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於伯朗大道的筆直、讓人一眼看透風景,天堂之路的蜿蜒,讓人看不透。 臺東大坡池 高中那年,我在北部念書,一位跟我很要好女同學在某回暑假前夕跟我閒聊,我問她暑假有什麼樣的計畫呢? 這條路看起來以前是田裡的路,只是現在整修好了給觀光客騎腳踏車。 其中還有一個小型的木造建築,可以說是涼亭但是又有點矮,不能站立進入,或許可以說是農夫喫午飯、睡午覺的休息區吧。
- 大坡池位於池上鄉,為花東縱谷最高點,是一處天然濕地,可供鳥類、魚蝦棲息繁衍。
- 另外,大坡池屬於平靜水域,所以比較不會受到風浪影響,不僅安全舒適,更是適合全家大小遊玩,但現場仍會參照現場狀況與氣象局指示進行調整。
- 大坡池面積廣闊約有20公頃,適合騎自行車繞一圈,也是鄉民休閒運動場所。
- 照片真的無法詮釋出現場看到的實景,只能說,親自前來纔有辦法體會。
- 池上鄉大坡池 1896年(明治29年)1月,日軍控制檯灣西部各地後,轉進臺東。
(1)於臺東市搭乘鼎東客運往池上、富里、花蓮方向的班車至於池上站,再循忠孝路南行,見指標右轉約500公尺即可到達池上大坡池風景區。 當初在網路上看見這間民宿時,蠻意外的,在池上這樣純樸滿滿的地方居然有間風格前衛的「英倫工業風」民宿座落於此,但又不是那種非常俗氣的英倫風民宿,是有個性與靈魂的。 走進屋內,格局保留著老房子的骨架,空間卻已經是裝設成現代感的帥氣風格,這原是一間近五十年的老房子,是男主人清譽親手改造後所創造出的住宿空間,名為「原來宿」,別名也是「原來是民宿」。 無論是買來送禮或者是自己品嚐,來一回池上直銷驛站讓人一網打盡所有池上限定商品。 09|每年七、八月時,大坡池為池上鄉公所舉辦「池上竹筏季」的活動會場,每個週末都提供傳統竹筏的相關活動給旅客體驗。 環湖步道很長,有閒情逸緻可以全部走完,沒有太多時間的話,最精華的部分是步道的前幾百公尺,最佳來訪時間是早晨與黃昏,太陽纔不會太大。
大坡池步道: 臺東三天兩夜行程規劃,人氣景點地圖、如何省時玩更多,必喫美食與住宿推薦!
另外好像也很多遊客回搭竹筏遊湖,不過我覺得到這的環湖步道散步最棒,或是騎自行車,慢慢的感受這片美景。 池上鄉位於臺東縱谷的南段,東西最寬約8.5公里,共包括了臺灣的三大地質區。 大坡池步道2025 西側為中央山脈地質區,東側是海岸山脈地質區,中央之池上平原則屬於臺東縱谷地質區。 1960年代板塊構造學說興起,臺東縱谷也就是臺灣所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縫合地帶。 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行政區改制為臺東縣池上鄉,原日本會社地及日本人私有地皆收歸國有。
「池上」這名字取的非常詩意,清光緒年間被稱為「新開園」,為「新開闢的田園」之意。 現代池上的原意指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故稱此地為「池上」。 池上之所以迷人,是當地的風景會隨著四季更迭變幻出迷人的風景色彩,使得許多人願意再次重訪,找回在城市中遺失的什麼。
大坡池步道: 許傑, 旅行圖中。
高中那年,我在北部念書,一位跟我很要好女同學在某回暑假前夕跟我閒聊,我問她暑假有什麼樣的計畫呢? 她說她要回池上跟外公住一段時間,簡單一句話,瞬間勾勒出我小時候的記憶。 能理解當時17歲懞懂的年紀對於鄉下的看法就是「無聊」,畢竟也習慣了城市熱鬧與便利,回到鄉下難免有些抱怨。 大坡池步道2025 大坡池的水源來自「新武呂溪」的伏流,也有部分來自於水田灌溉的溢流水。
