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天梯之路,就會受到蝴蝶迎接,不難找到色彩斑駁的種類。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幻紫斑蛺蝶、藍鳳蝶、窄斑鳳尾蛺蝶、散紋盛蛺蝶、電蛺蝶和金斑蛺蝶等43種蝴蝶都曾在九龍坑山找到。 完成梯級,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向右走,可到九龍坑山頂的發射站(沿軍路左走為衛奕信徑)。 面向屏風山、黃嶺一帶,設路牌「沙螺洞村及鳳園」,向東沿此路離開最快捷。 右轉經沙螺洞村,在右邊石級往鳳園方向下山。

牛押山與馬鞍山之間的芒草最為壯觀,身高及人的金黃芒草滿佈山頭,隨風輕曳,置身在一片銀白海浪中猶如仙境。 大東山多年前已是行山熱點,直到陳奕迅的EP《Taste the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天梯2025 九龍坑山天梯2025 Atmosphere》封面照一出,大東山便得到了「陳奕迅山」之名,每到10月至12月的芒草季節都會人山人海。 只是大東山高869米,為香港第3高山峯,賞芒人士如果想找條上落最容易的路線,便可由東湧巴士總站乘3號嶼巴,在伯公坳下車沿路前行上樓梯,約40分鐘便到大東山一號觀景臺,可看到兩旁密密麻麻的芒草。

九龍坑山天梯: 芒草行山路線8:東洋山賞芒草兼悼《無間道》傻強

九龍巴士B9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營辦,於2023年2月11日起投入服務,來往屯門站及香園圍口岸。 路線取道屯門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粉嶺公路及香園圍公路,中途只在元朗站一帶設站,全程收費為$20.2。 由油塘站出發,一小時內到達金光閃閃的芒草和蘆葦草海,是市區看日落、海景打卡點。 海鮮街的味道夾雜礦場遺址,令郊遊增添新生趣。 想睇芒草未必要挑戰高難度的大東山,難度較低又可以看到芒草和紅葉還有位於東北船灣郊野公園的苗三古道。 苗三古道樹蔭多,岸邊生物多樣化,沿中可見到招潮蟹及赤紅色岩石,中途又有補給站,是條人氣高企的賞芒草路線。

沿路貼心的設有欄杆,避免行山人士或越野單車人士不慎滾下山。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天梯2025 九龍坑山天梯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21]。 彌勒山人氣相對低,但風景及芒草不遜其他路線。 彌勒山望向鳳凰山見盡疊嶂層巒,而且經昂坪360救援徑(昂坪棧道)可瞰香港國際機場,近距離與纜車拍照,亦可和大片芒草打卡。 這些路段的技術含量不算高,看似又悶又重複,喫力不討好。

九龍坑山天梯: 天梯一:孖崗山(海拔386米)

還有市民自建的晨運小天地,設有椅子、鞦韆及簡易的運動器材供大眾享用。 九龍坑山天梯2025 小巴元墩下落車,沿碗窰路向下走,過星悅景、至左面為一個涼亭或等車站時左轉上斜。 九龍坑山天梯2025 碗窰村造陶瓷逾300年歷史,上碗窰村的樊仙宮為供奉他們祖師的地方,十分神聖。 約幾分鐘離開馬路,左轉經村屋小徑穿插到馬窩。 這段衛奕信徑人氣不高,突然間由市區的汽車聲轉為郊區的寧靜。 九龍坑山天梯2025 部份路牌嚴重甩色,近看才知是衛奕信徑路牌,要時常留意地圖。

  • 全程上落雖不太大,唯前段登上九龍坑山的人工梯級較耗費體力。
  • 九龍坑山是鄰近市區行山路線,太和站A出口入太和廣場(其餘經太和巴士總站巴士路線),左轉再右轉落電梯。
  • 攀登大枕蓋(由北潭湧為起點),有部分山路陡峭筆直,地面浮沙碎石易滑倒,注意安全!
  • 鶴藪水塘家樂徑步道起點左邊是可以緩緩爬坡的山路,右邊是遠足界有名的「六十八級」樓梯,可以一口氣登頂。
  • 然而在香港的行山日常中,「天梯」是常見元素,亦考驗行山人士的耐力,作為對自己能否應付更長、更難路線,實乃重要參考指標。

