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被指無牌經營燒烤場的美孚九華徑,遠東酒店(0037)等本月向城規會提交申請,連同毗鄰地皮一併發展,擬建14幢分層住宅及學校(幼稚園),提供6,053個住宅單位,佔地逾52萬平方呎。 九華徑 1996年,長實聯手同遠東酒店合作發展荔園重建住宅項目,當中包括目前的盈暉臺範圍,向城規會提出改劃申請,興建2520夥住宅,涉206.38萬方呎樓面,申請在同年獲得許可,但多年來一直未有發展,而有關規劃許可已失效。 九華徑 記者上週六(19日)到現場視察,發現「曾氏祖屋」已被夷為平地,但村內其餘12幢三級歷史建築物,全數仍保存完好,包括鄉村學校「養正家塾」、「饒公祠」和多幢住宅等,仍有原居民仍在相關建築物內居住,包括九華徑30號。 【明報專訊】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九華徑舊村22號「曾氏祖屋」被清拆。 本報記者昨午到現場觀察,發現建築物已被夷為平地,地皮位置被鐵絲網包圍。 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查詢時確認,今年初收到業主申請拆卸,處方曾與業主代表探討保育方案,但業主最終維持拆卸決定。

據2019年出版的《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研究》[4],九華徑舊村的歷史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曾氏族人先祖在 1669 年(康熙八年)撤銷遷海令時移居該地。 九華徑2025 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曾氏族羣是葵青區三大客家姓族之一。 規劃署則表示,根據現有資料,遠東擬議發展地點屬私人地段,但並非申請人持有,故申請人在推展上述綜合發展時須就最新情況向當局提交保育建議方案,以符合相關附帶條件的要求。

九華徑: 九華徑燒烤場毗鄰地皮獲遠東申建私樓 涉14幢逾6,000夥單位

此外,屋外更有近千呎花園,舖有石地板,亦有盆裁、檯凳等,整體儼如一幢「洋房豪宅」。 但翻查2012年衛星圖片,該屋明顯比現在佔地少,其屋頂的顏色亦不相同,證明屋舍曾遭翻新、修葺。 九華徑新村一間牌照屋的居民表示,其住所的牌照是父親留下來,已在屋中居住了幾十年,至今仍是每年為每個牌照繳交70多元,便可續居。 如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Rupert Dover)在清水灣碧水新村的牌照屋,被揭發有多處違法僭建、擴建和霸佔官地,地政總署去年5月披露,該屋牌照規定用地可建不高於 5.18米的兩層建築物,每層建築物面積不多於400平方呎。 據本港土地政策,現存獲政府「暫準存在」的兩類房屋,首為在1982年前非法興建,位於私人土地或官地上,獲政府登記並容忍的「寮屋」;其次則為「牌照屋」,屋舍實際獲政府發牌,但戶主每季須向政府繳交牌照費,業權亦只可轉讓直系親屬

鄰近大埔汀角村,佔地超過2萬平方呎,遠眺船灣海,集旋轉燒烤、港式燒烤、串燒燒烤、有機農莊於一身,可以容納超過800人,適合舉行各類燒烤聚會、旅行、農耕和參觀等。 村內的牌照屋是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收租,即每年每平方米3毫。 若以署方透露村內最大牌照屋面積3000呎計算,該大宅年租僅83港元,月租僅約7元。 九華徑2025 其中一屋的正門外疑有僭建物,面積佔牌照屋三份之一大小;另一屋則在屋旁3個位置設疑似僭建物,並設圍牆將僭建物包圍。 與1982年寮屋登記記錄不符時,牌照屋將喪失登記資格;市區的牌照屋不得重建,而任何修葺均先取得有關寮屋管制辦事處的批准,以及經修葺的位置、尺寸、建築物料及用途必須與記錄相同。

九華徑: 被指定作綜合發展區 發展停滯不前

申請人形容,申請地點面積龐大,位處九龍市中心黃金地段且交通方便,具潛力藉綜合發展形式,提供大量住宅單位滿足香港的房屋需求,但指該處自1992年起獲指定為「綜合發展區」,30年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未見具體落實進展。 九華徑2025 申請人表示,擬議發展將會按照現有的土地業權分佈分期進行,早期階段發展可適時由申請人落實,料可於2028年提供合共約2,983個單位,連同餘下階段的發展,擬議方案最終將可提供約6,053個私營房屋單位。 由於九華徑舊村的村民大多當上海員,這些海員從外國吸收知識後,運用了不同物料建屋,對村內產生了影響。 舊村內存在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包括傳統村屋、寮屋、校舍等等,當中一系列超過八十年甚至過百年的歷史建築物,蘊藏着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 村內的曾氏祖屋、養正家塾、3個姓氏的祖祠等14個項目,是本港罕有具備逾百年歷史、中西合璧設計的建築物,其中12個項目分別於2010年和2021年獲通過為三級歷史建築[8]。

