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12月起,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並透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而食物及衞生局則負責制定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的工作。 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管局作為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核心部分,日常運作經費由政府撥款資助,但部分服務按成本收費,人事聘任則與政府公務員脫鈎,局方可自行制定聘任條件。 經營的食物業 ( 不包括工廠食堂或由持有根據《小販規例》 (第 上環東華醫院 132AI 章) 獲批牌照的小販所經營的業務 ) 如涉及出售膳食或非瓶裝的不含酒精飲品 上環東華醫院 (涼茶除外) ,供在處所內進食或飲用,必須向食環署署長申領食肆牌照。 普通食肆牌照持牌人可以售賣任何種類的食物,供顧客在處所內食用,而小食食肆牌照持牌人則只可烹製和售賣《食肆牌照申請指南》 (指南) 附錄 B 所列載的其中一類食物,供顧客在處所內食用。
- 家庭醫生林永和稱如果針筒受污染便不應使用,對於此事件,林永和認為被針筒刺傷的沾血量少,如果被刺傷的護士本身健康,使用同一針筒接種的市民患上乙肝、愛滋病的機會很低,但仍需要在一個月後驗血確保沒有受到感染[258]。
- 所有透過網站或網上平臺帳戶售賣或要約出售的受限制食物,須由認可供應商預製、預先包裝和供應。
- 上環東華醫院 如非瓶裝飲料是由角子自動售賣機出售,則須另行申領自動售賣機許可證。
- [來源請求]然而根據黃任匡醫生在立場新聞的文章,全港14000名醫生當中,只有5000多名醫生任職於醫管局,卻要應付全港九成醫療需要。
- 何栢良又表示長者即使只接種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已可降低死亡率達到5成,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則要打3針,最少要三個月後才能降低死亡率,而且科興疫苗的抗體下降得太快,需要持續補針,所以應盡量安排長者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77]。
同年3月26日,醫院管理局首間開設在香港公共屋邨(何文田愛民邨)範圍內的中醫教學研究中心——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開業。 醫管局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自2020年4月推出,一直為已康復出院的確診病人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復康治療,康復者可以在出院或完成隔離後6個月內接受最多10次的中醫治療(每次包括不多於5劑中藥)。 首次應診掛號人士需出示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香港公立醫院出院證明、衞生防護中心發出的證明等,方可安排診症服務。 案件於5月19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兩人獲准以500元保釋外出,案件押後至8月11日再訊。 ,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於1990年12月1日成立。
上環東華醫院: 東華三院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東區)
之後根據1842年簽署的《南京條約》,清帝國割讓香港島,大英帝國於今日的中環及上環一帶建立維多利亞城,而四環九約中的其中三環及六約,均在今中西區範圍之內。 中西區可以細分為中區、西區和半山區三個部份,中區包括金鐘、中環和上環等地,西區包括西環(即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和摩星嶺,而半山區則包括太平山和薄扶林道北部一帶(主要是香港大學本部校園)。 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鹹東、西街、永樂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至今大部份福建人仍居於中上環一帶。 而潮州人則主要聚居於西環及西環半山一帶,不少潮汕社團在西環區內均有很大的影響力。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2025 針對安老院舍照顧員或保健員人手長期不足,當局向內地直接聘用短期合約照顧員,他們抵港後會進行三日訓練,學習照顧體弱長者。 上環東華醫院2025 上環東華醫院 東華學院護理學院臨牀講師彭正文有份培訓照顧員,她表示照顧員都非常主動學習,他們在評估及格後才進駐暫託中心,而在中心服務期間,照顧員如果遇到突然或未遇過的情況,他們會先提問,得到明確指示後纔行動。
- 案件於5月19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兩人獲准以500元保釋外出,案件押後至8月11日再訊。
- 當中,首批26名來自粉嶺官立小學的師生及家長(學生佔17人),於同月21日下午前赴接種,成為全港首批參與集體預約接種的人士[164]。
