場成功反先22比21。 中學校際籃球比賽(九龍區D1)決賽昨晚(24日)假修頓場館上演,男子組賽事由拔萃男書院(男拔)決戰英華書院(英華)。 九龍灣綠在區區2025 在賽事大部分時間落後的男拔,最終戰至加時以51比47險勝英華,勇奪冠軍。
九龍灣綠在區區: 香港主題店限定25款:奶油炸彈酒/燒酒Mojito
環保署正持續構建包括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的「綠在區區」社區新的回收網絡,服務全港18區。 「綠在區區」至今已有超過160個公共收集點,接收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四電一腦、慳電膽/光管、充電池,以至廢紙及金屬等常見的回收物。 除了支援社區回收,亦會透過舉辦多種環保教育及宣傳活動,從多角度把綠色生活文化注入社區。
九龍灣綠在區區: 參與方法
獎勵計劃旨在推動物業管理人員及清潔員工,更積極推動及協助參與屋苑的回收工作,因此環保署鼓勵居民組織及物業管理公司合適地分發獎賞禮品予所有參與回收物收集、分類、清理等工作的物業管理人員、清潔員工等人士。 九龍灣綠在區區 市民於使用智能回收設備提交回收物時,只需出示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或綠綠賞積分卡,即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 九龍灣綠在區區 《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下的禮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及糧油乾貨,也有環保產品。
九龍灣綠在區區: 香港金鐘夏愨道添馬公園
例如,廢塑膠會交由承辦商進行分揀、破碎、清洗及熱熔等工序,製成再生原材料或再造產品,轉售出口或供應本地市場。 九龍灣綠在區區2025 不過,不時在Instagram教導網民分辨常見塑膠物品類別的她,曾經聽聞有些便利點分有1、2、4、5、6、7號膠收集箱,有些就只以「膠樽」和「其他塑膠」分類。 九龍灣綠在區區 九龍灣綠在區區 除了收集回收物之外,不少便利點還嘗試擔當凝聚和教育街坊的角色,以桌椅營造社區共享空間;某些更劃出活動室,為舉辨環保公眾活動作準備。
九龍灣綠在區區: 回收互動地圖
以上飲品於上午11時後於全線香港及澳門KFC分店供應 (九龍塘又一城、西灣河太安樓、沙田馬場、香港大球場、亞洲國際博覽館除外)。 九龍灣綠在區區 九龍灣綠在區區 環境局已接掌由食物及衞生局負責的環境衞生、食物安全、漁農及獸醫公共衞生等政策,並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 欲知更多關於政府的新架構,請瀏覽香港政府一站通–政府網站及人員。 民建聯觀塘東南選區候選人陳嘉文曾接獲不少街坊反映,欠缺藍田北站對附近居民相當不便,不少居民是長者,有定期就醫需求,而聯合醫院亦正進行擴建,完成後接診量或大增,故希望政府研究將線路接駁到聯合醫院。
九龍灣綠在區區: 回收環保站
為鼓勵及推動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綠景樓不但率先於樓宇設計及大廈管理措施方面注入綠色元素,更設立名為「綠環館」的互動展覽,讓你深入瞭解各類型綠色科技及可持續發展技術的應用。 參觀者可通過簡單操作的電子資訊平臺,瞭解每項綠色設施背後的原理及節能效益。 香港科學園第三期以「生活實驗室」為概念,建築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其設計元素可分為節能、高效能和產能三大類別,幫助使用者更充分利用天然資源,提倡綠色的工作態度。
九龍灣綠在區區: 回收網絡
主理人就樂見「綠在區區」填補城內一直空缺的回收設施位置,但認為會專程到便利點回收的,仍只是少量「非常有決心的人」,受眾有限。 另外,他們還在逾百個回收設施匱乏的住宅範圍,以每週定時定點街站形式,設立「回收流動點」,令回收變得更加便利。 九龍灣綠在區區 想知自己附近的「回收流動點」何時出沒,就要捕實相應的「綠在區區」Facebook專頁了。 不過,最理想的回收習慣,當然是能夠隨時隨地回收家中和手上的廢物;無奈「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只開朝九晚七,恰好撞正大家平日上班上學的時間。
九龍灣綠在區區: 香港文匯網
流動環境資源中心將到訪學校、屋邨和商場,以一個便捷的途徑,將最新的環保資訊帶給市民,讓市民大眾可輕易得到環保的訊息和知識,共同參與環保。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辦公室位於海濱道和巧明街交界的觀塘繞道下,靠近啟德發展區外,亦鄰近九龍東商貿區。 辦公室佔地3,600平方米,樓高兩層,提供1,200平方米樓面面積,可以容納約20名員工和50名訪客。
九龍灣綠在區區: 香港大會堂
由二零一五年十月起, 電腦回收計劃正式改名為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回收的產品類別亦擴展至一般通訊產品。 「四電一腦」計劃提供方便的回收渠道,妥善收集要棄置的舊電器。 市民現時購買「四電一腦」,可享有由銷售商提供的法定免費除舊服務,上門移走一件同類的舊電器。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是連小學生也能倒背如流的廢物回收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