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貫徹「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模式,重整及重新規劃該區的土地資源和用途佈局,改善居住在舊區樓宇居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亦以一體化的規劃及設計,提升土瓜灣舊區和啟德發展區的連接,優化海濱空間,為舊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政府仍努力在九龍城和黃大仙西北部範圍尋找機會提供新的公營房屋,並積極推展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的重建項目作高密度房屋發展。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隨着屯馬綫開通,九龍城區的另一熱話必然為重建問題,雖然政府至今仍未落實規劃重建,但不少居民認為重建之日指日可待,當中,土瓜灣十三街是其中一處重建討論度高的地方。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掛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佈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10]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相關

[5]十三街附近一帶的馬頭角街道,多見車房的存在,以及一系列工廠大廈。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這羣車房由於密度實在太高,故市區重建局仍需對重建十三街項目作更深入研究,並需予業主商討業權及賠償問題[8]。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表示,現時海濱休憩處狹窄,闊度只得2.5米,故兩個項目將興建約20米的海濱長廊。 重建後,大樓會後移,以騰出地面空間,供政府進行由4線拓展至6線路段的工程。 這是個常識問題,所謂「鹹水樓」,是指樓宇建造時以海水混合混凝土興建,由於海水中含有的鹽分會造成建築結構中鋼筋的腐蝕,因而無論舊樓做了多少次外牆維修,本質都是一個「化妝」問題。

  •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 至於議員關注的九龍城「十三街」及「五街」重建,發展局指其包涵在更新計劃內。
  •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政府仍努力在九龍城和黃大仙西北部範圍尋找機會提供新的公營房屋,並積極推展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的重建項目作高密度房屋發展。
  • 過往有不少街坊提到,父母等到過身都等不到重建,自己現時亦已頭髮斑白,不知何時才能償願,故他在會上再次促請市建局積極推動落實「十三街」重建,協助居民早日改善生活環境。
  • 區議員潘國華在九龍城區議會房屋及發展規劃委員會中指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討論多年,區內舊樓林立,大廈衛生狀況欠佳,建議優先重建改劃該地區。
  • 十三街則指被木廠街、九龍城道、馬頭角道以及土瓜灣道包圍範圍,規劃意向是要促使舊區重整,並淘汰互不協調的土地用途,以及解決工業與住宅用途為鄰的問題。

2013年6月,市區重建局為瞭解決十三街逾200家車房成為重建最大阻力的問題,擬定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及將整幢大廈改裝成為汽車維修中心,及將全數受到影響的車房遷入經營,以避免車房結業而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此外,市區重建局又聯絡香港房屋協會及房屋委員會等協助安置十三街的天台住戶,希望促成十三街重建[16]。 木廠街(英語:Mok Cheong Street)為十三街街區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主要街道,西起馬頭湧道,東接土瓜灣道,為一條雙線單程的街道。 街道規劃可分作兩部分:九龍城道以西為住宅區,以東則為工業區,座落着一些傳統工業大廈。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市區重建局 – URA

楊振宇則指「五街」和「十三街」兩地樓齡達60年,部分樓宇問題不是居民無心處理,而是無辦法處理,例如每隔幾年便會出現滲水或石屎剝落情況,久而久之大廈出現結構性問題,希望能獲當局優先處理,居民亦為此感到沮喪,期望盡快安排重建。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市區重建局早前宣佈啟動九龍城重建項目,有關注團體批評當局選擇向樓齡較輕,結構較安全的九龍城區「開刀」,卻未就危機重重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交代時間表。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2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惟當局的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纔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 2013年3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經過研究後,提出將現有屬於「綜合發展區」的十三街分拆成為3個地段進行重建,而「五街」則可能分拆為「南北」用地,並且建議將南面用地的地積比率由5倍增至6.5倍,以增加重建的誘因及動力。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於3月25日通過初稿後,將會於4月月底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期間會舉行社區工作坊、專題討論、公眾論壇、簡介會、巡迴及流動展覽等[15]。

以觀塘綫延綫為例,自2009年政府將項目刊憲後,黃埔樓價升幅已略為領先大市。 主辦方供圖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Frederick設計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模型中,用天橋連接十三條街。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其中土瓜灣「十三街」屬於典型的「收購死結」,即使樓宇失修,大量居民渴求重建,但多年來一直無法展開收購,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業權分散,「十三街」有近4,000個業權及250多個車房,收購難度極大。 由於該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覈準,市建局將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發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土瓜灣重建調查:舊區盼重建 社區望蛻變

Frederick表示,期望重建十三街時可保留當區的人情味和風土面貌,因此在是次設計中有不少新元素,例如在天台加建平臺或公共區域。 政府會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相關土地內合共1 809項私人物業權益。 在收地公告張貼於相關土地當日起計三個月屆滿時,受影響的權益將會復歸政府所有。

另外,亦有意見認為紅磡溫思勞街/機利士南路一帶的殯儀業,應該重建而非復修和活化。 市民覺得區內的殯儀業影響社區,長遠應將殯儀館搬離,短期就改善他們的經營方式,並安排化寶爐遠離民居,減少滋擾。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被問到市建局會否研究利用部份重建單位協助年輕人上樓,韋志成反指,市建局要動用部份資源作重建補償,若要協助市民樓上樓,資金將難以維持。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至於市建局能否協助興建公屋,甯漢豪則反駁指,現時已有專責部門例如房委會負責公屋項目,若市建局在舊區重建外,亦要參與公屋工程,再難以「自負盈虧」。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適時公佈

