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警方11月16日接獲葵涌邨秋葵樓一便利店職員報案,指店內有4盒總值約300元的止痛藥不翼而飛。 葵涌分區特遣隊人員翻查附近一帶閉路電視及經深入調查後,今日(24日)中午在秋葵樓附近以涉嫌「盜竊」拘捕一名42歲姓古女子,她現正被扣留調查。
葵涌邨重建後園林設計圍繞“城中綠洲”概念,重建時保留了逾百棵大樹,並種植了16萬棵植物,休憩面積由重建前4.8公頃,增至7.5公頃,全邨綠化面積高達30%,面積是全港公屋之冠。 邨內有4個公共空間,其中第3期平臺種植葵樹 ,地面鋪上藍色地磚代表河流,與葵涌之名相呼應。 該工廠大廈在1973年前跟徙置區均由徙置事務處管理,後交由房委會管理。 於2002年工廠大廈最終被拆卸,受影響約700廠戶,每戶可獲約7.5萬至13.8萬港元的特惠津貼,另加現金津貼6,000港元,廠戶在該年1月底接到一年半的清拆通知,且獲凍結租金[8]。
下葵湧邨: 葵涌廣場
工程到2022年4月6日完成,居民上山或落山只需1分鐘[11]。 以往居民來往葵涌邨和禾塘咀街,需要步行全長119級的「百步梯」,對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造成嚴重不便。 葵馥苑(英語: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位於葵涌大窩口道88號[2]。 原為居屋屋苑,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4年售予政府並被改為政府宿舍,由警務處宿舍組及消防處分別支配兩幢樓宇。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葵興站以南至荃灣路葵涌道交界、青山公路-葵涌段沿線(葵涌道交界至中葵涌公園、華員邨交匯處)等附近地區為範圍。
葵涌(chong)邨(英語:Kwai Ch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W20RR[3](茵葵樓為TW28[3]。百葵及合葵樓為TW32[3]),位於新界葵青區,大窩口以東,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是葵青區最大型的公共屋邨。 工廠大廈拆卸後原地納入葵涌邨並興建兩幢新住宅大廈——百葵樓和合葵樓,於2008年入夥,百葵樓和合葵樓也是房署首個試驗性採用全預製組件的項目,連結構性部份都採用預製組件。 但由於成效不如理想,加上正值新和諧一型與非標準設計大廈的過渡期,上述技術未有獲廣泛採用,直至2020年代初興建沙田錦駿苑及屯門和田邨為止。 葵涌( )邨(英語:Kwai Ch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W20RR[3](茵葵樓為TW28[3]。百葵及合葵樓為TW32[3]),位於新界葵青區,大窩口以東,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是葵青區最大型的公共屋邨。 另外,據瞭解,房署日前曾稱可為行動不便、特殊需要人士安排上門檢測,惟不少街坊反映未曾得到支援。
下葵湧邨: 葵涌邨合葵樓評論
葵涌由於原來屬於荃灣區,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本身並無像其他新市鎮般有稱為市中心的地帶。 下葵湧邨2025 但隨着葵涌脫離荃灣區,區內亦多了屬於自己的公共設施,例如以「葵青」為名的葵青劇院。 而港鐵葵芳站一帶,連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運動場、南葵涌賽馬會診所,當中包括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和葵涌廣場,亦儼如成為了葵涌市中心。
- 作爲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
- 邨內原有3座22至24層高雙塔式大廈(樂瑤樓、富瑤樓、貴瑤樓)及1座12層高舊長型大廈(華瑤樓),華瑤樓是繼愛民邨嘉民樓和康民樓後,各單位均配備兩個梗房與浴缸的房委會公屋大廈,這4座在1976至1977年期間落成。
- 2023年3月初,有網民分享邨內一座垃圾房牆上掛着近50幅鑲有框架的人像畫、風景畫和掛有多個古董時鐘,不過事件曝光後,牆上的藝術畫幾乎被拆光,只有兩個時鐘保留。
