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的零件倉面積超過60,000平方公尺,庫存零件超過27,000個項目,為日常維修提供良好基礎。 在推行ISO過程中,零件的存放及流程更為系統及標準化,確保第一時間給予維修部及顧客支援。 【點新聞報道】今日(7日)早上近7時半,九龍灣臨華街1號九巴車廠天台位置,一名49歲的羅姓車長懷疑被車撞倒,倒臥地上頭及腳部受傷,昏迷由救護車送往聯合醫院搶救,惜終證實不治。
- 此外,九巴的不少記者招待會都會在此車廠舉行,例如介紹新車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17]、保留非空調巴士[18]等。
- 該廠在1996年起存放了兩架1982年利蘭勝利二型(G417及G470)作貨倉之用,兩者於1996年退役後由青衣車廠保存作貨倉,而G470曾於1986年屯門石排翻車意外後被修復。
- 到早上約七時半,有同事發現死者倒臥在上斜前往天台行車道的出口位置,他頭及腳受傷,送院後死亡。
- 有關轉讓舊車廠業權和興建新車廠所需的一切成本,全數由九巴股東負責,而不會把這些費用轉嫁乘客。
- 屆時,九巴位於蝴蝶谷道和月輪街兩座臨時車廠的設施會悉數遷往新車廠。
戰後此路線的重要性一直與日俱增,其在1949年更成為全港首條使用雙層巴士行走之巴士路線。 九巴青衣車廠(KMB Tsing Yi Depot),公司車廠代號LCKD-TSYI,是九巴荔枝角車廠(L)其中一間衛星車廠,位於青衣西南西草灣路及清梅街之間(出入口設於清梅街),供荃灣、葵青及青衣區部份巴士停泊。 2014年10月4日,51線改為循環線運作,因所屬起點荃灣西站為荔枝角廠管轄範圍而於同年11月11日起改由荔枝角車廠管轄,令本路線成為唯一一條由荔枝角車廠單獨派車的元朗區巴士路線(臨時車務調動除外)。 荔枝角廠為九巴最後一個仍有非低地臺車輛的車廠,2017年7月6日ADS235(JD4215)行走8號線返抵總站一刻,九龍巴士載客車隊終告全面低地臺化,代表空調巴士的白底紅線車身色彩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香港巴士大典
九巴表示對事件感到非常難過和哀痛,向員工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會向家屬提供適切協助,亦會配合警方調查。 九龍灣車廠是港鐵所有車廠中開放次數最多,開放日分別在1999年、2001年[4]和2012年1月8日舉行。 其中1999年和2001年的車廠開放日均開放給所有市民參觀,而2012年1月8日的車廠開放日只邀請港鐵友禮會特選會員參觀。
而當時荔枝角車廠同時亦管轄九龍西及新界南(即荃灣及葵青區)的巴士服務。 第2代九巴將軍澳車廠位於西貢區將軍澳第85區,即百勝角環保大道日出康城領都對面,將軍澳基本污水處理廠及新巴舊將軍澳車廠之間。 當時所處的土地於新市鎮規劃中,一直被列作臨時車廠,因此政府在早在開始規劃將軍澳新市鎮時已將第26區(即運隆路、寶康路、寶順路與將軍澳隧道公路所包圍的地段,電訊盈科電話機樓對面,門牌為運隆路15號)劃為永久巴士廠用地,但一直未有實行。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維修工場及維修車坑
現時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及西貢區西貢大部分巴士路線以及將軍澳所有通宵巴士路線的車輛都由此車廠管理及提供保養及維修,轄下的將軍澳車廠則會用來停泊大部分將軍澳巴士路線的車輛及部分以寶達邨及安達臣道發展計劃區為總站的路線車輛。 車廠管轄範圍遍及九龍東(九龍城區[3]、黃大仙區、觀塘區)及西貢區等地的大部分巴士路線與車隊,以及提供保養與維修服務,負責每月「月驗」及每6個月「小檢」等工作[4]。 車廠內設有74條維修車坑、16條「油坑」供巴士入油[5],以及大約560個泊車位[4];由於車位有限,所有將軍澳及少數觀塘區巴士路線車隊改為停泊於轄下將軍澳車廠。 由於絕大部份通天巴士皆為丹尼士出品[10],故九龍灣廠運作之初,丹尼士在廠內設立專用維修場,專責輔助九巴工程人員維修丹尼士通天巴士車隊。 1998年7月6日赤鱲角新機場開幕,啟德機場與通天巴士服務功成身退,該工場亦正式關閉。 1949年4月17日,該線獲派香港首4輛雙層巴士行走,成為香港首條提供雙層巴士行走的路線。
