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法國戰敗,日爾曼全境統一為德意志帝國,雙方在此簽訂法蘭克福條約,由德國併吞今法國洛林、亞爾薩斯等地。 1240年,城市取得腓特烈二世特許狀,舉辦第一屆法蘭克福商業博覽會。 相傳「歐洲之父」查理曼與薩克森人徵戰時,在漫天大霧中打了敗仗,退到美因河畔。 由於找不到當地嚮導,無法瞭解河道深淺,大軍不敢貿然渡河。 正在躊躇之際,看見一隻鹿走到岸邊,輕而易舉的涉水而過。

位於美因河上,它與鄰近的美因河畔奧芬巴赫及其市區人口為230萬。 法蘭克福也是萊茵-美因城市羣的中心,擁有近550萬人口,是德國僅次於萊茵-魯爾區的第二大都會區。 法蘭克福的中央商務區位於歐盟地理中心下弗蘭肯行政區加德海姆西北約90公里(56 英里)處。 上璋圍村屋 上璋圍由居於坑頭村的鄧氏族人分支所建立,位於坑頭村西面,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 上璋圍村屋2025 上璋圍村屋2025 法蘭克福有兩座主要鐵路車站,分別是美因河北岸的法蘭克福火車總站(中央車站),以及美因河左岸的法蘭克福南站,來自國內外各地的旅客通常經此二站進出法蘭克福。

上璋圍村屋: 屏山上璋圍 交通

粉嶺圍位於粉嶺,由彭氏家族興建,至今已逾700年歷史。 粉嶺圍以別緻的池塘和特別的佈局聞名,大砲、城樓和風水魚塘也別具特色,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陽縣遷居[1] 扺港,並在此定居。

這些不但象徵鄧族的民俗文化,同時亦反映新界的傳統風貌。 位於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徑是香港首條文物徑,於1993年12月12日開幕,長約1.6公里,蜿蜒於坑尾村、坑頭村和上璋圍之間。 文物徑貫連多幢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 信步可達,市民只需花半天遊覽, 便可領略新界的傳統面貌及宗族生活。 走在今天的法蘭克福,最有特色的畫面視角莫過於傳統建築背後映著現代化的摩天大樓,這常讓法蘭克福的建築景觀給人新舊相遇的空間感。

上璋圍村屋: 擁有逾 200 年歷史

牆基採用大麻石鞏固,而牆身用青磚砌成,四邊的胸牆開有槍孔。 營運機構可能會不定時更新或更改項目的各項資訊(包括申請資格、租金水平及相關服務等)。 上璋圍村屋 就項目的最新資訊,請瀏覽項目的網頁或聯絡相關營運機構。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屏山文物徑上的古蹟名勝眾多,除上璋圍外,還有聚星樓、楊侯古廟、覲廷書室、清暑軒、屏山鄧族文物館等景點值得遊覽。

  • 如今護河被填平,門樓和神廳已重建,但部分圍牆和圍內一些古屋依然屹立,尚依稀可見傳統圍村的佈局、結構和風貌。
  • 路線查詢可參閱萊茵美因交通公司RMV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戰後的法蘭克福與德國其他城市相同,僅重建少部分極具歷史代表性的建物,例如皇帝大教堂及市政廳所在的羅馬廣場,其餘城市建設皆為新造。
  • 「本地圍」所居住的是本地人(即圍頭人),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屋,四周建有高牆環繞。
  • 法蘭克福是歌德的誕生地,這位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及作家的名字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及傳播緊緊相連。
  • 原本有以青磚築起的圍牆,圍內佈局整齊,房屋分排而建,門樓及神廳則位於中軸線上。
  •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根據《鄧氏族譜》記載,鄧符協於北宋熙寧二年中進士第三名,獲任命為廣東陽春縣的縣令,退任後遷居岑田(即今日的錦田)。 其曾孫「五大房」之一鄧元禎被視為屏山一世祖,其子鄧從光從岑田移居屏山,成為屏山的開基祖。 由於子孫繁衍,屏山鄧氏的聚落由最初的坑頭村及坑尾村,續漸發展成今日的「三圍六村」。 長實早於1982年開展圍村的收購行動,1993年土地發展公司(市區重建局前身)宣佈將該村納入重建項目,2006年1月與村民達成保留古蹟的協議[2]。 此村初無圍牆,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磚圍牆。

