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一旦出現空鼻症,基本上是難以根治,只能靠聞蒸氣或洗鼻來令鼻腔濕潤,紓緩病情。 下鼻甲2025 有的病人或考慮鼻甲整形手術,在鼻甲注射填充劑來增大被過度移除的鼻甲,但效果不能保證。 坊間常把所有的鼻塞歸咎於鼻息肉所造成,事實上,根據臨牀經驗與統計數據,只有非常少數的病人的鼻塞原因是鼻息肉。 下鼻甲 下回醫師跟你說你有鼻息肉時,一定要先仔細確定真的是鼻息肉,還是下鼻甲肥大。

  • 然而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可能會導致黏液分泌過多,從而導致氣道通暢性下降。
  • 有研究建議一旦確診SDC,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應補充放療或化療。
  • 臨牀上按其解剖部位及竇口所在位置,將鼻竇分爲前、後兩組,前組鼻竇包括上頜竇、前組篩竇和額竇,其竇口均在中鼻道。
  • 術後2周鼻內鏡檢查見中隔黏膜瓣無脫落,全部存活並生長;8周時額竇腔已上皮化;額竇中線引流通道開放良好(圖 2b~​~dd)。
  • 全部患者均能在鼻內鏡直視下良好暴露,最大限度地切除囊腫頂壁使囊腔與鼻底溝通,術後無鼻淚管損傷、無鼻甲萎縮、壞死及面部麻木等併發症。
  • 確有需要,招收不屬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之列的公務員(含參公單位工作人員)進站的,如該博士後人員在站期間職務變化後,符合黨政機關領導幹部界定範圍,應立即辦理退站。

常有人將下鼻甲與鼻息肉混淆,鼻息肉是因鼻竇長期發炎造成息肉增生,增生的組織從鼻竇長到鼻腔,堵塞在鼻腔內造成嚴重鼻塞,而且鼻息肉是呈灰白色的軟組織,跟下鼻甲大是不相同的。 事實上,只有少數病人的鼻塞原因是鼻息肉引致,所以出現耳鼻喉問題,應向耳鼻喉專科醫生求醫,若真的是鼻息肉,治療方式就跟上述完全不同。 1例患者術後34個月復發,複發率3.2%(1/31)。 下鼻甲2025 下鼻甲 該患者瘤體復發於眶下壁及上頜竇前壁,行淚前隱窩入路徹底去除病變,再次手術後隨訪至今已16個月,未見腫瘤復發。 CT表現:31例SNOP患者病變鼻竇內均可見軟組織密度影,密度均勻或不均勻,病變呈膨脹性生長,邊緣清晰,CT值50~80 HU(圖 2)。 24例(77.4%)表現爲分葉狀,12例(38.7%)表現出骨質改變。

下鼻甲: 4. 手術步驟

經我們手術治療的5例患者,在保守治療7~10 d後行手術治療〔3-4〕,術前常規行抗感染治療,待眼周消腫之後行眶壁骨折復位術,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 治療部分,除了口服的抗組織胺、局部血管收縮劑、阿託平類藥物外,最首選的藥物是局部的類固醇類鼻噴劑。 術中較疼痛且術後出血的機會較高,恢復期也較長,接受此手術的病患術後需要填塞物和住院。 動力旋轉刀是在鼻甲前端製造一個小切口,之後將旋轉刀置入,移除部分的下鼻甲組織。 而冷觸氣化棒則是將氣化棒直接置入鼻甲組織內釋放能量,運用無線電波產生離子震盪,使蛋白質隨之凝固,組織體積因此縮小,手術後病人疼痛的感覺較輕微,且恢復期短(約7~10天)。 何承宇醫師認為,如果病患沒有鼻中膈彎曲,單純想處理下鼻甲腫大的問題,冷觸氣化棒是一個非常方便又快速的選擇。