- [1]截至2021年3月14日,香港有1,302所私營診所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服務。
- 若使用調配分售機,放入預先製備的配料製造軟雪糕以供直接零售,亦須申領冰凍甜點製造廠牌照。
- 普通食肆牌照持牌人可以售賣任何種類的食物,供顧客在處所內食用,而小食食肆牌照持牌人則只可烹製和售賣《食肆牌照申請指南》 (指南) 附錄 B 所列載的其中一類食物,供顧客在處所內食用。
葛量洪醫院 – 成人心肺疾病治療的第三層轉介中心,為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內科治療,亦有提供紓緩醫學及急症老人科服務,同時設有護士學校,培訓登記護士。 瑪麗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2025 – 大型地區性急症醫院,亦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提供第三層和第四層的先進科技服務,如肝臟、心肺及骨髓移植。 上環東華醫院 當時上環、中環及半山區屬於「中區」,西環連同現今南區之西部屬於「西區」。
上環東華醫院: 廣華醫院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牀研究服務中心
食物及衛生局表示,只持有往來港澳通行證,即雙程證的人士,不符合接種疫苗的資格,但沒有說明會否終止與該違規診所簽訂的合作協議,只表示會跟進投訴。 2021年4月18日,衛生署表示私家診所違規為非香港居民接種科興疫苗,至今共涉及9名人士 [256]。 一名患有血癌的外籍男子原本預約在2021年3月18日到觀塘曉光街體育館接種首劑復必泰疫苗,當日卻錯誤前往接種科興疫苗的九龍灣體育館接種中心,雖然他有出示自己的身份證供接種中心職員核對身份,但現場職員未有提示他去錯接種中心並讓他接種疫苗,該名男子直至收到政府發出的手機短訊指他缺席原有預約,他才發現自己被錯誤接種科興疫苗[245]。
香港特區政府在2021年2月突然更改標準[219],宣佈豁免科興生物在學術期刊刊登克爾來福(科興疫苗)的臨牀試驗數據,即放棄原先訂立疫苗須要經業界進行同行評審的疫苗審批要求,被外界批評是特別為中國疫苗降低審批資格[220],使其可以趕及在BioNTech疫苗前到達香港,卻使科興疫苗的效能與安全性[221],以至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的公信力受到質疑[222]。 因應疫情大幅減緩,政府於2023年4月20日宣佈絕大多數接種中心將於4-5月內逐步關閉,僅保留衛生署及醫管局各診所、香港兒童醫院及各私家診所接種點[165]。 2021年4月15日,政府第三度宣佈擴大接種組別,由4月23日起,所有16歲或以上人士,可登記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但注射克爾來福疫苗則為18歲或以上。 2021年3月10日,香港正式開始復必泰疫苗的接種工作,首星期將率先開放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營運的接種中心,其後亦將於外判接種中心提供[23]。 2021年2月18日,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宣佈已經動用50億港元向藥廠購買兩款疫苗[19]。 因為特區政府已購買及即將運送首批到香港的疫苗分別是中國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及由復星醫藥代理的BioNTech疫苗,各有750萬劑,即特區政府耗資50億港元購買1500萬劑疫苗[19],當媒體問及特區政府以50億港元向中國科興及復星醫藥兩公司支付每劑疫苗的價格及交易金額時[20],特區政府回應稱因為保密協議,不能透露交易價格[19]。
上環東華醫院: 醫療及衛生服務單位資料
[166]18所普通科門診診所目前只提供科興克爾來福疫苗,[167]因為不能影響正常診症服務,只能調派兩名護士打針,以及診所空間有限,所以各所門診診所可供預約的名額遠少於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2022年6月17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發出緊急使用授權,復必泰(BNT162b2)可供6個月或以上的嬰幼兒接種[82],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認為港府應主動索取數據,香港也可為6個月大的嬰兒接種復必泰疫苗,但需要代理商入口「兒童版復必泰」疫苗,如果代理商因為某些原因不將兒童版疫苗進口到香港,香港就較難為嬰幼兒提供復必泰疫苗[83]。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稱香港應購入「兒童版復必泰」疫苗,又質疑港府以市場原因沒有購買兒童版疫苗的說法,表示連澳門都買到「兒童版復必泰」疫苗,香港和澳門的市場相若,港府沒理由買不到[84]。
上環東華醫院 網上牌照服務網站() 提供電子牌照服務,方便申請人於網上申請酒牌或會社酒牌,以及查詢牌照申請進度。 因1983年上半年建造嘅中環站四號月臺隧道興建錯誤同埋地面建築物重建搬遷工作出現延誤,上環站趕唔切喺1985年5月31號落成,而需要延至1986年5月23號先至啟用。 社區精神科服務另一邊廂,精神科日間醫院和精神科門診診所為精神科病人提供多個專科的診斷、持續護理及康復服務。 上環東華醫院2025 醫管局中醫部查詢熱線: ,星期一至日(公眾假期照常服務)上午9時正至下午7時,此熱線並不提供預約服務。 因應部分國家拒絕接受未標明接種者出生日期的「針卡」,香港政府於2021年9月推出新版本疫苗接種紀錄,以便需要出國的人士使用。