他強調,與家人已做足防疫措施,包括入升降機前噴酒精、自製面罩,甚至寧耗用家中糧食,都拒喫政府派發的食物,以防被同層染疫鄰居傳染,無奈都仍「中招」。 上葵涌的住宅主要位於東部北葵涌一帶,金山山麓建有石籬邨等多條公共屋邨,下方和宜合道附近則有大量單棟式唐樓、私人樓宇林立。 至於「北葵涌」及「東北葵(湧)」一名,可以追溯至荃灣理民府在1980年11至12月舉辦的「葵涌節」[註 下葵湧邨 2],將整個葵涌分為東、南、西、北、中葵涌及葵盛6個區域。 其中梨木樹及石蔭屬於「北葵涌」,石籬及大連排道工業區屬於「東葵涌」,合稱「東北葵」。 [2]區內的政府建築物多按所屬分區命名,詳見下文區內設施一節。 由於「東葵涌」較不常用,因此後來「北葵涌」及「東北葵(湧)」之名已經混同並取而代之,今日涵蓋的範圍,大致包括葵青區的石梨、石蔭,加上山上1990年代落成的安蔭邨。
下葵湧邨: 垃圾房擺放大量藝術畫作被拆走
本來屬於荃灣區一部份的葵涌,亦於1985年聯同青衣島分拆出葵青區,而城門隧道則成爲往來新界東之主要幹道。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下葵湧邨2025 下葵湧邨2025 下葵湧邨 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
隨著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廠商將廠房北移至中國大陸,各類創意文化產業紛紛進駐空置的工廈單位,例如創意媒體集團毛記葵涌的工作室設於同珍工業大廈。 葵涌由於原來屬於荃灣區,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本身並無像其他新市鎮般有稱爲市中心的地帶。 下葵湧邨 但隨著葵涌脫離荃灣區,區內亦多了屬於自己的公共設施,例如以“葵青”爲名的葵青劇院。 而港鐵葵芳站一帶,連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運動場、南葵涌賽馬會診所,當中包括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和葵涌廣場,亦儼如成爲了葵涌市中心。 香港葵涌邨為第5波新冠疫情「重災區」之一,截至週二(25日)急增至276宗確診和初步陽性個案,港府週二宣佈夏葵樓即日圍封5天,而累計逾184宗的逸葵樓延長禁足多2天。
下葵湧邨: 新界西 1983 屋苑
而下葵涌分科診所、麗瑤邨、華員邨、華景山莊等地方,則可參考荔景條目。 下葵湧邨2025 今日(21日)早上9時46分,一輛5.5噸貨車在葵涌葵盛西商場卸貨區倒車期間撞倒一名男子,傷者被困車底,要由消防員救出,但當場證實身亡。 對於是否不能排除有居民在圍封檢測期間被感染,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圍封大廈幾日未必完全覆蓋所有患者的潛伏期,稱不斷檢測可早些發現個案,提醒居民檢測時留意社交距離和戴好口罩。
下葵湧邨: 香港大廈搜尋
他引述房署在早前舉行的地區諮詢會上透露,當局會考慮研究興建行人天橋,連接擬議項目一帶屋邨至葵芳地鐵站[10]。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下葵湧邨2025 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
下葵湧邨: 葵涌中心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青山公路葵涌段(自業成街嘉翠園交界起)、德士古道、城門道、象鼻山路、和宜合道等附近地區為範圍。 屋苑為單幢式建築,大部份單位景觀開揚,中層以上向南的單位更可遠晀中環一帶及維港海景。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期曾擬興建居屋,及後因樓市下跌而於2000年3月改為興建公屋;其後,房委會於同月曾一度將該等樓宇列入可租可買計劃[4],但最後放棄並重新設計。 現場是葵盛西邨商場對開,上午約九時四十五分,一部貨車倒車時撞倒一名過路老翁,老翁被捲入車底,救出後證實當場不治,司機事後在警車內協助調查。 時至23日,通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回應稱,此前發佈的通告規定存在工作失誤,特此致歉。 南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表示,後續若叫停或繼續實施此前規定的具體方案,會向公眾公佈。
下葵湧邨: 人口結構
本邨榮瑤樓旁邊設有燒烤場,只供本邨居民租用,屬於全港唯一一個設有燒烤場的公共屋邨。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的街坊,可謂是葵涌邨的「開荒牛」,葵涌邨1960年開始興建,1964、1965年開始入夥。 最初的街坊,都來至五湖四海,他們都因為各種的天災或清拆的原因而徙置到葵涌邨,自然形成了該地的地區生態。
下葵湧邨: 重建後的葵涌邨
