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景平臺的高度大約只有二樓高,底下正好是水中步道的入口,所以有些人會選擇在觀景平臺上拍水中步道,趁著生態池的水流還沒被綠植全佔住,把它當面鏡子的效果也不賴。 搭乘淡水信義線至「劍潭」站1號出口,於「捷運劍潭站(北藝中心)」站牌轉乘41號公車,至「兒童新樂園」站下車,車程約9分鐘。 並順著承德路五段旁的人行道走到底,左手側就會看到公園,平常行經這裡,如果不特別注意還真不會發現這個景點。 路口處設有導覽圖,可以先大致瀏覽,瞭解一下這裡的周遭位置,這次小編的路線是沿著圖中的上緣廁所旁的路線先前行繞觀景臺,再從下緣欣賞水中步道並從落羽松步道回程。

  • 大地處表示,落羽松若用成樹移植存活力差,因此從小樹開始栽培,大約三到五年會見其長成,到了秋冬季,這裡就成詩情畫意的落羽松祕境。
  • 濕地的生態功能有淨化水質、蓄水等,更因為水生植物的生長,形成一個獨特的水土環境,往後更會吸引著許多水禽棲息,所以園內大部分的設施皆與濕地相關,像是密植區、生態池、砐石貯留槽及沉澱池。
  • 1786年林爽文事件擴及北部的淡水、新莊與八芝蘭(士林舊稱),其中漳州人為了保命逃到芝山岩上避難,「舊街」(現在的士林前街一帶)當時就一再的被攻破。
  • 左轉進入前街後,在文林苑後方這一個區塊裡窄小蜿蜒的巷道間,就是傳說中的士林「舊街」,老爺借用google地圖示意一下臨雙溪河岸的士林「舊街」區域。
  • 園內最令人有最大的期待值的地方就是這條尚未長大的《落羽松步道》,此時的高壓電塔也能成為屬於這裡的地標電塔。
  • 北市府大地處科長徐瑞億表示,公園基地現況是瀝青混凝土鋪面的公車調度總站,佔地2公頃,設計概念是引進士林抽水站前池水源,透過公園內植栽設計及地形微整形,透過藍帶及綠帶的配置,連結基隆河與雙溪兩條河域,豐富兩匯流口之河口生態圈,可做為戶外生態教學教室。

園內最令人有最大的期待值的地方就是這條尚未長大的《落羽松步道》,此時的高壓電塔也能成為屬於這裡的地標電塔。 走過士林橋便開始進入“逆光”街角,士林前街路口轉角處為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當時這個位置在永安橋建好之後,附近出現了幾家店家便稱之為新店仔。 左轉進入前街後,在文林苑後方這一個區塊裡窄小蜿蜒的巷道間,就是傳說中的士林「舊街」,老爺借用google地圖示意一下臨雙溪河岸的士林「舊街」區域。 生態池已快被浮游植物佈滿,當自己在自拍時,發現有人正站在觀景平臺上拍照,看著生態池的水倒映著平臺,覺得也蠻漂亮的,所以不單單可以從平臺往下照,往上照也是不錯的角度。 水中步道的兩側是一座生態池,以洗石子的灰撲圍牆隔出一條宛如摩西分海的步道,可以以各個角度來看水中步道,都有不同的美感,只不過第一次踏入水中步道的那些〝柔軟〞鐵網步道,有一些驚慌,難怪上一組來這兒拍照是繞過鐵網,走在洗石子上。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推薦行程

神社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書「學務官僚遭難之碑」,述說事件始末,並有碑石刻載遭難教師之姓名。 芝山岩範圍雖小,但蘊藏著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及遺址,若要前來此地造訪建議要事先做點功課,纔不會只是走馬看花,就會覺得這個景點沒什麼好玩的,甚至光是看到百二崁階梯就會覺得累而不想爬上去了。 早在漳州人渡海移民到此地前的芝山岩,因外型長的圓潤故舊名稱為「圓山仔」,後來漳州人覺得很像故鄉的「芝山」,就改稱為「芝山岩」。 濕地的生態功能有淨化水質、蓄水等,更因為水生植物的生長,形成一個獨特的水土環境,往後更會吸引著許多水禽棲息,所以園內大部分的設施皆與濕地相關,像是密植區、生態池、砐石貯留槽及沉澱池。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設有餐飲、救護站、廁所、自動電擊器AED 、哺集乳室、微笑單車站、公車站、計程車站以及停車場出入口。 218直、250、620、683、756、757、紅30,於「士林監理站」下車,步行5分鐘抵達雙溪濕地公園。