此文另附行山飲食,看清營養補充及食物宜忌,有足夠的體力及精神對安全地行山十分重要。 除了蝴蝶之外,更無意間在草叢堆的葉子上發現了「大埔名物14粒」,俗稱「臭屁蟲」的荔枝蝽象卵。 十歲登上魔鬼山,二十歲遊走大帽大東鳳凰釣魚翁大刀屻。 志願有二:生個仔要叫阿山;登上喜馬拉雅山,掛上真普選直幡。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巴士B9線

所謂「天梯」,就係指一啲好多樓梯,好險要嘅山路,而且高度要有番咁上下,好似登天一樣。 九龍坑山天梯2025 行走馬崗時或遇上蜘蛛網,長褲/長袖上衣及手套可幫助到你。 九龍坑山天梯2025 九龍坑山天梯 另外前往鳳園的路上,發現可愛的燕鳳蝶,可惜未能拍攝下來。 所謂天梯,雖然沒有明確定義,但在香港山友眼中,通常能冠以「天梯」之名的山路合乎三個條件:超過1000級梯級、攀升至少300米,以及以密步上升和急降的石級為主。

級數:超過1,000級 位置:衛徑4段,井欄樹起步,可達飛鵝山道。 九龍坑山天梯 上山難度:3星 (5星最難)

九龍坑山天梯: 芒草行山路線10:鳳凰山芒草︱鳳凰徑3段穿梭香港第二高山峯賞雲海

接著沿著山路繼續前行,便會離遠看見山頂發射站,不久便到達慈雲山山頂了。 九龍坑山是鄰近市區行山路線,太和站A出口前往大埔頭的紅磚屋至天梯入口。 九龍坑山天梯2025 九龍坑山是香港行山著名天梯之一,由入口到休憩設施為1214級,玉秀峯至九龍坑山956級,未計算天然山徑及斜路已最少行2170級樓梯。 不過行過長命斜亦有回報,天梯之路,不難找到色彩斑駁的蝴蝶,秋冬限定於山頂亦有芒草盛放,絕對值回票價。 有指登上九龍坑山的天梯約有1,500級,比屯門九逕山少一點,但於山腰仰望延綿上山的長梯倒氣勢更強,皆因此梯沿山脊綫走,無樹遮陰,晴朗天下注意防曬。 九龍坑山天梯 當日於山頂遇到幾個玩滑翔傘的人,看着他們自由於天上飛翔,很是興奮!

九龍坑山天梯: 香港山徑「天梯」各有特色

離開的兩個選擇都要多行近一小時纔回到市區,一是沿衛奕信徑9段往鶴藪水塘,或是向東沙羅洞方向到鳳圍保育區離開。 九龍坑山天梯 如不是執意緊隨衛奕信徑,以交通及等車時間加上難度而言,後者較簡單,由九龍坑山山頂計約1小時就可到鳳園坐小巴回大埔市區。 經過大華企業續前行,登上右方石級樓梯開始登山,50 分鐘後抵達玉秀峯 Kill 標(標高柱編號:528),隨後喺長長的天梯。 起點:太和站A出口,按路牌指示往「敬羅家墊」方向行,經大埔頭徑往「九龍坑山」指示牌方向繼續前進,踏入衛奕信徑第8段,途經村屋後見行山徑入口處的樓梯。