  • 觀察記錄裝置爲高清鼻竇鏡IMAGE-1系統,術中主要使用HOPKINSⅡ 0°鼻內鏡,額竇及上頜竇病變處理結合70°鼻內鏡。
  • 較小的牙源性囊腫通常無症狀,一般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但是它們可能會擴張性生長,累及上頜骨、竇腔和鄰近的牙齒,造成牙齒的阻生、錯位、遲萌等異常,嚴重者可影響鼻腔通氣及上頜骨正常發育甚至病理性骨折[2]。
  • 爲了更好地認識該疾病、提高診療水平,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31例確診爲鼻腔鼻竇SNOP患者的臨牀資料,將該疾病的臨牀和影像學特徵總結如下。
  • 但此手術需住院,術後鼻腔需填塞止血棉,傷口有較多結痂且需一段時間復原。
  • 如鼻黏膜長期發炎後,腫脹狀況就有可能變成永久性的肥厚,就會阻塞呼吸道,形成常見的鼻塞現象。

爲了更好地認識該疾病、提高診療水平,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31例確診爲鼻腔鼻竇SNOP患者的臨牀資料,將該疾病的臨牀和影像學特徵總結如下。 4例患者輪廓化鼻內鏡手術包括DrafⅢ型額竇開放術過程順利,無併發症發生,兩側帶蒂中隔黏膜瓣覆蓋淚囊及額竇口前方裸露骨面良好。 4例患者的鼻息肉標本術後光鏡病理均證實爲嗜酸粒細胞浸潤(圖 2a)。 下鼻甲 下鼻甲 術後2周鼻內鏡檢查見中隔黏膜瓣無脫落,全部存活並生長;8周時額竇腔已上皮化;額竇中線引流通道開放良好(圖 2b~​~dd)。

下鼻甲: 鼻塞逾10年以為要開刀!醫生揭藏「2cm黑色硬塊」 真身不是鼻屎…

在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中,單側泡性中鼻甲發病率增高,且多出現在鼻中隔偏曲的凹面側[26]。 在雙側均存在泡性中鼻甲的患者中,凹側的泡性中鼻甲也往往大於凸側(圖 3c)[23],反映了中鼻甲的代償性重塑。 此外,其與鼻中隔偏曲的高度也存在一定關係,伴泡性中鼻甲的患者鼻中隔偏曲的位置高於無泡性中鼻甲患者[23]。

鼻甲肥大症狀以鼻塞較重,多爲持續性,常張口呼吸,嗅覺多減退,鼻涕稠厚,多呈黏液性或黏膿性。 下鼻甲2025 下鼻甲2025 鼻內鏡檢查可觀察鼻甲狀態,同時鼻腔通氣檢查,鼻阻力及聲反射鼻腔測量也可反映鼻腔內形態。 鼻炎發病的臨牀症狀各異,危害極大,當影響鼻腔的生理功能時會出現呼吸障礙,引發血氧濃度降低,影響其它組織和器官的功能與代謝,而出現一些如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胸痛、胸悶、精神萎靡等,甚至會併發肺氣腫、肺心病、哮喘等嚴重併發症。

下鼻甲: 鼻黏膜溫度變化與鼻氣流感知之間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過敏性鼻炎的診斷主要根據臨牀症狀及鼻腔黏膜檢查,或是加上抽血檢查過敏原。 下鼻甲 過敏性鼻炎必須積極治療,才能避免過敏原一直刺激下鼻甲黏膜細胞而導致下鼻甲肥大。 下鼻甲肥大或肥厚性鼻炎的治療可先以藥物為主,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再考慮手術。 手術治療一般是在局部麻醉下執行,可以做一般的下鼻甲黏膜電燒、雷射或射頻手術,亦可選擇傳統的下鼻甲成型手術或新的下鼻甲微創手術。

