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2022年8月22日起,試驗計劃已開放予所有合資格的長者申請。 在社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下,獲評定及建議為適合社區照顧服務或院舍照顧服務,並正在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中央輪候冊)輪候資助社區照顧服務及/或院舍照顧服務,而尚未接受任何院舍照顧服務或資助社區照顧服務的長者。 資助安老服務短缺,輪候時間長,加上人口高齡化,是過往安老服務「缺者越缺、長者越長」的現象,現已有扭轉的跡象。 家居照顧服務的進展更較為顯著,這亦是由於家居照顧服務受到設立服務處所的限制較少,限制便只有財政資源和人力資源。 安老服務人手短缺亦已困擾了我們多年,服務量在增加之時,人手的需求亦同時增加。 院舍券缺點2025 我們已從多方面入手,增加聘用人手,雖然在服務量增加的同時,情況沒有惡化,但嚴峻情況依舊,日後有機會再詳細交代。
結合電腦資訊科技,全面分析長者及其家人的護理及配套需求,並提供專業意見,協助長者及其家人尋求一個舒適之生活模式。 無論是幼稚園學券還是自資學券,鑑於其設計與西方服務券的分別,都難以達到生產和分配效益。 然而,更值得警惕的是,學券的推行很好地反映了政府給錢了事的管治惰性。 比如自資學位的認受性、銜接性問題備受爭議,然而自資學券的推出顯然並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
院舍券缺點: 計劃擴展後 合資格營辦者包括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
因此,李主席在今年6月13日於《香港01》發表的文章,忽略了顧問報告的數據,事實是長者不接受政府推行院舍券。 究其原因,院舍券的問題是政府將承擔院舍照顧服務的責任,推向質素參差的市場,更一直忽略長者的真正需要:「社區照顧為先,院舍服務為後」。 院舍券缺點 院舍券缺點 如果退出左中央輪候冊,無政府院舍嘅監管同大水喉射住,院舍質素好唔好屋企人要把關,所謂「錢跟人走」,完全視乎市場上有什麼院舍可以選擇,私營院舍有時唔係出左幾多錢,就有拎得返幾多野。 而計劃只包括「中度缺損」老人家,萬一老人家健康惡化成「嚴重缺損」要重新在中央輪候冊排隊,未輪候到位嘅時候,雖然可以用院舍券住住先,院舍唔可以因為老人家嚴重左而趕老人家走,但要知道,照顧嚴重缺損老人嘅護理安老院與照顧中度缺損嘅護養院,人手排制差好遠。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由社會福利署(社署)於2017推出自今,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顧服務並正在中央輪候冊內輪候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提供一個額外選擇。 私營機構提供的安老服務佔市場6成,但是資源緊絀,尤其人手短缺下出現個別的護理失德和意外卻大範圍地打擊整個行業形象。
然而,香港的幼稚園學券不但沒有像佛利民提議那樣容納所有的公營、私營學校,讓家長用券投票形成市場競爭和激發生產效益,反而限定學券不能用於學費不超過限額、提供本地課程的非牟利幼稚園,最終仍有貴價名校與平民幼稚園的分野。 更嚴重的是,由於全日制服務的學券兌現額與半日制相同,讓全日制學校營運困難重重,全日制幼師流失高達五成。 這使得幼稚園學券反而破壞市場,讓雙職家庭父母少了全日制的選擇。 同時,由於全日制學券的兌換額與半日制相同,扣減學券資助後學費差額大,也讓基層家庭對送子女去全日制幼稚園望而卻步。 服務券這公共政策理念的源流之一,為芝加哥經濟學派舵手佛利民(Milton Friedman)1955年的教育券倡議。 他提出以服務券形式將本屬政府的教育服務由私營市場吸收,並透過服務券使用者自由選擇形成的市場力量,讓公營及私營院校各自競爭客源,提高教育質素。
院舍券缺點: 社區照顧
更可悲的是,隨着服務券制度的推廣,這種惰性在此後相繼推出的各類服務券上一直延續,讓香港的安老和醫療等問題雪上加霜。 政府又在2017年推出三萬元「自資學券」,資助學生入讀自資學士課程。 由於專上課程的特殊性,自資學券涵蓋的15間自資院校、約300個經評審的自資學士學位及銜接學位課程大多不存在分流、競爭的需要。 院舍券缺點2025 故此,該學券更多的是鼓勵學生持續接受教育,並減輕他們的財政負擔,而沒有市場分配的作用。
她任內為各類服務券加碼也十分「爽手」,甫上位即增加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下稱「社區券」)1,000張,並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提到,如有需要,服務券數量可再增。 2018年,政府派發額外1,000元醫療券金額,以及把累積金額上限調高至5,000元,翌年再提供額外1,000元醫療券金額,並把累積金額上限調高至8,000元。 上述輪候時間縮短的另一個原因是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給合資格的長者提供了另一個選擇,可提供的社區照顧服務券數量,由2017年7月的3,000張,增加至2020年10月的8,000張。
院舍券缺點: 選擇「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下的認可服務機構
