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在此瀏覽最新的交通情況和特別交通消息,包括香港、九龍及新界南各主要幹道和道路的行車速度,由運輸署閉路電視系統 / 交通探測器提供的「交通情況快拍」,以及來往香港和九龍之間的過海行車時間。 而城巴早上繁忙時間特別路線77X及99X往西灣河方向、72、75綫下午繁忙時間往港島北角、中區、筲箕灣和銅鑼灣班次和城巴629綫雖然途經香港仔隧道,但不會停靠收費廣場巴士站。 而城巴早上繁忙時間特別路線77X及99X往西灣河方向、72、75線下午繁忙時間往港島北角、中區、筲箕灣和銅鑼灣班次和城巴629線雖然途經香港仔隧道,但不會停靠收費廣場巴士站。 (b) 由尾場賽事開始前三十五分鐘起至場賽事結束後約三十分鐘,往小西灣(藍灣半島)的城巴馬場巴士路線第8S號將提供服務。
- 港九小輪有限公司、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珀麗灣客運有限公司及其他營辦商經營其他港內及離島客運渡輪航線。
- 現時繁忙時間乘搭路面交通工具來往海怡半島與金鐘,約需二十五至四十五分鐘。
- 截至2022年12月底,本港有15 250輛市區的士(紅色)、2 838輛新界的士(綠色)及75輛大嶼山的士(藍色),每日載客約72萬人次註1。
- 該署發言人表示,用現金付隧道費的的士增加,導致西隧人手收費車道略為繁忙。
- 位於黃泥涌道的泊車位將分別在日間賽馬日的上午十一時至晚 上七時;在黃昏賽事馬日的下午四時三十分至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及在晚間賽馬日的由下午五時至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期間暫停使用。
該公司的電車中,包括有兩輛開篷派對電車、一輛星級派對電車(此三輛為私人租用的派對電車)、一輛冷氣電車、一輛遊客觀光電車,以及三輛維修電車。 因應海洋公園水上樂園1999年結業當日,引發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及銅鑼灣道路連環擠塞,東區及灣仔區區議會在2006年11月提出,在東區走廊和堅拿道天橋架設電子顯示牌,提示駕駛者改用英皇道、高士威道往返銅鑼灣及香港仔隧道,以減少出現擠塞的機會。 在承建商日以繼夜趕工下,香港仔隧道北行管道於1982年3月12日率先啟用,同時實施單管雙程行車[2];南行管道則於1983年3月14日開放。 通車初期,隧道運作至晚上10時30分便會關閉,其餘時段車輛依舊取道南風道。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2019年11月27日上午五時起,受示威活動影響封閉長達13日的紅磡海底隧道,清晨5時恢復通車,車輛陸續駛過收費通道。 所有收費亭已修復,如常運作,只有信用卡拍卡付款服務要暫停[19]。
香港仔隧道情況: 方向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位於黃泥涌道的泊車位將分別在日間賽馬日的上午十一時至晚 上七時;在黃昏賽事馬日的下午四時三十分至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及在晚間賽馬日的由下午五時至晚上十一時五十九分期間暫停使用。 (c) 由第三場賽事開始至最後的第二場賽事結束期間,於馬會會員席入口南面的一段黃泥涌道將設置臨時的士站。 截至2022年12月底,整個港鐵鐵路系統每日平均載客量約400萬人次註1、註2。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公共小型巴士(公共小巴)的座位最多為每輛19個,數目規定為最多4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350輛。
收費廣場位於黃竹坑舊圍故地,共有12個收費亭,其中8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南行1、4號和北行9、12號)為快易通專用自動繳費亭。
香港仔隧道情況: 隧道出入口
