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項目雖然改善了住戶的居住環境,亦提供更多的住宅單位和商業設施,然而,以「項目主導」推展的重建項目,未能為地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因此,市建局未來將貫徹「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策略,推動更大範圍的規劃研究,為舊區更新尋找規劃機遇,創造更大的規劃和社會效益。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在記者會上表示,該兩幅用地涉及舊樓羣和毗鄰的工業樓宇,附近一些交通流量較少的街道亦會一併納入發展,以此增加可供發展的土地總面積。 他指現時土瓜灣海濱休憩處狹窄,闊度僅2.5米,重建後除可提供約2,23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外,還可美化海濱環境及增加行車道。 該兩個土瓜灣區啟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8),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KC-019)。
- 另一邊廂,仲量聯行大中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表示,土瓜灣屬早期發展的舊區,新鐵路支綫將進一步釋放土瓜灣的重建潛力,增加吸引力。
- 由於該計劃涉及兩棟工業樓宇,內設多間公司和工廠,市建局將允許持有較多工廈業權的業主或發展商參與重建項目。
-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 恆地過去花上7年時間、斥逾41億元購入土瓜灣4個地盤一併發展重建,範圍包括土瓜灣道68A至76B號、落山道58至76號、下鄉道14至20號、麗華街1至7號,以及美華街1至9號及2至8號,總地盤面積約4.25萬平方呎,可建總樓面約38.2萬平方呎。
- 我對於「基地」設施能夠如期交付及滿足營運所需,感到欣慰,相信香港設計中心定能善用這個地方培育人才、推動香港設計和時裝業的發展。
- 2016年6月,市建局宣佈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 市區重建局昨日正式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包括位於明倫街/馬頭角道一帶的「五街」發展計劃,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而後者涉及兩棟工業樓宇,市建局將開先例允許他們參與重建項目。
市建局在2013年啟動深水埗通州街重建項目,根據政府當時批准的規劃大綱,項目內的五層基座可用作零售、餐飲和服務等的商業用途。 然而,為了配合政府將這項目的商業部分用作「基地」用途,市建局隨即研究修訂發展項目的基座設計以滿足「基地」的營運需要。 經過5年的規劃、設計和建造,重建項目在今年年中落成,「基地」亦已在上月交付予負責營運的香港設計中心,用作培育青年設計師、時裝設計師和初創企業,同時將「基地」發展成旅遊景點,帶動深水埗區的旅遊發展,為地區經濟帶來新動力。 「透過一體化規劃及設計,重建後的建築物會從海濱後移,騰出地面空間,可提供約20米闊的海濱長廊,並與毗鄰啟德發展區內海濱長廊等海濱發展連接,促進九龍東海濱整體發展。」他說,面向土瓜灣道的建築物也會後移,以提供足夠地面空間配合土瓜灣道由目前4線行車擴闊至6線行車的工程。 市區重建局昨日正式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包括位於明倫街/馬頭角道一帶的「五街」發展計劃,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而後者涉及兩棟工業樓宇,市建局將開先例允許他們參與重建項目。 除了改善舊區交通問題,將不同項目一同規劃,可盡量保留或將部分私家巷裏變成行人街,以提供臨街的地下商舖,為小區締造具特色的街道,從而提升街道活力,同時項目之間可產生協同效應,達致整個小區的重整及規劃更完整及一體化,改善該小區的連接性和整體居住環境。
土瓜灣重建計劃: 改變商場設計 配合「基地」營運需要
是次發展涉及工廈,市建局過去曾兩度重建工廈失敗,今次開特例,邀請持有多個業權的業主參與項目發展,希望項目能順利推展,惟細節有待研究,詳情將適時向業主公佈。 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的地盤面積約1.14萬平方米,地盤界線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透過網上視頻平臺直播公眾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
- 土瓜灣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工業區為主,另外附近沿漆鹹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和室內設計公司。
- 任何人士(與建議修訂有關的申述人及提意見人除外)可在建議修訂公佈後的首三個星期內,即不遲於2023年11月3日,以書面形式向城規會作出進一步申述。
- 故此,以往部分舊區重建項目,落成後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以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 負責營運「基地」的香港設計中心總監(策略發展)林偉強感謝市建局團隊所付出的努力,認為市建局在建築設計方面,顧及到「基地」未來的營運需要,提供具彈性的靈活空間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
