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我雖然初步學習了董氏奇穴但是對於奇穴的多數穴位使用並不多,唯獨大叉穴例外。 近幾個月來使用人次不少於50人,點滴體會希望和大家分享。 我個人認爲大叉穴是左師送給大家送給患者最好的禮物,也是左師對針灸最大的貢獻。
回顧我的整個鍼灸探索過程,總是先有想法,再有臨牀驗證、完善、提高。 大叉穴2025 理論的構建是一個挺尷尬的事,因爲這個構建過程需要更深厚的學養去慢慢積澱。 如果要分享,就要嚴謹,要講理,但是,在我心裏一剎那就明白的事,一旦說成理論,難免有漏洞。
大叉穴: 董氏奇穴 大叉穴
主治:肋痛、背痛、肺機能不夠之坐骨神經痛及腰痛、肺痛、肺病、胸部被打擊後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聾、耳鳴、耳炎、面部神經麻痹、眼發紅、哮喘、乳房疼、半身不遂、牛皮癬、下肢扭傷。 說明:①通腎、通胃、通背均位於大腿內側黑白肉際之斜線上。 ②通腎穴除治療上述症狀外,還可治療口乾、喉痛。
在大叉穴的整個進針操作過程中,有兩個元素在其中——進退和左轉右轉。 這是兩個方向的操作,但手法要求極其輕柔,不要粗暴,不要快,要輕柔地、緩慢地去操作。 陰陽之間交界的狀態是零的狀態,是一種具有無限可能性的狀態。 大叉穴 鍼灸所激發的氣化反應,非常像蝴蝶效應,在某一個臨界點給予一個微弱的信號,會產生一個非常敏銳的放大效應。 有些經絡敏感人,在針刺一進一退的操作中,會產生一些很奇妙的反應。 大叉穴 如果把拇指和食指分開,放在桌面上,很像一個人分開兩條腿站在地上。
大叉穴: 大叉穴使用心得(作者:火燒南極)
7、 針刺大叉穴出現的反應、開始幾次80%的患者表現患病部位發涼,少部分患者表現發熱或者發麻發脹,也有患者說患處跳動。 三、這次濟南之行收穫很大,左師很實在啊! 他講的都是乾貨都是經得起反覆驗證的,現在經濟時代這樣無私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是打心眼裏敬重他,新年了祝願他好運連連心想事成。 大叉穴 德會對內徑的理解確實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有機會還要向他討教點問題,他這個人智商高啊! 上次的學習班認識了一個很年輕帥氣的學友,當時感覺他很有水平,可惜那次感冒提前回來了沒有深入交流,這回又遇到了,泰安中醫院的,高手啊,後來一打聽原來和德會是同學!
所以左師說的要慢 輕輕的運針是有根據的。 大叉穴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就是在輕輕地左轉右轉過程中,在慢慢地由淺入深推進過程中,當遇到一些關鍵節點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
大叉穴: 大叉穴6大優勢
這便啓發我,在臨牀鍼灸時,能不能將針的有形部分更加弱化一些,比如外形上更加細一些;在整個進針的過程中,更加輕柔、緩慢的操作,讓病人痠麻脹的針感弱一些,甚至沒有針感。 大叉穴從進針到出針的整個過程,也是個診斷的過程。 在診斷中完成治療,也就是說當大叉穴進針到哪一個深度層次,通過針尖傳達給手的感受,會知道它對應着身體整體的哪個位置有沒有問題。
- 1、女,48歲,頸肩背腰小腿脹痛10年,夜間重,後背手足發涼,老病人,經治療症狀已減輕,現餘小腿後側脹痛,走路加重。
- 這是兩個方向的操作,但手法要求極其輕柔,不要粗暴,不要快,要輕柔地、緩慢地去操作。
- 通過針刺大叉穴的,患者胃脘部的不適感慢慢減輕了,具體操作留針時留在淺層,慢慢氣在丹田聚起來,然後慢慢暖到湧泉。
- 我曾經在熟識的患者身上做過試驗,強刺激手法沒有任何效果,後來我在大叉穴做燒山火手法,病人說我扎大叉穴的胳膊非常熱,我摸着比對側溫度明顯升高,但是患病的部位依然沒有感覺。
- 運用:本穴位置略在胃經陷谷後方,筆者多以二、三趾赤白肉際處(即胃經內庭穴)直上二寸處取之,本穴治療胃腸炎療效顯著,諸種腹脹腹瀉,皆有特效,若並取中封療痛經極其特效,該穴不宜雙腳同時取穴。
另一個問題,性情特別糾結,每天都不開心,有些典型的強迫症狀。 一個是生理上的問題,陽虛陰寒,一個是內心的糾結,這兩方面有因果關係的,更多是有獨立的地方。 我按照剛纔講的理念鍼灸,做了一次治療以後,半個月整個人非常輕鬆,身體暖和了些,精力和體力恢復了很多。 目前他整個人精力、體力、心情都好很多,陽氣虛的症狀大有改變。
大叉穴: 大叉穴的使用親自感受
