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香滑濃鬱,湯圓皮Q且那厚薄度真的是拿捏得剛剛好,這樣的手工湯圓都是經驗累積成的功夫。 酒釀甜湯有發酵的甜酸之味,曾於公館臺一牛奶大王喫過酒釀雞蛋芝麻湯圓,不過酒釀的酸度較重,而蔡萬興的甜酸味結合的融洽,雞蛋也無任何蛋腥。 這裡上海菜飯不僅合我口味,酒釀芝麻雞蛋湯圓也非常好喫香滑,也發現店裡的招牌湖州肉糉更是充滿竹葉香,怪不得一整年從元宵節、端午節至冬至,買糉子、湯圓與元宵的客人很多。 飯BAR的經典料理,黑毛五花肉切薄片與小黃瓜一通沾點特製蒜蓉醬,椒麻幽香渲染喉間,完美展現川菜精髓。
- 話說我自己是感覺臺南三井Outlet沒有GUCCI、YSL等精品可以買有點可惜哈哈,原本還蠻期待想說來買個後揹包。
- 「THE上海」的菜飯不同傳統以砂鍋盛裝,而是精心壘成金字塔形狀,仍保有青江菜的清脆,每顆米粒裹層亮麗油光,鹹鮮金勾蝦米點綴鮮味,一口接著一口相當唰嘴、齒頰生香。
- 於是這天在葉公館當然也不想錯過這道菜,只是意外的水煮牛肉比想像中的要來的大鍋,還有些擔心飯不夠配呢!
- 而在自己投資開設〈申浦尚宴〉之前,李慶興則曾是〈紅豆食府〉與〈春申食府〉的行政總廚。
葉公館在臺北是小有名氣的上海菜餐廳,主廚葉師傅是上海人,久居海外一段時日,最後來到臺灣開啓了葉公館。 抱著挑戰的心情進來,結果意外每一道都很具特色也很有底子,是家耐喫的餐廳,唯一缺點就是廚師才一人,需要一些時間等待,若桌數多可能就要等一陣子,這天還有很多想喫的沒點,感覺又可以來約一攤了。 這鍋水煮牛肉一上桌就飄著陣陣香嗆氣息,看那紅通通的色澤,儘管不特意的去嗅那香氣,也令人垂涎不已。 上海菜飯臺北2025 雖是來自川菜中的傳統料理,我卻在上海旅行時時常能見到這道水煮牛肉,也許是川菜的普及,又或是上海人也特別愛這樣的重口。 與上海的房東聊起這道菜,她便說因為大家都很愛喫,所以漸漸的就成為餐館裡缺不了的菜單,有時家裡也時常會做。 第一次來到葉公館時,朋友就和我大大推薦這道菜,也是在初嚐時就很是喜歡,於是再訪也不想錯過。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美食●南麓….
不過我總覺得有種去日本或是大創買的那種炒飯料的味道,就是打開是一包一包的調味粉,有很多種口味,什麼螃蟹啦、鮮雞啦之類的,加進炒飯之後炒一炒都會很好喫的那種。 當然必須說他們的美乃滋的口味有別於一般熱炒店的廉價,質感許多;並且鳳梨選用的也是新鮮鳳梨,甚至有牛奶鳳梨的甜香,但我覺得終究是想像出來的口味,我覺得沒有到相當出色。 上海菜飯臺北 剁椒魚頭看起來紅通通的但喫起來並不會太辣,應該是有有將辣度降低許多,酸辣泡椒與豆瓣只是讓其香氣特別明顯,但辣度並不會太過,應該算是微微辣的感覺,魚頭是用鰱魚肉,喫起來並沒有太多的土味,但整體的辣椒跟醬汁配飯還不賴。 醃漬過的手切的特選里肌肉,加入獨方甜麵醬大火快炒而成的京醬豬肉,入口鹹甜溫潤且帶有淡淡的陳皮香氣,單喫、下飯都很合適!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菜飯臺北2025 上海菜飯臺北2025 果真這菜飯入口不如以往喫到的油膩感,喫到的是高湯帶來的濕潤感,卻又不過於軟爛,整體口感是相當清爽的。
- 熱飯中口口皆是豬油柔和的甜香,還有青江菜刻意切段而非切碎纔有的清脆口感,自製的豬油好不好喫皆在此時做了成敗。
