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站內的報刊派發處,則免費派發六份免費報刊:新聞娛樂報章《都市日報》、《都市流行》、《頭條日報》、《am730》以及求職招聘刊物《Recruit》、《招職》。 旅客在購買及使用上述旅客車票時,均需要出示護照或其他旅客證明文件,以證明非香港居民,並於香港境內逗留不超過14日。
- 為避免東九龍綫回廠列車影響觀塘支綫班次,回廠列車由鑽石山站前往本廠將途經彩虹站中央軌道。
- 維修車坑兩側與停車坑一樣均連接觀塘線正線,由一幅牆壁分隔停車坑和維修車坑。
- 這些車票表面印上了特別圖案,每張通常都可乘坐地鐵一程或兩程(大部分不包括機場快綫);而農曆新年的紀念車票則可於車票上的年初一無限次乘坐地鐵(不包括機場快綫)。
- 由於荃灣綫途經港島區、九龍區與新界區多個核心地帶,沿綫不少車站亦設有不少工商業區、住宅以及大型購物中心等。
呢啲試驗隧道俾英國財團投到,用900萬嚟起,合約條款中亦都註明咗嗰個財團3年裡面唔可以參與其他地鐵承建項目,以示公平。 同一時間,香港政府亦都幫工程進行招標,總共有8個財團投標,而政府亦初步揀好咗四個國際財團。 沙中線通車後,會與西鐵和馬鞍山鐵路(馬鐵)連接成為整體鐵路網絡。 九龍灣地鐵車廠 在沙中線的規劃過程中,地鐵有限公司和九廣鐵路公司曾多次檢討該鐵路對車廠的需求。 消息指,最少四人危殆;荃灣綫列車服務受阻,中環站往返荃灣站改為每5分鐘一班,亦不停尖沙咀站。
九龍灣地鐵車廠: 車站佈置
喺1980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起港島綫,並且喺1982年嘅10月開始動工。 實際起嘅港島綫係由上環去到柴灣,而且會同荃灣綫嘅中環同埋金鐘交匯成為轉車站。 港島綫總共有14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同埋1個架空車站,而鰂魚湧站係到1981年嘅12月先至落實起嘅。 1975年初,香港政府屬下嘅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將「早期系統」輕輕縮減到15.6公里,即係「修正早期系統」。
為配合荃灣綫通車,修正早期系統在1982年4月26日縮短至油麻地,並改稱觀塘綫,原有旺角至中環的列車服務改由荃灣綫提供。 輕鐵車輛的維修在屯門車廠進行,機場快綫、東湧綫及迪士尼綫的電動車組由小濠灣車廠負責維修保養。 車廠除了為機場鐵路列車進行日常維修外,車廠西北面更附設躉船碼頭,供市區綫、東湧綫、機場快綫和廸士尼綫海運到港的新直流電列車上岸。 九龍灣地鐵車廠 2015年南港島綫黃竹坑車廠仍未建成,南港島綫新列車暫時存放在此車廠並進行測試,待黃竹坑車廠落成再用船和車輛運往黃竹坑車廠。 此外,車廠置放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封存車卡;亦設有一個大型機務段,供所有在港鐵市區線使用的機車停泊及進行定修、大修之用。 車廠除了為列車提供停車、測試、洗車、預防及糾正性維修設施外,亦會為所有市區綫現代化列車(包括3輛迪士尼綫列車)、在將軍澳綫服役的13列市區綫韓製列車和在觀塘綫服役的市區綫中國製列車進行大型維修。
九龍灣地鐵車廠: 維修工場及維修車坑
不過,地鐵卻建議乘客如需前往較繁忙的車站,如中環、尖沙咀及旺角等車站時,可預先多購一張車票作回程之用,但車票只限即日有效。 為提高香港鐵路運輸系統的效率,政府計劃把地鐵與九廣鐵路合併。 有人則認為合併會令該系統成為「獨立王國」,造成壟斷局面[30]。 工程期間曾於北角站發生三級火災,北角站、鰂魚湧站及藍田站一度封閉,影響觀塘綫及港島綫的服務[23]。 整個鰂魚湧站轉綫通道紓緩工程於2001年9月27日落成啟用。 1998年6月22日,東湧綫通車,成為第一條延伸到大嶼山的鐵路,首兩星期營運時間為7時正至20時正。
這是由於在修正早期系統相關文件[11]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及1976年《香港整體交通研究》[14] 指出,荃灣綫在需求量、必要性、技術上的要求進行的。 自此之後,東湧綫通車,分流了來往香港站以東及荔景站以北的大批乘客。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10],具體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 研究報告建議興建的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2.7公里,合共50個車站,並且分成3條主要行車綫:港九綫、港島綫及東九龍綫,以及兩條港九綫支綫:荃灣支綫、觀塘支綫。 此列車停放處用作停放18列屯馬綫列車,以及設置維修保養設施,例如驗車線、小型維修線,以及機房和供電分站,而這些設施不能由港鐵公司現有車廠提供。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東湧綫同埋機場快綫用西班牙製造特別設計嘅車廂,當中迪士尼綫嘅車廂,其實係由市區綫調動嘅車卡進行改裝而成,以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而被重新設計,例如車廂窗門同埋車廂裡面嘅扶手都係米奇老鼠頭部嘅形狀噉。