上環東華醫院: 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 - 香港浸會大學王李名珍中醫藥臨牀研究服務中心
衛生署否認流產個案與接種疫苗有關,但會將個案轉交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183]。 2021年6月29日,養和醫院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今年2月至4月期間該院招募醫護人員進行抗體研究,有220人打中國科興克爾來福疫苗,237人打BioNTech復必泰疫苗。 研究團隊於醫護人員接種第一針及第二針後,以3種技術為接種人羣進行抗體測試,發現接種首針復必泰疫苗後,3種測試均顯示抗體陽性比率高達九成,接種第二針後更全部達100%;而接種中國科興疫苗首劑後抗體轉陽率介乎19.3%至75.8%,接種第二劑後亦只介乎94.4%至99.5%,均低於接種復必泰疫苗[45]。 該抗體研究反映中國科興疫苗的預防感染能力不如BioNTech復必泰疫苗,而研究報告已刊登於供同行評審的《香港醫學雜誌》[46]。
上環東華醫院: 香港文匯網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在下午舉行的記者會稱,瓶蓋有瑕疵的批次210102(有效期至2021年6月)有58.5萬劑[28],至今已注射150,200劑[29]。 由於特區政府延誤發出暫停通告達兩小時[24],在24日上午共有1,080人在接種中心接獲暫停使用復必泰疫苗通知前已經打針,負責統籌疫苗接種工作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稱因為涉及兩個批次的疫苗,承認溝通混亂,期望市民諒解[30]。 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執行,目標是為香港全數適合接種疫苗的居民,免費提供疫苗注射,以保障香港大部分人員免受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遏止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1]接種計劃分別採用由BioNTech開發的復必泰(BNT162b2)以及由科興生物開發的克爾來福(CoronaVac)兩款疫苗。 [2]計劃於2021年2月26日正式展開;至2023年9月17日為止,有6,917,445人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6,801,476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5,858,308人已接種第三劑疫苗以及、1,156,598人已接種第四劑疫苗、113,376人已接種第五劑疫苗以及3,704人已接種第六劑疫苗。 [3]而截至2021年5月30日,有80人在接種疫苗後於醫院病房或急症室死亡,多出現心血管疾病,另有23名孕婦接種疫苗後流產。
上環東華醫院: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外判程序及準則不透明
營運伊利沙伯體育館接種中心的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在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對於多重關卡的檢查都發現不到問題感到不幸,而打錯針事件是絕不應發生[246]。 營運官湧疫苗接種中心的醫務總監郭寶賢在電臺表示,相信事件是多重關卡的核對程序都出現錯漏及相當大意之下才會釀成,他形容「打錯針」是「有啲無釐頭」[247]。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這次是個別事件,不擔心會有太多同類個案,但認為接種中心要加強培訓及職員須提高警覺性,袁國勇又表示被打錯針的男子,應由醫生檢查血清抗體的情況,如第二針想轉打回復必泰疫苗,可能前後須要接種三劑疫苗[248]。 2021年11月4日,特首林鄭月娥接受有線電視新聞訪問時宣稱科興疫苗要接種第三針的話,她仍會選擇科興疫苗,林鄭月娥又稱「抗體唔係話數字愈高就愈巴閉」(抗體不是越高就越厲害),科興疫苗完全無副作用,她當然會繼續打科興疫苗。 2021年4月15日,外判承辦商為香港創新醫療學會的伊利沙伯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發生一宗使用受污染針筒為市民注射的事件,一名護士在處理針筒時被針頭刺傷,但該名護士沒有將針筒棄置,而是繼續使用該針筒為一名44歲的外籍女子接種復必泰疫苗[257],另一名護士目擊事態後告知在場的一名醫生,醫生隨即為該名女子作初步檢查,並安排護士陪同前往律敦治醫院急症室進一步檢查,該名女子於同日出院,或須要進行乙型肝炎、愛滋病等跟進檢查,不過衛生署並沒有主動公佈該事故,需要由媒體查詢才得知事件。 以「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名義營運該接種中心的「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接受傳媒查詢時證實發生使用受污染針筒為市民注射的事件[258],林哲玄稱被針筒刺傷及通報事件的兩名護士已被調離崗位,不再負責接種疫苗的工作,林哲玄又稱將會檢查刺傷自己的護士有沒有傳染病,如果護士健康,相信不會對被刺傷的市民產生太大風險。
