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4日,經過政府和多個區議會多年來的討論,九龍巴士正式公佈70號線會於同年12月7日起停辦。 70號的最後一班車於12月7日凌晨0時45分由上水開往佐敦匯翔道,結束40年的服務(註:由1968年1月27日至1973年7月16日,路線編號為19號、由1973年7月16日起,路線編號為70)。 2006年5月,九龍巴士引入配新款歐盟四型引擎的巴士,車牌號碼分別是MJ2927(車隊編號ATEU1)及MF5119(車隊編號AVD1,原車牌為LJ7006)。
- 車廂內的廣播系統亦有更新,以小朋友的聲音,溫馨提醒長者上車後緊握扶手,以及乘客讓座予有需要人士。
- 當時此車行走來往天瑞至佐敦渡華路的69X線,以測試其行走快速公路時的表現(於2012年3月歸還予斯堪尼亞汽車)。
- 2015年9月21日,九龍巴士首部設有低地臺設備及首部以香檳金色為車身顏色的雙層巴士(車隊編號ATR1)退役,並獲九龍巴士保留。
- 若由荃灣出發,可選擇33R線往北潭湧或者乘搭43X線並於石門轉車站轉乘299X線前往西貢;若由深水埗出發,可以乘搭214線到牛池灣轉車站轉乘92線往西貢市中心。
如交通情況許可,運輸署會在適當的地點設立路旁停車位以應付需求。 有些地區因停車位數目有限但需求甚殷,故設有停車收費錶,藉以阻止車輛長時間停泊。 現時約有36 400個路旁停車位,其中不設停車收費錶的約有17 100個。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最短路線2025 設有停車收費錶的車位則約有19 九巴最短路線2025 300個,大部分車位的收費時間為星期一至六上午八時至午夜十二時,以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 2015年12月7日起,此路線正式步入全低地臺時代。 唯一的單層用車被一輛丹尼士三叉戟(ATS13/JJ5929)替代,同時削減富豪奧林比安(AV472/HT3635)之所屬字軌。
九巴最短路線: 巴士轉乘優惠
在1970/71賽季,球隊面臨他們的第一次降級,但在接下來的賽季中,由於Jardines退出了聯賽,他們得以留在甲級聯賽。 它最後一次出現在甲級聯賽是在1976/77賽季,但只在一個賽季後就降級了。 足球隊於1981年退出聯賽,並於2017年進行了改革。
自將軍澳-藍田隧道於2022年12月通車後,將軍澳隧道豁免收取隧道費。 隧道於1990年通車,平均每日行車量約49 000架次。 九巴有3 901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大部分是雙層巴士),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陸路客運公司之一。 2017年5月5日,九龍巴士推出全新車隊塗裝概念,並宣佈將企業口號由「九巴服務 日日進步」更新至「城市脈搏」,該車隊已於2017年6月運抵本港。 2017年5月15日,九龍巴士首部歐盟六型雙層巴士出牌,型號為富豪B8L,車牌號碼為UU8290(車隊編號AVBWL1)。 2017年6月30日起,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路訊通不會再次為九龍巴士代理巴士電視業務,路訊網同日起停止提供新節目。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99線
隧道為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的一部分,屬於禁區範圍。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高鐵)連接香港與國家高速鐵路網絡,縮短由香港以鐵路來往內地多個主要城市的時間。 現時,高鐵列車來往香港西九龍站與66個內地站點,包括10個短途站點及56個長途站點。 在技術上,12米巴士行走西沙路並非不可行,但長久以來九巴慮及西沙路(泥涌至麥邊一段)的寬度,傾向派出不長於11.3米的巴士(初時為10.6米,後期經試車後獲放寬至11.3米,2016年9月6日後回復10.6米)。 2014年99線延長至恆安初期,曾有車長駕駛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124/GW6829)行畢全程,雖然純屬特見,但禁令卻一直生效。 2017年2月,299X線換入12米巴士行走後,此路線才獲試走12米車輛。