上璋圍村屋: 元朗村名一覽 2022更新

戰火無情,法蘭克福在二戰中遭受33次的慘烈空襲,城中原本大片的古典建築有80%付之一炬,千年古城變成一片廢墟,僅有少數倖存。 戰後,少數建築回復舊觀,以體現其歷史文化的代表性,例如歌德故居、法蘭克福火車總站、衛戍大本營、羅馬廣場、法蘭克福大教堂、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等處。 1816到1866年間,法蘭克福是德意志邦聯的首都以及邦聯議會的所在地。 1848年,成為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所在地,在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寫下德意志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史稱「保羅教堂憲法」。 1866年,普奧戰爭中被普魯士佔領,布拉格條約後,被普魯士併入黑森-拿騷省,結束了法蘭克福自由市的獨立城邦時代。

從法蘭克福門戶的萊茵-美因國際機場進入市區,搭乘城市快鐵S8或S9號線往哈瑙(Hanau)方向,約15分鐘即可抵達中央車站。 繼續搭乘亦能抵達豪普特-瓦赫車站,以及空斯塔布勒-瓦赫車站,於各站轉乘其他路線。 其中,歐洲之塔為德國第二高的人造建物,高度僅次於柏林電視塔。 法蘭克福的摩天大樓建築羣,既是戰爭恥辱的印記,也是德國重新站立起來的象徵。

上璋圍村屋: 發展

上璋圍是位處屏山文物徑上的圍村村屋,集旅遊景點和居住於一身,村中有著基本的飲食等日常配套,更多的生活配套如餐飲美食、商場購物、醫療診所、學校讀書、娛樂康樂設施活動可去朗屏或天水圍市區一帶。 截至2013年12月,法蘭克福境內共有108座外國總領事館和領事館[15],成為全世界外交代表機構最多的非首都城市之一。 當中美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館還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美國海外領事館[16],甚至大於絕大多數的美國大使館[17]。

上璋圍村屋: 屏山鄉

美因河畔這座城市的天際線,也因為這樣新舊交錯的歷史偶遇,在歐洲地景上顯得分外跌宕精采。 法蘭克福僅次於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是德國第五大城,城區擁有約73萬2688人[7],含周邊城鎮約有230萬人,而整個法蘭克福萊茵-美茵都會區則約有五百萬人口,是德國僅次於萊茵-魯爾的第二大都會區。 至今,法蘭克福是一個民族多元化的城市,許多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將總部選址於此,一半以上的人口有着移民背景,而四分之一的人口爲外國公民。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德語:Frankfurt 上璋圍村屋2025 am Main),簡稱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五大城市,是黑森州人口最多的城市(約76萬人)。

上璋圍村屋: 建築景觀

歌德在德語文化世界具備國粹瑰寶的地位,讓這座城市始終散發著與有榮焉的光彩。 萊茵-美茵國際機場為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也是歐洲重要的航空中轉站。 屏山與廈村、十八鄉、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上璋圍村屋: 屏山 (香港)

它是深圳甜品界的老網紅了,也是深圳第一家做曲奇盃的店。 以曲奇餅作為基底,杯口沾上一圈杏仁片,內裏杯壁有朱古力塗層,熱牛奶倒下去,巧克力漸漸融化,還能邊喝邊喫。 開心果杏仁年輪蛋糕是最受歡迎的,綿密絲滑的奶油,伴着香濃的堅果香氣,經典與創新的結合,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它食材的「精緻高端」,相較士多啤梨果凍年輪蛋糕,它整體的甜度不會太高。 這家甜品就在西麗新圍村,除了泡芙還會售賣一些手作蛋糕卷,限量限口味。 上璋圍村屋2025 很小,只有一處外擺的小木桌椅,建議大家還是打包或點外賣。 鄧氏宗祠為三進兩院式建築,正門前兩旁是鼓臺,各鼓臺有兩柱支撐瓦頂,內柱為麻石,外柱則為紅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門沒有門檻,前院則有砂岩通道,顯示鄧氏族人中曾有身居當時朝廷要職者。