上環東華醫院: 病人家屬探訪防疫措施
2021年4月15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將接種年齡由30歲下調至16歲起,16至29歲人口約108萬人,計劃涵蓋人口增至650萬,佔香港人口88%,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又稱,復必泰疫苗只能存放3至4個月,預料在9月底關閉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故市民若想接種復必泰疫苗,必須在8月底前完成接種第一劑,惟暗示之後只有科興疫苗可打的說法遭到醫學界批評。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政府訂購750萬劑復必泰疫苗,至今約有193萬劑到港,接種復必泰疫苗超過一個月只用了41.4萬劑,按目前接種進度推算在9月底關閉接種中心時,將會因為無人接種而浪費375萬劑復必泰疫苗。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樑子超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政府可以與藥廠協商調節疫苗的交貨時間,而原定在今年年中交貨的阿斯利康疫苗,政府之前已要求藥廠押後到明年付運,許樹昌還認為政府是想透過預設接種復必泰疫苗的限期來催促市民打針[42]。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指政府稱最遲在8月要接種第一劑復必泰疫苗的說法令人反感,難以理解政府不再增購復必泰疫苗,反而聲稱9月後不再提供,質疑政府做法是否為公共衞生着想[43]。 醫院管理局於香港各區共18所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服務。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中西區 香港
有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的死者家屬向傳媒申訴,指衞生署尚未驗屍便宣佈父親死於心肌梗塞,做法對死者不公道,並表示醫院沒有解釋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主診醫生也未取得完整化驗報告便推斷其父親死於心肌梗塞。 家屬認為政府有誘因隱瞞接種疫苗的潛在風險,避免市民對疫苗有負面的看法[230]。 臨牀事件評估委員會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截至4月18日接獲29宗注射疫苗後面癱的個案,當中22宗涉及科興疫苗,其餘涉及復必泰疫苗。 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面癱的人士較多是男性,以左面面癱的情況較常見,通常在接種後48小時以內發生,孔繁毅表示會觀察情況多幾個月,如接種科興疫苗後的面癱個案明顯比以往幾年同期的面癱個案增加,會建議藥廠在疫苗指引上加入面癱屬副作用[185]。 上環東華醫院2025 2021年4月6日,由於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接種率欠佳,三所之前被抽調作為科興疫苗社區接種中心的葵涌林士德體育館、屯門友愛體育館、將軍澳體育館,已經停止接受接種科興疫苗第一針的預約,預料可於5月陸續改回接種復必泰疫苗。 承辦將軍澳體育館接種中心的康健國際醫療集團,其營運總監梁國齡在受訪時承認將軍澳體育館接種中心的接種率不理想,日均使用量僅達上限的4分之1至3分之1,當被問到上月是否要蝕本時,梁稱其集團財政儲備足夠,蝕錢不成問題,梁又認為坊間對於復必泰疫苗的認受性較高,相信中心改為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使用量會增加[163]。
上環東華醫院: 接種場地
媒體接獲投訴指大埔昌運中心的「子建醫務所」的許嘉烽醫生,涉嫌錯誤將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當作避孕針,為一名已接種兩劑BioNTech疫苗的32歲女子注射,醫生在錯打科興疫苗後,向該名女子稱可為她補回接種避孕針,惟遭到事主拒絕[286]。 上環東華醫院2025 該名女子在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血壓上升、頭痛及心跳加快等病徵,於是自行前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傳媒得悉事件後曾經到涉事的「子健醫務所」採訪,職員期間曾用力推開記者及恐嚇稱會報警[287],到8月5-7日更沒有營業[288]。 其中一名孕婦於4月8日在聖保祿醫院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4月10日證實懷孕,翌日4月9日陰道出血、腹痛並排出胎兒,同日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死亡的胎兒約有23至24周。 另一名孕婦在3月23日在彩虹道羽毛球中心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3月25日驗孕呈陽性,3月31日陰道出血,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經檢查後診斷為流產,胎兒的週期則不明。
