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掛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土瓜灣道附近有大量舊樓,偶有樓宇石屎剝落情況,最嚴重是三十一年前的慘劇。 土瓜灣道六十六號唯一大廈,於九○年十月二十六日發生簷篷倒塌,一幅二十五米長、三米闊的非法建築簷篷塌下,十三名途人遭大量石屎活埋,造成六死七傷。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附近大廈居民一度要全部疏散,店舖亦暫停營業,消防處派遣100名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到場,出動大型挖泥機及徒手方式挖掘搜索,先救出三男兩女,但其中一名約40歲女子傷重不治。

土瓜灣樓倒塌: 美善同道舊樓曾因震盪疏散50多人 大廈外牆現長長裂縫

單位租客為一對夫婦,丈夫當時身處客廳,他接受《星島申訴王》訪問時憶述事發經過,指前晚約11時半察覺到天花忽然移動約一至兩分鐘,未幾便大幅倒塌。 土瓜灣樓倒塌 他慶幸天花塌下位置在自己身旁,僅擦損手腳,而太太當時則在房間休息。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衚衕,人流開始大減。

  • 據悉,當時街上雖有遊人,尚幸無人靠近馬路邊行走,未有造成人命傷亡,實是不幸中之大幸。
  • 同日晚上7時,屋宇署運來工字鐵及鐵架等,開始爲倒塌現場旁邊的45號進行加固工程[18]。
  • 2016年6月,市建局宣佈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 屋宇署3月8日回覆,指3月6日凌晨接獲警方通知,土瓜灣鴻運街一唐樓單位有石屎剝落,隨即派員視察,發現單位內部分假天花塌下,部分橫樑有石屎剝落,但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

李小姐續稱,她曾主動找屋宇署人員交涉,但對方只表示,大廈的屋宇結構應該不受影響「無乜危險」,令她將信將疑。 事發於當日下午1時許,有裝修工人在該幢高5層、樓齡逾50年的唐樓地下裝修期間,疑誤毀主力牆而破壞大廈結構,外牆天花及混凝土剝落。 工人發現有沙石流下,連忙逃出並致電負責管理唐樓的地產代理,通知各層住客撤離,但未幾整幢唐樓崩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捲起大量沙塵暴,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 由於倒塌樓宇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並不穩固,鋼筋、窗戶等搖搖欲墜,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對於進行搜索及拯救的人員(特種救援隊、坍塌搜救專隊)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威脅。 可是搜救人員仍然冒生命危險,不斷努力搜查和挖掘生還者和物件,受到香港消防處和公眾表揚[12][37]。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電臺

屋宇署發言人表示,塌樓現場鄰近的馬頭圍道45G和45H兩幢舊樓結構上有危險,會向法庭申請封閉令。 發言人又表示,署方會調查今次塌樓原因,同時已組成40支小隊,於2月1日起馬上進行全港巡查工作,檢查鄰近地區相同樓齡和結構類似的樓宇,並在稍後發出封閉令或修葺令。 被告為上址樓宇的業主所聘請負責在該樓宇進行維修和拆除違例建築物的承建商,但並不是根據《建築物條例》註冊的承建商。 屋宇署在完成調查後,就被告所進行有關建築工程的方式相當可能導致有人受傷或財產損毀的危險提出檢控。 《蘋果日報》今日報道沙中綫土瓜灣站施工時,23幢樓宇的沉降幅度超標。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由於事態嚴重,附近大廈的居民於事發後全部疏散,而店鋪亦需要暫停營業。 土瓜灣樓倒塌2025 下午1時43分,999報案中心接獲一名乘巴士途經現場的乘客報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於大廈2樓。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土瓜灣樓倒塌: 建築物倒塌後情況

