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堂關聖帝君誕辰慶典,最潮遶境關公生,將於7/2開跑,廟會遶境則是7/21與7/22,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有許多精彩的活動,記得安排時間參與。 歡迎彰化及全國各地的遊客踏入「葡萄的故鄉─大村」,一同參與這場承載著情感、信仰和歷史的祭典,共同感受大村鄉的獨特魅力。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為慶祝大村鄉建鄉三百週年,彰化縣大村鄉長賴志銘今(23)日在公所前廣場隆重宣佈,將於12月1日展開「平安祈福大遶境」,這是大村三百年來首度全鄉大遶境的盛事。 此次活動由全鄉22間宮廟聯合參與,其中包括大莊慈雲寺、大村慈鳳宮、大村埤腳五通宮、田洋城隍廟等,展現了千百年來的信仰傳承。 今年更與多位設計師共同合作打造全城市的祭典體驗:與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合作穿戴式配件,從關公口罩、神將紙帽到週週邊產品;由大象設計操刀的城市指標系統,更集結多位傳統藝師工藝,為旅人指引、駐留大溪。
- 大溪在地的木藝生態博物館,希望對於慶典文化研究保存、傳承以及推廣,貢獻以博物館角度發揮的力量,使慶典文化在生活中延續。
- 2022大溪大禧將延續2020年的週末市集,但這次不一樣的是,有更多在地食材與店家為慶典推出期間限定必喫、必買好物,預計2個週末、將有美食、工藝與手作等20個品牌出攤(兩週攤位品牌略有不同),例如糸島織物,將推出有深刻宮廟記憶的手工繡、嬤嬤murmu皮革也將特製杯筊造型的工藝品,每個品牌都有符合慶典的新創意。
- 關聖帝君代表的是正氣及義氣,歡迎全臺信眾到大溪一起慶祝關聖帝君1864週年聖誕。
- 「大溪大禧」將傳統遶境時序往前二週,整體節慶時間延長為一個月,創新計畫成為「前祭」,在傳統遶境之前舉行。
- 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說,這次遶境活動圓滿順利,相信義民爺一定會保佑大家國泰平安、風調雨順,同時也感謝縣府協助舉辦相當多有關義民爺活動。
- 2018年開始,總策展團隊大膽提出「大溪大禧」為主題,取代「大溪文藝季」原本的定位,定名「大溪大禧——一場穿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
7月21日、7月22日迎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更由各社頭北管、童仔、將軍、舞龍舞獅等各陣頭遶境大溪全境。 此次大遶境活動在28日的置天台後,將在12月1日進行祈安典禮、登轎典禮、團拜、起馬宴等隆重儀式,呼籲彰化及外地的遊客一同參與,共同感受這場「三百年來的悸動」。 不僅如此還將有連續兩週的正氣市集、小學堂等系列活動直到壓軸的聖誕遶境儀式,讓整座山城裡裡外外緊鑼密鼓籌備,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大溪,看見整座城市在信仰中的凝聚力、熱鬧出巡。 展覽中紀錄了大溪八組神將的行走拜禮,透過「正氣步」貫穿連結,震撼肅穆的影像讓觀者真實感受信仰中的凝心正氣。 為了讓展覽更生動,邀請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叄式」,透過將軍步伐的學習裝置,引領觀者一步步找到神將與人之間的無形連結。 大溪遶境 大溪遶境 7月2日開幕當日的經典節目、由31個社頭共同組成的精華版遶境隊伍「與神同巡」將重新組合傳統序列,展現「迎六廿四」遶境精華,並請出神級貴賓「都城隍爺」與除疫雙將來作客,和大溪神將藝陣齊遶境,號召大眾加入快閃《紅紅OnOn》祭典舞的遶境行列,現場將發送關公信物、神將紙帽,還可以搭配AR解說瞭解遶境隊伍。
