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有殘留莖基(春麻),或為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哥嘴狀頂芽(冬麻),末端有自母體麻脫落後的圓臍形疤痕。 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角質樣,黃白色或淡棕色。 以質地堅實,體重,有鸚哥嘴,無空心者為佳。 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長快,時間在11月。 適宜蜜環菌生長的樹種,常用殼鬥科的青槓、槲櫟、栓皮櫟、毛慄等,以樹皮厚、本質堅硬、耐腐性強的闊葉樹為好。 將選好的木材鋸成40-50釐米長的木棒,樹皮砍成魚鱗口。
切開後斷面平坦,無纖維點,呈半透明角質狀,有光澤,味微苦帶甜,嚼之有黏性,而商陸根的橫切面凹凸不平,色深,呈纖維性,味苦,嚼之麻舌。 根據老藥工的經驗,辨別真假天麻的方法,可以概括為:天麻長圓扁稍彎,點狀環紋十餘圈;頭頂莖基鸚哥嘴,底部疤痕似臍圓。 若再鑒別不開,就需要請專家進行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了。 天麻塊莖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 長3~15釐米,寬1.5~6釐米,厚0.5~2釐米。 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略透明,多不規則縱皺紋,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成的多輪橫環紋,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具點狀痕點或膜質鱗葉有時可見棕黑色菌索。
天麻川芎白芷: 川芎白芷天麻湯包
熟後將牛尾、母雞、肘子挑起,整齊地碼入盤中,然後再將天麻片鑲於盤周圍,淋上熟澱粉,澆上香油即成。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與他藥共煎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 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潤透,待軟化後切成薄片,晾乾或曬乾研末,用煎好的湯藥沖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 魚頭一個開邊, 川芎四錢,白芷四錢,天麻四錢,紅棗十粒、薑二片、米酒/紹酒1/4。
- 切開後斷面平坦,無纖維點,呈半透明角質狀,有光澤,味微苦帶甜,嚼之有黏性,而商陸根的橫切面凹凸不平,色深,呈纖維性,味苦,嚼之麻舌。
-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爲治頭風頭痛要藥,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頭痛屬於何經進行適當配伍。
- 此 湯 適 合 因 發 熱 感 冒 引 起 的 頭 痛 。
- 1.將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裝入盤內;將川芎、茯苓切成片,用二次淘米水浸泡數小時,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淘米水中浸泡1-2小時,撈出天麻切成薄片待用。
- 東起紐西蘭、新喀裏多尼亞島,西至馬達加斯加。
又取其體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條達血脈,諸風熱滯於關節者,此能疏暢。 《中國藥典》:具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的功效,用於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 《本草新編》:天麻,能止昏眩,療風去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餘皆不足盡信。 然外邪甚盛,壅塞經絡血脈之間,舍天麻又何以引經,使氣血攻補之味,直入於受病之中乎? 總之,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內避之痰,而氣血兩虛之人,斷不可輕用之耳。 3.土豆去皮,切片,用水漂洗後裝盤待用;香菇去蒂洗淨,撕成條裝盤;菠菜去根和老黃葉,洗淨理順好,裝盤;水發粉條洗淨切段,裝盤;熟鶴鶉蛋去皮,裝盤待用。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治療頭痛的藥對配伍規律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症,尤爲婦科調經要藥。 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等藥同用;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溼痹痛,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症瘕結塊,可配三棱、莪術等同用;治瘡瘍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藥等同用。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爲治頭風頭痛要藥,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頭痛屬於何經進行適當配伍。
- 熟後將牛尾、母雞、肘子挑起,整齊地碼入盤中,然後再將天麻片鑲於盤周圍,淋上熟澱粉,澆上香油即成。
-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病症,尤爲婦科調經要藥。