瞭解大坡池的前世今生後,更對這得來不易的景色感到珍惜,是我們認為值得推薦的池上景點。 孕育出臺東縣池上鄉豐饒大地的溼地–大坡池,因為大陂池風景區不當的開發工程,已完工的硬體建設尚未使用即下陷毀壞,溼地的生態嚴重破壞,美景不再,池上鄉民珍愛的大陂池正一步一步邁向死亡。 大坡池原名「大陂」,又稱「大埤」,是內陸淡水草澤地,曾以「池上垂綸」列為臺東十景之一。 由於天然環境良好,因此動植物等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每逢夏季時可賞滿池粉嫩的荷花,而周邊更設有環湖步道與自行車道,大坡池景色優美宜人,適合放鬆休閒,是來臺東旅遊不可錯過騎鐵馬、放空的好地方。 大坡池步道2025 它北起臺北市,往東經過宜蘭、花蓮、臺東等縣,南下到屏東縣之楓港銜接臺1線。 1984年,其道路因拓寬及改善完成,該鄉之人民若是在縣內之短程活動,多改採公路,但長途旅程(例如從臺北至池上)仍採鐵路較多。
大坡池步道: 大坡池怎麼去?大眾運輸. 停車場
這次跟著我一起走在池上的季節稜線,本篇介紹池上一日遊:景點、美食、交通,我們一起閱讀池上景點之外的風景,感受人與風土之間的故事,這是我的池上旅行地圖。 臺東大坡池 池上車站為三等站,並不是每一臺普悠瑪及太魯閣都會停靠此站,加上自強號班次不多,後期選擇到池上的方式是先搭乘到玉里車站或臺東車站後,再換乘自強號或區間車,這是最快的方式。 不過她開心的接續形容:我們池上,剛插秧的時候總是一片綠油油,我都會騎著腳踏車去田裡找爺爺,無聊就去溪邊抓魚;記得小時候暑假尾聲,池上的稻子都成熟時,是一片金黃色,蜻蜓好多! 大坡池步道 真的很小,我要彎腰才能進去,不過對於農夫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午餐、午覺點。 大坡池步道2025 大坡池步道2025 在伯朗大道的中段,有個知名的金城武樹,邊跑步又邊被路人問說金城武樹在哪裡(很抱歉我也沒看過….),還好我出門前有做功課,可以正確指出前方左手邊的那一棵樹就是,再說,樹下一堆人排隊在照相,我想應該不用多做解釋。
- 2004年隨妻回臺定居的貝馬丁,在臺灣常散步、騎腳塔車,發現臺灣有很多反光鏡,於是他把這些反光鏡蒐集起來,做出《生命的反思》。
- 真的很小,我要彎腰才能進去,不過對於農夫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午餐、午覺點。
- 環湖步道很長,有閒情逸緻可以全部走完,沒有太多時間的話,最精華的部分是步道的前幾百公尺,最佳來訪時間是早晨與黃昏,太陽纔不會太大。
這邊往河邊跑,先是經過了一些年久失修的裝置藝術,有一個看來是鯨魚造型的小隧道,但總之這一塊區域就是一整個廢,並不值得久留,很明顯的中華民國公家機關會蓋新東西,但是不會保養它的結果(全臺灣好像到處都是這種範例)。 以下是由停車場往右行的步道景象,此處停了一些竹筏、獨木舟、龍舟,都是可以租借的水上遊憩設施,甚至連最近很紅的SUP立式劃槳也有。 05|大多時候,許多人會在池畔邊放風箏,那五顏六色的風箏點綴了池上碧藍的天空,那池上的風拉著小朋友,翱翔著童年。 寧靜中帶着悠閒,美麗樸素的景色裏富含了多種獨特的生態,踩着輕鬆的單車沿着環圳自行車道,碧綠的大坡池和亭亭於水中的荷花、棲息於此溼地的鳥兒,構成一幅悠然自得的風景畫。 夏天時的大坡池又是另一番風景,會有滿池荷花,現在只會看到零星一片片的荷葉。 池面就像一面超級大鏡子,所有的樹、山、天空都映照在水面。
大坡池步道: 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