-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城規會於2022年1月7日舉行了聆訊會議,考慮就該草圖於公眾查閱期間所提出的申述和意見。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土瓜灣重建計劃: 項目進展
仲量聯行近月曾指,以往土瓜灣區居民倚賴其他陸上交通工具進出,屯馬綫 (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 實為期待已久的鐵路交通服務。 尤其至明年沙中綫全面落成,現有東鐵綫延伸過海至灣仔及金鐘,預期將帶動區內住屋需求,因此土瓜灣住宅樓價將可望進一步上升,甚至跑贏大市。 以傲雲峯為例,上月錄得破頂成交,面積664方呎單位以1,418萬元成交,呎價21,355元,單位為7座中層B室。 而土瓜灣半新盤喜築更錄「雙破頂」成交,高層H室單位,面積377方呎,以838萬元成交,創屋苑同類型單位歷史新高,摺合呎價22,228元,創屋苑歷史新高。 目前,土瓜灣區內較為人所知的屋苑,有傲雲峯、翔龍灣、偉恆昌新邨及碧麗花園等等。 美聯物業早前一份研究稿指出,土瓜灣今年截至7月26日已錄699宗成交,較去年首7個月急升42.4%,交投主要來自翔龍灣、傲雲峯及偉恆昌新邨,年內分別錄84宗、69宗及59宗。
政府於去年回覆立法會的文件[1]指出,「基地」希望達致三個目標,包括(一)為新晉設計人才及時裝設計師提供培育和交流的地方,協助他們入行或創業;(二)提供展覽及開放予公眾使用的活動空間;以及(三)作為香港設計業界的工作站,牽頭推廣時裝和其他不同設計的項目和活動。 為了協助達致這些目標,市建局在擬訂重建項目的細部設計時,便與政府相關政策局和部門,以及香港設計中心緊密溝通,深入討論「基地」的建築設計及設施配套要求,並就相關要求進行詳細的技術評估,以期望能盡量滿足「基地」的運作需要,實踐上述三個目標。 隨著通州街需求主導重建項目落成,市建局早年以這「項目主導」模式,在深水埗推行的4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已經全部完成。
土瓜灣重建計劃: 市建局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 連接啟德發展區 構建多元活力海濱空間
近年市建局以「小區發展」、「規劃主導」等新的市區更新規劃概念重新改造舊區土地,更具成效地運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重建後,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可提供1280夥,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可提供950夥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土瓜灣重建計劃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表示,現時海濱休憩處狹窄,闊度只得2.5米,故兩個項目將興建約20米的海濱長廊。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土瓜灣重建計劃 重建後,大樓會後移,以騰出地面空間,供政府進行由4線拓展至6線路段的工程。
在海濱發展方面,甯漢豪形容九龍海濱正踏入「豐收期」,因為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會由目前的25公里持續增加至34公里,而在增加的9公里之中,7公里在九龍區,不少位於九龍城及土瓜灣。 另一邊廂,仲量聯行大中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表示,土瓜灣屬早期發展的舊區,新鐵路支綫將進一步釋放土瓜灣的重建潛力,增加吸引力。 土瓜灣重建計劃 據瞭解,土瓜灣區舊樓羣更曾爆發收購戰,像環字八街西側,市建局就曾經與財團爭持不下,最後由市建局完成收購,上月並已完成招標程序,仍待公佈花落誰家。 該行資料,歷年來每當政府公佈新鐵路綫項目的興建計劃,將受惠新基建的地區的樓價表現一般會超越大市,並會於正式啟用後顯著上升。 以觀塘綫延綫為例,自2009年政府將項目刊憲後,黃埔樓價升幅已略為領先大市。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指出,破舊樓宇是否值得重建,有三大考慮因素,包括樓宇重建效益是否多於維修效益、土地資源能否更有效運用及有否足夠的財政資源儲備。
土瓜灣重建計劃: 市區重建局 – URA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於2021年3月5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呈交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草圖(草圖)供城規會考慮。 城規會已於2023年3月3日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5條刊憲,公佈該草圖供公眾查閱。 城規會亦已於2023年9月15日舉行了會議,以考慮該草圖於公眾查閱期間所收到的申述和意見。 經審議後,城規會決定建議修訂該草圖,並已於2023年10月13日公佈建議的修訂。
土瓜灣重建計劃: 項目共48夥 僅提供2種戶型