大溪遶境: 夜間光雕派對「正氣Pa!」5G連線互動
清代初期,當臺北盆地逐漸爲漢人所開拓時,原住民就逆大漢溪而上尋找新住所,大溪河崁一帶便是他們的據點之一。 當時大溪是凱達格蘭族霄裡社與泰雅族原住民散居之地,其中霄裏社知母六(蕭那英)和薛啟龍共鑿霄裏大圳,可灌溉灌溉番仔寮、三塊厝、南興莊、棋盤厝、八塊厝、山腳莊等六莊田地。 大溪遶境 活動共有九大系列,包括7月22日的與神同巡搖擺遊行、焦點晚會;8月5日百納新藝時尚之夜;多場的百納藝陣學藝陣學堂、繪本學堂;從7月22日到10月1日共計72日的百納新藝未來之境;以及由島內走走合作舉辦的講座與導覽活動。
夜間將有藝術酬神派對「正氣Pa!」,以設計轉化普濟堂廟埕,由新勝景掌中劇團將傳統的鬧臺扮仙戲融入互動科技,使出5G神通與羣眾即時連線集氣。 大溪遶境2025 張善政也說,每年農曆6月24日是關聖帝君誕辰,大溪普濟堂舉辦盛大的社頭遶境與陣頭表演,不但已有百年歷史,更是大溪每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關聖帝君代表的是正氣及義氣,歡迎全臺信眾到大溪一起慶祝關聖帝君1864週年聖誕。
大溪遶境: (有影片)/大村鄉歡慶建鄉300週年 罕見「平安祈福大遶境」盛大啟幕
迎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誕辰,由當地人組成的社頭表演陣頭,這天分散於各地的大溪人幾乎都會回鄉參與超熱鬧,所以也稱為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這也是北臺灣最大的關公遶境活動,也是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 去年大溪廟會漫畫「神之鄉」改編同名電視劇,吸引許多人觀看,愛伯特也整理相關文章,讓大家可以來趟大溪神之鄉之旅。 大溪遶境2025 為了保存、傳承並推廣慶典文化,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承接了大溪鎮公所舉辦多年的「大溪文藝季」,並以「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遶境」為核心推廣主題。 本次邀請市長、大溪普濟堂與社頭團體一同百納祈福,宣示2023大溪大喜正式開始。
這個名稱結閤中文和英文同發音,並強調「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結合,呈現城市祭典的多元面向。 「大溪大禧」將傳統遶境時序往前二週,整體節慶時間延長為一個月,創新計畫成為「前祭」,在傳統遶境之前舉行。 透過導入設計,召集不同專業的策展與設計團隊,讓「大溪大禧」以設計導入文化,展現臺灣文化在祭典、遶境、生活款待、百工生活和城市風土歷史中的意義,成為臺灣的國際文化節慶品牌,創造當代意義。 大溪關公誕生遶境慶典,對在地來說是重要的文化資產,遶境隊伍的特色、在地人如何擺香案桌?
大溪遶境: 大溪廟會大溪大禧2023在哪裡?活動時間?繞境地圖?
