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堂頂蓋設計已重新修改,另港鐵會加建彈性預留的混凝土井槽,有待宋皇臺公園設計落實,上方的宋元古井(J2井)及引水槽於原址重建後,大堂頂部的混凝土底板將可換作透明底板,乘客日後可在大堂內仰視古井底部[3]。 經考慮古物諮詢委員會、立法會及九龍城區議會等各方面意見後,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於2014年12月8日宣佈保育方案,決定將土瓜灣站大部分遺蹟予以原址保留。 港鐵公司遂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逐步把出土文物移交予古蹟辦。 經修改此站設計及施工方法,將通風設施及機房選址移離J1井及周邊房基遺存後[16],土瓜灣站建造工程於2015年3月起全面恢復。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世運道停車灣,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除三個隨同宋皇臺站通車而開放的出口外,車站原設計中尚有一個接駁至北帝街的行人隧道出入口(C出口)。

  • 據介紹,正公路天府新區節點(回龍地鐵站節點)升級改造內容主要爲增設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區,補全破損人行道,完善城市配套。
  • 宋皇臺站設置島式月臺,以四組樓梯與扶手電梯以及一臺升降機與大堂層連接。
  • 先進的鏡片鍍膜工藝和CMOS圖像傳感器,賦予它無懼環境影響的成像能力。
  • 利用的士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乘客可直達車站B1層下車,而打算乘搭的士離開車站的旅客可到B2層的士站候車。
  • 展區包括一比一模擬列車車廂、多部列車模型、車票回憶牆、影片觀賞區及多媒體互動遊戲區等。

兩鐵於2007年正式合併後,港鐵在2009年5月21日宣佈經修訂的沙中綫九龍城段走線,由早期建議的土瓜灣道「下路」方案,改為經馬頭湧道和馬頭圍道的「上路」定綫。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九龍城地鐵站2025 九鐵新方案提出不久,政府即研究兩鐵合併之可行性,並要求兩間鐵路公司提出沙中綫合併方案。

九龍城地鐵站: 港鐵路綫圖的未來發展

香港西九龍站位處鬧市中心,有完善交通配套,設有專營巴士、專綫小巴、私家車、的士及非專營巴士上落客設施。 首先,確定您的起點和目的地,然後追蹤相應的路綫,找到兩個站點之間的最佳路線。 九龍城地鐵站 它位於當年九龍半島東北角,毗鄰今日的九龍灣,位置曾具戰略性價值。

  • 其中一個建議為天橋直接由車站大堂連貫北帝街,技術可行性較低,需時五至六年;另一方案中的天橋只連接將於通車時啟用的地面行人通道,不直通車站大堂,則需時四至五年。
  • 而於2014年,港鐵將九龍站大堂原先設有的大型航班顯示屏改裝為商業廣告牌,卻引起部分市民及旅客不滿[8]。
  • 除了有大路的豬、牛、雞肉串外,必試泰式豬肉腸,外脆內軟,咬開是糯米飯加豬肉,蘸上小店祕製的沙嗲醬或酸辣汁,又香又惹味。
  • 侯王古廟建築羣座落於石砌高臺之上,包括廟宇主建築及其後加建的廂房、亭、刻石等。

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在場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綫圖將此站顯示為「宋皇臺」。 香港西九龍站的大堂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九龍城地鐵站2025 香港西九龍站附近設有巴士總站,加上鄰近的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廣東道及佐敦道,提供超過40條專營巴士路綫服務。 AIRSIDE連同C出口於2023年9月28日中午12時開放[18]。 啟德站(英語:Kai Tak Station)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啟德西北部地底沐元街盡頭至沐安街盡頭,屬於港鐵屯馬綫的鐵路車站,車站於2020年2月14日啟用。

九龍城地鐵站: 位置圖

而在九龍站的周邊,設有西區海底隧道巴士站,有各條過海巴士路線前往香港島。 九龍城地鐵站2025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路綫圖將更加智能化和互動化。 例如,可能會出現應用程式或在線平臺,使人們可以即時查詢列車信息、計劃行程和接收個性化的旅遊建議。

