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於醫護人員接種第一針及第二針後,以3種技術為接種人羣進行抗體測試,發現接種首針復必泰疫苗後,3種測試均顯示抗體陽性比率高達九成,接種第二針後更全部達100%;而接種中國科興疫苗首劑後抗體轉陽率介乎19.3%至75.8%,接種第二劑後亦只介乎94.4%至99.5%,均低於接種復必泰疫苗[45]。 該抗體研究反映中國科興疫苗的預防感染能力不如BioNTech復必泰疫苗,而研究報告已刊登於供同行評審的《香港醫學雜誌》[46]。 香港的疫苗接種計劃至2021年4月27日注射約130萬劑疫苗,發布的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有25宗,當中多達21名死者生前曾接種科興疫苗,而同期中國當局宣稱科興及國藥兩種滅活疫苗在中國大陸已接種超過2億劑,卻沒有任何接種科興疫苗後發生死亡的通報[232]。
香港主權移交後,為配合政府發展中醫藥的政策,在2006年東華三院率先在廣華醫院及東華醫院設立中西醫藥治療中心,為住院病人提供中醫藥服務,融合中西醫療作業。 1997年東華東院開始了醫療服務重整計劃,其中復康日間醫院於1999年2月啟用,而綜合社區復康中心和心臟復康及資源中心亦分別於2001年2月及2004年3月相繼投入服務,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社區復康評估及日間復康治療,是港島東醫院聯網的主要復康醫療中心。 上環醫院2025 上環醫院 現時醫院主要設有眼科(東華三院盧家騶眼科醫療紀念中心)、內科、老人科、復康科、糖尿科和矯形及創傷科的住院及專科門診服務。
上環醫院: 上環普通科診所名單
已接種疫苗的人士同時亦可經「智方便」和「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查閱, 下載及列印新版本的疫苗接種紀錄。 從2021年6月起,各中、小學可安排師生集體前往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注射復必泰疫苗,而政府會提供旅遊巴士接送。 當中,首批26名來自粉嶺官立小學的師生及家長(學生佔17人),於同月21日下午前赴接種,成為全港首批參與集體預約接種的人士[164]。 計劃所提供的疫苗只提供予香港居民及駐港領事人員接種,並須要持有香港身份證、領事團身份證、持有申請香港身份證收據、豁免登記證明書進行預約登記,在接種時亦須要出示持有的上述身份證明文件。 計劃涵蓋獲發出附有逗留條件限制的香港身份證持有人,包括外籍傭工。
- 東華三院夥拍社會福利署由獎券基金撥款2,000萬元資助推出的24小時危機支援熱線-18281,為性暴力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受虐長者,提供一站式支援,計劃為期3年。
- 第一屆東華三院百週年紀念挑戰盃於1994年1月19日於跑馬地馬場舉行,此後成為每年一度的賽馬錦標賽事。
- 有市民批評政府及代理商無理由在這批疫苗被接種到現在,才突然稱這批次的疫苗有問題[27],並表明即使未能接種BioNTech疫苗,也不會接受任何來自中國的疫苗[27]。
- 訪客在前往醫院前,可透過醫管局網頁或流動應用程式「HA Go」, 填寫健康申報表。
- 香港特區政府其後稱,因為收到BioNTech疫苗的香港代理商復星醫藥的書面通知,其代理的復必泰疫苗在批號為210102的產品中,藥劑瓶的封蓋存有瑕疵,而另一批批號為210104的疫苗亦需要封存暫停使用,今日起將停止運送疫苗到各接種中心[26],復星醫藥又稱未有證據表明疫苗包裝的瑕疵會構成安全風險,暫停配送只是預防性措施,並已通報生產商BioNTech進行調查,供應香港疫苗的後續安排可能會受到影響。
2021年4月18日,香港出現首宗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後的確診個案。 一名67歲男子,先後在3月10日及4月7日,在屯門友愛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但在4月14日進行樣本採集後被驗出確診[231]。 2021年4月15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稱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預計運作至9月底[42],呼籲最遲在8月底打第一劑疫苗,被質疑藉聲稱關閉接種中心來吹谷市民接種疫苗。 至同年6月5日起,疫苗接種的官方網站,開始顯示距離8月31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提供第一劑疫苗的日數。 2021年4月15日,政府第三度宣佈擴大接種組別,由4月23日起,所有16歲或以上人士,可登記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但注射克爾來福疫苗則為18歲或以上。 2021年7月5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政府將安排在香港的免遣返申請人及獲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確認為難民的人士於大約7月中開始接種疫苗,疫苗接種計劃覆蓋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展至其他會在香港合法逗留一段時間的訪客(其他訪客)[138]。