下葵涌的北面界線比較模糊,有指葵芳邨及其西面一帶住宅屬下葵涌,但毗鄰葵芳邨的大連排及中葵涌公園卻被個別政府機構認為位於中葵涌[1],然而根據政府官方地圖,中葵涌公園明顯位於下葵涌[2]。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發言人今日(24日)宣佈,流動圖書館九、十一及十二將於12月不同時段暫停服務,以便進行例行保養維修工程;而流動圖書館六位於鴨脷洲鴨脷洲邨的服務站將於12月19日(星期二)起遷回利添樓側。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爲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下葵湧邨2025 林鄭月娥週二(25日)出席行會前會見傳媒,她指明白葵涌邨居民的焦慮,稱已加派至近1,800人,做好配套工作,包括維持邨內和樓宇內的清潔。 黃先生說:我檢測了4日都是陰性,到第5日即今日凌晨,收入報告稱是初步陽性。
下葵湧邨: 附近的地產代理
由於葵涌鄰近貨櫃碼頭,並有不少船務工場,加上工廠區內紗廠及其他工業,從而爲他們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 部份南亞人爲節省交通費,加上附近租金便宜,他們會合租一個單位,在葵涌與石籬交界的屏麗徑一帶聚居,慢慢形成一個社羣。 作爲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 人口結構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遷入的市民續漸老化,出現人口老化問題。 「葵青街坊聯合陣線」近日成功訪問約200名葵涌邨居民,結果發現當中逾80%人「十分不滿檢疫安排」,狠斥當局無做好分流檢測;亦有23%人稱沒有收過政府的糧食補助,卻被限制不得買外賣;另有81人被迫放無薪假或年假,更有11人因而被解僱失業,不滿當局無提供支援、補助。 逸葵樓居民黃先生亦在港臺節目《千禧年代》投訴,該樓宇居住2,000多人,但港府竟沒有安排分流措施,時間資訊安排混亂,質疑當局安排失當,釀交叉感染,導致區內染疫規模擴大。
下葵湧邨: 葵涌邨合葵樓 Hop Kwai House, Kwai Chung Estate
不過,由於本邨有較多長者居住,所以他們都會刻意等候巴士,因為可以享有2元乘車優惠。 下葵湧邨 由於榮瑤樓附近有升降機塔及小徑(即新葵街)連接山腳的下葵涌村,居民為節省等車時間,選擇先沿這小徑(即新葵街)步行到葵芳,再在葵芳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如港鐵),因此步行漸變成居民出入的主要方法。 下葵湧邨2025 葵涌於1960年代前甚少發展,直到荃灣衛星城市逐漸開發,住宅羣擴展至葵涌一帶。 加上政府亦於1970年代初興建葵涌貨櫃碼頭,使葵涌得以發展迅速。
下葵湧邨: 葵涌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期曾擬興建居屋,及後因樓市下跌而於2000年3月改爲興建公屋;其後,房委會於同月曾一度將該等樓宇列入可租可買計劃[4],但最後放棄並重新設計。 葵馥苑(英語: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爲安葵閣及樂葵閣,位於葵涌大窩口道88號[2]。 下葵湧邨 原爲居屋屋苑,後來因爲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4年售予政府並被改爲政府宿舍,由警務處宿舍組及消防處分別支配兩幢樓宇。
麗瑤邨位於葵涌第11C區,建在下葵涌一處陡峭的山坡上,部份地皮曾作為石礦場。 麗瑤邨鄰近青山公路-葵涌段,以附近的地名荔枝嶺和灰窰角命名。 麗瑤邨是按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的規格與標準興建,是首個獲得煤氣供應的公共屋邨[6]。 邨內原有3座22至24層高雙塔式大廈(樂瑤樓、富瑤樓、貴瑤樓)及1座12層高舊長型大廈(華瑤樓),華瑤樓是繼愛民邨嘉民樓和康民樓後,各單位均配備兩個梗房與浴缸的房委會公屋大廈,這4座在1976至1977年期間落成。 麗瑤邨是荃灣新市鎮首條擁有雙塔式大廈的公共屋邨,大廈單位較舊式屋邨寬敞,很多住戶都願由舊型屋邨調遷至該邨,亦是黃大仙下邨首批重建樓宇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之一(另一條接收屋邨為禾輋邨),所以該邨對於減輕當時舊型屋邨的居住擠迫情況,佔有重要地位。
本來屬於荃灣區一部份的葵涌,亦於1985年聯同青衣島分拆出葵青區,而城門隧道則成為往來新界東之主要幹道。 葵涌(cung1)[a](英語:Kwai Chung)位於香港新界西南[1],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屬規劃署定義的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 下葵湧邨2025 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 下葵湧邨 葵涌可以再細分為上葵涌、中葵涌及下葵涌,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涌及下葵涌,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貿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涌一帶。
