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九華徑是位於美孚與葵涌之間的客家村落,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曾氏祖屋,是由美國軍艦船員總管曾憲新於1934至1937年間建成。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曾有多名左派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在該樓居住,例如已故的王任叔、樓適夷及黃永玉等。 他建議政府以收回土地或以換地方式將該組村屋整全保留,亦可為該組建築物列為暫定古蹟,「問題在於政府是否願意做」。 過往半世紀,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經歷非常大的變化,這是地區面對更新的寫照,亦是香港社會變遷的縮影。 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周家建博士撰寫的《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研究報告,有助公眾認識這區的歷史發展及當中意義。
九華徑新村一間牌照屋的居民表示,其住所的牌照是父親留下來,已在屋中居住了幾十年,至今仍是每年為每個牌照繳交70多元,便可續居。 據報載,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 九華徑村 沿路最為人熟悉的是九華徑村,據說馬英九初生時曾於九華徑村居住,另外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詩人臧克家等在落難的時候亦居於此,山野間九曲十三彎的九華徑村更曾被黃永玉撰文稱之為「破落美麗的天堂」。 至於九華徑的其中一個好去處,就是去天台精舍,既可以拜佛靜心,又可以學習打坐,一家大小來到就不怕齋行無嘢做啦。 今年1月7日,原告收到政府通知,有關地段違反政府地契而出現搭建物,要求糾正拆除。 首屆中國銀行(香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比賽於今日(19日)早上舉行,除了跑手盡全力奔跑爭取佳績外,亦有賴義工團隊支持。
九華徑村: 香港大廈搜尋
90歲的曾良,是其中一名為石獅子開光的村民,他頂猛烈陽光,小心翼翼地在風水師傅指引下完成。 曾良說,家族在九華徑村至今已四五代,他在村出世,長大後搬往大埔居住,最少五六十年無住過祖居。 這天他偕同太太、兩名做醫生的兒子曾華德及曾華廣、一名兒媳出席盛會,女兒即藝員曾華倩則未有赴會。 Andy Tam(化名)是受影響村民之一,在九華徑新村居住了10多年。
本網址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府 “) 擁有的版權保障。 此外,屋外更有近千呎花園,舖有石地板,亦有盆裁、檯凳等,整體儼如一幢「洋房豪宅」。 九華徑村2025 但翻查2012年衛星圖片,該屋明顯比現在佔地少,其屋頂的顏色亦不相同,證明屋舍曾遭翻新、修葺。 一間牌照屋的居民表示,其住所的牌照是父親留下來,已在屋中居住了幾十年,至今仍是每年為每個牌照繳交70多元,便可續居。
九華徑村: 九華徑新村: 政府向污水檢測呈陽性大廈派發免費快速測試套裝
他身高約1.6米,體重約50公斤,瘦身材,尖面型,黃皮膚及蓄短白髮。 對於早前被拆卸的九華徑舊村22號屋,古蹟辦資料顯示於1934至1937年間建成,19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有多名左派知識分子如黃永玉、樓適夷及王任叔曾入住。 發展局續指,在尊重私有產權的前提下,政府會為擁有歷史建築的私人業主,提供合適的經濟誘因,以鼓勵他們保育其歷史建築,並因應該建築的文物價值,以及業主提出的保育方案等因素,按每宗個案的個別情況提供經濟誘因。 該局指,根據現行政策,如涉及的私人歷史建築屬一級歷史建築,政府會考慮透過換地進行保育,古諮會建議政府不應使用公帑直接購入私人歷史建築。
- 村民鍾女士指,早前有一批紋身南亞裔大漢趁一名婆婆離家時將她屋子拆除,形容「好有黑社會感覺」,「攞個大錘係咁揼揼揼」,婆婆回家後驚見家園只剩下地板。