隸屬維修工場和維修車坑的軌道出入口(分別設4條軌道進入工場或車坑)設有電動摺門(平時不會關閉),以便與停車位區別。 舊車廠在將軍澳第85區,即百勝角環保大道日出康城領都對面,將軍澳基本污水處理廠及新巴舊將軍澳車廠之間。 死者是九巴司機,據瞭解,他49歲,在今年5月初入職,約清晨5時開工,但同事一直見不到他。 到早上約七時半,有同事發現死者倒臥在上斜前往天台行車道的出口位置,他頭及腳受傷,送院後死亡。 2022年11月6日,為慶祝電影《飯戲攻心》有超過108萬入場觀眾,電影公司贊助當天此線及九巴108線由頭班車至尾班車,乘客可無限次免費乘搭。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2022年7月1日,為紀念香港回歸二十五週年,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贊助當天此線由頭班車至尾班車,乘客可無限次免費乘搭,但受「颱風暹芭」襲港影響,尾班車提早至晚上10時開出。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九龍灣臨華街
隨着橫頭磡及樂富發展,本線於1972年4月27日起延長至樂富,1976年7月1日延長至橫頭磡。 1984年6月5日,為配合竹園邨入夥,該線延長至竹園邨,成為竹園邨首條巴士路線。 該公司於1986年12月22日以私人協約批地方式購入九龍灣臨華街新九龍內地段5801號地皮以興建新車廠,作價6,200萬元[4][5],地皮面積23萬呎,總樓面面積768,038平方呎,以佔地面積計較觀塘車廠多2.4倍。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車廠設計以沙田車廠為藍本,1990年11月29日啟用,由九巴總經理雷中元主持開幕儀式[6]。 九龍灣車廠沿用觀塘車廠的廠徽K[7],而觀塘車廠仍保留一半面積,轉換身份成為九龍灣車廠轄下的衛星車廠,運作至2008年為止。
1981年12月,首批九鐵3094型列車(今港鐵中期翻新列車)到港,在兩鐵協議下,該等列車在本廠進行組裝。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過往九巴將此站稱為「九龍灣宏照道」(Wang Chiu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2025 Road, Kowloon Bay)[1],於2009年2月18日起改為現稱。 有消息指停泊於舊將軍澳廠長達7年的1983年都城嘉慕9.7米MCW9.7米(M2/CZ1014)已被有心人收購,日後將會作全車修復翻新。 首代將軍澳車廠在陶樂路與寶康路之間,即怡心園旁邊;該廠在2000年代初停用,原址現已建成職訓局青年學院(邱子文)、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及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3所學校。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將軍澳車廠
2008年3月1日起,盛德街巴士總站及何文田總站改由荔枝角車廠管轄,與兩總站相關路線(包括5A、108及109)當日連同掛牌車輛一併調往該廠管理。 隨著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關閉,所有通天巴士線被取消,該工場亦正式關閉。 設計以沙田車廠為藍本的九龍灣新車廠於1990年11月29日啟用,由九巴總經理雷中元主持開幕儀式[1][8][4],取代觀塘車廠而成為九龍東最大的日常維修車廠,沿用後者廠徽「K」[9];至於觀塘廠仍保留一半面積,轉換身份成為九龍灣廠轄下的衛星廠,運作至千禧年代中葉為止。 該公司於1986年12月22日以私人協約批地方式購入九龍灣臨華街新九龍內地段5801號地皮以興建新車廠,作價6,200萬元[6][7],地皮面積23萬呎,總樓面面積768,038平方呎,以佔地計是觀塘廠的2.4倍。 隨着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區內居民對巴士服務對需求亦日見殷切,因此九巴九龍灣車廠在1990年代末在將軍澳設置衛星廠,方便區內路線車務安排。 九巴月輪街車廠(KMB Yuet Lun St. Depot)是九巴荔枝角車廠(L)的轄下的一個露天的衛星車廠,位於荔枝角深旺道及寶輪街交界,即曼克頓山(前九巴荔枝角車廠)對面,出入口設於寶輪街,主要用作停泊巴士之用。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九龍巴士1號線
為方便吊機運作,此部分不設架空電纜,因此任何列車進入和離開此工場必須使用柴油機車協助。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2025 此外,工場內亦設調車臺,其軌道呈「中」字形,可供車卡橫移及180度水平反轉。 本廠東面三分之一位置,設有14條泊位軌道,用作停泊各觀塘線列車(而在平日日間,會有數抽列車停泊在靠近洗車機一端待命),而該停車位兩側均與觀塘線正線連接(北面出入口需經專用隧道及彩虹站中央月臺軌道)。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港鐵九龍灣車廠