上環醫院: 上環
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20世紀初海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香港島就醫。 至1907年,一羣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上環醫院 醫院最終耗資130,00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吉爵士主持開幕。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
- 衞生署回覆傳媒查詢時稱有既定機制處理,將要求營運該接種中心的醫療隊伍於7日內提交報告。
- 東華東院位於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 在19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 然而,各界對此舉的評價呈兩極化,當中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區結成更指出此等抽獎「誘因太大」,容易導致一些身體狀況不宜接種疫苗的人士,為了抽獎而隱瞞病歷[268];另一方面,當上述抽獎推出後,預約接種疫苗人數隨即上升至25,600人,較上一日增加5,400人(即大約增加27%)[269],而政府亦表示歡迎各商戶的同類舉措,以增加市民接種疫苗的積極性[270]。
文物館前身是於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現時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為紀念東華三院成立100週年,建築物於1970年重新粉飾,並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和整理東華三院的文物及典籍。 截至3月21日,香港衛生署接獲的不良反應報告中,科興疫苗有591宗,復必泰則有202宗,不良反應中有9宗涉及臉癱,科興佔8宗,其餘1宗是復必泰[179]。 2021年2月27日,首批供應香港及澳門的復必泰(BNT162b2)疫苗,於當日早上由生產地德國的法蘭克福機場運扺香港國際機場[22],當中58萬5千劑轉運到香港境內的儲存倉庫,其餘的10萬劑轉口到澳門。 自1843年,上環一直是華人聚居的地方,英國人及外國人則住在中環。 上環醫院2025 1874年桂文燦編纂的《廣東圖說》同治刊本,當中以羣帶路標誌為上環、中環、下環。
上環醫院: 東華三院
東華醫院名稱取自「廣東華人醫院」之意,位於香港上環普仁街,是一所公營醫院,創立於1870年,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亦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初期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 醫院源於19世紀時,旅港華人生活於上環一帶,有垂危病者到太平山街百姓廟(廣福義祠)等待死亡,令義祠環境惡劣,其後被政府總登記官發現,經英文報章大肆報道而成醜聞,結果下令封閉廣福義祠,華人領袖於是倡議在附近興建華人醫院,獲港督麥當奴批准。 初期醫院以中醫中藥療法,贈醫施藥,並且設有大廚房,為留醫者煎中藥,受華人歡迎。 在19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東華三院(英語:Tung Wah 上環醫院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起源於187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
2021年6月,香港大學追蹤1000名已經完成接種兩劑德國BioNTech疫苗或中國科興疫苗的研究發現,接種BioNTech的人羣體內抗體水平遠高於接種中國科興疫苗的人羣。 這項研究由香港特區政府委託香港大學進行,參與這項研究的流行病學家考林表示,雖然疫苗引發的抗體水平不能直接反映保護能力,但體內有較高水平的抗體通常可提供較強的免疫力,接種科興疫苗的人抗體水平較低,這意味著接種科興疫苗的人羣有需要接受第三劑注射[44]。 不過有在8月已打針的長者認為這種做法不公平,也有市民稱不應選擇性派發禮券[289]。 上環醫院2025 上環醫院2025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屬下的的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及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兩個科學委員會在2021年1月7日發表的建議書[139],本計劃將優先為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的住客及職員、醫護人員及必要服務人員、60歲以上長者,以及16-59歲的慢性病人四類有較高感染風險的人士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 根據醫院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已接種疫苗的染疫死亡個案,有1292人(87%)打科興克爾來福疫苗,184人(12%)打BioNTech復必泰疫苗,港大專家何栢良引述醫學期刊表示,基於醫學實證,強烈建議為所有長者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76]。 