位於桃園大溪老街上的百年廟宇,為大溪在地人的主要信仰之一,而當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聖誕,普濟堂都會主辦關聖帝君聖誕繞境活動,大溪每年最盛大的廟宇慶典活動,也是北臺灣最重要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每年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聖誕,大溪普濟堂都會舉行陣頭、社團遶境活動,從1916年舉辦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配合民俗節慶,市府文化局推出「大溪大禧」至今邁入第5年,今年的主題以「百納祈福」進行概念延伸,從本週六起就有一連串的活動,喜歡大溪陣頭民俗的民眾可別錯過機會。 大溪遶境2025 大溪大禧活動的時間為2023年7月22日~8月10日,地點在大溪普濟堂、大溪老街一帶。 另有耗時兩年編輯、設計與製作的同名立體繪本書《大溪大禧 DAXI DAXI》,由廖小子擔任藝術總監、工夫設計視覺統籌,將龐大的文史知識、歷史生活風俗、迎六月廿四文化等,精煉成為五個場景故事,打造出一部史詩級的全年齡城市故事集,計畫也以傳承為志,透過繪本書與教案設計,邀請大溪人一起學習更多說故事的方法。 每年開幕的經典節目「與神同巡」,不僅重新組合傳統序列、展現「迎六廿四」遶境精華,今年將號召大眾加入遶境行列、快閃《紅紅OnOn》祭典舞,現場將發送關公信物、神將紙帽,還可以搭配AR解說遶境隊伍! 而繼2018年邀來日本水神交流同慶後,今年更請出了神級貴賓新竹「都城隍爺」與隨駕將軍來作客,首度暢遊大溪、歡慶關公聖誕城。
展場中還有一項「學習將軍步伐」的互動裝置,以及為關公慶生的神曲《紅紅OnOn》舞蹈,即使沒有參加熱鬧的開幕式,一樣可以沈浸在洗腦神曲的音樂中(跟著跳舞)。 回鑾隊伍由競技龍陣、獅陣、八音團、義民神轎及義民十五聯莊黑令旗陣登場,場面盛大,縣長楊文科親自參與扶轎,並與義民中學財團董事長黃茂實接下義民爺神龕,與十五聯莊總爐主的黑令旗陣一同入廟安座。 大村鄉民代表會主席黃錫暉表示,大村鄉舊稱「大莊」,是彰化「巨峯葡萄」聞名全臺灣的產地,向有「葡萄故鄉」的美譽,居民祖先由大陸福建省漳、泉二府來臺開墾定居,繁衍子孫,以賴、黃、遊、吳等姓氏居多。
大溪遶境: 大溪廟會2023推薦心得?
以慶典繡品為核心,從傳統織品工藝到當代紡織科技重新詮釋,和以在地國小共學完成的百納旗,展現大溪人凝聚祝福的百納信仰工藝。 大溪在地的藝陣隊伍,與當代表演藝術團體的跨界共演,神將步伐、傳統北管,與當代舞者、歌手激盪出新式酬神戲。 警方呼籲,廟宇舉辦遶境等活動燃放鞭炮,應避免影響民眾安寧及空氣品質,產生的廢棄物也須立即清除,以維護市民居住環境;警方呼籲民眾參與民俗節慶遶境活動,務必約束自律並遵守相關法令,共同守護優質宗教文化活動。 黃錫暉強調,大村鄉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以及「葡萄故鄉」的美譽,此次舉辦「平安祈福大遶境」活動,一方面是藉由神明的靈力為人們充電,擺脫所有疫情侵襲,尤其冀盼藉由虔誠信徒隨侍保護神明,達到天人合一境界,安撫人心、強化信仰。 關聖帝君的行前護衛「神將」百年來守護關聖帝君出巡,而出巡步伐、拜禮儀態具有其特色和意義,代代相傳。 今年度的大溪大禧特展「舞德殿」以「神將精神的傳承」為核心,展出大溪社頭祀奉之神將,與當人們穿戴上神裝裝備時,化身神格的動態表現與精神轉換。
大溪遶境: 桃園活動資訊
【 和大溪人一起詮釋大溪 】 一個延續了百年的大溪在地慶典「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是大溪人自小即參與的盛會,在地人稱「迎六月廿四」。 大溪在地的木藝生態博物館,希望對於慶典文化研究保存、傳承以及推廣,貢獻以博物館角度發揮的力量,使慶典文化在生活中延續。 因此承接了本來由大溪鎮公所已經主辦多年的「大溪文藝季」,定調核心推廣主角即是「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遶境」。
大溪遶境: 大溪廟會2022(敦正氣!神之鄉!正氣步走起來!大溪大禧關聖帝君誕辰慶典,大溪人第二個過年!)