前面講過合谷穴所對應的點在大叉穴整個應象當中很接近於胃脘的位置,換句話說,當針尖緩慢進針到中脘附近時,如果遇到這樣一個關鍵點,我認爲是他的中焦胃脘有問題,這是一個診斷過程。 如果病人就診時有胃脘脹痛,那麼針尖扎到這個部位有緊而疾的手感的概率很高。 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關鍵點,就在這個點做一個小小的停留。 輕輕地左轉右轉,小角度、舒緩地去捻轉針,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轉纔能夠化。 當輕輕地轉的時候,會發現針尖下的氣鬆了,那種緊而疾的手感沒有了,會出現和緩的、從容的、飽滿的谷氣的那種手感時,再問病人,他胃脘部的不適感當下就可以解決。 在中國整個的陰陽術數中,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一個是體驗的方面,一個是感受的方面。
大叉穴: 大叉穴: 大叉穴的使用親自感受
基於其祛風疏絡作用,亦可用於頭痛、神經痛,遍身騷癢等疾患。 大叉穴2025 大叉穴2025 與靈骨合用更佳,唯此穴位須單足(健側)取穴爲宜。 位置:膝關節外側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處爲一穴點,該點直上二寸及四寸處各一穴點,計三穴點。
大叉穴: 大叉穴: 大叉穴臨牀應用 doc
回陽救逆、開竅泄熱、調理氣血、提神醒腦頗佳。 運用:本穴即督脈百會穴,百會素擅開竅寧神、平肝熄風、昇陽固脫之效,故療上述疾患甚妙,臨牀上該穴常與前會(或後會)並用,以加強療效。 運用:該穴組相當於膀胱經之魄戶、膏肓、神堂點刺出血,治療久年膝痛極效。 若治療風溼性及難度頗大者之膝痛,筆者先針風府,爾後點刺三金,再針肩中或內關,皆驗。 大叉穴 若膝蓋疼痛又兼膝無力,宜先針靈骨,而後點刺三金。 治療時可參閱風市之主症,本穴對於側身病變極佳。
大叉穴: 大叉穴的原理及針法
此外,對耳鳴、重聽、少腹脹、腰周痛、腿彎緊痛、下肢無力等疾患療效確切。 一般情況,一次用一穴即可,兩側穴位並用亦無不可。 當碰到這樣一個節點時,病人可能會有脹的針感,這個關鍵的節點千萬不要錯過,因爲整個大叉穴進針出針的全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診斷的過程。 一般命門裏的力量蓬勃起來的話是一氣貫通督脈,這樣任督二脈就貫通了。 通過針法來達成這個目標,在臨牀當中有非常大的用處。 對醫生來說,這不是非常難的事情,不需要手上有多麼高的功夫,但是針感必須是非常敏銳的。
大叉穴: 大叉穴的準確位置圖和作用?
8、陽虛的患者同時配合神闕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都是用艾灸盒直接放在肚臍上,很方便。 大叉穴2025 說到這個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看大部分的病有幾個是因爲患者受熱而引起的? 尤其是各種頸肩腰腿疼的病有哪個患者找你治療的時候說醫生我受熱後這裏疼了? 曾經認真拜讀過火神派的一些文章,感覺他們的觀點是很有道理的,現在的病人陽虛的患者及因寒邪引起的疾病還是佔很大比例的,我在臨牀接觸的火熱性病人就很少,當然外感病一般是沒有幾個人找我看的。
大叉穴: 大叉穴的使用親自感受
治療脾部病變(脾家病以右邊穴位爲主)及乳房病變亦極特效。 基於本穴之善活血通淤、驅風化痰,故用於中風後遺症、腦震盪後遺症、腦性麻痹、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皆極有效。 運用:該穴治療上述疾病確有驗效,治療下疼痛時。 單針火硬一穴尚有不足,臨牀上多並取下關、夾車、合谷諸穴,則療效益佳,唯孕婦禁針禁灸。 若以三棱針刺之,則扎出黃水者爲腎炎、腎結石、蛋白尿之特效針。 大叉穴 大叉穴 運用:本穴用於女性患者其效尤著,兩手不宜同時取穴。
大叉穴: 大叉穴的原理及針法
7、針刺大叉穴出現的反應、開始幾次80%的患者表現患病部位發涼,少部分患者表現發熱或者發麻 發脹,也有患者說患處跳動。 但是必須說明患者最早出現反應的部位不一定就是患者來找你治療的病變部位,這個起治療作用的正氣他自己會找病的,他會去找人體發病最嚴重的部位或者臟器,他不會以醫生或者患者的意念而改變。
大叉穴: 董氏奇穴 大叉穴
大橫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足太陰脾經,簡稱為脾經。 1.針刺大叉穴後,進針瞬間第一反應點在同側的耳部。 昨日治療後,夜間興奮,多夢,但白天精神體力好於以往,疼痛侷限於承山附近。 今日申時刺血左腿後側,右大叉雙太沖,刺筋結。 留針閉目體會全身漂浮感,左腿好象消失了,身體如充氣,全腹鼓脹,1小時後通體舒暢。 一、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董氏奇穴,並有幸遇到了左師,其獨特的授課風格令各位學友久久回味。
大叉穴: 大叉穴的準確位置圖和作用?
