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白色多孔粒或蜂窩狀固,屬常用乾燥劑,暴露在空氣中極易吸水,溶液呈微酸性及具激性,人體皮膚接觸後可能引致敏感。 氯化鈣吸濕劑用後要處理水分,不能再生,並需更換新化合物。 良好的透氣膜應可讓空氣進入但又不會讓水氣滲出,以保持吸濕產品周邊的環境乾爽。 但是當樣本在完成吸濕效能測試並放進30°C的溫恆箱24小時後,有部本樣本其內裡的水氣會透過氣膜回滲至空氣。

  • 【貼士5】:盒裝吸濕劑宜擺放在平穩的位置,不要置於衣物或不平的物件上,以免傾側或倒轉而引致溶液滲漏;當上層已沒有剩餘白色的氯化鈣而下層積水相當滿時,顯示吸濕劑的效能接近飽和,便應更換。
  • 雖然氯化鈣吸濕劑樣本的吸濕效能較硅膠及竹炭和活性炭為佳,但一不小心,內裡的溶液或會漏出來沾污衣物,所以在擺放和取用時應小心處理。
  • 使用這些物質的產業會管控這些物質製造及儲存時的相對濕度,避免相對濕度太高。
  • 市面上主要出售成分為氯化鈣及氧化鈣的化學性吸濕劑,氯化鈣吸附了空氣的水分後,會漸漸出現「潮解」現象,最後變成溶液。
  • 石綿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很深,特別是變成粉塵暴露在空氣中,不小心吸入「一定」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因為石綿結構非常細,纖維大小大概就人類頭髮的千分之一,很容易被吸入到肺部引起嚴重的致病風險。
  • 室內相對濕度維持在50%至70%會較理想,太乾燥或者太潮濕均有可能引發皮膚問題。
  • 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屬無機化合物,吸水性強,暴露於空氣中極易潮解。

水氣滲透出空氣的程度愈高,令物品再度受潮的機會就愈高。 3款小型吸濕包樣本的回滲程度較高,估計是由於進行吸濕測試後,樣本的累積吸濕量已超過其設計的負荷量所致。 吸濕2025 家用吸濕劑的常用成分,外觀為白色多孔粒狀或蜂窩狀固體,暴露在空氣時極易吸水。

吸濕: 吸濕劑效能極懸殊 提防漏出刺激性溶液

至於近年大熱的硅藻土,聲稱可吸濕、抑制黴菌滋生,有何原理? 容家富指,硅藻土源自一種名為硅藻的微藻類外殼;製作硅藻土,要待硅藻死後細胞質及生物材料降解,取去剩下無機硅藻殼磨成粉,再加入陶瓷粉,方可令硅藻土成形。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室內濕度太高,或令黴菌、金黃葡萄球菌滋生,若皮膚受真菌或細菌感染,會導致皮膚癬,如足癬(俗稱香港腳)、股癬等。 若真菌侵蝕腳趾甲或手指甲,則有可能患甲癬(俗稱灰甲);加上初夏暖和,皮膚油脂分泌增加,皮膚表面容易堵塞,有可能令暗瘡問題惡化。 盒裝吸濕劑的體積較大,宜擺放在較大的空間例如衣櫃、衣箱、鞋櫃等。 袋裝吸濕劑的體積則普遍較小,建議可放置在細小抽屜或小型儲物箱中。

  • 為白色多孔粒狀或蜂窩狀固體,屬常用乾燥劑,暴露在空氣中極易吸水,溶液呈微酸性及具刺激性,人體皮膚接觸後可能引致敏感。
  • 這種物質包括有棉花、紙、纖維素、木材、糖、氧化鈣等。
  • 測試以80天為時限,10款盒裝樣本的吸濕量可相差約87%,由227.4毫升至424.9毫升。
  • 另有「日本城」炭除濕袋(大容量)掛裝聲稱吸濕容量可達1,000毫升,惟其80天的累積吸濕量卻只得約150毫升,僅達聲稱的1成半,反映吸濕速度很慢。
  • 消委會又說吸濕產品的防滲漏、防壓及防回滲程度越高越好,測試發現2款盒裝樣本於倒置24小時後有滲漏,1款大型掛裝樣本(實惠掛裝竹炭吸濕袋)放上10公斤物件1分鐘後有溶液漏出。

