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皮膚表面的pH值低下,含糖量較高,利於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侵襲。 亦有人認爲由於糖尿病病人表皮角化層的脂肪酸含量較低,抑制真菌的能力減弱所致。 口腔念珠菌 除用抗真菌藥物外,對身體衰弱,有免疫缺陷病或與之有關的全身疾病及慢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常需輔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的綜合治療措施,如注射轉移因子、胸腺素、脂多糖等,補充鐵劑、維生素A;以及多次少量輸血等。
由於兒童處在生長發育期,肝功能還不完善,用藥量應酌減。 動物試驗顯示咪康唑對胎兒有毒性,因此孕婦禁用本品;本品是否會分泌進入乳汁尚不明確,因此不推薦哺乳期婦女使用本品。 每支15克、40克,內含咪康唑分別為300毫克、800毫克,外用,用於皮膚表淺性真菌感染,皮膚、指(趾)甲念珠菌病,口角炎和外耳炎,塗敷患部,一日~2次,皮膚感染連續應用10日,指甲感染半年,陰道感染連用14日。
口腔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的診斷方法
出現嘔吐、嗆奶、吞嚥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症狀。 白色念珠菌偶有侵入血液,形成敗血癥、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口腔念珠菌 罹患念珠菌陰道炎的患者陰道分泌物會增加,伴隨外陰搔癢症狀,由於月經來潮時陰道環境偏鹼,症狀會稍微減輕。 外陰部的念珠菌感染,若在性交時直接接觸而傳染。 一般來說,對於大部分口腔念珠菌病,若規範治療,預後較好,但增殖型念珠菌病患者有癌變風險,故醫患均應給予足夠重視,積極治療,密切隨訪。
診斷口腔念珠菌病臨牀檢查外,通常還需結合實驗室檢查。 口腔念珠菌2025 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塗片鏡檢(10%氫氧化鉀(KOH)、革蘭染色、過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或唾液/含漱液念珠菌培養鑑定,陽性結果爲塗片鏡檢發現念珠菌菌絲或芽生孢子、培養法發現念珠菌菌落。 有人認爲其有高於4%的惡變率,應警惕,爭取早期活檢,明確診斷。 多從幼年時發病,病程數年至數十年,常伴有內分泌或免疫功能異常、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口腔念珠菌: 治療
儘管病原菌不同,但皮膚真菌感染和口腔念珠菌病的某些誘發因素和治療原則是一致的。 在消化道或陰道內寄生的酵母型念珠菌並無致病性,而當其發育爲菌絲型時,纔有致病性。 在幼兒雪口病、託牙性口炎、口角炎、念珠菌性白斑病和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患者中,白色念珠菌的檢出率均在50%以上。 此外,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不僅在全身情況較差的人羣中有全身播散的風險;同時,長期不愈的念珠菌感染還是加劇口腔黏膜發生癌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 (2)急性紅斑型:成人急性念珠菌性口炎可有假膜,並伴有口角炎,但有時主要表現爲黏膜充血糜爛及舌背乳頭呈團塊萎縮,周圍舌苔增厚。
- 2019年6月,香港首次驗出耳念珠菌,但不屬感染,沒有病徵[2];但2022年10月在伊利沙伯醫院爆發感染羣組[18];2023年3月24日,香港九龍醫院爆發耳念珠菌個案組羣[19]。
- 貝勒醫學院的學者們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了探索,發現是白色念珠菌產生的天冬氨酸蛋白酶(Saps)破壞了血腦屏障緊密連接蛋白,從而使白色念珠菌進入大腦。
- 本品的內容物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幾乎無臭。
託牙性口炎還常與上顎的乳突增生同時發生,在考慮手術切除前,應先進行抗真菌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增生程度,縮小需要手術的範圍。 斑片附着不十分緊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紅的黏膜糜爛面積輕度出血。 白色念珠菌爲一卵形芽生酵母樣菌,在培養基、組織中和分泌物中均能產生假菌絲,本菌革蘭染色爲陽性,延長的芽生細胞極似菌絲,故名假菌絲。 假菌絲在結節處形成芽生寶子,有時在末端形成厚壁孢子。 因此,積極診斷和預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口腔念珠菌: 口腔念珠菌病治療
