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第九、十段的交匯點在田夫仔營地,既沒有交通工具,甚至要走出去也得大花時間。 兩段路加在一起,路途雖長達22公里,但大部份時間都是向下走或平走,無需消耗太多體力,甚至可以作緩步跑。 景色方面,城門水塘風景優美,而針山山頂景色開揚,風景不俗。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位 於 新 界 西 部 , 佔 地 五 千 四 百 一 十 二 公 頃 , 是 全 港 面 積 第 二 大 的 郊 野 公 園 。 除 東 北 方 一 小 幅 土 地 屬 斑 巖 外 ,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的 泥 土 幾 乎 全 屬 易 受 侵 蝕 及 經 已 分 解 的 花 崗 巖 。 在 蓮 花 山 近 荃 錦 公 路 一 帶 , 當 年 有 鎢 礦 及 其 他 礦 藏 的 生 產 。 戰 後 礦 產 價 格 下 跌 , 礦 務 自 此 停 頓 , 但 廢 棄 的 礦 坑 仍 隨 處 可 見 , 遊 人 可 在 廢 棄 礦 坑 口 想 像 當 年 的 開 礦 情 況 。 麥理浩徑第十段起自田夫仔 (可參閱麥徑九段一文),經過大欖郊野公園直往屯門市中心,長達 15.6 公里,乃麥理浩徑最長的一段,沿途多為林務車路及引水道,撇除長度以及起點考慮,算是頗為易行的一段。 難度:★★★☆☆ 距離:約9.5公里 時間:約3.5小時 難度方面,一開始鉛礦坳上四方山一段較為陡斜,走至四方山後山勢會較為平緩,但距離較長,需要一定體力應付。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1公里 時間:約3.5小時 麥理浩徑第五段初段仍是上山路,直至走到飛鵝山道纔有休息空間,中途沙田坳道獅子亭有士多補給,之後於在畢架山略有上落,但難度比麥理浩徑第四段輕鬆得多。 麥理浩徑第五段係最近市區嘅一段,比大部分段落嘅海拔為低。 由基維爾營地開始,攀越大老山嘅山脊至沙田坳,再繞過獅子山嘅山腰,經筆架山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至大埔公路。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衛奕信徑的路線由南往北,與連接東西的麥理浩徑恰似一個十字劃分港九。
- 依麥理浩徑標示在伯公坳的林道盡頭(標距柱M178)繼續登山,在開揚山野登上不少樓梯,並經過一電塔架。
- 惟6公里引水道的確對精神及心理狀態很大考驗,想縮短行程往掃管笏離開為折衷方案。
- 呢段跨過馬鞍山郊野公園,穿過黃竹洋村,唔單止可以睇到高山之美,仲可以感受到一片綠色嘅平原之浪漫。
- 中段井頭村有不少分叉路,只要留意路牌及麥理浩徑的標誌,聽到車聲愈來愈大,很快來到平地。
- 其實除了深秋,這片楓香林在春夏呈現著一片清翠的嫩綠,也另有一番風味呢。
當走到黃金海岸對上(約標距柱M192),本來冷清的引水道變得熱鬧起來,因為後半段引水道被屯門區議會闢作「屯門健身徑」,沿途設有不少健身設施和涼亭,而引水道既平坦而車流稀疏,亦成為不少屯門區跑友的訓練場所。 沿引水道前行,眼前的景物由掃管笏鄉村景,漸變為黃金海岸一帶中密度市郊區,繼而再變為屯門碼頭和屯門市中心密麻麻的樓宇,變化有趣。 麥理浩徑第十段 亦讓旅人漸漸感受到我們隨著靠近麥理浩徑終點,已一步一步接近屯門的心臟地帶。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楓香林一般在11月至1月看到紅葉,數以百棵楓香並排在大棠一帶數百米路旁,極為壯觀。 及後海拔由約70米升至150米,撐過急彎到達最旺場的紅葉打卡點,大棠近年增添流動廁所,港鐵設特別車K66A由朗屏站出發、九巴設68R由元朗形點開出,令遊人更加多。 2019年3月11日—麥理浩徑第十段的起點位於田夫仔營地的入口。 在林務車道依照大欖湧水塘的方向行走,走經田夫仔村便可到達永吉橋。
在標距柱M183,山徑接回大欖湧水塘西端的林道,這裡旅人可眺望千島湖的壯麗全景,而前行的沿途亦與水塘並行,最後到達位處白石坑的副壩。 景色方面,麥理浩徑第九段全程置身林蔭之下,沒有太多景色可言。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5 緩緩下斜,離大欖湧水塘副壩不遠處有岔路口,可循麥徑右轉前往屯門,或如 Eric 般直走沿車路下山前往掃管笏一帶,一路上也沒有甚麼景色可言,偶爾可以看到路旁有些農地,途中有棵楓香樹,枝幹頗為粗壯。 兩旁建築物越來越多,走累了可在掃管笏村等候小巴離開,若時間許可,不妨考慮步往黃金海岸喫個下午茶兼賞日落,該處交通亦較為便利,可乘巴士直接返回市區。 難度:★★☆☆☆ 距離:約15公里 時間:約4小時 麥理浩徑第十段可說是麥理浩徑第九段的延長版,路徑以林務車路及引水道的水泥路為主,除了距離較長外,整體難度不高。
麥理浩徑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而由於美景甚佳,當然要付出時間,完成整個路程大約需要5小時,行山前要預留充足時間。 橫過旁邊刻有「伯公坳」的石橋,路上有好些支路,在 M183 前按照前往黃泥墩水塘的指示即可。 林務車路盡頭是上山石級,也總算可以暫時離開柏油路,沿路兩旁植物頗為茂密,景觀不算開揚,不過略有起伏,不像舊路段的畔塘小徑般沉悶。 途經一小廟,一同供奉着土地公及土地婆,恕 Eric 孤陋寡聞,之前真的不知道原來還有土地婆,不過其實在網上也沒有太多關於土地婆的傳說,而其中一個傳說大抵是說人們認為土地婆自私,所以民間漸漸不再供奉祂。 年近歲晚,近日的寒潮除了為大棠帶來秋紅落葉,更為大棠楓香林帶來漫山遊人。 早一天的天氣預報還是說着大致天晴,豈料星期六早上就變了大致多雲,不過看着新界西北的天氣照片仍有陽光,那就碰碰運氣吧。