- 至於23至29號的土地查冊顯示,上述地段大部分由天超有限公司持有。
- 據報載,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
- 美孚「」步行到港鐵站僅10分鐘,村內去年遭清拆的寮屋區現成廢墟,但仍有過百間獲政府「暫準存在」的牌照屋。
- 記者發現其中一間位於村公所附近山坡的牌照屋,距離村口僅5分鐘路程,面積目測近2,000呎。
- 申請人指,擬議發展將會按照現有的土地業權分佈分期進行,早期階段發展可適時由申請人落實,預計可於2028年落成,提供合共約2,983夥單位,佔政府年度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約23%。
- 舊村有逾300年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撤銷了遷海令後,曾氏客家族羣遷居過來,是新界原居民村落。
葵青區的荔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04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4,283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荔欣苑,荔灣花園,九華徑,九華徑新村,樂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2,900,年齡中位數為 41.0歲。 擁有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保留著本身的祖祠和點燈風俗。 村內有三座祠堂,其中饒公祠(地址:九華徑舊村26號A)建於1905年前,是族人祭祖及舉行宗族會議的地方。
九華徑村: 黃永玉故居 三級歷史建築夷平 九華徑「曾氏祖屋」近90年歷史 古蹟辦:曾與業主商保育
本報記者昨午到現場觀察,發現建築物已被夷為平地,地皮位置被鐵絲網包圍。 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查詢時確認,今年初收到業主申請拆卸,處方曾與業主代表探討保育方案,但業主最終維持拆卸決定。 九華徑村 根據土地註冊處文件,目前22號用地(即曾氏祖屋)範圍由KAWAY LIMITED擁有,該公司其中一名董事是長實主席李澤鉅。 根據現行政策,如涉及的私人歷史建築屬一級歷史建築,政府會考慮透過換地保育,古諮會建議政府不應使用公帑直接購入私人歷史建築。
- 過往社會一直認知,22號的「曾氏祖屋」是黃永玉故居,據古物諮詢委員會的簡介,亦提到藝術家王任叔、作家樓適夷同樣曾居於該屋。
- 儀式包括有嘉賓剪綵、石獅子開光、切金豬、村民上香、麒麟採青慶賀及村長拜祭,整項儀式在1小時內完成,期間陽光普照,眾人都興高采烈。
- 九華徑舊村一系列建築,大都超過八十年歷史,展現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全村只有一座未曾改動的村屋是採用傳統中式建築風格。
- 這天他偕同太太、兩名做醫生的兒子曾華德及曾華廣、一名兒媳出席盛會,女兒即藝員曾華倩則未有赴會。
- 新中國成立後,來港避難的卻變成國民黨軍官及其支持者,當中包括有六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香港影星林黛的父親程思遠[4]。
- 長實日前回應指,「曾氏祖屋」建築物已空置及失修多年,「狀況非常陳舊破爛,難以復修」。
該店所售的「G肉」似是加入柱候醬烹煮,加熱後散發濃烈醬料味,部分肉塊上有淺色毛髮;部位更呈長條形,有一部分懷疑是狗尾巴。 旅行團為期12日,本月17日出發,隊伍在四川集合後前往廣州,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逗留約一日,期間遊覽金紫荊廣場、中環、淺水灣、太平山及星光花園。 隊伍之後會再經港珠澳大橋離開香港,到珠海、澳門、潮州、南澳島、廈門、泉州、平潭島及福州繼續餘下行程。 來自四川成都的龔小姐眼睛有二級殘障,她認為無障礙旅遊讓殘疾人士「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她稱,自己視力不好,走路較慢,以往主要在四川內旅行,這次初次來到香港,感覺四周無障礙設施完備,亦喜愛這裏的風土人情。 她補充,特別想在香港購物,對於整個行程沒安排購物點略感遺憾,但整體而言仍是很開心。