其特徵是覆蓋一層口腔粘膜,主要分佈於口腔、舌、齒齦、顎粘膜。 (1)制黴菌素(mycostatin):本藥屬四烯類抗生素,1mg相當於2000U,宜於低溫存放。 不易被腸道吸收,故多用於治療皮膚、粘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局部可用5萬~10萬U/ml的水混懸液塗布,每2~3小時一次,塗布後可嚥下。 兒童(1~2歲)口服10萬U/次,每日3次;成人口服50萬~100萬U/次,每日3次。 本藥的抑菌作用,可能是通過破壞細胞膜釋放鉀,從而引起細胞內糖原分解中止而失去活力。
-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是真菌——念珠菌屬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
- 市售1%龍膽紫醇溶液,因刺激性大,不宜直接用於嬰幼兒口腔粘膜,但可用於皮膚病損。
- 5.其它因素 環境因素和工作條件均與白色念珠菌發病有關,如在高溫潮溼的條件下工作,易於發生皮膚念珠菌病。
- 多由於乳具消毒不嚴,乳母奶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時經產道感染;或見於腹瀉、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
- 少數病人還可並發幼兒泛發性皮膚念珠菌病、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 (2)急性萎縮型:急性萎縮型念珠菌性口炎多見於成年人,常由於廣譜抗生素長期應用而致,且大多數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腫瘤化療後等。
口服副作用極小,偶爾有引起噁心、腹瀉或食慾減退者。 口腔念珠菌2025 口腔念珠菌 口腔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應與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鑑別。 口腔念珠菌2025 口腔念珠菌2025 膜性口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兒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發生於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區充血水腫明顯,大量纖維蛋白原從血管內滲出,凝結成灰白色或灰黃色假膜,表面光滑緻密,略高出於粘膜面。
口腔念珠菌: 電子煙爆炸造成的口腔傷害
人類血清中含有一種抗真菌的成分(血清因子),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6-12個月嬰兒可達到成人水平。 故半年前,特別是未滿月的嬰兒,最易罹患口腔黏膜念珠菌病。 但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響下,白色念珠菌寶子可生出嫩芽,並逐漸向頂端延長、分支,長成新的菌絲體而繁殖,導致感染的發生。
口腔念珠菌: 念珠菌陰道炎的症狀
託牙上附着的真菌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如常用2%洗必泰或制黴菌素清洗,可抑制真菌。 有一種用硅橡膠制的彈性託牙基底似更容易滯留的吸附真菌,因而發生託牙性口炎的機會也更多。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療時間應適當延長,一般以14日爲期,過早停藥易致病損復發。
口腔念珠菌: 念珠菌病(酵母菌感染)
本型的頰粘膜病損,常對稱地位於口角內側三角區,呈結節狀或顆粒狀增生,或為固著緊密的白色角質斑塊,類似一般粘膜白斑。 口腔念珠菌 齶部病損可由託牙性口炎發展而來,粘膜呈乳頭狀增生;舌背病損,可表現為絲狀乳頭增殖,色灰黑,稱為毛舌,因此毛舌也屬於本型。 口腔念珠菌病按期主要病變部位可分為:念珠菌口炎、念珠菌脣炎與口角炎、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 和白念珠菌感染有關的口腔疾病還有:扁平苔蘚、毛舌和正中菱形舌炎。 除用抗真菌藥物外,對身體衰弱,有免疫缺陷病或與之有關的全身疾病及慢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常需輔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的綜合治療措施,如:注射轉移因子、胸腺素、脂多糖等,補充鐵劑、維生素A;以及多次少量輸血等。