經確認已無人受困後,消防員改以重型機器進行清理,而有關個案則自消防處移交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和死因裁判法庭審理[17]。 同日晚上7時,屋宇署運來工字鐵及鐵架等,開始為倒塌現場旁邊的45號進行加固工程[18]。 至於相鄰的45G及H號唐樓立即被封鎖,禁止任何人士進入,但其餘同結構及同齡的唐樓卻並未被封閉,1月31日已有10多戶返回居所,唐樓地面的粥店、時裝店及茶餐廳等依然照常營業,惟人流稀少。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是指於2010年1月29日發生在香港九龍紅磡鶴園馬頭圍道45J號唐樓的倒塌事件[1]。 該住宅樓宇疑受地舖裝修影響主力牆結構,由地面層開始坍塌,繼而將樓上4層逐一扯下,事發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通往天台的梯間斷裂,與45J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2],牆身出現2個大洞,磚頭、鋼筋外露。 土瓜灣樓倒塌2025 (星島日報報道)土瓜灣道一幢逾半世紀樓齡的舊樓發生塌石屎險殺人意外,大廈騎樓底一截五米長石屎條疑日久失修塌下,碎片四散,部分比磚頭還大,幸無傷及途人,警方封鎖現場調查,並聯絡業主立案法團代表,要求維修跟進。

屋宇署3月8日回覆,指3月6日凌晨接獲警方通知,土瓜灣鴻運街一唐樓單位有石屎剝落,隨即派員視察,發現單位內部分假天花塌下,部分橫樑有石屎剝落,但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 該署同日下午再到上址,發現塌下的假天花及其他鬆脫部分已被移除。 該署會根據《建築物條例》向有關業主發出修葺令,並會繼續跟進有關個案,以確保樓宇安全 。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塌樓慘劇 4死者家屬索償達成和解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9] 另一方面,香港消防處隨即派消防車到現場處理「有石屎從高處墮下」事件,正當消防員下車時,唐樓立即倒塌,該幢六層高的舊樓,樓宇從底部先塌陷,最終有四層半個樓面建築突然倒塌,過程只有短短十多秒,消防車亦緊急後退。 大量瓦礫和傢俱雜物覆蓋行人路,佔地達100呎乘40呎,厚近兩層樓高。 香港文匯報盤點過去多宗樓宇失修的事故,其中以2010年1月29日發生的馬頭圍道45J唐樓倒塌事件最為嚴重,唐樓疑因有工人在地舖進行拆牆工程時,影響本已脆弱的結構,導致整幢唐樓瞬間倒塌,造成4死2傷慘劇,震驚全港。 土瓜灣樓倒塌 「成日都震,不停咁搖,好密!左右咁搖。」香港01記者今午走訪馬頭圍道一帶樓宇,有居於馬頭圍道352號一單位的住客李小姐指出,她租住上址數月,平時已感到樓宇出現震盪,不排除是因港鐵工程及附近建造樓宇工程所影響。

土瓜灣樓倒塌: 屋宇署:涉事大廈非驗樓目標樓宇

同日晚上7時,屋宇署運來工字鐵及鐵架等,開始爲倒塌現場旁邊的45號進行加固工程[18]。 至於相鄰的45G及H號唐樓立即被封鎖,禁止任何人士進入,但其餘同結構及同齡的唐樓卻並未被封閉,1月31日已有10多戶返回居所,唐樓地面的粥店、時裝店及茶餐廳等依然照常營業,惟人流稀少。 土瓜灣樓倒塌2025 根據資料,其毗鄰的美善同道的舊樓,於2013年土瓜灣站地盤進行挖掘工程期間,亦曾出現震盪情況,有50多名居民因擔心樓宇安全而要疏散。 至今,該幢樓宇的外牆近樓梯位置出現長長裂縫,寛約1毫米,附近更連接有煤氣管道。 居於附近馬頭圍道326號的楊先生亦稱,現時仍感到大廈有震盪:「久唔久就會搖。」對於區內又爆出沉降問題,他直言「好離譜」,認為政府不應該容許此類事情發生。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

