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版多本著作,現時在香港大學和公開大學的專業進修學院擔任兼職導師。 圍內一邊有兩排青磚房屋,另一邊是寬闊禾塘(曬穀場)。 中央一間是祠堂,名為「錫宗黃公祠」,紀念黃建常五兄弟的父親黃錫宗,中央的神龕擺放了黃錫宗及繼室劉氏的肖像畫。 南端有一間較大的建築物曾用作書室,黃氏子弟在此接受教育。
- 主要街道包括上水蕉徑村、馬會道(上水段)、上水唐公嶺、上水麒麟村、上水蓮塘尾、上水虎地坳村、上水紅橋新村。
-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 Let it Be 店主 Dannis 是上水街坊,他希望以咖啡店連繫區內人情味,所以於小小的咖啡店內,除了會售賣咖啡及輕食之外,也會不時舉辦一些社區展覽,是適合大家來輕鬆行逛的上水好去處之一。
- 屹立上水75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 遠溯我鄉族譜,系出西晉子璋公,公元二七六年,因迭著武功,晉封為衞鎮國大將軍。
- 在數十年前已經批准女性族人參加秋祭,現在連儀式亦受到簡化。
按1995年5月的《香港圍村調查報告》(蕭國健、沈思、葉慶芳著),香港新界等地調查的131條村莊中,有「圍」名者共71,可考之有圍門者凡84,有圍牆者凡57,其圍牆四角建有更樓者凡21。 「本地圍」所居住的是本地人(即圍頭人),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屋,四周建有高牆環繞。 至於在儀式方面,近年秋祭的儀式已經出現變化或簡化。 上水圍 在數十年前已經批准女性族人參加秋祭,現在連儀式亦受到簡化。
上水圍: 雙魚河邊長錦繡 梧桐倚伴鳳南家
客家圍是私人住宅,並不開放,行人經過只能看見圍牆和圍門。 客家人興建大型圍屋,多在屋前開闢半月形的風水池,但客家圍受地理環境所限,故以弧形矮壁代替池塘,以營造風水效果。 城巴及九巴於今日起(6日)開始陸續營辦來往蓮塘口岸的巴士路線,分別是由蓮塘口岸來往上水(寶運路)的城巴B7線、來往大圍站的城巴B8線以及來往屯門站的九巴B9線。 蓮塘口岸所有路線均由清晨服務至夜間,惟部份路線僅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 中港兩地全面通關,香園圍管制站及蓮塘口岸的旅客通道正式啟用,各大公共交通營辦商亦已提供相應服務。 本文整合3大前往蓮塘口岸交通方法,全程車費最平$9.1起,就可以直達香園圍管制站及蓮塘口岸,3日內來回更有優惠。
原來宋末名人文天祥跟新界文族有一段淵源,失敬失敬! 上水圍中心村 雖然要踩入啲,但不要錯過大夫第,試問哪裡會有一座古宅配大草地的景色給遊人任影打卡? 上水圍 看似中國傳統青磚古宅的大夫第,其實蘊含西洋風,如洛可可浮雕和彩色琉璃等,是香港中西合璧建築的瑰寶。 康熙七年正月(1668年2-3月),廣東巡撫王來任先後向清廷上《展界復鄉疏》和《展界復鄉遺疏》,陳述遷界弊病,並請求復界,不果。 同年十月 (1668年11-12月) ,兩廣總督周有德勘復邊界,奏請清廷準許居民返回原居地生活,但不得出海。
上水圍: 交通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天水圍體育館位於天水圍天柏路1號,於1994年8月1日啟用。 體育館設有完善的空調系統及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租用。 天瑞體育館位於天水圍天瑞路7號,於2007年6月24日啟用。 北區的上水@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7,02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0,157人。
長房如圭祖生應文應武,二房如璋祖生應龍應鳯,三房如璧生應綱應紀。 後仲傑公㩗應武返閩,應紀亦早夭無嗣,自是三房四鬥因而形成。 上水圍 離開了圍村,走到外頭的道路,疾駛而過的大貨車,飛揚的塵土,馬上把我們拉回現代社會。 上水圍 「比起這樣的街道,好像複製貼上出來的無趣高層建築,還是圍村的小巷子跟低矮房子舒服吧。」亞娜說。 他們可能不止在看一直撒嬌的小貓咪,也在看這羣莫名其妙闖入的外國人吧。
上水圍: 上水圍中心村: 上水交通
時至今日依然有農民在此種植通菜及西洋菜等蔬菜,是難得於本港得以保留的天然濕地。 濕地旁邊舖有單車徑,是上水郊遊及踩單車的好去處,不過切記郊遊時,盡量不要打擾農民的日常生活。 上水圍 此村初無圍牆,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磚圍牆。 牆基用石築砌而成,壁上有砲口,圍牆四角,均築砲樓,並加連環鐵閘。
