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兩座狹義千禧校舍(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及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9])於2005年落成後,一些已批出但未興建的同類校舍用地,紛紛改爲非標準設計(又稱爲“後千禧校舍”或“超千禧校舍”)。 因此,千禧校舍的建設曾出現六年的真空期,直至位於名城的最後一批廣義千禧校舍(沙田崇真中學和聖母無玷聖心學校)於 年落成爲止。 該等校舍雖然由私人建築師設計,然而在佈局上與千禧校舍並無二致[10],僅對外牆裝飾及細部設計作出簡化處理。 在地基設計方面,中、小學千禧校舍的參考設計分別為138支[17]及112支撞擊式工字樁[18],數目與第二代靈活式校舍相若。 凝析氣是石油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溶解在天然氣中形成的混合物,一旦開採,又會因爲外部條件改變逆凝結爲輕質油,對氣田的開發生產帶來極大挑戰。 渤中19-6氣田的凝析氣埋藏在深度超5000米的潛山儲層,儲層裂縫像蜘蛛網一樣密集交織,氣藏分佈廣闊但類型複雜,油氣開發面對的地層比銅金屬還要硬,設計超過6000米的超深井多達17口,井下最高溫度達到204攝氏度。

因此,爲回應1997年施政報告中改善未來教育基建的政策,教育署及建築署於1997年底,推出了新款的標準校舍設計,名爲“2000年設計模式”[1]。 與上一代的1995/98年版靈活式校舍比較,千禧校舍的可用面積較以往有所增加,並且加入了電腦及多媒體教學設施(例如電腦室、獨立的電訊線槽等)。 而在施工方式上,上一代校舍僅有部分採用塔式起重機(俗稱“天秤”)興建,但在興建千禧校舍時則獲大規模採用。 千禧校舍,正式名稱爲“2000年設計模式”,爲香港最後一款標準校舍設計,於1997年至2005年間推行,並興建至2012年爲止。 與上一代的靈活式校舍比較,千禧校舍設計的彈性相對更大,而且更有利於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千禧校舍: 教育局:會檢討 但未有時間表

雖然千禧校舍標準已被廢除多時,但在設計上的各種參數對現今的「後千禧校舍」設計有著深遠的正面影響。 千禧校舍2025 以課室數目為例,一間千禧校舍的課室數目可以是24、30、36間(小學)或統一30間(中學),具有較靈活式校舍更大的彈性;而在現行的後千禧校舍標準中,雖然不再侷限校舍佈局,但課室數目標準仍大致沿襲具有彈性的舊制,只是增加了18班小學的選項[11]。 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技術作業中心副總經理劉寶生介紹,面對渤中19-6氣田的複雜地層,項目團隊堅持“一井一策”,在渤海海域首次嘗試精細控壓技術,推進精細化鑽井,Ⅰ期開發項目總進尺超350000米,相當於鑽越近40座珠穆朗瑪峯。 後千禧校舍,為香港現行津貼及直資學校校舍設計的統稱,於2000年起推行,至2005年起完全取代上一代的千禧校舍設計。 千禧校舍2025 與千禧校舍相比,後千禧校舍設計更為多樣化,可以因應辦學團體意願、地盤特性和建築師的設計風格而改變。

  • 當中,首批過渡性質的同類校舍(方形窗戶但不設入牆通風櫃),為保良局姚連生中學、保良局李城璧中學及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
  • 此外,因應政府鼓勵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註 2],此技術亦於2020年起,開始於其中四座小學後千禧校舍試用,當中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為樣辦樓宇[註 3]。
  • 全港第一座連環型校舍為下葵涌官立工業中學,於1976年5月尾招標興建[4],翌年竣工啟用;至於第一組全連環型校舍則為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及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於同年9月初招標興建[5]。
  • 因此,千禧校舍的建設曾出現六年的真空期,直至位於名城的最後一批廣義千禧校舍(沙田崇真中學和聖母無玷聖心學校)於 年落成爲止。
  • 因此,自2005年起,政府正式廢除了千禧校舍標準,各辦學機構開始可以主導校舍設計,不必再按照建築署的硬指標而行,僅規範課室及特別室的數目[7]。
  • 在首批後千禧校舍動工後,由於此等設計的靈活性極高,可靈活配合小學轉全日制政策,教育統籌局與建築署自2002年起,決定推出更多的同類校舍用地,並於一些地盤狹窄、不規則的全日制小學地盤率先採用[5][6]。