何栢良又表示長者即使只接種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已可降低死亡率達到5成,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則要打3針,最少要三個月後才能降低死亡率,而且科興疫苗的抗體下降得太快,需要持續補針,所以應盡量安排長者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77]。
上環醫院: 東華三院-香港大學中醫藥臨牀教研中心
另一名孕婦在3月23日在彩虹道羽毛球中心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3月25日驗孕呈陽性,3月31日陰道出血,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經檢查後診斷為流產,胎兒的週期則不明。 上環醫院 衛生署否認流產個案與接種疫苗有關,但會將個案轉交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183]。 因應部分國家拒絕接受未標明接種者出生日期的「針卡」,香港政府於2021年9月推出新版本疫苗接種紀錄,以便需要出國的人士使用。 至於在9月以前完成接種的人士,亦可前往任何一間接種中心(設於私家醫院的除外),更換新版本的「針卡」。
上環醫院: 上環兩巴士相撞 致7人受傷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因包裝問題而要封存的兩個批次合共有130萬劑[36],梁稱既然是藥廠處理疫苗疏忽便應負起責任,收回這兩個批次,並以新批次替換,認為政府及代理商應該跟進[37]。 4月29日,BioNTech通知香港特區政府,涉及瓶蓋壓接瑕疵的批號為「210102」及「210104」的兩批疫苗應退回德國[38],並會安排其他批次替換。 東華醫院(英語:Tung Wah Hospital,簡稱TWH)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上環普仁街12號[2],是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的公立醫院之一,乃港島西聯網僅次於瑪麗醫院的第二大醫院,同時亦為一間社區醫院,主要服務中西區居民。 東華醫院現時除提供服務給來自瑪麗醫院的轉院病人外,更是一間半急症全科醫院。 東華醫院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以及東華三院總部,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興建及營運。 為鼓勵香港市民接種疫苗,香港機場管理局於2021年5月尾宣佈將舉辦抽獎活動,供9月底前已完成接種疫苗的市民及機場員工參與,並將送出合共6萬張機票予得獎者(當中5萬張送予一般市民)[266]。
上環醫院: 廣華醫院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牀研究服務中心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政府訂購750萬劑復必泰疫苗,至今約有193萬劑到港,接種復必泰疫苗超過一個月只用了41.4萬劑,按目前接種進度推算在9月底關閉接種中心時,將會因為無人接種而浪費375萬劑復必泰疫苗。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樑子超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政府可以與藥廠協商調節疫苗的交貨時間,而原定在今年年中交貨的阿斯利康疫苗,政府之前已要求藥廠押後到明年付運,許樹昌還認為政府是想透過預設接種復必泰疫苗的限期來催促市民打針[42]。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指政府稱最遲在8月要接種第一劑復必泰疫苗的說法令人反感,難以理解政府不再增購復必泰疫苗,反而聲稱9月後不再提供,質疑政府做法是否為公共衞生着想[43]。 上環醫院2025 2021年4月15日,外判承辦商為香港創新醫療學會的伊利沙伯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發生一宗使用受污染針筒為市民注射的事件,一名護士在處理針筒時被針頭刺傷,但該名護士沒有將針筒棄置,而是繼續使用該針筒為一名44歲的外籍女子接種復必泰疫苗[257],另一名護士目擊事態後告知在場的一名醫生,醫生隨即為該名女子作初步檢查,並安排護士陪同前往律敦治醫院急症室進一步檢查,該名女子於同日出院,或須要進行乙型肝炎、愛滋病等跟進檢查,不過衛生署並沒有主動公佈該事故,需要由媒體查詢才得知事件。 以「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名義營運該接種中心的「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接受傳媒查詢時證實發生使用受污染針筒為市民注射的事件[258],林哲玄稱被針筒刺傷及通報事件的兩名護士已被調離崗位,不再負責接種疫苗的工作,林哲玄又稱將會檢查刺傷自己的護士有沒有傳染病,如果護士健康,相信不會對被刺傷的市民產生太大風險。