口腔念珠菌: 口腔念珠菌病怎麼治療
本品口服吸收差,口服1g後血藥峯濃度僅為1mg/L。 血分佈半衰期(t1/2α)約為0.4小時,血消除半衰期(t1/2β)約為2.1小時,終末半衰期(t1/2)為20~24小時,血清蛋白結合率為90%。 口腔念珠菌 口服量的14%~22%自尿排出,主要為無活性的代謝物,其中不到1%為原形物。
口腔念珠菌: 口腔念珠菌病介紹
白色念珠菌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目前認爲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養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簡單的方法是標本直接鏡檢。 念珠菌喜愛悶熱潮溼的環境,預防皮膚感染型的念珠菌症,可穿清爽透氣吸汗材質等純棉或蠶絲製[19][20]的貼身內衣褲,注意經常更換清洗,避免人造纖維材質的貼身衣物或緊身的牛仔褲。 白色念珠菌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目前認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養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簡單的方法是標本直接鏡檢。 中醫認為白色念珠菌病是由於胎中伏熱,蘊積心脾,復感外邪,引動內熱,上燻口舌而致;或素體脾虛,久病大病後,或過用寒涼,脾胃受傷,蘊濕化熱,上蒸口腔而致。
口腔念珠菌: 口腔白色念珠菌症狀
心脾積熱型,治以清胃瀉火解毒,方選導赤散合清熱瀉脾散加減,組成:生地黃、木通、淡竹葉、黃芩、黃連、梔子、燈心、茯苓、車前子、人中黃、甘草等。 脾虛濕盛型,治以健脾益氣潤燥,方選參苓白術散或連理湯加減,組成:白術、人參、茯苓、黃連、幹薑、炙甘草、白扁豆、山藥、陳皮、藿香、蒼術等。 託牙性口炎還常與上齶的乳突增生同時發生,在考慮手術切除前,應先進行抗真菌治療,可以明顯地減輕增生的程度,縮小需要手術的範圍。 (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但以新生嬰兒最多見,發生率為4%,又稱新生兒鵝口瘡或雪口病。 有許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口腔念珠菌病後,首先就會詢問醫生是否是自己的手癬和“腳氣”傳染到口腔,答案是否定的,二者一般沒有關係。
口腔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的預防方法
這些感染的症狀包括陰道有白色或黃色奶酪樣分泌物,陰道壁和外陰有燒灼感、瘙癢和發紅。 (4)慢性萎縮型:本型又稱託牙性口炎,損害部位常在上頜義齒齶側面接觸之齶、齦粘膜,多見於女性患者(有人統計女性戴上頜義齒者發病率為1/4,而男性為1/10)。 粘膜呈亮紅色水腫,或黃白色的條索狀或斑點狀假膜。 有90%患者的斑塊或假膜中,可查見白色念珠菌。 有念珠菌脣炎或口角炎的患者中80%有託牙性口炎,反之,本型病變常可單獨發生,不一定都並發脣和口角的損害。
國內出現首例猴痘死亡個案,個案於今年8月就出現皮膚潰瘍相關症狀,但拖到9月11日才就醫,後經通報確診猴痘,就醫時身體免疫狀況極差,身體已有大範圍皮膚膿瘍及壞疽,並合併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伺機性感染症狀,同時也發現感染HIV病毒。 林口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表示,通常念珠菌較常出現在女性陰道,部分會出現在男性生殖器。 但對於感染HIV病毒者,確實連嘴巴都有可能出現念珠菌病毒,這也代表已經出現嚴重的免疫力喪失。 這類患者得到感染性的疾病的機會,會比一般人再多3~5倍。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篇研究也指出,美國有高達35%患者同時罹患HIV。 服用抗生素的人可能會出現念珠菌病,因爲抗生素會殺滅通常寄生在身體上的細菌,使得念珠菌的生長不受控制。
口腔念珠菌: 電子煙、加熱菸對於口腔5個可能的危害
此外,人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也有消化及殺滅白色念珠菌的功能。 (2)龍膽紫水溶液:龍膽紫液在1∶10萬的濃度時,仍能抑制念珠菌的生長。 口腔念珠菌2025 口腔念珠菌2025 口腔粘膜以用1/2000(0.05%)濃度爲宜,每日塗搽3次,以治療嬰幼兒鵝口瘡和口角炎。 市售1%龍膽紫醇溶液,因刺激性大,不宜直接用於嬰幼兒口腔粘膜,但可用於皮膚病損。
口腔念珠菌: 陰道症狀
