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回龍海號集合地點,在售票口前就是用餐區,憑著船票詢問就有專人為你帶桌,依照人數給的大小桌不同。 而七股賞鳥的好點就位於黑麪琵鷺生態展示館不遠的賞鳥亭,大家可以先到展示館看看館內對於七股溼地的介紹,曾文溪出海口的生態,紅樹林、招潮蟹及水鳥等,看過黑麪琵鷺介紹影片,對於黑麪琵鷺有更深一步地瞭解後,再走木棧道道附近的黑麪琵鷺賞鳥亭。 賞鳥亭位於曾文溪出海口濕地旁,周圍整片的魚塭也有許多候鳥盤旋上方等著捕魚。

  • 在七股潟湖裏有很多高經濟價值的魚種,包括有烏魚、蝨目魚、黑鯛、灰鰭鯛魚、黃鰭鯛、點藍子魚(星臭肚子魚)、褐藍子魚、瑪拉巴石斑、竹針魚(竹梭)、黑星銀(邊身鼓)、火斑笛(赤筆仔)、單斑笛鯛(黑點仔)等,這些都是在七股潟湖裏面屬於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魚種。
  • 「七股海堤」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特色,這裡也是南部觀星地點之一,在中央氣象中心的「觀星氣象」中,七股海堤也名列在其中,這裡的晚上光害極少,我也在這裡拍攝過銀河的景像。
  • 具有遊憩價值:因為蘊藏豐富的物種,所以會是個天然的自然教室,可以搭配賞黑麪琵鷺、七股鹽山、洋香瓜、現撈海產等等,已經具有生態旅遊的功能了。
  • 賞鳥亭位於曾文溪出海口濕地旁,周圍整片的魚塭也有許多候鳥盤旋上方等著捕魚。

晁瑞光臺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說:「風暴潮海水會打到這裡,所以表示它(海岸),在退就是了是不是,有植物在長,慢慢它就陸化,不然以前潟湖漲潮,水會淹到這裡,有沒有現在這個沙洲,一直延伸出去,裡面有時候會有,一條的白色浪花,那邊就是淺灘,以前的沙灘其實是在那邊,以前到那裡啊」。 我們希望經由持續性的海岸環境教育及護沙工作假期培力民衆,關心臺灣海岸變遷議題,透過環境志工實際的參與保護沙洲及海灘廢棄物監測行動,展現守護七股潟湖的決心,讓我們不再只是單純的遊客 “路過這裡”,而是親手將自己與這塊土地深深連結,一同為留住美麗的七股潟湖努力。 保護沙洲,或許無法抵擋環境變遷,卻是人們再次反省與土地關係的契機;是人們與海洋、與土地互動之生命故事的延續。 保沙洲、穩定潟湖,期待得以捍衛國土海岸線,韓榮華臺南市水利局局長說:「颱風來的時候,可能沙會被風吹走,我想這些我們利用,馬鞍藤的種植,還有防風林這個部分,都會讓我們的沙源穩定,沙洲的復育過程中間,我們很需要的沙源,也會再從我們的,潟湖裡面做取沙」。

七股潟湖空拍: 景點資訊

據說這是一間低調到連GOOGLE MAP都查不到的臺南隱藏美食,連地址都沒有所以建議大家可直接定位神帝府。 阿月蝨目魚最厲害的就是這碗招牌海產粥,老闆娘依據當天現有的海鮮配料跟滿滿魚骨熬出的高湯煮成,一碗70元的海產粥竟能喫到超豐盛的海鮮,Q彈鮮嫩的配料與鮮甜美味的湯頭讓人驚艷! 一大早七點就有許多在地人會當作早餐享用,假日生意更是絡繹不絕,下次到七股旅遊千萬別錯過這間在地人的私房小喫唷。

國家公園的進駐,為遊客建立起保育觀念,對於在沙洲上搭設攤位,販售飲料、海產的行為,也加以限制,引發業者的不滿。 植物要在高溫炎熱、有海風的惡劣環境下生存不容易,李婉婷記者說:「沙洲上的溫度到底有多高,我們來實地測試看看,48.5度」。 暑假就要到了,長達兩個月的暑假是好好放鬆、全家人一同出遊的好時機。 想要帶家人、孩子們感受平時生活之中所缺少的悠閒、比較難接觸到的自然環境,就到全臺各地的休閒農場走走吧!