九華徑村: 市區「靚地」九華徑新村 有地皮遭逆權侵佔
根據《書畫人生》,黃永玉於1948年春天到港,初時住港島,後來經介紹下才到九華徑居於22號屋。 李少文指,原本居於23號屋的陳敬容等人,於1949年1月初回內地,若保守估計,黃於1949年3月入住23號屋,直至1950年9月到廣州,即於23號屋居住了逾一年,相信比22號屋更長時間。 九華徑村2025 村內的牌照屋是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收租,即每年每平方米3毫。 九華徑村2025 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 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九華徑村: 香港樓宇目錄
九華徑舊村歷史悠久,村內曾氏祖屋為三級歷史建築,九華徑新村則是1950年代港府為安置難民而新建成的村落,現時兩村均有原居民及寮屋居民居住。 有村民在上週二(9月22 日)收到發展商律師信,指7日後執達吏便會入村收地。 儀式包括有嘉賓剪綵、石獅子開光、切金豬、村民上香、麒麟採青慶賀及村長拜祭,整項儀式在1小時內完成,期間陽光普照,眾人都興高采烈。
九華徑村: 九華徑村民年繳70元租:「好抵住」
九華徑位處山麓,據說昔日山路陡峭,村民要像狗爬行般前往其他地區,故形象化地稱作「狗爬徑」,後來村民認為名字不雅,才改為讀音相近的「九華徑」。 九華徑新村 那裏分為舊村與新村,前者可追溯至清代康熙撤銷了遷海令後,曾氏客家族羣遷居過來。 九華徑村 九華徑之官方名稱存在爭議,在政府地圖上,九華徑和九華徑新村的英文名稱被標示爲“Kau Wa Keng”及“Kau Wa Keng San Tsuen”,然而各政府部門的文件卻使用“Kau Wah Keng”之拼法。
九華徑村: 相關新聞:網店疑賣狗肉聲稱來自大陸 提供貨到付款服務 漁護署展開調查
九華徑新村 而雙手則需放在肚臍下,兩隻手指公互相對住,雙腿則需交纏盤住,這亦是最巧妙的地方。 打坐方法有3式,包括雙盤、單盤及叉坐,而難度最高的莫過於雙盤,因為要將兩隻腳掌都放在大腿之上,不過這方法效果最佳。 擺好姿勢後,就要將意識專注於下丹田「關元穴」(位於肚臍下3吋的位置),亦即「意守丹田」。 有居民稱寮屋入口被鐵絲網封起,又收到威嚇電話要求搬走,「坐不安睡不着」。 地主Cornhill Enterprises稱,無使用任何威迫行為逼遷,所有安排合情合理合法。
九華徑村: 發展大型住宅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精彩生活,殘障羣體亦不例外,近年內地興起「無障礙」旅遊,其中「圓夢之旅」大型殘障人士無障礙旅遊體驗活動「2023年港珠澳福建專列行」共680餘人今日(19日)來到香港站,一行人下午到灣仔金紫荊廣場遊覽。 有初次帶無障礙團的領隊形容,行程中受到殘疾人士獨立自強的精神感染。 九華徑村 有輪椅團友則稱讚港人熱情,對殘疾人士關懷備至,冀國家繼續推廣無障礙旅遊。 資料顯示,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至1949年)期間有多名內地來港的文化人聚居在九華徑,但僅記載黃永玉曾入住22號屋,亦即「曾氏祖屋」,未有資料顯示其他文人及藝術家入住的屋號。 黃於《書畫人生》提到,九華徑房租便宜,月租50元,而且由於為不少文人尋找房子,故自己獲稱為「保長」。 其他文化人的居所,例如漫畫家陸志庠,居於黃旁邊一間的小屋,「樓上是木頭樓板,只有一尺見方的透氣窗戶」,按描述即是24號A屋。
九華徑村: 歷史
除了同一排屋,黃永玉又曾提到,詩人臧克家居於九華徑村村口右邊第一間小石樓,相信即是86號A屋;文化人楊晦則是「九華徑最高坡上的那幢殖民形式的屋子」,10號屋的現況與之相同。 九華徑村2025 鄒廣榮又指,九華徑位於市區,附近亦有荔欣苑、華荔邨等公屋居屋,地理上適合興建公營房屋,惟實際上要視乎公共設施、配套等是否可以配合發展。 如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Rupert Dover)在清水灣碧水新村的牌照屋,被揭發有多處違法僭建、擴建和霸佔官地,地政總署去年5月披露,該屋牌照規定用地可建不高於 5.18米的兩層建築物,每層建築物面積不多於400平方呎。 假設以中等地積比率4倍計算,可建4000個面積500方呎的公屋,容納逾一萬人居住,較現時只有約130間牌照屋大增約30倍。 吳思遠其後承認售賣限制出售的食物,及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貓肉作食物,被判即時監禁10星期。