2.念珠菌性脣炎(candidal 口腔念珠菌 cheilitis) 本病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脣炎,多發於高年(50歲以上)患者,一般發生於下脣,可同時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 有外國研究顯示,同時服用抗真菌的處方藥物和使用益生菌陰道栓劑,比起只服用處方藥物更有效減低念珠菌復發的風險,能幫助到經常反覆受念珠菌感染的女性。 如發現有上述病徵,可到診所求醫,並按醫生指示進行藥物治療。 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陰道栓劑、外用藥膏及口服藥物。 如果是因其他疾病引致,例如糖尿病,醫生亦會處方控制糖尿病的藥物。
口腔念珠菌: 念珠菌病的治療
假菌絲在結節處形成芽生孢子,有時在末端形成厚壁孢子酵母菌屬均不形成真菌絲。 Gansen將本病分爲兩型,糜爛型者在下脣紅脣中份長期存在鮮紅色的糜爛面,周圍有過角化現象,表面脫屑,因此極易與盤狀紅斑狼瘡病損混淆,亦類似光照性脣炎。 口腔念珠菌 顆粒型者表現爲下脣腫脹,脣紅皮膚交界處常有散在突出的小顆粒,極類似腺性脣炎。
也可用本藥在哺乳前後洗凈乳頭,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復感染。 3.念珠菌口角炎(candidal angular cheilitis) 本病的特徵是常為雙側罹患,口角區的皮膚與粘膜發生皸裂,鄰近的皮膚與粘膜充血,皸裂處常有糜爛和滲出物,或結有薄痂,張口時疼痛或溢血。 口腔念珠菌2025 此種以濕白糜爛為特徵的黴菌性口角炎,應與維生素B2缺乏癥或細菌口角炎區別,前者同時並發舌炎、脣炎、陰囊炎或外陰炎,後者多單發於一側口角,細菌培養陽性(以鏈球菌為主);而念珠菌口角炎多發生於兒童、身體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2.念珠菌性脣炎(candidal cheilitis) 本病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脣炎,多發於高年(50歲以上)患者。
Gruby(1842)從口瘡患者的病變處分離出酵母樣菌;Berkhont(1923)確認此種菌屬於隱球菌科的念珠菌、高裡念珠菌、假熱帶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應與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鑒別。 口腔念珠菌2025 口腔念珠菌2025 膜性口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兒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發生於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區充血水腫明顯,大量纖維蛋白原從血管內滲出,凝結成灰白色或灰黃色假膜,表面光滑緻密,略高出於粘膜面。 (1)制黴菌素(mycostatin):本藥屬四烯類抗生素,1mg相當於2000U,宜於低溫存放。 不易被腸道吸收,故多用於治療皮膚、粘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 口腔白色念珠菌怎麼治療
念珠菌感染口腔後,患者通常會出現口乾、口腔灼燒感、味覺減退等症狀。 若不能及時正確診斷、積極治療,將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 治療期間定期檢查周圍血象、血膽固醇、三醯甘油、血清氨基轉移酶等。
(3)家庭性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本型可見於兒童,也可初發於35歲以後的成人(遲髮型),都與鐵吸收、代謝異常有關,可能是由於缺鐵時使白色念珠菌抑制因子減少,造成致病菌的繁殖和侵襲。 5.其它因素 環境因素和工作條件均與白色念珠菌發病有關,如在高溫潮溼的條件下工作,易於發生皮膚念珠菌病。 慢性局部刺激,如義齒、正牙器、過度吸菸等,均可爲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因素。 在產院嬰兒室中,病原菌可來源於產婦的陰道,使初生兒發生鵝口瘡。 由於產婦陰道的感染,20天內的新生兒發生皮膚念珠菌病的也最多。
陰道中的乳酸桿菌有助控制陰道內的念珠菌和其他細菌,調節陰道pH值,減低念珠菌大量繁殖,從而預防念珠菌陰道炎。 2019年6月,香港首次驗出耳念珠菌,但不屬感染,沒有病徵[2];但2022年10月在伊利沙伯醫院爆發感染羣組[18];2023年3月24日,香港九龍醫院爆發耳念珠菌個案組羣[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