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Hong Kong Settlers Hous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下簡稱「平民屋宇」)興建大坑西新邨,安置當年受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居民。 平民屋宇提供兩個搬遷安排,一是在重建期間,自行租住臨時居所或透過駐邨社工隊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二是住戶可領取一次性津貼並永久遷出。 選擇該種方案的住戶將獲得67.5萬元至232.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貼,以及1.5萬元至5萬元不等的搬遷津貼。 大坑西邨租金2025 至於不符合回遷資格的住戶,則可獲得一筆過的特惠搬遷津貼,每名租戶10萬元,上限為70萬元,惟相關人士不會獲發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重建有超過1200戶受影響,消息人士表示,平民屋宇公司準備斥資接近10億元安置居民,即使是「有樓揸手」的住戶,也有可能獲派租金津貼,作為五年重建工程期間另覓居所租住之用,三人戶可獲70萬元,相當於月租1.2萬元,四人戶81萬元等。
有地區人士指出,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重建,受影響租戶雖然有發放搬遷特惠津貼,但金額最多不超3萬元,4至5人家庭大約有2.5萬元左右;租戶搬遷至暫住居所,沒有租金津貼。 除租金津貼外,消息人士稱,將因應情況在隨後日子可能考慮其他方案,例如承租全幢酒店供居民居住,或安排居民入住如元朗江夏圍的過渡性房屋等,惟方案沒定案或具體情況,只屬初步構思。 大坑西邨租金2025 相關租金津貼安排以5年期計算,預計分兩次向可合資格人士派發,相關金額以家庭成員人數劃分,人數較少的一人、二人家庭,分別可獲得約54萬、60萬元的租金津貼,三人家庭則獲得70萬元。
大坑西邨租金: 房屋局週二推出過渡性房屋項目新住戶一筆過特別津貼
(星島日報報道)有半世紀歷史的石硤尾大坑西邨為香港現時唯一私營廉租屋邨,未來將由負責管理屋邨的「平民屋宇」,與市建局合作重建。 大坑西邨租金2025 為加開重建步伐,消息指,重建項目計畫斥資逾十億元,向受影響合資格的原有租戶發放約五年市值租金的「特惠租金津貼」,和另一筆「特惠搬遷津貼」,讓他們可在重建期間搬遷至其他物業暫住,日後再回遷至重建後的大坑西邨。 大坑西邨租金 以一至五人家庭為例,可獲發特惠租金津貼由五十四萬至一百萬元不等。 消息人士亦估算,約有六百多夥合資格獲得津貼,預計城規會可於下月批出重建申請,屆時向外公佈更多項目細節。
1953年12月25日晚上,石硤尾白田村發生火警,波及白田上村、白田下村、窩仔上村、窩仔下村、石硤尾村和大埔村等多個木屋區,5萬多名居民喪失家園,無處容身。 大坑西邨租金2025 大坑西邨租金2025 差餉物業估價署署長蕭家賢說,過往有劏房業主違規被檢控個案,22宗個案已經被定罪,亦已向16宗個案的業主發傳票正等候聆訊。 大坑西邨租金 他表示,仍有很多個案正在調查,相信會陸續有檢控個案,當局有決心打擊違規個案。 至於尚餘約2,000夥將作「首置單位」出售予首次置業人士,該批「首置單位」暫時未落實折扣水平,但預計將會以「居屋水平」訂價。
大坑西邨租金: 香港電臺
租戶訴求應合情合理,以利加快重建改善居住環境,達至租戶、社區多贏。 對於坊間有指大坑西新邨居民早年不能申請公屋,消息人士表示,該邨居民其實一直都可以申請公屋、居屋、首置,所有資助房屋都沒有限制。 目前部分居民亦正在輪候公屋、甚至「成功上到公屋、買到居屋」,所以不存在不容許他們排公屋的情況。 在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重建大坑西邨計劃[10]。 為了興建地鐵,地鐵公司收回該座位置的地下使用權以興建石硤尾站,直至地鐵竣工後,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纔能夠繼續興建民泰樓,因而民泰樓的工程押後至1980年落成,並於1981年入夥[1][5]。 根據民泰樓切面圖顯示,民泰樓下方為石硤尾站,而石硤尾站亦為民泰樓提供支承。
- 大坑西邨的建築已有近60年的歷史,不少居民從年輕時入住至今已步入老年,對該個社區有着深厚的感情,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期望在方案公佈後至重建期間,平民屋宇可加強與居民的溝通和聯繫,同時希望在日後的重建項目中盡量保留原有的社區鄰裏關係,重塑大坑西邨的人情味。
- 對於坊間有指大坑西新邨居民早年不能申請公屋,消息人士表示,該邨居民其實一直都可以申請公屋、居屋、首置,所有資助房屋都沒有限制。