調查中,受訪者指出大廈走廊和天井衞生環境惡劣,垃圾長期堆積,甚至有人隨處大小便,傳出惡臭。 受訪者還指出大廈有蟑螂和老鼠、防火門失修、電力不足、雨後樓梯濕滑、天井地下污水管爆裂等問題。 高達60%受訪者表示居住的大廈周邊環境衞生非常差,接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差,只有不足一成表示可接受。 鶴齡街(英語:Hok L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駿發街(英語:Tsun Fat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0條,為一南行街道。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House730旨在為香港用戶提供最優質的使用體驗,不論買樓或是租樓,用戶可按樓盤的價錢、面積、房數、真實照片等等條件揀選合適樓盤。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是香港的搵樓平臺/租屋網,齊集香港樓盤及樓市資訊,網羅業主及各大中小型地產代理的樓盤,助用戶找到心水香港樓盤,網上搵樓買樓更輕鬆。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另外,會上亦討論到超支的中環街市活化項目,蔣麗芸指出,有董事認為若刪減了在天台加建的新穎設計「飄浮綠洲」很可惜,因為中環街市本身格局沉悶,但亦有董事認為應「睇餸食飯」,因此暫時未有定論。 至於建議市建局改變重建模式,考慮盈利及商業效益,被指向錢看的顧問報告,則要留待下月的董事會再行討論。 由於兩個項目位處策略性的海濱地點,市建局在為該地區進行規劃研究時,已將政府優化海濱環境的規劃願景,一併納入考慮。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購附近工廈安置車房 十三街有望重建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現正研究項目內擁有不少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註冊業主可參與項目的發展,以作為出售物業予市建局的另一選擇。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土瓜灣身處紅磡與九龍城之間,過去未有鐵路貫通前,主要靠巴士作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由於屬早期發展的舊區,該區主要由上世紀中期的住宅及輕工業樓宇等所組成,又因為與九龍城一樣受舊機場高限影響,舊樓一般樓高10層或以下,最高亦不超過16層。 直至舊機場1998年搬遷,該區才陸續出現更高層大廈,地區價值亦逐漸露出光芒。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則表示,油旺重建已有規劃,形容「八文樓」是重要重建地段,但強調重建要配合周邊地區規劃,政府將會從規劃、執法「雙管齊下」處理老舊樓宇,屋宇署將會檢視執法策略,包括加強巡查舊樓,敦促業主盡快進行大維修。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社區環境

甯漢豪在交流會上發言表示,九龍城區一直是市區重建的重點,近年更採用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方式,對舊區土地作更大範圍、更高效益的規劃重整。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2016年6月,市建局宣佈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樓齡逾50年,估計發展成本需100億港元。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2025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32]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33]。 Frederick在英國回港後曾居住在土瓜灣十三街,當區獨特的文化及風土人情令他印象深刻,因此其畢業論文以十三街為題材,研究如何以自我衍生的建築理論,在重建過程中既保留原來的面貌,又能平衡發展。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重建

土瓜灣將由小社區,變成新型豪宅林立的中型私人住宅區,憂土瓜灣變成「第二個美孚」。 韋志成昨日在網誌表示,發展五街和十三街的難度,相比市建局近年開展的項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兩個範圍樓宇附近均有多幢工業大廈,不少工廈廠戶在大廈內經營業務,毗鄰更有一所仍然在運作中的煤氣廠,若要改善這種土地用途不協調的情況,無可避免要制定一個能兼容住宅用地和部份現有工業用地的規劃,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10月7日)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馬頭角十三街

在駁通海濱的同時,市建局將透過優化樓宇佈局和設計,在擬建住宅及商業基座之間的地面,提供一個不少於25米闊的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直達海濱長廊,加強與九龍城舊區一帶的連接和暢達性。 此外,海濱長廊及廣場將提供臨街的餐飲零售,提升活力,為市民提供舒適的臨海休閒空間和體驗。 向政府獻計的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其主席黃澤恩總結公眾諮詢的初步意見指,用多層式維修車房大廈來安置那200多間車房及支援店舖,應是暫時最可行的方向。 土瓜灣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工業區為主,另外附近沿漆鹹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和室內設計公司。 商舖主要集中在土瓜灣道,工廠大廈和住宅式工場則於九龍城道與馬頭圍道,後因工業轉營,工廠慢慢搬遷,部份工廠大廈演變成現在內地旅行團購物的地方。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裏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並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土瓜灣十三街 重建阻力曝光

珠海學院建築學系碩士畢業生呂源偉(Frederick)早前以「土瓜灣十三街改建中的文化承傳」為題,設計出十三街重建構想圖。 李慧瓊續指,九龍城碼頭現正進行「中九龍幹線」工程,按計劃2025年完工之後,將會重置九龍城碼頭交通交匯處,並在該位置興建一個平臺花園連接海濱。 而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的受影響業權約110個,受影響用戶約90個,完成後料可建約950個住宅單位。 市區重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預計將花逾百億元作為兩個項目的收購成本。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十三街」業權較「五街」多且複雜

居民代表在會上提到,收到部門強制驗樓、驗窗的命令,亦有參與樓宇更新大行動2.0,惟當裝修師傅到場瞭解情況後,唯一能做的就是粉飾外觀,對喉管漏水、鋼筋外露、石屎剝落和危牆處處這類大廈結構根本問題,裝修師傅都表示束手無策。 這項研究中的措施,旨在提升KC-019項目在收購安排上的執行性,以促成有關工業樓宇在整全規劃大綱下進行重建,發揮更大的規劃裨益,並不適用於其他項目。 KC-018及KC-019計劃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佈啟動。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計劃 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10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市建局計劃「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容許工廈業主參與項目發展,楊永傑認為,工廈業權集中,免補地價有利業主參與重建,亦避免重新招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