全港第一座由政府撥款興建的後千禧校舍,為明愛胡振中中學建於薄扶林的新校舍,於2001年6月付諸立法會表決,隨後動工,並於2005年建成[2];而首座後千禧校舍則為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早於2002年落成[4]。 最後兩座狹義千禧校舍(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及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9])於2005年落成後,一些已批出但未興建的同類校舍用地,紛紛改為非標準設計(又稱為「後千禧校舍」或「超千禧校舍」)。 因此,千禧校舍的建設曾出現六年的真空期,直至位於名城的最後一批廣義千禧校舍(沙田崇真中學和聖母無玷聖心學校)於 年落成為止。 該等校舍雖然由私人建築師設計,然而在佈局上與千禧校舍並無二致[10],僅對外牆裝飾及細部設計作出簡化處理。 該等校舍雖然由私人建築師設計,然而在佈局上與千禧校舍並無二致[10],僅對外牆裝飾及細部設計作出簡化處理。

千禧校舍: 連環型校舍

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項目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安裝及生產運營,可實現超高壓循環注氣、油氣綜合處理、綠色岸電、中控遠程操控等先進功能,多項技術突破填補了國內海上油氣田開發技術空白。 “作爲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渤中19-6氣田的正式投產,對後續深層油田的安全高效開發具有良好的實踐意義,將爲渤海油田2025年實現上產4000萬噸目標提供重要保障,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校不但在「硬件」新淨,軟件方面亦有如電子、紙本教學並行、對閱讀學習的推動和設多位外籍教師等教學特色,叩門面試時會看學生「是否快樂」,可見學校十分關心學生是否學習得愉快。

部份相鄰的中、小學千禧校舍用地,亦預留技術條件,以用作開辦一條龍學校之用,是歷來各種標準校舍中首見。 千禧校舍2025 溫宗國專家團隊的調研數據顯示,快遞垃圾中,瓦楞紙箱快遞包裝佔44%;塑料袋類包裝佔33.5%;套袋紙箱佔9.5%;編織袋、珠光袋、泡沫箱等其他包裝佔13%。 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供應鏈專委會 千禧校舍2025 特聘專家 溫宗國:如果每一個快遞包裝按0.2公斤估算,前年大概產生了2166萬噸左右的固體廢棄物,平均到每天約5.9萬噸垃圾,比北京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總量的兩倍還多一點。 回收網點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些垃圾中,快遞包裝類佔比可以達到60%-70%。 按政府早前公佈數字,全港尚有28間70年代建成又仍在使用的「火柴盒」校舍,另有100間小學的校舍樓齡30年以上、校園面積少於3,000平方米。

千禧校舍: 分配後由千禧校舍改用後千禧校舍

在建設費用方面,由於各校舍佈局不一,後千禧校舍並無一個明確的參考造價,但一般每平方英呎為約2,100-2,200港元( 年造價)[20][21]。

  • 此外,適逢衛星城市及第二代新市鎮(即沙田、屯門及大埔)發展,全港對中學學額的需求日漸增加。
  • 雖然千禧校舍標準已被廢除多時,但在設計上的各種參數對現今的「後千禧校舍」設計有着深遠的正面影響。
  • 連環型校舍(英語:Inter-locking Type Secondary School[1]),與標準小學校舍同樣為香港的第二代標準校舍設計之一,主要興建於新市鎮,以應付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所產生的額外中學學額需求,並配合新市鎮發展。
  • 按政府早前公佈數字,全港尚有28間70年代建成又仍在使用的「火柴盒」校舍,另有100間小學的校舍樓齡30年以上、校園面積少於3,000平方米。
  • 楊潤雄在活動後表示,教育局最快會在5月中旬聯同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和教育界代表舉行三方會議,希望尋找解決方案。
  • 中國海油總裁周心懷錶示,該項目是渤海灣依託渤中—墾利油田羣岸電項目投產的首個千億方凝析氣田,將爲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提供更穩定可靠的清潔能源供應,並有力促進中國海油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至於最後一次狹義千禧校舍的分配工作,已於2004年初完成(該校舍用於重置德貞女子中學[8])。