-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大坑西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昨日(11日)傍晚舉行記者會,要求滿足部分居民提出的「一屋換公屋」需求,確保居民得到妥善安置才展開重建計劃。
- 相比之下,大坑西邨的租戶津貼相當優厚,連不合資格人士都可獲發一筆過10萬元「特惠搬遷津貼」,簡直是「非常慷慨」。
- 目前部分居民亦正在輪候公屋、甚至「成功上到公屋、買到居屋」,所以不存在不容許他們排公屋的情況。
- 梁美芬於會面後聲稱孫國林表示,大坑西新邨重建後的5,000夥不會全部闢作青年居所,呼籲居民毋須過分擔心安置問題。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認為回遷方案對居民而言是相當「貼心」的安排,而方案中提出會透過駐邨社工隊為居民提供支援服務,包括協助轉介物業顧問以物色及租住居所,以及協助推薦過渡性房屋,有助進一步協助處理居民遷出單位後的住屋安排,釋除居民疑慮。 有「私人公屋」之稱的大坑西邨即將重建,日前公佈租戶的回遷安排及相關支援。 大坑西邨租金2025 少數租戶仍不滿足,強求所謂「一屋換公屋」,有違公平原則,公眾難以認同。 大坑西邨租金 整個「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將提供3,347個住宅單位,上述作為重置現有租戶的約1,300夥,完成重建後會繼續用作私營廉租屋邨,屆時居民可繼續以「公屋租金」承租單位,同時也接受相關居民買入單位。 以目前深水埗、石硤尾一帶住宅租務個案來看,是次平民屋宇提供的租金津貼,加上本身租戶每月需繳交的公屋租金約1,000元至2,000元,合計金額料足夠讓受影響人士承租同區的合適單位。 參考目前南昌站的大型新盤匯璽,其一房戶月租約2萬元,開放式戶月租約1.5萬元,若受影響租戶不是選擇這些樓齡較新的樓盤,相信市場上有一定選擇,如美孚新邨等大型老牌屋苑。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邨重建最遲明年3月清場 有224戶租客未交資料聲明書
作者簡介: 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由於國共內戰,大批內地民眾逃難香港,於九龍北部山邊多處搭建木屋區。
合資格的住戶可回遷,屆時會提供3,300個單位,當中包括約1,300個供重置現有住戶的單位、以及約2,000個「首次置業」單位。 負責發展同管理的平民屋宇今日(6月2日)宣佈,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的住戶資格審核已基本完成。 他說,早前曾有邨民尤其是長者租戶,擔心即使有為回遷租戶提供租金津貼,但由於租戶年齡較大,私人樓宇業主未必願意出租單位予他們,故希望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可提供進一步協助。 對不符合回遷資格的居民,他則建議應盡可能彈性處理,例如經社署評估有體恤安置的合理理由,可考慮容許有關租戶獲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租金: 長者租樓遇困難 平民屋宇或代租酒店客房
在時間安排方面,平民屋宇表示,住戶從昨日起有兩個月考慮期,在接受方案安排的日期後四星期內簽妥退租協議,並在簽署退租協議的半年內交還單位。 住戶在簽約當日即可獲發20%租金津貼,剩餘金額會在正式遷出時一次性發放。 大坑西邨租金 由市建局及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從2022年起進行回遷等資格審查工作。 大坑西邨租金2025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昨日舉行傳媒簡介會,公佈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大坑西邨租金: 現時樓宇
重建方案預計12月可獲城規會批准,整個項目料在5年後完成重建,就有居民拒絕接受遷置安排,據消息人士透露,期間發展商將向受影響、需要搬遷的約1,200戶大坑西新邨居民提供租金津貼。 以三人家庭為例,5年租金津貼約70萬元,平均每月津貼約1.16萬元,估計整個項目涉及的總租金津貼合共約10億元。 市區重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合作的「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在10月底已向城規會遞交重建方案,隨後再向受影響居民提出「先遷出後回遷」的遷置安排,不過有關注團體表示曾訪問600多戶居民,當中逾九成住戶不接受相關安排。 《香港01》早前報道,市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合作的「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將撥出10億元租金津貼予受影響的約1,200戶居民。 大坑西邨租金2025 租津方案曝光後,有關注組及居民組職發起抗議,強調居民「不要錢,只要屋」,促當局安排居民在原區公屋安置。 2014年6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舊大坑西新村為提供5,000夥的青年居屋單位[6]。