- 上海開胃菜中最具代表、做工複雜即是「蔥㸆鯽魚」,挑選肥美多蛋約巴掌大的鯽魚,先以中火煎炸至雙面金黃後備用,將蔥、薑、蒜等辛香料入鍋爆香,放入鯽魚,再倒入紹興酒、鎮江醋、冰糖、白醋、醬油等,及祕製醬料以小火慢燒使其湯汁滲透食材,最後再以大火收汁。
- 不走驚艷華麗之路,用拌的菜飯樸實卻是讓人思念回味的家常味,平時家裡挑嘴的小客人居然也把菜飯喫光,她說這飯真好喫,讓我好意外。
- 《葉公館滬菜》掌廚的真的是葉師傅,本身就是上海人,所以其餐廳的料理就是上海本幫菜為主,《葉公館滬菜》位置就在遠企附近的安和路上,從捷運信義安和站2號出口走過來大約是10分鐘,開車來的話附近就有付費停車場,店門口看起來相當低調,很有味道。
葉公館的無錫排骨煮得軟嫩,一咬即爛、即化,倒是醬汁偏鹹些,所以很是適合配著菜飯一同享用。 上海菜飯臺北 這天用完餐點正要離席,廚房走來一位面帶親切笑容的廚師,一桌一桌的詢問客人品嚐感受,雖說不確定,但我想那位可能就是主理人葉師傅吧! 再來是四川傳統名菜〈雞豆花〉秉持「喫雞不見雞」的概念,手工除去雞胸肉筋膜,剁碎放入高湯再添蛋白凝固,經慢火細熬一天,待澄清即能品嘗味鮮可口的清透料理。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菜飯臺北2025 上海菜飯臺北 如果不喫牛,不妨試試同為招牌的〈脆皮小豬手〉經滷製萃取膠質、即以高溫油炸,上方灑白芝麻與自製辣椒粉,外酥內彈的香辣滋味,適合配碗白飯。 臺南三井Outlet美食餐飲共約40家,佔總店鋪的兩成,對於很愛喫的臺南人來說絕對是福音,1~2樓都是單店,3樓則是美食廣場,選擇性相當豐富,不過人潮真的很多排隊難免。 上海菜飯臺北2025 我們這天開門時就在門口排隊,一進來直接衝去喫北海道Suage湯咖哩避免等太久。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菜臺北6大分析
幸福感是來自於不知道自己是在喫蟹還是在喫麵,這樣的滿足也讓我想起去年在老吉士裡喫到的蟹粉,也是又濃又厚的蟹肉蟹黃啊。 葉公館是有著精緻度、優雅氛圍的上海菜館,每一道菜口味上都表現的不錯,就是有幾道重點菜色份量較少了些,不過下回我還是會考慮再次造訪,因菜單上還有許多想嘗試的菜色,也能以這一道道精巧佳餚,稍稍消解那對上海菜的饞與思念。 任何的移民美食多半會因為移民後市場限制的關係,所以在菜色上就定著了下來,就像美國人能認識的中國菜就那幾道,所以美國中國餐廳賣的都大同小異。 用人類學的文化擴散論來說,當一個文化特徵從中心散播出去,文化中心可能已經產生變化,但散佈出去的可能反而還保留了中心最早的特色。 「隆記上海菜飯」口味上和「新吉士」比較,即便菜色相同,但口味上殊異,新吉士還感覺比較新潮些,精緻中看得出來上海人口味上的變化。 反之,「隆記」似乎還與「小白樺」接近些,可以讓人感覺到老上海的味道,依舊是濃油赤醬,在老老的盤子上,沒有太精緻的擺盤,只有最直接的好味道。