上環醫院: 香港總商會引述夏寶龍稱國家看重港在金融、人才及物流等發揮作用
「嘗產」租金是東華三院的主要收入之一,戰時部分商舖被毀,三院董事局於1949年組織「整理嘗業小組委員會」,負責整理一切租務事宜。 1950年代三院開始進行嘗產改建工程;1963年三院董事局決定將租金收入兩成撥作改建基金,並訂立《東華三院嘗產建設計劃》(”Scheme For Development Of Tung Wah Hospitals’ Properties”),當時三院嘗產遍佈港九,共有樓宇130多幢,大部分為戰前興建,首項工程為興建軒尼詩道東華大廈。 於2007年,東華三院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辦一年一度的「歡樂滿東華二零零七」前奏籌款於9月底展開,包括「保健通慈善鬆一鬆」、「慈善保齡球大賽」、「慈善高爾球大賽」、「親子同樂健步行」、「慈善網球大賽」、「社會服務單位義賣活動」、「慈善屋邨及屋苑」籌款比賽及「小巴及的士義載及非專利巴士流動籌捐站」,歡樂滿東華慈善晚會於2007年12月8日舉行,共籌得8,338萬8,888港元。 董事局是根據某一年中最主要捐款人的一個主要榮譽名單,並常見於本地報章中,是社會名人的寫照。 東華三院共設7科及4處,分別為醫務科、教育科、社會服務科、物業科、籌募科、政務科、財務及採購科、人力資源處、資訊科技處、企業傳訊處及稽覈處;另外設有一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一間東華學院及一間社區書院。 上環醫院2025 執行總監負責掌管東華三院的日常行政運作,並由各部門主管協助處理服務發展及行政事務,現任執行總監是蘇祐安。
上環醫院: 接種場地
相對於中國大陸接種2億劑包括科興在內的中國疫苗並沒有任何人死亡,而其他國家則接連發生不同事故,使中國大陸的疫苗接種計劃成為全球最安全的,香港接種科興疫苗後偏高的死亡人數引起安全性的疑慮及關注[232]。 上環醫院2025 上環醫院 有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的死者家屬向傳媒申訴,指衞生署尚未驗屍便宣佈父親死於心肌梗塞,做法對死者不公道,並表示醫院沒有解釋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主診醫生也未取得完整化驗報告便推斷其父親死於心肌梗塞。 家屬認為政府有誘因隱瞞接種疫苗的潛在風險,避免市民對疫苗有負面的看法[230]。 部分嚴重個案當局並沒有主動公佈,及後被傳媒揭發,包括在2021年3月30日經傳媒查證後,有一名80歲女子在3月20日接種科興疫苗後,翌日於家中暴斃的個案,衛生署認為和接種疫苗不相關便沒有呈報委員會及公佈,直至被揭發後才表示會進行調查[180]。 另有一名62歲男子在3月27日上午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後,同日中午在街上暈倒,被送入威爾斯親王醫院後經診斷是腦中風,情況嚴重,而當局直到傳媒查詢時才披露該嚴重個案[181]。
上環醫院: 區旗及區徽修訂條例生效 政府將宣傳教育協助市民瞭解
雖然政府專家顧問及疫苗科學委員會表示科興疫苗對預防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保護力不足,如果第三針繼續注射科興疫苗,香港人口的整體疫苗保護率會被拉低,難以通過全香港市民接種疫苗達致羣體免疫,因此「強烈建議」市民選擇保護效能較佳的德國BioNTech疫苗(復必泰)作為第三針的疫苗[75]。 截至2月20日,第三針選擇BioNTech疫苗(復必泰)的比例,與首兩劑幾乎是相同的約為62%,拉低了社會整體預防病毒感染的保護力。 2022年2月24日《傳真社》報導根據香港大學的疫情模型研究推算,由於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產生的抗體保護水平低下,而且抗體下降的時間較快,市民如果三針都是打科興疫苗,打第三針科興疫苗第14天的預防Omicron變種病毒感染有效率只有36%,6個月後跌至8%[73],導致香港截至2月20日預防感染的保護率僅為16.5%,即是全香港只有16.5%的人口獲疫苗保護不受Omicron變種病毒感染[74],防重症方面於2月20日為48.31%。
上環醫院: 政府資助中醫服務
東華東院位於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1991年12月,醫院正式加入醫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島東聯網。 1850年代開始,太平天國之亂中逃難華人帶來資金和營商經驗,上環發展成華人主要商貿區。 蘇杭街和文鹹西街由於接近當時海邊的三角碼頭,故成為香港早期轉口貿易集中地。
上環醫院: 醫療及衛生服務單位資料
