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從入口到變成糞便排出約需要2~3天的時間,食物殘渣是一點一點地「存」在直腸,累積足夠的份量才會排放,所以今天排出來的糞便,可能是前3天的食物殘渣。 因此一天排便1至2次,或3天排1次,都是在正常範圍內。 排便次數若3天少於1次就算便祕;1天大於3次以上,則有腹瀉疑慮。 出現細長型的大便,代表腸道推力不夠、腹部肌無力,或是進食量不足、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與水分,才能製造出條狀飽滿的健康便便。 大便長怎樣2025 若大完便後發現便便黏在馬桶上,沖都沖不掉,大多是與喫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緻澱粉的食物有關。
- 至於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性,包括:潰瘍、惡性腫瘤、發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等)、不正常的血管增生、痔瘡、肛裂等,須接受內視鏡檢查才能確認。
- 因為病菌溶解造成的糞臭素等, 正常大便是微臭的, 愛喫葷的人味道會重一些, 素食主義者味輕。
- 總之,出血即為不正常狀況,應立即就醫檢查,確定症狀是否與腫瘤或癌症有關。
- 當發現自己可能有便祕情況,可詳實的記錄自己的排便次數及糞便形狀,以供就醫時參考。
- 因骨盆底與肛門括約肌的肌肉無力或失調等情形,造成糞便滯留於肛門直腸處不易排出。
如需使用緩瀉劑或甘油球,可至藥局診所諮詢藥師是否有其必要。 讓讀者可以在日後如廁之後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大便顏色,而能藉此審查自己健康。 大便長怎樣 而在臨牀上發現,在腸癌的早期,確實排便習慣會發生改變。 大便長怎樣2025 就像張先生這樣,之前排便狀況良好,在後期出現大便變細,但這種形容並不貼切。 每天早晚快走30分鐘,沒空的人一天至少走一次30分鐘。 此外,用拳頭在腹部以順時針方向畫圓圈,亦能幫助腸道蠕動。
大便長怎樣: 便便10大特徵,可能是身體出狀況
而值得注意的是長輩對於便祕症狀上的主訴,大多會以排便困難、硬便、量少為主要敘述,此也可以視為便祕的參考依據。 如果自己無法分辨,還是應該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畢竟健康是自己的,自己首先應該負責。 一方面無論是痔瘡、“腸炎”,還是其他疾病可以得到治療,一方面也能明確有無惡性腫瘤或息肉。 結直腸癌:結直腸癌的便血多數爲暗紅色,一般與大便混雜在一起,表現爲持續、不等量的出血,到了中晚期,可出現膿血便。 大便 大便長怎樣2025 大便長怎樣 腸癌除了便血的症狀外,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也是典型的症狀,如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所以建議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應檢查。
鍾雲霓醫師指出,兩者不易分辨,雖說多數顏色較暗、混在糞便中,但腸癌可位於前、中、後段,前述暗色即處於前段,若為處於後段直腸處的直腸癌,距離肛門口都不遠,表現方式和痔瘡差不多,容易混淆。 益生菌則可從多多、優酪乳等攝取,有助養出好菌,改善腸道環境。 兩者均衡攝取便可讓糞便呈現不軟也不硬,形體正常的漂亮大便。 因此若腸道水份不夠,或吸水過度,就會出現較乾的情況,也就容易出現的硬球狀、表面凹凸的長條狀,形似岩石般;若腸道發炎、受到刺激,出現分泌組織液或無法正常吸收水份等情況,就會容易形成鬆軟的顆粒狀、軟泥狀」,甚至是水狀。 4.油膩的大便
大便長怎樣: 大便形狀看腸胃健康!粒粒狀/ 膏狀/ 水狀 可能是食物中毒?