- 所以廖氏子弟就讀的人數減少,參加秋祭的人數自然減少。
- 長房如圭祖生應文應武,二房如璋祖生應龍應鳯,三房如璧生應綱應紀。
- 我們的上水好去處推介,透過上水一日遊,讓大家細味水洩不通的大街背後,上水原有的真實面貌。
-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畝(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對稱,是典型的圍村建築。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上水圍: 上水鄉簡介
近年秋祭參加的人數漸減,新一代青年的思想轉變,不願參加這些傳統儀式。 上水圍 上水圍 參加者的心態出現了轉變,除了是較以往減少了拜祭的熱情外,還有是因為以往比較窮,一餐盆菜對於村民而言是十分吸引,所以都會參加秋祭。 但現今生活較富裕,一餐盆菜對於村民的吸引力下降,所以參加的意欲較以往為低。
上水圍: 上水 @中原樓市片區
整合核酸檢測預約方法、收費、各地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以及政府認可本地醫療檢測機構、機場檢測。 返回單車徑,踩過豪宅加州花園後便轉入攸壆路,旁邊是牛潭尾排水道,對岸是錦繡花園,一直踩便抵達錦繡花園門口。 等紅綠燈塞過錦繡大道後,轉入錦壆路及壆圍南路,到錦田河旁,南生圍就在河的另一邊,也是觀鳥勝地,元朗亦已近在眼前。 藥房水貨店退場之際,石湖墟內新開了一間叫上水貨鋪的獨立小店,以「水.貨」食字戲謔,英文名則叫 BeWater Mart。 上水圍2025 店內全是真香港製造的「港貨」,有50年代創立的老字號醬油、新創的本地天然護膚品品牌、塱原生態米、新界魚菜共生新鮮蔬菜。 上水圍2025 吉慶圍的神廳、圍門、四面炮樓及圍牆也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可見吉慶圍的圍村歷史意義。
上水圍: 吉慶圍
深入百年圍村 導賞活動的全名是「We-Cycle2(改變輪舍)單車導賞員及義工訓練計劃」,既有導賞員訓練的部分,亦設有3條導賞路線給公眾參加。 【香港商報網訊】新界有多條客家人開闢的圍村,其中有一條命名為「客家圍」,讓人一看便知是客家人居住的村落。 此圍在上水松柏塱,由黃建常、黃建文等兄弟於1900年代興建,至今仍是黃氏族人聚居的地方。 上水圍2025 上水圍 圍內建築物自落成以來沒有重建或改建,呈現早年面貌,深具歷史和建築價值。 採訪當日,筆者跟隨導賞員美鈴等人,由上水清河邨出發,目的地直指松柏塱,沒想到大約10分鐘,已抵達客家圍的村口。
上水圍: 上水圍中心村5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上水墟市集中,市中心主要喺上水火車站一帶,由附近嘅屋邨行去火車站,一般都三個字內。 雖然而家上水已經發展成新市鎮,由於石湖墟鄰近火車站、巴士總站,所以一啲都無衰落,反而更加興旺,人頭湧湧。 樓主在facebook羣組「祥龍圍邨 & 清河邨」圖文並茂指,本年11月4日下午大約1時,見到1名男子在上水中心對開行人路駕駛電動單車,單車車尾設有黑色食物保溫箱。 他指男子手持食物下樓,駕駛電動單車高速在行人路上行駛,相信正前往送餐,「行駛速度好快,左穿右插,當時大量行人,包括兒童及老人」,更稱對方「差少少撞到個90幾歲阿婆」。 客家圍黃氏在香港的開基祖是黃喜鳳,300多年前由深圳遷居沙頭角荔枝窩。 及至清末,黃錫宗有五子,四子建霖和五子建文遠赴巴拿馬工作,賺得金錢後匯款回鄉給兄長建常(黃錫宗第二子),在松柏塱興建大屋給族人居住。
上水圍: 香港志
政府亦要求電動可移動工具最高時速只能達到25公里,並需設有有效的剎車或停車系統等,至於行駛道路,電動單車只能在單車徑上行駛。 英國接管新界後推行新的土地政策,1923年要求有意建屋的業權人補地價。 為此一班鄉紳領袖成立「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成員包括黃建常(又名黃熾南)和黃建文兄弟。 該會於1926年易名「新界鄉議局」,局方成員除了向港府提供意見,還處理普通民事案件,職權比現在大。
上水圍: 上水