九華徑村: 文化人珍重九華徑生活
邱氏持有的遠東酒店實業旗下公司,去年與居其土地上的寮屋戶簽署使用協議後,不足3個月即以地政總署要求清拆為由終止協議,本月要求他們7日內遷離。 兩名原告依次是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及Cornhill Enterprises,均為遠東酒店實業旗下公司,分3宗案件民事控告寮屋居民何麗、杜文慧及謝耀莊。 申請人指,擬議發展將會按照現有的土地業權分佈分期進行,早期階段發展可適時由申請人落實,預計可於2028年落成,提供合共約2,983夥單位,佔政府年度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約23%。 九華徑村 提起九華徑,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裏,有的也只是去過村口的大型燒烤場,對其歷史不甚了了。
(獨媒報導)美孚九華徑村自1960年代起有寮屋搭建,該地段的業主遠東酒店實業(遠東)及荔園遊樂花園近日以地政總署要求清拆為由,要求於去年簽訂「使用協議」的寮屋住戶搬走。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指,現階段無法確定何時收地,須視乎情況纔可討論談判空間。 九華徑村 【明報專訊】九華徑新村內,有28幅地由遠東酒店實業旗下兩間公司擁有,當中有16幅處於「綜合發展區」,該地帶的發展均須獲得城規會批准,可作住宅、酒店、辦公室、及公用設施等發展。
九華徑村: 九華徑新村: 香港寬頻 Hkbn
一批村民今日在村口抗議,有村民表示,擔心屋子會被人突擊拆除,每日提心吊膽,對方又會安排保安員「日日嚟巡」,他要求對方有合理賠償,希望能安置上樓。 村民鍾女士指,早前有一批紋身南亞裔大漢趁一名婆婆離家時將她屋子拆除,形容「好有黑社會感覺」,「攞個大錘係咁揼揼揼」,婆婆回家後驚見家園只剩下地板。 這裏亦有其他不同主題的展覽,就如名為「活字生香─漢字的世界 世界的漢字」的漢字文化體驗展覽。 展廳分為8個主題區,除了參觀,還可以透過遊戲、互動、DIY體驗等多種方式感受漢字之美及文化背景,其中有寫毛筆字的活動,一嘗久違的書法癮。 遠東酒店實業旗下兩間公司昨天(5日)以業主身份入稟區院,要求法庭下令美孚九華徑新村的3名寮屋戶交還土地,並就寮屋戶的霸佔行為索償。 上述地皮,包括美孚九華徑兩個前燒烤場所在地,該地涉及多個地權,其中最大註冊地主為遠東酒店(0037)旗下的「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和遠東酒店關聯公司。
九華徑村: 九華徑村— 名人匯聚此中尋
九華徑的養正家塾、3個姓氏的祖祠等12個項目,是本港罕有具備逾百年歷史、中西合璧設計的建築物,剛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九華徑村2025 沿路走入村子,小徑九曲十三彎,偶而發現有雅緻的二、三十年代建築,寮屋村設計大多保留舊時代的模樣,亦有別致的小橋橫跨村屋,流水潺潺,是城市中難得一見的寧靜美景。 九華徑原名為「狗爬徑」,因地點位於山上,山路極為陡斜,相傳村民回家時猶如小狗攀山一樣而得名。 舊村有逾300年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撤銷了遷海令後,曾氏客家族羣遷居過來,是新界原居民村落。 此外,黃永玉當時是一眾文人的核心人物,不少曾入住九華徑舊村的文人都是在他協助下找到居所,包括翻譯家蔣天佐、詩人陳敬容及漫畫家方成等,當中方成與漫畫家陸志庠入住同一間屋。 根據方成的〈憶九華徑〉,他形容自己入住的「屋子旁邊一間堆飼草的小屋,樓上是木頭樓板,只有一尺見方的透氣窗戶」,李少文認為按描述應為九華徑24A,亦即方成是黃永玉的鄰居。