  • 有學者認為,土地供應緊拙下,政府可考慮收回土地興建公屋,但強調必先補償和安置村民。
  • 舊村有逾300年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撤銷了遷海令後,曾氏客家族羣遷居過來,是新界原居民村落。
  • 發展局回覆表示,九華徑本身共有13項獲評級的歷史建築,包括九華徑1號、4-5號、10號、14號、15號、22號、26A號、30號、32號、39號、42號、42A號及43號,全部均為三級歷史建築,並屬私人擁有。
  • 二次大戰及香港淪陷期間,盟軍曾空襲被日軍佔領的美孚油庫及昂船洲軍營,曾有炸彈落在九華徑的山坡,幸未造成傷亡[4]。
  • 創立於民國76年的「九華樓」,為華泰大飯店集團成立時間最早的粵菜餐廳,在餐飲界百家爭艷的今日,選擇回歸初衷,捨棄繁複堆砌裝飾,專注於一道道佳餚美饌,傳遞出料理純粹的本質,展現經典粵菜精華。

汀角灣燒烤提供360度自動旋轉爐,無須自己動手,順便參觀一下旁邊的有機農田,平日有資深農夫管理,農田提供耕作用具、肥料、殺蟲藥等,租客可以在農莊開放時間內進入,親身體驗耕作樂趣。 大美督嘉年華燒烤 BBQ PARTY 位處於自然環境保護區,佔地40萬呎,場內可容納 1500人以上。 另外,作家端木蕻良、方成、單復、雷石榆等人,又曾居於與黃永玉屋子並排的一所房子,李少文相信應即是24號屋;香港導演嚴浩的父親嚴慶澍又居於雷石榆的房子之旁,相信即是25號屋。 除了同一排屋,黃永玉又曾提到,詩人臧克家居於九華徑村村口右邊第一間小石樓,相信即是86號A屋;文化人楊晦則是「九華徑最高坡上的那幢殖民形式的屋子」,10號屋的現況與之相同。

九華徑: 文化人珍重九華徑生活

舊村有逾300年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撤銷了遷海令後,曾氏客家族羣遷居過來,是新界原居民村落。 位於九華徑舊村22號的曾氏祖屋,1934 至 1937 年間建成,1940 年代終至 1950 年代初,曾有多位左翼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如王任叔、樓適夷及國畫大師黃永玉等居住於此。 而燒烤場因長年無牌經營,對鄰近居民造成嘈音及空氣污染,惹起爭議。 去年11至12月,警方及食環署高調到場執法,拘捕多人並作出票控,其中兩名燒烤場負責人被判緩刑兼罰款4萬元。

據報載,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 九華徑為香港新界葵青區的一個地方,原名為狗爬徑,因為舊時山路極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 九華徑 他建議當局將公營項目的文物影響評估(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擴展至私人發展項目,在發展前先提交報告,並要先獲古諮會同意,期間公眾亦可有一定知情權,令歷史建築不會無聲無色的消失。 鄒廣榮又指,九華徑位於市區,附近亦有荔欣苑、華荔邨等公屋居屋,地理上適合興建公營房屋,惟實際上要視乎公共設施、配套等是否可以配合發展。 九華徑2025 假設以中等地積比率4倍計算,可建4000個面積500方呎的公屋,容納逾一萬人居住,較現時只有約130間牌照屋大增約30倍。

九華徑: 發展大型住宅

發展局續指,在尊重私有產權的前提下,政府會為擁有歷史建築的私人業主,提供合適的經濟誘因,以鼓勵他們保育其歷史建築,並因應該建築的文物價值,以及業主提出的保育方案等因素,按每宗個案的個別情況提供經濟誘因。 九華徑2025 九華徑2025 該局指,根據現行政策,如涉及的私人歷史建築屬一級歷史建築,政府會考慮透過換地進行保育,古諮會建議政府不應使用公帑直接購入私人歷史建築。 九華徑2025 發展局回覆表示,九華徑本身共有13項獲評級的歷史建築,包括九華徑1號、4-5號、10號、14號、15號、22號、26A號、30號、32號、39號、42號、42A號及43號,全部均為三級歷史建築,並屬私人擁有。

九華徑: 九華徑曾氏祖屋被拆 12幢歷史建築保育堪憂 環團批如空頭支票

上述申建住宅的地皮,包括美孚九華徑兩個前燒烤場所在地,該地涉及多個地權,其中最大註冊地主為遠東酒店(0037)旗下的「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和遠東酒店關聯公司。 據知,「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曾入稟控告燒烤場非法霸佔土地。 日前規劃署已表示,發展方案將容約1.73萬名人口,同時擬建多項社會福利設施,並保留三級歷史建築,符合綜合發展區的規劃意向,有利提供更多房屋供應。 《香港01》曾詢問地政總署,在九華徑新村內一帶,有沒有牌照屋違反牌照規定。 地政總署表示,在九華徑新村一帶約有130個政府土地牌照,但拒透露各牌照限制,僅稱各牌照規限的面積及用途均不盡相同,住屋面積由約32平方呎至3,000平方呎不等。