- 溼痰橫行經絡,壅滯不通,天南星善於開絡中之痰,天麻善於化痰熄風,二者皆善止痛,配伍應用,相輔相成。
- 瞭解頭痛的常見原因可以教曉大家如何去減少或預防頭痛,但其實大家更需要知道的是什麼情況下需要去求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 當歸還可以加工成當歸片、當歸酒等形式,方便攜帶和使用。
- 食用方法︰把原湯包直接放入沸水加熱約 5 分鐘,或把湯倒入微波爐碗中,加熱約 3 分鐘,切勿把湯包直接放進微波爐,未開封湯包請以室溫儲存。
- 蓋肝屬木,膽屬風,若肝虛不足,致肝急堅勁,不能養膽,則膽腑風動,如天風之鼓盪為風木之氣,故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由肝膽性氣之風,非外感天氣之風也,是以肝病則筋急,用此甘和緩其堅勁,乃補肝養膽,為定風神藥。
春、秋季節,應接受必要的目光照射,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天麻在我國普遍栽培,分佈較廣,在種內產生了許多變異,經常可以看到花的顏色、花莖的顏色、塊莖的形狀、塊莖含水量不同的天麻。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濕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 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k ex Fr.)Karst.〕和紫萁小菇(Mycenaosmundicola)共生,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並生長成為健常的天麻塊莖。
天麻川芎白芷: 頭痛原因
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個,每個蒴果約有3萬粒種子,種植得當,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為塊莖繁殖的種栽。 天麻分佈於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溫帶的山地。 東起紐西蘭、新喀裏多尼亞島,西至馬達加斯加。 南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北抵中國的東北、前蘇聯遠東地區。
原料:活鯉魚一條,去皮鮮天麻100克,茯苓10克,川芍、薑末各6克,醬油、麻油各10毫升,黃酒15毫升,白糖20克,蔥9克,精鹽、味精、胡椒粉各3克,水澱粉、鮮湯各適量。 原料:去皮鮮天麻100克,核桃仁3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條(約1500克),醬油5克,料酒10克,精鹽5克,味精2克,白糖5克,胡椒粉2克,香油10克,蔥姜各10克,水豆粉10克。 天麻川芎白芷 配方製作:鮮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鴨1隻(約500克)。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白芷魚頭湯
《本草備要》:殭蠶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氣,故能治風化痰,散結行經;蠶病風則僵,故因以治風,能散相火逆結之痰。 ”天麻與殭蠶皆得清化之氣,相互配伍,善於平肝熄風,通絡止痛,化痰散結。 痰厥頭痛、肝陽頭痛可恃爲要藥,而頭痛日久不愈,風火痰瘀相結,天麻配伍殭蠶尤爲常用。 殭蠶善祛外風,散風熱,用治肝經風熱上攻之頭痛、咽喉腫痛有捷效,天麻與之配伍爲治療外感頭痛和風痰頭痛的重要配伍之一。
天麻川芎白芷: 做法: 雞蛋煎香,與洗淨了的川芎,白芷用5碗水煮約45分鐘成2碗左右即成.飲湯喫雞蛋.
⑴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裝入盆內,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尾(1.5千克),醬油、料酒、食鹽、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姜、水豆粉適量。 烹製方法:將天麻洗淨放入罐內,加清水上籠蒸透切片。 天麻川芎白芷2025 天麻川芎白芷2025 將牛尾按骨節縫剁開放入鍋內,加水、蔥、姜、白酒煮開以去異味,再將已去掉異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雞、肘子湯鍋內,同時也將火腿、乾貝、調味品放入湯內,用文火煨2h。
天麻川芎白芷: 中藥白芷是袪風止痛要藥,味辛性溫,氣味香濃,善上行頭面而袪風邪,通鼻竅,止頭痛;而川芎味辛性溫,功能與白芷相似,而止痛力更佳,它可改善腦血管的供血,促進微循環.但二藥較溫燥,加入雞蛋同煮,可制約其辛燥之性,並增強療效.
川 芎 白 芷 防 風 湯 治 天麻川芎白芷2025 外 天麻川芎白芷 感 風 寒 頭 痛 荊 芥 、 防 風 及 薄 荷 能 祛 風 ; 川 芎 、 白 芷 、 細 辛 、 薑 活 、 本 、 蒼 朮 能 祛 風 止 痛 除 濕 ; 生 甘 草 則 用 以 調 和 諸 藥 。 此 湯 專 治 因 吹 風 受 寒 及 外 感 引 致 的 頭 痛 。 備 註 : 適 合 體 質 偏 寒 人 士 。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白芷魚頭湯菜品特色
