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指,事件發生於傍晚6時許,該名女生被指古箏太大,不獲進入月臺。 大圍火車站2025 該相片在網上瘋傳,隨後網民亦紛紛抨擊港鐵處理乘客攜帶大型物件的條例時「雙重標準」及「執法不公」。 他們以水貨客事件作比較,指港鐵對水貨客寬容,卻嚴禁乘客攜帶大型樂器上車。 大圍火車站2025 有網民亦隨即在facebook上載多張攝於港鐵車廂的相片,相中可見乘客帶着洗衣機甚至關刀、長槍等上車,但未見有職員阻止,有網民質疑港鐵雙重標準,欺善怕惡[19]。 有網民亦隨即在facebook上載多張攝於港鐵車廂的相片,相中可見乘客帶著洗衣機甚至關刀、長槍等上車,但未見有職員阻止,有網民質疑港鐵雙重標準,欺善怕惡[19]。

九龍巴士46X線嘅輔助線,提供大圍、美田邨、美松苑同美林邨去葵涌嘅巴士服務,只晌平日朝早繁忙時間提供單向服務。 於2020年4月27日投入服務,途經隆亨邨、新翠邨、美林邨、城門隧道及荃灣,只限往顯徑方向途經此總站。 於2017年7月9日投入服務,提供全日往返秀茂坪、寶達邨、安達邨、安泰邨、四順、彩雲邨、彩虹邨、大老山隧道、沙田圍路、沙田市中心、美林邨及大圍的服務。

大圍火車站: 車站象徵

公共運輸交匯處在歡樂城舊址南面興建,與大圍站擴建部份相連,政府還興建了連接村南道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的行人隧道,方便大圍居民前往車站。 2001年,配合馬鞍山鐵路(馬鐵)動工,大圍站週邊開始進行擴建工程。 2003年12月24號,大圍站擴建部份局部啟用,當中只有非馬鐵主體建築部份啟用,而家嘅A、B、C出入口亦啟用。

  • 提供大埔工業邨、大元邨、大埔墟、廣福邨往來大埔公路(大埔滘、香港中文大學)、沙田源禾路、乙明邨、美林邨同大圍嘅巴士路線,係唯一一條全日以呢個總站做終點站嘅巴士路線。
  • 於1983年9月11日投入服務,途經大圍站、美林邨、沙田市中心、瀝源邨、禾輋邨、沙田第一城及威爾斯親王醫院。
  • 由於月臺上的前九鐵直立式站牌與車站色系同是深藍色,港鐵公司當時並沒有換上新站牌(反之上水站的直立站牌則有),也沒有貼上代表東鐵綫的橫線及圓圈。
  • 隨後政府於翌年發佈《鐵路發展策略》中提及會優先興建該鐵路,並定位為與九廣鐵路-英段的支綫。

4個出口位於美田路東北面的主要大堂,3個位於美田路西南面,東鐵綫月臺上,其餘1個位於圍方,屯馬綫月臺上。 他指出,從首日參觀者看,包括年輕人及一家大小,客源以新界西北區為主。 為吸引投資者入市,該盤夥拍Indigo為選用建築期付款方法買家提供傢俬套餐優惠或1萬元折扣。 Indigo 大圍火車站2025 大圍火車站 Living業務發展總監莫麗賢表示,首張價單的開放式至三房單位可獲贈5至16件傢具,會於收樓前送到單位內。

