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藝術村最具特色、最標誌性的便是以紅磚建成的維多利亞風平房,鋪瓦的屋頂、通花鐵欄裝飾、木造的天花橫梁、磚砌煙囪,充滿殖民時代的歷史氣息,2009 年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牛棚藝術村原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亦即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由1908年開始營運,直至1999年8月停業。 土瓜灣唐樓倒塌 後來經改建及分拆,牛棚藝術村現在是供藝術工作室租用的場地,由2011年起更對外開放,2019年藝術村的一塊土地活化發展成牛棚藝術公園正式開幕,以牛棚歷史為主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發言人提醒市民,任何人士在進行建築工程之前,應先徵詢建築專業人士的意見。 徐太太一家五口,來自內地肇慶,發生此事故,決定將小女嬰先送回內地交給親人照顧。 維基新聞上的文章帶有時效性,反映新聞被撰寫及發表的當下時間,不包含發表後才發生或為人所知的事件或知識。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香港最慘烈塌樓!!!
該住宅樓宇疑受地舖裝修影響主力牆結構,由地面層開始坍塌,繼而將樓上4層逐一扯下,事發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通往天台的梯間斷裂,與45J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牆身出現2個大洞,磚頭、鋼筋外露。 警方封鎖現場行人路及登樓調查,稍後拘捕一名涉嫌高空墮物 土瓜灣唐樓倒塌 38歲姓陳男住客,事後獲準保釋。 屋宇署工程師梁志文視察後,指外牆批盪塌下不影響樓字結構,正調查原因,其後安排工人拆下一樓外牆有甩脫危險批盪。 結構工程師蘇耀坤指外牆批盪由英泥混和沙漿而成,用於修飾粗糙石屎外牆,一般壽命達 10年。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佐敦渡船角文苑樓大廈外牆有明顯裂縫,在大廈的底部已有金屬支柱支撐,現場所見,屋宇署下午派承建商到場進行加固工程。
- 有可能出現建築學稱的『拉緊式移動』,即最旁的唐樓倒下後,其他唐樓向一邊傾斜,甚至倒塌。
- 屋宇署工程師梁志文視察後,指外牆批盪塌下不影響樓字結構,正調查原因,其後安排工人拆下一樓外牆有甩脫危險批盪。
- 1月29日,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圍道發生樓宇倒塌,一棟樓高五層、有五十年樓齡的舊式唐樓,在瞬間半邊倒塌下來,造成四位居民不幸罹難,受影響居民有五十戶左右,原因正在 進行調查當中。
- 店名來自於魯迅名著《朝花夕拾》,意思是拾回一些已經過去,不屬於這個年代的東西。
2010年紅磡馬頭圍道塌樓慘劇導致四死兩傷,四名死者的家屬早前提出索償,案今於高院審理,庭上透露,涉案其中一名被告,即負責裝修地舖的裝修公司東主朱偉榮(下稱朱),於今年一月過身,訴訟雙方同意撤銷對朱的索償。 投資方面,翟十分豪氣,九十年代初曾斥資逾二千萬元,大手掃入多個物業及地皮,主要目標是一些數十年樓齡的唐樓,且每次都是整幢收購。 土瓜灣唐樓倒塌 「李婦出現之初,身為大婆的翟十分心淡,不想見到丈夫與他人出雙入對,故經常返大陸散心。但其後李竟可說服對方接受現實,並協助翟打理部分物業。」知情人士說。 大部分地產代理嫌利潤太少婉拒,陳則本着山大斬埋有柴的想法,接受其苛刻條件,因此對李的背景及為人有較深認識。
土瓜灣唐樓倒塌: 倒塌原因
政府高官及屋宇署人員其後到場瞭解,屋宇署指該樓宇早已有問題,並已發出修葺令,當局正循樓宇結構及翻查過往紀錄追查原因,警方重案組昨晚到場,向目擊者及聯絡裝修工人落口供,並翻看附近店舖閉路電視錄影帶,調查肇因。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現場消息指出,肇事唐樓地下的空置店舖,前身為成衣出口店,事發前有數名工人在舖內進行拆牆工程,不排除影響到原本已脆弱的樓宇結構。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由於鄰近的唐樓亦有倒塌危險,當局即時將庇利街至鶴園街一段馬頭圍道封閉,其中現場唐樓G及H座要即時封樓及加固,百多名居民要緊急疏散,由當局登記及安置,不少市民趕至現場尋找親人,慶幸逃生者均相擁而泣。 這是個常識問題,所謂「鹹水樓」,是指樓宇建造時以海水混合混凝土興建,由於海水中含有的鹽分會造成建築結構中鋼筋的腐蝕,因而無論舊樓做了多少次外牆維修,本質都是一個「化妝」問題。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已經要求屋宇署派人員巡查馬頭圍道的舊樓,並且在下星期的立法會會議討論強制驗樓細節[36]。 晚上7時5分,消防人員在瓦礫中尋獲一名41歲男子,爲早前的4名失蹤者之一,當場確認死亡;一小時後現場疑似再度發現失蹤者,消防人員亦再次改爲人手挖掘。 土瓜灣唐樓倒塌 這兩種磚普遍出現在木紋磚上,「冧邊」代表木紋磚左右兩邊彎下去,是圓邊,摸上去不會有割手的感覺,優點是比較直,很少出現變彎的情況,在鋪砌時不會容易起級,但壞處是需要用填縫劑填補磚與磚之間的縫隙會比較粗。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單位租客為一對夫婦,丈夫當時身處客廳,他接受《星島申訴王》訪問時憶述事發經過,指前晚約11時半察覺到天花忽然移動約一至兩分鐘,未幾便大幅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倒塌前行動