大坑西邨租金: 香港唯一私營廉租屋邨-大坑西邨
原來,在昔日福利制度尚未健全的香港,曾經有過一些廉租屋邨由私人公司擁有和營運,而今日還健在只有北角模範邨和石硤尾大坑西邨。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有議員關注會否導致有劏房居民無家可歸。 大坑西邨租金 民建聯鄭泳舜說,有劏房居民反映,擔心假如劏房被取締會令他們無家可歸,他詢問當局在取締不合資格劏房的同時,會否有安置安排。 消息人士預計,目前至少逾半租戶完全合資格獲發回遷津貼,以及兩筆約4萬元的搬屋津貼。
大坑西邨租金: 租戶符合回遷資格
地區人士指出,有關安排意味年逾60歲的住戶擁有價值不超過500萬港幣的非自住物業,日後亦可回遷,對長者相當照顧。 此外,有團體指政府可先借出區內公屋,以協助居民解決遷置問題,隨後才啟動重建計劃。 消息人士認為,上述措施並不可行,因會阻礙現時多達25萬宗的公屋申請輪候情況。 石硤尾大坑西邨最快後年清拆重建,據瞭解負責管理的「平民屋宇」,將斥資約10億元,向受影響1,200個租戶發放現金津貼,料年底公佈細節。 大坑西邨重建後有足夠單位讓合資格租戶回遷,過渡期保證有屋住、有優厚津貼。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重建租津 五人家庭獲百萬
以一人家庭為例,租金津貼為54萬元、搬遷津貼為3萬元,以5年重建期計算,每個月租金津貼即9,000元。 即使已登記但不符合回遷資格的租戶,亦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每名此類別人士可獲發港幣10萬元,每戶獲發上限為港幣70萬元。 同時,為協助有需要租戶在重建期間暫遷至過渡性房屋,平民屋宇已主動與多個過渡性房屋營運團體溝通協商,並會安排駐邨社工隊為有需要租戶提供撰寫推薦信等協助,以加快申請進度,免除「無瓦遮頭」的後顧之憂。 有居民昨日表示擔心重建期逾5年,導致月均租金津貼變相減少,梁文廣回應指要「兩睇」,首先需要居民齊心配合重建工作確保過程暢順,另一方面建議回遷津貼要盡快給到居民手中。 他相信居民本意絕非為難政府,建議市建局制訂重建工程逾期的解決方案,包括屆時將如何協助居民,強調有必要釋除居民疑慮,是負責未來發展的部門要「承擔的責任」。 【明報專訊】受重建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租約本月底屆滿,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昨日宣佈延長租約至6月30日,另至今收回逾900份資料聲明書,將把收回期限設於4月底。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邨遷置方案 消息︰平民屋宇設10億租津 三人家庭可獲70萬
經過住戶資格審核後,至今1,012戶提交的住戶資料聲明書中,只有約67%租戶(676戶)完全符合或部分符合回遷資格,不少租戶已遞交回遷安排同意書。 但是,有少數租戶不接受回遷方案,認為回遷安排不夠全面,又指回遷時要再做資格審查,擔心未能通過資格審查不可回遷,屆時「無屋住」;又指平民屋宇公司沒有回應居民以居住單位換公屋單位的訴求,以「一屋換公屋」避免多次搬遷。 平民屋宇昨日下午在大坑西邨張貼重建項目新公告,並向住戶派發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信件,又派遣社工向其解釋。
大坑西邨租金: 消息指「先借公屋安置」並不可取
2021年3月8日,市區重建局公佈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年中將與居民交代重建方案。 重置現有住戶約1,300個單位,其餘2,000個單位作「首置」用途[11][12]。 由市建局及平民屋宇公司合作重建的大坑西新邨,由2022年起進行回遷等資格審核工作。 平民屋宇今日(2日)公佈,居民搬遷期限延長至2024年3月,同時向住戶公佈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住戶有2個月考慮期。
大坑西邨租金: 較目標遲一年 大坑西邨遷限延至年底