- 市區的士可在全港行駛(東湧道及南大嶼山的道路除外);新界的士主要在新界東北(即沙田以北)及西北(即荃灣以北)部營運;大嶼山的士只可在大嶼山及赤鱲角行駛。
- 當日長者可以乘搭W4線 (循環線),由高鐵西九龍站開出,前往西九文化區,途經柯士甸道西、M+ 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短短車程不足10分鐘就可到達目的地。
- 該公司經營39條巴士路線及有264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平均每日載客約78 500人次註1,車費由3.5元至45元不等。
- 與此同時,九龍巴士引入全球首款雙層超低地臺巴士——丹尼士三叉戟雙層巴士。
結果而言,讓兩邊的居民乘車時間變更短,更易掌握上下班時間。 港鐵職員正在搶修,受影響的乘客可以轉乘其他鐵路綫,前往北角、鰂魚湧站的乘客請使用港島綫;前往油塘站的乘客請使用觀塘綫,並呼籲乘客為行程預留充裕時間。 由港島出發,乘搭968線前往元朗,並於元朗轉乘B1線往落馬洲站,乘客只需付$25.7車資,相等於六六折優惠。 除了過境鐵路通道外,香港還有六條過境道路通道連接內地,即落馬洲、文錦渡、沙頭角、深圳灣、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園圍過境道路通道。 香園圍為第六條過境道路通道,其貨檢設施於2020年8月26日啟用,而旅檢服務的啟用日期則須視乎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而定。
九巴最短路線: 元朗(西)↔銅鑼灣(天后)
2009年2月,九龍巴士引入第一輛歐盟四型單層巴士,型號為斯堪尼亞K230UB,巴士於2月中抵港,並於4月出牌,於5月投入服務。 九巴最短路線2025 九巴最短路線 首輛巴士車牌號碼為NT8619(車隊編號ASB1)。 當中一輛改配歐盟五型引擎,車隊編號定為ASCU1。 1932年5月,香港政府重整香港公共交通服務,批出2個巴士服務專利權分別為香港島以及九龍和新界,後者由九龍巴士獲當時香港政府給予專利權。
西區海底隧道於1997年通車,連接西營盤及西九龍,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及經營,現時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管理,而其30年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屆滿。 隧道公司現正提供優惠,每程收費實為25元至200元不等。 大欖隧道於1998年通車,連接汀九及元朗,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及經營,並由三號幹線 ( 郊野公園段 ) 有限公司管理,而其30年專營權將於 2025年5月屆滿。 隧道公司現正提供優惠,每程收費實為26元至197元不等。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
2004年,由於99線延長至烏溪沙站,同時終止與94線的互調運作安排,兩線均改為獨立派車,並調高此路線全程收費及加密班次,此路線派車為ASV51/KX2135及ASV98/LT6216(後者由沙田廠派出)。 自2005年,此路線掛牌車改為一輛單層巴士(以丹尼士飛鏢AA為主)及一輛雙層空調巴士(富豪超級奧林比安為主,於2011年改為丹尼士巨龍9.9米)行走。 九巴最短路線 該路線為一條往返坪石巴士總站與啟東道的循環路線,共有4個巴士站,並會於坪石及啟東道兩邊車站設置充電站。 九龍巴士另建議超級電容巴士在單軌電車未完成之前行走啟德發展區,建議中路線連接觀塘開源道、啟德發展區與九龍灣站,來回程均設12個巴士站,其中4個車站將設置充電站。
九巴最短路線: 途經