在車站大堂的部分假天花範圍改為透明玻璃,讓公眾仰視觀賞,而大堂內亦會設置展櫃供展示文物[20]。 九龍城地鐵站2025 不過有不少委員認為港鐵無心設計,認為不能表達昔日歷史,欠缺特色[21]。 不過,時任港鐵沙中綫土木工程師胡偉麟強調,豎井放在其他地方,時間上未必可行。 另外,由車站啟用當日(2021年6月27日)至翌年1月1日期間,於宋皇臺站使用八達通出入閘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幣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長者、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車費扣減。

九龍城地鐵站: (有片)《最憶是杭州》:打開「城市三重境」

時任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總經理鄭羣興及常務總監劉天成亦在車站向乘客派發紀念品,包括免費車票一張、港鐵吉祥物「鐵仔」造型的零錢包及巧克力各一個。 不過時值九龍城區議員李軒朗亦在車站舉牌展示「太子站交片」標語,要求港鐵就831太子站事件交出片段釐清真相[14]。 2019年10月7日,因應荃灣綫列車服務受同月6日的事故而暫停,觀塘綫列車以石硤尾站為終點站,並不前往太子站至黃埔站沿途各站。

九龍城一街都是泰國菜,但泰發就有本事䇄立逾廿年,全因泰籍老闆娘主理正泰北菜式,擅長用香料調較醬汁,清、鮮、香、辣,味道醒神。 必喫咖喱炒蟹、泰式明爐魚和檸檬燒牛肉等,串燒、冬蔭功也有水準,碟碟足料,價錢實惠。 䇄立在九龍城逾20年,起初只是賣泰國雜貨,後來改為賣泰菜麵食,大受歡迎。

九龍城地鐵站: 港鐵將軍澳綫

由於宋皇臺站主體位於啟德新發展區,車站於啟用時仍未有任何建築物,故施工無需遷就樁柱水管,因此車站有別於土瓜灣站的規模,無論車站大堂及月臺也特別寬敞。 港鐵指承建商已採取了不同措施及安排,包括盡量維持行人道開放以保持人流、在可行情況下使用半透明圍板以及隔音設備等,讓行人和駕駛人士得知商戶位置。 九龍城地鐵站 九龍城地鐵站 港鐵指倘商戶認為鐵路工程對其生意造成影響,可根據《鐵路條例》提出申索。

九龍城地鐵站: 車站位置

侯王古廟是本港少數廟宇仍保留了大量與九龍寨城有直接關係的歷史文物,例如由首任九龍巡檢司許文深於1847年所捐的香爐。 此外,其他著名的文物如1888年的「鶴」字石刻,至今仍可見於廟後的巨石上。 老牌茶檔,歷經兩代,位於九龍城市政街市3樓,供應奶茶、紅豆冰、西多士、各式粉麵等茶檔食物,是街坊及街市小販唞氣勝地。 本來尋常不過,但多年前被食家蔡瀾讚賞,贈以「勝過鮑參肚翅」墨寶,懸在店上,迅即走紅,成為名店。 近年老闆兒子接手,食物變化多端,奶茶紅豆冰、紅豆西多、鹹牛肉西多……大受年輕一代歡迎。 麵底除一般公仔麵,可加錢配出前一丁或黑蒜油出前一丁,喫多幾個選擇。

九龍城地鐵站: 出口數目

香港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旁亦設有30個設有收費錶的非專營巴士泊車位供停泊之用。 九龍城地鐵站出口 九龍城地鐵站2025 由於匯民道非專營巴士上落客區不準停車等候,非專營巴士可使用上述泊車位短暫停泊。 旅客如需乘搭市區的士,可按指示標誌前往站內B2層的市區的士上客區候車,落客區則設於站內B1層。

九龍城地鐵站: 車站啟用

點擊導覽按鈕,即可查看前門站的牆面壁畫,《百花齊放》象徵中華文化繁榮發展,《鶴舞長天》祝願祖國吉祥長榮,在如視超高清像素的還原效果下,觀衆能夠清晰感受到壁畫冰冷細膩的玻璃質感。 在同一片數字空間裏,《紅綢舞集》卻顯得溫暖純淨,藝術家用米色板制石材呈現絹上繪畫效果的深切用心,在如視VR的一比一復刻下傳達給更多觀衆。 九龍城地鐵站 科普站臺板塊解答着關於軌道交通建設的問題,彰顯風采版塊記錄了北京軌道交通一體化的突破與創新,齊驅並進版塊則以北京各區爲主角,交出了對軌道交通一體化這個宏大命題的答卷。 九龍城地鐵站2025 而到了未來願景版塊,展覽方以圖、文、聲、視四大形式,對公衆做出“一批民生服務、一組政策保障、一套智慧系統、一個共創願景”的發展承諾。