又稱防潮珠,是玻璃狀的透明或半透明物質,有較大的表面面積和孔隙,可吸附水氣及再生重用,耐熱及不溶於水。 吸濕2025 主要用作精密儀器、相機器材、珍貴收藏品等的防潮劑。 吸濕2025 【貼士8】:氯化鈣吸濕劑吸濕後會產生溶液並儲存於容器內,一不小心,內裡的溶液或會漏出來沾污儲存的物品。

吸濕: 家用吸濕劑總評分——小型吸濕盒類

南方氣候潮濕,或居山林海邊濕氣霧氣較重的地方,在濕度高的日子,總覺得皮膚有濕笠笠的感覺,此爲外在的濕氣。 不少人都會在家中燃點香薰蠟燭,令家中更有氣氛。 其實香薰蠟燭原來也有助家居防潮,燃點蠟燭可減低室內濕度,有助除走黴味,以及阻止水氣凝結;不過大家使用時就要注意安全了,避免放易燃物件在蠟燭旁邊。 天氣潮濕時,最怕家中的地板有出水問題,大家可以好好利用舊報紙。 由於報紙上的油墨有吸水的效果,用它來抺傢私,或放在櫃中,就有更天然吸濕的效果。

惟吸濕能力不及其他吸濕劑,主要用作吸味,而炭的表面面積愈大(例如體積細小的顆粒),可吸附異味的能力愈大。 來自木、竹或椰殼等,經活化處理後表面有很多細孔,稱活性炭(Activated Charcoal),表面面積愈大,可吸附臭氣或有機化合物的能力愈大,吸濕力較其他物料弱。 珪藻土吸濕小石 12.9港元/ 日本城珪藻土因為表面有成千上萬嘅細孔,所以吸水能力超強。 而呢款珪藻土吸濕小石除咗可以掛喺衣櫃入面吸濕,仲可以將佢放喺鞋入面吸濕。 測試以80天為時限,10款盒裝樣本的吸濕量可相差約87%,由227.4毫升至424.9毫升。 其中1款聲稱吸濕容量達750毫升的「吸濕大笨象」吸濕器,其累積吸濕量少於230毫升;亦有1款沒有標示聲稱吸濕量的「佳之選」竹炭抽濕器,為盒裝樣本中吸濕量最低,其累積吸濕量只有227.4毫升。

吸濕: 濕度

因此,對於一些對濕氣敏感的物品例如相機、鏡頭或收藏品(如郵票、相片、珍貴紙幣等)宜選用硅膠粒吸濕劑並用密封箱存放。 【貼士5】:盒裝吸濕劑宜擺放在平穩的位置,不要置於衣物或不平的物件上,以免傾側或倒轉而引致溶液滲漏;當上層已沒有剩餘白色的氯化鈣而下層積水相當滿時,顯示吸濕劑的效能接近飽和,便應更換。 家用活性炭或普通炭包都是另一個家居防潮的推介法寶,大家可以將它放入鞋櫃或衣櫃之中,調節濕度,減少潮濕發黴的機會,而且有助去除異味,比較用傳統的臭丸更理想。 3款小型吸濕包樣本首7天每日的平均吸濕量為3.7至6.5毫升,但至第21天後的吸濕速度已迅速放緩,每日的平均吸濕量更少於0.5毫升。

本港天氣潮濕,踏入回南天,不少人會將吸濕劑放入衣櫃,以防衣物發黴。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20款家用吸濕劑,發現樣本表現參差,更有3款可重用的竹炭或活性炭樣本的每日平均吸濕量近乎零,包括「日本城竹炭除味吸濕包」、「小久保天然竹炭包(長裝)」及「Daiso炭脫臭除濕劑」。 另一方面,「白元強力吸濕器500ml」總評分最高,獲評5分;「Topvalu」、「3M」、「Goodmarks」等牌子亦獲得較高評分,即樣本在吸濕效能、包裝密封、防滲漏、防壓、防回滲、標籤資料方面,平均表現較好。