大圍火車站: 香港巴士大典

新月臺閘門將會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是港鐵首次採用國產月臺閘門。 「木頭站」時期的大圍車站駐站職員不多,由沙田站站務經理同時管轄(直至90年代)。 大圍站是東鐵綫及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東鐵綫列車,往返上水、粉嶺、大埔、沙田、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或過境往深圳市,或乘搭屯馬綫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現時只有屯馬綫南行(往屯門方向)及東鐵綫南行(往金鐘方向)互相轉乘的乘客可以直接通過斜道轉車,其它轉乘方向的乘客均需途經地面大堂。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的早上繁忙時段,南行東鐵綫列車需要在此站接收從馬鞍山綫轉車的乘客,離開此站後便似沙甸魚一樣前往九龍塘站,可能要輪候多於一班列車才能登車,此段亦是東鐵綫最繁忙的路段。 大圍火車站 由龍運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聯和墟、粉嶺南、上水、太和、大埔中心、大埔墟及廣福來往香港國際機場、機場後勤區及東湧市中心的通宵巴士服務。 由龍運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聯和墟、祥華、上水市中心、上水站及落馬洲來往香港國際機場的通天豪華巴士服務,於2015年9月30日起投入服務。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是277E的特別班次,提供上水、清河邨及粉嶺南來往鑽石山、新蒲崗、九龍灣、牛頭角、觀塘等地的特快巴士服務。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於每日早上及下午部份時段提供服務,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大圍火車站: 大堂

2008年末期,港鐵公司為東鐵綫各非過境車站月臺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臺殘舊的觀感。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東鐵綫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車站代表植物,為月臺橫樑及柱子翻上月臺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植物的圖案、車站附近建築物、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或更換成港鐵化直立式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等。 此站被配色為深藍色(基於2004年新建及翻新部分),主題植物為鬱金香,街景為沙田車公廟。 由於月臺上的前九鐵直立式站牌與車站色系同是深藍色,港鐵公司當時並沒有換上新站牌(反之上水站的直立站牌則有),也沒有貼上代表東鐵綫的橫線及圓圈。

  • 原有大堂同日封閉進行改建工程,並將車站主題顏色由黃色變成深藍色。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悅琴)新地夥港鐵合作發展的天水圍輕鐵天榮站YOHO WEST本週一以折實平均呎價10,888元公佈首張價單共280夥後,前日首度對外開放示範單位參觀,昨日開始收票。
  • 第2代大圍總站設有2個入口,分別位於美田路和車公廟路,其中以美田路入口的站位採用U形設計,從車公廟路進入的巴士則單向西行,巴士統一在美田路駛出。
  • 車站有人民幣找換店、各大銀行嘅自動櫃員機、衣履、書籍、食品、公共事業、快餐店、銀行、理財服務及便利店等商店及自助服務。
  • 由車站步行只需兩分鐘到達澳門賽馬會,本站亦結合氹仔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
  • 該路線在2022年10月3日起改為不再使用此站的986線,同日起新巴798P線投入服務,往返此站及將軍澳工業邨。

另有一條二十四小時全日開放的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及公共交通交匯處。 巴士總站配備多組平行式乘客候車月臺暨停車處,兩個入口分別設於美田路和車公廟路,其中美田路入口的站位採用U形設計,從車公廟路進入的巴士則單向西行,並統一在美田路駛出。 使用交匯處的車輛由車公廟路東行駛入,離開時左轉美田路,經車公廟路迴旋處離去;唯獨281、B8及R42線會使用北面出口返回車公廟路東行[註 大圍火車站 1]。 於2010年7月26日投入服務,途經沙田市中心、秦石邨、大圍、尖山隧道、昂船洲大橋、長青邨、長康邨及長亨邨,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為首條來回程途經青沙公路的巴士路線,只限往青衣站方向途經此總站。

大圍火車站: 位置圖

後來由2017年3月4日起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來回程並改行呈祥道、葵涌道及青衣南橋,不再途經昂船洲大橋。 在1976年8月25日熱帶風暴愛倫吹襲香港期間,沙田一帶出現豪雨,沖毀了九廣鐵路英段橫跨城門河的11號石拱橋橋躉,路軌下陷,九廣鐵路往返旺角車站至沙田車站的列車服務被迫停運。 大圍火車站2025 大圍火車站 九廣鐵路局在現時大圍站的位置設立臨時車站,並開行緊急接駁巴士往返臨時站及沙田站。 直至同年10月4日,11號橋重建完成,鐵路亦恢復正常,故臨時站並同樣拆除[8]。 在1976年8月25日熱帶風暴愛倫吹襲香港期間,沙田一帶出現豪雨,沖毀了九廣鐵路英段橫跨城門河的11號石拱橋橋墩,路軌下陷,九廣鐵路往返旺角車站至沙田車站的列車服務被迫停運。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車公廟路「大圍站」巴士站,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大圍火車站: 上水轉車站