【本報訊】社會福利署前年三月推出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讓被評定為身體機能中度缺損及正輪候資助院舍的長者申請;不過,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只有不足一千名長者參加,惟院舍券數目卻有一千七百五十張,即參與率僅五成四,尚有七百七十五張無人申請。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院舍選擇少,加上要申請人補貼住宿費,令計劃參與率低。 社會福利署(社署) 於2017年3月推出「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推出最多共3,000張院舍券,採用「錢跟人走」的原則,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顧服務並正在中央輪候冊內輪候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提供一個額外選擇。 有需要人士可申請「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並使用院舍券入住「迎進生活」, 此計劃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顧服務並正在中央輪候冊內輪候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認可服務機構的照顧服務。 院舍券規定,只要在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中,身體機能被評為「中度缺損」的長者,即可申請院舍券,並於全港所有達到「改善買位計劃」甲一級標準的安老院舍使用。 院舍券缺點2025 其本意是分流長者的院舍照顧需求,縮短集中輪候資助宿舍的人龍。
- 院舍券的全額資助絕不能令機構提供高於甲一級院舍的人均面積,變相令其成為院舍券的最高指標。
- 社署會採用八級(由級別0至級別7)的層遞式共同付款安排,長者的負擔能力越低,獲得資助越多。
- 服務券這公共政策理念的源流之一,為芝加哥經濟學派舵手佛利民(Milton Friedman)1955年的教育券倡議。
- ˙基本及特別護理;
- 然而,在2018年8月的調查顯示,逾70%受訪者認為金額並不足夠。
- 包括:
而用家選擇是否真的多元,服務券能否廣泛應用於多元市場,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服務券是否具有效益。 同時,搵院舍除左質素好唔好之外,「院舍券」最多資助「級別0」$12,690,如果需要特別照顧,例如從「中度缺損」變成「嚴重缺損」,院費價錢會比「級別0」資助額高,要注意埋間院舍有冇提供相應牀位,如果冇,又要「錢跟人走」搬去支援「嚴重缺損」院舍,都幾頻僕下。 院舍券以「能者多付」為原則,將付款安排分成8級,經過經濟審查來釐定級別。 現 時共有261間由具備 提供長者照顧服務經驗的社署津助非政府機構、非牟利機構/社 院舍券缺點2025 會 企業及私營機構負責營運的認可服務單位供長者選用。 選擇參加院舍券的人士不能同時申領綜援,而綜援受助人選擇參加院舍券計劃,則可獲全額的資助及以下援助。
院舍券缺點: 護理服務
再加上現將學券計算在學費減免額內,雙重申請手續過於繁複,若家長工作不穩定或屬兼職,要向僱主索取收入證明,增加了申請難度。 所以學券的推行,看似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低收入家庭實際上卻難以真正受惠。 由於安老政策牽涉大量公共資源,以及將影響到香港現在和未來數代人的福利以至稅收等中長期社會發展,所以整個諮詢工作亦受到市民以及不同團體的重視。 由於香港居住環境一般細小,不利居家安老,加上不少長者居於舊建築物中,在設計上未能達至易達標準,香港長者居於安老院的比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
院舍券缺點: 使用院舍券會否影響
且看香港現時的各種服務券,每每未能達到「錢跟人走」的預期效益,若一味加碼,亦恐做不出什麼成績來。 有人希望直接將「改善買位計劃」一刀切變換成「院舍券」,然後「改善買位計劃」就可以「壽終正寢」。 我認為堅持「維持及增加改善買位計劃」合乎整個行業的利益,不是為了保護個別羣體而去汰弱留強。
院舍券缺點: 服務簡介
合資格長者可透過跟進其長者院舍照顧服務申請的轉介辦事處提出申請。 而合資格、並且有意申請將其位於大灣區的安老院納入為計劃下認可服務機構的營辦者,則可於社署網頁下載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所需文件以郵寄方式遞交社署安老服務科院舍照顧服務組。 雖然試驗計劃由第一階段21間院舍增加到第二階段既67間院舍可供選擇,但係可以使用「院舍券」嘅牀位數目,唔代表牀位空置數目,即係咩意思? 例如,你睇中左某區比較好既院舍可申請「院舍券」,明明列表上有好多牀位可以申請,但係打電話去問才發現全院已滿。 樂活易作為社會企業,提供免費安老院轉介服務,由資深社工及專業團隊組成,將多年跟長者個案及配對安老服務的經驗,
院舍券缺點: 「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
但基於以下原因,本網站暫時未能提供所有符合AA級別標準的無障礙網頁功能。 香港「四不像」的幼稚園學券使得本應激發市場競爭的學券淪為普通的學費資助。 而作為學費資助,又因制度上的漏洞,令學券偏離了為家庭分擔幼兒教育成本的本意。 請按以下按鈕連結至服務搜尋,以瀏覽津助安老院、合約院舍、非牟利自負盈虧安老院及私營安老院名單,及個別安老院的服務資料。 上文刊載於第23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12日)《服務券水土不服 錢跟人走竟迷路》。
院舍券缺點: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