吸濕: 消委會吸濕劑評分【7】吸濕大笨象 吸濕器

【貼士6】:應盡量確保使用環境密封,例如保持櫃門或容器蓋子緊閉及沒有縫隙,減少開啟次數及時間,以減少濕氣入侵,才能發揮吸濕劑應有的效用。 【貼士4】:除非產品說明可再生或另有補充裝,否則用過的吸濕劑及塑膠器皿,要像普通廢物般棄掉。 吸濕盒內的水或溶液應按說明指示處理,小心不要讓液體濺到皮膚及衣物。 近日香港濕度高,有不少人會透過抽濕機去濕,但開抽濕機會令皮膚乾燥,究竟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去除濕氣呢? 日本一個生活網站日前分享了7個不需要用到抽濕機的除濕方法,並提出幾個預防濕氣積聚的對策。

吸濕: 家用吸濕劑總評分——大型吸濕盒類

4毫 升,吸 濕 量明 顯 比含 氯化 鈣 的小型吸濕包樣本低。 硅膠(Silica Gel)又稱防潮珠 它是玻璃狀的透明或半透明物質,耐熱及不溶於水,有較大表面面積和多孔隙,有吸附能力,但吸濕能力一般較弱,部分樣本說明可加熱再生。 氯化鈣吸濕產品普遍都是用完即棄,其包裝和容器均會增加家居廢物量,其中盒裝產品的容器大多是塑膠製成,會增加塑膠廢物量。

吸濕: 吸濕產品大比併丨吸濕盒、備長炭、防潮珠、硅藻土 哪個吸濕最有效?

絕對濕度是一定體積濕空氣中含有水蒸氣的質量,也稱為水蒸氣密度(water vapor density)[1]。 矽膠(silica gel):具吸水功能的化合物,吸水後會變色,可加熱再生。 【5】放置竹炭:竹炭有調節濕度和吸臭的效果,因體積較小,建議可以放進鞋櫃或雪櫃。 【1】打開門窗:空氣流通是對付濕氣的基本動作,定期打開門窗就可以防止濕氣積聚。

吸濕: 家用吸濕劑總評分——竹炭/活性炭類

含活性炭的產品可吸味,尤其是在潮濕的日子衣物需較長時間乾透,黴菌生長 下會發出氣味,活性炭物料正好發揮作用。 對濕氣敏感的物品如照相機、收藏品(如郵票、珍貴紙幣等)最好用密封箱存放,內裏放入會轉換顏色的硅膠粒。 炭(Charcoal)

吸濕: 產品

另外,「日本城」及「實惠」2款大型掛裝袋樣本的聲稱吸濕容量雖然較盒裝樣本高,惟其吸濕量分別只有152.9毫升及155.4毫升,反映標示吸濕容量高的產品,未必等同吸濕速度快。 亦有3款小型吸濕包(Goodmarks 炭吸濕啫喱抽屜除濕包、白元強力驅塵蟎抽濕袋(花香味)12包裝、雞仔牌「備長炭」消臭抽濕包 – 抽屜用),放進恆溫箱後重量減少,顯示內部水氣回滲出空氣的程度較高。 建議消費者當吸濕包達到更換指示時應隨即更換,以防回滲水氣導致物品返回潮濕狀態。

吸濕: 硅藻土比例愈高 吸水愈有效

氫氧化鈣屬強鹼性及具腐蝕性,故此切忌打開氧化鈣吸濕劑的包裝及接觸內裡的粉末。 不會,珪藻土地墊是可以不加石綿的,單純的珪藻土地墊,就只是塊吸水力強的地墊,不會有抗菌、防黴、耐火、抗腐蝕等琳瑯滿目的功能。 所以「避免吸入石綿粉塵」是關鍵 ,招名威提醒,家中有石綿建材或是物品,直接丟棄可能會對生活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與污染,請委託專人處理、勿直接當成垃圾丟棄,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污染後果。