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到,行政會議已批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與市建局合作落實大坑西邨的重建計畫,先決條件是平民屋宇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 為加快重建步伐,消息人士指,項目計畫向居民提供三大津貼,按照每戶合資格的回遷成員人數,並參考私人市場的租金水平,向住戶發放一筆約五年市值租金的「特惠租金津貼」。 租戶可自行安排如何使用該筆款項,可搬去與家人同住或回內地居住也可,款項不是實報實銷,並計畫將津貼分兩筆發放。 值得留意的是,合資格領取津貼的租戶須符合數個條件,包括目前仍在大坑西邨居住、沒有獲得公屋編配和購買居屋等。 租戶毋須接受入息審查,惟會審視申請租戶是否持有私人住宅物業,並因應每個個案彈性處理。
至於仍待覈實資格的租戶,主要正在審視其家庭成員人數;完全不合資格取得現金津貼的租戶只佔極少數。 此外,今晚平民屋宇將連同社工,集合居民舉行居民大會,屆時有專車接送居民,但就不作公開採訪,不排除再按需要召開多於一次會議。 1998年前香港國際機場仍然位於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時,部份飛機航道會在大坑西邨上經過,造成噪音污染,不過亦為居民提供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及攝影的地方。 為了安置這大批災民,香港政府馬上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它是以時任工務局局長包寧命名)。 其後,政府在附近興建多棟7層高徙置大廈安置災民,這也是石硤尾邨的前身。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回應立法會議員取締劏房質詢時表示,不想見到有人無家可歸,強調整體公營房屋供應足夠,亦有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等提供。
大坑西邨租金: 文匯快評:大坑西邨回遷安排優厚 租戶訴求須合理
據悉「平民屋宇」擬斥資10億元現金,向擬回遷租戶發放現金津貼;當中1人家庭可獲約54萬元、2人家庭60萬元、3人家庭70萬元、4人家庭81萬元。 租戶取得津貼後,不一定要用來租樓,也可以選擇跟家人同住,意味可「淨袋」一筆現金。 倘居民年紀大,無能力外出睇樓,「平民屋宇」亦會包租一座酒店,供居民暫住;也不排除跟非政府機構合作,讓居民暫住過渡性房屋。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今日(12日)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由於大坑西邨屬於「私人發展屋邨」,只不過一直以來訂明是用以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現時客觀條件上本港公屋資源緊張,大坑西邨居民「一屋換公屋」的訴求,從資源分配角度考慮不合適,是對正輪候公屋人士的不公平。 1965年,7座樓宇落成,單位面積由261至523平方呎,分別為民興樓、民強樓、民順樓、民利樓、民康樓、民樂樓及民安樓,而由於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6名董事均有太平紳士名銜,故此大坑西邨便俗稱為「紳士樓」。 更值得留意的是,此次回遷安排中,年逾60歲的住戶若擁有一個非自住物業,而其全年度應課差餉租值低於港幣17萬元,亦判定為合資格人士。
大坑西邨租金: 大坑西邨回遷安排優厚 租戶訴求須合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到大坑西邨訪問多名居民問,大部分均情緒激動,直言自己事前對此毫不知情,而能否順利覓得住處是他們的最大關注點。 有租戶指租金津貼是按5年計算,擔心一旦重建延期完工,要額外負擔大額租金。 平民屋宇指,符合回遷資格居民,有兩個搬遷安排選擇,若選擇自行安排臨時居所、或由駐邨社工隊協助申請過渡性房屋,可獲租金及搬遷津貼。 若選擇交回單位永久遷出,以4人家庭為例,可獲逾100萬元一次性津貼及約2.7萬元搬遷津貼。 大坑西邨租金 平民屋宇表示,收到1,012份「住戶資料聲明書」,經審核,當中676戶符合或部份符合回遷資格,另外有324戶不合資格,主要涉及戶主或個別家庭成員擁有物業、正享用政府資助出租或出售房屋、並非租約登記住戶成員,或並非實質居住在單位等。 對於部分大坑西新邨年紀較大的長者擔憂最終難以找到租盤,消息人士指,平民屋宇已準備後備方案,假若有個別人士在尋找租盤遇到困難,可尋求社工隊協助及聯繫地產代理。