經過多年與生產商合作的試驗,九龍巴士已於1988年首次引入全球首部試驗成功的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11米空調巴士,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巴士服務質素。 該巴士車牌DX2437,車隊編號AL1,於2005年8月19日退役。 1975年,九龍巴士為吸引駕車人士改搭巴士,推出豪華巴士路線服務。 九龍巴士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啟德機場↔中環,後分拆為A2及A3)及201(啟德機場↔尖沙咀,後改稱A1)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1972年8月,香港海底隧道正式通車,一向提供九龍及新界巴士服務之九龍巴士,亦因而首次開進香港島,及打破以往「地區專利」之傳統慣例。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九巴最短路線: 行車時間
除禁區外,紅色小巴可行駛香港各區,沒有固定的收費和路線。 公共小型巴士(公共小巴)的座位最多為每輛19個,數目規定為最多4 350輛。 有些公共小巴行走固定路線(綠色專線小巴),有些則行走非固定路線(紅色小巴)。 2021年2月,因應Enviro500 12米(ATE)年事已高即將退役,加上西沙路行車路面較窄,巴士與樹枝碰撞的風險較大,九巴遂安排此路線全線改以設有樹擋之Enviro500 MMC 12米(ATENU)行走。 2014年5月24日起,唯一一輛單層用車被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358/HN4534)替代,令此路線再度全線以雙層巴士行走。 而最短的路線為71B線(富亨至大埔中心)及238M(荃灣鐵路站至海濱花園),全程行車裏數只得2.3公里。
九巴最短路線: 營運資訊
2013年,單層掛牌車改為斯堪尼亞K230UB 10.6米(ASB)。 由於本線由富亨開往大埔中心的時間比步行快,所以深受富亨邨居民歡迎,在下午繁忙時間經常滿座,甚至需要站立於車廂。 九巴最短路線 但由於本線車程十分短,乘客大多不上車廂上層,導致時常出現假頂閘的情況,但客量始終不俗。 於2010年12月開始,九龍巴士全面更新新的車長、站長及車務督察的制服。 車長的新制服採用螢火綠色,站長及車務督察的新制服則採用蘋果綠色。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路線小知識 R車代表甚麼?
同樣是由天水圍在起點前往上水,但是此路線更偏重於接載元朗的乘客。 由洪水橋有多個中途站,不可以說是特快的路線,故不推薦天水圍的乘客乘搭此線路。 但是若果是在形點附近上車,便可直接到達上水地鐵站,接近等同乘搭的士。
九巴最短路線: 巴士公司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年整體使用以上過境通道的旅客總人次為112萬;當中約19萬人次使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穿梭巴士,約3萬人次使用其他過境客車,以及約90萬人次使用其他本地公共交通工具。 九巴最短路線2025 過境車輛方面,總共約283萬車輛架次使用以上過境通道的,當中使用落馬洲、文錦渡、沙頭角、深圳灣、香園圍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通道的車輛架次分別約53萬、58萬、3萬、116萬、31萬和22萬。 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連接中環幹諾道中高架道路、灣仔北及北角東區走廊,實施雙程三線行車(銅鑼灣避風塘至灣仔北一段西行為四線)。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最新口岸線轉乘優惠!搭兩程送一程免費
本港有23條行車隧道(包括三條沉管式海底隧道及一條在海牀底下鑽挖建造的海底隧道),其中20條是政府隧道,三條是私營隧道。 九巴最短路線2025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10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九巴最短路線2025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最短路線 有關內容只供參考,並會因應車務調動而更新(查看更新表)。
九巴最短路線: 元朗