其後在站外落地玻璃幕牆抗議,亦被7至8名港鐵職員包圍,港鐵職員指該地面範圍都屬港鐵範圍[17]。 不過,由於屯馬綫一期的擴建部分是按照沙中綫「原來方案」全綫通車的需求而興建,因此本站不會有大型擴建工程,只是將2號月臺及3號月臺之間通道加裝欄杆以分隔兩方向人流,並將3號月臺一條扶手電梯改為上行,而4號月臺一條扶手電梯改為下行。 大圍站附近有多個住宅及學校,又是東鐵綫及屯馬綫其中一個轉車站,因此此站在繁忙時段人流十分龐大。

大圍火車站: 路線資料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及清河邨來往九龍灣、牛頭角、觀塘等地的特快巴士服務。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粉嶺南往來梨木樹、葵涌、荃灣的特快路線。 前身為早晨特別線278P,於1996年3月15日起投入服務,後於1998年11月1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改稱278X。

大圍火車站: 月臺類型

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採用環狀設計,巴士同埋專綫小巴統一晌車公廟路入、美田路出,站入便有緩衝區畀巴士停車用。 根據政府規劃,第二代巴士總站都係公共運輸交匯處嘅一部份,嗰個站臨時搬向南便,以配合工程進行。 公共運輸交匯處晌歡樂城舊址南便起,同大圍站擴建部份相連,政府重起咗連接村南道同埋公共運輸交匯處嘅行人隧道,方便大圍居民行去車站。 配合馬鞍山鐵路南面總站選址大圍站,此站在2001年至通車期間進行了擴建工程,包括新建馬鞍山鐵路月臺及擴建大堂,本站車站色系由原有的綠色改為現有的藍色。 上水轉車站(英語:Sheung Shui Interchange)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的區域性大型巴士總站及轉車站。 現時有12條巴士路線以此處為總站,有29條巴士路線途經此站, 大圍火車站 另外亦有12條小巴路線。

大圍火車站: 出入口

大圍站共設4個側式月臺,其中2、3號月臺以四條斜道連接,方便往市區方向的東鐵綫及屯馬綫乘客互相轉乘。 大圍火車站 臺北車站為三鐵共構車站,來此乘車的人流多,包含外國旅客、上班族、學生等,因此是臺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不過昨(23)日,有人發現在臺北車站地板上竟有一坨坨的大便,臭氣逼人,且該地恰好位於臺鐵、高鐵、捷運三鐵服務範圍的交會處,因此三方單位在現場商量該由哪方負責清潔。 滇藏鐵路麗香段的開通,結束了香格里拉不通火車的歷史,4.5小時即可從昆明直達香格里拉,亦激活了香格里拉以及沿線的旅遊。

大圍火車站: 途經路綫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佈,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從露天總站至現在的室內總站,使用大圍站巴士總站的路線變化不大。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主要功用依舊是顯徑居民轉駁鐵路的車站,以此為總站的巴士路線不多。 九巴72A線自初代總站啟用開始一直留守於大圍,曾是唯一以大圍站為總站的全日巴士路線;近年才開辦全日路線88及繁忙時間路線82B、82D及288C以此為起訖點。

大圍火車站: 車站舊稱

工程包括在大圍站A出口、車站1、3-4號月臺範圍加設扶手電梯連接其商場項目「圍方」的新出入口[29]。 大圍火車站 大圍火車站2025 而目前相關工程只在車站3號月臺加設扶手電梯,並於車站加建H出口連接圍方3樓[30]。 大圍站以南設有一個大型的公共交通交匯處,乘客可利用地面行人通道進出車站。