雖然環境極港式,但餐廳供應的茶式其實是日式家常菜,亦特別選用沖繩和牛入饌。 牛棚藝術村佔地1.7公頃,有多棟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建築,屬二級歷史建築。 殖民時代的紅磚建築有一種年代感,屋頂鋪瓦、通花鐵欄、木造的天花橫樑等都充滿特色。 牛棚藝術村會不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及藝墟等活動,就算遇不上展期,牛棚隨處都是藝術,已經十分值得入內參觀。 土瓜灣唐樓 屋宇署遂委聘顧問和政府承建商為該樓宇進行勘測工程,發現大廈懸臂式平板露臺結構狀況已見惡劣,決定要清拆有關露臺,以及要對主體建築物進行進一步勘測,以保障住戶及公眾安全。
昔日門庭若市的光景,人頭湧湧的街頭,也徐徐步入歷史巨輪,一次大規模的重建,徹底推倒她的晚年人生規劃。 卅多名居民昨竟日聚集北帝廟,眼神都顯得很無助,不知前景如何,「錢包都冇帶,食飯都冇錢」;其後,有慈善團體在場派發飯盒,居民就地蹲下喫,神情木訥,猶如劫後餘生的災民一樣。 由於在等候輪配公屋,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下文,故兒子看到慈濟志工,就向志工們訴說苦衷,志工也開解他們,要慶幸人平安無恙,一切先等政府的安排,後續會持續關心。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 唐樓 #2574732 租盤樓盤詳細資料
兩個地盤互相毗連,面積共約2萬平方米,東面是馬頭角海濱,涉及110個街號的住宅樓宇和兩幢工業大廈;面向土瓜灣道的樓宇將會後移,騰出地面空間,由現時四線行車擴闊至六線行車。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塌樓事件是場災難,必須深入調查,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下午3時18分,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到達馬頭圍道的唐樓倒塌現場視察救援工作,消防員隨即上前向曾蔭權講述情況。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馬頭圍道 / 春田街發展項目 (煥然懿居)
《星島申訴王》收到讀者獨家報料,指馬頭角「十三街」內鴻運街一個唐樓頂層單位,前晚(5日)發生天花倒塌意外。 事發單位由兩名租客承租至今有九個月,當時兩人正在屋內,事發時其中一人在塌天花最嚴重的客廳位置,情況相當驚險。 控罪指被告於一○年一月廿九日,身為土瓜灣馬頭圍道45J號的建築工程承辦商,而工程進行方式相當可能導致任何人受傷或財產損毀。 根據條例,有關控罪的最高罰則為罰款一百萬元及監禁三年,而控方早前呈交的相同控罪判刑紀錄中顯示,一般罰款為四千至五萬元,而該些案件均沒有人死亡。
土瓜灣唐樓倒塌: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而有關受影響的32戶約共70名災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紅磡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或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準備轉往新界西葵涌石籬邨中轉房屋[17][38]。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佈,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週年業務計劃內。 市區重建局表示會收購重建馬頭圍道43至45J號及隔鄰的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單數樓宇。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屋宇署檢控馬頭圍道樓宇倒塌事件承建商被裁定罪名成立