大坡池湖內魚蝦豐富,池中春荷遍佈綻放,與湖面山口倒影爭豔,似是大自然恣意揮筆出的一幅風景名畫,早年便已「池上垂綸」名列臺東十景之一。 若想進行水生植物觀察、賞鳥、垂釣、騎自行車等休閒活動,粼粼波光、近樹成蔭的大坡池是旅人們絕佳的理想場所,抒懷徜徉於最愜意的湖光山色。 大坡池步道 大池豆包豆花豆漿店秉持傳統,以古法柴燒的方式製作,是臺東地區唯一的一間豆皮工廠。 大坡池步道2025 走進傳統工廠,豆皮像是絲綢般,一片片懸掛在木桿上,夾附的水分,在地心引力下緩緩落下,在風的吹撫下,熱氣伴隨縷煙,柔軟了視野,香氣隨之溢出來,滿了工廠的空間。 是天還沒亮的時候,工廠就開始上工了,五十多年的日子了,製作豆皮的光景都沒變。
大坡池步道: 停車場:
大坡池,原名大陂池,亦可寫作「大陴池」、「大埤池」或「池上大埤(陂)」[1],曾以「池上垂綸」的名稱列為臺東十景之一[2]。 大坡池為臺灣臺東縣池上鄉的一個天然湖泊,池域約28公頃,位於海拔262至269公尺,由於池上斷層所形成的斷層窪地[3]。 1910年(明治43年),臺灣總督府官方文獻所載面積為57甲(約56公頃),其後因挖大出水口以放水造田,目前面積已小很多。 大坡池步道2025 「走走池上」用一間屋齡60年的老房子鎖住了時光,半開放式空間設置成咖啡廳,同時也是工作室,迎接著在城市中迷失的旅人。
大坡池步道: 臺東大坡池: 住宿
民國89年後在許多民間團體、環保人士的努力下,政府開始進行共4年的環境復育工程。 復育後的大坡池有環湖步道和休憩涼亭,步道總長約3公里,延著湖岸步道漫遊或是騎腳踏車都是不錯選擇,吹著微風看著整片忘憂湖景超級愜意。 大坡池步道 LINE 購物是匯集購物情報與商品資訊的整合性平臺,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請務必點擊商品至各合作網路商家,確認現售價與購物條件,一切資訊以合作廠商網頁為準。 大坡池可不是什麼人工處理過的湖,而是真的天然的湖景,曾經以「池上垂綸」的名稱列為臺東十景之一。 大坡池步道 大坡池步道 大坡池環池騎腳踏車大概要40分鐘左右,如果是散步走路大約要1小時半~!! 臺東大坡池 這附近也滿多民宿飯店,而且都會提供腳踏車租借所以可以省一筆租腳踏車的費用喔。
大坡池步道: 建議旅遊時間
1919年(大正8年;民國8年),日本長野縣千曲川流域發生洪水,災民49戶移墾池上村。 池上鄉大坡池 1896年(明治29年)1月,日軍控制檯灣西部各地後,轉進臺東。 大坡池步道2025 ▲在接近水上活動登船處附近有第三個藝術品,由原住民藝術家陳正瑞(阿水)Za Num製作的〈我想要有個家〉,受到大坡池周遭豐富的生態激發靈感,作出六件鳥巢狀的作品,洞口朝向池中央,希望能提供鳥類們棲息停留的處所。 大坡池步道2025 ▲因為海岸山脈抬升造成池上平原相對較低而形成的斷層池,「大坡池」28公頃的淡水湖泊水源來自湧泉,目前多做為灌溉和颱風天的蓄洪作用,也就是知名池上米的水源之一,同時也是秀姑巒溪的其中一個源頭。
大坡池步道: 池上環圳自行車道
▲不時有水鴨在湖面上表演輕功水上漂,就像用石頭打水漂一般,連續跳了十多步才停下來休息,或是突然間鑽進水中找東西喫,下一秒又從其他地方冒出頭來,真是非常有趣。 ▲復育後的大坡池僅剩環湖步道和幾座休憩涼亭,原先的人工島在拆除建物後,也撤掉島上對外的道路,讓小島成為動植物的自然別墅。 環湖步道總長約三公里,輕鬆漫步的話只需要一小時左右就能環湖一圈。 大坡池的美,就是這麼單純,尤其在現代充斥商業氣息或是網美景點當道的時代,簡單山水林的交織,反而讓旅人喘一口氣,思考旅行的意義。 另外,大坡池屬於平靜水域,所以比較不會受到風浪影響,不僅安全舒適,更是適合全家大小遊玩,但現場仍會參照現場狀況與氣象局指示進行調整。
大坡池步道: 臺東大坡池: 眺望「海+河」無敵景!網美必訪宜蘭透明系民宿 還有KTV超chill