臺北濟南路上的40年老店上海鄉村,以美味的江浙料理成為老臺北人們喜愛的聚餐餐廳。 最近更是將上海鄉村菜單推薦菜色做成了料理包,也推出2-3人的中秋小飯桌套餐,中秋節或年節宅配到家後隨時都能喫到好喫的上海菜,輕鬆的加熱方式,最多20分鐘就能把餐廳搬到自家桌上。 上海菜臺北 店面並不顯眼,暗色窗戶與木頭招牌,配著整條路上的鬱綠,讓我念起了在上海法租界的本幫菜館老吉士,我想夜晚打上街燈時,這兒肯定是更美一些。 店面並不顯眼,暗色窗戶與木頭招牌,配著整條路上的鬱綠,讓我念起了在上海法租界的本幫菜館老吉士,我想夜晚打上街燈時,這兒肯定是更美一些。 第一次喫上海隆記菜飯是在唸研究所時期我的伯父帶我去的,那時對於美食還不是很懂的我,就覺得這一家怎麼這麼特別,開在小小的巷子裡,店面看起來舊舊老老的,裡面卻塞滿了人,而且年紀普遍偏長。 喫到菜後更感覺驚訝,雖然我們家常喫到上海家庭料理,但這種只有館子裡纔有的「濃由赤醬」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菜飯臺北: 臺北101【THE上海】飯BAR x 上海鄉村 全新時髦上海菜 信義區市貿101站美食 @蛋寶趴趴go 0則留言
此冷盤的燻魚竟如此合口味,那夾筷子的手沒停過似地,不停將這燻魚送往口中,好喫! 上海菜飯臺北2025 而我原先以為這樣的冷盤菜是需成年人才能明白其美味,直到見了小男孩狂夾燻魚入碗中,才發現原來連小孩都偏愛此菜。 今天跟老婆一家人到葉公館慶生,幫岳母、姊姊跟老婆一起慶祝生日,餐廳是老婆弟弟訂的,是近年來頗負盛名的上海菜餐廳。
上海-這片融會文化及時尚品味的都市,以蘇、淅、滬名菜譽滿天下,其經典菜式早已馳名中外。 濃赤的醬油色,油亮的質感,微帶甜的味道,實在是好看又好喫,鴨肉不柴也不過於肥膩,配飯或外帶回家當下酒菜都很不錯。 用餐環境還蠻明亮的,另一側是開放式的廚房,正在拍照時服務人員有告知不能拍到廚房,所以就不多做環境介紹了。 《葉公館滬菜》雖然不是以川菜為主,但這個口水雞做得相當不錯,口味上算是比較溫和一些,但還是很重口味,辣汁非常的香也很適合配飯,雞腿跟紹興雞一樣都有先冰鎮過,所以雞皮的部份喫起來很Q,雞肉緊實卻不乾柴,底部還有配上涼皮,沾上紅汁整個味道很豐富。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菜臺北: 臺北行天宮美食|盧記上海菜館.家常菜色值得一嘗
最後必推薦則是經典江蘇傳統名菜「東坡肉佐荷葉夾」,特選三層瘦肉肥瘦均勻的五花肉經「白滷」處理以燙水和煮沸去除肉的腥味後,浸入醬油、料酒、冰糖、豆鼓等調味料,細火慢燜3小時使醬汁滲入肉質。 將帶有均勻油花與瘦肉的肥美東坡肉夾在荷葉包餅裡,搭配些許蒜苗及香菜送入口中,甜中帶鹹完美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每道520元。 其餘特色美饌還有西紅柿清蒸無骨牛肉、怪味荷包蛋、提著燈籠找松阪豬、跳跳軟殼蟹等,以真材實料和慢火細工展現道道美味,滿足饕客們味蕾新體驗。 廣為人知的庶民美食「上海菜飯」,將金華火腿、蝦米及青江菜切末並爆香,依序加入金華火腿雞高湯、白米及些許調味入砂鍋蒸煮,約莫10分鐘準備起鍋前,龍主廚加入紹興酒使菜飯增添酒香風味。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菜飯臺北2025 上桌掀鍋撲鼻而來的是鮮香鍋氣令人垂涎三尺,入口品味其鹹香火腿、鮮脆菜末,與吸附油香鮮湯、粒粒分明Q彈飽滿的米飯融合交織,完美展現經典好味道,每道280元。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菜臺北: 中菜控開喫!新開店《THE 上海》進駐臺北101~復刻上海菜首推烤方佐美人茗、鞦韆晾肉架!