今早已經預約接種疫苗的市民在接種中心外輪候,部分市民向記者表示昨天還收到政府發出手機短訊提醒要準時打針,當到場後得知突然要停止接種疫苗時,有市民表達不滿,怒斥政府荒謬及浪費市民時間,斥責特首林鄭月娥及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無能[27]。 上環醫院2025 有市民批評政府及代理商無理由在這批疫苗被接種到現在,才突然稱這批次的疫苗有問題[27],並表明即使未能接種BioNTech疫苗,也不會接受任何來自中國的疫苗[27]。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在下午舉行的記者會稱,瓶蓋有瑕疵的批次210102(有效期至2021年6月)有58.5萬劑[28],至今已注射150,200劑[29]。 由於特區政府延誤發出暫停通告達兩小時[24],在24日上午共有1,080人在接種中心接獲暫停使用復必泰疫苗通知前已經打針,負責統籌疫苗接種工作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稱因為涉及兩個批次的疫苗,承認溝通混亂,期望市民諒解[30]。 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執行,目標是為香港全數適合接種疫苗的居民,免費提供疫苗注射,以保障香港大部分人員免受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遏止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上環醫院: 東華三院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東區)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前稱「大口環護養院」,原為痲瘋病人收容所,1952年病人全部送往新建的喜靈洲痲瘋醫院。 遂增加醫療設備,並改稱「東華醫院附設護養院」,專門收容東華醫院的慢性病者,以舒緩東華醫院的擠迫情況。 1988年在得到「馮堯敬慈善基金」的捐款而全面翻新後,易名為「馮堯敬療養院」。
上環醫院: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外判程序及準則不透明
東華三院總共有五間醫院,包括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東華董事局於1991年12月1日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協議,讓東華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截至2003年,五間醫院合共提供了3,048張醫院病牀,當中約600張是免費的,其中200張由政府資助,其餘400張由東華承擔。 東華醫院是香港最早的華人慈善機構,醫院由自願捐獻所支持,並由董事局監管。 天美控股旗下「天美工程有限公司」(TEMMEX 上環醫院 ENGINEERING LIMITED)要求其職工簽署聲明書,內容稱公司不建議職工接種疫苗,如職工接種疫苗後須自行放五日無薪假,以保障他人安全,又表明在工作期間如因接種疫苗不適及引起工傷,公司不會作出補償,即使不告知公司接種疫苗,亦同樣不會補償接種疫苗導致的工傷,要求職工確認已明白及同意該聲明書的內容並簽署[238]。
上環醫院: 社會服務
負責營運九龍灣體育館接種中心的外判承辦商「中卓醫務」拒絕評論「打錯針」事件,媒體查閱資料發現中卓醫務是由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曾華德主理,而曾華德是藝人曾華倩的兄長[245]。 營運伊利沙伯體育館接種中心的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在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對於多重關卡的檢查都發現不到問題感到不幸,而打錯針事件是絕不應發生[246]。 上環醫院 營運官湧疫苗接種中心的醫務總監郭寶賢在電臺表示,相信事件是多重關卡的核對程序都出現錯漏及相當大意之下才會釀成,他形容「打錯針」是「有啲無釐頭」[247]。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這次是個別事件,不擔心會有太多同類個案,但認為接種中心要加強培訓及職員須提高警覺性,袁國勇又表示被打錯針的男子,應由醫生檢查血清抗體的情況,如第二針想轉打回復必泰疫苗,可能前後須要接種三劑疫苗[248]。 2021年11月4日,特首林鄭月娥接受有線電視新聞訪問時宣稱科興疫苗要接種第三針的話,她仍會選擇科興疫苗,林鄭月娥又稱「抗體唔係話數字愈高就愈巴閉」(抗體不是越高就越厲害),科興疫苗完全無副作用,她當然會繼續打科興疫苗。
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羣帶路所標示的位置亦在上環現址相近。 中藥店林立的文鹹東街與文鹹西街,有「南北行」之稱 ;海味店則集中在德輔道西一帶,老一輩稱呼該區為「三角碼頭」。 而荷里活道及摩羅街一帶,以古玩店著名,吸引不少中外遊客在此尋寶。 病人須自備攜個人日常用品,如漱口盅、牙刷、毛巾、紙巾、濕紙巾、肥皂、拖鞋等。 訪客在前往醫院前,可透過醫管局網頁或流動應用程式「HA Go」, 填寫健康申報表。 另外,所有探訪者(包括新冠康復者)在進行探訪前均須提供 48 小時內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而有關樣本必須是非自行採集的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