  • 就是在生態池中規畫了一條水中步道,
  • 臺北科學藝術園區設有餐飲、救護站、廁所、自動電擊器AED 、哺集乳室、微笑單車站、公車站、計程車站以及停車場出入口。
  • 由於,雙溪濕地公園是新落成的公園,沿著步道所種下的原生種喬木有260多株,雖然目前這些樹木還是處在幼幼班狀態,但經過幾年之後,我想這裡會是喧鬧城市中的一處綠洲。
  • 可串聯科教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成為一日遊。

1786年林爽文事件擴及北部的淡水、新莊與八芝蘭(士林舊稱),其中漳州人為了保命逃到芝山岩上避難,「舊街」(現在的士林前街一帶)當時就一再的被攻破。 1787年事件告一段落,地方仕紳發現跨越雙溪河通道的重要性,因此籌資興建了「永安橋」,往後通往天母與淡水的路,就不必再依靠走水路了,現在跨越此橋也是進入士林鬧區的重要通道。 踏青一探美景,美食也少不了,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臺北士林雙溪濕地公園︱水中步道超特別、展望平臺眺望雙河合一。

展望平臺是園內的制高點,比起能欣賞公園全景,個人更喜歡另一邊的雙溪與基隆河,在不同時分與天氣變化,都能讓眼前的景色有不一樣的面貌。 因園內能遮陽的地方很少,在太陽正烈時,站在這賞景多多少少會感覺到熱氣,好在現在是冬天,若是夏季到來,可能最比較適合夕陽西下時前來。 雙溪濕地公園於2021年6月開始建造,佔地約2.2公頃,屬於都會型的濕地公園,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該公園用地改建為人工濕地,引進士林抽水站前池的水源,以達到自然淨化的作用。 ▲未來在參觀完科教館、天文館等地後,可以到雙溪河口濕地公園,欣賞夕陽璀璨美景,為一天的學習劃下完美句點。 沿著雙溪河岸一路順遊而下,可以一直步行到承德路再左轉到兒童新樂園,也可以在士林橋或文昌橋時過橋到左岸,再往兒童新樂園的方向走,老爺是在士林橋時就走回左岸,因為想順著方向到美崙公園看看。

但是老爺必須提醒,園區既然是以生態淨化設計為導向,如果來到這裡這裡只是走馬看花,可能會讓人大失所望。 如果能駐足詳細瞭解生態池淨化的原理及透過這類生態池能對環境產生甚麼樣的變化,那這個園區會是一個非常值得到訪的一個景點。 雙溪濕地公園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承德路五段150巷1號新兒童樂園對面,民眾可以走進唯美水中步道,在生態池中心近距離觀察動植物,或漫步到園區制高點眺望公園全景、遠眺大屯山,每到日落時分更能欣賞到絕美夕映,堪稱市中心的生態小綠洲。 「雙溪濕地公園」佔地2.2公頃,面積不及大安森林公園1/10,規劃水域空間、鳥類及陸生動植物棲地、入口廣場及人為活動區。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臺北早午餐攻略!這7間中西式全包辦

透過微地形及植栽配置,將污水轉變成清水,打造出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態池,更沿著步道種植260多棵楓香、樟樹、九芎等原生種喬木,讓臺北人遠離都市喧囂,在這裡邊放慢步調邊賞美景。 再透過公園內地形與植栽設計,規劃出三個觀景平臺、落羽松廊道、生態池等休憩設施,打造戶外生態教室,成為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的環境教育場域,也讓臺北都會再多一個美景新據點。 北市科教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公園預計串連為「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在此同時,雙溪河口濕地公園也將於明(2021年)動工,預計明年年底完工,屆時又多一處賞夕陽新據點。