九華徑: 相關

李少文續指,在國共內戰的紛亂年代,九華徑成為「避難所」,為文人提供喘息機會,方成在離開香港約30多年後,曾憶述當時生活,形容為世外桃源,「印象還清晰地留在我記憶中,至今不忘」;其房友單復也曾撰文憶述當年生活,指早上各自工作後,下午便會與方成、端木蕻良奔向海灘。 臧克家雖然只短居3年,但於多年後的作品中仍憶述當時生活,並保留當年照片,「這歷史陳述,我是今仍然珍存著」。 不過根據古蹟辦資料,上述房屋中,只有 10號、22號、26A號A饒公祠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其他大部份都不包括古蹟辦於2009年列出的1,444幢歷史建築。 創立於民國76年的「九華樓」,為華泰大飯店集團成立時間最早的粵菜餐廳,在餐飲界百家爭艷的今日,選擇回歸初衷,捨棄繁複堆砌裝飾,專注於一道道佳餚美饌,傳遞出料理純粹的本質,展現經典粵菜精華。 饒宗頤文化館期望透過資助計劃,以館址為軸心延伸探索周邊社區,擷取鄰近歷史悠久的九華徑舊村進行研究,勾勒社區的輪廓和變遷,分享近在咫尺的生活故事。

九華徑: 九華徑燒烤場申建6000夥 獲城規會批准 遠東酒店停牌

《香港01》亦發現,部份牌照屋疑違反牌照限制,涉擴展僭建或出租,惟地政總署無回應曾否調查,僅交代曾在九華徑新村發出130個牌照,年租每平方米3毫,意味村內最大3000呎牌照屋,年租僅83港元。 有學者認為,土地供應緊拙下,政府可考慮收回土地興建公屋,但強調必先補償和安置村民。 新中國成立後,來港避難的卻變成國民黨軍官及其支持者,當中包括有六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香港影星林黛的父親程思遠[4]。 大量難民因逃避戰禍移居香港,部分在山上搭建木屋居住,漸漸組成包括九華徑新村的現址。 1952 九華徑2025 年更成立福利社為村民服務,包括修築道路,代表村民洽談水電供應,以及維持村落治安等服務。 村內最著名的建築物是1959年建成,位於山崗上的佛教寺院「天台精舍」[7]。

九華徑: 遠東曾入稟控告燒烤場非法霸地

不過,在發展方案獲得通過不足半個月,九華徑舊村22號的「曾氏祖屋」已被業主長實,以建築物日久失修、結構有危險為由清拆,惹起外界對村內保育情況的憂慮。 九華徑的養正家塾、3個姓氏的祖祠等12個項目,是本港罕有具備逾百年歷史、中西合璧設計的建築物,剛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九華徑2025 九華徑原名為「狗爬徑」,因地點位於山上,山路極為陡斜,相傳村民回家時猶如小狗攀山一樣而得名。

九華徑: 九華徑村民年繳70元租:「好抵住」

被指無牌經營十八年的九華俓燒烤場所在地皮,在2022年1月份由遠東酒店(0037)等向城規會提交新申請,連同毗鄰地皮一併發展,擬建14幢分層住宅,提供5,973個住宅單位,佔地逾52萬平方呎,為近年罕有市區大型住宅項目。 日前規劃署對於上述發展方案表示原則上不反對,該方案於今日(14日)交由城規會審議,在有附帶條件下批准。 九華徑2025 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荔枝角北面,蝴蝶谷西面,鄰近填海前的茘枝角灣,今日範圍主要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長坑村、九華徑泵房上村等各村及鍾山臺豪宅區。 九華徑 九華徑 九華徑2025 茘枝角灣填海後,九華徑南面接上荔枝角陸地部分,附近建有荔灣花園、華豐園、樂園,以及位於荔園遊樂場舊址的住宅華荔邨、荔欣苑及盈暉臺。 十八區區域劃分上九華徑隸屬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則屬於深水埗區[2]。

九華徑: 發展局:提供合適誘因鼓勵業主保育

燒烤場12月初曾一度停業,惟12月中旬又被發現換上新公司重新營業。 申請人指,擬議發展將會按照現有的土地業權分佈,分四階段進行,早期階段發展可適時由申請人落實,其中,第1A、1B期大部份土地由發展商持有,預計可於2028年落成,提供約2,947個單位。 申請人指,申請地點面積龐大,位處九龍市中心地段且交通方便,具潛力藉綜合發展形式提供大量住宅單位以滿足香港急切的房屋需求;惟申請地點自1992年獲指定為「綜合發展區」後,過去三十年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未見具體落實進展。

黃於《書畫人生》提到,九華徑房租便宜,月租50元,而且由於為不少文人尋找房子,故自己獲稱為「保長」。 其他文化人的居所,例如漫畫家陸志庠,居於黃旁邊一間的小屋,「樓上是木頭樓板,只有一尺見方的透氣窗戶」,按描述即是24號A屋。 九華徑2025 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 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