上環東華醫院: 被丈夫查手機爆爭執 上環少婦生果刀刺胸自殘送院
訪客在前往醫院前,可透過醫管局網頁或流動應用程式「HA 上環東華醫院2025 Go」, 填寫健康申報表。
此外,食環署又簽發許可證給某些店舖,以供售賣限制出售的食物,如非瓶裝飲料、冰凍甜點、奶類及奶類飲品、切開售賣的水果、涼茶、涼粉、壽司、刺身、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蠔、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肉類、活魚、介貝類水產動物、介貝類水產動物(大閘蟹),以及由售賣機出售的食物等。 上環東華醫院 )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於1980年代末由中區和西區的北部合併而成,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 透過與 UCSF Health、市公共衛生局(SFDPH)及市總醫院(ZSFG)合作,東華醫院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專科服務。 此外,東華醫院在其他醫療評級系統中也表現出色,分別在聯邦醫療保健及醫療輔助服務中心(CMS)的質量及病人體驗報告中獲得四星評級,及在2023 年春季Leapfrog Group 的醫院安全評級 報告中獲得A級評分。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香港佛教聯合會
世衛組織疫苗顧問小組於2021年10月11日表示即使完成接種兩劑中國科興或中國國藥疫苗,60歲或以上、中度至嚴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族羣仍有很高的受感染及演變為重症風險,首次建議為這類族羣追加第三劑疫苗[57]。 特首林鄭月娥於10月12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短期內會邀請4名政府專家、衞生署轄下的科學委員會開會,探討何時為特定羣組注射第三劑疫苗。 上環東華醫院2025 上環東華醫院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孔繁毅表示,由於科興克爾來福及中國國藥眾愛可維兩種滅活疫苗都是採用中國武漢原始病毒株開發製成,與現時流行的變種病毒不吻合便會大大削弱保護力,因此如要追加第三劑,建議改打BioNTech疫苗[58]。
上環東華醫院: 政府「強烈鼓勵」僱員接種疫苗
在過去的 124 年中不斷擴大服務範圍,以滿足舊金山及聖馬刁縣北部多元化社區的醫療需求。 今日(22日)凌晨4時許,上環荷李活道208至214號太平大樓一單位,一對夫婦因感情問題爭執,期間25歲姓蘇女子情緒激動,突然衝入廚房,用生果刀自刺左胸,隨即將生果刀棄於鋅盤,並離開寓所走到後樓梯位置。 消息指,事發前該對夫婦曾到酒吧消遣,二人回家後,丈夫偷看妻子的WhatsApp紀錄,發現電話有一條信息,懷疑妻子有外遇,雙方因而爭執。 上環東華醫院2025 2021年4月9日,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在立法會上回應議員有關防疫政策的提問時,指出由於現有的疫苗供應充足,加上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或可引發罕見血栓,因此政府將押後這款疫苗的抵港時間至不早於2022年初;此外,政府亦準備研究購入下一代COVID-19疫苗[41]。 店鋪如已領有售賣冰凍甜點的冰凍甜點許可證,若在店內裝設軟雪糕製造機,須另行申領冰凍甜點製造廠牌照,纔可使用軟雪糕製造機製造軟雪糕。 非瓶裝飲料是指那些調製供即時飲用 ,無須盛於密封瓶、罐或其他容器的飲品,例如鮮果汁、以濃縮果汁或糖漿稀釋的飲品、豆漿等。
面對近期醫護流失率上升,醫管局8月19日表示,有意將員工退休年齡延至65歲,並計劃於9月底醫管局大會提出,冀挽留合適人才。 如生意或業務涉及任何為卡拉 O K 用途而開設、經營或使用的地方,而該地方位於已根據《食物業規例》 ( 第 132X 章 ) 獲食環署署長發給食肆牌照的處所內,則有關生意或業務必須向食環署署長申領卡拉 OK 場所許可證。 所有透過網站或網上平臺帳戶售賣或要約出售的受限制食物,須由認可供應商預製、預先包裝和供應。 1975年,港府進行行政區劃重整,摩星嶺以南的西區及原屬東區的赤柱和石澳另組成南區,「中區」和剩餘的「西區」則合併為「中西區」。
被打錯科興疫苗的男子表示自己因為患有血癌,所以選擇接種保護率高的復必泰疫苗來保障自己,而他的主診醫生得悉他打錯針後感到震驚,並表示他應重新接種復必泰疫苗,不過該名男子表示他希望到家鄉蘇格蘭旅行,因此可能仍會接受第二針科興疫苗。 上環東華醫院2025 特區政府發言人承認發生「打錯針」事件,並就事件道歉,但又聲稱事主當時同意打針,發言人稱會提示各接種中心小心核對預約人士及預約疫苗種類的資料,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負責營運九龍灣體育館接種中心的外判承辦商「中卓醫務」拒絕評論「打錯針」事件,媒體查閱資料發現中卓醫務是由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曾華德主理,而曾華德是藝人曾華倩的兄長[245]。