花博活動結束後,因無後續開闢計畫,由停管處延續作為臨時停車場使用管理,以提供士林、北投地區民眾優質的大眾運輸服務。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走在臺北市的街道上,偶而低頭看看便會看見這類的人孔蓋,每個行政區皆有不同的設計風格,感覺挺不錯的可以成為徒步旅行時的影像收藏。 美崙公園是臺北士林相當具有人氣的休閒公園佔地非常寬廣,擁有豐富的親子遊戲設施像太空投籃機、飛躍太空冒險、龍舟盪鞦韆、水管躲貓貓,還有搭配一些地景藝術,還有一座大型的不二良小鼠。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展望平臺

來雙溪濕地公園除了能順道遊科教館、天文館, 也很推薦大家去附近的美崙公園走走,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不但有超大草地能盡情奔跑,冬天能欣賞落羽松,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打卡水中步道、賞百萬夕照

由於雙溪濕地公園位於雙溪與基隆河交會口,太陽西沉的絕佳視野,伴隨濕地生態常見的羣鳥齊飛景象,不亞於淡水夕照,勢必將成為臺北市的熱門夕陽景點。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以上景點皆隸屬於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園區設施與周邊包含生態池、兒童遊戲場、大客車停車場、新光醫院、士林高商、百齡右岸河濱公園、雙溪河濱公園及跨堤空橋。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這裡的景觀相當優美,給人很悠閒的感覺,不僅有水中步道可以近距離接觸生態及植物,還有360度觀景臺可以居高臨下欣賞無敵美景,天氣好時藍天白雲倒映在水面上更是讓人驚豔,找一天來發掘雙溪之美。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景點介紹

雙溪濕地公園佔地約 2.3 公頃,位在兒童新樂園的另一邊,因空間的有限及地形的起伏,故其公園並無設計停車場空間,想要來有大地之腎的美稱濕地公園走走的話,可以先把車停至兒童新樂園的停車場,再漫步走來。 為利用有限空間,雙溪濕地公園在設計時省略了停車空間,鼓勵前來賞景的旅人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自駕的民眾則可將車輛停放在兒童新樂園停車場。 民眾可以騎著自行車前往,在入口停好車後進入,沿著落羽松廊道穿過公園,這裡光是陸地上就種植約50棵落羽松,就連生態池中也有落羽松。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臺北市士林區承德路五段150巷因應本市於99年11月至100年4月辦理國際花卉博覽會,為疏導花博展期大量之觀光人潮以及停車需求,闢建作為臨時停車場,藉以降低會場周邊交通衝擊。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雙溪濕地公園】臺北士林親子景點.交通

雙溪濕地公園的路面接平坦好走,無障礙步道銜接觀景平臺及水中生態步道,友善輪椅族及推車,不需爬梯完全不費力。 淡水信義線至捷運芝山站1號出口,步行約18-20分鐘抵達雙溪濕地公園,不想走太久的話也可選擇租借自行車。 這個匯流入處可以直通「雙溪濕地公園」的觀景平臺,上去觀景平臺可以觀賞百萬級夕映,也可俯瞰公園並且直通濕地公園內。 走上小而美的芝山岩,範圍不大卻內涵豐富,從神社參道百二崁石階上來後,便是著名的芝山岩事件發生的地點。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政府在芝山岩惠濟宮文昌祠義墊原址, 成立第一所國語傳習所「芝山岩學堂」,隔年便發生了「六氏先生事件」,當時義軍反攻臺北城, 芝蘭堡(士林)義軍攻擊芝山岩學堂,殺害六名日籍教師。 事件後,日本人在芝山岩設神社,以紀念罹難教師, 當時神社參道自山腳下設置百二崁石階通往神社正殿,參拜者可由百二崁踏著石階而上,以瞻仰膜拜六位教師靈位,參道氣氛莊嚴而肅穆。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臺北也能看落羽松!士林「雙溪濕地公園」將完工,佔地2.2公頃、絕美落羽松廊道必打卡