下葵湧邨: 葵涌邨便利店失4盒止痛藥 警查CCTV拘中年婦涉盜竊
工程到2022年4月6日完成,居民上山或落山只需1分鐘[11]。 下葵湧邨 以往居民來往葵涌邨和禾塘咀街,需要步行全長119級的“百步梯”,對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造成嚴重不便。 葵涌的歷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時設立的「葵涌海澳」,其東面為官富巡檢司,西面則為屯門海澳。 正德年間,正值歐洲大航海時代,往東方發展的葡萄牙王國在屯門地區建立葡屬屯門殖民地,亦曾滋擾「葵涌海澳」一帶,直至屯門海戰被明軍擊退為止。 麗瑤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15],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與鄰近的華景山莊、海峯花園、華員邨、翠瑤苑以及嘉翠園組成葵青區議會下轄的華麗選區[16][17]。
下葵湧邨: 喬裝清潔工爆竊 撬店舖電箱升鐵閘三度得手 荃灣慣賊落網
葵涌(chong)[a](英語:Kwai Chung)位於香港新界西南[1],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屬規劃署定義的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 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爲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 下葵湧邨 葵涌可以再細分爲上葵涌、中葵涌及下葵涌,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涌及下葵涌,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貿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涌一帶。
2022年12月8日,房委會確立新建樓宇名為「喜瑤樓」(英語:Hei Yiu 下葵湧邨2025 House)[11]。
不過,邨內實施圍封強檢數日以來,居民對當局檢疫安排怨聲載道,認為檢測資訊不清晰;有人等候逾數小時仍無法檢測;甚至檢測樣本被揭出錯。 邨內上週五(21日)展開圍封時,累計確診和初步陽性個案僅20多宗,惟港府最新公佈,截至本週二下午3時急增至276宗,涉及逾10幢樓宇,其中逾9成個案來自逸葵樓、映葵樓和夏葵樓。 首先爆發疫情的逸葵樓,至今更累計逾184宗個案,屬個案最多的一幢,涉及約120個單位。
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第二期部份爲公園、命名爲“葵涌新區公園”。 作為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 人口結構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遷入的市民續漸老化,出現人口老化問題。 上葵涌東面為石籬、石蔭及安蔭邨,屬葵青區,此部分在行政上、以及居民通稱多作北葵涌(英語:North Kwai Chung)或東北葵(英語:Northeast Kwai Chung)。 地理上同屬上葵涌的是位於西北面的梨木樹邨;此外西面還有幾個平房區,包括上葵涌村、打磚坪村和大白田村,與梨木樹邨同屬荃灣區。
下葵湧邨: 葵涌邨合葵樓附近的大廈
西北部的梨木樹一帶除了公屋梨木樹邨之外,還有少量鄉村式發展用地,用以重置原位於上葵涌各處,因應都市發展而遷走的鄉村。 葵涌邨內設兩層高商場,名爲葵涌商場,亦設有街市(已翻新)、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滿足鄰近市民基本需要[16];商場內設有港鐵特惠站,提供大窩口站兩元乘車折扣優惠。 下葵湧邨 下葵湧邨2025 立法會於2017年通過撥款2.5億元興建光輝圍的斜道式升降機工程,該系統全長約40米,設有兩部升降機,每部可接載24人。 政府在2019年2月1日表示完成招標,開始進行工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