七股潟湖空拍: 七股潟湖怎麼去: 景點資訊

臺南粉紅湖距離「六孔遊客中心」只要1分鐘車程,是養殖業者用來培養紅色「光合菌」的培養池,是私人土地…盡量不要進入。 導覽解說由小馬負責,小馬專業又風趣幽默的解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與現場大家互動不冷場,還幫我們科補很多七股潟湖的環境生態與小知識。 臺南北門潟湖井仔腳每年深秋都會聚集成千上萬隻俗稱「黑肚仔」的黑腹燕鷗造訪,但這幾年數量明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迄今更慘,估計少了9成,有些鳥友乾脆轉移陣地賞鳥,詳細原因各有說法。 根據衛星影像判讀,青山港沙洲於101年至109年期間,退縮速度已大幅減少,從每年平均50公尺減緩為6公尺。 若比較105年至109年變化,全線則呈現穩定甚至部分區域有往外海成長趨勢,表示沙洲復育已有初步成效。

  • 這裡的海岸經過數百年來的淤積,形成廣大的海埔新生地,沿海居民向海爭地,開墾蚵田、魚塭維生。
  • 毫無光害和遮蔽的特點也讓頂頭額沙洲附近成為賞星追流星雨的私房景點,躺在附近的空地抬頭一望就能盡收滿載星空。
  • 水利局說明,臺南海岸線長度近70公里,北起為八掌溪口,南至二仁溪口,從北到南涉及許多管轄機關,黃偉哲市長上任後,主動邀請中央機關合作,分工辦理人工養灘、海堤整建、沙洲復育、潟湖清淤及長期監測空拍調查,逐段檢視臺南海岸線,改善海岸侵蝕及海岸環境的效果。
  • 長期投入拍鳥的鳥友黃三明則說,去年他轉往七股頂山,最近黃昏時有時可拍到龐大的「黑肚仔」鳥羣,每到夕陽捕捉瞬間美感,更有成就感。
  • 臺南粉紅湖距離「六孔遊客中心」只要1分鐘車程,是養殖業者用來培養紅色「光合菌」的培養池,是私人土地…盡量不要進入。

觀海樓是七股賞夕陽的絕佳位置,潟湖邊的日落時分可看到排排站的蚵架與漁網,跟海平面上的夕陽光影勾畫出一片特殊的風景,有一種小漁村獨有的寧靜祥和,且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特別在冬季還有機會看到黑麪琵鷺的身影,也是攝影玩家追日落的熱門景點。 在北門井仔腳長期觀察鳥況的「鹽鄉餐廳」老闆洪有志說,今年到目前黑腹燕鷗比去年更少,估計數量約1千隻,比往年動輒上萬相較減少約9成,研判應是附近棲息地環境改變食物不足,且一方面漲潮,潮水淹沒蚵架無法棲息,「黑肚仔」另覓適當去處。 七股潟湖空拍 水利局接續表示,除養灘工作外,市府也格外重視海洋廢棄物議題,據統計,111年已清除逾4,000公噸海岸漂流物,投入金額高達6,000萬元,而今年也持續投入經費辦理清除工作,目前也已清除近825公噸海岸漂流物,期能改善環境污染並減少生物誤食海洋垃圾等問題。 七股潟湖空拍 但對居民來說,一塊土地上,同時有多個單位在管理,加上過去和國家公園間有不少摩擦,使得他們在聽聞劃設濕地訊息後,將過去對臺江國家公園和雲嘉南濱海風景區管理處這兩個單位,累積已久的不滿全部爆發。