上環醫院: 推行「疫苗通行證」惹強迫打針之嫌
該名女子在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血壓上升、頭痛及心跳加快等病徵,於是自行前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傳媒得悉事件後曾經到涉事的「子健醫務所」採訪,職員期間曾用力推開記者及恐嚇稱會報警[287],到8月5-7日更沒有營業[288]。 臨牀事件評估委員會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截至4月18日接獲29宗注射疫苗後面癱的個案,當中22宗涉及科興疫苗,其餘涉及復必泰疫苗。 上環醫院 上環醫院2025 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面癱的人士較多是男性,以左面面癱的情況較常見,通常在接種後48小時以內發生,孔繁毅表示會觀察情況多幾個月,如接種科興疫苗後的面癱個案明顯比以往幾年同期的面癱個案增加,會建議藥廠在疫苗指引上加入面癱屬副作用[185]。 上環醫院 其中一名孕婦於4月8日在聖保祿醫院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4月10日證實懷孕,翌日4月9日陰道出血、腹痛並排出胎兒,同日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死亡的胎兒約有23至24周。
2021年4月5日至4月18日,衞生署接獲20宗接種疫苗後懷疑患上貝爾氏麻痹症的「面癱」個案,這些接種者的年齡為31至71歲,其中12宗接種科興疫苗、8宗接種復必泰疫苗。 疫苗專家委員會認為當中3宗並非患貝爾氏面癱,需獲取更多臨牀資料後再評估及作出總結[184]。 因應疫情大幅減緩,政府於2023年4月20日宣佈絕大多數接種中心將於4-5月內逐步關閉,僅保留衛生署及醫管局各診所、香港兒童醫院及各私家診所接種點[165]。
2021年4月6日,由於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接種率欠佳,三所之前被抽調作為科興疫苗社區接種中心的葵涌林士德體育館、屯門友愛體育館、將軍澳體育館,已經停止接受接種科興疫苗第一針的預約,預料可於5月陸續改回接種復必泰疫苗。 承辦將軍澳體育館接種中心的康健國際醫療集團,其營運總監梁國齡在受訪時承認將軍澳體育館接種中心的接種率不理想,日均使用量僅達上限的4分之1至3分之1,當被問到上月是否要蝕本時,梁稱其集團財政儲備足夠,蝕錢不成問題,梁又認為坊間對於復必泰疫苗的認受性較高,相信中心改為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使用量會增加[163]。 林鄭月娥於2021年11月11日到北角渣華道體育館接種科興疫苗第三針加強劑,同行的食物及衞生局長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也一同注射第三劑科興克爾來福疫苗,聶德權稱繼續打科興疫苗是因為他較喜歡滅活疫苗[63]。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均表示第三劑應接種BioNTech疫苗[64],因為抗體是越高越好,接種科興疫苗可能每6至8個月便要繼續補打加強劑[65]。 2021年9月,多名在2月率先接種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多名行政會議議員、立法會議員及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他們在完成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其體內抗體水平在不足7個月間已下跌至無法檢出,所以決定到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接種多一劑BioNTech疫苗,並參與兩劑科興疫苗混打一針BioNTech疫苗的臨牀研究[56]。 2021年3月26日,衞生防護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接受訪問時表示,科興疫苗保護率只有六成多,即使多人接種也未必能達到羣體免疫[31],高本恩指出要達到羣體免疫,除了要達到佔香港人口七成的整體接種率,疫苗本身的保護率也是關鍵。
上環醫院: 醫療及衛生服務
東華三院以待長為尊的精神營運安老院舍,因此轄下所有院舍已經在2010年起禁止使用約束器具,東華三院職員亦不得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物品限制旗下院舍長者的活動能力,創全港安老院舍先河。 東華三院的禁用約束物品政策得到勞工及福利局嘉許並推廣至不同安老服務機構。 東華三院平和坊位於灣仔駱克道,是由東華三院主辦的問題賭博輔導服務,為沈迷賭博的問題賭徒及其家人提供輔導及支援,幫助戒除賭癮,重建健康平衡的生活。 東華三院平和坊乃於2003年9月創立,由政府主辦、香港賽馬會撥款的「平和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