糞便出現改變,就是在提醒你,身體出現問題了,需要及時的養護,通過飲食的調理,注意保暖,多運動,提高腸胃的能力,身體運作也會順暢一些。 1.顔色的變化 大便顔色取決於進食的食物、膽汁分泌的多少以及生活在腸道中的細菌種類。 通常大便的顔色應該是棕色,但有時你可能會注意到偏綠的情況,其實這也是正常的,喫綠色蔬菜或混合飲料、冰淇淋中發現的綠色食用色素可能導致綠色大便。
排便的型態主要可從「布里斯托排便分類法」分類出7大型態,包括了「硬球狀」、「表面凹凸的長條狀」、「表面有裂痕的長條狀」、「表面光滑的長條狀」、「鬆軟的顆粒狀」、「軟泥狀」、「水狀」七種。 NC(商業性使用) — 您不得將本作品用於商業目的,包括用以製作第三方平臺上的小程序和應用,關於商業目的的界定,本wiki和託管提供方灰機wiki享有最終解釋權。 文章也整理出「關於大便,您和醫生都需要關心的5件事情」。 上面我們也提到,糞便的形狀、特徵顯現了你的腸道健康狀況,而形成宿便的原因就正是因為腸道中的好菌、壞菌數量失衡,腸道環境被破壞所造成。 當腸道內的好菌有充分運作,維持腸道健康,體內的水分也足夠時,糞便的形狀會是像香蕉一般,顏色則是黃色或黃褐色,味道也不致於太重,甚至可能是沒有臭味的。 這時糞便的含水量約是80%,當水分多於80%時,就會呈現像拉肚子的時候的形狀。
大便長怎樣: 大便: 便祕會影響腸道功能嗎?
一般我們說的「宿便」是指長時間滯留在大腸、直腸內,未被排除的糞便。 也就是說,滯留於大腸好幾天的糞便,我們就可以稱它為「宿便」。 不過,由於蜂蜜內可能含有某些細菌,嬰幼兒、腸胃道過於敏感,或是喫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應避免食用,建議改喫助健脾胃、補中氣的蓮子粥。 俗話所說的「響屁不臭,臭屁不響」,但其實排出的氣味則與喫下去的食物有關;放屁聲量大小,則與氣體衝擊肛門括約肌的速度和力道有關,因此單純從聲音無法判斷屁臭不臭。
- 若大便的顏色是鮮紅色,而且血液會直接滴落馬桶內,用衛生紙擦拭肛門時也有鮮血,有可能是痔瘡或肛裂導致;若大便顏色為暗紅色,則有可能是腸癌造成。
- 大便 原因之一,假如傷口不幸裂得很深,身體需要較多時間癒合。
- 一般直徑在2到4cm算一切正常, 約長10到12cm。
- 此外,多數人在談的飲食、生活習慣等衛教,對頑固型便祕效果也很有限。
- 但若呈墨綠色,則可能是腸道發炎或遭細菌、病毒感染,且常伴隨腐敗酸臭的氣味。
大便形狀透視身體狀況若大便過度軟身不成形,變成膏狀,排出後容易黏在馬桶邊的話,則代表腸道蠕動太快,令水分無法被正常吸收,有可能是暴飲暴食、多喫肉少喫菜、消化不良或者是由腸躁症引起,能多進食高纖食物。 由於膽汁為墨綠色,小腸中食物的殘渣,通常會被膽汁染成墨綠色,經過腸胃道細菌的作用再轉變成黃色。 「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祕嗎? 大便長怎樣2025 醫師指出,若便便「排不乾淨」反而要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可能引發排便不順。 便祕可以針對上述提到的各種不同原因來一一處理,像是最常見的便祕原因是糞便太硬、腸道蠕動變慢,那就可以透過多喝水、多喫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五穀雜糧)來幫助排便。
大便長怎樣: 造成宿便的原因
最擔心的就是多年來,一直高居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可以分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來篩檢與確診。 排出綠色大便,可能是因為喫了較多的綠色蔬菜或飲品、藥物,但若沒有喫,那麼有可能是腸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腸胃炎、腹瀉,食物在腸道內移動速度太快,讓膽汁分解不完全,沒有轉呈棕色大便。 這時候要多觀察自己的身體及排便狀況,並且改變飲食習慣,通常可以回歸正常的咖啡色大便,但如果沒有改善,還是要去看醫生。 糞便有血色可能為下消化道出血所致,如小腸末端、大腸潰傷等等,當血液在消化道中氧化隨糞便排出時,較可能呈現暗紅色;若因痔瘡、肛裂等情況,糞便來不及氧化且未混入糞便時,則較容易呈現鮮紅色。 總之,出血即為不正常狀況,應立即就醫檢查,確定症狀是否與腫瘤或癌症有關。