明朝時沿海寇患頻繁,居民為求自保,於房屋周圍建矮石牆,用以抗盜,當時粉嶺龍躍頭的老圍便是香港最早的圍村。 清康熙初年,鄭成功起兵,故清朝在沿岸地區厲行遷界,上水鄉被迫遷徙。 [2] 及後上水廖氏三房四斗的基礎下繁衍,在圍內外建屋,發展成今天的圍內村、門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興仁村及文閣村,九條村所組成的上水圍村。 這九條村都載於《新界原有鄉村名冊》之內[3],即是在1898年4月16日前已居住在上述九條村被認可的廖氏族人及其後代,都是新界原居民。 在建圍初期,廖氏人口約有五百多人,到了1955年,已增加到三千六百多人,而在一九六零年代,再增加到四千四百一十人,其中二千零二十六人為男丁[4]。 這條圍村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在香港實屬罕見。
上水圍: 古蹟
粉嶺圍以別緻的池塘和特別的佈局聞名,大砲、城樓和風水魚塘也別具特色,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陽縣遷居[1] 扺港,並在此定居。 乾隆嘉慶期間,客家居民遷居新界日多,多在本地人毗鄰建立新村定居,由於語言、風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以土地分配利益,因而雙方產生土客械鬥,遂客家人就仿原居地山區圍龍屋型制,建造「圍屋」,聚族而居,用以械鬥防衛。 位於古洞以北、蠔殼圍以南的馬草壟曾經是香港與深圳之間的邊境禁區,直至2013年才開始解禁,沿途依然留有不少「禁止內入」的告示牌。
上水圍: 上水皇府山低層2房 以12200元獲年輕人承租
他們由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上水的_》社區互動展覽,讓大家分享一件喜歡上水的人事物。 透過小小的展覽,你會赫然發現,上水除了「水貨客」外,還有更多的社區面貌等着你來發掘。 屹立上水超過70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絕對是上水一日遊不能錯過的當區名物。
上水圍: 上水圍
明記腸粉其實都是上水街坊名物之一,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更不少街坊「由細食到大」的抵食套餐。 老闆是上水街坊,他每天凌晨5時就會到舖裏準備,7時正準時開舖。 村內每年會舉行齋醮,往往會10年慶祝太平清醮,持續數天。 該村的太平清醮始於1726年,最近的一次在1996年舉行。 衙前圍村位於九龍新蒲崗東光道,東頭村側,是九龍其中一條古老的村落,亦是市區內僅存且風貌不變的圍村,仍然保存了完整的村屋、祖堂及天后廟。
上水圍: 上水圍中心村: 服務時間及班次
這個神祕之地除了充滿歷史足跡外,其實也是一個觀賞日落的隱世上水好去處。 於圍欄外看過昔日邊境哨站馬草壟麥景陶碉堡後,你可以沿着碉堡走到馬草壟的山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魚塘及深圳市區相映成趣的上水打卡祕景。 黃昏時分,陽光揮灑於魚塘上,令本地農村與對岸城市的張力更顯深刻。 粉嶺圍以別緻的池塘和特別的佈局聞名,大砲、城樓和風水魚塘也別具特色,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陽縣遷居[1] 上水圍 扺港,並在此定居。 乾隆嘉慶期間,客家居民遷居新界日多,多在本地人毗鄰建立新村定居,由於語言、風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以土地分配利益,因而雙方產生土客械鬥,遂客家人就仿原居地山區圍龍屋型制,建造「圍屋」,聚族而居,用以械鬥防衛。
上水圍: 主要交通幹道
另外,東西兩鬥各有分祠,西鬥分祠為明德堂,建於1828年,東鬥分祠為顯承堂,建於1838年。 上水圍 兩者以供族人祭祀婚喪及集會之用,兩者及廖萬石堂現在均為香港的法定古蹟[5]。 上水鄉每隔六十年才舉行一次太平清醮,是香港所有舉行太平清醮的鄉村中間隔期最長的,故此對於村民和區內居民來說一生中能看見一次打醮祭典已屬難得,最近的一次在2006年3月舉行,吸引村內外逾二萬人到場觀看。 以ATMA命名嘅咖啡店,據悉有呼吸、靈魂意思,其實係一間上水村屋,步上樓梯即見小店,花園放置咗幾張茶座枱櫈,更種有唔少細小盆栽,有幾分歐陸風格,氣氛悠閒,田園風嘅環境一流,若氣溫唔高嘅情況下,必選室外座位。 門口右邊會見到一個寫有「清雲門」嘅牌匾,佛系味道甚濃。
長實早於1982年開展圍村的收購行動,1993年土地發展公司(市區重建局前身)宣佈將該村納入重建項目,2006年1月與村民達成保留古蹟的協議[2]。 衙前圍村建於元末明初(1352年),距今620餘年,是吳、陳、李三姓自中原南來定居的地方。 上水圍2025 上水圍 村內曾裝有兩具大炮,保衛族人,後來被埋藏於村口附近。