九龍坑山天梯: 芒草行山路線6:禾秧山賞芒草及六條大橋

山上風光旖旎,前段辛苦勞動,後段漸入佳景,值得細味。 九龍坑山天梯 如果還想一口氣逆走八仙嶺,從一開始登九龍坑山,已經是一條無盡天梯,感覺是無盡的絕望,之後再經過屏風山、黃嶺、犁壁山等等。 走個半天,體力消耗得所餘無幾,才終於踏上純陽峯,路線難度絕對提升了N倍。 當然,如果想減低難度,純粹想挑戰一下九龍坑山,也可以早早選擇經流水響水塘,以流水響村為終點離開。

九龍坑山天梯: 太和

位處港島南區的孖崗山,是兩座高度相近的毗鄰山峯。 路程雖短,由陽明山莊出發,先要翻越紫羅蘭山,到走過孖崗山的時候,共要攀過3000級樓梯,實在要花費不少體力。 九龍坑山天梯 事實上,孖崗山對我們來說別具意義,因為它是我(Avis)參加第一個山賽的操山地點。 九龍坑山天梯 記得那時在晚上7時下班後,便與同事趕到孖崗山行「夜山」,每兩週一次,總共練習了3個月,那時候的熟悉程度,幾乎連頭燈都不用開,已能走畢全程。 我們早前都試過行孖崗山和九徑山時,中途折返,或因天氣太熱,或因狀態欠佳。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天梯: 衛奕信徑第四段 (井欄樹 – 沙田坳) 遊記按此難度:★★★☆☆距離:約8公里 時間:約3小時

新手路線輕鬆悠閒,體能相對要求較輕,很多人可以駕馭。 行山練習漸多,漸熟悉山路,嘗試挑戰中階行山路線,需要提升體能及耐力,心理包袱未算很大,帶備足夠糧水應付,與行山友人作伴照應,沿路景色更廣闊壯麗。 「天梯」甫現眼前,九龍坑山山頂位處於遠方的廣播發射站。

九龍坑山天梯: 芒草行山路線7:九龍坑山天梯賞芒草

然而,它最能反映山友「夠唔夠氣」的路段,作為對自己能否應付更長、更難路線,實乃參考指標。 既然來到四方山,天氣良好當然要右轉往大帽山進發。 在四方山上落不大,大帽山3個白波愈來愈近,山脈連綿是香港不易看到的風景。 經過四方亭後可以小休一會,因為要迎接斜度極高的幾個彎位。 直至大帽山貓屋後斜度緩和,轉多兩個彎就抵達可以到訪最高點。 九龍坑山天梯 大帽山最高點957米為香港最高海拔地方,而「聽黨話跟黨走」閘口就約略低數十米。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景點2︰九龍坑山芒草

在西高山上欣賞夕陽之美,天空紅彤彤一片,羣山在夕陽的照射下,染上薄薄的紅暈,窮天瀰漫奇妙的色彩,海面上波光鱗鱗,閃爍著斜陽的光環,海天一線的美景延展,實在美崙美奐。 九龍坑山天梯 攀上西高山的一段梯級較喫力外,其餘也相對易走,路段也不乏遮蔭。 九龍坑山天梯2025 它位於大埔,又名雲山(Cloudy Hill)。

資料顯示鳳園出現155種蝴蝶,有興趣可參觀鳳園保育區。 附近鳳園曾出現155種蝴蝶,有興趣可參觀鳳園保育區。 衛奕信徑第十段即是橫七古道路線,橫七古道為往日八仙嶺附近的橫山上下村與七木橋上下村來往的通道,雖然村落現已荒廢,但古道鋪設完整,是一條相當完善的行山路線。 九龍坑山天梯2025 衛奕信徑第七段會先繞城門水塘而行,之後上山往鉛礦坳,再落山往大埔元墩下,路程有上有落,而且有城門水塘風光,是一條頗為平均的路線。 鳳凰山嘅天梯樓級出名高所謂「天梯」,就係指一啲好多樓梯,好險要嘅山路,而且高度要有番咁上下,好似登天一樣。 雖然香港嘅山唔算高,但過千級嘅「天梯」亦有好多,所以大家計劃行山路線前,亦不妨瞭解一下,萬一要行都有心理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