上璋圍村屋: 香港圍村

原本有以青磚築起的圍牆,圍內佈局整齊,房屋分排而建,門樓及神廳則位於中軸線上。 現今部分圍牆已經拆卸,而門樓、神廳和圍內的一些古屋則得以保留,仍然依稀可見傳統圍村的佈局、結構和風貌。 自從1240年,城市取得腓特烈二世特許狀,舉辦第一屆法蘭克福商業博覽會以來,法蘭克福已經擁有800年的會展歷史。 現今,每年在法蘭克福舉辦的大型博覽會大約有15場,已經成為人們瞭解世界,以及世界瞭解德國的重要窗口。 上璋圍村屋 憑藉德國最大空港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的交通之便,法蘭克福作為世界的博覽會之都(Internationale Messestadt),始終歷久彌新。 在航空交通方面,法蘭克福萊茵-美因國際機場是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也是世界最大的機場之一。

上璋圍村屋: 文化生活

1562年起,法蘭克福取代亞琛成為神聖羅馬皇帝的加冕地,直到神聖羅馬帝國覆滅。 前後共有10位皇帝在法蘭克福大教堂加冕稱帝,因此法蘭克福大教堂在德文中又稱作「皇帝大教堂」(Kaiserdom St. Bartholomäus)。 1152年,來自德意志各邦國以及教會的諸位選帝侯首次在法蘭克福集會,推選綽號「巴巴羅莎」(意為紅鬍子)的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上璋圍村屋: 交通

法蘭克福機場與綿密的歐洲空中交通網緊密聯繫,提供飛往歐洲大小城市的航班。 此外,幾乎所有直飛歐洲的洲際長程航班,也都在法蘭克福設有航點。 法蘭克福因此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和旅店,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以及過境轉機的旅客。 金融業是法蘭克福的支柱產業,擁有324家銀行,歐洲中央銀行和德國聯邦銀行也都坐落在法蘭克福,實質上為德國及歐盟的經濟首都;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如今經營德國超過90%的股票交易。 根據歐洲城市觀察(European City Monitor)機構的報告,自20世紀90年代後,法蘭克福常年次於倫敦與巴黎,在歐洲最重要城市的排名中位居第三。 與亞洲新興國家和美國相比,歐洲並不流行興建摩天大樓。

上璋圍村屋: 屏山鄧氏宗祠

1875年時,法蘭克福居民突破十萬人,1928年時則已超過50萬人。 另一個在位於德國東部,與波蘭的國界線奧得河上,即奧得河畔法蘭克福。 香港的圍村(英語:Walled Villages)多設在新界,主要分為兩大類:「本地圍」與「客家圍」。 「本地圍」是指本地人村落(即圍頭人),而「客家圍」是指客家人村落。 上璋圍村屋 上璋圍村屋2025 上璋圍村屋 明朝時沿海寇患頻繁,居民為求自保,於房屋周圍建矮石牆,用以抗盜,當時粉嶺龍躍頭的老圍便是香港最早的圍村。

曾大屋呈長方形,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尺,採用了曾氏的東北五華老家的建築風格──堡壘式的格局,圍牆採用了花崗石、青磚和精選的木材,而四角均築有鑊耳型的三層高碉堡,碉堡上有槍孔和瞭望臺。 曾大屋的建築充滿官家氣派,將防禦和抗敵的因素集於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時至今日,吉慶圍仍被18英尺厚的城牆包圍,但隨著城市發展,已大為失色。 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圍頭圍村,位於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按1995年5月的《香港圍村調查報告》(蕭國健、沈思、葉慶芳著),香港新界等地調查的131條村莊中,有「圍」名者共71,可考之有圍門者凡84,有圍牆者凡57,其圍牆四角建有更樓者凡21。

上璋圍村屋: 屏山上璋圍

歐洲城市的建築風貌多以形式古樸典雅為主,往往只有哥德式大教堂纔有著高聳入雲的尖塔,象徵把生民的祈禱傳入上帝的天聽。 上璋圍村屋 上璋圍村屋2025 然而二戰期間盟軍的轟炸將市中心大部分古蹟夷為平地,又隨著法蘭克福經濟高度發展,現代化高樓於是無所忌憚拔地而起,讓僅有70萬人口的法蘭克福成了少數擁有摩天大樓,而且密度也最高的歐洲城市。 著名的現代建物,例如:德意志銀行雙塔、商業銀行大廈、歐元塔、歐洲之塔。