糖尿病的病人,很多50多歲時性功能就衰落了。 這個老爺子在調理的後期,在睡夢中有兩次勃起,影響他睡不着覺。 大叉穴2025 大叉穴2025 後來我就教他一個辦法,讓他吸氣提肛縮腎,會感覺到尾骨一股熱流,順着督脈流到腦子裏去,然後舌尖頂住上顎,這時就感覺到滿口甘甜的口水,嚥下去後再呼氣。
對錯慢慢驗證,關鍵是我如實的把自己做到的體會到的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大叉穴2025 ※火主穴位置在肝經之太沖穴後之骨陷中,(有些經穴學將太沖定在緊貼骨陷前,則本穴與太沖相符,參見拙著《鍼灸經穴學》521頁之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拇長伸肌、前臂骨間膜。
運用:本穴爲治療婦科疾病之要穴,且療效顯著。 其穴多與婦科穴相伍,左右交替,即左婦科伍右還巢,右婦科伍左還巢。 不唯治婦科諸症頗佳,治療不孕症亦有特效。 在微針調氣化的過程中,感受很重要,體驗很重要,感應也很重要。 舉個例子,一個好朋友的爸爸是肝癌,68歲,有兩個問題,第一是他從小就手腳冰涼,非常怕冷,夏天睡覺喜歡穿襪子,陰寒體質,陽氣虛。
大叉穴: 大叉穴6大優勢
尤其是對經絡敏感的患者效果會更好,但一定要輕柔緩慢的去進行操作。 大叉穴具體位於人的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結合的處的位置。 一般取穴都在這個位置的陽面和陰面整個厚度的中間層上取穴。 大叉穴應用非常廣泛,具有溫陽散寒,導氣通滯的功效。
運用:天黃、明黃、其黃三穴同甘共苦時取用下針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脹大、肝功能不夠引起之各症、脾硬化、舌瘡。 主治:淋病、陽痿、早瀉、遺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頭暈、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腎臟炎,腎虧之腰痛。 部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三棱針出血治心臟血管硬化、急性胃病、腸炎、胸部發悶、肋膜炎。 部位:在足後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 針深五公至八分(針透過筋效力尤佳),體狀可坐姿扎,體弱者應側臥位。 位置:足背第二三趾赤白肉際處,直上約二寸處是穴(第二、三蹠骨凹陷中)。
說明:此二穴除治上述症外,治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尤爲特效,治療手腕扭傷疼痛,效果亦佳。 上述兩穴臨牀上同時取用,均取健側穴位,不宜左右同取。 該組穴治療偏頭痛、手腕扭傷、腳跟疼痛不能着地等均極有效。 用治三叉神經痛,若配伍聽宮穴,極有殊效。 運用:該穴一說爲膽經之地五會,一說爲膽經之足臨泣,該穴治療耳鳴、眼癢、手腕疼痛無力,頗具療效。 對於周身骨痛、神經痛、肩痛、肌肉萎縮、肢體麻木亦有療效。
位置:顴骨下緣,下頜骨髁狀突之前方,切跡間凹陷處。 合口有孔,張口即閉,或在馬金水外上方斜開一寸是穴。 說明:①明黃、其黃、天黃位於大腿內側厥陰經線上,②天黃、明黃、其黃三穴合用稱上三黃,爲治療肝臟病變之主要穴道,對於急性肝炎,則先針肝門、腸門爲要。
就像我自己,在臨牀中發現了一些很好的東西,如果自己獨享,更多情況下不會去努力構建一個所謂的“完美理論”去說服別人。 我想從一個具體的點切入,從這個點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技術和他背後的原理。 大叉穴 今晚主要分享大叉穴發現的過程、原理和針法,順便探討一些我對微針調氣法的思路。 大叉穴 但火主穴的留針,我習慣深層留針,在深層留針時,我發現病人往往會出現命門有氣血湧動的感受,有暖氣在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