在教學模式方面,學校為低年級學生設較多活動性教學,高年級課程則較為緊湊。 千禧校舍 近年亦設立了一系列獎勵計劃,如「校長欣賞大獎」等,以鼓勵在不同方面有所進步的學生。 除了保留紙本課本閱讀的教學方法之外,學校也在其他方面體現了對閱讀的重視,例如中文科設有中文圖書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加強閱讀技巧。 學校希望學生可以透過和外籍英文科老師的相處,讓他們「不怕接觸外國人」,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溝通能力。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成立於1970年,2002年遷到位於葵青區葵涌上角街的「千禧校舍」,是一所資助男女學校,而作為聖公會學校的一員,自以基督教為學校宗教。

千禧校舍: 小學(36間課室)

而在數據方面,學校在 學年有高達98%畢業生獲派首三志願,另有近四十人升讀名校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可見學校的升中成績也是十分理想的。 【延伸閱讀】2019香港BAND1中學最新排名TOP100 【延伸閱讀】【小學名校】「音樂名學」——九龍塘宣道小學 此文章純屬 Blogger 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誌立場。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和統一派位階段兩階段都填選仁立紀念小學的學生會獲安排面試,只在其中一個階段填選了的學生,學校則要視乎申請人數來決定接見與否。

千禧校舍: 小學(18間課室)

而在面積方面,全連環型校舍,半座(即一間學校)面積大約為5,800平方米[16];至於一座半連環型校舍大約為6,100平方米[17]。 在地基設計方面,中、小學千禧校舍的參考設計分別爲138支[17]及112支撞擊式工字樁[18],數目與第二代靈活式校舍相若。 千禧校舍 因應教育界對校舍設施標準的要求提升,加上以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日漸普及,以往的靈活式校舍已經不足以應付未來需要。

千禧校舍: 香港千禧校舍列表

因此,為回應1997年施政報告中改善未來教育基建的政策,教育署及建築署於1997年底,推出了新款的標準校舍設計,名為「2000年設計模式」[1]。 千禧校舍2025 千禧校舍2025 千禧校舍 與上一代的1995/98年版靈活式校舍比較,千禧校舍的可用面積較以往有所增加,並且加入了電腦及多媒體教學設施(例如電腦室、獨立的電訊線槽等)。 而在施工方式上,上一代校舍僅有部份採用塔式起重機(俗稱「天秤」)興建,但在興建千禧校舍時則獲大規模採用。

千禧校舍: 教育部公佈第二批1000所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名單

在小六升中方面,學校的成績可說相當理想,每年都約有一班的人數成功升讀林護紀念中學,而獲派首三志願的學生比例也接近百分之一百。 雖然連環型校舍設計是1970年代尾的產物,但對於其後靈活式校舍、以至千禧及後千禧校舍的設計,有著極為深遠的正面影響。 在佈局方面,連環型校舍首次將一間學校不同用途的空間,分拆為三個部份,使教學空間可以擴大;此外,其走廊設計改為開放式,有利採光[15]。 此外,因應政府鼓勵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註 2],此技術亦於2020年起,開始於其中四座小學後千禧校舍試用,當中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為樣辦樓宇[註 3]。 該批校舍亦是相隔超過20年後,第一批以預製組件技術興建的標準校舍[11][12]。

千禧校舍: 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Ⅰ期項目成功投產

由於香港出生率下降導致學童數量減少,加上以往大規模興建第二代靈活式校舍及千禧校舍補足了香港中、小學的學額空缺。 因此,後千禧校舍目前主要供一些校舍設計不合標準的中、小學(尤其是「火柴盒」小學)遷置之用(而在2010年代前,小學轉全日制亦是後千禧校舍分配的其中一個主要途徑)。 而自2003年金巴崙長老會耀道中學現址的校舍完成分配後[9][10],政府就再沒有分配任何後千禧校舍,以作開辦全新中學之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11月14日),位於渤海中部海域,我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中國海油渤中19-6氣田一期開發項目成功投產,標誌着我國海上深層複雜潛山油氣藏開發邁入新階段。 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2000億立方米,是我國東部第一個大型、整裝的千億方氣田。 千禧校舍 由於此等非標準校舍設計以千禧校舍為藍本,加上在後來更取代了千禧校舍,因此又統稱為「後千禧校舍」[3]。