本路線幾十年來一直是竹園邨、橫頭磡、東頭邨及九龍城內街來往彌敦道的主要路線,而且人口密集,因此本路線的客量很高。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2025 此外,九巴的不少記者招待會都會在此車廠舉行,例如介紹新車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400[17]、保留非空調巴士[18]等。 2003年至2004年,九龍灣車廠曾經為部份第三代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H-Stock)進行迪士尼綫改裝工程。 在靠近港鐵總部大樓一端,設有牽引變電站(共設四個露天變壓器間,其中三個有安裝變壓器),為觀塘線供電。 本廠設有4條軌道、共8個維修車坑,位於維修工場與停車坑之間,讓維修人員進行有限度的日常維修工作。 此位置仍有架空電纜,而地面位置刻意降低,路軌則維持原有水平,讓維修人員可前往車底進行維修工作。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青衣車廠
消息指,較早時這名45歲的九巴車長清晨排車時,懷疑在倒駛期間不慎撞到羅姓車長,疑未有察覺駛離現場。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2025 警方表示,凌晨4時48分,一名45歲男子駕駛一輛公共巴士在臨華街一巴士車廠天台倒車期間,懷疑撞倒該名49歲男子。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上午7時23分,警方接獲一巴士公司職員報案,指發現該名49歲男子倒臥在該巴士車廠天台,懷疑他曾被車撞倒。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九巴九龍灣車廠致命交通意外 巴士司機死亡
巴士站鄰近鴻力工業中心、金利豐國際中心、金漢工業大廈、榮發工業大廈,以及位於臨華街1號的九巴九龍灣車廠。 至2000年代末,日出康城各期相繼落成,該苑居民投訴巴士運作所發出之噪音影響他們作息,因此當局在2010年3月25日一次區議會會議中[15]正式落實將九巴將廠連同旁邊的新巴車廠一併遷往第26區永久巴士車廠。 九巴董事總經理李澤昌上任前,多次到九龍灣車廠視察並與前線員工傾談,瞭解到美孚九巴總部大樓予人高高在上之感,員工認為到總部辦事猶如面聖,感覺毫不舒適。 另一方面,九龍灣車廠落成20多年,正門大閘從未打開過,恍如置身「柴房」[9];李氏2015年元旦履薪不久,便落實車廠翻新工程。 另一方面,九龍灣廠落成20多年,正門大閘從未打開過,恍如置身「柴房」[12];李氏2015年元旦履新不久,便落實車廠翻新工程。 他指以往曾發生類似意外,建議政府應覓地用作巴士停車場,以及巴士公司應給予司機充裕的準備時間,以免意外再次發生。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九巴九龍灣車廠KMB Kowloon Bay Depot
為便於分辦,所有九龍灣車廠的12.8米巴士(包括九廠轄下的將軍澳衛星廠),車頭玻璃左下方貼有一張藍色圓形貼紙。 到2016年8月,九龍灣車廠只剩下3部非低地臺巴士,全數為丹尼士巨龍9.9米,分別為ADS212/JC3845、ADS209/JC3316及ADS223/JC3752。 隨着前兩者於同年12月31日調往荔枝角車廠(L),加上後者於12月20日撞毀,並於2017年1月中旬提早退役,使九龍灣主廠踏入2017年即正式實行全低地臺化運作。 而九廠轄下的將軍澳衛星廠,早在2015年9月19日已全面低地臺化。 隨着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關閉,所有通天巴士線被取消,該工場亦正式關閉。 本線是九龍區最早開辦的巴士路線之一,在日佔末期更是唯一提供服務的巴士路線,路線編號「1」亦是由淪陷期間的1942年起採用至今。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營運資訊
有關轉讓舊車廠業權和興建新車廠所需的一切成本,全數由九巴股東負責,而不會把這些費用轉嫁乘客。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當新車廠落成及完成搬遷後,原有荔枝角車廠用地無須再用作營運與專營巴士有關業務,九巴可自行轉售地皮或重新發展作其他用途[6],最終政府同意以上安排。 1989年3月11日位於源順圍一號的沙田車廠永久廠房啟用前,沙田區巴士服務由荔枝角車廠管轄,直至廠房啟用為止。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服務時間