住了四十多年的林婆婆說,樓宇傾斜愈來愈嚴重,而且屋內布滿裂痕,最闊的裂痕可容手指,天花和牆身又經常石屎剝落,去年試過跌下重達十磅的石屎,幸好沒有擊中她,但她已「瞓唔安,食唔落」,怕會塌樓,希望市建局來收樓。 另一方面,消防人員在整個下午利用生命探測器在瓦礫的頂部位置搜尋,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因此在傍晚開始改爲使用重型機器進行挖掘。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纔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有網民在此時張貼關於房協的巴士車身廣告照片[6],顯得非常諷刺;有網民指出更諷刺的地方,就是馬頭圍倒塌樓宇的對面,剛好就是房協屋宇維修計劃的諮詢中心。 土瓜灣樓倒塌 至於已進行樓宇翻新的七喜大廈,《蘋果日報》引述文件指出,亦曾量得最大沉降幅度達52.4毫米。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網絡大典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土瓜灣樓倒塌2025 昨(14日)晚8時許,土瓜灣真善美邨至真樓一名保安報案,指一名男子倒臥上址平臺,懷疑他從高處墮下。 警方及救護員接報到場,發現一名姓周(57歲)的男子昏迷,將他送往廣華醫院,其後證實死亡;經初步調查,相信他從上址一梯間墮下。 屋宇署發言人表示,塌樓現場鄰近的馬頭圍道45G和45H兩幢舊樓結構上有危險,會向法庭申請封閉令。

土瓜灣樓倒塌: 倒塌原因

土瓜灣道唯一大廈簷篷倒塌意外是一件發生於1990年10月26日的香港意外事故。 事件中,香港九龍土瓜灣土瓜灣道66號唯一大廈外牆的一幅25米長、3米闊、3分米厚的非法建築簷篷倒塌[1][2],造成13名路人慘遭幾十噸重的巨型混凝土活埋。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附近大廈居民一度要全部疏散,店舖亦暫停營業,消防處派遣100名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到場。 同時又發出22份入夥紙,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約有8.1萬平方米,共83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則為15萬平方米。 另屋宇署3月接獲2,923宗有關違例建築工程的舉報,並發出779個違例建築清拆令。

土瓜灣樓倒塌: 倒塌前行動

2月12日下午1時,屋宇署解封49號寶怡大廈地下及1字樓接近倒塌現場的一個商鋪、2-5樓接近倒塌現場的各一個單位,讓有關居民返回居所度過農曆新年[23]。 31日早上,倒塌大樓旁邊的E座及F座,以及49號的寶怡大廈地下及1字樓接近倒塌現場的一個商鋪、2-5樓接近倒塌現場的各一個單位,屋宇署對其決定申請暫時封閉令,封鎖約半個月,直至有關鞏固工程完成爲止[16]。 工程人員繼續加固工程,出動搖控拆卸機器人清理現場留下的碎石[15]。 下午3時18分,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到達馬頭圍道的唐樓倒塌現場視察救援工作,消防員隨即上前向曾蔭權講述情況。 馬頭圍道唐樓43A號起至45J(沒有45I),合共18幢,多屬一梯兩夥(雙邊樓),每幢樓5層高,於1955年9月落成,單位實用面積介乎588至628平方呎。 事發45J唐樓則屬一梯一夥(單邊樓),業主爲“喜事佳有限公司”,大股東爲一位名叫翟愛聯的女士。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文匯網

1991年5月,業主以650萬元購入馬頭圍道45J整幢唐樓業權,多年來將唐樓單位放租,有人將單位改成多個單位分租,每戶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而挖牆及鋪設地板水管工程則使得樓宇間隔面目全非。 《明報》發現45號9幢唐樓合共45單位,至今58%由私人公司名義擁有,有業主更擁有當中1至2幢全幢業權,但是一直沒有理會屋宇署近年多份僭建物清拆令[7]。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裏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並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12] 土瓜灣樓倒塌 [13]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事後市建局於原址展開重建工程,屋宇署剛宣佈批准該地重建兩幢樓高30層的住宅大樓,涉近500夥單位。 紅磡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7層舊樓,昨晨在比鄰拆樓地盤施工時,出現搖晃。 土瓜灣樓倒塌2025 有居民見大廈出現裂痕,因恐發生3年半前同區塌樓事件,於是紛紛報警求助。 近日將軍澳日出康城首都有業主裝修期間,疑拆走單位的主力牆,引起網民廣泛關注,過去本港亦曾發生誤拆主力牆導致樓宇倒塌的不幸事故。

