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局在現時大圍站的位置設立臨時車站,並開行緊急接駁巴士往返臨時站及沙田站。 直至同年10月4日,11號橋重建完成,鐵路亦恢復正常,故臨時站並同樣拆除[8]。 大圍站(英語:Tai Wai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村南道,屬於港鐵東鐵綫與屯馬綫的鐵路轉車站。 大圍站(積運街)(Tai Wai Station (Chik Wan Street))巴士站,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積運街港鐵大圍站G出口旁,海福商場對出,是一個東、西行雙向路邊非專營巴士站。
- 現時大圍主要為住宅區,發展相當完善,區內有多個屋苑商場,為住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 此路線使用一輛19座位豐田Coaster XZB70R私家小巴(車牌VW2503)及2輛24座位豐田Coaster XZB50R私家巴士(客運營業證編號11354B)(車牌TE2026、TE5142)行走。
- 而場內設兩個藝術品,靠近敏華冰廳設有一個噴出文字和圖案效果的水池,而近東海堂位置展出已退役東鐵綫中期翻新列車組件的拼貼式藝術品,名為「重生」。
公共巴士配套相當完善,遠至機場、中環及九龍各區,近至沙田本區都有巴士接駁。 而大圍區內來往各屋邨及大型屋苑與港鐵站之間則以的士及專線小巴連接。 為方便新界區的乘客轉乘東鐵綫/屯馬綫往九龍區方向之列車,故屯馬綫烏溪沙站至土瓜灣站的一段則採用靠右行駛的行車方向。 其中2號月臺(東鐵綫往金鐘)及3號月臺(屯馬綫往屯門)之間設有4條通道連接;而轉乘東鐵綫往羅湖站/落馬洲站方向或屯馬綫往烏溪沙站沿途各站時,必須經大堂方可轉乘。 而目前屯馬綫月臺已裝設月臺閘門;東鐵綫月臺則將在短期內裝設月臺幕門/閘門。 2012年12月16日中午,有市民在大圍站大堂進行「無聲抗議」,反對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即現今的柏傲莊)規劃,自稱站長的男士表示市民阻礙著大堂通道,不可在港鐵範圍內展示標語。
大圍積運街: 九龍巴士286X線
他們以水貨客事件作比較,指港鐵對水貨客寬容,卻嚴禁乘客攜帶大型樂器上車。 當中更有不少音樂愛好者坦言「身同感受」,促港鐵檢討現行條例。 有網民亦隨即在facebook上載多張攝於港鐵車廂的相片,相中可見乘客帶着洗衣機甚至關刀、長槍等上車,但未見有職員阻止,有網民質疑港鐵雙重標準,欺善怕惡[19]。 1993年,政府發佈《香港鐵路發展研究》報告,當中提及會倡議興建以大圍站為終點站的馬鞍山鐵路。 隨後政府於翌年發佈《鐵路發展策略》中提及會優先興建該鐵路,並定位為與九廣鐵路-英段的支綫。 大圍積運街2025 本路線於2012年12月1日起投入服務,取代86B線,成為首條途經青沙公路(長沙灣至沙田段)的全日專利巴士路線,亦成為該路段首條循環巴士路線[2]。
當時,她正被3名港鐵職員包圍,疑因攜帶體積大的深啡色古箏盒,而遭截停查問。 2022年3-5月期間,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沿途各站因應過海段通車而進行月臺牆身翻新工程[11][12],而大圍站於2022年3月上旬,更換牆紙及換上由區傑棠書寫的新一代站名書法字[13]。 2001年,馬鞍山鐵路正式動工,而大圍站亦開始進行擴建工程。 至於東鐵綫1號月臺南面設有E、G出口;而2號月臺南面則設有F出口。 兩個月臺的非付費區皆設有客務中心,同樣2號月臺亦設有失物/學生乘車優惠辦事處;而1號月臺北面亦設有一部自助櫃員機。 在大圍擁有兩間分店的屋子咖啡,裝潢以木為題,牆上一幅幅的懷舊日式海報,讓舖面瞬間化身日本小鎮茶室。
大圍積運街: 香港樓宇目錄
現時本線使用11輛富豪B9TL 12米(AVBWU)及10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大圍積運街2025 12米(ATENU)雙層空調巴士,由九巴九龍灣車廠及沙田車廠共同派車。 其後於2015年9月29日,有網民發現大圍站月臺見到有懷疑視障人士拿着一支杖求助,高呼「都冇人嚟幫我嘅」(也沒有人幫助我),其後先有一名女職員問是否要乘車。 惟女職員入了月臺室後,一名男職員表示該杖需短於130釐米為最好,之後就拿出軟尺量度。