九龍城地鐵站: 香港文匯網

數字空間之旅的第一站,是“擁抱城市——北京市軌道交通一體化展”的線上展廳。 如視通過自研的空間採集設備“伽羅華”掃描線下展廳,不錯過一處細節,並在雲端打造一比一的數字展廳。 近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和京投公司聯合主辦“擁抱城市——北京市軌道交通一體化展”,首次以展覽形式面向公衆介紹軌道交通一體化工作,展示軌道交通和城市功能有機融合的階段性成果。 展覽包含序廳、科普站臺、彰顯風采、齊驅並進、未來願景、尾廳六個版塊,通過圖文、視頻、模型、VR等多樣化形式,展示軌道與城市融合發展的主題。 在站、城一體化融合的設計理念下,中國開始建設“千里互連”的超級城市羣,人與人的距離從未有如今這般緊密。 北京作爲中國地鐵的始發地,正在以軌道交通爲引促進城市發展,向軌道交通一體化的道路上飛速前行。

九龍城地鐵站: 通車前慶祝典禮

2007年發表的合併方案將馬頭角站分拆,重設土瓜灣和馬頭圍站兩站,當時沙中綫仍是擬沿土瓜灣道地底興建。 合併方案中的土瓜灣站預期使用量仍屬偏低,但因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故有關方面仍然希望於土瓜灣一帶分設兩站。 然而土瓜灣站的設立有可能影響到體育場館的人流管制安排,因此,土瓜灣站興建細節仍會受該計劃影響。 同意案情指,事發於2019年8月31日,有人舉行未經批准的公眾集會,港島一帶有示威者進行破壞。

九龍城地鐵站: 車站命名

餘下不認罪的9人,案件分別排期於12月至明年 1月審訊或審前覆核。 林官稱,本案控罪嚴重,須保護正在執行職務的警員,以及考慮案發時為警員帶來的風險,即使本案較同類反修例案輕微,但並非「阻差辦公」罪中較輕的案件。 此外,案發日不少暴徒在太子站聚集,部分全副武裝,導致警方執行職務和推進有難度;被告投擲雨傘的行為會增加警員執法難度,可能引起在場的人仿效,令現場情況升溫,社服令不足以反映罪行嚴重性。 遂以9星期監禁作量刑起點,考慮所有求情因素及認罪扣減後,判囚5星期。 林官接納被告當日可能只是路過現場,並認為警員非在做正確的事,一時衝動下才犯上本案,他的行為亦未令人受傷,本案亦可能對被告的前途帶來無可彌補的影響,但被告仍需為其一時衝動的行為負責。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九龍城地鐵站2025 南角道超過50間商戶於2017年11月27日傍晚6時聯合熄燈一小時抗議,要求港鐵賠償[17]。 九龍城地鐵站2025 另外,大堂已入閘區一處天花亦預留位置,待在車站完工後重置的「J2古井」建成後,井槽的混凝土底板日後可更換為透明底板,供乘客在大堂仰望古井內裏結構。

第一期於2023年年底正式通車,包括人才公園站、後海站、科苑站、粵海門站以及內湖停車場; 九龍城地鐵站 九龍城地鐵站 而北延線將會貫穿深圳,直達東莞站。 深圳地鐵13號線屬公私合營的項目,港鐵公司事隔30年後再次得到深圳地鐵經營權。 而13號線全線將會由南面深圳灣口岸站,上路北上屋站,全長22.45公里。 由即日起至2023年12月10日期間,您只需親臨指定 agnès b. FLEURISTE香港專門店憑合資格美國運通卡購買指定聖誕貨品,即可享以下優惠。 被控的16名被告分作4案處理,至今共7人認罪,分被判社會服務令、簽保守行為,以及監禁5周至3個月。