2016年3月28日,九龍巴士在多條聯營路線試行巴士(九巴)到站時間預報服務。 2016年8月底,九龍巴士首次向所有現職及退休員工派發自製九巴月餅,歡度中秋。 2016年9月26日,九龍巴士及龍運巴士推出全新版本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所有巴士路線預計到站時間。 2010年11月,九龍巴士與城巴合辦的機場博覽館特快X1路線正式投入服務,是繼1997年後再次有九龍巴士路線以專利巴士營運模式為東湧居民和博覽館活動提供不停站直達服務。 但該路線為每月提供不定期固定班次,有別於同樣駛經機場博覽館而提供頻密固定班次且較便宜的S1路線,全程只需3.5元,比X1路線少付2.3元。 2007年2月,九龍巴士引入第三款歐盟四型巴士,型號為斯堪尼亞K310UD(前稱Scania K95UD6x2),車牌號碼為MT6551(車隊編號ASU1)。
九巴最短路線: 九龍巴士71B線
由於班次疏落,加上車資較昂貴,以及提升為全日服務前站位距離大圍站較遠,此路線客量遠遠不及服務範圍相近的專綫小巴。 延長服務時間後,除早上繁忙時間外,大部分班次均吉車遊街。 乘客通常是因小巴滿座無法登車,以及恰巧遇見此路線車輛才會改乘,最終於2021年5月被削減至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在每年清明節及重陽節前後,因大量短身單層巴士被派往支援14S或32P線,此路線屆時會全線改用雙層巴士行走。 此外,2017年/2019年,九巴為方便派車及管理,加上長身單層巴士過剩,部分被安排退役並改裝成訓練巴士,而短身單層巴士則被派至有用車限制的路線,令此路線重新出現雙層巴士特見行走。 2012年4月2日,此路線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一輛非空調巴士(S3N366)被原211線的一輛丹尼士飛鏢10.7米單層空調巴士(AA62/HV8607)取代。
年滿65歲或以上長者乘搭九巴或龍運巴士時,只需向車長出示「長者咭」、香港身份證、旅遊證件,或以長者八達通卡或樂悠咭繳付車資,即可於長者日免費乘車,暢遊港九新界不同地方,當日該八達通所扣除的車資將設定為$0。 九巴最短路線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接將軍澳、觀塘及東區海底隧道,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港九小輪有限公司、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珀麗灣客運有限公司及其他營辦商經營其他港內及離島客運渡輪航線。 於2022年,本地渡輪每日平均載客約82 100人次註1。
九巴最短路線: 使用車輛
時任西貢區健明選區區議員梁裏指,將軍澳區缺乏來往馬鞍山的巴士線或小巴,如居民要來往兩地只能選擇乘搭港鐵,部分屋苑居民更需乘搭小巴前往港鐵站,整個車程十分費時,希望運輸署可以於2019年中前落實新路線和時間表[7]。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擁有640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經營47條港島線、32條過海路線及16條行走九龍和新界的路線,平均每日載客約 人次註1。 港島路線的車費由3.8元至14.5元,九龍及新界路線的車費由4.1元至17.4元,過海路線的車費則由10.9元至39.8元不等。 1996年,九龍巴士全資附屬公司龍運巴士公司,獲當時香港政府批出專營權,營辦由新界(除將軍澳外)往來北大嶼山及赤鱲角新機場的巴士路線,並於翌年開始投入服務。
九巴最多分站的路線是53線(荃灣西鐵路站至元朗東),合共有140個分站,車程需98分鐘。 根據九巴官網,九巴最長的巴士路線是960X線(洪水橋往鰂魚湧),全程行車裏數達50.8公里,約是港鐵荃灣綫(16公里)的3倍,比任何一條港鐵綫還要長。 其實在2008年香港協辦北京奧運馬術項目期間,九巴特設 HK1、HK2 及HK3 三條巴士路線,來往比賽場地,持有當日門票的觀眾可免費乘搭。 2017年7月6日,九龍巴士最後一部丹尼士巨龍9.9米巴士,在晚上8時行走8號線作告別班次,其後回廠退役,九龍巴士同時亦標誌着所有白色車身的巴士已退出載客行列,而且九龍巴士開始進入全低地臺時代。 2015年12月31日,到站預報系統全面擴展至九龍巴士旗下所有獨營路線(包括龍運巴士所有路線,但不包括聯營路線及名義上由九龍巴士營運的港鐵接駁巴士)。 2011年3月,九龍巴士及流動軟件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九巴龍運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於蘋果公司App 九巴最短路線2025 Store應用程式商店發佈[6][7]。