大便長怎樣: 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便血是痔瘡最多見的症狀,會導致一些朋友“見多不怪”,而忽視了結直腸癌也可以引起便血,明確診斷很重要。 5.大小和形狀的變化 當大便形狀忽然出現變化,例如變細或者成球狀等等,要及時就醫。 排便若順暢,心情一定也會變開心,但若是便祕的話,真的會讓心情變差。 研究顯示,大腦管理胃腸道的地方,和管理心情的地方是有所連接,所以心情和排便是會互相影響的。
大便長怎樣: 便便長怎樣恐腸癌?看圖找線索自己來
如果特別臭,說明最近喫的高蛋白食物比較多,腸道需要消耗大量的力氣去消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當這些食物無法被消化時,會堆積在腸道內腐化,然後細菌生長,產生臭味。 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對一些食物不耐受,比如乳糖,麩質等,這個需要觀察,看看是不是每次喫了這些東西都會出現大便不成型的問題。 出現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是膳食纖維獲取不足和運動量,喝水量比較少,建議多喫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堅果,喫完飯出去溜達一會,多喝水都能緩解,如果還是不行,可以服用膳食纖維補充劑,或者益生菌、低聚果糖。 大便長怎樣2025 偶爾大便不正常或者覺得自己該補點啥的時候可以翻翻美女作家新作《腸子的小心思》研究消化再來參考自己的身體狀況都需要什麼呢。
大便長怎樣: 容易腹部肥胖工作第一名揭曉
例如,腸道潰瘍可能伴隨著腹痛、腹部不適和糞便異常等症狀。 其他可能的警示信號包括體重下降、疲勞感、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等。 這些症狀和警示信號也都有助於醫生進一步評估和診斷血便的原因,在就醫時記得要告知醫師。
大便長怎樣: 玩海盜船「下半身癢癢的」? 醫師揭背後可能原因!
當大便出現油膩、難以沖洗時,通常表示身體沒有正確消化脂肪。 大便長怎樣2025 大便長怎樣2025 大腸的工作是透過吸收水來集中「廢物」,如果大腸肌肉收縮不能正常工作,留在結腸內的廢物會變得更加集中,導致大便乾燥。 大便長怎樣2025 大便長怎樣2025 每個人一定都在意排便問題,因為大便是否順暢會決定你的身心健康,不過有關於「大號」這種事情,應該多少還是會讓人難以啟齒。
大便長怎樣: 糖尿病10症狀曝 改變8習慣降低罹病風險
如果呈現長條狀,而且表面有些許裂痕,這也是健康的糞便。 請繼續保持均衡飲食,還要補充足量的纖維和水分,確保腸道健康。 糞便通過腸道的速度正常,大便次數可能正常,但患者感覺排便困難或大便過硬。 很多人以為沒有每天排便就是便祕的狀況,但實際上要考慮許多因素以及判斷標準,才能正確定義什麼是便祕。 坊間流傳或者患者自覺便祕的判斷標準不一,而比較適合非專業醫療人員的判斷標準是每週排便次數三次以下,排便時有感受到困難,或是依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Bristol Stool Scale),觀察到糞便狀態異常等(3)。 鍾雲霓指出,如果不清楚蔬菜的纖維含量,「挑深色的喫就不會錯」。
大便長怎樣: 大號完別急著沖! 從「便便形狀」看健康…你是哪種?