上璋圍村屋: 香港十八區景點

為了紀念這段經歷,查理大帝下令在當地建造一座城市,取名為「法蘭克福」。 提起年輪蛋糕,它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蛋糕」,也是德國的「蛋糕之王」。 在這裏直接將法式甜品的製作工藝與之相結合,開創出獨特的「藝術年輪蛋糕」。

1898年大英帝國透過《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從清朝租借新界;翌年3月28日,「達德約」發動「抗英揭貼」,行動遭到英國軍隊鎮壓,在1899年4月14日至19日的新界六日戰中,村民死傷慘重[6]。 1933年在達德公所旁邊修建「英雄祠」,將當年抗英義士合共百多人的名字刻石立碑,供後人敬仰。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畝(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對稱,是典型的圍村建築。 鄧氏遠祖鄧符協早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建築圍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歷史。 「本地圍」所居住的是本地人(即圍頭人),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屋,四周建有高牆環繞。

上璋圍(英語:)是位於香港元朗屏山,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 原本有以青磚築起的圍牆,圍內佈局整齊,房屋分排而建,門樓及神廳則位於中軸線上。 現今部分圍牆已經拆卸,而門樓、神廳和圍內的一些古屋則得以保留,仍然依稀可見傳統圍村的佈局、結構和風貌。 上璋圍(英語:Sheung Cheung Wai)是位於香港元朗屏山,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 上璋圍(Sheung Cheung Wai)是位於香港元朗屏山,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 上璋圍(英語:Sheung Cheung Wai)是位於香港元朗屏山,爲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

上璋圍村屋: 歷史

在西部的魯爾工業區,城市的發展只是以埃森爲中心的小型城市羣,中間夾雜着綠地和農田。 包括多特蒙德、波鴻、杜伊斯堡等密集的城市羣,共同形成一個都會區。 除了上述的魯爾區,就一般意義的城市而言,法蘭克福的人口規模大約70萬人,在德國僅排名第五位。

上璋圍村屋: 歷史建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蘭克福遭受33次嚴重的轟炸,史稱法蘭克福轟炸,80%的建築物付之一炬,千年古城變成一片廢墟。 上璋圍村屋2025 戰後,在馬歇爾計畫復興歐洲的支持下,法蘭克福獲得再造。 戰後的法蘭克福與德國其他城市相同,僅重建少部分極具歷史代表性的建物,例如皇帝大教堂及市政廳所在的羅馬廣場,其餘城市建設皆為新造。 法蘭克福過去曾是一個城市國家,近五個世紀來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邦聯的自由市,是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法蘭克福是歌德的誕生地,這位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及作家的名字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及傳播緊緊相連。 法蘭克福大學即以歌德為大學命名,德國政府也在世界各地成立「歌德學院」致力於德語文化教學。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香港各區不少商場都是寵物友善,九龍狗商場有圓方、Mikiki,港島狗商場則有赤柱廣場,部分狗狗商場不但有寵物專用設施,更開設了狗可入餐廳。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法蘭克福位在德國西部,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日溫差和年溫差較小,降水年內分配較均勻,少日照。 法蘭克福的特色食物有蘋果酒、青醬炸豬排,以及法蘭克福腸等等。

上璋圍村屋: 屏山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座落於香港屏山,是鄧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圍六村: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所環抱。 據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723年歷史。 屏山文物徑於1993年12月12日開幕,為香港首條文物徑。 上璋圍村屋 全港第二大的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也是座落於屏山的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裡。 按照香港政府《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發展藍圖,發展區範圍包括廈村 、屏山和洪水橋一帶,發展區屬於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村落,包括丹桂村、洪屋村、石埗村和橋頭圍等。 受規劃影響的石埗村村長林權表示,新規劃將原居民村落附近劃為綠化區,而其他土地均用作興建房屋,擔心下一代縱使有丁權亦無地興建丁屋[4]。

相關文章