農曆6/23隊伍(下午1:30入街): 1.普濟堂彩牌、2.福德正神、3.協會頭旗、4.大有社、5.、聖廟無極總宮、6.慶安社、7.溪洲忠義堂、8.帝君會、9.鎮豐社、10.玄元社、11.慶義社、12.樂安社、13.興安社。 始於大正十五年(1916年)發柬各界鄉紳,磋商轄下十九保聯莊恭迎聖誕,該年值年爐主為簡阿牛,主要在大溪老城區內繞境,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為數眾多的雙龍、童仔,更因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又有大溪神將窟[c][d]的美名。 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著名的乙未臺日分水崙戰役,地點位於大溪區永福裏龍山寺後方處,是日軍入主臺北城後,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役。 日軍近衛師團坊城後章少佐率軍894名沿土地公坑溪谷欲前往大嵙崁支援時,遭到三角湧義勇軍包圍伏擊。 他們出鉅資開圳引水,奠定了農業發展的基礎;後來更藉地利之便,做起米、鹽的河運生意,所以大溪開始有了小市集。
大溪遶境: ‧ 第二胎產前淡定喫好料 喫鍋到一半火速進產房
夜間的藝術酬神派對「正氣Pa!」以設計轉化普濟堂廟埕,邀請「新勝景掌中劇團」將傳統的鬧臺扮仙戲融入互動科技,並以5G技術與羣眾即時連線。 節目將由雙神坐鎮共賞、各方隊伍酬神拚場,包含樂團同根生、表演藝術工作者廖苡晴雙方中西合璧與神共舞,保庇天后王彩樺與小事製作舞團壓軸登場獻唱《紅紅OnOn》。 大溪區(客語白話字:Thai-hâi-khî;臺灣客家語詔安腔:tai keˇkiˇ;臺灣話:Tāi-khoe-khu/Tāi-khe-khu;龜崙語:Takoham),舊稱「大姑陷」、「大嵙崁」,後改稱「大溪」,得名自大漢溪,前身「大溪鎮」,位於臺灣桃園市東南部。 雖然現在河運已經不再,但當地昔日的渡船頭仍然保存,大溪爲北橫公路的入口端,因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展生態休閒遊憩東都心之重點發展區。
大溪遶境: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誕辰遶境 朱立倫推崇侯友宜「展現忠義精神」
大溪區位於桃園市東南方,西有平鎮區,西南接龍潭區,西北鄰八德區,東南為復興區,東北與新北市鶯歌區、三峽區相接。 東南方是溪洲山脈, 山脈起伏較平緩,為典型的丘陵地形;而其他方向則是數座低矮山丘,如草嶺山或是大溪東岸的蓮座山[3]。 大正十三年(1924年),七夕,呂傳琪邀集黃樹林、黃茂炎、簡伯仁,及其弟等16人創立崁津吟社。 昭和二年(1927)社長呂傳琪病歿,黃樹林繼任社長,未幾改稱南雅吟社,日本政府治臺前,將該地改設為南雅縣,因以縣名其社也。 民國四十七年(1958)中秋例會,議改為委員制,以李傳亮、呂傳命、林青山、邱春木、黃茂炎等五人為常務,李、呂兩氏為社務代表,其間社員吟詠不乏佳作。 除每月例開擊鉢一次,互通聲氣外,每年仲春仲秋,合社舉行春秋祭聖,即春季的文昌君祭日,秋天的孔子誕辰,以及七夕社慶,崁津吟社會有盛大的例會,詩歌酬唱。
大溪遶境: 大溪社頭
【 決定名為「大溪大禧」 】 2018年開始,總策展團隊大膽提出「大溪大禧」為主題,取代「大溪文藝季」原本的定位,定名「大溪大禧——一場穿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 「大溪」加上「大禧」,使場所與關聖帝君神的生日同時展現,搭配上中文與英文同發音的共通性;副標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並行闡述策展使命,「城市祭典」則定義是以整個城市一起設計、成為基地的慶典。 【 價值體現與多元設計的總和 】 由傳統遶境時序往前二週展開計畫內容,讓整體節慶時間從傳統二天時間延長為期一個月,所有創新計畫都視為「前祭」,舉辦在傳統遶境之前。 在「大溪大禧」中,需要仔細思考最適切的方式導入設計,號召不同專業組成策展與設計團隊,創作出屬於「大溪大禧」以設計導入文化的方式。
大溪遶境: 桃園清代鐵道進入指定遺址審議程序 鐵路地下化恐延?