昨日出事後,2樓外牆近騎樓位置,仍殘留一小幅約5呎長乘1呎的石屎,屋宇署工程師到場視察後,認為樓宇結構安全,但殘留石屎則有剝落危險,派工人乘吊船將之清除後才解封。 土瓜灣馬頭圍道唐樓倒塌現場仍然未解封,工人繼續為相連的兩幢危樓加固,以防倒塌。 有區議員透露,受意外影響,土瓜灣附近一帶舊樓已逐漸出現退租潮,亦有舊樓業 主急於籌組法團,希望加快修葺樓宇。 田生地產承認,約3年前曾出價2,200萬元,收購倒塌唐樓,但因大業主拒絕而令交易告吹。 屋宇署3月8日回覆,指3月6日凌晨接獲警方通知,土瓜灣鴻運街一唐樓單位有石屎剝落,隨即派員視察,發現單位內部分假天花塌下,部分橫樑有石屎剝落,但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
土瓜灣唐樓倒塌: 馬頭圍道冧樓
在土瓜灣唐樓倒塌事件發生之後,因倒塌現場波及庇利街巴士站,令多條巴士路線需要改道(詳見巴典條目),故引起不少巴士迷網民關注,並貼出有關唐樓倒塌之前的巴士照片[4]及巴士改道狀況的照片[5]。 土瓜灣唐樓倒塌 除了這宗嚴重塌樓事故外,本港發生過多宗舊樓石屎剝落意外,如去年9月21日,樓齡57年的土瓜灣道美景樓第二期大廈一樓一個約5米乘30釐米石屎簷篷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行人路,幸未傷及途人。 2017年6月21日凌晨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紅磡機利士南路50號一幢約60年樓齡唐二樓露臺突然倒塌,幸無人受傷。 他坦言沙中綫工程影響客源、人流及生意,現時是「捱住嘅心態來面對事件」,預計政府需時檢查,希望事故不會延誤通車超過半年。 唯一的牀給媽媽睡,兒子的工作是夜間保安員,則睡地上,所以他說現在睡在地上,對他而言沒有不習慣。
土瓜灣唐樓倒塌: 建築物倒塌後情況
昨(14日)晚8時許,土瓜灣真善美邨至真樓一名保安報案,指一名男子倒臥上址平臺,懷疑他從高處墮下。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警方及救護員接報到場,發現一名姓周(57歲)的男子昏迷,將他送往廣華醫院,其後證實死亡;經初步調查,相信他從上址一梯間墮下。 港鐵沙中綫土瓜灣站工程引發附近有23幢大廈疑沉降,煤氣公司證實2016年起,首次錄得地底喉管有沉降,至今有4個位置超標。 屋宇署發言人表示,塌樓現場鄰近的馬頭圍道45G和45H兩幢舊樓結構上有危險,會向法庭申請封閉令。 發言人又表示,署方會調查今次塌樓原因,同時已組成40支小隊,於2月1日起馬上進行全港巡查工作,檢查鄰近地區相同樓齡和結構類似的樓宇,並在稍後發出封閉令或修葺令。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唐樓倒塌: 馬頭圍道發生冧樓後,最先到場的一批消防員,冒着樓宇再倒塌的危險,在堆積如山瓦礫中,徒手挖掘被埋人士。
「冧樓呀!救命呀!快啲走呀,走啦!」昨日在午飯繁忙時間,熙來攘往的馬頭圍道,突有六至七名裝修工人從現場唐樓進行工程的地舖衝出,各人頭也不回地拚命狂奔至對面,一邊高呼求救。 街上行人起初不明所以,望向大廈始赫見閣樓外牆塌下大堆碎石如雨灑下,地下巴士站數名候車乘客及其他途人爭相走避。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辯方昨求情時指,被告年事已高,去年曾中風,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關節炎等毛病,行動不便,健康每況愈下,需定時覆診及服藥。
2009年,隨着《啟德發展計劃》啟動,多個香港政黨發起要求十三街的重建計劃重新啟動,惟市區重建局表示已經進行了多項復修計劃,至於會否重建暫時言之尚早。 土瓜灣唐樓倒塌 「十三街」的80多幢舊樓近80%無業主立案法團;據知,收購十三街共逾2,000個單位成本逾100億港元,惟該處地積比率僅6倍,重建新樓面積與現時相若,利潤不高。 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估計受影響業權約820個,受影響住戶及商戶分別約1,410及100個,完成後料可提供約1,280個住宅單位。 土瓜灣唐樓倒塌 而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的受影響業權約110個,受影響用戶約90個,完成後料可建約950個住宅單位。
土瓜灣唐樓倒塌: 香港土瓜灣有樓下塌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而有關受影響的32戶約共70名災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紅磡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或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準備轉往新界西葵涌石籬邨中轉房屋[17][38]。 屋宇署在唐樓倒塌後兩個多月,於4月26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有外力破壞C13支柱[26],導致其他支柱無法負擔樓房的重量而倒塌,至於受到什麼外力破壞,則需要在建築材料測試和科學鑑定完成後才能提出解釋[27]。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佈,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週年業務計劃內。 晚上7時5分,消防人員在瓦礫中尋獲一名41歲男子,為早前的4名失蹤者之一,當場確認死亡;一小時後現場疑似再度發現失蹤者,消防人員亦再次改為人手挖掘。 沉降幅度被指達52.4毫米的七喜大廈,於一地舖從事室內設計的吳先生稱,近日發現店舖外、靠近地面的雲石梯級出現長約10釐米的裂痕,他質疑是大廈日久失修,加上沉降導致問題加劇。