經過M181後到達千島湖清景臺的入口,可短暫離開麥理浩徑由高位欣賞香港千島湖,來回約15分鐘。 大欖湧水塘在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首個落成的水塘,1952年起興建至1957年落成,儲水量約2000萬立方米,自水塘儲水後,原本的丘陵變作一堆島,形成香港千島湖奇景。 千島湖清景臺(Reservoir Islands 麥理浩徑第十段 Viewpoint)在2019年由漁護署建成,從前只能在水婆婆山的斜坡上觀賞,現在設官方樓梯相對易行。 如不登千島湖清景臺,亦可順行麥理浩徑10段,在M183位置一樣看到千島湖,當然角度打折扣。
麥理浩徑第十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惟路徑被維多利亞港分隔,只能以交通工具配合,缺乏完整性。 此外,部分路線的方向以塗漆標示,指示欠清晰,但近年已有所改善。 麥理浩徑第十段的中後段可瞥見大欖湧水塘的千島湖景緻及尖削的青山。 此處豎立著一系列的指示牌,由此再沿麥理浩徑指示行走(其他路線可往圓墩、青龍頭及馬鞍崗等地)至吉慶橋的休憩處大休。 吉慶橋建於1868年,50件代在興建大欖湧水塘時曾重修,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
麥理浩徑第十段: 難度:★★★☆☆ 距離:約7公里 時間:約3小時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毗 鄰 屯 門 及 深 井 , 是 新 界 西 居 民 的 熱 門 郊 遊 地 點 。 而 在 田 夫 仔 、 河 背 及 荃 錦 坳 , 亦 設 有 露 營 場 地 供 市 民 使 用 。 此 外 ,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設 有 越 野 單 車 徑 , 供 越 野 單 車 手 使 用 。 兩 段 路 線 均 為 易 走 之 路 , 分 別 需 時 二 點 麥理浩徑第十段 五 小 時 及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5 五 小 時 。
麥理浩徑第十段: 紅葉及屯門千島湖行山沿途景點4︰麥理浩徑終點
同時間,「麥理浩徑第九段」全段亦係越野單車徑,行山人士要小心單車往來。 如果行山經驗豐富,又鍾意挑戰高難度嘅話,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當中最難行嘅第四段啦! 麥理浩徑第十段2025 呢段跨過馬鞍山郊野公園,穿過黃竹洋村,唔單止可以睇到高山之美,仲可以感受到一片綠色嘅平原之浪漫。
麥理浩徑第十段: 前往萬宜水庫東壩:
風景方面,大帽山高居臨下,可以俯瞰九龍半島至香港島的景色,另外亦可看到元朗石崗八鄉一帶,景觀開揚。 另外,大帽山上山「秋名山」式的髮夾彎馬路、天文臺及四方山的草原亦甚有特色,景色是五星級。 麥理浩徑第四段是麥理浩徑中景色較佳的一段,沿途都會有非常開揚的景觀,更會經過香港行山打咭勝地昂平,景色一流。
麥理浩徑第十段: 紅葉及屯門千島湖行山沿途景點2︰關帝廟赤兔馬
麥理浩徑10段為十段之中距離最長,15.6公里是麥理浩徑第6段的3倍以上,不過距離與難度不是等號。 惟6公里引水道的確對精神及心理狀態很大考驗,想縮短行程往掃管笏離開為折衷方案。 麥理浩徑10段由田夫仔到大棠一帶的流動電話網絡接收不太理想,建議下載離線地圖。 連走麥理浩徑9段及10段交通較方便,若由市區到麥理浩徑10段的起點田夫仔,最簡單方法是深井經清快塘到田夫仔營地,時間約1.5至2小時內。 起點落斜不久設士多,但非每天營業,不能視之為必然補給點。
麥理浩徑第十段: 大棠紅葉行山路線|麥理浩徑10段最終章 千島湖清景臺人氣旺
既是落斜,又是最後500米,心情頓時時變得輕鬆起來,力氣雖不繼,亦決意要好好欣賞這最後五百米的景色。 將到終點,忽然要上斜,幸好不太長,但絲絲體力已耗盡,好不辛苦。 很快到了最高點,將要向下走,看見M199標記,知道自己經已到麥理浩徑最後500米了。 比起麥徑一段,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個賣點就係可以觀賞唔同海景! 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嘅海灘大浪灣,係呢段路程中最為精華嘅迎海路段,實在唔可以錯過。
麥理浩徑第十段: 難度:★★★☆☆ 距離:約7公里 時間:約3小時
這些簡單的座椅狀甚天然,而且沒有塗上顏料,在郊野較為少見。 過了田夫仔露營場地,繼續沿林務車路前行,十分鐘後,到達一緊急求助電話,如想離開,可在此左轉,經清快塘村到深井喫燒鵝去也。 麥理浩徑第十段 行了不久,發覺沿路都是向上,心裡可能懷疑資料的準確性,其實麥理浩徑第九段的初段,是沿著山脊而行,上山下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