選用150kg以下的臺灣黑毛豬,只取左右下腹各30公分的豬肉,佐上主廚祕製醬汁悶燒至7分熟,送進冷凍庫,客人點餐時再拿出來悶燒。 它的廚房正對著上上咖啡的後面,所以上上與隆記在午餐與晚餐時段有合作商業餐–炸排骨菜飯、白菜炒年糕,搭配上上的咖啡。 上海菜飯臺北2025 上海菜飯臺北2025 幾年下來,上海隆記菜飯依舊是我在臺北想喫上海菜時最好的選擇,雖然價錢偏高了些,但還是算打牙祭時首選之一。 上海菜飯臺北 到了美國之後,自己開始下廚請客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所熟悉幾項菜色的也是這些上海菜,獅子頭、炒年糕、醃篤鮮、上海菜飯、鍋粑蝦仁都曾經被我端上桌拿來招待朋友。 雖然我做出來的口味遠比不上這道地的上海館子,但總是一種鄉愁的抒發,牽連著我臺北人生的記憶。
上海菜飯臺北: 臺中漢來海港 / 飲品專區
上海老菜〈豆瓣酥〉,傳統作法是將蠶豆料理成宛如蠶豆沙般呈盤,李慶興則是將煨燜過的老鹹菜與幹貝為豆瓣酥提味,並加了點高湯,使之變身為一濃湯菜,嘗來更柔滑稠綿順口。 上海菜飯臺北 飯BAR的經典料理,黑毛五花肉切薄片與小黃瓜一通沾點特製蒜蓉醬,椒麻幽香渲染喉間,完美展現川菜精髓。 第一道〈鹹蛋苦瓜〉先將蛋黃蒸熟,需攪拌至綿密後搭配雞高湯提鮮再炒製成蛋黃醬,淋於去除膜囊的條狀青苦瓜上頭,鹹度適中緩解古味。 用熱水燙的糯米作成的湯圓皮,Q彈且外層含光,再包入自家炒的芝麻餡,飽滿圓潤。 自從在上海寧波湯糰店和九如商號喫到了清湯做的湯圓,學著乖,往後到這類江浙餐廳點湯圓,都會點上酒釀口味,有時會請店家加上雞蛋來讓酒釀的甜酸變得更柔和。
上海菜飯臺北: 蟹黃獅子頭
雖紅棗糉本身已是熟糉,只是冷卻後放入冰箱冷凍,未在店內加熱,所以自己蒸的好處便是能夠掌控蒸的時間與軟硬口感。 紅棗本身的糖份遇熱溶解在圓糯米中,每口都是甘甜味兒,喫的時候想起那些甜糯米糕,尤其是小時候在行天宮前攤販買到,那一顆顆半圓形的糯米糕,上方還有顆龍眼的。 豆沙濕潤綿密,用自製豬油炒過的豆沙,讓溫和的紅豆香氣更添了分自製豬油的甜香,勻稱的內餡和細如沙質感的紅豆沙餡,如其名般,呈現了何謂豆「沙」。 只選圓糯米來做湖州糉,圓糯米浸泡過多時後還須以醬醃過,之後包入特地挑選的豬肉。
上海菜飯臺北: 上海排骨菜飯
松柏長青,好的,爆肝承認這是因為好奇菜的名字去點的,結果是一道好喫的涼拌菜,帶點微酸的醬汁搭配著脆口的白菜,時不時夾帶著香菜的氣味,一整個就是開胃。 上海菜臺北 麻婆豆腐倒是中規中矩,有幾分花椒香氣,卻絲毫不麻、不辣,如果再多些麻辣感,我想我會更愛這道菜。 也意外的這道前菜成為我當日最愛的料理,每日以烏溜(青魚)現做,魚皮的酥脆、魚肉的軟嫩以及醬汁的煙燻香氣都很迷人。 《葉公館滬菜》掌廚的真的是葉師傅,本身就是上海人,所以其餐廳的料理就是上海本幫菜為主,《葉公館滬菜》位置就在遠企附近的安和路上,從捷運信義安和站2號出口走過來大約是10分鐘,開車來的話附近就有付費停車場,店門口看起來相當低調,很有味道。
上海菜飯臺北: 臺北101【THE上海】飯BAR x 上海鄉村 全新時髦上海菜 信義區市貿101站美食 @蛋寶趴趴go