吸濕: 吸濕

消委會亦提醒,吸濕劑吸附空氣的水分後,會「潮解」成具刺激性的溶液,接觸皮膚後或導致敏感反應,消費者不要忽略吸濕劑的防滲漏及防壓能力。 測試顯示,「克潮靈」及「小久保」吸濕盒有滲漏情況。 消委會指出,吸濕劑使用後,會有水分或溶液存於容器或袋內,故產品的防滲漏、防壓及防回滲程度越高越好。 當吸濕包達到更換指示時,便應隨即更換,以防回滲水氣導致物品返回潮濕狀態。

吸濕: 家用吸濕劑使用及選擇貼士

另有「日本城」炭除濕袋(大容量)掛裝聲稱吸濕容量可達1,000毫升,惟其80天的累積吸濕量卻只得約150毫升,僅達聲稱的1成半,反映吸濕速度很慢。 消費者應選購包裝密封性高的產品,如果沒有開啟,擺放長時間也不應失效。 坊間五花八門的吸濕產品,有傳統有新款,誰的吸水力最強? 氯化鈣屬化學物質,會吸收水分,慢慢變成液體,不過它是一次性材料,不能重用。

吸濕: 吸濕劑有唔同崗位!幾時用邊款全面解構

消委會根據吸濕量、吸濕速度和回滲度等指標得出總評分,結果吸濕量最高和最低可相差超過8成半。 其中,有5款吸濕劑獲得4.5或5星評分,有3款可重用的竹炭或活性炭樣本,其每日平均吸濕量更是近乎零。 是次消委會測試市面上20款家用吸濕劑,盒裝及袋裝款式各佔一半,主要成分為氯化鈣。 此外,「日本城」炭除濕袋(大容量)掛裝及「實惠」掛裝竹炭吸濕袋,聲稱的吸濕量雖然較盒裝樣本高,惟其80天累積吸濕量分別只有152.9毫升及155.4毫升,80天的累積吸濕量遠少於盒裝樣本。 吸濕2025 硅膠雖可再生重用,惟重用次數有限及屬不能降解的物質,長遠使用,對環境都會構成負擔。 此外,測試亦發現3款可重用的竹炭或活性炭樣本的每日平均吸濕量近乎零,包括「日本城」竹炭除味吸濕包、「小久保」天然竹炭包(長裝)以及「Daiso」炭脫臭除濕劑。

又稱生石灰,多呈白色粉末狀,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一般用作食品、衣物或照相機的乾燥劑。 氫氧化鈣屬強鹼性及具腐蝕性,故此,切忌打開氧化鈣吸濕劑的包裝及接觸內裡的粉末。 化學性吸濕劑是通過與水結合而成的水合物或者物質進行吸濕,吸濕後不能再用,並需更換新化合物。 吸濕2025 物理性吸濕劑則主要是通過其物理特性(如微細孔表面)吸附水分進行吸濕,部分可透過加熱將吸附的水分釋出,恢復其吸濕功能。 整體而言,「白元強力吸濕器500ml」總評分最高,獲評5分;「Topvalu」、「3M」、「Goodmarks」等牌子亦獲得較高評分,即樣本在吸濕效能、包裝密封、防滲漏、防壓、防回滲、標籤資料方面,平均表現較好。

2款大型掛裝袋樣本(日本城炭除濕袋(大容量)掛裝、實惠掛裝竹炭吸濕袋)的聲稱吸濕容量雖然較盒裝樣本高,惟其吸濕量分別只有152.9毫升及155.4毫升,反映標示吸濕容量高的產品,未必等同吸濕速度快。 許多物質會吸收濕氣,在週圍濕度大於臨界相對溼度時,會吸引水份。 這種物質包括有棉花、紙、纖維素、木材、糖、氧化鈣等。