2012年3月10日,由交通部觀光局舉辦的「臺灣十大觀光小城」票選大溪鎮為第一名觀光景點,人潮湧入帶動地方經濟繁榮,但也造成假日交通問題及當地居民出入不便之情況。 大溪遶境2025 大溪區最早稱爲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大漢溪爲「Takoham」之音譯[1]。 乾隆年間,漳州人沿著大漢溪逆流而上,到此地開墾,因爲漢人認爲「陷」字不吉利,就以地處河崁地形,取「崁」代「陷」成為「大姑崁」。 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李騰芳中舉,鄉民爲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爲「大科崁」,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大嵙崁撫墾局,又將「大科崁」改成爲「大嵙崁」,最後在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地名改為「大溪」,此名稱就沿用至今。
大正十二年(1923年),桃園大圳截引大漢溪灌溉桃園臺地,造成大漢溪水位下降,大船無法上溯,加上鐵公路的逐漸發達,使得大溪的河運逐漸沒落。 光緒十六年(1890年),因北路磺腦專賣局的設立,使本地成為茶葉、樟腦、木材的集散地。 而光緒十八至二十三年(1892年至1897年)是大溪河運的黃金時期,船舶可由淡水、大稻埕、艋舺(今萬華)、新莊直抵大溪。 大溪遶境2025 大溪區之特產爲大溪豆乾及木製品,其中紅木神桌獨特精細的雕紋最為聞名,而地方先輩在木藝基礎上引入傳統祀神藝陣神將《俗名:大仙尪》,讓大溪地區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使大溪有神將窟的美名,為北臺灣三大神將重地區域,齊名蘆洲、宜蘭。 近年來,臺灣開放農業觀光,而大溪多山林,已開發許多休閒農莊,又鄰近臺北都會區,週休假日遊客紛至。
大溪遶境: 大溪普濟堂
複雜的傳統文化,透過設計變成有趣的故事,而且一看就懂,由大溪大禧主視覺設計師廖小子擔任藝術總監、工夫設計進行視覺製作,將龐大的文史資訊、歷史生活場景、迎六月廿四文化等,精煉成為五個場景故事、雙語設計面向國際。 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重新定位傳統慶典的「大溪大禧」, 是為迎接大溪「第二個過年」之稱的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到來, 從六月廿四往前拉、展開為期數週的「前祭」, 串連與整合宗教慶典、當代設計與社區社羣, 用當代手法詮釋百年祭典,是臺灣具代表性、地域型的城市祭典。
大溪遶境: 大溪廟會實景拍攝精彩照片?
