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家湯顯祖(1550-1616)在《登報恩塔歸騎望塔燈》一詩中寫道:「表裏山川盡,勝寄煙雲愜。江光日氣飲,世界空明攝。」湯顯祖登上大報恩寺琉璃塔,除了登高望遠被壯麗景色所感嘆外,還表現了宗教建築場所精神崇高的感召力[3]。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春三月,重建天禧寺將成,朱棣賜名大報恩寺,親制碑文[2]。 大報恩寺仏像 大報恩寺仏像2025 塔身白瓷貼面,拱門琉璃門券。 門框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 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裏。 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

  • 工部侍郎黃立恭奏請募眾財略為修葺。
  • 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工部修繕天禧寺。
  • 大報恩寺中著名的琉璃塔修建於明朝永樂至宣德年間。
  •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春三月,重建天禧寺將成,朱棣賜名大報恩寺,親制碑文[2]。
  • 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不久,無籍僧人放火焚寺,寸木不存。 大報恩寺仏像2025 工部侍郎黃立恭奏請募眾財略為修葺。 大報恩寺仏像2025 永樂十年(1412年),勅工部重建。 大報恩寺仏像 據永樂十一年(1413年)的《重修報恩寺勅》[1]和朱棣親述[2],為報父親朱元璋和母親孝慈高皇后馬氏的父母之恩重修此寺。 大報恩寺仏像 明清時代,一些歐洲商人、遊客和傳教士來到南京,稱之為「南京瓷塔」,將它與羅馬鬥獸場、亞歷山大地下陵墓、比薩斜塔相媲美,稱之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徵

2004年後南京市政府開始籌劃復建事宜,2007年,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啟動建設。 2008年8月7日,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鐵函中發現了七寶阿育王塔,內藏「佛頂真骨」。 大報恩寺仏像2025 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報恩寺仏像2025 大報恩寺重建工程是南京市2010年城市建設「十六個重大項目」之一,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向該工程捐贈10億元人民幣。 2015年12月16日,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開園並於次日正式開放。 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工部修繕天禧寺。

嘉靖末年,大報恩寺「經火蕩然惟塔及禪殿香積廚僅存」[1]。 大報恩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幹裏,原址為南朝時期的長幹寺。 大報恩寺中著名的琉璃塔修建於明朝永樂至宣德年間。 大報恩寺仏像2025 大報恩寺仏像 相傳建造親該塔時曾一式燒製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於替換。 大報恩寺仏像2025 大報恩寺仏像2025 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窯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號標記。 構件現分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