1958年,政府修訂有關條例,訂明文武廟廟宇及嘗產收益,除用於每年供奉神祀、重修廟宇及擴建嘗產外,亦將用以開辦學校教育華人子弟、資助香港華人慈善事業及擴充東華三院發展醫療服務。 多年來,文武廟經多次重修,於1994年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更於2010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根據醫院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已接種疫苗的染疫死亡個案,有1292人(87%)打科興克爾來福疫苗,184人(12%)打BioNTech復必泰疫苗,港大專家何栢良引述醫學期刊表示,基於醫學實證,強烈建議為所有長者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76]。 何栢良又表示長者即使只接種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已可降低死亡率達到5成,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則要打3針,最少要三個月後才能降低死亡率,而且科興疫苗的抗體下降得太快,需要持續補針,所以應盡量安排長者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77]。 負責統籌疫苗接種工作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稱,由BioNTech安排另一藥廠百特國際(Baxter)協助生產的新一批30萬劑復必泰疫苗將於4月2日運抵,可於4月5日重啟接種復必泰疫苗[35]。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因包裝問題而要封存的兩個批次合共有130萬劑[36],梁稱既然是藥廠處理疫苗疏忽便應負起責任,收回這兩個批次,並以新批次替換,認為政府及代理商應該跟進[37]。
至於在9月以前完成接種的人士,亦可前往任何一間接種中心(設於私家醫院的除外),更換新版本的「針卡」。 已接種疫苗的人士同時亦可經「智方便」和「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查閱, 下載及列印新版本的疫苗接種紀錄。 從2021年6月起,各中、小學可安排師生集體前往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注射復必泰疫苗,而政府會提供旅遊巴士接送。 當中,首批26名來自粉嶺官立小學的師生及家長(學生佔17人),於同月21日下午前赴接種,成為全港首批參與集體預約接種的人士[164]。 上環東華醫院2025 計劃所提供的疫苗只提供予香港居民及駐港領事人員接種,並須要持有香港身份證、領事團身份證、持有申請香港身份證收據、豁免登記證明書進行預約登記,在接種時亦須要出示持有的上述身份證明文件。 計劃實行初期,持有上述證件以外的人士,包括訪港旅客及使用往來港澳通行證的訪港人士則不符合資格[136]。
上環東華醫院: 香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
香港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在2021年3月13日表示,香港政府或將採購第四款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供本計劃使用,預計為由Novavax開發的NVX-CoV2373蛋白質次單位疫苗[81],但至今仍未有進一步消息。 上環東華醫院2025 林鄭月娥於2021年11月11日到北角渣華道體育館接種科興疫苗第三針加強劑,同行的食物及衞生局長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也一同注射第三劑科興克爾來福疫苗,聶德權稱繼續打科興疫苗是因為他較喜歡滅活疫苗[63]。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均表示第三劑應接種BioNTech疫苗[64],因為抗體是越高越好,接種科興疫苗可能每6至8個月便要繼續補打加強劑[65]。
4月29日,BioNTech通知香港特區政府,涉及瓶蓋壓接瑕疵的批號為「210102」及「210104」的兩批疫苗應退回德國[38],並會安排其他批次替換。 上環東華醫院 不過有在8月已打針的長者認為這種做法不公平,也有市民稱不應選擇性派發禮券[289]。 上環東華醫院 為鼓勵香港市民接種疫苗,香港機場管理局於2021年5月尾宣佈將舉辦抽獎活動,供9月底前已完成接種疫苗的市民及機場員工參與,並將送出合共6萬張機票予得獎者(當中5萬張送予一般市民)[266]。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表示,僱員在工作期間受傷,不論曾否打疫苗,都在勞工保險保障的範圍,羅又稱工人在休息期間面癱,因為與工作無關纔不受保,但在工作期間跌倒屬於勞保範圍[239]。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樑子超表示,接種疫苗後有機會出現副作用,但一般都較輕微,要求工人接種後五日不能上班,缺乏科學根據,不建議職工接種疫苗的做法亦不恰當[238]。 一名67歲男子,先後在3月10日及4月7日,在屯門友愛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但在4月14日進行樣本採集後被驗出確診[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