領取租金津貼的居民可同時獲發兩次搬遷津貼,包括一次搬出、一次搬入,每次津貼金額兩萬多元。 大坑西邨租金2025 當年,「平民屋宇」是一個由多位社會知名人士自資組成的「非牟利團體」。 大坑西邨租金2025 在興建大坑西邨之前,早在1955年,「平民屋宇」已於蝴蝶谷興建平房(名為蝴蝶谷新邨,並於2001年拆卸),安置石硤尾大火的災民。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廉租屋邨都是由政府經營,因此往往會與公共屋邨劃上等號。
另外,租戶亦可獲得另一筆「特惠搬遷津貼」,用以支援租戶遷出及回遷時的費用各一次;以三人家庭為例,可獲得約兩萬多元搬遷津貼。 以三人家庭為例,可獲發七十萬元特惠租金津貼外,另加添租金津貼四分之一的金額,合共獲得約八十七萬多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早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時隔近3年,管理該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終在昨日公佈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符合回遷資格的居民如選擇回遷可按住戶人數獲得54萬元至186萬元不等的租金津貼另加搬遷津貼;若選擇永久遷出,會獲得67.5萬元至232.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貼。
60歲以上的住戶如擁有一個非自住物業,其全年度應課差餉租值低於17萬元,亦判定為合資格。 至於項目租金津貼的申請資格,消息人士透露,平民屋宇傾向「從寬處理」,不會考慮相關居民的收入狀況,但會考慮居民會否持有多項物業或貴重物業,不過若個別居民僅持有一項物業作收租金收入用以維生,預計也會通過審查。 目前受影響的1,200戶人士中,初步估算已有超過一半人士可通過審查,其餘暫未獲通過審查的人士,主要涉及住戶並非登記用戶本人,相信釐清親屬關係後也可獲通過。
大坑西邨租金: 香港文匯網
該公司代表表示,至今共收到1,012份住戶資料聲明書,67%(676戶)符合回遷資格,仍有逾200戶逾期未提交聲明書,而住戶遷出及交回單位的最後期限是明年3月,若住戶到最後限期仍不提交,或會當「黑戶」收樓而不會向他們發放賠償。 現時已提交「住戶資料聲明書」的有逾1000名住戶,佔比約八成,其中滿足回遷條件的住戶佔比約七成,他們若願意自行租樓或到過渡性房屋,可獲發租金津貼用以補貼5年重建期間的租房費用;至於不合資格人士,可獲發放一筆過「特惠搬遷津貼」。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大坑西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昨日(11日)傍晚舉行記者會,要求滿足部分居民提出的「一屋換公屋」需求,確保居民得到妥善安置才展開重建計劃。 負責發展同管理的平民屋宇6月2日宣佈,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的住戶資格審核已基本完成。 同時亦向住戶公佈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平民屋宇將向合資格居民發放重建期間的租金和搬遷津貼,並提供2個搬遷安排。
大坑西邨租金: 平民屋宇提供兩個搬遷安排,一是在重建期間,自行租住臨時居所或透過駐邨社工隊協助推薦申請過渡性房屋;二是住戶可領取一次性津貼並永久遷出。
2015年2月9日,逾30名大坑西新邨居民與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等人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李兆基的代表、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國林會面逾句鐘。 梁美芬於會面後聲稱孫國林表示,大坑西新邨重建後的5,000夥不會全部闢作青年居所,呼籲居民毋須過分擔心安置問題。 另有居民爆料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正展開遊說遷出工作,約見長者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市價7折購買李兆基與碧桂園主席合組基金於內地興建的長者屋單位,又或以5萬元作搬遷補償等[7]。 災後,政府明白市民的住屋需求殷切,因此開始大規矩地興建公共房屋;大坑西邨也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出現。 大坑西邨是由「平民屋宇」興建和管理大坑西邨鄰近石硤尾邨,原址為光民村木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