吸濕: 濕度線圖

只要不是傾盆大雨,即使下著微雨,也應該微微打開窗戶。 小蘇打粉放鞋櫃裡,對我來說,最主要的功效還是除臭。 我的用法就是放在小瓶子裡,開口處用紙巾蓋好,並用橡皮筋綁緊。 吸濕2025 其實當濕度達65%時,黴菌便已開始繁殖生存,因此等到黴菌長出來時或者聞到黴味,再來做防黴工作,已經有點太遲! 建議大家準備個濕度計,以隨時掌控居家的濕度。

•如有任何爭議,HKTVmall保留最終決定權。 吸濕 •如收到貨品後發現有損壞或缺陷﹐請在七日內聯絡HKTVmall客戶服務部。 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屬無機化合物,吸水性強,暴露於空氣中極易潮解。 【7】活用梳打粉:梳打粉可以包進不織布,或放入玻璃容器,製作成簡單吸濕劑,定期攪動使用。 【2】開風扇:風扇能使空氣循環,防止濕氣在一個位置積聚。

吸濕: 防潮

【貼士7】:硅膠及竹炭/活性炭等可再生重用的產品,應按說明書指示驅走水氣再用。 若使用焗爐或微波爐加熱烘乾此類吸濕劑,須留意使用的功率(power)或熱力及時間,以免熱力太大,損毀吸濕劑的結構。 【貼士2】:於濕度特別高的日子或環境,存放衣物、手袋的櫃子及鞋櫃,宜選用吸濕量較高且吸濕速度較快的吸濕劑,並頻繁更換以達到較佳的防潮效果;若濕度不高時,則建議選用吸濕速度平穩的產品,並時刻留意產品的吸濕情況。 吸濕2025 消委會又說吸濕產品的防滲漏、防壓及防回滲程度越高越好,測試發現2款盒裝樣本於倒置24小時後有滲漏,1款大型掛裝樣本(實惠掛裝竹炭吸濕袋)放上10公斤物件1分鐘後有溶液漏出。

吸濕: 使用注意!

消費者可選用含竹炭或活性炭的吸濕產品,以作吸味的作用。 此外,聲稱含有防黴劑或除蟲劑的產品,不適合用於存放食物或食具的地方。 測試結果又顯示,3款竹炭/活性炭樣本(日本城竹炭除味吸濕包、小久保天然竹炭包(長裝)、Daiso 炭脫臭除濕劑 )整體吸濕量都極少,只有0.33至1.44毫升,平均吸濕速度近乎零。 硅膠防潮珠樣本及竹炭/活性炭樣本同樣試驗至第58天後,其重量已不再增加。 #16及#17的累積吸濕量分別為34.8毫升及22 .

惟氯化鈣吸濕劑吸濕後會產生溶液並儲存於容器內,一不小心,內裡的溶液或會漏出來沾污儲存的物品。 而測試中,吸濕表現最差的為竹炭/活性炭樣本,三款樣本放置於恆溫恆濕環境下的80天只累積吸濕0.33至1.44毫升。 吸濕 市面上主要出售成分為氯化鈣及氧化鈣的化學性吸濕劑,氯化鈣吸附了空氣的水分後,會漸漸出現「潮解」現象,最後變成溶液。 「潮解」後的溶液具刺激性,人體皮膚接觸後可能會產生敏感的反應,故用完後要小心處理。

吸濕: 消委會吸濕劑評分【10】小久保 吸濕寶盒

使用者應定時觀察吸濕劑的使用情況,當發現吸濕劑已到達更換指標時,便需要盡快更換,以防回滲水氣,令物品返回潮濕狀態。 如果是抽屜,每天打開的衣櫃等,由於經常打開會讓新的濕氣進入,消費者可選擇擺放吸濕速度平穩、吸濕量多的產品,就不用時常更換。 吸濕2025 在潮濕的日子,因衣物需較長時間纔可乾透,容易令黴菌生長並發出氣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