首先儀式的時間由以往的約四十五分鐘縮減至現在約十五分鐘,以往長老要跪拜數十次,現在為了減輕長者身體的負擔,以站立吶喊祭祀代替。 而以往的所謂「食山頭」,是在拜祭後當地,八人為一組就地而坐,分享盆菜。 以往的秋祭是整支拜祭隊伍由上水圍出發,步行公路至上水金錢村鰲地及粉嶺和合石的的虎地兩墓地,人數多達數千人,一路走一路燒炮竹,當中更要警方協助開路,參加人數比現今的秋祭多很多。 上水圍2025 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政府在上水建設石湖墟,截斷了路程中的公路,不能再步行至墓地。 到明代萬曆年間,廖族子孫繁衍,因避李萬榮之擾,故建圍自保,在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動工興建,次年完工,即今天的上水圍。
地方為雙魚河同梧桐河匯聚之地,出深圳河,有大塊沖積平原,故此地勢平坦,然而亦會夾雜山嶺。 上水圍2025 上水圍中心村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尾,香港政府夾佢同粉嶺,發展成粉嶺上水新市鎮。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28日)在記者會上宣佈,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將於下週二(9月1日)展開,為期不多於14日。 上水圍中心村 衞生署及機電署已在全港各區物色141個社區檢測中心。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上水圍: 警新界北打擊電動單車等拘33人 上水婦加裝座位載4歲童涉危駕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本地圍」是指本地人村落(即圍頭人),而「客家圍」是指客家人村落。 「上水圍」一名原指上水廖氏於明末清初建成的第一條具有圍牆與護河的圍村。 廖氏第七世祖廖南沙依據風水學說,找到了所謂的龍脈,並在此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也就是現在的上水鄉老圍。 核酸檢測預約|因應多個國家要求入境當地須持48小時內新冠病毒PCR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故外遊前都必須到檢測中心進行自費核酸檢測,以取得紙本報告出遊。
陳天權提供圖片 【香港商報網訊】新界有多條客家人開闢的圍村,其中有一條命名為「客家圍」,讓人一看便知是客家人居住的村落。 此圍在上水松柏塱,由黃建常,黃建文等兄弟於1900年代興建,至今仍是黃氏族人聚居的地方。 想知更多可以看【香港打卡古蹟】8大隱世打卡古蹟,歐式舊建築。 山頂文物徑其實是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中一部份,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他路線包括中區線和上環線。 中區線涵蓋40項歷史建築,包括大館、聖約翰座堂和美利樓舊址不少打卡古蹟。
上水圍: 上水 住宅 最新租屋樓盤搜尋結果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訂閱電子通訊
上水圍: 私家車攔截的士 2男乘客遭刀手狂斬1分鐘 其中1人中4刀重創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頭蝨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 是一種只能寄生在人體頭部的細小寄生蟲(最長約三毫米),常見於頭髮,特別是耳背或頸後近領口的毛髮。 的士司機事後留在現場協查,車廂後座遺有一灘血跡,的士右車門被撞凹。 現場消息稱,兩名男事主分別姓胡及姓郭,同為19歲,今早約7時45分相約網約的士到尖沙咀漆鹹道南近天文臺道上車,目的地是上水清河邨。 今日(15日)上午7時56分,50歲姓莊的士司機報案,指他載着乘客駛至漆鹹道南與漆鹹圍交界時,被一架私家車撞右後門截停,車上跳下數名刀手,不由分說斬傷其車上兩名乘客,然後登上一輛私家車向何文田方向逃去。 上水圍2025 救護員到場替傷者包紮,二人清醒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