九華徑村: 牌照屋佔50萬呎政府地 可改建4000夥公屋
約70多年前,一批文人受國共內戰影響,逃難至香港九華徑暫居,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惟近日其故居、三級歷史建築「曾氏祖屋」被拆卸,社會為之婉惜。 九華徑村2025 但根據長春社考證,「曾氏祖屋」旁邊的一排屋,同樣極具歷史價值,尤其毗連「曾氏祖屋」的九華徑23號屋,其實亦曾是黃永玉故居,而且他在這裏居住的時間比「曾氏祖屋」更長,惟至今仍未獲古蹟辦評級。 至於附近的其他大屋,據長春社考證亦曾居住了不少走難到港的文化人,包括香港導演嚴浩的父親嚴慶澍、作家端木蕻良、漫畫家方成等;另外,文化人楊晦亦曾居於九華徑10號大屋。 長春社表示,九華徑的歷史價值不限於香港,對中國文壇亦十分重要,建議政府應積極考慮收地或換地,以保留上述建築。
由於九華徑舊村的村民大多當上海員,這些海員從外國吸收知識後,運用了不同物料建屋,對村內產生了影響。 九華徑村 舊村內存在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包括傳統村屋、寮屋、校舍等等,當中一系列超過八十年甚至過百年的歷史建築物,蘊藏着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 村內的曾氏祖屋、養正家塾、3個姓氏的祖祠等14個項目,是本港罕有具備逾百年歷史、中西合璧設計的建築物,其中12個項目分別於2010年和2021年獲通過為三級歷史建築[8]。 有興趣實踐有機耕種的農友,可以預約農田,達成有機耕種之夢想,而無需走到偏遠新界。
九華徑村: 發展局:提供合適誘因鼓勵業主保育
九華徑新村 至於成為地區概念的「美孚」則是源於1920年代港府於荔枝角一帶,讓美孚石油公司(Mobil Oil Company)填海建立油庫。 戰後這塊油庫用地於1968年至1978年間分成八期興建成今日的美孚新村,共99幢住宅大廈。 地政總署回覆指,荃灣葵青地政處多次接獲投訴後發現,九華徑新村有私人農地建有未經批准的構築物,違反地契。 地政處於2015年向業權人發出警告信,要求限期內糾正違契情況惟不果,故將警告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即「釘契」。
九華徑地理位置獨特,是當年進出九龍及新界西的惟一交通要道(經青山公路),故成為東江縱隊盤踞的範圍,東江縱隊司領員窩藏在此,並經常安排文化人經九華徑逃離香港前往中國,包括茅盾夫婦、胡風、千家駒、廖沬沙、丁聰、曹聚仁、夏衍、梁漱溟等。 據居民憶述,由九華徑到荃灣越過大帽山到元朗十八鄉,再進入寶安縣是最便捷和安全的路徑[4]。 另外,共產黨與國民黨爆發內戰期間,很多共產黨員為逃避國民黨的追捕,亦有不少因批評時政的異見人士選擇南下來港,當中有不少作家、畫家以及詩人選擇到九華徑居住,1948 年前後尤甚,包括著名畫家黃永玉與太太[6]。 【明報專訊】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九華徑舊村22號「曾氏祖屋」被清拆。
美孚吉吉燒現已全新打造成一個佔地20,000餘呎的自助燒烤場,提供免費上網,加上璀璨浪漫流星雨燈,是市區獨一無二的選擇。 不過,九華徑村村代表曾俊文強調,這是新村出現後才被叫舊村,實際九華徑村歷史悠久,已有幾百年歷史,在新界之中地位好高,以往有不少名人住過。 他說,爭取豎立牌坊已多年,希望可成為村落的標誌,因為不少人總問他們的村在哪裏,又說是不是有個牌坊的地方,但那個牌坊是新村的。 警方週二(27日)曾發公告,指曾文強週一下午離開瑪嘉烈醫院後便告失蹤,其家人同日向警方報案。
九華徑村: 九華徑村◈歷史建築與人物`
他指,當初發展商稱當區需進行綠化,與他簽下合約,「以為係善意舉動」,豈料對方其後以合約及地主名義收地,家中供電系統被人中止,更有人安排保安員在村內看守,又用鐵絲網圍着歸家路。 朱凱廸表示,有村民與發展商早前簽下1年至4年不等的租約,令居住多年的村民變為租客身份,惟「轉頭就被取消」,早前更收到通知要進行收地,大約有30名村民受影響。 他指發展商藉此令村民喪失訴訟權利,更指即使村民想與發展商傾談亦不果,更被對方斥「死窮鬼快啲走」,他指村民或要到寶田臨時收容中心。