該車廠佔地140,250平方呎,由九巴於1959年以300萬元購入,[4]樓高3層,與九巴總部相連,樓宇總面積約為35,900平方米,並設有32條維修車坑,而該廠2樓及3樓天台的巴士停泊區共可容納200部巴士停放。 所管理的巴士超過一千部,行走約120條路線,遍及油尖旺、九龍城、深水埗、葵青、荃灣、沙田及港島等地區,所屬車廠的車長超過二千人[5]。 在籌劃建造全新荔枝角車廠時,九巴於1999年7月7日至2004年5月15日期間租用一幅位於興華街西70號的地皮,作為臨時巴士車廠之用,取代2000年1月17日停用的蝴蝶谷道車廠,後者土地已交還政府並成為懲教署荔枝角收押所I及J座。 九巴西九龍臨時車廠於1999年12月6日啟用,佔地23,300平方米,屬荔枝角廠旗下之衛星車廠,主要作停泊用途,可停泊72輛巴士。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2025 臨時車廠不設任何維修設備,每晚維修組員工須驅車前往車廠,以預約方式為巴士進行小型檢查及維修工序。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管轄範圍
九巴九龍灣車廠(KMB Kowloon Bay Depot,簡稱九廠,俗稱皇帝廠),公司車廠代號KBD-KB,位於觀塘區九龍灣臨華街1號,樓高四層,主要管轄範圍為九龍東(九龍城區[1]、黃大仙區、觀塘區)及西貢區(含將軍澳),廠徽為K。 廠內設有74個維修車坑,提供近560個泊車位[2],目前為九巴樓面面積最大的車廠,達768,038平方呎[3]。 由於九龍區及將軍澳往返機場的服務由城巴營運,故此九龍灣廠內(包括其分廠)沒有任何屬於龍運巴士的車輛,為目前唯一一間由九巴獨立運作的車廠。 舊荔枝角車廠於1965年投入服務,位於荔枝角寶輪街(現址為曼克頓山住宅項目),取代長沙灣營盤街車廠(現址為美居中心)的巴士維修工序。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路線資訊
290系屬下290B線曾改用荔枝角車廠青衣分廠車輛行走,目前已回復原狀。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月輪街車廠佔地7420平方米,靠近荔枝角焚化爐舊址,於1983年獲政府批地設立[14],曾設有入油設備及洗車機,以輔助當時位於月輪廠對面之荔枝角車廠。 [15][16]後來荔枝角車廠由寶輪街遷往新填海區後,有關設備已被拆除,遺下入油處的簡陋上蓋,而入油車坑現時改作停泊未出牌/已退役巴士用途。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車廠啟用
隨著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區內居民對巴士服務對需求亦日見殷切,因此九巴九龍灣車廠在1990年代末在將軍澳設置衛星廠,方便區內路線車務安排。 九巴將軍澳車廠(KMB Tseung Kwan O Depot),簡稱「將廠」或「閃廠」[14],公司車廠代號KBD-TKO,是九龍灣車廠(K)的衛星車廠,位於西貢區將軍澳第26區,即運隆路15號,將軍澳電訊盈科電話機樓對面。 九巴表示,非常重視車廠內的行車安全,除設有足夠照明系統,亦有車速限制、安全提示標誌、清晰行車線等,並為所有員工提供充分的安全訓練。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路線全長
該名45歲的公共巴士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意外後沒有停車及意外後沒有報案被捕,現正被扣留調查。 2012年5月9日雖與九龍灣車廠一同全冷,但因5月8日晚上轄下5A線(為九巴最後四條熱狗線之一,亦為該廠最後一條熱狗線)已宣告全冷,而成為第三間全冷服務的九巴主廠。 九巴荔枝角車廠(英語:KMB Lai Chi Kok Depot),俗稱荔廠或直角廠,是九巴的車廠之一,公司車廠代號LCKD-LCK,位於西九龍興華街西100號,廠徽為L。 新巴已經在2013年2月起搬入新車廠,而九巴位於環保大道的將軍澳車廠亦已於2013年4月30日關閉,並於2013年5月1日起搬遷到電訊盈科電話機樓對面的將軍澳第26區新車廠。 除了要有先進及高效率的維修技術外,充足及優質的零件支援亦是決定的因素。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九巴九龍灣車廠