九龍灣地鐵車廠: 港鐵巴士車廠
廠內設有74個維修車坑,提供近560個泊車位[2],目前為九巴樓面面積最大的車廠,達768,038平方呎[3]。 由於九龍區及將軍澳往返機場的服務由城巴營運,故此九龍灣廠內(包括其分廠)沒有任何屬於龍運巴士的車輛,為目前唯一一間由九巴獨立運作的車廠。 於繁忙時間,市區綫每小時最多可開出34班列車,即每1.75分鐘一班,載客量達85000人次。 而地鐵列車數目已由剛通車時的140卡,增加至2007年的1082卡(包括市區綫的6卡後備車卡,機場快綫的88卡和迪士尼綫的12卡)。 另一方面,原來於興建東隧時從東隧九龍入口至藍田站的路段亦停止列車進出,目前該路段只供工程車進出及作後備行車綫(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次通過此隧道以北角為終點站)。
此地並非與迪士尼綫路軌連接,迪士尼綫列車來往車廠,須途經機場快綫和東湧綫欣澳站至小濠灣的一段共用路軌[5]。 為方便吊機運作,此部分不設架空電纜,因此任何列車進入和離開此工場必須使用柴油機車協助。 此外,工場內亦設調車臺,其軌道呈「中」字形,可供車卡橫移及180度水平反轉。 港鐵九龍灣車廠(英語:MTR Kowloon Bay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Depot)是觀塘綫的車廠,位於德福花園平臺之下,旁邊是觀塘綫九龍灣站和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總部大樓。
九龍灣地鐵車廠: 工程時設立的臨時車廠
至於地鐵當時訂購的20輛DMS巴士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改為行走城巴屋邨巴士和海洋公園專綫。 1998年,政府落實將將軍澳綫交由地鐵興建,同時間亦決定把東區海底隧道路段交由將軍澳綫。 按理,觀塘綫總站應由香港島鰂魚湧站改至九龍藍田站,但由於藍田站無法做到跨月臺轉車,觀塘綫遂將總站遷至將軍澳的調景嶺站[21][22]。
九龍灣地鐵車廠: 機場鐵路及迪士尼綫列車
隸屬維修工場和維修車坑的軌道出入口(分別設4條軌道進入工場或車坑)設有電動摺門(平時不會關閉),以便與停車位區別。 局方又指,標書內容將要求營運機構提供理髮店、零售店、自助洗衣店、溫習室等配套設施,打造成一個生活社區。 2019年10月6日,車站玻璃遭到反修例示威者的破壞,鐵閘和升降機遭到硬物打壞,噴漆塗污和開消防喉射水,並有人在東鐵綫路軌上投擲雜物。 早於1993年,九鐵已曾向城規會申請在九龍塘站發展住宅物業,涉及樓面約一百萬方呎,而申請亦因未能解決交通流量等問題而不獲批准。 車票二維碼(下稱「二維碼」)成人(12-64歲,包括學生及殘疾人士)車費與成人八達通相同;二維碼特惠車費(小童及長者)則與小童八達通相同。
九龍灣地鐵車廠: 迪士尼綫
據報事發後,中央控制中心曾向調查經理索取事故原因以作紀錄,但調查經理以中央控制中心毋須知曉為由拒絕交代。 港鐵在進行架空電纜的維修工作前,必須安排維修人員在特定位置進行電區隔離工作,以阻隔電流,確保維修工作是在安全情況下進行。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不過,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本月五日中午十二時許,九龍灣車廠正進行工程準備工作,由於車廠需要做電區隔離,故安排一名維修員前往工作地點準備掛接接地棍以阻隔電力,惟該名維修員竟走錯地方,往北面區域進行掛接工作。 2019年8月14日,一列港島綫列車駛離柴灣站期間,因供電問題停下。 不過目前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由2020年2月4日起暫時關閉,故東鐵綫的客流量在沒有過境乘客的情況下有所下降,加上政府在實施在家工作的情況下,車站擠迫情況一度稍為舒緩。 而地鐵列車數目已經由啱啱通車嗰陣嘅140卡,增加到2002年嘅1050卡(包括機場快綫嘅88卡同埋迪士尼綫嘅12卡)。而每日早上嘅繁忙時間,會有86%嘅車卡投入服務。
九龍灣地鐵車廠: 機場鐵路