土瓜灣樓倒塌: 有關倒塌唐樓住有兩名鳳姐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佈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10] 土瓜灣樓倒塌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土瓜灣樓倒塌: 社區環境

香港01記者走訪上址,有女住戶指工程開展初期頗感困擾,「成日都好噪,做喺梳化睇電視都感到震,連瞓覺都成問題,有BB喊到醒,依家有時都仲feel到輕微震盪。」街坊盧小姐則認為當局亦跟進事件,使保障她們的人身安全。 土瓜灣樓倒塌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而有關受影響的32戶約共70名災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紅磡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或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準備轉往新界西葵涌石籬邨中轉房屋[17][38]。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已經要求屋宇署派人員巡查馬頭圍道的舊樓,並且在下星期的立法會會議討論強制驗樓細節[36]。 土瓜灣樓倒塌 2016年6月,市建局宣佈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土瓜灣樓倒塌: 屋宇署檢控馬頭圍道樓宇倒塌事件承建商被裁定罪名成立

敲擊磚面時,歐洲轉會發出較沉實的聲音,因為燒製過程較長,密度也較高,而國產轉的敲擊聲較為清脆,因為燒製溫度不及歐洲轉溫度高,燒製時間也不長。 截至2023年1月底,該署分別向目標樓宇業主/業主立案法團及個別單位業主,發出合共477張法定通知,其中有262張法定通知已獲遵辦,該署會繼續跟進餘下法定通知的遵辦情況。 原女士稱,區內業主一直爭取市區重建局推動該區重建,惟項目至今亦未有進展。 土瓜灣樓倒塌2025 她又指,如此殘舊樓宇已到「修無可修」的地步,稱今次意外證明單靠強制驗樓難保障住客安全。 2月2日,警隊西九龍重案組聯同警察機動部隊和警察搜查隊,在崇安街擺放倒塌大樓瓦礫的空地挖掘蒐證,尋找住戶的證件及貴重物品,總共尋獲600多件珍貴或具紀念價值的物品,交還予物主[20][21]。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道塌樓現場重建 兩幢住宅涉500夥

消防員晚上至翌日清晨再先後在瓦礫中發現另三名失蹤者,全部證實死亡。 另一方面,消防人員在整個下午利用生命探測器在瓦礫的頂部位置搜尋,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因此在傍晚開始改為使用重型機器進行挖掘。 土瓜灣樓倒塌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纔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土瓜灣樓倒塌2025 下午1時43分,999報案中心接獲一名乘巴士途經現場的乘客報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於大廈2樓。

土瓜灣樓倒塌: 倒塌前行動

九龍城區議員潘志文批評政府只做門面工夫,去年資助過大廈維修外牆,但無理會室內裂痕,而屋宇署上月發信給居民,建議他們驗石屎,但居民負擔不起。 發言人提醒市民,任何人士在進行建築工程之前,應先徵詢建築專業人士的意見。 根據《建築物條例》,「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已於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全面實施,一般的樓宇維修或清拆僭建物的建築工程已指定為小型工程。 土瓜灣樓倒塌2025 任何人如要進行《建築物條例》指定的小型工程,必須委任訂明建築專業人士及/或訂明註冊承建商進行,以確保安全及避免違法。 除了這宗嚴重塌樓事故外,本港發生過多宗舊樓石屎剝落意外,如去年9月21日,樓齡57年的土瓜灣道美景樓第二期大廈一樓一個約5米乘30釐米石屎簷篷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行人路,幸未傷及途人。 2017年6月21日凌晨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紅磡機利士南路50號一幢約60年樓齡唐二樓露臺突然倒塌,幸無人受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