所有患者在70°鼻內鏡直視下均能充分顯露囊腫和上頜竇腔各壁,打開囊腫頂壁並開窗,徹底清除囊液,有異位牙的病例順利取出,取下的囊腫頂壁及異位牙病理送檢,術中鼻腔出血5~50 mL。 通過解剖學研究發現齶鞘管後口可作爲定位齶骨蝶突下緣的重要標誌,齶鞘管前口可作爲齶骨蝶突上緣標誌,部分去除齶骨蝶突後即可暴露位於其下的齶鞘管及其內容物,結合翼突根部延續至鼻咽頂的骨嵴即可成功定位翼管外口(圖 1)。 解剖設備使用STORZ高清內鏡系統和美敦力動力系統。 同時利用乾性顱骨標本1例對翼管外口及其周圍的骨性解剖結構進行研究。

下鼻甲: 雙側下鼻甲肥大嚴重嗎

同樣,使用溫度探頭對鼻腔進行的物理測量顯示較低的鼻黏膜溫度與更好的氣流感知之間存在相關性。 本研究旨在綜述鼻黏膜溫度變化在鼻腔通暢感知中的作用及其量化方法。 鼻塞(nasal 下鼻甲2025 obstruction)是耳鼻喉科的常見主訴,是多數鼻科疾病的共有症狀,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質量[1]。

下鼻甲: 2. 鼻腔氣流動力學變化與鼻腔生理感知

CT掃描顯示所有患者均爲全組鼻竇炎伴鼻息肉,雙側額隱窩骨質增生。 CT重建後對4例患者額竇底水平竇口最小前後徑(從額鼻嵴內緣至前顱底內緣的最短距離)和最大前後徑(從額鼻嵴外緣至前顱底內緣的最短距離)進行測量(表 下鼻甲2025 1)。 一般治療無效,或粘膜顯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於下鼻甲後端或下緣,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或中鼻甲部分切除術。 下鼻甲 下鼻甲切除不宜過多,原則上不超過下鼻甲的1/3,以免影響鼻粘膜功能或繼發萎縮性鼻炎。

下鼻甲: 雙側下鼻甲肥大是什麼原因

該病例有反覆4次乳頭瘤手術病史,術中見腫瘤瀰漫性生長,反覆復發可能與其本身的生物學特性有關。 Lilja等[17]對20例SNOP的隨訪顯示複發率爲39%,他們還發現吸菸、伴發鼻竇炎以及腫瘤位置是影響復發的因素。 關於乳頭狀瘤復發的因素需要繼續探索,但術中徹底切除是目前治療鼻腔鼻竇乳頭狀瘤的最佳方式,包括對根蒂部骨質的磨除等。 我們的前期研究發現SNIP的腫瘤細胞會出現在根蒂部的骨質周圍,而腫瘤切除不徹底是導致復發的主要問題[23]。

下鼻甲: 雙側下鼻甲肥大是什麼意思

或許民眾會問,為何不做「全鼻甲切除術」,以求更通暢的鼻腔? 下鼻甲 下鼻甲2025 因為若是過度通暢而完全無阻力,會發生「空鼻症候羣」,病患有了更通暢的鼻腔但反而覺得鼻塞,這也是為何專業醫師在施行下鼻甲手術時,對於下鼻甲都會稍作保留,不宜修剪過度。 而有些患者沒有喫藥,也沒有手術,但他積極規避過敏原、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增強體質,鼻炎再也沒有發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治癒的效果。 雙下鼻甲肥大表明雙側下鼻甲較大,正常情況下雙側下鼻甲不會超過總鼻道2/3體積,但由於各種原因造… 術後看起來與正常人無異,鼻子外面無傷,鼻孔裏填了紗布止血,所以鼻子接下來是完全不能用的。

下鼻甲: 下鼻甲肥大臨牀表現

坊間藥局雖然有販售效果快速的去鼻塞充血劑,但使用超過5~7天可能會造成藥物性鼻炎,使症狀惡化,建議仍以類固醇鼻噴劑及醫師開立之口服藥物為主。 下鼻甲常因黏膜發炎腫脹或鼻甲骨頭過大,而導致肥大(Inferior 下鼻甲 Turbinate Hypertrophy,又稱作肥厚性鼻炎),且經常合併鼻中膈彎曲,使患者更容易出現鼻塞的症狀。 1例術前活檢提示癌變的患者,瘤體主要位於額竇,採用鼻側切開+眉弓入路切除腫瘤。