只有11號公車的我,不想離公園太遠,就在眼及所觸的地方,立下待會走到車道後,要前往的目的地,第一個就像孤島的川滕島,第二個是遠觀時,以為是水流不止的雙溪橡皮壩。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由於,雙溪濕地公園是新落成的公園,沿著步道所種下的原生種喬木有260多株,雖然目前這些樹木還是處在幼幼班狀態,但經過幾年之後,我想這裡會是喧鬧城市中的一處綠洲。 徜徉在溼地生態科學的休憩空間中,適合大小朋友一同來享受歡樂的親子時光,也是民眾度過愜意河濱之旅的新選擇。 公園中共打造三處觀景平臺,除了白天可以眺望生態池與周遭環境,接近傍晚時,走到最尾端的展望平臺,還能看見夕陽西下的完美片刻。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士林人快衝新景點!2.3公頃「雙溪濕地公園」搶拍水中步道、賞絕美百萬夕照

這個河口匯流處有個很重要的洲美橡皮壩,於民國102年7月,壩長40m,壩右岸設置半玉米型結構階梯式魚道,壩左岸設置調節箱涵、水門及操作管理房。 洲美橡皮壩具備攔蓄外雙溪上游水源及阻隔下游基隆河漲潮迴流之防潮功能,對洲美及石牌地區之農田引水灌溉及防洪,扮演舉足關鍵的角色。 雙溪河也算是基隆河的一條支流,發源於陽明山山脈擎天崗附近,一路順流而下經過內外雙溪士林平原,洲美後港二號橋附近河道在截彎取直後注入基隆河。 原本雙溪河的舊河道,在截彎取直前是流經洲美地區,匯入磺港溪後於北投區頂八仙附近注入基隆河。 而捕捉「水中步道」的絕佳視角,以觀景平臺最為適合,連通腳踏車道的架高平臺約有20公尺長,能以高空之姿將環形水中步道一次收攬,即便沒有空拍設備,也有類似的取景效果。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最大亮點非「水中步道」莫屬,旅客可以沿著微微傾斜的步道往下走,近距離接觸生態池,水中的動植物就在眼前。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雙溪濕地公園|超美水中步道、觀夕景點、親子景點(交通)

在高樓林立的臺北城中,很需要來點綠意空間抒發平日上班的壓力,在臺北工務局的細心規劃下,打造全新「雙溪濕地公園」,總面積高達2.3公頃,以水中步道、百萬落日平臺以及大量植栽為主打,串聯一旁的兒童新樂園、科教館、天文館、美崙公園,同時搶攻親子出遊和網美打卡兩大需求。 擁有寬廣視野的「雙溪濕地公園」,規劃40%的水域空間沉澱滯留,30%的鳥類及陸生動植物棲地和30%的入口廣場及人為活動區,共設計17個區域。 透過自然工法將汙水淨化成清水,沿著步道種植楓香、樟樹、九芎等260多棵原生種喬木,也可以走進「水中步道」近距離欣賞生態池中的美景。 同時,也在制高點處設置展望平臺,落日時分望向基隆河和雙溪匯流口處,便可欣賞壯麗的夕陽景觀。

近距離觀察生長在池中的水生植物, 獨特設計也是拍IG美照的好位置, 未來一定會成為熱門臺北IG景點。

另一大特色便是公園動線不會打擾自然環境,會看到絕美的落羽松廊道穿過公園,讓民眾能欣賞自然生態棲地及水域美景。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徐瑞億說,公園規劃設計以生態為主,景觀為輔,僅配置適量的大客車停車位、高架觀景棧道及自行車牽引道跨越堤防,其餘空間營造為多樣化的生態棲地,未來園內將規劃生態池、公園環湖步道,以及規劃夕陽平臺等。 整體工程預計明(2021年)開始施工,預計年底可完工,屆時除了臺北科學藝術園區之外,還能到生態共融的「雙溪河口濕地公園」散心。

經過一年多的施工,「雙溪濕地公園」終於在今年12/21驗收完成並啟用,佔地面積約2.3公頃,算是小型公園,沿著落羽松步道繼續往內探祕,沿途種植落羽松及楓香、樟樹、九芎等260多棵適合在地生長的原生種喬木。 大地處表示,落羽松若用成樹移植存活力差,因此從小樹開始栽培,大約三到五年會見其長成,到了秋冬季,這裡就成詩情畫意的落羽松祕境。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它的位置剛好在雙溪和基隆河的匯流處,