2001年,地鐵公司在九龍灣車廠舉行「第一代載客列車退役儀式」,而港鐵機場鐵路列車亦有同場展出。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在1970年代的計劃中,九龍灣車廠亦服務當時擬建的東九龍綫,因此設有軌道由九龍灣車廠穿過彩虹站中央月臺,直接到達觀塘綫和東九龍綫的轉綫站鑽石山站,以方便東九龍綫列車在不影響觀塘綫運作的情況下往返車廠[3]。 九龍灣車廠除了為列車進行各種維修外,還會為荃灣綫、觀塘綫、港島綫和將軍澳綫車長等車務人員以及維修學徒進行培訓。
在西貢區將軍澳方面,除91M及通宵路線外的車輛及車長皆由將軍澳車廠負責;此外,將軍澳車廠亦負責觀塘區13X、213X、74S、601(P)的車務運作。 而車廠大部份地方可供現役巴士停泊,但當九龍灣車廠大量巴士退役時,將軍澳車廠接近新巴車廠及行人路部份將會被徵用作為臨時停泊用途,直至巴士成功招標出售為止。 本廠為九巴最後一個全空調巴士的主廠(因轄下16線於2012年5月9日凌晨全冷,16線為香港史上最後一條全冷的專利巴士線),最後一間管轄12.8米車輛車廠(由於初期12.8米車輛壞車後無法被拖車拖入廠所致,唯2020年1月起獲得解決)。 我們在香港及澳門經營的服務中心設備齊全,在汽車業技術的迅速變化下,技術人員的質素保證就是我們提供卓越售後服務的成功關鍵。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我們的技術人員都通過了一系列的培訓和考試,技術水平更達到製造商要求。 此外,我們亦會派出員工參與海外培訓和研討會,從廠家中獲得最先進的維修技術和學習最新信息。
九巴對今次意外表示非常哀痛和難過,對死者家屬致最深切慰問,會全力向家屬提供最適切支援和協助,並會為其他有需要的同事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 其餘以荃灣及葵青區 (包括青衣在內) 為總站但不在上列的荔枝角車廠路線皆由市區車廠直接管理,例如30X、42A、43A [13]、43M、238X、242X、N241、948 等路線。 2018年1月22日,38B線投入服務,並由38A線抽車行走,令38B線成為唯一一條由荔枝角車廠單獨派車的沙田區巴士路線。 港鐵九龍灣車廠(英語:MTR Kowloon Bay Depot)是觀塘綫的車廠,位於德福花園平臺之下,旁邊是觀塘綫九龍灣站和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總部大樓。
該線於1920年代開辦,當時的編號是6號,來往尖沙咀及九龍城,並設有頭等及二等收費。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1941年12月香港保衛戰期間,該線一度停駛,並於1942年1月10日恢復服務。 在車廠北面近進廠隧道,設有洗車機(靠近啟泰苑位置),所有經此進出廠列車(包括接送參觀車廠人士進出列車)必須駛過。 左側則設有機務段,除了用作停泊路軌碾磨車,亦可停泊2-3輛調車機車。
最後,我們的服務中心都配備了一系列由廠家提供的維修檢查儀器,更快更有效地找出維修車輛的問題源頭。 九巴僱員工會指,車廠天台泊滿車,司機只有約5分鐘準備,之後就要工作,估計巴士司機及死者均沒有留意周圍環境,導致意外發生。 月輪街車廠現時只作泊車用途,不設維修設備,車長亦不能在該處簽到;除青衣車廠當值車長外,所有荔枝角車廠當值早更或特別更車長,均須於特定簽到時間前到達荔枝角車廠派更部簽到(拍卡),然後直接於荔枝角車廠取車或轉乘員工接送車到月輪廠取車。 該廠在1996年起存放了兩架1982年利蘭勝利二型(G417及G470)作貨倉之用,兩者於1996年退役後由青衣車廠保存作貨倉,而G470曾於1986年屯門石排翻車意外後被修復。 九巴於2017年4月20日貼出退役車輛招標公告,而G417及G470均於此列,顯示九巴將不會保留此兩輛舊巴士,並將之出售拆解,九巴其後改為只出售G470。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 九巴荔枝角車廠
九巴於1997年向政府建議當新專營權在9月1日生效後,擬把原有荔枝角車廠用地的業權轉讓予其全資附屬公司,然後該附屬公司以象徵式租金把車廠用地租回九巴使用,以便營辦專營巴士服務,直至在西九龍填海區的全新現代化車廠啟用為止。 屆時,九巴位於蝴蝶谷道和月輪街兩座臨時車廠的設施會悉數遷往新車廠。 荔枝角車廠車廠部分樓高3層,但內部則因每層樓底佔一輛雙層巴士的高度而將車廠分為5層。 九龍灣臨華街一號九巴車廠二樓2025 其主要管轄範圍為九龍西(深水埗區、油尖旺區、九龍城區[1])及新界南(荃灣區、葵青區)的路線,部份行走葵涌及荃灣區的龍運巴士路線的車輛亦隸屬該廠[2]。 在2010年以前,由於北區低地臺巴士數量不足,九巴曾經在98A線及692線抽調巴士,於早上繁忙時間支援978線的前身373A線。 13D線及支線13P曾由將軍澳車廠管理,目前已改由九龍灣車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