長期便祕會對健康帶來嚴重影響,不能排便會令體內積聚毒素,代謝變差,精神和體力亦然。 若情況持續,或會引發其他嚴重疾病,例如直腸癌、結腸癌等。 網路插畫家「10秒鐘教室」去年在臉書分享了一張不同大便的趣圖,他參考「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將大便依照乾濕、形狀分成7種類型,例如最乾的是一顆顆球狀,是因難以通過腸道,為嚴重便祕,至於液狀則顯示為嚴重腹瀉,需特別注意。
血便是一個很容易注意到的症狀,當我們在排便過程中發現糞便中有鮮紅的血液時,當下大概都會感到相當驚慌與不安,因此我們整理了這篇文章,讓大家初步瞭解血便可能造成的原因、簡單評估自身健康狀況,以及發生時就醫的指南。 血便是指在排便過程中發現糞便中帶有血液的情況,血液的出現在糞便中可能是消化道或直腸問題的信號,只能說是一種「症狀」,但無法因此確定是什麼疾病或原因。 當大便呈現墨綠色時,代表腸道細菌作用不足,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腹瀉所導致。 當出現黑色大便時,代表大便累積在腸道太久、腸道的壞菌太多,或是大便中的膽汁濃度過高。 若大便長期都呈現黑色,就要小心是否為腸胃道出血,建議找醫師諮詢。
發生血便的排便過程也可以提供疾病發展或處理過程的指標:例如:血便可能在排便開始時較明顯,隨著排便後逐漸減少,即可判斷出血的位置、程度與腸道內的壓力有關。 外觀和形態則與出血位置有關聯,例如:顏色用來判斷位置,有血塊的存在可能暗示著出血位於較高的消化道位置。 血便可能呈現不同的形式和特徵,例如血液混合於糞便中、血液在糞便表面或血塊的存在。 脾胃主要負責消化、吸收及代謝,也與人體的免疫力有關係,當面色紅潤、皮膚細白光滑,代表身體內臟腑經絡功能正常、氣血充盛,以下列出3種臟腑功能與氣血失調出現的皮膚狀況:. 邱啟賢醫師表示,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大便依其軟硬度及形狀可分為7型。 除了這7型的大便外,一般人還常會出現黏滯型的大便及細長型大便。
大便長怎樣: 大便形狀5. 膏狀
當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時,建議可以從補血與健運脾胃下手,可以喫點四神湯調脾養胃,促進營養的吸收,改善血虛導致皮膚蒼白的狀況。 中醫師周宗翰指出,一般人多喫肉少喫蔬菜,飲食不均衡容易導致便祕,便祕會使自律神經功能變差、皮膚血液循環不佳。 若長時間便祕,腸道中腐敗的糞便在腸中會更加腐敗,使壞菌大增進而產生有害物質,這些在腸道產生的有害物質,會藉由血液循環影響皮膚的健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腸胃科主任邱啟賢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在健康的腸道中,大便會被迅速排出,並不會產生太多內生性毒素。
大便長怎樣: 腸道健康嗎?看大便、放屁、皮膚就知道
軟到無法成行,沖水後還會發現有部分殘留在馬桶上,就代表你的腸胃蠕動太快了,讓便便無法好好成形,這和你本身的飲食習慣和體質有關,暴飲暴食、有腸躁症的人就很有可能會有這樣的便便。 大便形狀透視身體狀況大便如水般稀,呈淺黃色,即俗稱的「水屎」,代表你有肚瀉問題,原因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太緊張引致大腸過敏等等,應盡快看醫生。 大便長怎樣2025 邱啟賢醫師表示,除了觀察大便外,每天都會排放的「屁」也能反映腸道狀況。 大腸內有許多腸內菌,當未被小腸消化吸收的物質抵達大腸時,腸內細菌就會分解這些物質,而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氣體,當這些氣體往下從肛門排出,就是放屁了。 若大便的顏色是鮮紅色,而且血液會直接滴落馬桶內,用衛生紙擦拭肛門時也有鮮血,有可能是痔瘡或肛裂導致;若大便顏色為暗紅色,則有可能是腸癌造成。 因為病菌溶解造成的糞臭素等, 正常大便是微臭的, 愛喫葷的人味道會重一些, 素食主義者味輕。
如果之前喫了洋蔥、大蒜、韭菜、牛奶與肉類食物,則味道可能會比平常要重,甚至達到惡臭等級。 醫師表示,每個人的排便量因人而異,以米飯為主食的亞洲人,平均一天約會排出150~200公克的糞便;一天排便次數1~3次都算理想平均值,不過比起排便量或是排便次數,糞便的粗細才最應該注意。 大便長怎樣 這是最理想的大便形狀,長條狀、平滑、很容易就大的出來!