今年度的大溪大禧特展《舞德殿》,以「神將精神的傳承」為核心,展出大溪社頭祀奉之神將與當人們穿戴上神裝裝備時、化身神格的動態表現與精神轉換。 大溪遶境2025 大溪遶境 透過「正氣步」貫穿,展覽中紀錄了大溪八組神將的行走拜禮,震撼肅穆的影像讓觀者真實感受信仰裏的凝心正氣;為使展覽活潑生動,邀請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叄式」一同參與,透過將軍步伐的學習裝置,引領觀者一步步找到神將與人之間的無形連結。 去年因為疫情而停辦一年,2022年帶著以「敦正氣」為主題回來了,名稱取自大溪普濟堂拜亭上方匾額題字,釋義尊崇浩然正氣,亦是防禦病邪的元氣,猶如百年前寫給這個世代最好的啟示,活動自7月2日舉辦至7月22日,將連續21年熱鬧歡慶,起身出發前為大家整理「2022大溪大禧」必看亮點,一手掌握活動消息。 今年大溪大禧主視覺運用參與式設計思維,與多位設計師共同編織這一場城市祭典體驗,例如和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合作關公口罩、神將紙帽等穿戴式配件與周邊商品,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遶境隊伍中的正氣戰士。
大溪遶境: 大溪百年普濟堂遶境熱掀人潮 桃警交管38小時看這裡
另外,由木雕鑿花匠師徐枝堂親自雕刻而成的溪洲忠義堂玄天上帝木雕紀念牌,同日將隨著溪洲忠義堂遶境首次亮相。 今(10)日是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1864週年誕辰,廟方擴大舉行遶境起駕典禮,桃園市長張善政、新北市長侯友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市議會議長邱奕勝等人共同扶轎,祈求繞境平安。 朱立倫推崇侯友宜是最標準關聖帝君子弟,將來如果當選總統,相信是關聖帝君的保佑,也展現忠義精神;張善政表示,關聖帝君代表的是正氣及義氣,歡迎所有信眾來大溪一起慶祝關聖帝君1864週年誕辰。
大溪遶境: 百年普濟堂遶境第二個年 桃園大溪大禧將軍拜廟走秀吸睛
從中壢火車站轉乘桃園市內5098公車,直達大溪總站,也正好是遶境隊伍於21日這天下午1點入街路線。 14支社頭於天主堂依序準備出發,經康莊路、中央路,進入大溪老街,最後回到大溪普濟堂。 活動遶境就在大溪老街,以及週邊巷道(和平老街),開車可導航至大溪老街,但7月21、22日因遶境周邊進行交通管制,建議可於中壢火車站轉搭5098公車至大溪總站,或搭乘高鐵至桃園轉501臺灣好行,於新街尾(和平老街)下車,步行即可抵達。
大溪遶境: 交通資訊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大溪老街周圍街區為主,是臺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及桃園市首座市立博物館,目前擁有包括大溪武德殿、大溪公會堂、李騰芳古宅在內的6處場館及15處街角館作為館舍。 其中,隊伍走到福仁宮前鞭炮、彩砲是樣樣來,像是提升了排場,為活動掀起另一波高度。 順著遶境隊伍動線來到大溪普濟堂,活動主場,更從滿天煙霧、朝天際直奔的煙花,廟宇前戲班正在戲臺為關聖帝君祝壽演出,可以完全感受大溪人第二個過年熱鬧氣息,直到黑夜。 分局長徐坤隆表示,希望各社團、陣頭遵守行動公約,維護宮廟宗教信仰價值,遵行高自主管理、零聚眾鬥毆與交通順暢規定,市警局與該分局亦動員警力110 人支援維護交通管制措施。 6/14嘖嘖開賣、慶典期間將與「小人小學」合作,設計專屬的故事腳本與說帖,引導在地用不同的方式訴說自己城市的故事、預計未來桃園圖書館都能看到《大溪大禧》立體繪本書。 「有什麼事情能讓大家突破界線、每個人都能被感染、創造現場共感的現場經驗?一首洗腦歌就是消彌界線最好的方法。」由四金音樂家柯智豪,為2022大溪大禧做了一首洗腦歌《紅紅OnOn》以敦正氣為主題、將軍的正氣步為主要發想內容,讓大溪大禧每年都在討論、神將在信仰社頭隊伍裡的步伐,變成大家朗朗上口的輕鬆曲調。