由嗰日開始,修正早期系統剩番嘅路段就叫做觀塘綫,並且需要縮短到油麻地。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九龍灣地鐵車廠 噉嘅做法係因為喺「修正早期系統」相關文件同埋喺1976年嘅《香港整體交通研究》裡面指出咗荃灣綫喺需求量、必要性同埋技術上嘅要求而做嘅。 呢個預計喺1998年之前都仲係啱架,直至東湧綫通咗車之後,分流咗來往香港島同埋荔景以北嘅大批乘客為止。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巴車廠
其後於1998年,九鐵曾計劃於理想酒店向西對開一帶興建三幢13至17層高(包括車站)的寫字樓以及一幢8層高的服務式住宅,基座下會包括九廣東鐵路軌、巴士總站及私人停車場,總樓面約155萬平方呎。 由於當時九廣鐵路-英段仍未電氣化,故車站在地鐵通車初期人流較為冷清,當時九龍塘站最大客源就是往返沙田區居民以及在廣播道上班的人。 出口:A、B行人天橋行人天橋往牛頭角下邨、行人天橋往東九文化中心地盤(港鐵公司管理之非鐵路處所)G地面觀塘道、九龍灣車廠斜體設施不屬於車站範圍。
九龍灣地鐵車廠: 地鐵服務
290系屬下290B線曾改用荔枝角車廠青衣分廠車輛行走,目前已回復原狀。 隨著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區內居民對巴士服務對需求亦日見殷切,因此九巴九龍灣車廠在1990年代末在將軍澳設置衛星廠,方便區內路線車務安排。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隨著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關閉,所有通天巴士線被取消,該工場亦正式關閉。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龍灣車廠
逢星期日,每兩名繳付成人車費的乘客,可攜同一名12歲以下小童或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乘車;而每名攜同合資格殘疾人士登車並以現金繳付車資的乘客,亦可享半價優惠[14]。 6名乘客及2名職員受傷,車長被暫時調離駕駛職務;受事故所影響,荃灣綫全綫暫停兩天至10月8日;是次事故為港鐵通車以來第二宗相撞事件,有區議員指事件可能涉及人為失誤。 涉事車廂(D745,A/C255)已於2021年1月17日提早報廢,並於同日凌晨以自動力回送方式,送往小濠灣車廠報廢,亦是第一列退役的同款列車,肇事列車之其他車亦被送往小蠔灣車廠作為後備車卡。 2017年2月10日,晚上約7時15分,一輛往荃灣方向列車由金鐘開往尖沙咀時,一名有精神病紀錄的60歲男子在頭卡車廂內燃點危險品,車上突然有濃煙冒出。 列車開往尖沙咀站後停駛,所有乘客須即時離開車廂,尖沙咀站亦疏散乘客,並即時封閉。 當時的計劃指出,將來興建南港島綫時,或許需要於西區興建支綫以便完成整個工程。
九龍灣地鐵車廠: 接駁交通
而之前跟觀塘綫對調來行走將軍澳綫的15列第2C及3代英製列車,已經全數調回觀塘綫。 地鐵車卡採用的設計,能有效應付高流量的乘客,除了機場快綫外,其餘皆設有橫向座位安排及額外通風設施,而每個車卡均設有10道車門。 香港的地鐵一直都舉行不少活動,確保乘客注意使用地鐵時的安全。 例如在各個地鐵車站內有不少海報張貼,月臺及車卡亦有廣播提醒乘客。 宣導標語常以粵語表示,如「搭電梯,握扶手,咪亂走」[43] 或「聽到嘟嘟聲,停低你至精」[44]。 此外,地鐵引入附例來防止乘客進行不當或危險的行為,例如禁止攜帶易燃物品,違規者可被罰款甚至入獄。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龍灣站
安排此車廠擔任此工作是由於九龍灣車廠為前地鐵的第一個車廠,有最齊全的維修機器。 1989年10月,當時嘅港督衛奕信爵士落實咗將喺九龍城區嘅香港國際機場(啟德機場)搬去遠離市區嘅大嶼山,同埋提出咗機場核心計劃,起機場鐵路嚟連接。 但係,因為中國政府同英國政府喺造價問題上面出現咗分歧,結果呢條路綫拖到去1994年11月先至開始起。 喺1977年嘅7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起荃灣綫,並且喺1978年11月開始動工。 成條綫有10個車站,包括6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同埋3個架空車站。 「修正早期系統」最早期叫「香港地下鐵」,當時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起緊地下鐵時出過一句口號:「香港地下鐵,為你而建設」,後尾改做「地下鐵路,為你建造」,最後通車時就將呢個集體運輸系統正式叫做「地鐵」。