不過,如果黃色大便看起來油膩且不好聞,它可能含有過多脂肪,表示身體沒有完全消化食物。 大便長怎樣2025 內科醫師竹內義彥表示,通常會黏在馬桶底部的大便都是因為飲食中脂肪含量過高,身體沒辦法徹底消化利用,所以就只能隨著糞便一起排出。 另外也因為腸道本身的蠕動力不足,消化物在通過小腸及大腸的時候沒有確實沾黏到腸道分泌的潤滑黏液,所以就容易黏在馬桶上頭。
大便長怎樣: 大便形狀1. 香蕉狀
而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消化道有出血的跡象,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正常的大便應該要像3號或4號一樣,若是你排出這樣的大便,代表有大量喝水,飲食也非很健康正常,不過若是大便形狀較接近1和2號,代表可能攝取太少水分,另外,如果呈現5、6、7號,就有可能是腹瀉。 若是疾病,血便通常不是唯一的症狀,可能伴隨著其他症狀和警示信號。
大便長怎樣: 健康情報
有可能是厲害的潰瘍、發炎造成大腸腫脹,或是大腸長了腫瘤,使得大便受到擠壓過不去而變細,或是因為大便裡的纖維過不去,所以只能解水便。 但若是解了兩、三天細便,之後又解粗便,或是一下粗一下細,就比較像是腸子蠕動的問題,因為腫瘤不會在短時間內變大變小。 第4招:看排便習慣有無改變大便通常儲存在直腸這一段,約20公分長。 大便長怎樣2025 大便積到某個程度,腸壁會擴張,腸壁神經會反射到大腦,產生便意,但神經敏感度每個人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也不一樣。 例如腸胃道較敏感的人,可能一點點大便就會想去上,且長期如此。 但如果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例如本來都3天一次,突然一天一次或一天多次;或是原本一天3次,突然變3天才一次,且持續一段時間都如此,就是有意義的排便習慣改變,建議就醫檢查。
報導指出,約有54%的大腸癌病患都來自已開發國家,似乎也證明瞭現代人飲食多肉、少蔬菜,加上久坐、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恐怕增加了罹癌風險。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腸癌研究機構(Bowel Cancer UK)指出,大腸癌的常見5大症狀如下,若出現這些情況,應儘早就醫檢查。 寫實的描繪人體各種廢物經由「固體」排出體外的狀態,快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大便如水般稀,呈淺黃色,即俗稱的「水屎」,代表你有肚瀉問題,原因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太緊張引致大腸過敏等等,應盡快看醫生。 大便的表面多數很光滑,含水量大約20%,因此排出後會在馬桶慢慢下沉。
大便長怎樣: 運動完手一直抖?醫師解析原因 教你3招快速緩解
但要特別注意,如果出現連環屁、屁味較臭,且伴隨有便血的情形時,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邱啟賢醫師指出,若消化能力出問題,或是腸道菌叢不平衡,大便就會出現狀況,建議民眾可以從糞便顏色、形狀質地、氣味、次數等4部分判別。 如果糞便總是浮上來,蕭敦仁醫師提醒,腸道可能有以下狀況:一、腸道感染;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3成病患的糞便是浮上來的);三、吸收不良。 建議民眾平時多留意自己的糞便型態,沖水前多花幾秒鐘觀察這些身體釋出的訊號,若發現異常應儘早就醫。 特別注意第三和第四點,不論是便祕或腹瀉,若是排便型態改變就應特別留意,「排便型態改變」常見是腸癌的不明顯症狀之一,例如原本常常處於便祕的情況,突然改變成腹瀉,若時間長達三個月,建議及早檢查釐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