七股潟湖空拍: 臺灣帆船體驗課程推薦TO…

水利工程堤防架設之後,七股海堤外的新浮崙汕沙洲也開始變化,晁瑞光臺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說:「有一些木麻黃開始在長,這個都是種子(飄)過去長的,但是我們也開始記錄到,新浮崙汕的樹有一些在死,新長出來但是又死」。 晁瑞光臺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說:「這邊是曾文溪口北岸的防風林,目前海水已經,大量入侵到防風林裡面,而且造成樹木大量的死亡」。 號稱「窮人高速公路」的臺61線西濱快速道路,北起新北市八里區、南至臺南市七股區,其中末端的七股段,穿越臺南西部濱海區域,這裡不但擁有被劃為生態保護區的濕地、還有浩瀚無際的潟湖,前者可欣賞水鳥在紅樹林間自由翱翔;後者則能感受當地特有的養蚵奇景,讓臺61線西濱快速道路成為親近南臺灣濱海風光的最速捷徑。 ▲本次活動就在距離七股龍山宮很近的「龍山碼頭」(圖/奧丁丁體驗)▲這次搭乘的竹筏就是「龍山號」(圖/奧丁丁體驗)這次小編丹丹參加的在地體驗行程,是在七股鄰近龍山宮的碼頭舉辦。 七股潟湖怎麼去 ▲本次活動搭乘龍山號觀光竹筏(圖/奧丁丁體驗)▲每艘竹筏都會有一位在地嚮導來為大家解說(圖/奧丁丁體驗)在船上能做什麼呢?

本局自縣市合併後迄今(100年至109年),於北門區及七股區共計辦理38件沙洲復育工程,總經費約3.27億元,復育沙洲面積約93公頃,復育沙洲長度約21公里,疏濬潟湖土方約121萬方。 復育方法大致從兩個方向著手,首先是減少外在的侵蝕因素,主要係利用竹樁、海事固袋及沙腸袋等近自然工法,消減波浪及暴潮能量,達到減緩沙洲侵蝕的效果;另一部分則是加強沙洲內在的防護強度,主要以抽砂養灘、編籬定砂及搭配植生復育,達到加高培厚沙洲的效果。 由於抽砂養灘是抽取潟湖內的淤砂填築於沙洲上,因此也一併達到了清淤潟湖的功效,延長了潟湖的壽命。 至於七股潟湖沙洲,則與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投入約1.8億元辦理沙洲復育工作,施作竹樁、木樁或沙腸袋等定砂防護設施,並抽取潟湖淤沙於沙洲人工養灘,復育沙洲約6公里、養灘量達10萬立方公尺,根據衛星影像分析,沙洲已呈現穩定趨勢,有效減緩沙洲侵蝕內縮及潟湖淤積陸化情形。 水利局說明,臺南海岸線長度近70公里,北起為八掌溪口,南至二仁溪口,從北到南涉及許多管轄機關,黃偉哲市長上任後,主動邀請中央機關合作,分工辦理人工養灘、海堤整建、沙洲復育、潟湖清淤及長期監測空拍調查,逐段檢視臺南海岸線,改善海岸侵蝕及海岸環境的效果。 臺南市長黃偉哲上任以來持續關注海洋環境並付出實際行動守護臺南海岸線,今(112)年市府持續投入1,500萬辦理2件沙洲復育工程,目前皆於4月進場施工,預計7月完工後可復育沙洲1公里、養灘2萬立方公尺,後續市府將持續與中央合作共同改善海岸線退縮情形。

七股潟湖空拍: 七股潟湖怎麼去: 和 七股潟湖 生態三寶共舞:和尚蟹、彈塗魚、海鳥羣

認識一下正航行之上的潟湖,以及養蚵知識,順便認識周邊可能看見的海鳥也不錯。 水力工法、人工植樹多管齊下,沙洲的固沙工程,與大自然比速度,程禮怡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說:「我覺得我們來這個沙洲,雖然做的時候,剛開始覺得很冒險,可是覺得是有價值的,如果做起來,真的能保護它(沙洲),不做一定沒希望,做了還有機會」,為了維繫產業、力保潟湖生態與觀光發展,沙洲復育工程,勢在必行。 從高處往前看去…右邊可見”61景觀橋”,左邊的小沙洲就是無人島”網仔寮汕”,我們剛剛參加的七股龍海號生態之旅就有搭船遊七股潟湖與登島”網仔寮汕”的行程,還喫了烤蚵1小時喫到飽…當午餐。 因為受到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端事件災害的頻率增加、上游水庫興建及坡地水土保持工程、中下游河川疏濬以及海岸漁港的興建等因素,造成了海岸地區砂源減少、受到阻斷,使得砂源補充不足,海岸侵蝕沙洲退縮嚴重。 以青山港沙洲為例,民國83年至98年期間,每年即以平均50公尺的速度退縮,七股潟湖的面積也因此越來越小。