然而,在2018年8月的調查顯示,逾70%受訪者認為金額並不足夠。 2007年,香港推行幼稚園學券,為入讀本地非牟利幼稚園幼兒班、低班或高班學童的家長提供直接學費資助,以分擔家庭的教育費用、提高幼兒教育質素。 行政長官於2014年施政報告委派安老事務委員會策劃安老服務計劃方案,而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亦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連同其他大學和顧問團隊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進行了3個階段(訂定範疇、制定建議及建立共識)的公開諮詢工作。 從表三所見,在家居照顧服務中,現屆政府加幅很明顯,增加了六成。
院舍券缺點: 認可服務機構
「院舍券」有半年試用期,申請並使用嘅呢半年,中央輪候冊上的排名唔會向前,而半年之後,如果接受「院舍券」,就要退出中央輪候冊,包括院舍同社區照顧兩條隊。 中央輪候冊上的院舍,資源充足,質素好好,通常最快要等36個月,視乎想入那間院舍有冇位,最長可以等好幾年,甚至等到老人家仙遊都未等到,所以等中央輪候冊要「鬥長命」,當入到政府院舍家人唔洗負擔院費,質素好老人家安享晚年。 簡單嚟講,就係政府拎左8億出嚟,為身體已經評估為「中度缺損」並在「中央輪候冊」排緊隊住政府宿位嘅老人家,可以快啲拎到資助,讓佢地可以拎到可能比「綜援」(約$7000)多嘅資源住院舍。 難聽啲嚟講,就係政府藉此減少「中央輪候冊」上排隊排到仙逝都未上到院舍嘅老人家,縮短等候政府院舍宿位嘅長長人龍,並透過資產審查,令本來由政府「全包」嘅安老照顧變成部分開支由家屬承擔。 政府已於2022年2月的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將「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恆常化,由 年度起把院舍券數目由3 000張增加至4 000 張,讓更多長者受惠。
院舍券缺點: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
香港不應再落後於改革,更不應由政府帶頭漠視長者的生活基本需要。 社署於2014年6月開始推行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 並在2020年1月將計劃恆常化。 相關計劃現時,向兩間由香港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安老院購買服務,兩間院舍分別是位於深圳的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和位於肇慶的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 「迎進生活 Forward Living」已於2022年11月成為社署「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認可服務機構。 另一方面,這也令甲一級宿位往往變相成為院舍券服務提供者的最高指標,與津助、合約院舍質素相差甚大,未能形成對等的多元競爭市場,讓長者寧願繼續死等政府津助及合約院舍,而不願去政府改善買位計劃下的甲一級院舍。 院舍券缺點 根據《第六十三號報告書》,現時甲一級院舍的人均面積是9.9平方米,雖高於《安老院規例》人均6.5平方米和社署9.5平方米的要求,卻仍遠低於津助及合約院舍17.5及20.8平方米的面積。
政府要落實「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不僅需增加津助/合約院舍宿位,以應付每年超過三萬名輪候院舍的長者需要。 政府也應推動資助院舍提供更多復康服務,降低長者因衰老而需入住院舍的可能;更應將為院舍券預留的8億元,轉用作現行恆常的社區照顧服務。 從本關注組去年的研究中,以2015年年底數字粗略估算,只需4億4,800萬元,就足以支付一年全部輪候綜閤家居照顧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以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的開支。 服務券本質是將政府由資助服務提供者轉為資助服務使用者,以達到「錢跟人走」的目的。 「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計劃」(計劃)採用「錢跟人走」的原則,為有需要院舍照顧服務並正在中央輪候冊內輪候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提供一個額外選擇。
院舍券缺點: 資料單張
私營安老院從來沒有取代資助機構的能力和意圖,所以我們更應從「合作」和「互補」方面去考慮未來發展。 最佳的配合是私營服務提供多選擇和較高層次的服務,對象是較有能力付資的客人,而貧困而又較體弱的長者,其實最終都應交由較有能力應付多種體弱需要服務的公營服務網絡提供照顧。 李主席認為院舍券能夠提升長者住宿照顧服務質素,質疑勞福局為何還要花時間研究執行時間表。 政府訂定院舍券面值12,134元,與市區的甲一級院舍的每月成本掛勾,及以甲一級院舍的空間和人手編制為最低資格,讓提供非資助宿位的院舍參加。 政府將於週三(10月14日)公佈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市民都有所期盼,然而特首林鄭月娥不只一次表示,不會推出太多公共財政措施,預告政府不會大幅度加強福利保障,較大可能是繼續為服務券事業「添磚加瓦」,倚賴市場機制來提供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