【on.cc東網專訊】中西區西環邨疑爆發新冠疫情,港府今日(12日)對上址宣佈圍封及派發快測包。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表示,當區污水檢測數值相當高,呼籲當區居民如感到不適或有病徵,就應盡快做檢測,醫生亦應提供協助。 九華徑村 警員展開搜索,最後尋獲一把懷疑涉案的利刀,同時發現該名身有酒氣男子。
根據土地註冊處文件,目前22號用地(即曾氏祖屋)範圍由KAWAY LIMITED擁有,該公司其中一名董事是長實主席李澤鉅。 九華徑村 九華徑村2025 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稱,九華徑22號建築物是私人建築物,屋宇署今年初收到業主根據《建築物條例》申請拆卸。 古蹟辦表示,在政府內部監察機制下,屋宇署就有關申請通知古蹟辦,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及古蹟辦隨即與業主代表會面,探討保育建築物的可行性及「寓保育於發展」方案,但業主最終維持拆卸決定,古蹟辦在業主同意下,拆卸前已為該建築拍照及三維掃描,以作紀錄及存檔。 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荔枝角北面,蝴蝶谷西面,鄰近填海前的茘枝角灣,為磨石山(今稱荔景山)[2]與坳背山之間的谷地,今日範圍主要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長坑村、九華徑泵房上村等各村及鍾山臺豪宅區。 九華徑村 茘枝角灣填海後,九華徑南面接上荔枝角陸地部分,附近建有荔灣花園、華豐園、樂園,以及位於荔園遊樂場舊址的住宅華荔邨、荔欣苑及盈暉臺。
有測量師指出,現時九龍市區地難找,認為該處算是「靚地」,發展潛力高。 事實上,九華徑舊村面臨發展壓力,該地段持有人之一遠東酒店去年向城規會提出改劃申請,擬於當地興建近6000夥住宅,今年7月獲批。 遠東早前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集團對拆卸22號屋不知情,大宅業權亦不屬該集團。
有線寬頻通訊有限公司,簡稱有線寬頻可以為你提供九龍 荔枝角 九華徑新村137號寬頻價錢以及覆蓋資料。 我們是一羣住在九華徑新村城東園1號,2號,住了幾十年的鐵皮棚屋的居民,雖然身處在香港這座國際大都會的城池。 我們雖然過得艱難辛苦,卑微到賴以求存,但終歸有我們的立足之地,有瓦遮頭,累了困(睏)了,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九華徑村2025 【明報專訊】美孚九華徑新村為市區僅存寮屋區之一,鄰近昔日荔園遊樂場,荔園擁有人、已故商人邱德根的家族於該處持有不少土地。
九華徑村: 市區「靚地」九華徑新村 有地皮遭逆權侵佔
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盈暉臺和荔欣苑。 李少文翻查黃永玉及其他曾入住九華徑的文人著作,從內容提及九華徑舊村的特徵,從而辨識各人曾入住的房屋,結果發現至少17人分別入住9間村屋,當中只有3間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其餘均無評級,他認為古蹟辦應重新評估村內建築的歷史價值,以免有漏網之魚。 九華徑村2025 九華徑村屹立於美孚逾300年,原本有13座三級歷史建築,包括九華徑村22號的「曾氏祖屋」,惟該屋近月被夷為平地,剩下一片沙泥碎石,只豎立了「政府土地」的警告牌。 長實日前回應指,「曾氏祖屋」建築物已空置及失修多年,「狀況非常陳舊破爛,難以復修」。 根據港大文學院博士周家建的《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研究》,九華徑舊村的歷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曾氏族人先祖在1669年(康熙8年)遷海令撤銷時移居該地。 研究提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左派人士紛紛回大陸;國民黨軍官及其支持者則來港避難,包括國民黨第四集團總司令李宗仁的祕書程思遠,他們散居於九華徑新村,臺灣前總統馬英九亦曾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