九巴最短路線: 行車路線
1997年,耗資100億港元興建的青嶼幹線正式通車,5月至6月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觀光。 九龍巴士遂於假日特別加開兩條觀光路線X31及X32,分別由荃灣碼頭及葵芳地鐵站出發,途經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後,在東湧東交匯處折返,不駛入東湧新市鎮,以一償市民參觀青嶼幹線「遊車河」的心願。 與此同時,九龍巴士引入全球首款雙層超低地臺巴士——丹尼士三叉戟雙層巴士。 九巴最短路線 九龍巴士亦與其餘四大運輸機構九廣鐵路、地鐵公司、城巴及香港小輪聯合推出智能卡八達通繳付系統,系統於9月1日正式啟用,而香港小輪之大部分股權亦因應渡輪服務交接而移交予新世界第一巴士和渡輪。 同年,九龍巴士集團進行重組,九龍巴士、龍運巴士等成員公司成為一家新成立之九龍巴士控股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股東維持不變。 而九龍巴士控股已於2005年改名為載通國際控股公司。
當時此車行走來往天瑞至佐敦渡華路的69X線,以測試其行走快速公路時的表現(於2012年3月歸還予斯堪尼亞汽車)。 九巴最短路線2025 2002年10月,九龍巴士並於藍田站巴士總站內的42C線月臺,興建全港首個空調候車亭。 該候車亭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密封設計,並裝有恆溫式空調系統,由獨立系統供應鮮風,讓乘客在空氣清新、寧靜舒適的環境下等候巴士。 亭內裝設了一組多媒體資訊系統,裝設了一組電子屏幕顯示屏,詳細列出下一班巴士的開車時間、路線與票價等資料。 1980年代,隨着地下鐵路通車及九廣鐵路實現電氣化,九龍巴士亦着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1989年起為方便乘客,數條以M字尾的九龍巴士路線,亦容許乘客以通用儲值票付款。
九巴最短路線: 車隊列表
港鐵表示,由於將軍澳綫鰂魚湧站附近路段受積水影響,現時將軍澳綫來往北角站至調景嶺站列車服務暫停;將軍澳綫來往寶琳至調景嶺站維持6分鐘一班車,來往康城至將軍澳站維持12分鐘一班車。 在1993年啟用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是由有蓋行人道、16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梯和三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行人道組成,以皇后大道中為起點,貫穿中環多條狹窄的街道至幹德道止。 該自動扶梯系統由機電工程署負責管理,每日約有78 000人次使用。
但2016年3月12日起一度「升高」,1輛富豪奧林比安 11米(AV458/HT2693)替換其中一輛丹尼士三叉戟(ATS57/KC7298)行走,惟是項調動已於2016年5月10日復原,全線再次低地臺化。 巴士是港人出行工具之一,大家在乘搭巴士時會否留意到巴士路線的英文字母? 它成立於1947年,並於1947/48賽季加入香港甲級聯賽。 綽號「原子巴士」的球隊在1953/54賽季和1966/67賽季獲得了僅有的兩個聯賽冠軍。 球隊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達到頂峯,當時”華南- 九龍汽車巴士公司”(南巴大戰)是香港最突出的對手比賽之一。
2016年3月5日,九龍巴士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對出的空地舉辦「九巴與你 穿越今昔」活動,展出三輛古董巴士及一輛新巴士,並安排兩輛開蓬陽光巴士供市民乘搭。 1998年,九龍巴士開始在旗下空調巴士安裝上海凱倫廣播報站系統,該系統由車長控制,在車頭的電子顯示屏顯示站名,並以粵語、英語、普通話報出站名,並於2005年開始推廣至旗下非空調巴士。 早年的巴士設有售票員和稽查員各一,在車上來回走動。 九巴最短路線 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客要補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