此站初時只有九巴88K線使用;該路線於2006年7月29日增停此站,作為該路線往駿景園方向不再繞經大圍火車站的替代。
大圍積運街: 市民反對大圍站上蓋規劃
提供多款日式飯、麵,但店內最受歡迎終究是甜品,特別是即叫即做的抹茶、焙茶窩夫和燕麥梳乎釐。 店舖角落還設有寄賣的香港及臺灣設計師手作作品,襯託整體環境簡約休閒,加上價錢適中,難怪長期客滿。 2023年2月下旬,九巴及龍運巴士把此站包裝成大圍轉車站,編配月臺編號E1並把轉車站加入車站名作前綴。 餐廳包括佔地3000多呎的連鎖咖啡店NOC、敏華冰廳、炙宴、芽莊越式料理,美心集團旗下的元氣壽司和燒肉LIKE及嚐高美集團旗下的牛氣/米泰餐廳。 小喫店包括洪瑞珍、美心集團旗下的東海堂、蛋糕店Chateraise、Italian Tomato(英語:Italian Tomato)和零食物語。 打醮全名太平清醮,是一個在新界各村落都相當普遍的傳統習俗。
1980年代後期,換入原本行走海底隧道巴士路線、載客量高達160人的利蘭奧林比安12米,以應付龐大客流量。 由於大圍一帶的公共屋邨相繼入夥,令本線客量一直居高不下,此型號用車直至1990年代中後期,配合香港巴士空調化才漸漸退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富豪奧林比安12米空調巴士。 在以上事件帶來的爭議發酵之下,2015年10月3日傍晚6時許,超過一百名市民於大圍站大堂示威,抗議港鐵禁止攜帶大型樂器及縱容水貨客,當中數十名為音樂人,分別㩦帶大型樂器如大提琴、結他、手風琴到場,成功入閘乘車。 抗議亦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對港鐵執法不一表示不滿,認為港鐵放生水貨客,部分更指罵港鐵職員,有人更在大堂地下寫上港鐵「擾亂民生 打壓藝術」紅色大字,亦有人揮動港英旗,稱寧要「港英年代的地鐵」。
大圍積運街: 啟用日期
而政府於2011年11月11日刊憲大圍站道路工程,工程已於2015年12月展開,為大圍站未來上蓋發展做準備。 有關的規劃過程被居民及網民批評為黑箱作業,並沒有了解市民感受。 2003年12月24日,大圍站擴建部分局部性啟用,車站面積增至原來的三倍,當中只有非馬鞍山鐵路主體建築部分及現時的A、C出口啟用。 原有的大堂於同日封閉並開始進行改建工程,亦將車站主題顏色由 深綠色改為 深藍色。 隨着2004年12月馬鞍山鐵路通車,餘下的大堂部分及月臺轉乘通道啟用。
大圍積運街: 巴士站位數目
地下分為三個部分,分別位於美田路,大圍站公共交通交匯處和車公廟路。 其中車公廟路出入口設有上落客區,而大圍站公共交通交匯處設扶手電梯和一部升降機通往大圍港鐵站B出口。 2022年9月13日起,89B線縮短至牛頭角,使本線成為唯一一條取道獅子山隧道往返九龍灣站至觀塘市中心一段之觀塘道的全日路線。 但這改動郤令世界花園失去一程車往返觀塘道的巴士服務並引起該區關注,有見及此,九巴於10月17日起,本線往美林方向加停紅梅谷路「世界花園」站以作彌補。
大圍積運街: 交通問題
圍內侯王宮「宋史簡介」碑上的介紹,將大圍、東湧及九龍城的侯王廟故事,連結起來。 本身為藝術家的程展緯,同時身兼大圍站清潔工人,因不滿意時薪過低,只有最低工資。 在2022年2月3日於大圍站大堂內默站抗議,希望乘客能關注工友的工作環境及工資問題[24]。 其後他批評港鐵只會向傳媒發放「車站清潔獎勵計劃」詳情,但不會直接同工友或工會溝通[25]。 有網友指,事件發生於傍晚6時許,該名女生被指古箏太大,不獲進入月臺。 該相片在網上瘋傳,隨後網民亦紛紛抨擊港鐵處理乘客攜帶大型物件的條例時「雙重標準」及「執法不公」。
大圍積運街: 位置
2005年4月,新建的大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B出口重開;同年,D出口周邊翻新完成後重開;而位於1號月臺近海福花園的E、G出口並於同年啟用。 大圍(英語:Tai Wai)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的社區。 從前大圍只限於對大圍村(英語:Tai Wai Village)及附近數條街的稱呼;現在已包括更廣的地區,獅子山隧道公路以西的獅子山和針山之間的整個沙田穀都統稱為大圍。 現時大圍主要為住宅區,發展相當完善,區內有多個屋苑商場,為住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大圍積運街 按港鐵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於2009年已獲批的規劃,大圍站將進行多項改建工程。 工程包括在大圍站A出口、車站1、3-4號月臺範圍加設扶手電梯連接其商場項目「圍方」的新出入口[29]。