的士司機宋先生:選用哪條隧道過海主要由乘客決定,三隧劃一收費固然是好事,在車資上可減少爭拗,但未必每個乘客都知道,建議政府加強宣傳,令更多市民知道西隧不等於貴價。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接將軍澳、觀塘及東區海底隧道,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香港仔隧道情況 龍山隧道連接粉嶺及沙頭角公路,而長山隧道則連接沙頭角公路及打鼓嶺,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在紅隧往港島方向,昨日上午繁忙時段較前日多花兩分鐘才走畢整段隧道。 香港仔隧道情況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參與實測的私家車車主說:「紅隧位置極佳,私家車司機唔會因為加價改行其他隧道。」在西隧方面,由於的士收費大減,吸引五成的士改行,使西隧由前日的暢通無阻,變成昨日上午車流量上升3%,紅隧及東隧車流量則分別輕微下跌4%及1%。 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收回西隧專營權,首階段三隧分流方案昨日生效。 每逢繁忙時間,香港仔隧道往灣仔、銅鑼灣、北角和海底隧道方向都會非常擠塞。 因此隧道交通督導員會將隧道間歇性封閉(間封),在黃竹坑收費廣場禁止車輛通行以疏導隧道內的車輛。 另外在南區通往香港仔隧道的主要道路,如黃竹坑道、南朗山道、鴨脷洲大橋等都設有指示,於擠塞時提示司機使用其他道路。
香港仔隧道情況: 道路、交通情況及特別交通措施
該自動扶梯系統由機電工程署負責管理,每日約有78 000人次使用。 機場隧道是一條單向雙線的行車隧道,連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 本港有23條行車隧道(包括三條沉管式海底隧道及一條在海牀底下鑽挖建造的海底隧道),其中20條是政府隧道,三條是私營隧道。 截至2022年12月底,運輸署轄下10個多層停車場約有4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000個私家車/客貨車泊位及600個電單車泊位,亦有一個旅遊巴士露天停車場,這些停車設施現交由兩間私營公司管理。
如交通情況許可,運輸署會在適當的地點設立路旁停車位以應付需求。 有些地區因停車位數目有限但需求甚殷,故設有停車收費錶,藉以阻止車輛長時間停泊。 現時約有36 400個路旁停車位,其中不設停車收費錶的約有17 100個。
香港仔隧道情況: 主要巴士(總)站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71 400架次,收費由 13 元至 75 香港仔隧道情況 元不等。 隧道於1982年通車,平均每日行車量約57 500架次。 隧道的南行管道於1967年通車,而北行管道則於1978年通車,平均每日行車量約84 200架次。 為減少行車時間,途經香港仔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的部分巴士路線包括新巴38、城巴75、96及592線,在2010年5月與7月起,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下午5時至晚上7時期間,已安排不停該站。 惟592及38線已先後於2018年8月及2022年11月取消有關安排,而96線亦已在2023年1月8日停辦。
香港仔隧道情況: 道路結構資訊
北行管道往灣仔方向快線,只准車輛前往黃泥涌峽天橋;除此以外,巴士、中型及重型貨車在隧道慢線擠塞的情況下,亦獲準使用快線直接前往黃泥涌峽天橋及堅拿道天橋[4],是香港各條行車隧道中僅有的特別行車安排。 隨著香港人口增長,汽車數量持續增加,紅隧擠塞因而日益惡化。 在繁忙時間、週末及假日前夕,紅隧交通必定癱瘓,連接道路(包括公主道、加士居道天橋、暢運道、漆鹹道南、漆鹹道北、東九龍走廊、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維園道及東區走廊)均會受到波及。 港鐵興建沙中綫期間,上述道路部份路段需要封閉或改道,加劇擠塞情況,甚至到午夜12時仍可見到車龍。 香港仔隧道亦時常受紅隧車龍倒塞影響,繁忙時間或需間歇性封閉。 直至南港島綫通車後,香隧和堅拿道天橋的車流才稍為回落。
香港仔隧道情況: 香港仔隧道收費廣場