九龍灣地鐵車廠: 車站啟用
而喺53個車站當中,其中10個係地面車站,8個係架空車站,其餘35個就係地底車站,起喺距離地面12至37米下面。 每個車站嘅設計各有不同,唔少車站都採用較為簡單嘅箱形結構,以2至3層嘅結構容納大堂同埋月臺,亦都有部份車站採用較為複雜嘅佈局結構,月臺起喺鑽挖隧道裡面,而大堂就喺路面以下。 有啲仲有多層嘅地庫結構,要嚟提供更多空間去容納車站大堂嘅售票設施、商店、控制室同埋機房等嘅設施。 兩鐵合併前,當時荃灣綫、港島綫和將軍澳綫全綫及觀塘綫大部份用車使用由英國都城嘉慕(已由法國的阿爾斯通收購)所製造的都城嘉慕電動列車,也就是英製列車,最高時速達80公里。 為配合地鐵改善乘車設施及環境,所以地鐵於1998年起把所有英製列車全面翻新,翻新工程於2001年8月完成。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巴九龍灣車廠KMB Kowloon Bay Depot
彩虹站至觀塘站車程只須約十分鐘,過了半小時,觀塘站的人員仍未見列車到達,向彩虹站查詢時,職員報告列車早已開出。 地鐵警區的警員將「婦人問路」訊息,告知調查德福花園五屍案的東九龍重案組探員,探員接見曾遇上「問路婦人」的港鐵站職員。 1985年,地鐵分區升格為警區,是唯一管轄香港五個陸上總區的警區,易名為地鐵警區,負責維持港鐵鐵路站及沿線公共安全。 港鐵(當年稱為香港地下鐵路),大部份路線都要開山劈石興建,常會到達一些前人未到過的禁地,因而引發不少靈異事件。
九龍灣地鐵車廠: 車廠
而該路軌亦會一直伸延至現時彩虹站的中央路軌,以連接通往九龍灣車廠的軌道(該處的軌道配置情形可參考本網的地鐵軌道配置圖)。 港島綫全段位於香港島,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1分鐘,連接位於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及東區的柴灣站,主要途經中環、銅鑼灣及北角等地區。 九龍灣地鐵車廠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只有杏花邨站以東為架空路段,杏花邨站本身為地面車站。 港島綫17個車站中有4個轉車站,分別為中環站、金鐘站、北角站及鰂魚湧站,可以轉乘東鐵綫、荃灣綫、東湧綫、機場快綫、南港島綫及將軍澳綫6條路綫。 為了興建機場快綫及東湧綫,地鐵公司曾於1996年在美孚荔枝角公園對出、鄰近葵青貨櫃碼頭的填海區設立了一座臨時車廠,並有一條聯絡線接駁往東湧/機場方向軌道,以供工程車輛進行整備之用,並用作組裝路軌。 上述鐵路於1998年啟用後,除了聯絡線被拆除以外,臨時車廠軌道仍然存在,直至2003年車廠才完全被拆除,成為港鐵僅有兩座被拆卸的車廠之一。
九龍灣地鐵車廠: 車廠啟用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龍灣地鐵車廠 車廠包括一個可容納9輛巴士的維修工場、兩層高的辦公室大樓、零件倉、巴士清潔、入油及污水處理設施,供港鐵接駁巴士使用,毋須再駛入屯門車廠進行大修。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港鐵已於2012年7月為重置工程進行招標,於2012年底興建,2015年6月28日落成開幕。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自從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於2004年10月通車後,九龍塘站的轉乘人流得以分流到尖東站。 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嘅地下鐵路公司亦都同時間正式成立,取代咗臨時管理局監督工程嘅進行,並且打算喺通車之後,用審慎嘅商業原則嚟負責經營鐵路。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顧問公司同時亦都建議用「分期興建」嘅方式嚟起頭4期共長20公里嘅路綫,即係「早期系統」。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龍灣地鐵車廠: 去錯地方截錯電 港鐵九龍灣車廠跳掣
由於九龍城區及深水埗區以東鐵綫路軌作區域分界,因此地理上九龍塘站位處兩區中間,車站已付費區(包括大堂及月臺)屬九龍城區,C及H出口則位於深水埗區。 2022年3-5月期間,港鐵因應東鐵綫過海段啟用而於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的車站月臺再度進行牆身翻新工程。 經過近4年的工程,修正早期系統的北段(觀塘 ↔ 九龍灣地鐵車廠 石硤尾)於1979年9月30日完工,並於10月1日正式通車,當日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典禮。 當時地鐵只以4卡列車行走,最低票價為港幣1元,相對於巴士票價0.2元,對一般市民來說票價偏高。