九龍城地鐵站: 九龍站

現時宋皇臺站設有一組車站藝術品位於車站月臺,均為由香港藝術家黃麗貞創作的《大地陶詞》;另外,B出口通道設有攝影拼貼展示藝術品的研究、準備及創作過程。 自港鐵於2009年5月摒棄沿土瓜灣道興建沙中綫的「下路方案」,將土瓜灣站改設於鄰近宋王臺的位置起,已有居民認為此站應改名為「宋王臺站」[18]。 2009年10月,有消息指出「土瓜灣站」可能改名為「宋王臺站」,以車站附近的地標宋王臺命名;「馬頭圍站」則可能以附近公共屋邨樂民新村之名改稱「樂民站」,從而徹底解決兩站站名與所處地名不符的問題。 爲免影響考古工作,當時港鐵公司停止了考古範圍內工程,只進行配合考古發掘的工序,導致土瓜灣站和相關隧道工程進度滯後。 九龍城地鐵站 爲了不影響區內遺跡,港鐵公司修改了隧道鑽挖機豎井的設計及調整豎井建造工序。 宋皇臺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建議於北帝街興建的馬頭圍站,是沙田綫的其中一站。

九龍城地鐵站: 公司資料

九龍站(英語:Kowloo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西九龍填海區雅翔道,屬於港鐵[3]東湧綫與機場快綫的鐵路車站,鄰近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西九龍站。 九龍城地鐵站 車站於1998年6月22日啟用,亦是機場快綫唯一一個位於九龍區的車站。 九龍城地鐵站 乘客透過使用「行程指南」,直接點選起點和目的地車站後,即時顯示多項港鐵重要旅程資訊,包括車費、建議路綫、預計乘車時間、轉綫站、轉綫指示及月臺編號、起點站服務時間、頭班車及尾班車資料等便會即時顯示。 此站原計劃名為「土瓜灣站」,由於取消啟德發展區填海計劃,沙中綫啟德段走綫被大幅修改,車站位置改為位於馬頭湧,完全偏離土瓜灣,被區內人士指出以土瓜灣命名將會誤導乘客及公眾,引起爭議。 而於2009年10月,有消息指出土瓜灣站可能改名為「宋皇臺站」,以紀念車站原址的歷史[10]。

因東九龍綫(現已被沙田至中環綫取代)曾被建議使用該站作為終點站,故在設計九龍站時,最底一層的東湧線月臺下預留了一個約1.3米高的空置樓層,以便在興建東九龍綫月臺時,能與東湧綫月臺連接,避免影響現時之列車運作和車站結構。 後來隨著鐵路興建優先次序及定線改變,加上九龍站東南的九龍角填海計劃擱置,柯士甸站亦取代了此預留月臺的地位,位於車站東側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西九龍站阻擋,故該預留樓層可以使用的可能性極低。 因東九龍綫(現已被沙田至中環綫取代)曾被建議使用該站作為終點站,故在設計九龍站時,最底一層的東湧綫月臺下預留了一個約1.3米高的空置樓層,以便在興建東九龍綫月臺時,能與東湧綫月臺連接,避免影響現時之列車運作和車站結構。

九龍城地鐵站: 九龍城地鐵站出口: 車站佈局

「港鐵展廊」於2017年2月4日正式開放,但只接受網上預約參觀,並只限星期六、日才開放。 九龍城地鐵站2025 而每日參觀時間分為4節,分別為上午11時、中午12時30分、下午2時及下午3時30分,每節60分鐘,而每節的參觀人數最高亦只限40人。 然而「港鐵展廊」於2020年因應新型肺炎疫情影響而暫時關閉至今[23]。

九龍城地鐵站: 港鐵機場快綫

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份食肆均不會設在收費區內。 而東湧綫大堂則設於車站地面層,與九龍站上蓋無縫連接,而大堂內亦設有扶手電梯、樓梯及升降機連接東湧綫月臺[5]。 屯馬綫通車慶祝典禮於2021年6月26日上午在宋皇臺站內大堂舉行,同日大堂預留兩個文物展櫃亦正式揭幕,由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港鐵非執行主席歐陽伯權負責主持。 港鐵指車站開放日吸引超過3,000名市民到場參觀,當中包括約400名應港鐵邀請來自地區及非政府組織團體人士。 除了體驗車站新設施外,參觀人士透過站內的介紹,觀賞及認識更多關於宋皇臺地區的歷史及車站藝術-《大地陶詞》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