由在地故事媽媽帶領大小朋友,從立體繪本走進大溪六月廿四慶典的不凡世界,並分享在地人參加、觀看遶境的經驗與故事。 縣長楊文科說,十五大聯莊總爐主及全體工作人員辛苦了,相信是義民爺的庇佑,讓這次遶境活動及所有工作順利圓滿,也祈求義民爺保佑國泰平安、風調雨順及縣政昌隆,祝福鄉親平安健康,並希望大家共下傳承、感念義民軍保家衛土及弘揚忠義精神。 大溪警分局確保遶境期間交通秩序順暢與安全,從21日上午11點至23日凌晨2點規劃交通疏導措施,管制路段從康莊路以西至中正公園路段規畫徒步管制區,呼籲行經大溪河東地區車輛,應行駛外環道,避免進入市區塞車,欲參加或參觀遶境民俗活動民眾,則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多利用月眉、橋頭停車場停放車輛,避免塞車掃興。 大溪遶境 大溪國小校長陶藝文表示,大溪國小自2011年成立Q版大仙尪社團,以舞蹈與流行歌曲的形式重新演繹大仙尪,獲得好評,成立11年來經常受邀表演,足跡遠及海外。
大溪遶境: 大溪普濟堂624遶境來看最萌風景 警2天封街交通疏導
遶境路線:大溪大禧最後壓軸,就是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誕辰大溪城內遶境,隊伍將從集合點「三板橋」依序入街,以極緩速向普濟堂前進。 隊伍從清晨就開啟馬拉松行程,全程徒步的百年傳統大公路線、遠涉至石門水庫環河公路的大溪共義團、社頭間分配分工及支援的河西地區。 展覽中,透過神將錄像裝置與互動,讓每一個進入展覽的人,化身為服侍信仰的人,從感官上的沉浸凝心,到真實體驗神將身負重任的訓練。 展覽以動態影像真實紀錄了在百年遶境路線上,行經的四座廟埕、跟著關聖帝君信仰文化中具代表性的八尊三國神將,一起踏步、行走與拜禮。 結合大溪各社頭歷來開發的教案,透過由社頭成員親自指導、讓民眾實際穿戴服裝道具及走步等體驗,以及六廿四故事館的常設展覽內容,讓民眾更認識慶典文化。
據瞭解,左營區某廟宇昨日中午12時,至晚間9時舉行遶境活動,過程將辛亥路鋪設約500公尺的鞭炮紅毯,而後大肆點燃,粉塵瀰漫方圓數公里,造成行經此處駕駛受困其中,附近居民也深受其擾,紛紛向警方報警檢舉。 大溪遶境2025 大溪區公所是桃園市政府在大溪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桃園市政府。 大溪區與復興區為桃園市議會第六選區,在市議會的63席市議員中,大溪區與復興區共選出2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9]。 根據桃園市大溪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大溪區戶數約3.5萬戶,人口約9.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裏分別是一德里與新峯裏,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534人與855人[5]。 大溪區原名「大嵙崁」係緣由來自於大嵙崁溪(大漢溪)流經此區,以溪名為地名,顯示大漢溪在此區的發展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 其為淡水河流域三大源流之一,從雪山山脈流至宜蘭,後到復興區,早期因為河川襲奪而將桃園臺地沖刷成河谷,為大溪區主要的河川,全區幾乎都是 大漢溪和其支流的流域範圍,居上游航運終點地帶[3]。
賴志銘表示,這項活動將持續九天,包括祭天台、團拜、起馬宴等一系列祭典慶祝活動。 為了呈現更多的文化藝術,九天民俗技藝團將帶來精彩的「廟會狂響」,而罕見的踏涼傘(舉涼傘)演出也將成為眾多表演之一。 今年「2022大溪大禧」將於7月2日開始一路歡慶至7月22日(農曆6月24日)關公生,以「敦正氣」為題,除了邀請保庇天后王彩樺、音樂人柯智豪、當代舞團小事製作、同根生樂團合作主題曲《紅紅OnOn》之外,也與設計師廖小子、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叄式、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工夫設計、大象設計等多位新世代設計人跨界聯手。 