巴士將於黃泥涌道近其與皇后大道東交界處以南的南行行車道上候客,並於載滿乘客後開出。 據7月27日早上9時拍得照片所見,紅隧往九龍方向車流較多,車龍由理工大學一直延伸開外。 實施「633」收費方案後,紅隧隧道費加至30元,現場所見早上9時繁忙時間仍然多車,車龍也由理工大學一直延伸,但大多為貨車及私家車,較少見到有的士。 至於經窩打老道南行近九龍醫院,以及公主道南行近愛民邨過海,使用西隧過海所需時間雖較昨日多1分鐘,但紅隧車程縮短8至9分鐘、東隧也減少4分鐘,在數據上達到「三隧分流」。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困擾市民多年,《大公報》連日以專題探討本港交通擠塞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香港仔隧道情況: 香港文匯報
截至2022年12月底,整個重鐵系統全長約271公里。 港鐵亦營運全長35.2公里的機場快線,連接市中心與香港國際機場及亞洲國際博覽館,成人單程票車費由6元至115元。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新大嶼山巴士(1973)有限公司經營26條大嶼山路線及一條往返深圳灣口岸的路線,平均每日載客約65 200人次註1,收費由3.4元至47.2元不等。 香港各類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鐵路、電車、巴士、小型巴士、的士和渡輪,在2022年全年每日載客約970萬人次。 由2023年7月23日起收費廣場的人手及自動收費亭已被不停車繳費服務「易通行」取代,私家車車主可直接通過隧道並繳交隧道費」取代,私家車車主可直接通過隧道並繳交隧道費,屆時所有途經此隧道的車輛不用停車繳費。
香港仔隧道情況: 交通擠塞問題
因此管理當局會將隧道間歇性咁閂咗佢,喺黃竹坑收費廣場禁止啲車行去疏導隧道入面嘅車輛(叫做「間封」)。 香港仔隧道情況2025 另外,由南區通去香港仔隧道嘅主要道路,例如黃竹坑道、南朗山道、鴨脷洲大橋等,都有指示,喺塞車嗰陣提示司機用其他道路。 在港鐵南港島綫尚未通車前,隧道是南區居民(由香港仔至赤柱一帶)來往港島東部銅鑼灣、北角和兩條海底隧道的重要途徑,2016年香港仔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達63,646架次[4],因此跑馬地黃泥涌峽天橋和堅拿道天橋經常出現交通擠塞。
香港仔隧道情況: 通車儀式
海底隧道是香港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 紅隧採用舊式的4線雙程行車,設計用量只得8萬架次,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1982年便告飽和,幾乎全日都會出現交通擠塞。 即使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先後於1989年和1997年啟用,多條鐵路綫相繼通車,但紅隧勝在位置方便、收費廉宜,一直都是駕駛者過海的首選。 使用香港仔隧道能夠直接經黃泥涌峽天橋及堅拿道天橋通往海底隧道及告士打道,導致上下午繁忙時間因上述兩條道路擠塞而造成的車龍倒灌至此隧道。 同時若銅鑼灣因有活動舉行而出現擠塞,隧道亦會受來自黃泥涌道的車龍影響。
香港仔隧道情況: 通車日期
署方指出,一直密切監察上述路口的交通情況,並按實際交通情況分配行車燈號予各方向的車輛,以平衡車輛及行人的需要。 並在鴨脷洲大橋及黃竹坑道安裝了行車時間顯示器,提供利用不同路線前往灣仔的預計行車時間,以方便駕駛人士及早預計行車時間和選定適合的路線,市民亦可透過「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獲取相關資訊。 運輸署回覆表示,一直密切監察上述路口的交通情況,並按實際交通情況分配行車燈號予各方向的車輛,以平衡車輛及行人的需要,並在鴨脷洲大橋及黃竹坑道安裝了行車時間顯示器,提供利用不同路線前往灣仔的預計行車時間。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於1972年通車,並於1999年移交政府至今。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 架次,收費由 8 元至 30 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