大圍積運街: 交通
戶外2樓至4樓設平臺花園,合共約8萬平方呎,並規劃作寵物公園。 [2]根據公契文件,場內設多個中庭,其中2樓有5000呎的表演場地,而4至5樓設6間影院和另一個中庭。 而商場地下至5樓多個位置設24小時行人通道,其中連接地下至2樓往「八爪魚天橋」的通道在2022年12月23日對外開放。 地理上大圍位處香港正中心,對外交通主要靠港鐵聯繫,大圍站是東鐵綫和屯馬綫的轉車站。
大圍積運街: 新界, 沙田, 大圍, 積運街 (Chik Wan Street)樓盤
港鐵屯馬綫一期於2020年2月14日通車,大圍及顯徑一帶的乘客可乘搭屯馬綫到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往來九龍東部,導致本線客量有所流失。 但隆亨邨、美林邨、美田邨及鄰近屋苑均仍遠離鐵路站,加上鐵路車資較高,本線仍有一定的乘客量支持,整體客量仍算不俗。 大圍積運街2025 大圍積運街 1995年,車站進行改善工程,包括新建兩組扶手電梯、更改入閘區域,並且可讓有需要乘客無須職員協助下使用升降機。
大圍積運街: 公共設施
大圍村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是沙田區最悠久及最大的圍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 此拱門亦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拱門上寫著「積存圍」(英語:Chik 大圍積運街2025 Chuen 大圍積運街 Wai)三字,兩旁有副對聯,寫著「積善必降祥,心願萬家同積善」及「存仁必獲報,遠其百姓共存亡」,圍底的侯王宮更是沙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2015年9月16日,facebook「大圍聯盟」羣組於15日晚上載一張照片,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學生,揹着一個與她身高相約的古箏,站在港鐵大圍站。
2015年9月,有港鐵前員工指出,大圍站向來屬執法嚴謹的車站,因負責執行港鐵附例的顧客服務及收益保護隊(查票組)的其辦公室正是位處此站。 查票組無論出動或上下班也會經過車站,故市民在大圍站被他們截查的機會率也最高[18]。 2014年12月,大圍站4號月臺開始進行月臺閘門安裝工程,為馬鞍山綫首個安裝月臺閘門的車站。 第一道閘門於2015年7月底開始使用,而整個3、4號月臺的閘門安裝工程於2016年第一季完成[14][15]。 2011年5月,大圍站擴建部分進行首次翻新工程,工程包括在車站非付費區增建商店空間,並於2012年6月完成。 1982年11月,大圍臨時站動工[9],並於翌年8月15日啟用,當時車站位於現時大圍工業區對開隔音屏位置,車站主體是以木材搭建,故車站亦俗稱「木頭站」[10]。
大圍積運街: 大堂
而場內設兩個藝術品,靠近敏華冰廳設有一個噴出文字和圖案效果的水池,而近東海堂位置展出已退役東鐵綫中期翻新列車組件的拼貼式藝術品,名為「重生」。 大圍積運街2025 近年美田邨及私人屋苑名城入夥後,對區內交通及社區設施造成嚴重負荷。 明朝初年,兵荒馬亂,許多人為避戰亂,紛紛攜帶家眷從東莞縣(包括其後設立的新安縣)逃難來港,散居於大圍附近山麓下,結廬務農為業。
大圍積運街: 九龍
而目前相關工程只在車站3號月臺加設扶手電梯,並於車站加建H出口連接圍方3樓[30]。 商場總樓面面積達65萬平方呎,外牆設計與新世界發展旗下的商場K11 大圍積運街2025 MUSEA相近,大量採用石材和綠化設計。 大圍積運街2025 而場內裝修由巴馬丹拿集團(P&T Group)負責設計,以白色為主調,設計元素與新城市廣場第三期相近。