《葉公館滬菜》有收茶資費,一個人是最低是50元,店員是很推薦荔枝紅茶,但沒想到的是竟然可樂也可以算茶資,所以每人一罐可樂,還蠻爽的。 我是布雷克,愛美食愛旅行的女兒控老爸,一生只活這麼一次,所以我們值得瘋狂去冒險,走吧,跟我一起踏上世界的旅程吧。 上海菜飯臺北2025 上海菜飯臺北2025 李師傅的禿肺只採草魚的肝與魚膘,並以紅燒下巴的調味來燒製的這道黑胡椒禿肺。 吻仔魚也特選大隻一些,瓜仔仁也是飽滿大顆,加了蔥末辣椒鹹香滋味很不錯,配茶下酒都很合適。 上海菜飯臺北 二樓有兩個半開放的包廂區,窗外就是車水馬龍的信義路,但因為採用氣密窗,用餐期間一點都感受不到外面的吵雜。
上海菜飯臺北: 推薦影片
葉公館的菜飯倒是多了許多配菜,除了基本的青江菜外,還加入杏鮑菇與黑松露,喫起來口感變得豐富,滋味也不錯。 上海菜飯臺北 較可惜的是,現蒸的菜飯需要時間,所以當其他菜餚都已上桌的時候,卻沒有菜飯相搭。 飯裡有三個配菜但鴨腿飯多了片豆乾,份量真的很多口味比較淡不會油鹹,米飯也給的很足但口感比較乾要配湯;主菜部份,我覺得都滿不錯喫,鴨腿肉很紮實而且也很巨大,三寶飯的主菜我覺得雞肉較好喫,下回想點偏肥點的叉燒來試試。 餐點內容為飯類為主,有燒臘、炒飯、燴飯之外,還有港式炒麵與臺式炒麵,並可單點蔥爆牛肉與炒青菜,平均單人消費大約在NT150左右,價格十分地平實。 本身距離宜蘭火車站與幾米廣場大約10分鐘的步程,途中還會路過我的母校中山國小,原店主是現任老闆的表姐,算是在地相當有名的老字號了。
上海菜飯臺北: 臺南三井Outlet交通&停車
李慶興師承50年代蔣公御廚、〈復興園〉主廚唐永昌,出道後被來來飯店創辦人蔡辰男請去實驗廚房〈隨園〉掌杓,其後又先後擔任來來大飯店俱樂部,以及〈逸香園〉等餐廳主廚。 而在自己投資開設〈申浦尚宴〉之前,李慶興則曾是〈紅豆食府〉與〈春申食府〉的行政總廚。 上海菜飯臺北2025 上海鄉村的申江燻魚為本幫菜(上海菜)之作法,將於肉酥炸後以醬汁煨煮,特製的獨門醬汁完整融入了炸的香酥的魚塊上,鹹甜夠味,尾韻更透出一絲酸香,因使用鎮江醋,所以酸爽好喫,一點也不嗆。 《THE上海》位在臺北101四樓,是由「上海鄉村」攜手時髦中菜「飯BAR智作」打造的全新品牌,將一道道正宗上海菜升級,變身成更有趣、更新潮的菜色,肯定是愛喫中菜的各位,必訪的新名單之一。 他們的豆腐真的都處理得很好,麻婆豆腐香麻嫩又燙口,花椒香氣非常濃鬱且舒服,很不錯的麻婆豆腐,可惜麻有餘而辣不足,所以沒有到非常驚艷。
紅蓮魚有「清蒸、紅燒、幹燒」三種喫法,我們選擇了清蒸的方式,最能喫出食材本鮮的鮮美! 然而這樣整棟的餐廳內部是有配置電梯的,這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輩們,真是很方便! 申浦尚宴位於熱鬧的信義路上,由捷運信義安和站2號出口走來約3分鐘即可抵達。 紅黑白配色的招牌高達五層樓,配置一~四樓的座位區及包廂,而五樓是廚房重地。 「申」是上海的別稱,「浦」則是上海宋朝時的古名,店名直接點出上海經典菜色盡在此地。 恰到好處的微醺,是完美宴席最好的催化劑,這次「THE上海」與長榮集團旗下,知名的長榮桂冠葡萄酒坊合作,精挑細選三支醇酒讓我們品飲,無一不是最適合搭配「THE上海」餐點的一時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