恆地過去花上7年時間、斥逾41億元購入土瓜灣4個地盤一併發展重建,範圍包括土瓜灣道68A至76B號、落山道58至76號、下鄉道14至20號、麗華街1至7號,以及美華街1至9號及2至8號,總地盤面積約4.25萬平方呎,可建總樓面約38.2萬平方呎。 戶型分佈方面,項目只提供A、B室兩種戶型,分別為面積510平方呎,兩房間隔,及708平方呎,三房間隔。 而項目33樓為2夥天台特色戶,面積間隔與標準戶型一樣,分別額外設有386或414平方呎天台。 工聯會社區幹事鄧巧彤和胡銘泰亦就少數族裔和青少年在九龍城區的未來發展分享構思,希望為九龍城區的未來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土瓜灣重建計劃: 市區重建局發展計劃圖
由於該計劃涉及兩棟工業樓宇,內設多間公司和工廠,市建局將允許持有較多工廈業權的業主或發展商參與重建項目。 市建局昨日舉行記者會公佈最新重建計劃,兩個新項目均位於土瓜灣海濱,其中「五街」發展計劃(KC-018)包括馬頭角道、明倫街、忠信街、興賢街及興仁街,涉約100個街號。 有關大廈普遍樓齡超過60年、無電梯且失修情況嚴重,個別單位常年受水浸困擾,甚至有石屎跌落風險,涉逾千四個家庭。
土瓜灣重建計劃: 市區更新探知館
同時,市建局近期在九龍城區試行「聯廈聯管」計劃,聯繫多幢舊樓共用管理公司,以減低小業主的負擔。 甯漢豪在交流會上發言表示,九龍城區一直是市區重建的重點,近年更採用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方式,對舊區土地作更大範圍、更高效益的規劃重整。 土瓜灣重建計劃 除提供住宅單位,市建局亦會將建築物從海濱後移,提供約20米闊海濱長廊,與比鄰啟德發展區連接,日後可經海濱步行至啟德體育園;2個發展計劃之間,亦會預留25米闊走廊作海濱廣場,方便市民經土瓜灣道行到海濱。 土瓜灣重建計劃 為配合道路擴闊工程,建築物亦會從土瓜灣道後移,日後土瓜灣道將由4綫行車改為6綫。 土瓜灣身處紅磡與九龍城之間,過去未有鐵路貫通前,主要靠巴士作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土瓜灣重建計劃: 項目發展資料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KC-018及KC-019計劃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佈啟動。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10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根據政府和香港設計中心的意見,為了發揮「基地」培育香港新一代設計師,以及促進與商業夥伴聯繫及合作這個功能,市建局在「基地」的樓面佈局和空間規劃上,致力為其日後的運作需要給予較大的空間靈活性,以切合作為展覽、展銷、培訓、設計工作室以至零售等的多元用途。
土瓜灣重建計劃: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當時重建項目已完成樓宇拆卸和平整工程,計劃在2018年內推出招標,邀請私人發展商合作發展。 在開展擬備標書的工作前,團隊特意與政府相關政策局和部門,以及香港設計中心舉行多次會議,就「基地」的建築設計、空間佈局和設施配套等作深入討論,以瞭解項目的營運計劃及在建築硬件上的要求,並將其列入項目的合作發展協議內,確保發展商可按「基地」所需的設計標準和品質,興建發展項目。 潘永祥認為,市建局從「小區發展」模式,進一步發展至「規劃主導」模式重整油旺舊區,引入「轉移地積比」等新規劃工具,可令舊區更新重整規劃更具彈性,並將市區更新的效益發揮更大。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他指出,市區舊樓的剩餘地積比率有限,以「規劃主導」重建,可以提高土地分配運用上的效益,一些較遠離商住中心的位置,可以將本身的地積比輸出予策略性商住位置,而送出地積比的位置可改劃為大型公園,提升區內環境,不單令當區居民及工作的人受惠,外區人士亦可享用更優質的公共空間。
土瓜灣重建計劃: 交通
當中6樓至12樓、15樓至17樓、19樓至23樓及25樓至32樓為標準樓層,每層設有A、B兩夥單位及兩部升降機。 他又建議在啟德跑道區增設高架無軌捷運系統,連接港鐵啟德站和油塘站,並發展好郵輪碼頭配套設施,以落實「CBD2」的願景規劃。 張聖典分析指,業權持有人狀況將影響市建局最終收購模式和成本,「如果業主為實務為主的公司,他們未必願意配合市建局的長期發展,或要用分紅等方式收購;如業主是發展商,收購成本或要用發展後價值計算,令收購成本增加。」他又指,無論結果如何,市建局能提供更多收購選項亦是好事。
故此,以往部分舊區重建項目,落成後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以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8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急速增長,土地需求增加,加上戰後興建的建築物開始老化,本港較早發展的地區出現更新需要。 市區重建規劃模式隨著時代一直演變,初時主要由發展商收購舊樓重建,及後政府成立市建局的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專責市區重建,避免市區環境進一步惡化,以及改善舊區居民的居住環境。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呈交一份發展計劃草圖,包括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第一階段的調查工作已在今年2月進行,顧問訪問了約2,700名到訪深水埗區的市民,根據初步調查結果,受訪市民期待未來的深水埗區應加強成為特色美食、電子及科技產品集中地。 同時,市民認為深水埗屬於布藝、文創集中地,將來有潛力吸引遊客到訪;市民亦期望,深水埗日後成為本地時裝和設計集中地。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由於「基地」採用了開放式、無間隔的設計,促成香港設計中心運用這個寬闊的場地,設立全港首個以設計為主題的博物館,容納大型展品。