早年花東線的火車站外型都長得差不多,看起來也沒有太大的特色,其實在當初蓋車站之前還沒有環保及呼應在地文化特色的概念與理念,所以車站蓋出來都方方正正的、外型也都大同小異。 隨著時代的需求不同,車站也該進行門面轉型,讓車站成為一個景點。 新的池上車站建築設計成最呼應在地文化的風貌,老舊車站換新裝,用嶄新的容顏迎接遊客的到來,重新承載旅人們起新的池上記憶。 池上鄉位於花東縱谷南段,西側緊鄰中央山脈,東側則是海岸山脈,另有人稱中間這段地區為池上平原。
大坡池步道: 臺東景點|大坡池,走入如詩如畫的湖岸風景裡、荷花池與倒映在湖中的天空
這個地方真的很少人來,畢竟它是在大坡池的東側,相對偏遠,而很多人會直接略過往大坡池目的地走,所以來到這裡一點人煙都沒有,而就在人煙稀少的東側看到這個用許多漂流木、稻草、竹子等材質製作的【何時】作品。 幸好,在池上當地團體的行動力敦促下,池上十幾間民間團體加入認養大坡池行列。 並獲得企業家贊助,發起「大坡池小園丁種樹活動」獲得廣大迴響,如今春日於大坡池畔盛開翩翩黃花的水柳樹,許多是當時所復育。 挑高的圓弧造型柱子撐起屋頂,玻璃帷幕當作車站外牆,引進了大量日光,車站呈現出寬闊的空間,視覺上相當令人驚艷,空間營造的非常迷人。 數年後重回池上,原本披上雪白外觀的池上車站,從方正的盒子蛻變成充滿溫潤氣質的新車站。 池上車站為三等站,並不是每一臺普悠瑪及太魯閣都會停靠此站,加上自強號班次不多,後期選擇到池上的方式是先搭乘到玉里車站或臺東車站後,再換乘自強號或區間車,這是最快的方式。
不過從這裡面照相出去,可以看到綠油油的稻田,是個絕佳的照相景點。 繼續往前過馬路 (縣道 197)之後不久,遇到了一個小小的洗衣亭–錦園洗衣亭 | 田邊俱樂部。 這裡還真的有個先生在洗衣服,我爬到二樓想看看有沒有什麼好景觀,不過老實說就是一些農田跟遠處的房子,普普通通的景觀。 池上鄉位於花東縱谷南段,西側是高聳寬廣的中央山脈,東側是高度稍低但山勢陡峭的海岸山脈,其間則為池上平原。 大坡池步道2025 1913年(大正2年),臺東製糖株式會社設立,擔負製糖與移民兩大事業,其後在池上村興建210戶移民住宅。
來到池上旅行,不應該僅只於風景的秀麗,池上的人文產業也充滿了獨特的美。 大坡池步道2025 香氣穿越了一棟棟民宅而來,我尋著香氣的來源,來到了這間位於大埔路中的「大池豆包豆花豆漿店」,巷弄日日都飄著豆香,來源就是它。 大坡池步道 來到這裡不僅瞭解了豆皮生產的過程,更能品嚐手工現做的各式豆料理,有煎豆包、豆花、豆漿,從視覺上、氣味上、味蕾上都滿足了好奇的我。 借冊所諧音很有趣,猶如諧音「借廁所」用,一、二樓空間全被來自四面八方的二手書籍給填滿。 老闆黝黑的皮膚、綁著頭巾、總是笑笑的迎接進店的每個旅人,這是老闆Jason。 當時我落腳池上三天,每天都來到借冊所報到,言談中發現老闆的口音很特別,原來他來自於香港。
大坡池為池上斷層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池,水源則來自新武呂溪沖積扇末端的伏流,也是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 在日治時期,大坡池的湖面比現今還要廣闊,孕育出豐富的淡水魚蝦,在波光粼粼、雲煙繚繞的湖面上,時常可見一葉扁舟漁夫撒網如詩般的畫面,不僅被列為臺東十景之一,早期的池上便當裡的魚蝦佳餚,更是來自大坡池。 湖光山色的大坡池,雖不復見當年池上垂綸的人文景色,卻能讓人在夏季時參加竹筏季,體驗早期漁民遊湖捕魚的艱辛,欣賞別有一番姿色的大坡池。 大坡池步道 大坡池是池上珍貴的濕地,周圍有許多獨特的植物生長,也吸引了不少鳥類與自然生態來此棲息。 池上圳水源頭的魚梯卑南溪河邊這一段路基本上都沒有人,從頭到尾只有遇到兩個看來是當地人老夫婦在散步,一對迷路的觀光客夫妻,還有一家大約五人的觀光客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