真係唔鍾意嘅可以不用川芎、白芷,單用天麻和紅棗,天麻無藥味,煲完湯好爽。 原料:去皮鮮天麻200克,豬排骨750克,豬肉500克,薏苡仁、草果、蓮子、豬板油各50克,菜花250克,小白菜、平菇、花生油各100克,冰糖20克,薑末35克,料酒30克,豬肉湯3000毫升。 原料:去皮鮮天麻片100克,鮮何首烏50克,鮮人蔘片25克,山雞一隻(重約2000克左右),鮮香菇500克,熟鵪鶉蛋16個,菠菜、土豆各250克,水發粉條150克,韭菜末、精鹽、雞精、色拉油、香油、生薑片、花椒粉、蔥白段、料酒、高湯適量。 原料:去皮鮮天麻 克,五花豬肉500克,川冬菜200克,薑片15克,料酒10克,醬油10克,肉湯200毫升,胡椒粉2克,精鹽5克,蜂蜜20克。 適用於生髮護髮,此適用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頭痛、目眩肢麻、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症的輔助食療。
天麻川芎白芷: 植物
025千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3、田間管理:天麻裁後要精心管理,嚴禁人畜踩踏。 越冬前要加厚覆土,並加蓋樹葉防凍;6~8月高溫期,應搭棚或間作高稈作物遮蔭,雨季到來之前,清理好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以防塊莖腐爛。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燉魚頭湯
挖得後,除去地上莖及菌絲,擦去外皮,洗淨煮透或蒸熟,壓平,60℃以下烘乾或曬乾。 挖後去莖,洗去泥土,擦去粗皮,分大小3、4個等級,水開後在水中稍加一點明礬,然後把天麻投入水中,大者煮10~15分鐘,小者煮3~4分鐘,以能煮過心為準。 炕時,先急火而後緩火,要經常翻動(不宜直接用手翻,以免手污染至發黑),並用乾淨的布擦去天麻上的水氣,若膨脹用小針刺幾個小孔放氣,至半乾時宜用石頭或木板壓一夜,使體扁,再曬或炕至全乾。 防治方法:上述兩種病害用燈光誘殺成蟲,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白芷魚頭湯營養價值
對於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殭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當歸、白芍皆有養血止痛功效,當歸長於溫養,白芍長於斂藏二者相伍有生長收藏之妙用,凡因肝陽、肝氣、肝火證之疼痛,及肝橫諸證,用之皆效。 以白芍、當歸柔肝補肝以顧肝體的方法幾乎貫穿於所有的平熄內風劑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天麻配伍當歸、白芍,常用於血虛、血瘀、氣鬱、肝火、肝陽所致的頭痛。
在選好的地塊,於栽前2-3個月,挖深25~30釐米、寬60釐米、長度據地形而定的窖。 窖底鬆土整平,鋪放一層幹樹葉或腐殖質土,用處理好的新木棒與帶蜜環菌的木材(俗稱菌材)間隔擺1層,相鄰二棒間的距離為6-7釐米,中間可夾些闊葉樹的樹枝,用腐殖質土填實空隙,以防雜菌污染,再覆土3~4釐米。 保持窖內濕潤,上蓋雜草遮蔭降溫保濕使蜜環菌正常生長,即成菌牀。
近年來,對天麻的醫療保健作用不斷有新發現。 將天麻用於高空飛行人員,作為腦保健藥物,可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療老年性癡呆症。 《小兒藥證直訣》、《聖濟總錄》、《普濟方》、《外科正宗》、《蘭臺軌範》等記載,天麻分別配伍相關藥物,可治療急驚風發熱、痙攣抽搐、偏正頭痛、筋骨疼痛、風濕腳氣、早衰白髮、眩暈、肢體麻木、手足不遂、肝虛頭痛、中風偏癱、破傷風等症。
此 湯 能 治 肝 風 痰 濕 之 頭 痛 及 偏 頭 痛 。 體 質 燥 熱 人 天麻川芎白芷2025 士 不 宜 飲 用 。 天麻為多年生共生植物,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其乾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牀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 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後,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
當歸味甘、性溫,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 天麻川芎白芷 在中醫學中,當歸被視爲婦女常用的滋補佳品,特別是對於調節女性生理週期和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問題,有着顯著療效。 菊花與天麻皆是平抑肝陽兼有補益,二者配伍相得益彰,可用於風熱頭痛、肝陽頭痛、肝火頭痛、肝鬱頭痛、血虛頭痛。 愈風丹(《普濟方》引《瑞竹堂方》)、祛風清熱散(《仁術便覽》)、神白散(《醫方類聚》引《神巧萬全方》)、淡婆婆根湯(《重訂通俗傷寒論》)、祛風清上洗藥(《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沈氏頭風丸(《雜病源流犀燭》)等,方中皆天麻與菊花同用。
功效:袪風通絡,補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 《本草衍義》:天麻,用根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 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
授粉時間可選晴天10時左右,待藥帽蓋邊緣微現花時進行。 授粉後用塑料袋套住果穗,當下部果實有少量種子散出時,由下而上隨熟隨收。 由於天麻種子壽命短,採下的蒴果應及時播種。 天麻川芎白芷 播種時,將菌牀上層菌材取出,扒出下層菌材上的土,將枯落潮濕的樹葉,撒在下層菌材上,稍壓平,將種子均勻撒在樹葉上,上蓋一薄層潮濕落葉,再播第二層種子,覆土3釐米,再蓋一層潮濕樹葉,放入土層菌材,最後覆土10~1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