但由於地鐵所訂購的巴士數量有限,加上市民大多隻會在早上和黃昏的繁忙時間乘搭巴士,不然有其他非繁忙時間,很多接駁巴士大多不會行駛,皆因人流太少,遇着下雨,巴士班次頻率更會間隔得多。 故此,地鐵曾要求向運輸署增加車輛行走,但被否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巴士班次不平均,很難說是巴士不足的問題。 結果,中巴和九巴也分別加價,乘坐M綫巴士的人數減少,最終九巴的40M綫於1984年2月被取消;而九巴的5M綫則於1985年2月16日因客量大跌被取消。 同時也有部份M綫巴士被跟其他巴士路綫合併,甚至其他的巴士公司的巴士綫合併,例如九巴的11M綫於1986年6月29日與29綫合併,形成今日的九巴29M綫;中巴的24M綫也與5M綫(堅尼地城↔中環)合併為5C綫。 九龍灣地鐵車廠 有些甚至完全廢棄原有的行駛路綫而另立新綫,例如中巴的23M綫被改成第16綫(1987年再與10M綫合併,再於1988年與10A綫合併,直至中巴專營權結束)。
2004年2月24日,政府邀請兩間公司就合併計劃進行商討,預計6個月內完成磋商,可望於2005/06年度落實兩鐵合併安排。 東湧綫和機場快綫通車初期設7列車卡,東湧綫列車和機場快綫列車分別於2003年初和2005年10月起改為8卡列車,以配合南昌站及博覽館站啟用後所增長的客量。 2005年6月1日開始,欣澳站啟用,以準備迪士尼綫於當年8月啟用。 機場快綫及東湧綫的全程行車時間分別修定為25及29分鐘[17]。 機場鐵路在定綫初期,只有一條主綫,在大蠔才分成兩條支綫前往機場或東湧,因未來發展需要,故把機場鐵路分為兩部份:機場快綫(通車前原命名為「飛翔快綫」)及東湧綫,有助利用東湧綫作服務延伸之用。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3必看攻略!(持續更新)
同時亦都放棄用單一承建合約嘅方法,將工程分番做25個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同埋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 路綫其中12.8公里在地底建造,其餘的2.8公里則為架空路段。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全綫有15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12][13]。
十幾分鐘後,列車駛出隧道,出現在彩虹站與九龍灣站的架空天橋,經九龍灣站、牛頭角站,駛入觀塘站,在場的人齊集在第一車卡外的月臺。 遵從地鐵一向的發展模式,興建鐵路時會在車站附近發展私人住宅,一來以其利潤資助工程費用,二來可增加客源。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九龍灣地鐵車廠 其中上環站及灣仔站用作辦公室發展;灣仔站、天后站、炮臺山站、太古站至柴灣站各站則用作住宅發展。 1975年初,香港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將早期系統略予縮減至15.6公里,並更改部分技術指標(如供電方式改為架空電纜),是為修正早期系統[11][12][13]。
九龍灣地鐵車廠: 九龍巴士49M線
為配合九廣西鐵及迪士尼綫通車,引致東湧綫載客量持續上升,地鐵增訂4列列車。 九龍灣地鐵車廠2025 由於時間緊迫且訂貨量小,因此地鐵只以市區綫韓製列車為藍本,向南韓Rotem訂購增強型韓製列車。 九龍灣地鐵車廠 2004年10月24日,為配合九廣東鐵尖東站啟用,來往尖東站及尖沙咀站之間的行人隧道隨着尖東站啟用;尖沙咀站成為第4個與九鐵連接的轉車站[28]。 另外,由於1983年3月動工的上環站至中環站的隧道工程需要遷移受影響的消防處大樓及上環街市[13],因而中環站的港島綫月臺及上環站較其他港島綫路段遲1年開放,有關路段於1986年5月23日啟用。 剛巧於同年3月,顧問公司收到196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的數據,發現新的1986年的預期人口大幅調整為5,647,000人,比1967年的報告大幅減少1百萬人。 人口統計數據影響當時新市鎮及整體城市規劃,特別是對沙田、屯門、荃灣及將軍澳的交通規劃出現大幅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