土瓜灣唐樓倒塌 不少居民聽到塌樓事故後,紛紛趕到北帝廟查詢家人下落,惟失蹤者眾多,居民不斷焦急地等待,憂心忡忡。 受影響者不乏南亞裔人士,他們到場後眼見居住上址的親人生死未卜,禁不住眼泛淚光,部分人情緒激動地不斷查問,有女子更失聲痛哭,需在旁親友安慰。 土瓜灣唐樓倒塌 事發於當日下午1時許,有裝修工人在該幢高5層、樓齡逾50年的唐樓地下裝修期間,疑誤毀主力牆而破壞大廈結構,外牆天花及混凝土剝落。 工人發現有沙石流下,連忙逃出並致電負責管理唐樓的地產代理,通知各層住客撤離,但未幾整幢唐樓崩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捲起大量沙塵暴,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
她表示,區內一帶舊樓業權分散,大部分是長者,難以與他們溝通,以及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故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協助。 土瓜灣靠近舊的啟德機場,屬於傳統老舊區,因為沒有地鐵、火車的交通配備,很多建築物是唐樓、也沒有電梯,甚至天台也有住人,所以一般的租金較便宜。 一部份受影響的居民, 被安置在附近的紅磡聖匠社區中心,至於倒塌現場尚未解封,仍然由警方看守著。 1月29日,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圍道發生樓宇倒塌,一棟樓高五層、有五十年樓齡的舊式唐樓,在瞬間半邊倒塌下來,造成四位居民不幸罹難,受影響居民有五十戶左右,原因正在 進行調查當中。 1月29日,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圍道,一棟樓高五層、有五十年樓齡的舊式唐樓,在瞬間半邊倒塌下來,四人不幸罹難,受影響居民有五十戶左右。 慈濟志工於事故第二天(1/30)上午,先到安置居民的聖匠社區中心瞭解所需,下午立刻打包物資,共發放十九戶,隔天(1/31)再發放二十八戶,並聆聽居民的心聲,予以膚慰。
屋宇署在唐樓倒塌後兩個多月,於4月26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有外力破壞C13支柱[26],導致其他支柱無法負擔樓房的重量而倒塌,至於受到什麼外力破壞,則需要在建築材料測試和科學鑑定完成後才能提出解釋[27]。 下午3時18分,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到達馬頭圍道的唐樓倒塌現場視察救援工作,消防員隨即上前向曾蔭權講述情況。 馬頭圍道唐樓43A號起至45J(沒有45I),合共18幢,多屬一梯兩夥(雙邊樓),每幢樓5層高,於1955年9月落成,單位實用面積介乎588至628平方呎。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塌樓事件是場災難,必須深入調查,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馬頭圍道冧樓係指2010年1月29號喺香港九龍土瓜灣南面馬頭圍道45J嘅唐樓成棟冧咗,搞到4人死咗、2人傷[1][2][3][4]。 HOY資訊臺家居資訊節目《家家有求》請來物料專家講解如何選擇適合的瓷磚。 有關如何分辨不同產地的磚,物料顧問潘志豪表示,目前在香港市面上可以買到的磚主要是歐洲磚和國產磚,可以通過聲音分辨磚的質素。 敲擊磚面時,歐洲轉會發出較沉實的聲音,因為燒製過程較長,密度也較高,而國產轉的敲擊聲較為清脆,因為燒製溫度不及歐洲轉溫度高,燒製時間也不長。 曾蔭權對事件的回應,引起網民強烈反彈,怒批政府「唔死人唔做嘢」,甚至把過去的塌樹事件、升降機墜下事件、亡命小巴事件及導致工人死亡的工業意外重提,「抽水」批評政府辦事不力。
土瓜灣唐樓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居住的單位及大廈有批盪剝落、外牆滲水、鋼筋外露等問題。 土瓜灣,古稱土家灣,香港人常會讀作土瓜「環」,位處九龍城區東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工業區為主。 土瓜灣唐樓倒塌2025 土瓜灣唐樓倒塌 土瓜灣在六、七十年代,是香港重要的輕工業區,當年不少紡織廠、製衣廠及電子廠均在這一區,後來香港輕工業沒落,就漸漸變成純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