普濟堂關聖帝君聖駕在隊伍最後,各社頭走進大溪老街,整條有著歷史韻味街道,在傳統陣頭文化及宗教慶典融合下除了熱鬧,更突顯倆倆相契合的時空背景。 活動於六月廿四(農曆)往前拉,自7月2日起展開為期數週的「前祭」,串連與整合宗教慶典、當代設計與社區社羣, 以詮釋臺灣具代表性、地域型的百年祭典。 另大溪木博館從7月22日到8月6日有系列慶典文化體驗「百納藝陣學」活動,飽含「大溪木博館─六廿四故事館」、「紙箱將軍教學」、「將軍腳步體驗」、「六月廿四」遶境故事介紹;大溪武德殿則是於7月22日至10月1日舉行「神將衣冠.未來之境」主題特展。
讓臺灣文化形象從一場祭典、一場新遶境、一個月生活款待、一羣人的百工生活,再到一個城市的風土歷史、一場場紀錄展演中,由大到小、由深至廣的清楚體現「一場穿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的意識,體現「大溪大禧」的策展規劃與設計方式。 「大溪大禧」以成為臺灣的國際文化節慶品牌為願景,致力於設計導入文化,創造當代意義。 桃園市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慶典,在當地素來有「第二個過年」之稱,市府文化局今年已第五年策畫籌辦「大溪大禧」活動,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長陳倩慧下午表示,大溪大禧系列活動將一百多年普濟堂傳統遶境透過新的設計和表演藝術對話,將軍拜廟、將軍走秀將新的創意設計和傳統元素結合,讓年輕人產生興趣和參與。 關聖帝君農曆6月24日聖誕,大溪知名普濟堂每年舉辦遶境祈福慶典至今一百多年,市政府連續第五年辦理「大溪大禧」活動,以「百納祈福Go」主題迎接關公聖誕,祭出「一場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融合廟宇、社頭、設計、祭典元素,市府文化局表示,藉由這場盛會讓大家跟隨信仰回到家鄉與神同巡。 2022桃園大溪廟會(大溪大禧),大溪年度重頭戲,去年因為疫情展延,今年回歸了!
侯友宜則以感恩心情回桃園,他說,過去他常常帶警察兄弟來普濟堂拜拜,警察跟關聖爺有不解之緣。 臺灣現在面對兩岸緊張,全世界都在說,最危險地方就在臺灣,若他當選會與大家同心同力,保護桃園及臺灣人民平安順遂無事,他用這樣心情為國家人民好好打拼,讓臺灣這塊土地沒戰爭確保和平,後代都能過平安好日子。 此外,主辦單位於7月29日、8月6日分別於臺北大稻埕、大溪木博館舉行兩場繞境講座,8月10日(農曆6月24日)當天在普濟堂及老城區提供現場導覽及多視角即時遶境直播。 2022大溪大禧將延續2020年的週末市集,但這次不一樣的是,有更多在地食材與店家為慶典推出期間限定必喫、必買好物,預計2個週末、將有美食、工藝與手作等20個品牌出攤(兩週攤位品牌略有不同),例如糸島織物,將推出有深刻宮廟記憶的手工繡、嬤嬤murmu皮革也將特製杯筊造型的工藝品,每個品牌都有符合慶典的新創意。
將傳統慶典重新定位,「大溪大禧」以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作為迎接大溪有「第二個過年」之稱、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的到來。 2022大溪大禧以「敦正氣」為題,於7月2日登場來到活動最後一天,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四日)迎接關聖帝君聖誕,遶大溪全境慶典,從早到晚,將帶大家熱鬧到最後,感受2天大溪彷彿不夜城的魅力。 大溪遶境2025 市府觀旅局長周柏吟表示,這項大溪大禧活動為傳承大溪百年來的無形文化資產,他這次前往日本福岡,也特別介紹這項慶典,邀日本旅客從桃園開始認識臺灣,該局也盤點搭配相關旅遊住宿及景點,推廣桃園觀光風景名勝。 今年更邀請重量級貴賓「都城隍爺」與隨駕將軍來作客,一起為關公聖誕宴揭開隆重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