KC-018計劃(亦稱「五街」)內共有約110個街號的樓宇,普遍樓齡超過60年,樓高8層但無電梯設施,樓宇狀況普遍失修,範圍內估計居住約1,400個家庭及約100間地舖;而KC-019計劃則涵蓋兩幢工業樓宇。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根據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建議,該工業樓宇日後重建時應改劃作住宅及商業綜合發展,並提供海濱長廊和其他配套設施。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並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研究發現,部分舊區面對重建的難題之一,是建築物難以進一步向高空發展,以騰出地面空間改善道路規劃及行人路設計,或提供休憩空間及其他社區設施。
土瓜灣重建計劃: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市區重建局今日(7日)公佈土瓜灣兩個重建計劃,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即俗稱土瓜灣「五街」;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的重建計劃。 重建後,料前者可提供1280夥,後者則可提供950夥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土瓜灣重建計劃 這項研究中的措施,旨在提升KC-019項目在收購安排上的執行性,以促成有關工業樓宇在整全規劃大綱下進行重建,發揮更大的規劃裨益,並不適用於其他項目。 此外,因應政府擬擴闊現時土瓜灣道、由目前的四線行車提升至六線行車的規劃意向,兩個項目在重建後,面向土瓜灣道的建築物將會後移,以提供足夠的地面空間配合相關擴建行車線的工程,促進與啟德發展區的交通連接。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32]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33]。 民建聯九龍城區議員關浩洋在主題簡報環節分享了「九龍城未來社區規劃建議」中涉及海濱發展、環保綠化、交通配套發展的建議。 他認為,目前兩岸海濱長廊的發展並不平衡,而打造「全民海濱」的重點構思,是將九龍東西區的整條海濱連貫接通,目標令西九龍海濱長廊和觀塘海濱長廊互相串連,成為九龍區的特色地標。 今次重建項目將涉及工廈,考慮到早前兩個重建工廈失敗經驗,市建局將實施新的收購政策。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現正研究項目內擁有不少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註冊業主可參與項目的發展,以作為出售物業予市建局的另一選擇。
他又強調要重建真善美村、馬頭圍邨,並重置民生配套、土瓜灣「十三街」重建發展、增設「牛棚(馬頭角道)歷史主題步行徑」。 至於優化社區設施,他建議增建升降機,建立無障礙通道的社區;優化宋王臺花園和宋王臺遊樂場的方案等。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土瓜灣重建計劃 至於工廈收購部分,由於市建局曾兩度收購重建工廈失敗,今次將引入新收購模式。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過去重建工廈失敗,原因在於工廈內一定比例業權由數名業主擁有,部分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傾向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顧問向團隊匯報,有持份者認為,深水埗的製衣和時裝產業歷史悠久,區內已有多條與服裝和設計有關的特色街道,以及毗鄰「基地」的深水埗布藝市場,相信「基地」可與區內其他等特色景點發揮協同效應,吸引更多市民和旅客到訪深水埗,促進地區經濟。 土瓜灣重建計劃2025 此外,在訂定租用合約方面,市建局亦考慮到深水埗設計及時裝基地需時推展,與香港設計中心簽訂長達10年的合約,並以低於市場價格將該五層的商業基座租予營運者,以支持項目的長遠發展。 此外,香港設計中心亦可以因應無間隔空間的設計,靈活分配空間予設計師作時裝工作室、零售展示室、共享辦公室等多元化用途,切合他們不同的需要。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原先海旁這裡只是放到幾張長椅,未來擴闊後會連接到啟德發展區的海濱長廊,亦會興建飲食廊,改善九龍東海濱環境。 【Now新聞臺】市建局啟動兩個位於土瓜灣海濱的重建項目,收購成本約100億,重建後提供約2200個住宅單位,預計2033年落成。 土瓜灣重建計劃 對備受關注的強拍門檻放寬,她表示,發展局會成立專責辦公室,為受影響的小業主提供包括法律支援及其他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