本線提供顯徑邨、大圍來往深水埗及長沙灣的特快服務,比前身86B走線更受歡迎,而本線是首條全日行走青沙公路(長沙灣至沙田段)的專利巴士路線。 九龍巴士286X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市區巴士路線,循環來往顯徑及深水埗(欽州街)[1],途經隆亨邨、新翠邨、大圍、美田邨、美林邨、青沙公路、深水埗及長沙灣後,取道青沙公路返回大圍。 大圍積運街 巴士站位於名城外,旁邊設有升降機和樓梯,通往屋苑平臺的聖母無玷聖心學校與沙田崇真中學;港鐵大圍站F出口亦在不遠處。
侯王誕為農曆六月十六日,每年都有慶祝,但只限圍村居民的活動,既是酬神祈福,亦有聯絡村民感情的意義,誕期前後數周,圍村附近都會旗海飄揚。 賀誕儀式簡單,早上十時半,幾十位村民齊集圍內侯王宮,進香祈福,派發利是,然後是醒獅採青表演。 接著便到圍內外的社壇參拜上香,然後分享燒豬,晚上則到酒家歡宴。
大圍積運街: 服務時間
本線集中服務大圍一帶往返東九龍的對外路線,大圍區屋邨住宅林立,本線通勤客量龐大,雖然收費較高,但本線班次頻密,故深受乘客歡迎,因此經常頂閘。 大圍積運街 即使在平日離峯時間及假日也時常會滿座,再者自2004年起港鐵馬鞍山線通車後,令89B線客量下跌而不斷被削減班次,故部份新翠邨的居民也改乘本線。 此外,往返四美區至港鐵大圍站的63線系列專線小巴時常大排長龍,本線於2017年7月起往美林方向海福花園起增設分段收費,能吸納專線小巴63B、63K線部份乘客,因此時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本線開辦初期,正值沙田新市鎮房屋發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客量隨之而急促上升。
大圍積運街: 地下和1樓
Kong、拉夫寵物生活、⼩王⼦藝術、PanaShop樂聲牌專門店、豐澤、OSIM、中原電器、CSL和數碼通等。 同層最大租戶為英皇戲院 Plus+,設有6間獨立影院,第二大租戶為奇趣天地。 其他租戶包括佔地5000平方呎的誠品書店、“Hanjin 韓剪”和“BNZS – 大圍積運街2025 紐西蘭專賣店”等。
其後在站外落地玻璃幕牆抗議,亦被7至8名港鐵職員包圍,港鐵職員指該地面範圍都屬港鐵範圍[17]。 大圍積運街 另外位於大堂東面亦設有一條24小時全日開放的行人隧道,連接村南道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在屯馬綫一期通車前,大圍站是東鐵綫及馬鞍山綫唯一的轉車站,加上附近也有多個大型屋苑及大量出租單車的店舖,因此不論平日還是假日,均有大量人流,人流密集導致大圍站在繁忙時段十分擠擁[6]。 直到屯馬綫一期啟用後,乘客可前往鑽石山站轉乘觀塘綫,以助分流大圍站與九龍塘站的轉乘人流及減低擠迫情況。 經:美田路(西行)、迴旋處、美田路(東行)、美輝街、香粉寮街、美田邨公共運輸交匯處、美田邨通道、香粉寮街、美林邨通道、美林巴士總站、美林邨通道、美田路、車公廟路、青沙公路(沙田嶺隧道、尖山隧道)、荔寶路、連翔道、欽州街西、欽州街及長沙灣道。 大圍轉車站-積運街(Tai Wai BBI – Chik Wan Street)巴士站,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美田路北行名城外,近港鐵大圍站F出口和「八爪魚天橋」(橫跨紅梅谷路與車公廟路交界迴旋處上方的行人天橋),乃一路邊中途站。
大圍積運街: 路線數目
此後二十九個散居在大圍附近的村民,鑒於治安不靖,為確保安全,乃決定團結一致,結成聯盟,並計劃建圍聚居。 更有一大一小兩尊大砲作為防禦盜賊之用,至1970年交送港英政府。 今日大圍村房屋,絕大多數都是新建房屋,碩果僅存的古老大屋,現在只有數間而已。
大圍積運街: 位置資訊
由於大圍站較車公廟站更接近沙田車公廟,因此在農曆新年期間,有不少市民會選擇由大圍站步行前往車公廟參拜,同時警方亦會因應情況而於大圍站實施人流管制[7]。 本線共獲派8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雙層空調巴士,均屬沙田車廠。 這個裝潢漂亮的越南菜一直是筆者的心頭好,餐廳是pet 大圍積運街2025 friendly,微暗的燈光有如酒吧格調,黑色磁磚設計的開放式廚房、是區內少有的型格餐廳。 推介的「豬腩蝦肉米紙卷」以及「越式芝士薄餅」,後者更是在其他越南餐廳少見的菜餚,味道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