七股潟湖空拍: 七股潟湖怎麼去: 龍海號 位置

為此,營建署趕在2015年濕地法生效前,重新確認濕地範圍,將私有地排除在範圍外,不過仍然無法平息漁民的憤怒和疑慮。 早在2006年,營建署就開始評選國家重要濕地,陸續公告82處濕地。 2013年,民間推動多年的濕地保育法,終於三讀通過,將過去公告的42處國際級和國家級濕地,直接定義為受法律規範與保護的濕地。 不過,讓漁民最感到不便的,是一旦魚塭堤防因為天災受到損害,要請重機具進駐搶修,或要搭建工寮,都要向國家公園申請,流程非常繁瑣。

七股潟湖空拍: 騁馳在臺南鹽份地帶 七股潟湖、扇形鹽田這樣拍就對了

雙春海岸及黃金海岸由水利署負責辦理防護工作,110年至111年共投入經費約1億元辦理人工養灘工程,養灘長度約4公里、養灘量達22萬立方公尺,沙灘已回復約50公尺寬幅,改善效果顯著。 七股潟湖空拍2025 依照目前營建署公告的濕地範圍,曾文溪口濕地和七股鹽田濕地,總計約6700公頃,和臺江國家公園有所重疊。 雖然功能和管制強度有所不同,相較於國家公園的嚴格限制,濕地更強調保育與明智利用並重。 海浪沖刷效應,讓沙洲彷彿跟著歲月的快速流動,節節敗退,如何留沙於灘,水利工法必須即刻同步,李婉婷記者說:「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在網仔寮沙洲汕,在面對臺灣海峽的海域,增設了一條長500公尺,含有21座的減浪柵,減浪柵的目的是希望,海裡來的沙,都能夠留在沙灘上,厚實沙洲的含沙量」。 晁瑞光臺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說:「防風林在這幾年,一直在消失中,海岸退縮的非常嚴重,海浪將防風林的沙,全部掏空樹木死掉倒掉」。 七股潟湖,位於臺灣臺南市七股區境內,由於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觀,爲臺灣第一大潟湖,當地人稱爲“內海仔”或“海仔”。

七股潟湖空拍: 臺南七股祕境景點#8

沙洲及潟湖可以說是海岸天然的第一道防波堤及滯洪池,如未及時辦理復育工程,恐對沿海整體防災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本局於縣市合併後投入約2.6億元辦理沙洲復育工程,目前已有效減緩沙洲退縮速度,並以潟湖永續發展為目標。 七股潟湖空拍2025 往回追溯這段海岸的歷史,在七股鹽田濕地範圍中,除了七股潟湖外,大部分是廢棄鹽田。 七股潟湖空拍 這裡的海岸經過數百年來的淤積,形成廣大的海埔新生地,沿海居民向海爭地,開墾蚵田、魚塭維生。 由於過去沒有完善的產權登記制度,漁民雖有使用事實,卻沒有土地所有權。 除了積極抗衡,減少破壞與過度開發,晁瑞光臺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說:「颱風的風暴潮過後,這裡就沉下去了,在全世界來講,他們都趨向於說,在臨海地方不要再做開發,為什麼因為未來,這裡一定會被大自然要回去」。 七股潟湖空拍 利用減浪柵堆高成土丘的區域,日正當中的沙溫,有可能高達攝氏70度。

七股潟湖空拍: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

外地人應該都聽過「七股」這個地名,這個「股」字,還真的是「股份」的意思。 規劃臺南七股、北門一日遊行程,不妨先行來到臺灣鹽博物館、臺灣鹽樂活村。 七股潟湖空拍2025 臺灣鹽博物館是一座介紹鹽的主題博物館,保存臺灣鹽業數百年的文化歷史資產,同時裡面還有鹽雕、鹽村劇場、鹽咖啡等等與鹽相關的生活故事。 七股潟湖空拍2025 旅遊攝影間都會流傳七股觀海樓與夕照Z字型蚵架等七股夕陽攝影景點,兩個都去過看過,個人反而更喜歡七股賞鳥亭旁的蚵架夕照,這裡的夕陽景觀不是單調的夕陽,還能拍入遠方的濕地樹林,雖然沒有觀海樓入景有風味,但這種平靜的美景,是要靠自己發掘的。