預計將於明年9月正式開放的「雙溪濕地公園」,將原有的公園用地改造為人工濕地,透過完整的生態規劃讓城市恢復更多生機。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目前規劃40%的水域空間沉澱滯留,30%的鳥類及陸生動植物棲地和30%的入口廣場及人為活動區,共設計17個區域,包括種植50顆落羽松打造的絕美廊道、眺望夕陽的觀景平臺、野餐踏青的大草坪和生態觀景池等,期盼可以創建一座自然生態公園,讓萬物在城市中共生存。 臺北晨間散步好chii祕境,就在位於士林區,已於幾天前新開放、佔地2.3公頃的「雙溪濕地公園」,園區不僅有適合親子、長輩及遛毛小孩規劃完整的步道,來到至高觀景平臺還能遠眺開闊景色,以及兒童新樂園可愛摩天輪,連接雙溪河口自行車道,也是輕鬆騎遊自行車的好去處。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雙溪濕地公園Q&A?

說到洲美橡皮壩對洲美及石牌地區之農田引水灌溉及防洪的功能,就得要說說老故事了,其實上面照片的位置是雙溪河截彎取直後匯入基隆河的新河道,如果往承德路方向走回一點點,就會看到原本雙溪河舊河道五分港溪的入水口了。 在士林橋上看著捷運列車的通過,這趟行程便開始進入穿越時空的軌跡,一邊是早在1787年建築完成的橋梁舊址,而另一邊則是1997年通車,前身曾經是日治初期興建北淡間重要鐵路運輸的現代臺北捷運,時隔一百多年的交通建設造就了當地居住的便利性。 走出捷運芝山站沒幾步路便可來到位於文林路上的士林橋(舊名永安橋),這座橋的出現是跟當年的林爽文事件有關係

推動許久的「士林再生計畫」中,最後一個場域「雙溪濕地公園」於近日開工,落成後將會有林蔭步道、觀景平臺、生態池及開放水域等規劃,更會有充滿秋意氣息的「落羽松廊道」穿越公園,勢必成為放假、週末的休憩好去處。 於基隆河舊河道旁,「雙溪濕地公園」也適合騎腳踏車於雙溪生活水岸自行車道,沿途將河畔優美景色飽覽,之後牽著單車緩步園區,然後還可以順遊天文科學教育館,喫遍士林夜市各式傳統小喫美食。 就在一星期不到,「雙溪濕地公園」於臺北士林區登場啦,園區雖佔地2.3公頃,實際走上一圈感受並不大,步道以無障礙形式設計,設有廁所,並有3大特色適合親子、長者、毛小孩各族羣輕鬆漫步賞景。 自2016年起,臺北市政府攜手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動「士林再生計畫」,將兒童新樂園、科教館、天文館、美崙公園等人文與教育場所整合外,更規畫興建全新的雙溪濕地公園,期望打造出以「跨域體驗,終身樂學」為目標的臺北科學藝術園區。 來到景觀平臺,至高處除了可遠眺兒童新樂園摩天輪,水中步道之景色,還能欣賞夕陽灑在新雙溪河口,一覽「雙溪濕地公園」所有舒心風景。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士林舊街|跨越三百年歷史的在地文化

附近有士林人氣及品鍋貼水餃專賣店, 能喫到香酥鍋貼和飽滿多汁的水餃,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不但口味多樣,味道讚,而且價格平實。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橡皮壩上泥土的痕跡,讓我在展望平臺觀看時,一度以為這邊的水是流動的,就像一座小型的人工瀑布般,當我走來這時,才發現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雙溪溼地公園位於承德路旁, 為去年12月才剛落成的新景點, 它跟兒童新樂園隔著一條馬路,