1982年12月24日由73線分拆出來,編號為73A;再於1983年7月16日配合當時的九廣鐵路全面電氣化更改名稱為73K。 第一代巴士總站於1978年開始運作,當時大圍站尚未興建,大圍一帶的人口也不算多,九巴72A、85及88B線開辦時都是於大圍道泊街,站位鄰近今積德里巴士站,總站名稱為「大圍」。 乘客透過使用「行程指南」,直接點選起點和目的地車站後,即時顯示多項港鐵重要旅程資訊,包括車費、建議路綫、預計乘車時間、轉綫站、轉綫指示及月臺編號、起點站服務時間、頭班車及尾班車資料等便會即時顯示。 於2022年10月3日投入服務,途經日出康城、百勝角、清水灣半島、將軍澳市中心、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大老山隧道、沙瀝公路、沙田圍、沙田市中心、美林邨及美松苑,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第2代大圍總站位於大圍站現址以南、大圍歡樂城(原稱「青龍水上樂園」)以西南,於1986年隨大圍站永久車站開放而啟用,總站名稱為「大圍火車站」,是一個坑狀露天車站。 第2代大圍總站設有2個入口,分別位於美田路和車公廟路,其中以美田路入口的站位採用U形設計,從車公廟路進入的巴士則單向西行,巴士統一在美田路駛出。

大圍火車站: 車站周邊

1976年8月25日颱風艾倫襲港期間,豪雨將現時大圍站東面橫跨城門河的11號橋沖塌,列車服務因而受阻,九廣鐵路(英段)被分為南、北兩段。 此站亦設有失物及乘車優惠辦事處,處理包括傷殘人士車費優惠事宜;惟該處只設扶手電梯及樓梯來往地面,輪椅使用者須經車站已入閘區往返該處。 大圍火車站 於2003年12月24日啟用的主要大堂採用挑高式設計,上面只有四條連接2、3號月臺的斜道遮蓋。

鄧氏續指,圍方自今年7月開始試業至今,獲不少顧客及商戶的支持,現時已接近全數租出,隨著新建的H出入口啟用,圍方亦正式全面營業,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及優質的購物消閒體驗。 港鐵物業及國際業務總監鄧智輝表示,集團本著「鐵路加社區」的發展概念,以鐵路為骨幹建設可持續發展社區,早在物業發展項目的規劃階段已計劃於大圍站加建出入口,以加強車站及上蓋物業與社區的連繫。 當港鐵發生事故時,緊急接駁巴士在大圍站的指定上落客點亦是設於交匯處。 提供大埔工業邨、大元邨、大埔墟、廣福邨往來大埔公路(大埔滘、香港中文大學)、沙田源禾路、乙明邨、美林邨同大圍嘅巴士路線,係唯一一條全日以呢個總站做終點站嘅巴士路線。

於1983年9月11日投入服務,途經大圍站、美林邨、沙田市中心、瀝源邨、禾輋邨、沙田第一城及威爾斯親王醫院。 本路線提供來往大埔工業邨、大元邨、大埔墟、廣福往來大埔公路(大埔滘、中文大學)、沙田源禾路、乙明邨、美林邨及大圍的服務。 大圍站(粵拼:daai6 wai4 zaam6;英文:Tai 大圍火車站 Wai Station)係港鐵東鐵綫同屯馬綫一個架空車站,喺沙田區大圍富嘉花園對開嘅位置,喺1983年8月15號開。 大圍火車站2025 2015年9月,有港鐵前員工指出,大圍站向來屬執法嚴謹的車站,因負責執行港鐵附例的顧客服務及收益保護隊(查票組)的其辦公室正是位處此站。 查票組無論出動或上下班也會經過車站,故市民在大圍站被他們截查的機會率也最高[18]。 屯馬綫(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中的啟德站至紅磡站)全綫通車後,本站及紅磡站均為東鐵綫及屯馬綫的轉車站。

大圍火車站: 車站主題

啟用初期曾使用綠色為車站色系,馬鞍山綫通車後改為現時的深藍色。 大圍火車站2025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悅琴)新地夥港鐵合作發展的天水圍輕鐵天榮站YOHO WEST本週一以折實平均呎價10,888元公佈首張價單共280夥後,前日首度對外開放示範單位參觀,昨日開始收票。 新地代理總經理胡致遠表示,該盤首日單日錄逾4,000參觀人次,料首日收票情況理想,有機會今日或週末加推單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