七股潟湖空拍: 「潟湖沙洲保育」海岸沙洲復育工程,防災兼顧生態永續

臺南,一年幾乎有三分之一以上時間都是豔陽高照的好氣候,這也造就地方鹽業的發展,而現在七股、北門當地傳統鹽業漸轉型為觀光文創產業,結合鹽本身的特性和地方生態,開啟對外觀光大門。 七股漁民口中的內海仔,指的就是七股潟湖,由於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觀,這是目前臺灣最大的一個潟湖。 地址, 臺南市七股區三股村( 七股潟湖怎麼去 臺南市 七股區 ). 介紹, 面積約1600公頃,原是300多年前的臺江內海遺跡,當地俗稱「內海仔」,搭乘膠筏遊潟湖是體驗七股 … 臺南七股超好玩,現在就趕緊來分享臺南七股一日遊怎麼玩!

七股潟湖空拍: 臺南七股祕境景點#5

到了1960年以後,養殖技術發展成平掛式,然後慢慢的再改竹架垂下式跟竹棚垂下式養殖。 在1970年,養殖面積已經到九千七百公頃,年產量已經到達一萬三千公噸。 1971年以後,臺灣水產試驗所,曾在澎湖試驗深水延繩法跟深水竹筏法在水深6公尺以上的海區,將蚵串掛在浮筒之間或浮竹管及塑膠管架上養殖。 在七股潟湖中的蚵架又是另一種風情,隨著水深的不同發展出浮棚、吊棚、倒棚三種養蚵的方式。 潟湖 七股潟湖怎麼去 和海水一樣,都有漲朝和退潮,但因爲潟湖較平靜,比較有鹽田、蚵架等等。 七股地區海風會比較強,建議怕冷的朋友可以多加件外套,風沙太陽也都很強的情況,所以小島上都會有淤沙堆積的狀態,雖然小島不大,但是帶小朋友來還是要安全第一。

晁瑞光臺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說:「後來就看到海浪拍打,然後樹木死掉,然後到最後一棵,盡頭那裡是最後一棵,然後也不見了」。 七股潟湖空拍 在地體驗,與ReadyGo合作授權,原文刊登於:臺南七股最美祕境公開! 答案是臺南七股的國聖燈塔,作為臺灣本島極西點與燈塔四極點之一,相較於其他極點燈塔如鵝鑾鼻或是三貂角燈塔,國聖燈塔顯得名氣較低,鋼架製成的燈塔在海風潮水吹拂下生鏽而簡陋,但也因為國聖燈塔比鄰著一片廣闊的頂頭額沙洲,簡單老舊的燈塔與沙漠地景卻又形成另一種獨特的荒涼美感。

七股潟湖空拍: 更多”七股潟湖空拍”推薦:

也有鳥友說,鄰近嘉義布袋沿海黑腹燕鷗數量這兩年明顯增加,也有可能是北門飛過去的,恐因井仔腳附近這幾年原有棲地因廣泛種電「排擠」影響而改變。 一連串因為濕地劃設作業而引發的風波,讓公部門意識到,政策實施前,與民眾的溝通應該更細緻。 七股潟湖空拍 要重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並不容易,但唯有雙方都不放棄溝通,靜下心彼此傾聽,人和濕地萬物共生的和諧景象,纔有實現可能。 在七股潟湖裏有很多高經濟價值的魚種,包括有烏魚、蝨目魚、黑鯛、灰鰭鯛魚、黃鰭鯛、點藍子魚(星臭肚子魚)、褐藍子魚、瑪拉巴石斑、竹針魚(竹梭)、黑星銀(邊身鼓)、火斑笛(赤筆仔)、單斑笛鯛(黑點仔)等,這些都是在七股潟湖裏面屬於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魚種。

七股潟湖空拍: 臺灣碳權新發展:臺積電申獲57萬噸、籲政府加速建立碳交易平臺

另外七股鹽山近年開始舉辦年度鹽雕活動,在觀光園區展設各式藝術鹽雕作品,每年也有不同的特色吉祥物如貓頭鷹、招財貓和許願蘑菇,為這塊全臺最大、且歷史悠久的曬鹽場增添新的風貌。 但因沿岸資源減少,魚貨量減少,除近海使用的新型與大型定置網之外,沿岸定置網已大幅衰退。 牡蠣養殖:在1959年時,一般還是以插竹式為主,養殖面積已經到達六千兩百公頃,年產量到達四千四百公噸。