北市府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攜手合作,將科教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公園串連一氣,打造為「臺北科學藝術園區」,恰巧園區西側雙溪及基隆河匯流河口的落日餘暉,更是當地一幅隱藏的名畫。 未來在參觀完科教館、天文館等地後,可以到雙溪河口濕地公園,欣賞夕陽璀璨美景,為一天的學習劃下完美句點。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走進〈雙溪濕地公園〉水中步道近距離觀賞綠意生態池,從〈雙溪濕地公園〉展望平臺眺望整個公園宛如摩西分海,近傍晚時分是最棒的賞夕陽地點,〈雙溪濕地公園〉串聯雙溪河濱自行車道,騎著單車或散散步都相當舒服。 雙溪濕地公園於2022年底完工亮相,民眾可以走進唯美水中步道,在生態池中心近距離觀察動植物,或漫步到園區制高點眺望公園全景、遠眺大屯山,每到日落時分更能欣賞到絕美夕照,堪稱市中心的生態小綠洲。 右側有階梯可步行從〈雙溪濕地公園〉抵達雙溪河濱自行車道,走走路、跑跑步都好舒心,也可騎腳踏車自雙溪自行車道,飽覽臺北景觀、百齡右岸河濱公園,又舒壓又療癒走一遍就身心舒暢,周邊還有臺北市兒童新樂園、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士林官邸_士林官邸公園

開車的話能停兒童樂園停車場,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搭公車可以坐到士林監理站, 再步行幾分鐘即可輕鬆抵達。 公園的入口就位在承德路五段與150巷的轉角處,園內的步道設計大多都對〝輪子族〞很友善,無論是輪椅或是嬰兒車等,可以輕易地上至公園制高點,欣賞濕地的景色,與基隆河、雙溪河的風光明媚。 捷運搭到劍潭、士林站轉紅30公車,公車可以直接搭41路線,至兒童新樂園站下車,或者將車停在兒童新樂園停車場,散步一路到「雙溪濕地公園」都好,也都方便。 先人的足跡皆傍水而居,這趟行程的規劃將從捷運芝山站出發,到士林「舊街」再沿著雙溪河左岸的河濱公園往上游雨農橋走往右岸的芝山岩後,再往回走到雙溪濕地公園的環狀路線。

雖然「雙溪濕地公園」2.2公頃的大小,大約僅有大安森林公園的1/10,但規劃還是相當完整,總共有17個區域,包含三個觀夕平臺、活動草坪和開放水域,有40%的水域空間,30%的鳥類及陸生動植物棲地,剩下30%則是入口廣場及人為活動區。 從承德路五段入口廣場走進,穿過教育廣場、開放水域,與落松林步道,臺北才剛結束連續好幾日下雨的天氣,又在平日,所以倒沒有明顯人潮,一點微光舒適氣候,這時候來散步正是時候,生態池那還有水中步道,可近距離觀賞水中生態。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雙溪濕地公園〉近承德路五段前是開放水域,「第一密植區、第二密植區」二側加入沙洲及合適的景觀與植栽,地下礫石貯留槽,生態池,高處為展望平臺、觀景平臺,〈雙溪濕地公園〉不大約30分鐘左右就能輕鬆觀賞完。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另外,夕陽觀景平臺與雙溪河濱自行車道互相串連,市民朋友除了可以來趟單車輕旅行,也能規劃跑步及健走路線,在繁忙的臺北都市中,一同來體驗濕地生態美景。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臺北新景點!散步士林「雙溪濕地公園」3大亮點

除了平面的方式貼近觀察, 這裡還規劃了一個展望平臺, 讓你能用不同角度欣賞公園, 通往平臺的步道為平緩斜坡, 騎腳踏車也可以輕鬆牽上去。 在綠植尚未長大的前提之下,目前雙溪濕地公園的可看度及特色就源自於水中步道、觀景平臺及展望平臺的視野展望,若只是想看看風景的話,這個公園還蠻適合來的。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賞夕陽新據點!「雙溪河口濕地公園」落羽松環繞生態池超美

雙溪濕地公園最大亮點非「水中步道」莫屬,旅客可以沿著微微傾斜的步道往下走,近距離接觸生態池,水中的動植物就在眼前。 對此,大地處坡地住宅科長徐瑞億解釋,步道經縝密設計,生態池裡的水離圍欄約有10公分,若暴雨一來,會從靠近尾端左前方的溢水口溢出,又因設計隱密,一般民眾不會發現。 雙溪溼地公園最大的特色之一,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2025 就是在生態池中規畫了一條水中步道, 士林雙溪濕地公園 讓你可以一路走進生態池裡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