千禧校舍: 教育王國

11月14日,中國海油發佈消息,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項目成功投產,標誌着我國海上深層複雜潛山油氣藏開發邁入新階段。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戴小河)中國海油14日宣佈,我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項目成功投產,標誌着我國海上深層複雜潛山油氣藏開發邁入新階段。 今天(14日),中國海油發佈消息,我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項目成功投產,標誌着我國海上深層複雜潛山油氣藏開發邁入新階段,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所有連環型校舍原裝均設24間課室,僅設於校舍課室大樓的1-4樓;而特別室翼則樓高6層(地下、1-5樓),並設有12個特別室(部份可改作常規課室),當中需要使用通風櫥的實驗室(化學、綜合科學)設於5樓,方便將排氣喉管接駁至天台。

千禧校舍: 分配後由千禧校舍改用後千禧校舍

家長可透過「靈風通訊」接收學校通告、通訊及信息,查閱學生出席記錄、訓育記錄及家課等資訊。 保良局錦泰小學簡介

在首批後千禧校舍動工後,由於此等設計的靈活性極高,可靈活配合小學轉全日制政策,教育統籌局與建築署自2002年起,決定推出更多的同類校舍用地,並於一些地盤狹窄、不規則的全日制小學地盤率先採用[5][6]。 千禧校舍 千禧校舍 按照就千禧校舍面世而修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第3章,此等中、小學校舍一般面積為6,950及6,200平方米[19]。 千禧校舍 至於建設費用方面,每座小學及中學千禧校舍,分別為9,000萬及1億500萬港元(按照2000年12月造價計算)[20];若校舍由房委會代建(至2005年為止,以後所有校舍主要由政府直接出資興建),政府亦需繳付2%的代建費。

千禧校舍: 建築物水準低:

至於最後一次狹義千禧校舍的分配工作,已於2004年初完成(該校舍用於重置德貞女子中學[8])。 就部分小學校舍殘破的問題,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議員今日與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前往3間火柴盒小學瞭解情況。 楊潤雄在活動後表示,教育局最快會在5月中旬聯同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和教育界代表舉行三方會議,希望尋找解決方案。 千禧校舍 千禧校舍2025 學校屬「超大型」的校園,加上因為校舍是2002年才啟用的,所以校園大體上都非常「新淨」。 另有圖書館、電腦室、語言學習室、創意科學室、音樂室、視覺藝術課室有蓋操場和多用途空間等。

千禧校舍: 小學(30間課室)

另外,所有校舍的原裝窗戶均以6扇為一組(除全連環型校舍地下金工室為4扇),當中左右2扇為固定窗(而台山商會中學及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為特例,其特別室翼面向禮堂一方的窗戶試驗性一概採用4扇設計)。 千禧校舍2025 隨著新界的發展,教育署於1985年推行「市區遷校計劃」,將市區絕大部分不合規格的中學遷入新界的新建標準校舍。 然而,個別校舍或未能如期移交,出現一校兩址的情況(新開辦班級於新址上課,惟大部分班級仍於舊校上課),甚至需承租同區的同類校舍甚至小學校舍上課。

面試內容主要是一些與日常生活化的問題,包括如日常生活、基本的文字、圖書等知識,以瞭解學生的理解和語文能力,以及家長的教育理念。 千禧校舍,正式名稱為「2000年設計模式」,為香港最後一款標準校舍設計,於1997年至2005年間推行,並興建至2012年為止。 與上一代的靈活式校舍比較,千禧校舍設計的彈性相對更大,而且更有利於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作爲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渤中19-6氣田的正式投產,將爲渤海油田2025年實現上產4000萬噸目標提供重要保障。 中國海油總裁周心懷錶示,該項目是渤海灣依託渤中—墾利油田羣岸電項目投產的首個千億方凝析氣田,將爲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提供更穩定可靠的清潔能源供應,並有力促進中國海油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中國海油首席執行官及總裁 周心懷:作爲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渤中19-6氣田的正式投產,將爲渤海油田2025年實現上產4000萬噸目標提供重要保障,也將爲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提供穩定的清潔能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