七股潟湖空拍: 臺南七股祕境景點#3

七股潟湖,位於臺灣臺南市七股區境內,由於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觀,為臺灣第一大潟湖,當地人稱為「內海仔」或「海仔」。 北起陸連沙洲青山港汕、南至頂頭額汕,西以離島沙洲網仔寮汕與臺灣海峽相隔。 此外,為了守護臺南海岸線,除邀請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第六河川局、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等中央機關與市府單位共同成立臺南市海岸防護合作平臺、定期召開海岸防護分工協商會議外,也持續投入經費辦理人工養灘、沙洲復育及海岸漂流物清除等工作。 2009年,臺江國家公園成立,曾經面臨開發威脅的七股潟湖和沙洲,都納入國家公園範圍,宣告像濱南工業區這樣的大型開發案,再也無法起死回生。 國家公園管理處搭設步道,限制遊客的行走路線,希望保護潮間帶生物。 曾經參與反濱南抗爭的黃炎坤,是七股潟湖第一批經營觀光漁筏的業者。

七股潟湖空拍: 龍海號 七股潟湖生態解說

北起陸連沙洲青山港汕、南至頂頭額汕,西以離島沙洲網仔寮汕與臺灣海峽相隔。 改制前臺南縣政府提供的空照圖顯示,近10年來,海岸已退縮280公尺,七股潟湖面積跟著縮小1/3。 長年協助民間行動的臺南市政府水土保持工程科科長王國安也證實,七股海岸平均一年後退11尺。 七股鹽山是臺南七股歷久不衰的必去景點,想必許多人的兒時回憶都曾去過七股鹽山吧,初見高達六層樓的純白山頭總讓小孩子特別興奮,雖然在臺灣沒太多機會賞雪,但在冬天前往七股鹽山也能拍到偽賞雪的網美照唷。

七股潟湖空拍: 臺南七股一日遊 行程表

如此惡性循環下,七股的沙洲日益破碎與縮減,潟湖面積逐日縮小,漁村賴以存續的生物資源也岌岌可危。 七股潟湖空拍2025 牡蠣養殖是七股潟湖的重要經濟漁業;觀光產業維繫,也極度仰賴沙洲生態,謝偉松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說:「大自然有它大自然的演變,人類做了滿多的設施幹擾,希望我的沙洲裡面,海岸的第一道,綠色長城一樣,可以保護我這邊,弱弱的七股潟湖」。 李婉婷記者說:「我們目前所在的這個地方,是七股西海堤,是曾文溪口的北岸,也是臺灣土地的最西端,當時這邊都是大面積的防風林,在2005年那個時候的沙灘,是距離這邊大約三百公尺遠的地方,現在海岸退縮嚴重,只剩下消波塊」。 2002年,曾文溪口北岸的防風林,還有廣大的沙灘,暴潮卻無情的年復一年,對海岸鯨吞蠶食,記者VS.晁瑞光臺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說:「我們等於是海天一線了,我們是站在中間,左邊就是海了,對呀,沒有這道堤防,我們就是走在海裡面了」。

今天要介紹的5間休閒農場,都能讓遊客們與可愛的動物們互動、親近大自然。 提醒大家前往欣賞時須保持距離,切勿踩進去避免陷進泥濘中發生危險。 七股潟湖空拍 黑麪琵鷺剛抵達的曾文溪口時,白天大部分都成羣在溪口遠方處休息睡覺,除了隔年的二月後,黑麪琵鷺會開始在白天覓食,通常他們是在黃昏才開始覓食。 曾文溪出海口形成的泥灘地,適合沿岸漁撈、棚架養蚵及海水養殖,又因為位於潮汐交匯處,而有許多浮游生物,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都有大量的候鳥來此棲息,在展示館外的魚塭裡,我們發現遠處有四五十隻鳥,因此在前往賞鳥亭前,先繞進魚塭裡,看可否從魚塭另一端捕捉到鳥兒的特寫。 七股潟湖空拍2025 長期投入拍鳥的鳥友黃三明則說,去年他轉往七股頂山,最近黃昏時有時可拍到龐大的「黑肚仔」鳥羣,每到夕陽捕捉瞬間美感,更有成就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