下鼻甲: 慢性肥厚性鼻炎與微創手術治療

眶壁骨折根據發生機制可分爲爆裂性骨折和非爆裂性骨折。 爆裂性骨折大多數原因是交通事故傷,眶底及眶內壁是最常累及的部位。 下鼻甲 臨牀上常會引起眼肌受損或嵌頓,導致眼球運動受限產生複視。 眶下壁骨折也常常會導致眶下神經損傷而出現支配區域的麻木感。

下鼻甲: 3. 手術器械

坊間常將下鼻甲誤稱為鼻息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造成病人將鼻息肉與下鼻甲混淆。 所謂鼻息肉是指從鼻竇長到鼻腔,像水球樣的異常軟組織,顏色呈現蒼白或灰白色,跟下鼻甲大不相同,一般人不會有。 下鼻甲肥大不外先天因為下鼻甲骨頭肥大,或是後天因為下鼻甲黏膜發炎腫脹而造成,例如過敏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 想要知道鼻腔裡是否有透明果凍狀的鼻息肉,需要仰賴耳鼻喉科醫師的診斷。 鼻息肉的發生與鼻竇炎及過敏有關,患者會有黃鼻涕、鼻塞或黃痰的症狀,檢查時可發現中鼻道或上鼻道有不透明的黏稠鼻涕,有時還會伴隨透明狀的鼻息肉。

其爲非選擇性電壓依賴性陽離子通道,對溶血磷脂也有反應,並可以作爲膜流動性的傳感器改變TRPM8的形狀,導致孔隙打開、鈣離子流入和細胞去極化,從而導致去極化率的頻率差異,從而傳遞不同的溫度信息。 三叉神經傳入神經廣泛分佈在鼻黏膜中,超過60%的三叉神經傳入神經表達TRPM8溫度覺感受器[14]。 Keh等[15]對鼻黏膜活檢組織行RT-PCR與免疫組織化學測定,證實TRPM8神經纖維主要分佈於黏膜下層,在血管周圍尤其豐富,認爲這些冷敏感受器的激活與局部血管收縮有關。 TRPM8在感知鼻腔通暢方面很重要,因爲它傳達了一種“涼爽”的感覺。

下鼻甲: 雙側下鼻甲肥大怎麼治療

鼻氣道及周圍結構形態異常導致鼻通氣阻力增加的一系列疾患,統稱爲結構性鼻塞(structural nasal obstruction)。 鼻通氣本質是一個流體力學與生理學的複合內容,鼻腔異常結構會改變鼻腔物理性通氣容積、幹擾氣流、影響鼻黏膜對氣體加溫加溼等系列生理功能,進而使患者產生鼻塞的病理感受[6]。 由於結構性鼻塞的主要病因是鼻氣道的骨與軟骨支架結構異常,因此保守藥物治療的效果通常較差,往往需手術幹預。 下鼻甲2025 此外,結構性鼻塞患者具體的異常結構差異很大,手術幹預的內容也需要個體化。 所以如何準確確定結構性鼻塞的阻塞因素並進行有效幹預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面臨的重要課題。

下鼻甲: 2. 鼻黏膜溫度物理測量

②根據流體流動的連續性原理(continuity principle of fluid flow),在穩定的流體中,流體的速度與通道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當患者正常鼻呼吸時,將鼻氣道看成一個管道,則其橫截面積最小的部位氣流速度最快[7]。 下鼻甲2025 再根據伯努利定律(Bernoulli principle),流體速度的增加與腔內壓力的降低有關。 而鼻氣道腔內氣壓降低可使周圍軟組織塌陷,使氣道阻塞進一步惡化[7]。 所以當以軟骨或軟組織構成爲主的部位出現結構異常時,鼻塞發生的可能性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